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传媒APP买电影票给酬金是真的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联想股价,以及联想股价走势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Q1:联想兼并IBM的PC业务属于什么类型的兼并,其可能的动机是什么?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0992.HK)在北京宣布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这标志着联想向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完成并购交易后,联想PC业务的规模将跃升为全球第三。联想并购是中国IT企业海外收购金额最大的案例,国内外媒体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英国《卫报》发表文章认为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将开启中国的新经济时代,标志着中国公司真正开始了全球化并购。Stein Roe投资咨询公司的投资商查克·琼斯(Chuck Jones)表示,如果联想希望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收购IBM的PC部门就是实现这种目的的有效方式,否则联想至少还得为此付出十年的努力。而持怀疑态度的声音也不绝入耳,认为联想并购针对有美国精神象征的IBM,不得不面对政治、文化、管理及资金等现实问题。毫无疑问,这起并购凝聚了大量的商业智慧,并购者背后究竟蕴涵着什么样的利益诉求?并购对相关利益方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又能给中国企业带来何种启示呢?

衡量并购的得失必须了解并购的缘起,我们从联想和IBM的战略背景出发,剖析其是否具有逻辑清晰、判断合理的交易动因。

并购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

从2001年到2004年,国际化已成为联想越来越亟需解决的课题。从联想的主要财务指标可以看出(图1),联想在经历了1997年到2001年的高增长阶段后,2001年是明显的拐点,此后各项财务指标的增长势头都明显平缓。对于急欲国际化的联想而言,渐进地通过自有资金扩大规模的方式尽管稳健,但略显缓慢,无法缩短超越竞争对手的时间。不仅如此,2004年3月,联想正式成为奥运会第11个加入的全球合作伙伴(TOP),在支付6500万美元现金及等价物的条件下,能够以奥运顶级赞助商的身份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市场营销,为此,联想必须具备足够广泛的营销网络,才能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但是,如果联想为了充分利用奥运营销资源而组建自身的营销网络和人才储备库,将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也未必能赢得时间。因此,并购已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

联想控股的总裁柳传志(柳传志新闻,柳传志说吧)曾表示,联想集团收购IMB PC的主要目的是看重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但我们认为,联想海外并购的根源在于战略利益的驱动,无论从地缘的角度,还是从产品同质化的角度看,联想与IBM PC之间都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表1、表2);除了业绩亏损外,IMB的PC业务能够弥补联想所匮乏的竞争力要素,包括获得品牌、通道、销售人员、管理团队、售后服务等,并购后联想可以便利地在IBM搭建的平台上拓展国际业务。对联想而言,“与大象一起跳舞”虽然并不轻松,但除此之外,似乎并无更好的选择。

财务结构暗示联想管理层存在并购冲动

美国学者麦克·詹森和威廉·麦克林(Jensen & Meckling)的研究发现,在负债较大的资本结构下,公司管理层具有强烈的动机去从事那些尽管成功机会甚微,但一旦成功则获利颇丰的投资,因为一旦成功,管理层将获得大部分的收益,而如果投资失败,则由债权人承担大部分费用。他们提出的企业代理成本理论认为,与股东相比,管理层更关心企业的规模问题,因为一般来说,规模高速扩张的企业,管理层升迁的机会更多,大企业管理层的声誉、社会地位及所获得的各种货币、非货币收入也较中小企业高。

由于股东不能完全监督和控制管理层的并购行为,管理层有可能牺牲股东利益去追求并购。尽管管理层持股、薪酬计划或其他激励机制能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但这些努力一般不足以使股东与管理层的目标达到完全一致。

从联想的情况看,财年间其资产负债率大体保持稳定,但2004财年资产负债率达到46%,较2003财年的38%明显上升;而截至2005年3月31日,联想高管持股比例仅为0.58%。在负债率较大的资本结构下,联想的高管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并购IBM的PC业务。虽然历史上PC行业的并购结果表明成功机会甚微,但一旦成功,联想的高管将获得大部分的利益。

麦克·詹森还发现,企业拥有闲置资金时,管理层倾向于将多余的资金投资于能够扩大企业规模的非盈利项目,而不喜欢将这些资金用于支付股利或回购债券,这实质上是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利益。从联想的情况看,联想集团的现金流量充裕,2005年达到了30.19亿港元,较2004年增长13.9%,但联想摊薄后的每股盈利仅增加了7%,派发的每股股息仅增加了4%。从这一角度看,联想并购可能同样与高管的倾向性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

联想的并购行为确实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层在业界的影响力。2005年12月《中国企业家》杂志公布“2005年度中国企业领袖”25人名单,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因帮助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业务而排名第一位,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同月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2005年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业领袖”中,杨元庆排名21位,入选的原因同样是其全球扩张计划。联想并购行为带来的部分经济结果与麦克·詹森的解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PC业务拖累业绩使IBM无法容忍

任何并购交易的达成都是双方博弈的结果。IBM出售全球PC业务的动因,与其近年向服务软件业务转型的战略密切相关。IBM现任CEO萨姆·帕米萨诺(Sam Palmisano)在解释IBM出售全球PC业务的动机时称,最主要的原因是IBM的市场战略已经与PC业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联想集团却在PC市场占据优势。我们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根本原因在于PC业务对IBM的整体贡献率已经降到无法容忍的地步。

财务数据表明,IBM近些年来业绩稳定,但增速缓慢,关键业务的边际利润出现下降趋势;尽管2003年其软件业务获得了高达86.5%的边际利润,但仍然无法阻止总体边际利润下降1.1%;随着Microsoft、Intel、惠普等跨国巨头的竞争,IBM面临着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危险,尤其是IBM引为自豪的全球服务领域也出现了边际利润下降的趋势,从2002年的26.3%下降到2003年的25.1%。这说明IBM已经缺乏“成长即是美”的活力,需要优化利润结构。

1994年和2004年的分类业务可以发现,2004年服务业务收入的金额和占比都有明显的上升;尽管软件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维持在15%-18%之间,但其对公司毛利贡献却始终高达33%以上;而PC业务收入虽然占总收入的12%,但包括PC在内的硬件业务利润仅占总利润的0.7%。2001年-2004年上半年期间,IBM的PC业务营收达341亿美元,但累计亏损9.65亿美元。著名市场研究咨询公司Gartner在几年前就预测IBM会在2007年前退出PC市场,理由是IBM的PC业务在表现最好的年度占其全部利润也不到1%,而该业务的盈利及增长趋势难以超越居于领先地位的戴尔。由于投资者对IBM的经营业绩不满意,2004年IBM股价跌幅达6.3%,而同期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上涨9.1%。

协议内容IBM略占上风

从2003年12月起,联想开始着手对该项收购进行尽职调查,聘请麦肯锡为顾问全面评估并购的可行性。2004年春节过后,联想又聘请了高盛公司作为财务顾问,开始了与IBM长达一年的艰苦谈判。联想集团和IBM的销售收入和品牌认知度相差悬殊,因而这起收购也被媒体称为“蛇吞象”。但杨元庆认为联想的并购是有备而来,联想进行战略转型的时候,先实施了两次战术准备,即全球改换标识和加入奥运TOP计划,因此,此次收购IBM PC业务是联想实施国际化的重要标志,而不是起点。

双方为本次交易能够顺利通过美国政府审查做了充分准备。IBM曾邀请了包括前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Brent Scowcroft)在内的政要出面游说政府部门,还说服美国政府放弃了阻止北卡罗纳州罗利三角科技园的研发人才转入联想的要求,这保证了并购中最宝贵人力资源资产顺利移交给联想;而联想方面也积极配合美国政府部门调查,并做出了让步:不寻求获得IBM美国政府客户的名单,联想员工不能进入除IBM PC部门外的任何IBM办公楼等。虽然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延长了对该项并购的审查时间,但审查最终于2005年3月9日通过。

2004年12月8日,杨元庆正式宣布双方已于12月7日签署最终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是(图2):

一、代价支付。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成为新联想。收购代价包括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联想集团股票及承担IBM PC的5亿美元债务。首次交割将于2005年4月30日实施,此前联想须于2004年12月8日向IBM支付25,000,000美元现金作为商誉保证金。商誉保证金和应计利息252,493美元由IBM保管,交割时用于抵扣联想应付IBM的现金代价。根据协议,首次交割时联想须向IBM支付现金624,747,507美元(经扣除商誉保证金和应计利息),并按每股2.675港元的发行价向IBM配发821,234,569股股份及21,636,459股无投票权股份。这样,首次交割完成后,IBM占联想已发行股份总额(包括股份及无投票权股份)约18.9%,占联想投票权总额约9.9%。

二、品牌管理。品牌管理为期5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年12月-2006年5月),联想在合作中只能使用IBM原品牌及旗下的Think系列,IBM将继续销售贴有其品牌的电脑,目的是避免原有客户流失到戴尔或惠普;第二阶段(2006年5月-2008年3月),IBM与联想合作开发新的品牌;第三阶段(2008年4月-2009年12月),联想的品牌Lenovo将成为双方合作中的主要品牌,IBM将以标签形式注明其在该品牌中的贡献。

三、业务整合。这是整个交易中最为复杂、最核心、最棘手的内容。IBM的全球PC业务全部交给联想管理,包括IBM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及相关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即长城国际(不含其X系列生产线)以及位于日本大和和美国罗利的研发中心。此外,IBM与联想签定了若干附属协议。IBM向联想提供范围广泛的三年期过渡服务,包括财务与会计支持服务、市场推广和销售支持服务、采购服务、开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房地产设施服务和IT服务,预计总费用不超过7.05亿美元;IBM向联想提供策略性融资和资产处置的五年期服务,预计总费用不超过4.36亿美元;联想委托IBM进行五年期维修和质保服务,预计总费用不超过11.65亿美元;IBM向联想提供五年期市场支持服务,预计总费用不超过8.66亿美元;联想向IBM出售作为内部使用的PC,为期五年,预计总费用26.03亿美元。

四、人事安排。杨元庆担任并购后的新联想的董事局主席,IBM原负责PC业务的沃德(Stephen M. Ward)出任新联想的CEO;同时,IBM原PC业务下的约1万名员工成为新联想的员工(其中1/4在美国,中国区约占40%)。

由于收购总代价高达17.5亿美元(约136.5亿港元),而联想2004财年末的净资产还不到45亿港元,考虑到自身的财务和融资风险问题,联想希望避免完全以现金支付并购费用。IBM则希望维持PC业务的影响力并分享可能带来的利润,也有意持有联想股票。最终IBM持股联想18.9%,接近收购项目股权的交易上限(超过20%实质上是合资形式,需要股东大会表决)。

根据柳传志当时的说法,联想集团的现金储备仅约4亿美元,而需要支付的现金就有6.5亿美元,资金缺口巨大。为避免出现资金风险问题,联想主要通过银行借款解决资金的问题,与银行达成了过渡性贷款协议。2005年4月26日,联想与若干银行签定6亿美元的定期的抵押贷款协议,该定期贷款由联想集团及若干附属公司无条件做出担保,贷款利率较3个月伦敦银行同业往来贷款利率高出0.825%,于5年内分期偿还。贷款银团牵头行主要包括工银亚洲、法国巴黎银行、荷兰银行及渣打银行,其他参与银行则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亚洲和欧美等地的16家银行。这样,如果将联想自有资金、此次融资和联想此前货款汇总,联想可动用资金共约为13.5亿美元。由于并购后新联想的运营收入将急剧扩大,而过渡服务费等费用不需一次性支付,联想即使在支付IBM收购款6.5亿美元现金后,仍将手握7亿美元现金。

IBM的PC年营业收入达到95.66亿美元,加上联想并购前的年营业收入,合计将达125.37亿美元,这样大的规模对联想的营运资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是,并购后IBM持有18.9%的股份而成为联想战略投资者,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联想维持业务面临的压力,因为与IBM战略结盟可提高联想的融资信用等级。

联想的出价是否合理呢?我们有必要先分析一下标的资产的详细情况。根据并购协议,IBM体系内的PC业务未经审核的账面净资产为-9.76亿美元,包括总资产15.34亿美元,总负债25.09亿美元。而IBM本次出售的PC资产按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未经审核账面净资产为-6.8亿美元,这是因为出售资产扣除了服务器交叉业务、与LG的合作项目及长城国际的股权等项目。财报显示,IBM PC业务2003年亏损高达2.58亿美元,而且在收购前两三年间业绩乏善可陈。对此,联想的财务顾问高盛公司认为主要原因是质保费用的支出影响了PC业务的盈利能力,具体来说,由于IBM此前生产和出售的一部分PC产品安装了有问题的元器件,直接影响了IBM PC业务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的业绩。因此,联想和IBM的交易协议规定,如果今后在若干PC产品中再发现此类元器件问题,IBM将承担一切质保开支。但是否此举就可以防止并购后该业务继续大幅亏损,目前还难以判断。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并购给联想账面带来巨额商誉。因为收购总代价为99.25亿港元(包括已付现金50.68亿港元,直接交易费用5.21亿港元和发行股票公允市值43.35亿港元),而所购入净资产的公允市值仅2943万美元(包括可识别无形资产48.68亿港元,股权报酬计划13.73万港元,有形资产1623万港元,和已承担负债49.92亿港元),二者之间巨大的差额构成了98.95亿港元商誉。根据新的香港会计准则规定,联想所购入的无确定使用期限的无形资产将不必进行摊销,但部分购入的无形资产及股权报酬计划将按其估计使用年限进行摊销。因为联想购入的无形资产初步估计使用年限在3-5年之间,因此短期内将对联想利润指标构成较大负担。

IBM将PC业务卖给联想后,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从事高端信息服务市场。因为大量研究表明,计算机建筑群的核心并非PC,而是网络及其需要的关键要件。PC业务对规模庞大的IBM来说,基本等同于“瘦狗”业务。另一方面,仅仅通过并购协议,我们无法推测IBM是否确实进行了战略调整而彻底退出PC业务领域。在合作之初,IBM还将继续销售其PC,同时X系列并未包括在并购标的之内;在未来PC市场景气的情况下,IBM完全可以在5年期满之后终止与联想的合作并收回IBM的品牌使用权,重操旧业,与此同时IBM仍持有19%的联想股份,仍可以享受联想和PC的成长利益,可谓狡兔三窟。此外,在首次交割后数年内,IBM将持续与联想进行过渡服务、策略性融资和资产处置服务等关联交易,获取巨额收入,而联想向IBM出售作为内部使用的PC,边际利润是双方协定的,非常有限。

并购为联想带来的直接效益有限

并购后,联想首先对高管的组织分工重新进行了调整,以符合国际化的要求。首席技术官贺志强主要负责北京、日本大和和美国罗利的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弗兰·奥沙立文(Fran.O'Sullivan)负责全球产品,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刘军(原联想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领导全球供应链系统,包括采购、物流、销售支持、供应链战略规划及生产制造等。

由外部人担任并购后公司的要职,能够为联想国际化发展带来新知识和新技能,降低内部人合谋和逆道德风险的概率,但他们的薪酬不菲。并购后,联想吸收了原IBM团队的许多成员进入高管层,如首席营销官德普克·阿德瓦尼(Deepak.Advani)、负责全球销售业务的拉维·马尔瓦哈(Ravi.Marwaha)、与刘军任联席首席运营官的弗兰·奥沙立文、负责业务开发的副总裁史蒂夫·佩特拉卡(Steve.V.Petracca)和负责人力资源的高级副总裁威廉·马特森(William.Matson)等。2005年,联想又从外部引入了四名高层:曾在收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合伙人吴亦兵任首席战略官;从战略投资者德州太平洋集团处引入首席集成整合官凯文·伯恩斯(Kevin.Burns);首席信息官史蒂夫·班德罗扎克(Steven.J.Bandrowczak)来自于敦豪国际速递;仁科前首席法律顾问詹姆斯·肖内西(James.P.Shaughnessy)空降成为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

根据联想财报,多位董事在该财年都获得大幅加薪,其中杨元庆的薪酬由上一财年的424万港元增至该财年的2175万港元,增幅逾4倍;联想首席财务官马雪征的薪酬由上一财年的301万港元增至该财年的961万港元。联想前5名最高薪人士的酬金也由上一财年的580万港元增至该财年的2853万港元;而整体董事及最高薪人士的酬金,更由上一财年的1270万港元增至该财年的1.75亿港元,激增12.8倍。此外,联想的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人数由上一财年的4名增至10名,而薪酬则由每名平均约200万港元增至约400万港元。

大量并购案例表明,在大规模的企业兼并交易中,CEO是最大的获益者。联想并购后的CEO沃德亦不例外,其酬金为联想之冠。2005年12月20日,联想宣布更换CEO,公告显示,沃德在任8个月的酬金达到1.12亿港元,而沃德辞职后,联想从戴尔高薪挖过来的新任CEO阿梅里奥工作约3个月,薪酬已达到1883万港元。

被迫引进新股东,控制战略方向

并购对联想股权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并购IBM之前,国有股东联想控股持有联想集团57%的股份,公众持股43%。2005年4月30日,联想与IBM首次交割完成后,联想控股持有46%,公众持有35%,IBM持有19%。

2005年3月30日,联想又引入三家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州太平洋集团(TPG)、泛大西洋集团(GA)和新桥集团(NCL)共计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2005年5月18日,联想按每股发行价1000港元向三家公司发行了2,730,000股非上市A类累计可换股优先股;并发行了可用作认购237,417,474股联想股份的认股权证。可换股优先股共可转换为1,001,834,862股股份,占联想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3.4%及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10.24%;认股权证共占联想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18%及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2.63%。如果三家战略投资者持有的优先股全部转化成普通股,联想控股的股权将降低至42.2%,公众将降低至33.2%,IBM将降低至13.4%(图3)。

通过本次发行,联想获得资金净额为3.47亿美元,其中约1.5亿美元用以从IBM购回无投票权股份,余下2亿美元将用作新联想的日常运营。2005年5月1日,联想与IBM签定协议,按每股2.725港元回购IBM持有的435,717,757股无投票权股份,代价为152,331,909美元。2005年5月17日,IBM将110,635,946股无投票权股份转换为同等数目普通股股份。

三家投资者拥有的优先股在转股前每年将获得4.5%固定累计现金股息,按季支付,而不是按股份享受分红。杨元庆曾解释说,这表明联想对自己太有信心了,因为联想股价现在处于低位,联想不希望在这时出售股份,协议转换股价较当前股价溢价16.7%就是最好的证明。公开资料显示,三家投资公司实力雄厚,在高科技领域有很多成功的并购案例,尽管它们很难对联想整合IBM PC业务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其总计3.5亿美元投资所对应的投票权也不足以影响联想的重大决策,但对联想而言,首先,它们将多方面为新联想提供资源,推动联想实施整合。三家投资机构进入后,联想董事会再次作出调整,三家投资者各派一名董事进驻联想。据内部人士透露,三家公司派驻的董事与联想的中国高管在压缩成本等重要的问题上意见一致,不支持原IBM PC高管所坚持的高投入高产出政策。也就是说,联想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化了对公司战略方向的控制。其次,从股权比例看,如果三家投资者不准备长期投资联想,也不会对联想的股权结构产生太大影响。最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资金可能还有另外一层考虑,即联想管理层已经做好了最充分、最坏的打算:即使IBM的PC业务营业额急速下降,联想也有足够的资金,不会出现现金流断裂。

毫无疑问,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及IBM退出PC业务会对戴尔、惠普等竞争对手产生重大影响。戴尔是全球最大PC制造厂商,也是联想最主要的竞争对手,2004年电脑销量达到310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17.9%,占美国市场份额33.1%,由于不提供大型、专业服务器和整体服务,戴尔丧失了许多赢得PC大客户的机会,IBM退出PC业务则强化了戴尔在亚洲及其他市场的地位。据媒体报道,戴尔亚太主管认为戴尔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恢复增长势头,预计2006年中国市场占戴尔全球销量可超过10%,2006年亚洲业务增幅将大大高于全球整体水平。惠普是全球第二大PC制造和销售商,也是IBM最大的竞争对手,业务范围包括PC机及咨询服务等广泛领域,近年盈利状况一般。IBM出售PC业务后整体优势将有所弱化,同样可能会改善惠普在市场上的生存状态。

从中国市场来看,2005年第三季度,戴尔的市场份额居第三位,前两位的联想集团和方正集团分别占34.5%和12.7%,惠普第四,占7.5%。联想并购后,中国国内市场出现了电脑价格大战,惠普连续推出十几款家用电脑,最低价格首次跌破4000元;此前,方正、华硕等笔记本电脑价格已经有了大幅下调。联想如果整合成功,势必冲击现有的市场和价格体系,而各大厂商降价正是为了从立足未稳的联想手中抢夺客户。但Gartner的分析师Leslie Fiering认为,除了戴尔,没有其他厂商能持续保持盈利。

由于PC制造商力量分散,占有80%市场份额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和软件制造商微软具备对PC产业极强的谈判能力,而IBM的退出会弱化英特尔和微软这一能力。联想并购IBM PC后,由于规模的扩大更加具备采购优势,会进一步改善与英特尔及AMD的商业合作关系,同时也会加快PC产业链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和调整,有利于进一步优化PC产业结构。

对IBM而言,出售PC的亏损包袱有利于轻装上阵。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伟(Henry chow)曾表示,虽然2005财报显示IBM的利润在下滑,但在卖掉PC业务后,IBM核心业务利润呈上升趋势。公告并购的复牌日2004年12月9日,IBM股票在纽交所报收于96.65美元,较开盘价上涨0.55美元,涨幅为0.57%,成交量5,310,700股,而IBM的关联企业长城电脑股价迅速跌停。联想并购IBM PC后,IBM持有80%股份的长城国际的生产、销售系统将转入联想旗下,由于前景不明,国内投资者深感担忧。

我们以并购交易公布日2004年12月8日为基准日,以基准日前后20天为考察时间窗口,则IBM股票相对于标准普尔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1.18%。而如果以基准日至基准日后4日为考察窗口,联想股票相对于恒生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1.70%。并购交易双方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表明,在这起重大并购交易的资本市场较量中,联想暂时处于下风。

联想未能逃离“赢家诅咒” 资本市场不看好并购

历史上大量并购案例的结果表明,能够最终赢得交易的通常是出价最高者,但赢家却往往笑不到最后,这似乎成了并购企业的“赢家诅咒”。联想和IBM之间的并购交易能否逃出整合失败的宿命,目前给以定论似乎为时过早,但资本市场显然对此并不看好。

从联想股价走势图可以直观地发现,自2004年1月开始,联想的股票收益率就明显落后于恒生指数的收益率,而在2004年12月8日宣布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2004年12月9日,联想股票报收于2.575港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74%,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看淡联想的并购交易前景,也担心联想迫于资金的压力,会采取寻求发行新股募集资金等冒进的融资手段。2004年12月8日到2005年1月31日期间,联想的股票跌幅达21.5%,而同行业可比公司方正电子(0418.HK)的同期跌幅为12.11%,恒生指数的同期跌幅为2.14%。从超额收益率指标看,联想在2004年12月8日-2004年12月14日期间的超额收益率均值为-0.39%,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1.7%。因此,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投资者对联想“蛇吞象”的前景并不乐观,投下了反对票(图4)。

盈利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加大

从联想首次交割到现在,时间仍较短,财务指标未必能完全反映出并购产生的效应。但从各种财务指标目前显示的变化趋势看,并购对联想产生了负面影响。

杜邦分析指标显示,并购后,联想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图5),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销售净利润率降幅很大,财年第三季度较财年第一季度降幅达77.55%。影响销售净利润的主要指标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些费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增长。

联想董事会曾在股东通函中对新联想的业务前景进行过描述,认为此次并购可以进一步打造联想品牌、更好地致力于创新、加强销售力度和进一步降低成本。我们根据董事会描述的前景,用四个维度对联想财务状况进行考察,即盈利能力、现金产生能力、偿债能力(稳健性)及营运能力(表3)。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为止,联想并没有表现出并购后的正协同效应,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明显弱化给联想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资金压力,进而形成了财务风险隐患。

首先,从盈利能力来看,目前为止并购并没有产生出预期的协同效应。总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环比持续下降,尤其是主营业务利润率,财年第三季度较财年第一季度

Q2:请问谁知道联想集团有哪些股东比列分别是多少

联想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国有企业,

联想的全称是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大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

,政府部门持有相当比例的股份。

中科院有一家控股公司,

拥有联想57%的股份。

但2004年联想公司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

该控股公司的股份降至46%。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1年营业额达到206亿元,目前拥有员工112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7%(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6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并连续9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1994年香港联想上市的时候,整个公司一共是7.6亿股左右,每股上市时的股价是1.33元,整个公司的市值大概是10亿元。1997年,北京联想的业务与香港联想整合后,总股票数是16多亿股,市值是39亿元。由于我们这两年不断发展,业务做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将原来占70%多的股份卖出一些给基金及国外投资人,这时候联想集团控股公司这家国有企业所占的股份,约为57%,海外公众股就占到了43%。而我们上市公司的总股数是74亿股,股价也大大升高了,整个市值高达500亿元。由于我们的业务发展良好,业绩也越来越好,股价也随之增加,股数也增多了。1994年上市的时候,公司的市值是10亿元,到2002年时大约是5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我们的市值增加了50倍。(就在记者成稿时,联想集团宣布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股权置换收购了IBM PC的整个业务,从而使联想的股权架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联想集团控股公司所占股份从57%降至45%,IBM所占股份为18.5%。)

Q3:联想台式机开机没显示的解决方法

温度方面,可以用手去摸下cpu风扇散热器,觉得很烫的是有问题的,现在的电脑好多都有过热保护,看下风扇转速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联想台式机开机没显示的解决方法,欢迎阅读。

联想台式机开机没显示的解决方法1

联想台式机开机没显示解决方法一:

打开机箱,把显卡拔下来重新插一下(同时清理一下机箱内的灰尘),然后再插上试试,如果还是不行,那有可能就是显卡烧了。祝你好运!!!

联想台式机开机没显示解决方法二:

1、温度方面,可以用手去摸下cpu风扇散热器,觉得很烫的是有问题的,现在的电脑好多都有过热保护,看下风扇转速吧..

2、内存方面,试下用另外一条的好的内存替换一下 ,如果解决了,那就是内存问题了,如果还是不行 ,那得尝试更换显卡,滴滴叫的,一般不是内存就是显卡...

3、如果内存显卡都不是,那就把主板上所有其他包括硬盘、键盘、鼠标、音箱、光驱全部拔掉,就直接连显示器,看下能否开机....

联想台式机开机没显示解决方法三:

先把电源线拔掉, 按主机开关数次, 放放静电, 看看行不行, 如果还不行, 就把内存条拔下来, 用橡皮擦轻擦内存条的金手指, 然后再插上试试...因为你的键盘和鼠标灯都不亮, 所以排除是显卡的问题.

联想台式机开机没显示解决方法四:

看你描述,猜想你肯定是在装新机的操作系统了。哈哈。

刚开机的时候本来就是省电模式,等系统加载后有视频输出了才会有显示啊。

插光盘?哈哈,它叫你插,你就插啦。哈哈 插进去就懂了!

1990:首台联想微机投放市场。联想由一个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转变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电脑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联想系列微机通过鉴定和国家"火炬计划"验收。

1992:联想推出家用电脑概念,联想1+1家用电脑投入国内市场。IBM推出 ThinkPad,这是业界首款笔记本电脑,拥有10.4英寸的TFT显示屏和红点(TrackPoint)定点设备。

1993:联想进入"奔腾"时代,推出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IBM个人电脑部成立。

1994: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联想微机部正式成立。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界第一台带有C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 - ThinkPad 755CD。

1995:联想推出第一台联想服务器。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蝴蝶"键盘。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由佛罗里达州的波克镇迁至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

1996: 联想首次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首位。联想笔记本问世。

1997:联想与微软签订知识产权协议。联想 MFC 激光一体机问世。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界第一台带有DV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 - ThinkPad 770。

1998:第一百万台联想电脑诞生。英特尔总裁安迪·格罗夫出席典礼,并将这台电脑收为英特尔博物馆的馆藏。

第一间联想专卖店在北京落成,自此联想开始建立起其庞大的'专卖店体系。联想推出幸福之家软件,并预置于每台联想家用电脑上,使得联想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到14.4%。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界首个带ThinkLight键盘灯的笔记本电脑,ThinkLight是一盏能在昏暗工作环境中(比如在飞机上)照亮键盘的小灯。

1999:联想成为亚太市场顶级电脑商,在全国电子百强中名列第一。联想发布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互联网电脑。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界第一款迷你型笔记本电脑,重量不足3磅,拥有标准端口和一个95%全尺寸大小的键盘。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宣布退出零售业务。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业界第一部嵌入安全芯片的个人电脑。

2000:联想股价急剧增长,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进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为香港旗舰型的高科技股。联想跻身全球十强最佳管理电脑厂商。联想被世界多个投资者关系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公司”。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发售第一千万台 ThinkPad 笔记本电脑!

联想台式机开机没显示的解决方法2

1、首先排查显示器,把机箱的显示器VGA/HDMI线拔下来,显示器的开关打开,看看屏幕上是否有图标显示。还有就是可以换一个连接线,排查是否连接线出问题。

2、看主机里的电源盒是否出问题导致电脑断电而停止工作。用螺丝刀拧开机箱螺丝,拆开盖子可以看到电源盒。用镊子连接电源24针中的黑绿两根线,看看电源的风扇是否正常运转,正常运转排除电源故障,如果风扇不转或者转速很慢,多半是电源出故障了,换电源。

3、电源的4针插头是否忘插,这种情况多见于电脑清灰后。忘记插入这个4针,电脑黑屏不正常工作。

4、排查内存故障,把内存条取下来用橡皮擦拭金手指,同时用毛刷清理插槽内的灰尘,之后重新插好。看看电脑是否正常开机,如果不行还可以把内存换一个插槽进一步排查。

5、排查硬盘故障,一般硬盘的故障在屏幕上多会有英文提示,“找不到硬盘”“系统无法读取”等。如果是连接线出故障,换一条线就可以了。如:A disk read error occurred Press Ctrl+Alt+del to restart。

6、查看显卡故障,把显卡取下来,擦拭金手指和插槽。有独立显卡的电脑,记得连接线要和独立显卡连接否则连接到集成显卡上也会导致电脑不开机的。(这种故障多见于搬家,把线拔掉之后重新安装。)

Q4:联想周边不断暴雷,柳传志进一步被暴露,还账的日子不远了

随着对联想质疑声愈演愈烈,联想方面的270家媒体也开始动了,在前两天,网上出现了很多关于抹黑司马南、赞颂联想的声音,和以往的那些手段不同,不再是对司马南毫无根据的谩骂或者是对联想生硬的夸赞,而是更有技术含量的旁敲侧击,我就看到了好几篇很专业的文章,比如有一篇是针对司马南的,题目是:特稿,启迪司马南背后的流量机器和变现之谜,就非常专业和系统的对司马南进行了一次围剿,最后还贩卖了一次焦虑,说司马南下一个会针对谁。

另一个自称是美研会品牌创始人的青年,一直是在坚持为联想洗白,对司马南提出的质疑,逐条反驳,总之,随着这270家媒体的加入,网上的战况是十分的胶着,但联想面临的问题,可不止这些,最近联想自己和周边都不太平,不断有雷曝出,这司马南的质疑,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现在的联想,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就联想来说,最新的一个雷是拉卡拉支付被罚款359万,拉卡拉是联想控股的一家金融支付公司,在12月3日,被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给下了罚单,原因是违反了外包管理规定,未落实交易信息的真实、完整、可追溯的要求等等,这个事情,对信贷公司来说,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在这个档口,而且以这样的理由被罚,是不是代表了什么呢?别的不说,这银行就开始防着这些信贷公司了,要知道,联想这两年的利润,有一半儿以上是来自这些金融公司,如果这些金融公司遭到整治,那联想那本来就可怜的利润,将会再次遭受打击,不仅是拉卡拉,联想控股手里的六张小贷牌照,包括翼龙贷,正奇金融等等,都受到质疑,包括他们的资金来源,放贷是否能够合法收回等等,都将面临暴雷的危险。

第二个是高价收购国外银行、国外通讯公司等等事情,都被翻了出来,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比如溢价收购卢森堡银行,联想控股不远万里跑到以洗钱闻名世界的卢森堡,以加钱的异常方式投资,目的是什么?还有就是当年为什么在摩托罗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依然是高价收购,是否有向海外转移资产的嫌疑?对这些过去事件的深挖,是不是有更大的问题暴露出来,再加上国有制改革和高管一半儿上都是外国人的问题,对这些事情的重新审视,决定了联想是不是一开始就有重大问题,还是说只是时代的错误,民族之光是一路艰辛还是欺世盗名,如果这些雷真的爆了,那联想的高层可不只是道德谴责那么简单了。至于联想高薪问题,资不抵债等等,就都不是事儿了。

不仅联想内部危机重重,就是他的周边,现在也是雷声不断,先是泛海控股,最近也暴雷了,12月2日,泛海控股发布消息称,说自己一笔5.738亿元的债务无法偿还,这本来对一个上市公司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儿,可是随着网民的深挖,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仅在2020年,泛海控股向一家银行申请融资,就高达70多亿,这还只是一家银行,因为多笔融资未能按期还款,泛海控股将自己的10亿股权再次抵押,而泛海控股的股价也是惨不忍睹,从开盘的70元每股,到了现在的1.83元每股,直接砍到脚指头了,甚至只剩下了个指甲盖儿,以至于很多网友说,这泛海控股暴雷是肯定的了,那我们说,这泛海控股和联想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大了,司马南质疑联想贱卖国资的13亿,就是联想和泛海控股的交易,柳传志和泛海控股的卢志强同属于泰山会这个组织,2009年联想改制,为泛海控股量身定做的收购方案,至今仍被质疑,泛海控股收购了联想29%的股份之后,又将其中的9.5%股份,转给了柳传志,这让柳传志直接接管了整个联想,可以这么说,这泛海控股,为柳传志掌管联想, 立下了汗马功劳,泛海控股的暴雷,在这个时候发生,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呢?一年之内反复从银行借贷70多亿,到期之后无法偿还,他们想干什么?这卢志强要跑路了吗?泛海控股的暴雷,联想可能受到的牵连很小,但是柳传志肯定是首当其冲的,会不会有当年更大的内幕被披露?这柳传志是不是在留后路?都让人遐想。

如果说泛海控股的事情还不怎么样,那滴滴退市的消息,无疑让柳传志更是寝食难安,就在这两天,之前在美国偷偷上市不到半年的滴滴集团,宣布在美国退市。

司马南这次突然对联想发力,据说就是因为他写了关于滴滴的几篇文章,柳传志心虚得让人请司马南吃饭,试图收买,让司马南不要再说滴滴和联想有关系了,结果激怒了司马南,才有了这场对联想和柳传志的大声讨,我们知道,滴滴集团的掌舵人柳青,是柳传志的女儿,但是他们的关系却不仅如此,柳传志掌控的联想,也是滴滴在美国上市的最大股东,现在滴滴APP被强制下架,各大部门联合入驻,开始调查,滴滴这次,恐怕插翅难逃了,别的不说,就说他们是否牵扯到因去美国上市而导致信息泄露,就够那些喝一壶的,至于滴滴在美国是否能够顺利退市,这还都是未知数,美国肯定不会甘心当韭菜,这柳传志父女,是不是因此受到牵连,之前在美国上市的猫腻,甚至是柳传志之前在美国的所作所为,会不会被人家暴雷,都犹未可知。

其实我们看,这一切,好像是因为司马南引起的,但我们看时间线,就知道这司马南的质疑,只是个引子而已,其实柳传志经营的联想和他周边打辅助的公司,早就危机四伏了,只是司马南加速了这些危机的到来而已,联想本无错,罪在掌舵人,相信随着更多的雷被爆出,柳传志们还账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关于联想股价和联想股价走势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电影票app哪个软件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