《爱情盲选:日本篇》大结局辽太郎和本宫回忆bgm?

先讲讲司马辽太郎老师的《德川家康》。这本书篇幅短,比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更好读。整本书严格来说不算是时代小说,应该算是带有小说色彩的长评,对几个德川方的重大战役,如三方原之战、高天神城战役、穿越伊贺、小牧·长久手之战等等的描写比较细致。对关原和大坂之战完全没有描写,关原之前停笔于秀吉将妹妹嫁给家康、母亲送去做人质,大坂之阵开始于夏之阵结束,家康即将仙逝。司马老师不喜欢重复写同一场战役,而这两场决定战国天下归属的战役被他写进了《关原之战》和《城塞》里面。另外,一向一揆、清洲同盟时期的战役(如姉川战役)也被一笔带过了,可能是把这部分放到织田信长相关小说里面去写了。司马辽太郎的这本《德川家康》开头很吸引人,很好读下去。但是丰臣秀吉出场之后,逐渐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两位天下人评判的偏颇。诚然,丰臣秀吉是一位罕有的军事、政治天才,但是在一本名叫《德川家康》的书里大力夸赞秀吉,并且反复强调作者所认为的家康的缺点、性格缺陷,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司马辽太郎“夹带私货”了。之前看这本书的豆瓣书评,提到司马辽太郎对家康“忍耐、毫无创新”等的性格塑造深深影响了战后日本人对这位开幕将军的评价,我是同意这种观点的。由于司马辽太郎在时代小说方面的名气,他对德川家康的不喜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人对德川家康的评价。摘几段司马老师描写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语段让大家看看,比较一下就知道他对两位天下人评价的“偏心”了:乡下佬家康觉得秀吉的所作所为如同变魔术般不可思议,家康扩张领地的方法毫无英雄风范,他更像是一个农夫,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流汗耕耘,等收获后再用多余的粮食去添置新的土地。秀吉的作风则与之大相径庭,他以前从未有的大度收买人心,不断制造出人们争先恐后投奔其麾下的火爆人气,利用权术集合大大小小的“既成势力集体”,而自己则是高高在上的操纵、指挥他们,把原本属于织田势力的团体逐渐改编成羽柴势力群,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手腕非天才莫属,这样的天才又是万年一遇。这个时期的家康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理解秀吉天才般的政治才华。家康是这样一个男人,由于缺乏独创性,他庆幸与武田信玄为邻,还特地向武田学习军队组织和战场进退的方法,他对秀吉大手笔的政治动作不甚寥寥,甚至觉得“丰臣的天下”犹如空中楼阁一般,毫无根基。(中间省略)但从外交能力上说,无论东海乡下佬家康怎么费尽心思,始终是赶不上京坂的秀吉。秀吉的外交手段灵活、机敏,富有前瞻性。所以,尽管家康努力地谋划外交策略,始终还是被秀吉抢了先机。除了在观点上有严重的个人倾向以外,对历史的考究也不够到位。豆瓣上有一篇对本书里池田胜入斋和池田辉政领地石数的考据(链接),可以佐证作者在这方面的疏忽。再举一个例子,关于松平家一位家老鸟居忠吉的描写也有不符合史实的地方。在司马辽太郎笔下,这位忠心耿耿、负责冈崎城财政的老臣在1556年左右就逝世了,甚至没能活到桶狭间战役家康返回冈崎城。而网络上能够查到的资料表示,鸟居忠吉至少活到了1571年。如果为了作品的文学性而对历史进行了合理范围的改写,倒也可以接受,但如果太过离谱,可能就有点不太合适了。我个人是很喜欢司马辽太郎的写作风格的,不过至少这本书的真实性和严谨性有待商榷,并且作者对历史角色的评价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同时,对于决定日本战国落幕的两场最重要的战役,连一笔带过都没有带,直接跳过不写。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觉得他对家康的这种评价是完全不对的,但如果真的想全面了解这个人物,只读这一本书可能还不太够。接下来讲讲山冈庄八老师的《德川家康》。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看完,真的太长了。山冈庄八从家康的父亲松平家忠开始描写,事无巨细地从他的惨淡身世讲到他的辉煌离世。从观点上,山冈老师对德川家康是赞美为主,评价比较正面。不过在真实性和严谨性方面,要我说的话,山冈老师和司马老师算是平分秋色,都不怎么样。就拿家康公辞去征夷大将军一事的描写为例,引用如下:德川家康要辞去征夷大将军一职的说法,在天下流传开去。有人说,是因为家康公对自己的身体失去了信心,有人说,是为了篡夺丰臣氏的天下。若家康推举德川秀忠为下一任将军,天下便完全为德川所有。故,秀忠进京领将军之位,大坂方面定会袭击二条城,不会让他活着回江户。“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冒险提出退隐?”"当然是想在秀赖十六岁之前,便确定天下格局。 ”“果真如此,待到秀赖十六岁时再退隐也不迟啊,刚封持军还不到两年。”“这便是家康公的城府。人还在,便把权柄交与秀忠,以观天下局势。要是大坂胆敢有人因此举兵,再发动一次关原合战便是。”德川家臣对此事也意见不一。“还不到时候,应让秀赖完全明白丰臣氏已无力掌控天下时,再行隐退不迟。”(中间省略)两方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德川和丰臣的对立。对于这样的误解,家康甚是意外。他原本是想如何让两家由对立转为融合,齐心合力,永保太平。家康最终下定决心从江户出发进京面圣,乃庆长十年正月初九。此前,秀忠与其亲信已作了周密安排。可见,藤堂高虎和天海的意见并未起到多大作用。(中间省略)丰国祭期间,京都大街小巷无不载歌载舞,一派升平气象,就连后阳成天皇都走出紫宸殿,和宫眷共赏百姓舞蹈,甚为欣慰,不可谓不盛大。然而本是为了显示家康和已故太阁情义的祭礼,却被人完全误解。有些人窃议:看来太阁还如以前那般受拥戴,丰臣氏再度掌握天下并非全是空想。从那以后,西国大名遂频繁出人大坂城。家康对这些传言惊讶不已。他原本就知为政并非易事,但实未想到,因为世人的无知,他的好意竟成了煽动野心的祸根。他认为,必须重新安排秀忠的队伍,若只有三五千人,或许真会给人错觉,导致不该发生的乱事。山冈庄八对这段的处理实在是有点粉饰太平。家康或许想过和丰臣家和睦共处,但丰国祭所体现的民众对丰臣的拥戴,以及淀殿拒绝让秀赖参加将军授予仪式等事件,都说明了与丰臣家和睦相处同时德川政权不受其威胁是很难实现的愿景。 天下人若是如此善良,也就不会成为天下人了。综合来看,山冈庄八对德川家康的评价也是带有个人色彩的,说不定还和小说连载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这个再扯下去可能就比较复杂了。最后,说点题外话,两部作品在描写风流韵事方面的有趣差异。关于德川家康和他的第一位正室筑山殿(濑名,今川义元的养女),两本书里都写了筑山殿和其他人的不纯洁关系。山冈庄八笔下的第三者是今川义元的儿子今川氏真,家康在骏河城做人质时,甚至亲眼偷看到了氏真和筑山殿之间幽会的场景。司马辽太郎则是引用《改正三河后风土记》里的文段,细致描写了留守冈崎城的筑山殿与一位叫灭敬的中国郎中的不纯洁的男女关系,以及三河武士对这位骏河夫人的不堪入耳的谣言。这种史料中难以查证真伪,由作家自行演绎杜撰的小细节,读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综上所述,二人的《德川家康》有优点也有不足,在对德川家康本人的评价色彩上有很大的差异。个人建议是在读司马辽太郎的《德川家康》之前,不妨先看看他的《关原之战》《城塞》,这两本写得更好、更精彩。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跳着读读就行了,挑几个感兴趣的战役和事件了解了解,整册通读起来入门门槛有点高,读着也太吃力。德川家康我没看过,但是两位老师的书之前有幸拜读过。首先说结论,推荐司马辽太郎的,之前看他的《燃烧吧,剑》还是很有感觉的,故事线曲折又不失逻辑,人物刻画也不错。接下来的话带有强烈的个人看法,但是实在不吐不快,如果有山冈老师的拥趸请自行跳过。我从上学的时候就很喜欢日本文学,几乎课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看日本作家的书籍,人物刻画之深刻,社会问题揭露之露骨,让人肃然起敬。后来,我在网上买了山冈庄八的《织田信长》,因为本人很喜欢信长,山冈又善写历史文学,所以买来看看。要说感受,就好比你吃东西,第一口下去“这不是一坨屎吗!”但是还不死心,非要继续尝下去,等吃完品品滋味,这就是一坨屎。恕我直言,山冈老师你有什么资格列于众多日本作家之间。我一个信长的粉丝看完都觉得你整本书就是一高端黑,不讲主角经历的成长与蜕变,不讲他心理的爱恨情仇,全程都在装逼,而且还装的毫无逻辑,好像全书所有人物都是傻逼,只有信长一个人是天才,那我觉得照您这样的写法信长统一天下顶多五年不能再长了。我是第一次觉得看个书都能跟买到假货一样,披着历史文学的外皮,一打开全是爽文。信长是被称作大傻瓜,但是那是人家放荡不羁藐视传统,不是整天耍嘴皮子觉得别人都是蠢蛋,你写的这不是尾张大傻瓜,真的是尾张大傻逼。他的书其他的我还没看,但是以后也绝对不想看了,而且还能写的这么长也是挺绝的,要是靠码字和无脑吹也能当文学家,那世界遍地是文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京爱情故事日文主题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