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求剧名电视剧全集?


我又更新啦!
老读者肯定会嫌弃的说,你这货昨天才说江郎才尽,今天怎么又有文章?
和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就懂了,
昨天在车站遇到一个大叔,我借了他一根烟,当我们两个烟雾缭绕的时候,他问我,你还是处男吗?
我说是的。
他说他自己也是的,他问我,是今年是还是今天是?
我说,这个小时是。
1.自我选择效应
我有个朋友之前去算命,算命的说他这人都是来横财,他说这个先生厉害啊。
作为在算命界混过的人,我这次不准备潜龙勿用了,我问他,以你现在这个阶层,你见过不来横财就很富的人吗?算命先生这句话,谁都能把自己套进去,公务员拿着固定工资,但是他会主动忽视自己的工资,把这个不算做财,而是去想哪次收礼,确实小赚一笔。这就是个套路,除了中产阶级,我们都可以套这句话。
朋友说,不是的,算命先生不是这个意思,他是算到了我丢了工作,需要另想方法赚钱。你不知道,七先生有多神奇... ...(巴纳姆效应)
他和我讲了很多关于七先生的故事,就好像他是七先生的外交部发言人一样,其实他根本不了解七先生,不知道七先生就是我小姑妈。
七先生的话符合我朋友的心意,他就选择了相信,选择相信了七先生的话,他就选择相信了七先生,他就自动成为了七先生的宣言书。
我们大多数人只是选择相信了什么,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就好像多么了解什么一样。
比如宝强离婚,比如乔先生的离世。
2.紫格尼效应(格式塔效应、未完成效应)
我们总是对未完成的事件耿耿于怀。
恋爱中被分手的那个总是记得更久,校园里面总是被欺负的那个一直记着对方。
想把他补全吗?
所以,遇到什么事情别逃避,坦诚一点,不然你会一直记着的。
3.酝酿效应(瓶颈效应、顿悟原理)
一件事件你长时间努力无法完成,先远离他一段时间再回来做,可能效果好很多。
一个学生学习很累,非常疲惫,他问我,到底怎么才能缓解自己的这种疲惫感,试过很多方法都没用。
我可以直接告诉他:你是无法解决疲惫这个问题的,但是你能去想到自己之所以付出这么多努力,让自己如此疲惫,你就不会那么心累了。
但是我还是选择建议他出去旅游,散散心,他应该能自己想到的。
我们的思维是有格式塔效应的,在一个方向想不通,会不断要求自己继续从这个方向想,很可能这个方向就是死胡同。
牛顿被苹果砸,归纳万有引力,是他在不断思考积累的状况下,被苹果砸出了另外一个思考方向。
苯环也是。
一个男孩问我如何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女友相处。
我问他是不是很痛苦?
他说是的,对啊,就该痛苦啊,是因为你爱她,想要和她在一起才去承受这些痛苦的,这样想想是不是放松了很多,不是你必须承受这些,而是你因为自己的爱选择承受这些。
如果很长时间想不通一个问题,出去走走吧,离开熟悉的一切,或许你能看到另外一个方向。
4.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ing Effect)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系列学习(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简单一点说,就是你花1个小时背单词,开始10min和最后10min 效果要好于中间。
短时间内遵循近因效应,较长时间跨度遵循首因。
假设一个女孩谈了20个男友,每一个男友的刺激强度都一样,在与第二十个男友分手一年之中,她会对前男友印象深刻,5年之后,他会对初恋印象更深。
懂这个效应的律师会很厉害,如果我方拿出的底牌一开始就甩出来,那么一定要延长决策时间,拖得越久效果越好。
如果我方是在最后亮出了底牌,一定要越早结案越好。
5.易感效应
先前的学习已经改变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当再一次遇到这个学习材料时,他就会更容易觉察材料中所包含的潜在意义。
一本书,你一个字一个字的抠读一遍的效果,不如快速读两遍好。
我早先读自体心理学,一张要看半天,但是看完也是忘记,后来导师教我先去大致浏览,只看看得懂的,然后一遍遍翻。
这个就好像玩大拼图,先放弃细节,从宏观上着手,最后再慢慢补充细节。
建议大家一种应付考证的方法,
先浏览书,不需要背,也不需要弄的太懂,看完之后做题,做题也不用对答案,等你全做完,然后再去看书,你会发现,好熟悉啊,背诵和阅读会变得非常容易。
这个效应可以引申到很多方面,比如:
追女孩,你和她越相似她越容易接受你的存在。
6.皮革马列翁效应(毕马龙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效应)
一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实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和雅格布森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先找到了一个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这个心理学效应说明了,
你觉得你丈夫不好,你与其责怪他,鄙视他,不如赞美他。
教育孩子也是同理。
一个人的发展是需要进行资源整个的,他越是有自信,越是敢于去将资源利用,越是能成功。
7.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字上发挥出来。”此后,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难以令人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之才”一下子变成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
的高才生”。
例如内向敏感,
如果你把敏感用于讨好别人,体察别人的情绪变化,你会被搞的非常劳累,如果你能使用你的敏感为你的职业付出,可能就会有更多成就。
大多数人在大学之前都是遵照单一标准基础课程成绩进行成就衡定的,等到了大学及以后,已经可以相对自由了,但是他们似乎已经失去了寻找自己擅长之处的能力。
8.同体效应(自己人效应)
我的一位来访者和我讲过他的医院实习经历,他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开始是轮科,被不少导师带过。
有些导师特别坏,稍有错误就大骂,人生攻击,冷嘲热讽,而有一个导师,从来不罚他们的钱,当他们遇到错误,不会骂,只是让他们翻书,告诉他们哪里错。在较为糟糕的导师那里实习,他的错误更多,他也无所谓,大不了罚钱。而在这位和善的导师那里实习,他不愿意犯错,觉得如果犯错太对不起老师了。
当实习结束之后,在好老师科室一起学习的实习生成为了好朋友,时常沟通,在坏老师科室一起学习的实习生,大多保持较远社交距离。
一个好的老师,是能够从学生角度思考的老师,他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一体的,更能创造一种集体荣誉感。
如果你想要说服一个人,首先要让他感受到我们是自己人。
该效应的一个特殊运用,
在团体建设的时候,需要假象敌,假象敌的存在更容易让内部人员感受到我们是自己人,更能够发挥合作精神。
每当我朋友抱怨公司的时候,我会毫无原则的骂他的公司,直到让他也感受到屈辱,意识到他和公司是共同体。
很多家长没法教育自己的小孩,都是因为小孩不把你当自己人。
9.投射效应(猩猩实验)
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星猩。
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时而奔跑嬉戏 ,时而耳鬓厮磨,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
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已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这个实验找不到原文献出处,不清楚真假,如果有了解的,帮忙核实一下。
两个女孩一起去参加一个舞会,两个人会看到产生截然不同的场景。
10.镜中我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在做出行为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做出的评价
3、我们根据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别人对我的看法,其实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11.被观察身份(赞美效应)
当人们处于被观察中,或者被赞美中的时候,人们更趋向于保持自己的美好形象。
如果你有一个朋友很喜欢你,经常夸奖你,你会本能的去按照他夸奖你的方式进行自我约束。
在一些较容易出现纠纷的地方放上镜子,能有效帮助人们平静。
12.人际期望递增效应
一个电视剧,如果一个人一直做好事,最后做了一件坏事,人们对他的评价更趋向于与负面。如果一个人一直玩世不恭,市场做坏事,当他做了一件好事,我们会对他的评价趋向于正面。
典型人物:李逍遥,张一山
处事类似于斗地主,上来就王炸的一般都是新手玩家,底牌出了,就只能听天由命、任人宰割了。
13.登门槛效应,沉默成本、拆屋效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14.齐加尼克效应
当你做数学作业错很多的时候,做接下来的语文试卷你也会错误频发。
将一批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同时完成20项工作。结果一组顺利完成了任务,而另一组却未完成。试验表明,虽然受训者在接受任务时均呈现出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其紧张情绪逐渐消失,而未完成任务者,紧张情绪却持续存在,且呈加剧倾向。
15.从众效应
一个人在路上钱撒了一堆,人们选择一哄而上的枪,还是帮助施主找回钱,第一个人的行为对其影响巨大。
由从众延伸出了破窗效应。
在一个已经被破坏的场景中,人们更倾向于继续破坏。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电脑有点卡的时候,我们会更加不爱护电脑,导致他越来越卡。
16.习惯、配套效应
宝洁想要推出一款空气清香剂,广告中强调了很多次空气清香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幸福感,但是收效甚微,直到他们请了一位心理顾问,将广告设计成一个家庭主妇打扫完屋子之后,顺手喷了一下空气清香剂,销量大增。
一个习惯需要靠另外一个习惯养成。
17.鸟笼效应
你想让你的朋友养鸟,不妨送他一个鸟笼。
你想让你的男友注意整洁,不妨给他买一个精致的袖扣。
18.墨菲定律
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墨菲定律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指一个人觉得一件事情会变得糟糕,那么他一定会变糟。
这个定律没说明科学依据,更准确的墨菲定律可以看一下《星际穿越》。
一切皆有可能,即使你多么希望避免发生,他都有发生的概率。
19.莫扎特效应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
音乐的欣赏能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感知能力,
一般的催眠配乐都会加入大自然的声音,抑郁的人群多听轻音乐有助于摆脱思维上的死胡同。
注意,最好是轻音乐,没有歌词的那种。
20.马太效应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福音》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就是阶级。
21.意志力传染效应
意志力是会传染的,与意志力强的人在一起,意志力会明显提升。
22.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逆反效应)、海格力斯效应
回报反对的,将是更加强而有力的反对。
你不让孩子好好玩,孩子会把学习成绩下降给你看。
你不让妻子打麻将,她会什么家务都不干,你也休想安宁。
海格力斯效应:你跟我过不去,我也让你不痛快
23.流言的心理效应
三人成虎。
互联网时代,就没有什么谣言有人不相信,因为传播次数太多。
我有一个哥哥,骗钱为生,他基本上每次都是先骗一些无关紧要的人,让他们相信,却不要他们钱,那些人没有什么付出,还有所得,当然愿意相信了,他们就会自动成为宣传书。
在无锡曾有一次大案,说是做工程,几个亿的项目,投资者实地考察,问周边老百姓,老百姓都说确有其事,后来投资量过亿,骗子跑了。
24.留面子效应
如果你想父母给你买3000价位的手机,不妨先去和要苹果7。
如果你要苹果7,不妨先去要PLUS亮黑。
当人们拒绝了你一个请求,会相对容易接受你更低的一个请求。这也是为什么,商场里面标价都翻了三倍。
25.纳什博弈(纳什均衡、零和博弈)
26.链状效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7.空白效应
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
28.环形监狱
一个监狱管理的假象,将监狱设计成环形,在圆心处建立哨塔,监狱靠近哨塔的一面采用单向反射玻璃:监狱犯人看不到哨塔,哨塔可以看到监狱犯人。
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的节约管理开支。
29.缄默效应、霍桑效应、霍布森选择效应
越是沉默,人们越容易爆发。
适当的听下级倾诉,抱怨,可以有效缓解资本家与被剥削者的矛盾。
很建议阿里实行HR每周与员工固定聊天制度。
30.三个和尚效应
上级给下级分配任务,必须明确到个人责任。
大学里面寝室合作难搞,就是个体责任不明确。
31.昏暗效应
有点光,但是看不清的场景,更容易让人们亲近。
所以,约女孩出来喝咖啡,别再浪漫的窗边了。
32.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很容易发生在过分讲究“1”和“0”角色分配的情侣身上。经常有一方抱怨自己的BF不懂得付出,只是一味地索取,而对方则不以为然地觉得这是作为“老公”应该尽的责任。究其原因,正是在于两人的关系长期只是陷于单一的流向。一开始,作为“老公”的一方确立了自己“1”的角色以后,为了显示自己男人的宽大肩膀用心呵护自己的爱人,不断地从各个层面的付出,另一方则拼命地体现出自己的“小鸟依人”感。
久而久之,“过度理由效应”便产生了作用,两人不自觉地将情侣关系的定位留于浅表的“施予和获得”这个利益层面的原因,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感情交流、生活适应和个性融合等等方面。最后,索取的一方的直接欲望越来越膨胀,而付出的一方往往到最后变得疲惫不堪。到分手时,一个会觉得对方自私自利、只为了得到好处而和自己在一起,另一个却会一味地指责对方根本不爱自己或者另有他欢才不再对自己付出。
33.凡勃伦效应
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4.德西效应
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35.达布效应
我们的行为,由我们的自我认知角色决定。
36.犯错误效应。
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的人际吸引力提高。
微信公众号:PSY_Jile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剧名电视剧全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