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白鹇本文表达生动请结合本文写一写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进行细致的观察,能写的准确?

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它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

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开创者——谢灵运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其实还有一种因果关系,就是“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样说似乎可以充分显示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其它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是执简驭繁、化难为易的范例。远水不可视之以目,却能表达得如此气势壮阔。为雨幕所笼罩的山色朦朦胧胧,无法分辨,诗人用“有无中”三字予以示现,精当无比,显示出非凡的观察、体验和表达的功力。”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溪。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左山右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溪。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堪怜窗景,都闲刺绣,但续旧愁一缕。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遗袜尘销,题裙墨黯,天远吹笙路。吴台直下,缃梅无限,未放野桥香度。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

兰舟高荡涨波凉。愁被矮桥妨。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蝉声空曳别枝长。似曲不成商。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门掩绿苔应遍。为黄花、频开醉眼。橘奴无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会宗小斋名梦蝶,前植橘,东偏甚广。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愿醒 一作: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愬?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复没。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岂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徧野,功不补患。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服 一作:伏)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花开夜 一作:花开日)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南苑 一作:南内)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飘飖 一作:飘飘)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 通:栏)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但令 一作:但教)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 通:性)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江海 一作:江河)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 宁走东西就斗升。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今古 一作:千古)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说里数千家。澄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飞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飞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此件《芙蓉花蝶图》是其49岁时所作。此件作品清新淡雅,构图借边起势。花蝶沿用了宋人院派的写生技法,精心勾勒了每一个枝叶和花苞,虽层层渲染,但仍颜色通透,艳而不俗。整枝芙蓉花形态高贵,似乎在微风中摇曳轻舞,宛若晨风中的淡妆佳人,身姿曼妙。而花后之石,先以大笔淡墨写之,后佐之以赭石衬之,墨色浑然,笔触生动。而石下之竹随寥寥几笔写就,然从中隐见文同,郑燮文人画笔意,却又独具个人风骨。可谓师古而能化,高哉,妙哉。最后画面中心的工笔蝴蝶实为画龙点睛之笔,蝴蝶所处的画面位置,包括其身体触角的延伸方向,都蕴含着画家独特的构思,与花、石、竹形成呼应,且盘活了全画的气氛。而其刻画之精之妙,早已跃出宋人之上矣。

款识:花方着雨犹含笑,蝶不禁寒总是痴。乙酉秋日写胜红于昭觉寺,爰。

    此图是张大千工细花鸟一类,绘奇石、牡丹、蛱蝶、翠竹,各个物象的气质特征皆表现得生灵活现:牡丹之富贵,翠竹之挺劲,石之奇,蝶之舞,着色丰富细腻,构图前后掩映,妥帖适当,实为一件难得佳作。

款识:百宝阑干护晓寒,沉香亭畔若为看。春来谁作韶华主,管领群芳是牡丹。明人冯琛句,大千居士并题之。

    是图大千以明人冯琛诗意为之,属工细花卉一类,着色浓艳,以金粉勾线,牡丹怒放,花叶浑厚,虽只是一折枝,但作为“百花之王”的牡丹的富贵华美气息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立轴 设色纸本 1980年作

    此作花朵以没骨法为之,每朵花各有其形状和韵致,花瓣饱满而有凹凸的效果,藤黄点染的花蕊与花瓣融合在一起,墨叶将花朵衬托出来,墨叶亦以没骨法写之。为了打破这种单调,画家将枝条画得格外婀娜,再以浓墨勾画叶脉。画面上跳动着活泼的线条和娇艳的色彩,正有“玉佩摇光翠”之感。

镜片 张大千 陈佩秋 1981年作

    款识:天孙泪湿玉罗裳,刷翠成花花几行。终古银河隔秋水,怕人偷插鬓云香。

    画牵牛花始于明代陈白阳,多以写意画出,墨叶兰花层层垂落,饶有风趣,别具一格。其后,张大千、齐白石多以牵牛入画,白石好用西洋红画出,即所谓“红花墨叶”派;张大千则是以水墨胜出,又以色彩不入俗套而闻名,画法是在陈白阳的基础上又有新意,已经是自己的风格,且以此作品为最早。

    款识:甘香得自淡之余,玉笙官厨味不如。他日闲居歌十亩,掩关常读老农书。蜀人张大千。

    张大千画菜蔬的作品并不常见,多在其二三十年代,此帧以甜菜花为题,先以石青、石绿、石黄、赭石画成,后以浓墨勾勒根茎,为张大千早年菜蔬题材画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画中所绘松、竹、梅、兰,均为传统文人画的代表性题材,文人高士,常借四君子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借鉴。画中一枝红梅纯洁高雅,野趣盎然,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画中兰花,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得兰花之“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画中一丛碧绿的修竹甚是惹人怜爱,正如郑板桥感悟的那样: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画中一段折枝苍松,支撑起整幅画作的力度与态势,殊为可贵。

    1938年秋后,张大千逃离日军占领下的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回到四川,住在青城山上清宫。1939年立春,农历尚在戊寅岁尾,他为老同学雅林画了这幅《岁朝图》,祝对方“己卯开岁百福”。

如同春联、年画,岁朝图作为一种迎年、贺岁文化,题材都以吉祥、热闹、喜庆为主,作品也就常常不免落于俗套。倘能既洋溢贺岁喜气,又不失雅淡之致,那就是高手所为的艺术品了。张大千此画,正是一幅选材、构图、用笔、设色都颇费心思的艺术精品。画中呈现的是三样冬春之际冲寒而放的花卉:山茶、梅花、水仙。由于仅仅各取一枝,位置安排又掩映得宜,整个画面就显得疏朗清新,避免了红艳满纸的喧闹与俗气。画法兼工带写,而以小写意为主。花分红、白、黄三色,枝叶全以水墨为之。彩与墨,既互为映衬,自身又忽浓忽淡,忽取没骨,忽用勾勒,极富变化之美。水仙亭亭玉立。淡墨挥出的翠叶,娉娉袅袅,柔美多姿,配上顶端盛开的黄花,真所谓“绿带拖云,金卮照雪,露浓见影,风细闻香”。水仙下面是一枝横斜而出的梅花。几朵白梅,或含苞,或绽放,颇得清冷之味。梅枝亦用淡墨挥写,却因笔触迅疾、坚定、有力,枝末更以枯笔扫出,而与水仙叶的柔婉形成对比。梅花前面是山茶。浓墨刻画的树叶,仍然有深有浅。叶破处小枝微露,枝断处截痕宛在,工笔之细,令人称绝。浓叶簇拥中,一朵红山茶绽然开放;另一朵红蓓蕾正含羞待放。红花的呈现,于水仙、寒梅的清雅之外,带来了春容焕发的迎年气象。

    款识:皋兰当坛道观牡丹百数十丛,并皆名种,晚春初夏,万萼婆娑,徙绮争发,初日微烘,露华未坠,秾姿半醇,宝马香车,仕女如云,惊赏留恋,抵暮不去。辛巳癸未两过彼都,躬颜其盛,追念昔游,写此寄意。壬辰六月蜀人大千张爰。

    大千先生画花鸟,早年从青藤、白阳入手,涉猎华新罗、八大山人、金冬心、陈玉几等,以写意为主,相比之下,翎毛用笔简劲逸放,设色淡雅。三十岁以后开始从陈老莲,上追宋人工笔花鸟,以双勾重色为主,偶作写意。1930年代中期到病目前的1950年代初期,为大千工笔花鸟画的高峰时期。六十岁以后大千先生居海外,以减笔法画花鸟,纯以意驱笔,写意洒脱,如入无人之境。此幅《照殿红牡丹》作于壬辰(1952)年,正当其工笔花鸟画的鼎盛时期。

此图的设色与前贤不同,图中照殿牡丹花,花瓣鲜红,有一种浓厚的感觉。再以泥金勾勒轮廓,色彩鲜艳富丽而无俗气。为使红色花瓣更出色,大千用淡紫色渲染叶面用石绿染叶背,将红花衬托得璨然夺目,不失意境的高雅。这些复杂的绘画过程和技法的互动关系,都是大千善于变化融入新意的过人之处。大千先生在花卉画创作方面取径高迈,岂是当时画人可及,此画应是大千离开大陆居香港时所作,尺幅虽不大,但当时目力佳,心境静,用笔、设色均极秀雅精微,而无匠气,正足与古人争一日之长。

    款识:皋兰当坛道观牡丹百数十丛,并皆名种,泼墨紫推为第一,晚春初夏,万萼婆娑,徙绮争发,初日微烘,露华未堕坠,秾姿半醇,宝马香车,仕女如云,惊赏留恋,抵暮不去。辛巳癸未两过彼都,躬颜其盛,追念昔游,写此寄意。己丑重九前二日,大千张爰。

    题识:雨后郊原分外青,寻春直到党山亭。石阑干畔斜头坐,饱看杨妃拥宿酲。故都逻谷看牡丹作,丁亥三月爰。

    这幅作品采用照相取景式的剪裁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出枝法程序。紫墨色的花与石青、石绿色的叶子配合金笺的底色显得稳重而有富贵气。作品干净利落,而又层次分明,具有高超的技艺。

    牡丹是一种耐寒的花木,盛开于三月暮春之际;其花容端妍,色泽绚丽浓艳,花大甚至有长达一尺者。因此牡丹以华贵着称,唐代更誉为国花,世人尊为花中之王。大千画工笔牡丹,最喜欢作“照殿红”、“泼墨紫”、“佛头青”三种,皆浓艳重彩,令人惊赏留恋不已。

    这幅“泼墨紫”先以淡墨细笔勾出轮廓,花瓣先用花青打底,再用洋红敷染多次,并用深洋红留出水线,最后加勾泥金醒出精神。枝叶则先以赭石打底,再上石绿,多次勾染之余,不但画出紫色牡丹艳丽神秘的高彩度特质,更使花瓣有浮凸出画面的立体感,表现出枝叶的转折向背,以及牡丹生长的自然意态。

    此幅与另作“佛头青”是一对,画作框缘以花卉图绘作边饰,显然是受到敦煌藻饰图案的影响。大千画花卉向来以荷花知名,其实他各种花卉无不擅长,除了画写意没骨花卉的水准是一流外,工笔牡丹更为一绝。

    1944至1945年间张大千曾经画过多幅工笔牡丹的作品,这幅《佛头青》可谓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佛头青》以牡丹为题,是其花鸟画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也是1941年敦煌之行后锐意变法的某种落实。

画面中的山茶花,以白色为主调,用中淡墨勾枝干,行笔节奏顿挫,线条坚实有力。作者布局合理,大胆落笔,渲染细腻,技法讲究,总体色调可谓清雅宜人,但仍掩饰不住蕴藏着的那种饱满热烈的生命精神!1930年代中期到1950年代初期,为张大千工笔花鸟画创作的高峰时期。此幅茶花作于丙戌(1946)年,正是其工笔花鸟画鼎盛期的作品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佳园昨夜变春容,清晓惊看玉一丛。素质定欺云液白,浅妆羞退鹤翎红。似闻金谷初无种,欲画鹅溪恐未工。底事余花避三舍,孤高元有使君风。青城山中玉茗盛开,冷艳如堆雪,因写生一枝,并书宋人谢适诗其上。时丁亥十月七日也。大千居士爰。

1947年,大千8月有西康之行,饱游饫看,月底始返成都,居城北昭觉寺。此幅《青城玉茗》作于此年十月。大千画花卉强调要传达出“茁萌抽芽、发叶吐花”的朝夕情态,此幅为大千见青城玉茗盛开后的写生之作,传移模写,至为精工。虽然只有花卉一枝,气韵结构却奇佳。枝干的转折向背,花瓣蕊芯的娇嫩姿态,都有精心刻画,就连质感和光感也都有准确的表现。敷色深得古法,清雅脱俗。尤其叶子的敷色甚为淳厚,尽得高古遗法。整幅勾勒严谨,上追宋人工笔神采,为大千四十年代后期折枝花卉至精之作。后来大千萍踪飘荡,此类折枝花卉日渐鲜见矣!

    题识:居青城三年,每风日晴美,辄杖策岩谷,独探幽邃。往往得异卉,虽土著不知其名。惜吾非厂不得同游,傥得健笔一为传写,使山灵不终閟其奇,一何快邪。庚辰夏,大千居士爰。

1938年深秋,大千先生举家避居灌县青城山,“归来百事都堪慰”,安宁祥和的山居生活,秀美幽静的青城景色,丰富了画家的创作灵感,张大千的绘画艺术也进入新的境界。由于此前在北平时与于非闇的切磋,大千取径陈老莲进入北宋工笔院体,花鸟已可平视崔(白)黄(筌)。此幅《青城异卉》,即是兼得富贵清雅之气的精心之作。青城幽壑中不知名目的奇花异草,借由大千先生的妙笔留芳姿于人间;画家对远在京城的好友非厂先生的殷殷思念之情也跃然毫素。

宋代院体画把工笔牡丹细分为「佛头青」、「照殿红」、「泼墨紫」三种。牡丹虽美却极难画好,若只重妆彩秾艳,必定俗丽不堪,尤其是画工笔牡丹,更易刻板僵滞。张大千画花卉原本是取法于元明文人写意风格,但由于其自1943年从敦煌临习壁画归来后,开始转变画风,致力于精笔工细、赋彩妍丽的画法、直朔唐宋诸家,所作牡丹较宋之前贤,别自俏立,独成一家。此帧作于1944年的《佛头青牡丹》,是张大千牡丹图中的力作精品之一,从题款可知其仿效晚唐刁光胤和宋徽宗,取其浓姿贵彩的工笔风格,使之金碧熣灿,富丽堂皇。满幅画面只画一朵牡丹,妙在以绿叶布满画面,却不掩偏于一侧之牡丹的妩姿媚态。勾线精妙,敷色涂染,花与叶均分布着丰富的层次,单而不简,繁而不乱,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作者以名贵的石青、石绿等矿物重彩渲染牡丹的花瓣及花叶,使花瓣有浮凸出画面的立体感,枝叶的转折向背及牡丹花的自然生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用泥金线条勾勒花瓣轮廓,更衬托出牡丹的金碧璀璨,贵不可当。这些复杂的绘画过程和技法的互动关系,都是张大千善于变化融入新意的过人之处。

    款识:深竹佳人翠里长,天寒犹着薄罗裳。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东坡句。丙辰年五月大千张爰。

    此幅牡丹为大千精品工笔画之一。牡丹,也是画家喜爱的题材之一,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她雍荣华贵,美艳绝伦,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牡丹是历代艺术家描绘的重要题材之一。

此幅牡丹图雅艳清逸,富贵大气,满幅画面只画了一枝牡丹,以绿叶布满整个画面更加突出了牡丹的抚姿媚态,姹紫嫣红。仿佛一位美妙的女子舞动着舞姿,赏心悦目,牡丹刻画的精细生动,敷色涂染,无论花与叶均晕染丰富层次,叶筋勾画的单而不简,繁而不乱,构图严谨,线条坚挺流畅,无不体现了大千绘画之精妙。此卷前有启功引首,后有明斋、史树青题跋,亦值得一读。

    大千写花鸟,喜仿宋人滕昌佑法,盖其取法高故画韵格调迥公时人。

    款识:右花草四种去年六月所作,笔遇恣肆,了无浑穆之气,不足留出。蝯识。乙亥二月补此。爰。 钤印:大风堂。

题识:仙根蟠实。继卣方家正之。乙未新秋大千张爰。

《山海经》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传说吃了蟠桃可长生不老,历代多以蟠桃意寓长寿。《仙根蟠实》一语双关,既写蟠桃以求千年寿,又暗含对刘氏父子的褒扬。乙未一九五五年,是刘继卣艺术生涯中相当辉煌的一年,是年连环画《东郭先生》获全国连环画一等奖,多幅重要作品结集出版,可以说硕果累累,对刘氏父子来说定是相当欣喜。彼时张大千卜居巴西,八德园刚落成,初秋欣闻年轻的画友获得艺术上的成就,特制《仙根蟠实》遥寄欢欣之情。张大千画作以山水、花卉、人物居多,写桃不为多见。《仙根蟠实》意笔为之,率意洒脱,色彩丰富、大胆,为大千难得一见之珍品。其间的寓意,使画作更具特殊性,洵为难得。

    是图是张大千三十一岁时作,绘梅、竹、兰、菊、荷、石榴、芭蕉、白芙蓉等百花齐放,众多花卉集于一图,打破时空的限制,在处理上又显得杂而不乱,合情合理,充分展示了大千早成的绘画技法以及清俊明秀的个人风格。

《四时花木四屏》,是张大千传世花鸟作品中难得的精品佳构。在174.5×66cm×4的尺幅之内,大千先生把山石、松树、荷花、竹子、兰花、菊花、梅花等四时花木汇集在一起,远近扶疏、参差掩映,画面上景物舒展自如,充分展示了他在传移模写与位置经营等方面的非凡笔墨技巧和绘画能力。
这幅作品在有限的空间内,传达的气象很大。小中见大,是中国画写意的精神,它的实现,靠的是『曲」的方法。老子「曲则全」、「少则多」的思想,对中国文艺理论的影响颇为深远。「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这样的园林技巧,也同样体现在画面的匠心经营上。「纡余委曲」、「若不可测」,这一独特的造景之法,使有无、虚实、藏露、疏密等辨证思想得以实践,充分显现出画家艺术技巧的超现实作用。不同于西方绘画的注重实物景象,中国画更讲究整体性和通篇的气韵。如此,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把握造型的全部精神。
    张大千在此作中充分表现了「曲」的情趣,若不经意,容与徘徊,而毫无艰难辛苦之态。可以想见他在创作时的自由自在的情状,挥写有力,铁画银钩。「曲尽其形」、「曲尽其态」、「曲尽其妙」,含蓄而丰富。诗贵曲,文亦贵曲,画更贵曲,曲则有深致,画面才经起反复观赏、品味。

《荷花清韵》作于1926年,是张大千早年画作,以泼墨法涂写田田的荷叶,浓墨勾勒的叶筋,与之交错渗破,墨渖淋漓而富有层次;以花青色绘荷茎、莲蓬,画面遂添轻灵;淡墨勾勒洁白的荷花,笔法圆润而飘动,现出他对石涛的恣纵和徐渭的融凝的领会;苇草、花蕊则以赭墨画出。全作墨色清逸而花叶对比强烈,更突出了荷花的莹洁,辅以清隽的题诗与书法,顿生清新明妍之感。

    款识:月晓风清见未尝,步虚还作道家妆。江南儿女矜梳里,新学莲腮贴粉黄。爰。

张大千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笔下的荷花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赏者真实地看到了荷花在荷塘里随风飘逸。本幅未署年款,从风格上推断应属早期“清新俊逸”之作。此帧用淡花青以率意的写意手法写荷叶,纵笔挥洒。层层晕染富有精神更具立体感。荷叶疏影中一朵白嫩无瑕的荷花腾空而出,花蕾中正孕育着灵动鲜活的生命,含苞待放。只见两片卓然飘逸的荷叶之间,两枝灿然盛开的荷花从荷叶中探出,花瓣仅以淡赭勾勒,柔美又富有韵致的线条尤显得花瓣素净,再加之大片荷叶的衬托,愈显得荷花高洁。荷杆在画中等于房子的梁柱,此帧荷杆顿挫有势,亭亭玉立,杆上再打点,上下交错,左右揖让。荷杆的周围,别有用心地再添上几笔水草,更显画面的丰富与生动。那种超凡脱俗、生机盎然、蒸蒸日上的美丽与意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其纯熟的功底与老辣的技法,于浑朴中见清秀,于洒脱中含缜密,于酣畅中寓意藴,令人称道折服。

此幅作品中画家画荷花以笔入画,花朵顶尖部分以浓墨体现,花瓣中间留白,荷花饱满而生动。花蕊以笔锋施以红色或墨色点出,非常生动。画面布局松弛有度,节奏感非常明显。其中水面部分以留白方式展现,远处景物以淡墨绘出,朦胧感十足,层次非常明显。此幅是尺幅巨大的横卷,墨色与笔法变化丰富,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画意取自唐代郑谷的诗《莲叶》:“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一生酷爱荷花的张大千曾多次取此诗的诗意写荷,此幅显示出张大千早期绘画中那种典雅宁静的格调和工致细谨的笔法。荷叶以写意的笔法写出,淡墨染出叶片,留出叶脉的空隙,使大片荷叶在空间上推到较远的位置,近景水面上漂浮的睡莲与漫展的荷叶相映,暗淡的色彩也更衬托出荷花与鸳鸯的精致和华丽。三枝荷花明媚可人,有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姿;两只鸳鸯生动可爱,刻画细致而不失情趣。整体颇为契合郑谷的诗境,也有郑谷诗中那种“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的味道,可称大千早年画荷佳作。

 此幅六尺整纸红蕊墨荷构图饱满充实,层次丰富,水墨淋漓,呈现浑厚气势。荷杆可谓画面梁柱,参差不定,由多处而生,或显或匿于叶间,为画面重心之骨。作者以篆书笔法落纸,渴笔含墨,上下衔接贯穿画面,笔格遒劲。荷叶残枝幼芽交叠相间,落笔老辣、奔放野逸,先用大笔蘸花青赭石扫出大体,再用写意手法着墨大笔劈扫,间以浓淡墨色晕染表明远近、阴阳相背,荷花分列三处,或吐蕊怒放或颔首娇羞,花苞以蓄势待发之状立于画面中心。采宋人笔法以金线勾描花瓣,赤金点缀花蕊,朱红重彩敷色,花瓣饱满丰腴,花苞坚挺朝气,再使寥寥数笔杂草配合花叶生长补充其间,杂草取草书变化之势,数量虽少却笔笔劲道。风裳翠盖,墨叶纷披,红花灼灼,狂野恣肆与高华富丽并存,缕缕幽香溢满乾坤,风神独具。

张大千笔下花卉以荷花最多,也最见成就。因为荷花特别具有装饰意味,色彩典雅,形态婀娜,可工细勾勒,也可放逸写意,尽情挥洒。荷花出污泥不染,濯清涟不妖,又是佛教极乐净土的象征。大千画荷,工笔、写意具能,早年多水墨写意,胎息于八大、石涛、青藤、白阳。1943年,敦煌归来后,大千先生的荷花中便融入了壁画的金碧辉煌。此幅风裳翠盖,墨叶纷披,红花灼灼。用金线勾勒花瓣,赤金点缀花蕊,朱红重彩敷色,复以宋人笔法钩叶脉,高华富丽,风神独具。
    从目前所见传世作品看,大千先生这一路兼工带写、勾金重彩的荷花,基本是在从敦煌回来的一两年内,数量很少。尔后,在四十年代中后期,多见较为清丽淡雅的粉荷;五六十年代以后,则又是泼墨泼彩的一种面貌了。

    这幅墨荷图神韵天成,笔健墨丰,气势雄劲,明艳中现拙厚,清新中见精神,题画诗及题款的书法均为成熟时期的典型的“大千体”风格。

     此《白荷香光图》作于1944年,正是他赴敦煌写生归来的第二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他画的荷已经在八大、石涛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宋代绘画的特点,使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钩金荷花富丽堂皇,没骨荷花清妍秀丽,写意荷花水墨淋漓。这一时期张大千画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荷花的花瓣上采用复笔点缀的方法,起提神醒目之作用。这幅《白荷香光》就是那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

张大千画花鸟,早年从青藤、白阳入手,以写意为主,相比之下,翎毛用笔简劲逸放,设色淡雅。此幅《荷花》作于1944年,与张大千后来所画荷花的风貌略有不同,尤其异于晚年泼墨彩荷花,纯用水墨,以写意之法将荷花再现在画作中,画面墨气十足,酣畅淋漓,从笔墨气息中不难看出早期青藤和白阳的影响,其用笔鲁朴疏狂,持搏雪傲霜之气;架构自然忘形,汲天地灵气之精;泼墨淳厚飘逸,拥潇洒儒雅之神,让人叹为观止,所画荷花于浑朴中见清秀,于洒脱中含缜密,于酣畅中寓意蕴,令人称道折服。

    此作系大千先生仿石涛笔意。张大千仿古最有名的就是仿石涛,而且绝对是达到了相当的水准。
此幅构图饱满,将竹石、荷塘放置在一个画面中,营造出繁复纷乱的视觉效果,但是又於乱中取胜,在恣肆的笔墨皴擦中,竟烘托出荷花皎洁清幽的姿态。不管是画幅左下角的一组荷花,还是右上角伸出的一只荷花,都各自具有一种神韵,或迎风轻舞,或含笑欲语,虽然仅以白描写出,但是通过浓淡的勾画和背景的渲染,将其风采完全展露出来。大片的荷叶没有勾画边线,正好以其粗率与荷花形成对比。荷塘的周围不留任何空隙,密集的竹林、石头将画面布满。满溢的画面中最透气之处是荷花,反而将视觉焦点集中在荷花上,愈发觉得荷花动人。

荷花是张大千最喜画的题材。张大千画荷有两种方法,一为工笔,一为写意,此幅荷花是工笔重彩的一格。张氏曾至敦煌,长期在石窟中临摹唐人壁画,因而对唐代绘画深有心得,此图就是他化用唐人画法所作。图中描绘荷塘中盛放的荷花与碧绿的荷叶,使用的都是双勾填彩的方法,勾勒轮廓的线条流利又劲挺,坚韧而灵动,显露出画家对于线条的运用已经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荷花用红色晕染,再以金条勾勒,荷叶则大部分用厚重的石绿平涂而成,金色的背景,艳红的荷花,碧油油的荷叶,炫目的色彩搭配在一起,丝毫不显艳俗,反而雍容华贵,光彩照人,有一种令人不敢逼视的气魄。停栖在荷叶上的蝴蝶,一正一反,姿态生动,采用工笔勾勒,金粉收笔,雍容富贵,反而更显生动活泼。张大千《荷花双碟图》为杜月笙六十大寿而作,精心构置,笔墨俱精,为其当年力作之一。

张大千在花卉画中以画荷花居多。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花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他早年临摹过陈淳、徐渭、石涛、陈老莲、新罗山人等的荷花,再取八大山人画法融汇于一炉,并在此基础上又吸入了宋代绘画的特点。因此他的荷花题材绘画体貌多变,风格强烈,新意不断,雅俗共赏,人称之“大千荷”,影响甚至海外。此幅《荷塘春色》兼工代写,舒展自然的大片荷叶摇曳多姿,层层叠叠,充满动感。荷花及荷苞以重彩细笔绘之,花瓣用金线勾勒,娇艳脱俗,落落大方,匀净流畅,神韵跃然。

    无论是早年在四川,三十年代初借居苏州网师园,中期颐和园昆明湖畔的听鹂馆,四十年代的敦煌鸣沙山,还是在巴西八德园,美国加州环荜陁,直到晚年台北摩耶精舍,大千无不手植荷花,细心呵护,朝夕欣赏,对荷花倾注了深厚的感情。

中年的张大千吸收了恽南田设色明雅、晕染温润的长处,同时又和白阳点画离披的小写意笔法相融合,变早年精致为潇洒。在这两件作品中,画家取近距离特写的视角,以淡雅的靛蓝和淡淡的粉红,没骨渲染出带露凝香的晨荷、月荷,颇有灵秀清芬的韵致。整个画面朦胧淡雅,如梦如幻。粉荷风姿绰约、暗香浮动的销魂之美,在淡蓝色荷叶的映衬下,表现得淋漓尽致。“霓裳一曲能倾国,不见杨妃被酒时”,将倾城的荷花,比作醉酒的玉环,大千真可谓得荷花之神韵者!

此作构图十分充实、饱满,营造出浑厚的气势。作者用没骨法画荷叶,大笔蘸淡青扫出大体,兼而配合不同浓淡程度的墨色层层晕染叶体,笔墨的浓淡使远近景有了自然得过度和衔接,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筋络之间巧妙留出若干水线,繁茂交叠的荷叶而不失清透。荷杆可谓画面的梁柱,作者用渴笔焦墨,两笔完成,一笔自上而下,一笔自下而上,两笔接拢,似篆书一般,顿挫有势,实为其典型笔法。参差的枝干由多出生出,穿插于荷叶之中,或显或匿,多变的弯曲体现婀娜之态,笔挺之处尽显典雅华贵。荷花分列三处,趣味横生。中间偏右者最大,为盛开之时,花瓣线条弧度较大,配以浓密的花蕊,肆意生长,略隐于枝干之后,似人之成熟而内敛;左上者略小,叶尖点以浓墨,花蕊未现,几近绽放而略有收紧之势,描绘青春迸发的前奏;右下者最小,惟有一骨朵,虽小而亭亭玉立,亦饱含年少之倔强与勃勃生机。画面中的水草在大面积的晕染中穿插,配合花生长之势外辅以连接各部。

此幅画赠故人李德英的《嘉耦图》是其力作。尽管在荷叶经脉、荷茎、荷瓣的勾勒、刻画上,此幅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小写意中国画技法,但在荷叶的铺排渲染、尤其是作为背景的荷叶的夸饰上已经明显有了泼彩的成分,与他1975年创作的《泼彩朱荷》屏风极相仿佛,尽管似略显稚嫩,但与早年所创作的同一题材作品如署为乙亥(1935年)作的《五色荷花》之类则有了明显的不同。此外,就形式尺幅而言,一般以为,在进入泼墨泼彩之前,张大千作品少用巨幅,而创新泼墨泼彩技法之后,所作则多用巨幅,据统计,张氏作品中尺幅最巨的前十位都诞生于此期后。就此而言,此幅创作于1963年的、兼具前后两种艺术风格的《嘉耦图》虽在题材上与此前所作仍有沿袭,但从其艺术技法和所采尺幅看,完全可视为张大千此一艺术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
    《嘉耦图》之重要,还在于它是张大千画赠李德英五十大寿的贺礼,见证了他与其至交好友深厚情谊。上款李德英即张大千红粉知己李秋君七弟李祖莱妻子。

此幅《夏荷图》,是张大千晚年的代表作。画面构图纵横散逸,却又相互呼应。花头以淡墨勾成,重墨提尖,未施粉而有粉嫩之感,于淡薄中见清新。花瓣周围略施淡草绿,更显花朵洁白如玉。荷叶以淡赭入墨,大笔挥洒,筋络之间,水线清晰。浅赭石荷叶与线钩荷花相得益彰,一藏一露,极富视觉张力。荷干两笔完成,“一笔从上至下,另一笔从下至上,两笔自然接榫”,如写大篆一般,顿挫而有势。矫健的笔墨,飞扬的精神,则是他面壁敦煌所取得的真经。荷干上的小苔点,上下相错,左右揖让,笔点落时,略向上踢,十分有生气。几笔水草的点缀,调整画面的重心,使整幅画“宽处能走马,密处不通风”。纵观此作,水墨淋漓而清气潜流,纵横挥洒间,荷花如“舞蹈中的美女”,粲然盛开,暗香拂面,真正展现了“出淤泥而不染”、“清妍艳丽”、“香远益清”的性格,大千晚年淳化的艺术品质由此亦可窥见。

此乃大千先生八十四岁高龄之作,这帧荷花不同于他生平以华丽奔放见长的荷花诸作,而以纯美清雅胜出,大有繁华落尽、洗尽铅华的感觉。画中两朵荷花,一花一苞,一开一合;几片荷叶,高低错落,翻滚延展;绿的迷蒙氤氲托出红的高洁出尘。尽管花红叶绿,摇曳多姿,一派夏日荷塘的烂漫色调,却经过清墨淡晕,反而有一种沉潜宁静的底蕴。在笔墨上,张大千回归徐崇嗣没骨花卉传统,花茎清晰瘦长,不蔓不枝;荷花粉嫩出尘,香远益清;荷叶草草,墨晕流动而平衡,衬托出出莲花亭亭净直的品质。整幅作品用色清雅,运笔灵活。位置经营得跌宕起伏却又平衡有致。

《白荷》画于1976年,是张大千画荷花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画中张大千兼工带写,采用淡彩、水墨、泼墨、泼色等方法,画出了荷花在风、晴、雨、露中的各种姿态。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说:“大千代表山水作家,其清丽雅逸之笔,实令人神往。”张大千以擅长画荷花著称,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誉,在众多花卉题材中,张大千偏爱荷花。张大千早年画荷花,画法多以明代画家徐渭画法为多,中年时是半工半写者多,到了晚年最擅长以泼彩半抽象手法来画荷花。

此幅设色匀净,笔法精致细腻,描绘了荷花高贵典雅的姿态,一枝盛开的荷花与一枝含苞待放的骨朵从从水中浮起,且是娉婷,几片田田荷叶烘托其质,右下方一大片荷叶正面展开,一枝呈“S”形曲折伸出的叶杆与一枝小荷叶形成三角形,姿态极为生动,左下方还有两枝枯叶在荷花后面,反衬出荷花的娇嫩。荷花精勾细填,花瓣以红色勾边并点花蕊,藤黄和红色染出枯叶及花心,荷叶以石青、石绿大笔染出,色彩丰富而华丽,有敦煌壁画之韵。叶脉以细笔勾勒但不勾荷叶的边缘,工细中带有写意。荷花的叶杆处最见功力,大千认为,荷花最难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杆子,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重描就不成画了。所以叶杆的成败关乎全画的成败,此画几枝叶杆均一笔生成,粗细有度,婉折绰约,实为难得。
    大千画荷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师古人,由石涛、八大、徐渭入手,中期集古人之大成,直抒己意,晚期创造的泼墨泼彩法使荷花脱离物态,神韵天成。本幅题跋中称写于1978年,时年大千已经八十高龄,他晚年患有目疾,身体多病,似这般精细笔法已不多见,更显其珍贵。

    款识:两村姊妹一般娇,同住青溪隔小桥。相约采莲期早至,来迟罚取荡兰桡。四十年前庞虚斋中见挂壁没骨荷花幢子,记有此诗。六十八年己未八月朔,偶写此图书之,爰翁。

整幅作品用色淡雅,用笔灵活生动,色在纸上产生的自然晕化效果,并以干笔写出荷叶叶杆,落在纸上的飞白效果,既表达出叶杆不同于荷叶的固有质感,又传达着一种虚灵的气韵。画面下侧荷叶布置,致使画面有视觉均衡感,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色的运用上,充分考虑荷叶自然生长形态,以笔的运转而成,造成别样的艺术趣味与视觉表达。此幅画作虽只用淡彩,然与所画之物荷花的气质契合,使观者观看时体味一股迎面而来清新之气。

设色纸本 1980年作

画面描绘夜晚月光下荷塘景色,莲花或盛开或含苞待放,花瓣白描勾勒,计白当黑,花蕊用西洋红点出,富有生命力。作品线条沉郁厚重,可见艺术家书法造诣。同时充分利用墨色的层次变化,荷叶泼墨而出,茎用焦墨表现,月影略施晕染,墨气淋漓。作品刻意扬弃清末明初那种狂狷不羁的超逸风气,在优雅中求清逸,既不失院体的工整凝练,又有粗笔写意的画风。作品笔势含蓄,绝弃风华,墨意温静,精炼于骨,淡雅而质朴,展现出凝气聚古的典雅特色。

    《荷花》画于1980年。张大千以善画荷花著称,素有“古今画荷登峰造极”之誉,这幅画是他的力作。在众多花卉题材中,张大千先生偏爱荷花。张大千早年即画荷花,画法多以明代画家徐渭画法为多,中年时是半工半写者多,到了晚年最擅长用泼彩半抽象手法来画荷花。

《水殿风来暗香满》画于1982年。画面上的荷叶荷花气势不凡、水墨淋漓。画荷花一枝,荷花茎杆长达八尺多,如此长的茎杆一笔到底,一气呵成。大文人程霖生曾说:张大千不可能有此魄力。后来有人以此询问张大千,张氏笑云:“我将纸放在长桌上,自己边走边画的。”荷花图是张大千经常画的题材,也是张大千成就卓著的画种。张大千认为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而张大千的画荷的心得便是:“看上去总要使它宛如矗立在水中央一般!”这幅墨荷图神韵天成,笔健墨丰,气势雄劲。题画诗及题款的书法风格是成熟时期的典型的“大千体”风格。

此幅浑融诗书画三者而俨然明人作品的《桃竹雪羽》能见出张大千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芭蕉、桃花之类蕴蓄春夏生机的物事与雪景的搭配,画史所记,似最早出于唐王维《雪里芭蕉》,尽管后人多所仿作,间有佳作,其实多流于生造捏合,难见浑融。尽管此幅据题款可知为纯写所见所遇,但其辐辏一体之匠心则颇见功力:桃枝、桃蕊、翠竹、积雪、山溪之类意象的穿插组织、向背安排、工写对照、虚实掩映,看似无心,其实有意,尤其桃枝上停落的一只白鸟,不仅将整幅之静激活,更与画面下端奔流的山溪相呼应,几为全幅点睛之笔,颇富动感而极得生趣,其想落天外的巧妙或可接踵右丞。而细味张大千题跋所记,似有以画面意象暗指所游各人意,以呼应所谓“东西南北之人”,只是不知具体的对应关系;孤零零的白鸟似一为呼应“迄今诸人风流云散”之心,一为暗寓自己当时在艺坛所处地位,而所谓“桃花有意忘秦汉,雪羽无心迓阮刘”、“花开即白头”之言,自是心有所寄,颇堪玩赏。

    款识:秋思婆娑近已疏,乍寒况是夕阳余。两三如醉霜前叶,得似坡公觅酒初。丙戌嘉平昆明湖上,偶忆青城山中樟漆树,未秋先红,璀璨如锦,辄复写其胜概并拈小诗。蜀人张爰大千父。
    此图与《红叶玉鸦》、《红叶青禽》皆为同一类工细有生趣的花鸟作品,而此图树干轮廓以尖细小笔精细勾成,稍施石绿点染;红叶描绘尤为精彩,阴阳向背,虫噬残缺,皆历历在目;更有一小鸟驻留枝上,歇足远眺,加之款识,画面呈现更深的意趣。

    大千先生畫花鳥,開始時是從新羅、八大、徐渭、陳淳等寫意風格入手,到了1930年代,經由明代的陳洪綬,上追宋人的工筆花鳥,例如滕昌祐、林椿、宋徽宗等。 
    大千題畫時曾說,「青城山中樟柟漆樹,未秋先紅,璀燦如濉梗傅镁痛水嬛械倪@種紅葉,是他在青城山居時秋冬間庭院中的實物。枝上棲息的白羽鳥,大千名之為「玉鴉」,有時也稱作「雪鴉」,是大千在青城及成都所蓄養的一種異鳥。
    這幅《紅葉玉鴉》用筆設色都非常精緻秀雅,而毫無匠氣,足以與古人一爭長短。

    款识:夺眼惊秋早,熊熊满树翻。坐花礵病客,溅血泣孱魂。绛帐笙歌隔,朱楼燕寝温。青城在万里,飘梦接灵根。庚寅立秋后二日,小步岭头,红叶一株,朱熊熊如火,齐青城樟、诸树,多有未秋先红者,因写图并拈四十字记之。蜀人张大千爰客大吉岭。
    此图与《红叶玉鸦》可谓姊妹之作,清新可人,生机盎然,表现出花卉鸟禽的生趣。此图创作于张大千卜居印度大吉岭期间,这段时期的作品,多有借景怀乡的寄意,本幅亦然。借异域之红树,转思青城故里的景致风物,实意远情深,溢于画外。

   此画中的红叶,娇俏可爱、叶脉清晰、或俯或仰,点缀大大小小虫驻的孔洞,再配以杈桠上的点点青苔,整个画面布置得生动自然,山野之气扑面而来。先生曾说:“工笔作花鸟,须形意并重,更要注重神,否则便流于标本画而匠气十足。”一百种鸟有一百种姿态,画中山禽,亭亭立立、怡然自得、翎毛细腻、神态逼真,正是张大千将古人之法融会贯通后形成自我风格而创作出的美。

立轴 水墨纸本 1946年作

款识:醉眠妓馆温和尚,水墨葡萄浊世夸。马乳龙须谁管得,俨然一领破袈裟。丙戌春日,爰。
为典型的仿古作品,取法青藤,白阳山人。枝藤凌而不乱,笔笔参以书法,阴阳折转,一气呵成,可见大千先生对事物的观察力之强。花叶和葡萄则略见扬州八怪中李方膺用墨。狂放而有鲜活感,整体作品用水墨为主给观者以清凉舒爽。下半部留似大量空白。寥寥数根藤条幽幽坠地,使得画面似空非空。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可见作者在构图上的用心。右下部分为大千先生以行楷大题。笔法雄健,可搏龙蛇,极具跳跃感,与葡萄形式完美的统一。大千先生写此题材十分少见。

    本幅写丛竹新篁,竹干前后排列,用墨浓淡深浅,显其层次;其姿态挺立,刚劲中不乏物性所显露的弹性韧力。嫩叶新篁数束,处最前方微扬,似迎风点首,略展动姿。竹叶写来爽落带劲,片片生动,交叠穿插,具错落起伏之势。大千下笔随意舒展,率性为之,一片天机自发,真可谓胸有成竹。

    这是张大千少有的以蔬菜入画的写意作品,笔墨清新,物态栩栩如生,充满浓烈的生活情趣。大千曾有题跋“闭门学种菜,识得菜根香;撇却荤膻物,淡中滋味长”,可见大千对生活的热爱和简朴悠然的生活态度。此图虽为生活小物之写照,但却是生活真谛的反映。

    张大千的《游鱼图》就是一桢讨喜之作。“游鱼”谐音“有余”,是对鱼的图腾崇拜,属于中国传统的吉祥题材。此《游鱼图》笔墨酣醇,简洁流畅,小而精,略而雅,笔墨无多,却蕴涵无穷之意味,百观而不厌,这也是大千水墨的魅力所在。

别国多年,张大千环游四海,寄情山水,名满天下。其晚年,思乡之情甚切,笔下作品多了一种池鱼思故渊的浓浓乡情。他晚年的绘画都以唐宋为宗,唯独画鱼仍坚持八大山人的画法,这是张大千绘画的一大特点。他认为,画鱼就是要表现出鱼在水中畅游的姿态,如果画出的是出水的鱼,则失去了鱼的天性。但在作画时,不必画水而又有水中的意态,才算是体会入微。八大山人画鱼是用极简的构图和用笔来表现鱼的妙处。张大千画鱼虽以八大山人为师,但不完全是照搬,而是重在表现游鱼闲云野鹤般的悠然神态。此幅以八大笔意写游鱼悠游于落花间,两三缕细柳垂下,七八朵桃花流于湖面,成群的游鱼似追逐,似嬉戏,画面简洁灵动,敷色淡雅有致,一派天真怡然的物景中散发着淡淡的亲情,淡淡的欢愉。题诗与画面相应,闲看游鱼戏落花,体现出张大千晚年自得其乐的心境。

册页(十二开选四) 1950年作

    款识: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虽曰幽深,厥美弥嘉。之子云:“远我劳如何。”张衡《怨篇》,拈以写此。己丑秋日税牛庵。爰。
    一九四九年秋,张大千既为全国解放而欢欣,又因具体情况担忧自己的去从,是图钤印“春愁怎画”应是写照。但画面上兰叶清劲,兰花香艳秀美,以此自喻,大千高洁的品质可见一斑。而此图也在一九九八年的拍卖会上作为大千品质的象征为买家争相竞购,以高出估价三倍余成交。

    款识:喜气画兰怒画竹,老夫无怒只颠狂。柔腰袅袅君须记,恰似东坡在道场。坡翁在湖州游道场山,为人写竹,得官妓执烛,画成戏题云:美人为破颜,恰似腰支溺。八十一叟漫成小诗。

    张大千的款识极为生动有趣,但又合于文法。是图绘一老一嫩两竿竹,颇有姿态:老竹弯曲挺劲,新竹清新秀美。大千在八十一岁高龄还能作如此俊美的佳作,实为难得。

玉簪花  立轴 设色纸本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题识:予不能写禽畜,而好豢狗马异鸟,间遂写生效长沙助教法。朋辈中有呵好者谓为入古。伯子道翁得前代古纸一番不自珍惜,命写狸奴。人有不善用其短,为世腾笑。今伯子乃赏予之所短,意何居耶?并博一笑。乙酉(1945年)元月大千弟张爰。
    此大千写意笔,狸奴数笔白描,极隽永耐观赏,况长题跋文恢谐引人忍俊不禁,故逸品尤当重于重彩厚墨者,识者自珍。此用古纸,宜大千高手所称,其自跋“不自珍惜”云云,自谦之词也。

张大千的《仿白阳山人笔意》落笔以构图和气势取胜,一花半叶,淡墨欹毫,淋漓疏爽,自有疏斜历乱之致。此画的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张大千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此帧反映出其造诣在花卉画方面也毫不逊色。《仿白阳山人笔意》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令人赞叹。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擅长写意花卉,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大千此帧能够得其风骨,取其神韵,堪称逸品。该画作于1959年,画上题跋李太白之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栏露华浓”,是写给美人杨玉环的,名士绘名花写名诗,遥想美人,真真倾城之欢也。题跋书法行笔洒脱恣肆,毫不拘束,可见大千的才子心性。

《竹篱黄花》作于1976年,张大千已近暮年,可爱美之心在画中却不见减其半分。张大千的爱美,不只美人,也爱花卉,且具有相当专业的知识,了解历代文人对花卉的歌咏与寄托,所以他作花卉,每喜在秀丽雅妍的画上,题上前贤或自己的诗句,以提升意境。因此,他的许多花卉,除了花卉之美,也包含了许多文人精神的“寄托”。
    上款“铁夫乡兄”,为大千四川同乡、立法委员陈铁夫。作此画时,画者与受赠人都是垂垂暮年,“本为编篱护菊花,谁知老竹又生芽。千秋名士原同调,陶令王猷合一家。”竹篱黄花,不正是他们人生晚景与生活态度的写照?

    大千画猿擅于临仿宋代易元吉,观察猿的一举一动,心传目击,悉着毫端。《猕猿》整幅用墨笔画一只正面猕猿,五官刻画十分精细,先以细笔勾勒,加以淡墨晕染,又巧妙地用白粉渲染面部,厚而不腻,薄而不失其色,结构准确,生动自然。尤其是炯炯有神的双眼似与画外之人对话交流,堪为佳作。

张大千是爱猿之人,曾画过多幅以猿为主题的画作。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黑猿转世,另一方面他是以猿为友。大千画猿很善于临仿宋代易元吉的作品,易元吉为画猿曾入深山百余里,观察猿的一举一动,“心传目击,悉着毫端”,大千当不输于此,他经常豢养猿猴作伴,最多时曾有饲养十余只的记录,朝夕相处,使他熟悉猿的各种习性。此作章法,是将黑猿置于一棵遒曲苍劲的青松上,黑猿左臂紧握直立的松树干,右臂自然垂下,身躯佝偻,双腿蜷缩在树干上,充分表现出长臂猿的体态特征。黑猿的五官刻画十分精细,先以细笔勾勒,加以淡墨层层晕染,又巧妙地用白粉渲染面部,厚而不腻,薄而不失其色,结构准确,生动自然。毛皮以浓墨写成,凸显出毛绒绒、厚重的质感。树干、松针的用笔苍老洒脱,与黑猿的细写形成对比。整幅构图巧妙,猿猴形神兼备,又寄寓长寿之意,堪为佳作。

    张大千作为天才型画家,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等,无所不能,且“包众体之长”。由于受其兄张善子的影响,大千画走兽飞禽颇见功底。此图双猿生动灵活,以干笔皴擦,后逐层染墨,槲树叶以石青石绿染之,阴阳向背层次分明,树干双钩点苔,尤显劲健。从全画看来,大千总能在工细中见疏秀与清雅。

大千先生在三十多歲時就非常喜歡畫猿,而且臨倣宋代易元吉的作品,以易元吉為楷模。其實大千的經營園林,又何嘗不是易元吉的翻版?然而易元吉之於猿猴,因為不像大千有轉世傳說的情結,恐怕不至於手拉著、或懷裏抱著猿猴散步,更不可能帶著猿猴去坐飛機了。所以即使稱大千為「今之易元吉」,都還不足以形容大千在畫猿方面的投入與成就。
    此軸章法,是將黑猿置於深山急澗的一株參天古木上,一臂攀援在粗壯的橫枝後面,正眼注視觀者,另一臂橫向伸出,充分表現長臂猿的特徵。精描細寫黑猿的五官、手足及毛皮,非常生動寫實。而老幹、枯枝、藤石的用筆,粗重灑脫,虎虎生風,與黑猿的細寫,形成強烈的對比。因此,猿身雖小,仍是觀者注目的焦點。

红妆步障  镜片 设色纸本

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由于长期与荷花相处,使他特别偏爱荷花。张大千爱荷花得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他认为,荷花醉南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杆子,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重描就不成画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行细致的观察,能写的准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