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强军海天的主题曲?

取得预期效果后,指挥员下达重启指令,但监控画面中启动信号灯并未点亮。

1秒、2秒、3秒……战机在空中晚启动1秒,风险就会成倍增长。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塔台陷入一片寂静,只见屏幕上的参数不断刷新。

座舱里,丁阳的神经同样紧绷,他一边观察仪表参数,一边控制飞机姿态。手指放在重启按钮上,却迟迟不肯按下。

边界值越来越近……他悬着的手指终于按了下去。

“启动成功,转速、温度正常!”接到丁阳的报告,在场所有人为之振奋。一项新的极限数据被记录下来。

驾机着陆后,大家以为当时是通讯出现了故障,丁阳却坦言:“晚几秒钟作出响应,是我自己想验证飞机的真实极限。我多担一分风险,带教时就多一分经验,打仗时就多一分胜算。”

这条硬汉,并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高强度的飞行,让他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一次飞行结束,他差点爬不出座舱……

为啥这么拼?丁阳说,自己忘不了张超。“在航母事业的征途上干得越久,越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带来的情感冲击。我有幸和他共处一个时代,一个能够把数代人用生命凝聚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时代,并不是每个时代的人都能如此幸运。”

强军有我,强军忘我。此刻海风渐起,又一批年轻的飞行员成功驾机着舰。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对于逐梦海天的舰载机飞行员来说,他们从辛弃疾词作中读出了一种理想主义和英雄情怀。

}

正在印度洋东部阿拉弗拉海域航行的和平方舟医院船。江山 摄

  “不出国门,不知祖国多迷人;不努力奔跑,不知追梦的幸福。”1月19日,随和平方舟医院船回国的第二天,我透过家里阳台的窗户,眺望高楼林立的上海都市,感慨良多。于是,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与亲朋好友共勉。

  今天上午,我把《解放军报》刊登《和平方舟医院船完成任务回国》稿件的版面截屏,通过微信发给远在粤北山区的父母,还与广东的多位亲戚在四个城市同时视频聊天。这千里之外的网络电话,如同在身边交谈。

  在和平方舟此行205天、31800海里、11个国家的温暖航迹中,有些国家的网络不要说连接视频,就连收发邮件都异常艰难。

  回眸踏浪走过的那一片片大洋,我十分庆幸,20年前成为了人民海军逐梦深蓝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走出国门,我代表着祖国;身在海外,我是形象大使。”从2010年首次随军舰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并访问亚非欧五国,到如今随和平方舟第四次远航,我踏浪大洋到访35个国家。在连续三次随和平方舟执行“和谐使命”任务过程中,我用笔和镜头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担当与中国贡献,记录着人民海军逐梦深蓝的铿锵步伐。

  我无法忘怀,和平方舟从国内延伸到海外提供诊疗服务的一幕幕动人场景。改革开放,让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和平方舟,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医疗救护平台,在这个伟大时代,从无到有、由近及远,焕发着耀眼的光芒。

  “感谢和平方舟!”2017年在亚丁湾,中国籍散货船“腾达”号轮机长张春燕,左眼卷入磨砂片铁锈,伤情越来越严重。庆幸的是,他得到了和平方舟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张春燕感慨万千:“要不是遇到和平方舟,我的左眼说不定就保不住了。”

  分别时,我在甲板上看见,张春燕和船员们使劲挥动着国旗,激动不已。此时此刻,军舰、医院船、商船、高速小艇以及一道道航迹,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我无比自豪,见证和平方舟不断刷新到访国数量。委内瑞拉、多米尼克、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不仅是和平方舟首访,也是中国海军舰艇首访……智利是和平方舟入列以来到访的第43个国家,也是此次出访的最后一站。

  “点赞和平方舟,点赞中国。这艘中国‘大白船’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和平方舟首访智利,并精彩亮相其海军成立200周年国际海军阅舰式,赢得一片赞誉。

  和平方舟对智利的访问,是继1997年、2009年和2013年之后,中国海军舰艇的第四次到访。20多年前,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横渡太平洋先后访问美国、墨西哥、秘鲁和智利。那时,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远航至美洲大陆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弹指一挥间。如今,中国海军舰艇跨洋过海,逐梦海天之间,早已成为常态。“这是和平方舟入列十年来,第九次走出国门,第七次执行‘和谐使命’任务,也是航程最远、时间最长、访问国家最多的一次远航。”作为人民海军的一员,我有幸三次随和平方舟出访,见证了这艘“大白船”代言中国、握手世界的航迹,感受到中国温和的力量、大国的担当。

  (本报上海1月19日电)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

  “稍高……现在位置好!”冬日清晨,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训练团的几名舰载机飞行学员正在进行陆基模拟着舰飞行。塔台上,有着“黑脸教官”之称的飞行教官王勇,一边全神贯注地盯着这些初飞的“雏鹰”,一边通过对讲机简短精准地进行点评。训练结束后,王勇对学员们说,舰载机着舰就像“高考”,能够上舰飞行是飞行学员飞向航母、飞向战场的“赶考”。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组织陆基模拟着舰训练,这是飞行教官驾驶歼-15战机快速飞过模拟着舰指挥区(万全 摄)

  为什么叫“黑脸教官”、怎么会是“高考”?实际上,在飞行训练中,飞行教官对舰载机飞行学员的要求,并不仅仅是能够在陆基上“着舰”飞行,而是要求他们能够在远海大洋上,能够安全地执行舰基的飞行任务和作战任务。飞行教官要求学员们,一定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飞行训练上,把航母资质认证考核当成第二次“高考”。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万全 摄)

  在训练团,施教严厉、标准严苛的“黑脸教官”绝不止王勇一个。这是因为舰载机飞行事业与高风险时刻相伴。在西方国家,飞行员在着舰过程中经常发生事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对舰载机飞行员而言,历来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在刀尖上跳舞”。舰载机安全起降是一个底线问题,容不得一丝一毫马虎。如果飞行员连自己的安全都保障不了,又谈何作战?

  正因为如此,每当新学员报到后,飞行教官们首先向学员们灌输舰载机“精准、守纪、零容忍”的舰载飞行铁律,现在这也成为训练团的一条铁律。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组织昼间航母资质认证,这是飞行学员驾驶歼-15战机阻拦着舰的瞬间(姜涛 摄)

  “反区飞行”,是舰载机飞行员安全着舰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一般来讲,飞行员在陆地降落时要减油门,用操纵杆调整高度,进行“刹车”制动。但是,舰载机在航母着舰时,飞行员要用油门控制高度与速度,并在着舰瞬间加大油门,以便着舰不成功时飞机能迅速复飞。在训练团,不少来自空军的舰载机飞行学员已拥有几千小时的陆地起降经验,形成了很强的肌肉记忆。对这种“反区飞行”操作,他们在开始时很难适应。因为按照之前的飞行经验,每当看到地面,他们会不自觉地拉杆,已经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飞行教官罗胡立丹每次执教陆基模拟着舰飞行训练时,向学员强调最多的就是“不要拉杆、不要拉杆”,来逐渐改变学员的这种肌肉记忆。但是,越是近乎本能的动作,越不容易改正。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组织新一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航母资质认证考核,这是一名飞行员刚刚完成资质认证(姜涛 摄)

  飞行教官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切地感到,培养舰载机飞行员,没有坦途,只有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才能搭建起“刀尖舞者”逐梦海天的天梯。面对有些学员的不理解,甚至是“争吵”,“黑脸”教官们课下耐心疏导,但训练中却始终坚持高标准,一丁点儿都不放松。他们深知,飞行技术的突破没有捷径可走,所有的舰载机飞行员都要经历“熬鹰”一般的磨砺,才能从“雏鹰”成长为真正的“雄鹰”。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组织双机编队飞行训练(姜涛 摄)

  虽然训练的过程充满艰辛,但“雏鹰”们的羽翼逐渐变得丰满。2020年9月,在一次歼-15双机特技训练中,学员张宇亮驾驶的战机左发突发故障。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飞行驾驶技术,他成功处置险情,将飞机安全带回基地。此次特情,没有影响他的飞行训练。他被教官安排第一个上舰考核,并顺利取得昼间航母资质,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万全 摄)

  训练团领导欣慰地告诉记者,组建以来,训练团的教官们一路披荆斩棘,攻克了多项教学难题,探索形成了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流程,培养了多批合格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打通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从“雏鹰”到“雄鹰”,从学员到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经历了“黑脸”教官们“熬鹰”般的摔打磨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正在振翅翱翔,征服更遥远、更广阔的海天。

  记者:朱东阳 卢海鹏 孙飞 张文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逐梦强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