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要点的基本技巧有哪些

  从语句的停连和连续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一是落停:即停顿时间相对较长,句尾声音顺势而落,声止气也尽。这种停顿多用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讲完之后,句逗停顿中多用在句号、问号、感叹号处。

  二是扬停:即停顿时间相对较短,停之前声音稍上扬或持平,声虽止但气未尽,一听便知是才说了半句话,还有下文。多用在一个意思还未说完,而中间又需要停顿之处。句逗停顿多用在分号、逗号、顿号处。

  三是直连:即顺势而下,连接迅速,不露连接的痕迹。多用于内容联系紧密,持续抒发感情的地方。一般与扬停配合使用。

  四是曲连:即在连接处有一定空隙,但又连环相接,迂回向前。多用于既要连接,又要有所区分处,常与落停配合使用。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潭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为落停、/为扬停、 为曲连、—为直连)

  重音是指朗读时为了突出主题、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而对于句中的某些词语加以突出强调的音,它是体现语句内容的重要手段。在朗读中,重音位置不同,语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

  我知道你爱看小说。(别以为我不知道)

  我知道你爱看小说。(爱不爱看诗歌我不知道)

  (1)重音的分类:

  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类。

  语法重音是由语句的结构自然表现出来的重音,有规律可循。位置也比较固定。如一般在语句中,谓语、中心语的修饰成分,疑问代词和揭示代词都是语法重音。例如: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谓语)

  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定语)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指示代词)

  强调重音是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把语句中的某些词语加以强调的音,又叫“逻辑重音”。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它是根据表意的内容和需要来确定的。

  一是突出话语重点,能表明语意内容的词句。

  二是表示对比、并列、照应和递进等关系的词句。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三是表达某种强烈感情的词句。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四是比喻性的词句。

  会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2)重音的表现方法

  重音的表现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加强音量。既有意识地把某些词语读的重一些,响一些,使音量增强。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二是拖长音节。既有意将音节拖长一些,用延长音节的办法使重音突出。

  太阳像负者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的使劲向上升。

  三是重音轻读。表现重音,不一定非要增加音量,有时用减轻音量的方法,,将重音低沉地轻轻吐出,效果反而会更好。一般在表达极为复杂而细腻的感情时,多用这种方法。

  风一吹,芦花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的飞了起来。

  我忍着笑,轻轻走过来。

  四是停顿强调。在要强调的词后面做一短暂的停顿。

  再见了,亲人!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语势指朗读时声音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变化形式,它是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实现的。语调由平升高,高亢激昂,称为“扬”,语调先平后降,低沉持重,成为“抑”;语调缺少变化,平缓舒展,称为“平”;语调升降频繁,起伏不定,称为“曲”。

  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吗? (上扬调,表示疑问)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降抑调,表示肯定)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相传叫百草园。→(平直调,叙述、说明)

  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曲折调,揶揄语气)

  节奏是指朗读过程中由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形式。常见的节奏类型大体有: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多轻少重,声轻不着力,词语密度大,有时有跳越感。多用来描绘欢快、诙谐的情志。例如:

  我爱看天上的一片云,那片白白的、会变的云。瞧它一会儿变成只小黄狗,摇着尾巴,追着太阳跑;一会儿变成只小灰羊,在草原上撒欢儿跳高。

  这种节奏语势沉缓,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词语密度疏,常用来表现庄重,肃穆的气氛和悲痛、抑郁的情感。例如:

  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啊,您今晚几时回?

  这种节奏语速较缓,语势较平稳,声音轻柔而不着力,常常用来描绘幽静的场面和美丽的景色,也可以表现舒展的情怀。例如:

  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朦胧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劈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声音强劲而有力,常用来表现紧张急迫的情形和抒发激越的情怀。例如: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以上四种节奏类型,只是大体的分类,每一种还可以再分小类,不再一一列举。在实际的朗读过程中,一篇作品的节奏不一定是单一的,往往随着内容情节的变化,节奏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节奏必须因文而异,切忌死板单一,一统到低。

}

22考研!吉林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院介绍、报录比、参考书目、复试线、录取名单等全面解析

吉林艺术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评估为B-,在全国所有高校中排名并列16。关于吉林艺术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考研,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其考研考情。

一、最新艺术门类学科排名、导师、知名校友

吉林艺术学院(JILIN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吉艺”,坐落于“北国春城”长春市,六大艺术学院之一,是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型公办高校A类、是教育部中俄高校艺术交流基地、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高校。

吉艺前身为1946年的音乐系,1958年组建吉林艺术专科学校,1978年更名为吉林艺术学院,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成为吉林省首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文化干部学校、吉林省艺术学校、吉林省歌舞剧院附设的学校、吉林市艺术学校、附属等先后并入吉林艺术学院。

【3】学院知名导师(部分)

门庆宝,男,生于1970年5月,研究生,艺术学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教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台词方向)

近年来参与多项省级科研教研课题研究工作,其中主持完成了省教育厅重点教研课题2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演《哗变》、《天诫》、《新京梦碎》、《中国年》等多部影视剧。

刘丽梅,女,生于1971年10月,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于表演教育家郭溥澜教授。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声台基础部主任,台词教学研究。

社会兼职:培训学校语言表演教学法师资培训及艺术管理。

代表性学术成果:声台融合、舞台意境创造技法。2016年、2017年分别主持省教育厅、省高等教育学会、省教科院教研项目3项;参与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16项,其中获奖2项;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戏剧文学》发表论文4篇,《艺术教育》发表论文1篇,省级论文18篇,其中,国家级、省级获奖论文7项;电视类作品创作获奖9项;指导学生创作作品获奖36项。

刘振华,男,1970年生。历史学博士,戏剧影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戏剧历史与理论、艺术学理论、艺术教育研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成员。

曾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吉林省第十一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主持完成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4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作为第2完成人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2013年以来,在《社会科学战线》《东北师大学报》《文艺争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延边大学学报》《戏剧文学》《中国高校科技》《艺术教育》等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4】知名校友(部分)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刘云智

上海电影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李霞

中央歌舞团舞蹈队长:杨宏令

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魏廷格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杨静茂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贾涤非

中央美术学院动画艺术系主任:温德斌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主任:刘林

星海音乐学院院长:唐永葆

吉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陈受谦

【5】硕士点/博士点介绍

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二、吉林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历年分数线

2021年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分数线

今年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435人,其中学术学位155人,专业硕士280人,复试实行差额方式进行。

第一报考学校所有达到教育部《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考生均可参加学校复试。

2020年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分数线

三、 吉林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初试科目

公共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

专业科目一:(641)艺术基础理论(表演、导演、史论、舞美);

专业科目二:(15)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③方向:(642)艺术基础理论(播音);

(13) 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①方向:(642)艺术基础理论(播音);

(14) 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②方向:(642)艺术基础理论(播音);

(10) 影视艺术研究③方向:(643)艺术基础理论(影视);

(11) 影视艺术研究⑤方向:(643)艺术基础理论(影视);

(12) 影视艺术研究④方向:(643)艺术基础理论(影视);

(09)影视艺术研究②方向:(643)艺术基础理论(影视);

(15) 中外戏剧史论(比较戏剧学)方向:(842)中西方经典戏剧比较分析;

(17)中外戏剧史论(中国戏剧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843)戏剧戏曲学基础;

(15)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③方向:(845)时事评论;

(13)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①方向:(845)时事评论;

(14)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②方向:(845)时事评论;

(18)中外戏剧史论(欧美戏剧研究)方向:(892)经典剧作分析;

(07)戏剧导演艺术研究②方向:(892)经典剧作分析;

(05)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研究(台词)②方向:(892)经典剧作分析;

(06)戏剧导演艺术研究①方向:(892)经典剧作分析;

(04)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研究(台词)①方向:(892)经典剧作分析;

(01)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研究①方向:(892)经典剧作分析;

(03)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研究(形体)方向:(892)经典剧作分析;

(02)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研究②方向:(892)经典剧作分析

(08)影视艺术研究①方向:(643)艺术基础理论(影视)(841)影视作品分析;

四、吉林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参考书目汇总

 戏剧影视学院050405戏剧戏曲学


1、《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话剧表演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叶涛、马力著
3、《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外经典剧作分析(表演方向)


1、曹禺《雷雨》、《日出》2、莫里哀《伪君子》
3、布莱希特《四川好人》、《伽利略传》4、迪伦马特《老妇还乡》
5、莎士比亚《哈姆雷特》6、易卜生《玩偶之家》
7、奥尼尔《悲悼》8、老舍《骆驼祥子》
9、果戈里《钦差大臣》10、郭沫若《屈原》


1、《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艺术史的相关部分(戏剧、美术、电影、音乐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世界艺术史》戏剧卷、音乐卷、舞蹈卷东方出版社2003版田本相主编
3、《外国电影史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陈南著
4、《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周星著


1、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伽利略传》、《培尔·金特》、《雷雨》、《北京人》
2、电影作品:《公民凯恩》、《罗生门》、《法国中尉的女人》、《霸王别姬》、《红高粱》
3、《世界电影鉴赏辞典》(1-4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2003年版
4、《西欧戏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廖可兑著
5、《插图中国话剧史》济南出版社2003年版郭富民著


2、(美)加纳罗、阿特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舒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3、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
4、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7月。
5、荣广润、刘明厚:《外国戏剧名著选读》,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9月。
6、潘薇:《西方戏剧史》,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
7、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中外经典剧作分析(西方戏剧文化学方向)


1、曹禺《北京人》2、莫里哀《伪君子》
3、布莱希特《四川好人》4、契诃夫《樱桃园》
5、莎士比亚《哈姆雷特》6、贝克特《等待戈多》
7、皮兰德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8、奥尼尔《琼斯皇》
9、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10、老舍《茶馆》


播音学基础理论、综合理论(含播音、主持实践基础、语言学、语音学)


1、《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张颂主编
2、《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文化艺术出版社
3、《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张颂著
4、《播音发声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徐恒著


1、《中国戏剧比较论稿》学林出版社1992年出版蓝凡著
2、《世界艺术史戏剧卷》东方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宋宝珍著
3、《比较戏剧学:中西戏剧话语模式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戏剧经典剧目比较分析剧目


  中国:《窦娥冤》、《上海屋檐下》、《雷雨》、《风雪夜归人》、《茶馆》、《桑树坪记事》、《中国梦》、《闲人三部曲》
  外国:《美狄亚》、《哈姆雷特》、《伪君子》、《女店主》、《浮士德》《玩偶之家》、《欲望号街车》、《青鸟》、《等待戈多》、《琼斯皇》

四、吉林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复试考试范围

004戏剧影视学院(5)

学术学位 专业名称:戏剧与影视学 专业代码:130300

01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研究(含台词形体方向)

1、剧本片段对白(40分)

2、双人命题小品(80分)

3、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剧本片段对白(80分)

2、双人命题小品(40分)

3、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自备形体小品或舞蹈片段(40分)

2、即兴命题形体表演创作(现场抽题)(80分)

3、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 笔试:导演构思(120分)

2、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笔试:影视评论(120分)

2、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04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

1、笔试:电视精品栏目分析(70分)

2、即兴主持(现场抽题)(50分)

3、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新闻1+1》 2、《焦点访谈》 3、《朝闻天下》

4、《汉字英雄》 5、《星光大道》 6、《正大综艺》 7、《艺术人生》

8、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9、《中国好歌曲》 10、《动物世界》

05中外戏剧史论(比较戏剧学)

1、笔试:比较戏剧学(120分)

2、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二十世纪西方戏剧指南》,斯蒂芬·恩威 卡罗拉·沃蒂斯著 周豹娣 译

荣广润 校 百家出版社 2006年1月第一版

2、《世界艺术史》戏剧卷 东方出版社 2003年2月第一版 宋宝珍 著

06中外戏剧史论(中国戏剧历史与理论研究)

1、笔试:中国古代戏剧史(120分)

2、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中国戏剧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叶长海 张福海 著

2、《中国戏剧学史稿》 中国戏剧出版社 叶长海 著

07中外戏剧史论(欧美戏剧研究)

1、笔试:戏剧美学 (120分)

2、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美学概论》 人民出版社 2002版 王朝闻 著

2、《论戏剧性》 谭霈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欧美戏剧发展史》潘 薇 著 大众文艺出版社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名称:戏剧 专业代码:135102

1、剧本片段对白(40分)

2、双人命题小品(80分)

3、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剧本片段对白(80分)

2、双人命题小品(40分)

3、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自备形体小品或舞蹈片段(40分)

2、即兴命题形体表演创作(现场抽题)(80分)

3、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笔试:导演构思(120分)

2、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命题设计(手绘) 6小时 (120分)

2、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 专业代码:135105

1、口试:戏剧影视作品策划与构思阐述(120分)

2、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口试:影视作品创意与构思阐述(120分)

2、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1、 即兴评述(现场抽题)(70分)

2、专题片配音朗读(50分)

3、口试:综合素质考察(30分)

}

一、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

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二、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⒈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

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

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⒉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

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

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

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⑵深刻 细致的感受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

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

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⒊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

接受。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三、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⒈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⑴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⑵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

2.诗歌朗诵有哪些技巧

朗读技巧及训练 一、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

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二、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⒈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

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

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⒉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

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

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

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⑵深刻 细致的感受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

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

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⒊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

接受。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三、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⒈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⑴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⑵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

3.诗歌朗诵技巧都有那些

朗诵艺术中的一般语言技巧 一、停连 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 ●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

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

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 例如:美丽的梦 / 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 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 / 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 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重音——重音的读法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

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三、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 《春》《天上的街市》 ——轻快型 《沁园春 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如我们今天学习的 《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

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

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

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

仄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中仄(增韵),仄平平、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平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中仄(增韵),仄平平、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正体,上下阕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古代诗词朗读讲究韵律美,但由于唐宋以来,语言的变化,许多的字音已经面目全非,故有人提倡用地方方言依声律朗读

5.诗歌朗诵技巧都有那些

以下为您列出了诗歌朗诵中常用到的朗读技巧: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 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

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

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

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5、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做重音。

同样的一句话,如果重音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就不同。 。

6.朗诵诗歌应该注意什么

朗诵诗歌注意事项和技巧如下: 一、朗诵诗歌注意事项: 1、注重诗歌的文学性 朗诵诗歌往往会偏向于表现某个人的某种思想感情,自然带上明显的文学色彩。

文学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是运用语言表现的。

有声语言最能显示语言的风采和魅力。通过朗诵可以再现作品描写的人物形象、环境气氛和生活场景,充分发挥它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作用。

2、注重诗歌的艺术性 朗诵是一种比较精细、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要能分析欣赏诗歌,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前提;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要熟练掌握标准发音和发声技巧。

要善于正确地运用语调语气,这是表情达意的关键; 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艺术的修养,要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中说话,要能正确地发音,有自然的表情,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重要条件;此外,朗诵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修养、社会知识修养,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基础。 朗诵艺术就是以上各方面修养的综合体现,缺少哪一方面的修养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朗诵者。

3、注重诗歌的表演性 朗诵,一般都在舞台上,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技能。

要有优美的语音、端庄的仪态、丰富的表情。朗诵者还可以适当化妆,可以运用灯光布景,可以进行配乐。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增强朗诵艺术的表演效果。 只要是朗诵,即使是在小的范围内进行,都会带有表演的性质。

朗诵者要向听者显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口语艺术才能,听者总要对朗诵者的文学修养、口语才能和表达效果等进行评价,这些都具有表演活动的明显特点。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诗歌。

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 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朗诵诗歌的技巧: 1、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

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诗歌。

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 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正确、深入的理解;2.深刻,细致的感受;3.丰富、逼真的想象。 (三)注意诗歌朗诵时的感情 首先要避免"矫揉造作"。

诗歌朗诵和其他文体的朗诵一样,要自然,决不可以做作。诗歌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

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计"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

2、朗诵时的技巧: (一)注意对符号的运用 朗读者在分析体味文字作品的准备工作中,为了清楚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更好地实现朗读目的,往往在文字中做些标记,以提醒自己注意。我们把这些标记称做“朗读符号”。

目前,朗读符号还没像标点符号那样,有着统一的标准。 (二)注意诗歌的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三)注意朗读时的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

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朗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朗诵。

7.诗词朗诵的技巧怎样提高

1.选好作品深理解 诗歌。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格律诗和自由式。格律诗,也叫旧体诗,广义上还包括词,统称古诗词。

自由诗又叫新诗,在我国,新诗主要是从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和西方诗歌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作为专业考试朗诵之用,首先就要选好作品和深入理解作品。

因为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朗诵。选好作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作品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别人推荐的作品即使再好,但是朗诵者本人没感觉,调动不起朗诵的愿望,那也不适合来朗诵。

第二,作品内容便于理解,不能深奥难懂。看着都费解的,朗诵出来效果也不会好。

第三,语言要琅琅上口,诗作本身韵律感强,有较鲜明的节奏起伏变化,形象生动,容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力。第四,感情挚烈,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和对比。

第五,篇幅适中,不宜太短或太长,要有完整性。一般不要选择节选片段的作品。

选好了作品,还要在深入理解上下功夫。深入理解包括既要吃透作品的原意,还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写作背景,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他其他相关的作品,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了大概的意思就上场朗诵。

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往往表面浅显易懂的句子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是表面化的理解所体会不到的。深入理解有一点就是准确把握诗所反映的特定时代的情绪并加以准确表达,如果不对以上那些背景的东西加深了解认识,表达出来就可能是一种当下时代的情绪,这就不准确了。

2.感受意境有真情 意境是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如果没有意境就很难说是好诗,朗诵者表达不出意境,也就不算是上乘的朗诵。

无意境的朗诵,情浮意浅,声音形式怎样变化多端,也弥补不了这根本上的缺欠。感受意境,要求思索、想象、回味、憧憬,紧紧抓住具体而微妙的构思与变化。

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引发浓烈的感情,并做到"因境抒情".第一,诗歌往往充满了比喻和象征,如果不从意境感受着眼就往往使人眼花缭乱,如堕入云里雾中,不得要领。第二,诗的语言较为凝练的特性,在诗作中显现出万千气象,不感受意境,只是局限于文字,诗昧就无从表现。

第三,诗的语言又具有跳跃性,更增加了诗歌的容量。朗诵者如果表达不出诗的跳跃中的内在程序,把一个个句子平摆浮搁地读出,意境也就无从表达了。

第四,因境抒情,从全诗的整体出发,在意境需要的前提下引发,避免片段感。以《囚歌》为例。

作者身陷囹圄而不屈,面对利诱而不惑,豪情壮志、气贯长虹。人的身躯与狗洞,"自由"与永生,简洁鲜明的对比,造成了恢宏高远的意境。

在朗诵时,必须提挈全篇,以具体的、形象的比喻和象征传达出意境的可感性,发挥意境的感染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朗诵最忌讳脱离整体意境感受去图解比喻和象征,致使诗歌的朗诵有貌无神。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在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知,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期待着,地下的烈火升腾,让我和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比如,"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是诗人转述自己的所听所感,而并不是由一个说客出面,所以,在表达中充满了憎恶、否定的态度感情,从而也更增添了诗人赤诚的内心。

如果朗诵者忽然以敌人的语气,甚至某种怪腔怪调表达,那意境便顿然消失。还比如,"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本是表达诗人的热烈期望,深沉内在,自励自勉,如果朗诵者为加重语气分量,采用上扬语势,像是在发出号召,就会破坏应有之意境。

因此,意境,必须从整体把握,避免落人图解式的歧途。3.把握基调重节律 基调是指全篇总体的思想感情运动显露出来的色彩和分量,是总的态度、感情的倾向,节律就是指诗歌及其朗诵的节奏和韵律。

基调是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既要注意总体的色彩,即基本的态度、基本的感情,基调总的色彩制约着每个具体的句、段、行的表达色彩;同时,还要注意总体的分量,即态度的轻重程度,感情的浓淡程度。把握准了基调,也就把准了朗诵的总的色彩和分量,即总的倾向、方向和意向。

基调的确定,特别强调对文字作品的整体感受,然后细化为群体和个体的具体感受。最终形成整体对个体的统摄关照,个体对整体的呼应。

基调的声音表现,虽然离不开音高、音长、音强,但更强调音色的变化,如明暗、松紧、抑扬、顿挫的自如弹动,鲜活铺陈。把握准了基调,朗诵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就不会偏离基本的方向。

节律是诗的生命,也是诗歌朗诵成功的关键。格律诗由于字数一定,在朗诵时应体现出这一特点,使听者感觉出这一点,这很重要。

停连不能打破她的格式,不能打乱重新安排,也就是说,文字语言中的标点符号同朗诵时停顿的位置是一致的,不能显出字数似乎不一定的样子来。另外,格律诗还应体现出语节一定。

语节含有音步、节奏的意思。语节一定,在诗的格律上表现为句中词的疏密度大体相近。

不同的格律,有不同的语节安排,也不能乱来。如五言绝句分为两个语节。

. 你好!关于朗诵技巧 一、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

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二、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

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

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

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

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

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2.深刻。

细致的感受 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

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3.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

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三、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

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一)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1.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

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

“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诗歌都比较相通的,需要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发挥,找到一篇学习经验文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起朗诵,总会有很多人想到舞台,或者想到课堂,亦或是想到相关的聊天室。其实朗诵的确需要特定的场合和语境来烘托出一种意境。下面我就谈的自己对朗诵的粗浅看法。

一、普通话和朗诵的关系。我把普通话比喻成大树的根,有了根,树干才能牢固在地面之上,但是有很多朋友会问,学好了普通话却没有学好朗诵,这是为什么呢。普通话其实是个咬字和读音的基础,对朗诵来说还需要体会其中气息的运用,字词的滑音,还有断句方式,文章意境的把握,甚至于配乐的结合等因素决定。如果认真学习普通话的教学书籍的话,也许问题的根本就会更深入,尤其是里面的平仄音的问题,音调的问题,在考试的时候往往对字音严格,对情感运用和音色控制就没有考查的那么细致了。所以任何一门艺术或者说技能都需要深入了解和练习,才能明白本源和专业区别,普通话很棒不等于朗诵的味道很棒,更不等于配音或者其他职业技能很强大,这点要非常明确,基础有了,仅仅是开门的钥匙,

二、朗诵的要点是什么?刚才说的比较笼统,这个问题的回答就需要细节了。首先,我们的前提是你有了说普通话的基础,那么你有没有文学修养呢,或者有没有文字的良好阅读感呢,这个是阅读量和个人修养的有关系的了。为什么这么问,因为朗诵之前必须要掌握文字的意义,甚至写作背景。怎样把文字中的景象用声音表达就成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比如我们一般会选择现代诗歌或者古诗词曲来选材。那么我们就要深刻的诗歌中的意境,作者的创造时期,如果你的阅读感觉融入文中,才能身临其境,让你和听众在你的声音中慢慢的,静静的体会此情此景此人此事此笔落的瞬间。其次,句子的情感要有起落,和连贯,断错等明显的对比,经常说的就是抑扬顿挫,可是扬的不是高潮,挫的不是铺垫,也就效果大跌,朗诵要结合文字的理解,甚至是你自己的理解能够符合语言的逻辑,才能真正体会出这个文章中的高低起伏,感情的走向,才能让人的耳朵听出其中的主旋律,才能让人也会跟着你的声音一起共鸣。还有,个别的朋友在朗诵时候过于强调咬字,把感情和滑音,词语段落的过渡忽视了,这点有点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意味了,注意朗诵也有他的旋律和语感,不能单纯为咬字而忘记了重要的该有的情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朗读要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