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pm5005和马兰pm6005的区别在哪里?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洋之家”(ID:bypm2016),作者:北洋君、微博@共青团中央他以身许国扎根戈壁荒漠50余年参加了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最挂念的仍是祖国的核工业他是“两弹一星”开拓者林俊德院士生命的最后10小时他仍坚持工作了74分钟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从确诊到死亡的27天时间里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多跟管子坐在临时搬进病房的办公桌前对着笔记本电脑一下一下地挪动着鼠标……因为在他的电脑里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文件藏在几万个文件夹中他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坚决放弃用手术延长寿命请求从ICU转到普通病房当时,他已经有严重的腹水但是仍反复地跟主治医师说:“我还有一个课题没做完你一定要让我出去我在这里什么也做不成”他讲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医生只好忍痛答应了他的请求5月31日,林俊德病情恶化生命进入倒计时他9次要求、请求甚至哀求医生同意自己下床工作家人实在不忍心他最后一个愿望都不被满足他才又终于坐回了电脑前艰难地挪动着鼠标上午10点一直强忍着巨大痛苦坚持工作的他颤抖地对女儿说:“C盘我做完了”这时,他的手开始颤得握不住鼠标眼睛也渐渐看不清东西他几次问女儿:“我的眼镜在哪儿”女儿说:“眼镜戴着呢”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哭起来因为怕他听到使劲捂着嘴巴病房人很多,但没人说话只有他按击鼠标的声音……最后,还是他的老伴儿说了一句:“医生想叫你休息一会儿”他则回答:“坐着休息”而他接下来说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再一次掩面啜泣 “坐着比躺着好啊我不能躺下 躺下了,就起不来了!”那一刻,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但是他不能躺下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一个多小时之后他的生命体征已经到了极限的边缘林俊德终于累得再也支撑不住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回到了病床……他太累了,实在太累了已经累得睁不开眼睛他大口喘着气眼神也暗淡下来这一躺下后他再也没能起来老伴儿轻轻地抚摸着他的额头弥留之际,他艰难地再三叮嘱老伴儿:“死后将我埋在马兰……”几个小时之后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林俊德这位见证了罗布泊每一次巨大轰鸣的将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林俊德,参与了中国全部核试验他的老伴儿黄建琴也参与了其中的9次夫妻两人藏身荒漠半个世纪他们,从不属于家庭不属于彼此只属于民族和国家在林俊德终于卸下担子闭上双眼的那一刻黄建琴才轻轻地对着他说:“老林,你终于属于我了……”藏身大漠40载为国铸“核盾”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县的一个偏僻山村因为家中一贫如洗刚上完小学就辍学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林俊德靠着政府的资助上完了初中,又上了高中1955年,17岁的林俊德这个山里的穷孩子坐着闷罐车、光着脚丫走进了浙江大学的教室林俊德上学的路费是信用社的借贷和学校的补助因为家里实在贫困上大学期间他没回过一次家读大学的费用全靠政府发放的助学金从那时起,他就总说:“没有共产党怎么能有现在的我”浙江大学学生登记册就在林俊德踏入大学校园的这一年中国开始筹建自己的核工业几年之后这个打着赤脚上了大学的贫苦孩子竟将一生的命运与中国的核武器紧紧绑在一起1963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的林俊德接到了一个神秘的通知:立刻收拾行囊,启程出发和他一同出发的还有全国各地200多位年轻科技人员几经辗转他们抵达一个当时在地图上都还无法找到的地方这片没有人烟的戈壁就是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面积相当于江苏省的马兰核试验基地都说原子弹是魔鬼这个魔鬼到底有多可怕在这段视频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爆炸一瞬间周围物体瞬间分散垮塌它的冲击力到底有多大需要一种仪器测试和记录下来当时,只有25岁的林俊德领到了这个“测试魔鬼”的艰巨任务——担任首颗原子弹冲击波压力自记仪研制小组组长的任务可是,这个算上他自己就只有几个人的小组谁都没见过冲击波机测仪器到底长什么样当时,既没有实验设备更没有技术资料他们就根据当时美国、苏联少数解密核试验资料和公开刊物的常规武器试验测量文章埋头研究当时的马兰科研条件十分艰苦林俊德和他的科研人员住着地窝子吃着窝头、喝着又咸又涩的地表水艰难地推进着科研攻关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在蘑菇云升腾时的辉煌瞬间有一个经典画面广为人知——人们纷纷跳出战壕将帽子抛在空中,相拥而庆然而,另一场景却鲜为人知——当蘑菇云还在不断向上翻滚时穿着防护服的科技人员无所畏惧地向核爆中心开进搜寻记录此次爆炸数据的设备在那些义无反顾的逆行身影中就有林俊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第一时间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总理在电话里谨慎地问:“怎么证明是核爆?”现场指挥帐篷里顿时一片肃静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的数据……就在这时核武器试验研究所所长程开甲带着林俊德匆匆赶到:“冲击波的数据已拿到这次爆炸是核爆炸爆炸当量为2万吨”当天晚上9点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然而,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是这个长得很像罐头盒却成功记录了中国首次核爆炸精准数据的仪器竟然是林俊德用自行车轮胎、闹钟等零件鼓捣成的高科技亲历第一次核爆后林俊德更深刻地认识到:事关国家民族安危的国防尖端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1966年,我国为首次氢弹空投爆炸做最后的准备高空冲击波测量难度更大仪器要在零下60摄氏度低温下工作为了创造低温环境林俊德和同事们背着仪器爬上3000米在零下20摄氏度的山顶呆了一宿他们四肢都被冻僵了但嘴里抱怨的却是:这温度还能再低点吗?后来,林俊德带领课题组将氢气球放飞到高空进行低温考核每一次试验都要动员几十个人在数十公里范围的戈壁滩上找回仪器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核爆炸成功然而,当中国还在进行大气层核试验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地下核试验为限制我国核武器发展他们联合签订了关于禁止在外层空间进行核试验的条约较量,进入全新的阶段相比地面和空中冲击波测量地下核爆炸力学测量是一个新的难题天山之麓,大漠之中林俊德带领同事们从零起步一点一滴地探索研究地下核试验1969年冬中国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林俊德和他的战友先后建立了十余种测量系统为中国地下核试验安全论证和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数据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大气层到地下每一次试验转型对于林俊德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他总是把挑战当机遇不断向核爆炸力学领域发起一次次的冲锋1996年7月29日中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实验当晚,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从1964年到1996年32年来,这是中国最后一次核试验也是林俊德参加的最后的核试验在后来解密的视频中林俊德激动地说:“这是我们国家进行的一个伟大的事业自己有幸在一辈子中为这个工作做点自己微薄的贡献”世界核爆史上美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上千次核试验而中国,只用45次便实现既定目标共和国正是因为有像林俊德这样的最硬的大国脊梁才用一次次蘑菇云升起一次次地动山摇为中国铸就最坚实的核盾最可靠的安全他的人品如激光笔直明亮林俊德一辈子被人看作学习狂和工作狂他说:“想到自己的工作跟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特别激动,要好好干”即使年纪上了七十在他的日程表里,搞研究、做实验带学生几乎占去所有时间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在林俊德生命倒数第二天他回首往事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我一辈子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林俊德临终笔记他是搞核试验的说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这两个都成了不折不扣的事实他研究爆炸力学一辈子都和炸药打交道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每次总是尽可能地离炸药近一点74岁时,由于拍摄实验现场太专注他被绊倒在地,膝盖和脸部都被蹭伤让他包扎一下,他笑着说没事没事拍了拍灰尘继续工作可林俊德说话硬,讲原则常常一句话能把人撅一个跟头这是很多人领教过的他参加学术评审会从来不收评审费他只要材料,不要见人不是自己主持的项目坚决不挂名他常说:“院士不可能样样都懂不是我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可他的学生们说“老师是一个心里有爱的人他戴了15年的手表是大学母校百年校庆时送的纪念品他一直戴着,旧了磨手就用透明胶粘上”他去世后,护士想把手表摘下来老伴儿理解他,说老林喜欢就让他戴着走吧去世后,学生们收拾他的衣物都忍不住潸然泪下除了军装老师竟没有几件像样的便装两件毛衣还打着补丁去世前三天他写下这辈子的最后338个字虽然手抖得厉害但字迹工整,没有一丝潦草这是他给学生写下的论文评阅意见他走的那晚学生们亲吻着他的手希望昏迷中的他哪怕能抬抬手指像父亲一样抚摸一下他们的头一朵永不凋谢的马兰花这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中国核试验基地,罗布泊马兰红山基地“死后将我埋在马兰”这是林俊德最后的心愿马兰是荒漠中也能顽强生长的小花是中国核试验基地更是林俊德奋斗一生牵挂一生的家这里不仅有他的事业还有他深爱的妻子和孩子林俊德是在马兰恋爱、结婚的他的妻子黄建琴同样参加过多次核试验虽然两人携手走过了45个春秋但因为都忙于核试验事业夫妻俩真正能朝夕相处待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时间却是在林俊德去世前住院的日子……黄建琴老人说:从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那天起林俊德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他的临终清单:1、计算机、保密柜清理2、****技术(国家机密)3、家人留言4、(空)5、马兰物品清理(宿舍、办公室)可死神留给他的时间太少了5条提纲的内容没有完全填满家人留言这一条完全是空白他分秒都在与死神赛跑亲朋好友来看他他却说:“我没有时间了看我一分钟就够了其他的问我的老伴儿吧”插着管子工作效率低他又两次让医生拔掉引流管和胃管就这样他一直拼尽最后一丝气力他本想给两个小孩(孙辈)写点什么可他一个字也没有来得及写……甚至在生命最后的5个小时里已经陷入昏迷的他在半昏半醒中还在反复叮咛学生和家人办公室里还有什么资料要整理整理时要注意保密……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他甚至还没有跟亲人告别来不及好好再看老伴儿一眼……从医30多年的科室主任张利华这位经历过很多生离死别场面的汉子面对林俊德的离开痛哭不已护士们强忍着内心的悲痛默默地为林俊德擦洗身体、整理遗容换上他钟爱一生的军装宁可牺牲生命绝不拖欠使命生命最后时刻林俊德从罗布泊的荒原戈壁转战到医院病房这个特殊战场把自己最后的心跳献给祖国完成了一名战士最后的冲锋林俊德女儿说:“很多人说我父亲一辈子没享过福但我知道父亲不是这样的他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他说过他这一辈子真的很愉快”军龄52年,他这一代人一辈子自主的人生选择不多做核试验也不是个人的选择但在戈壁大漠像胡杨树一样扎根半世纪,是他自己的抉择2018年,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他率直的品格和坚定的信仰化作一束至纯至强之光为后人前进的道路指引着方向……而在罗布泊边缘的马兰在林俊德最惦念的地方他和所有的战友一起再也不用隐姓埋名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如利剑般矗立的高碑上历史留给他们的铭文既是对他们的纪念更是对我们所有后来人的警醒:“他们的生命已经逝去但后来者懂得正是这种苍凉与悲壮才使和平二字显得更加珍贵”十年前的今天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这朵“马兰花”将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上向为国防科技奉献一生的林俊德致敬!编 辑丨黄妍雯校 对丨李之媛校 审丨贾文程值班编委丨汤 杰点亮“在看”,缅怀,致敬!原标题:《“没人敢对中国动武!”这底气背后有这样一个人:生命最后的10小时,感动全中国》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兰士pm500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