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之歌在哪个台播出时间

 工业剧《麓山之歌》厚植“工基因”火爆出圈

  【现实题材作品如何观照现实】“是时候让年轻人重新认识‘三工’,重新热爱工业了”

  收视、热度、口碑一路冲高……《麓山之歌》破圈甚至爆款了,如同专家赞叹:“充满熟悉的陌生感,充满惊奇的意外感。”

  这似乎也意味着,多年来,工业题材,现实主义,主旋律……这些在观众之间横亘的所谓“语境壁垒”,也是很多创作者自设的心理壁垒。

  “将主题表达凝练为一句话,就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更有知识’。”

  高频次接受采访,毛卫宁每次都会说出这句话。让冷题材热起来,让硬主题“软着陆”,不只是毛卫宁一个人的理想。“现在一说‘大厂’,大家想到的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其实我们忘了传统意义上那些有着上万工人的大厂。”编剧王成刚说。

  《麓山之歌》播出前一天剧名还叫《重中之重》,主创团队的硬核初心一直很真切,甚至急切。但恰如剧名的蜕变,他们也一直在梳理工业与公众、工厂与人间烟火等等各种关系,试图在“共情”中把工业之美渗透到人心——尤其是年轻人的心里。

  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深刻变革已经发生,而且就发生在年轻人的身边,但年轻人仍然在逃离工厂。

  “现在中国的工业和工厂,已经超出了观众的想象。” 在工程机械之都长沙那些充满科技感的企业采风和体验,《麓山之歌》主创团队震撼了。

  再次接受“命题作文”的总导演毛卫宁说道:“变化太惊人了,是时候告诉年轻人这些巨变了。”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他还特别强调,有必要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三工”,重新热爱工业。

  “重中之重,还是人。”毛卫宁和主创团队非常精准地探及工业精神与艺术精神的相通之处,并坚持以“工业精神为内核”进行创作,在人与机器相处的真实场景中演绎戏剧性。“把宏大命题落入细节现实,考验的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洞察,以及在戏剧中重现这种生活的具体能力。”近年来屡屡在“命题作文”中破圈、爆款,毛卫宁的这种深刻感悟,其实也给“命题方”极大的启发:落实落地新型工业化战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乃至企业家精神,既需要硬举措,还需要软实力。

  因此,令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是,这部献礼剧、主题剧的出品方阵中,不仅有宣传主管部门,还有工会组织。

  工业题材在大众文化场域和影视创作中的长期缺位,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工业、工厂和工人因不了解而更加陌生。

  工业与公众的“心理隔离”,看起来是一种文化现象,落进经济发展的现实,还加剧了工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底层困惑——“工业基因”的缺少,使得工厂越需要年轻人,他们离工厂、离机器越远。

  专家、学者从艺术上、技术上对《麓山之歌》进行了各种褒扬和解读,但主创群体在创作中更深切地体验到了上述困惑。每个人都想通过传递一份感动,去激发人们对“工业文明”的亲近和热爱。

  “一个机械手臂伸到上百米,似乎像中国人举起的手臂,告诉世界这是中国的,我还是很感动的。”男主角卫丞的饰演者杨烁“代入感”很深,并试图更多地“表现我的焦虑”,他认为,“中国的制造业还可以更好,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师,有技术含量、知识储备的工人。”

  装备制造业在长沙崛起,是中国工业、企业家和工人迎接新工业革命机遇与挑战的一个缩影。借《麓山之歌》真诚切入其中,毛卫宁等主创团队都说触摸到了一段工业“创业史”以及“心灵史”。乃至于,入戏很深的演员还感叹,长沙“这个城市,每个人像追着太阳的向日葵一样,工人也是”。

  久违的工业精神与大众心理产生了共鸣,共情发生了,众多观众在现代工业美学和社会烟火气中找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片尾在主演们一声声“师傅”的呼唤声中,包括“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等劳模、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纷纷亮相。这种近乎直白的“抒情”,乃至于被观众接受并大赞“走心”。

  艺术从来离不开生活。编剧王成刚在创作中始终持有“批判精神”,坚信工业、工厂和工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应该是公众生活和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在我们父母那一代,工人是非常受社会尊重的……”影视剧中很难看到蓝领工人成为主角的戏,让王成刚敏锐而深刻地指出,“参天大树之所以繁茂,关键在于根,工业的根就是工人,工人不被尊重,工业是没有根的。”

  很可能,这句话不仅会是“工业题材剧”再出发的底层逻辑,还将是值得各界深入反思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一把“钥匙”。

  数十年改革开放孕育、积淀的中国工业精神,与一种被主创人员敏锐捕捉到的称之为“命运感”的特质 个人命运与企业兴衰深入骨髓地融为一体。《麓山之歌》努力传达这种“命运感”,比如,很多演员都在与世界级装备制造工厂顶尖的企业家、工程师和技能工人面对面交流中,触摸到了所谓“使命感”“责任感”乃至“家国情怀”。

  “工业不仅仅是有温度的,也是浪漫的。”杨烁描述,在智能化厂房的拍摄现场,两个机器,一个机器上全是摄像头,对着一块钢板反复看,吊起来,放回去,他觉得特别浪漫。“那种凝视像是一对情侣,那么专注。”他进一步捕捉到了工业现场“人与机器”的情感互动——第一次拍81米的臂架泵车,“当它升起来,(与它)对视的时候,我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人与机器的深情凝视,不啻为《麓山之歌》主创者的“诗意”发现。工业文明以及工业精神的底色,其实都在这种深情和真挚的凝视中,以此展开的“工业题材”艺术创作也必然会充满生动性和丰富性。

  与毛卫宁的采访,围绕“功夫在戏外”展开。

  记者注意到,《麓山之歌》很艺术地贡献了对新机器革命时代观察工业、工厂、工人转型升级的“洞见”:智能化升级远不止技术升级,员工需要协同进步,而成功的企业都不惜花费时间和成本“等待”员工成长之后的质变。

}

  近日,主旋律电视剧《麓山之歌》正在深圳卫视、东南卫视热播,讲述了国企麓山重工直面行业市场下挫和国外竞争对手打压的“内忧外患”,以高精尖技术创新突出重围、站上顶峰的故事。《麓山之歌》成功还原、致敬了时代变局下工业、工厂、工人“三工”的真情——当个人梦想与时代风云热烈激荡,人物成长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他们在竞争中逐渐懂得坚守的意义、传承的价值、劳动者的力量。

  用“虽九死其犹未悔”之心,解构坚守路标。漫漫人生路,信仰是前行路上常亮的灯塔,《麓山之歌》真实还原了重工业发展突围史,是我国在重工装备制造方面筚路蓝缕的真实写照。“卫丞突破技术限制,方锐舟敢与创新,金燕子提升技艺,他们用他们的方式保护着麓山重工,保护大国重工的底气。”他们让我们读懂了坚守之心,青年干部处于人生起步阶段,要以奋斗谱写青春之歌。

  用“岂因祸福避趋之”之力,解构担当路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麓山之歌》展示了再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工业制造业破釜沉舟、转危为机的奋斗路线。越是艰难困苦,越需要人才在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担起了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正是像卫丞一样的千千万万青年科技工作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有了令人惊叹的百年功绩。我们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风口,更要坚持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勇担时代使命,挥洒无悔的青春年华。

  用“君子之学必日新”之情,解构爱岗路标。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卡脖子”。如今,中国重工已从行业的小企业到大企业,从被人宰割到制定行业标准。青年干部要敢于扎实学技术,大力发扬开拓进取精神,保持“日日新”的昂扬状态,一日有一日之进、一周有一周之得,保持马不停蹄的奋进姿态,爱岗敬业,这样才能像麓山重工两代技术代表一样,扎根车间,向工人拜师学艺,成长为真正的技术大牛,为中国工业贡献力量。

}

娱乐中国讯 9月25日,书写新时代画卷,奏响建设者之歌。作为首部聚焦现代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电视剧,刚刚在央视一套收官的《》在全国工业阵线引起了强烈反响。9月24日,导演张彤、主演侯勇、焦俊艳、任正斌重返长沙中联重科拍摄地,向工人“师父”致敬和致谢,奏响了又一个动人的音符。

主创重返杀青地 侯勇焦俊艳任正斌致敬“师父”

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麓山之歌》以湖南装备制造业从低谷走向顶峰的故事为原型,呈现的是工人工匠的蓬勃力量,展现的是大国重工的时代风貌。为了创作好这一时代之作,主创团队前期深入中联重科等企业,扎根车间,体验工厂生活,向工人拜师学艺,先后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三轮采风。为了捕捉工业机械之美,张彤导演在开拍前带领团队下厂拍了三天机器;侯勇在走访过程中被各位企业家身上的家国情怀所打动,推掉了其他戏约来参演该剧;焦俊艳向工匠师父讨教,学会了开挖掘机和电焊操作;任正斌为了捕捉角色身上的职业特性,开拍前半个月时间都在车间与焊工师傅们交流学习。此次主创重返中联重科拍摄地,回到工厂和工人中间,正是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

在参观完中联重科的装备车间后,导演张彤、主演侯勇、焦俊艳、任正斌回到了《麓山之歌》的杀青车间,与中联重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李传泉、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姜海波、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龙卫国等工匠代表互动交流,一声“你好师父”,道出了对工人工匠的深情和敬意。

在现场,众主创分享了重回中联重科的感受,表示中联重科等湖南重工企业展示了大国重工的卓越姿态和豪情,“能够拍摄《麓山之歌》这样一部作品,是文艺创作者的责任和荣光”。工匠师父则现场点赞《麓山之歌》,评价该剧是一部干货满满的工业剧,“从来没有哪部电视剧像《麓山之歌》这样深入工厂来拍摄我们工人的故事。”主演侯勇、焦俊艳和任正斌还化身学生,现场向三位工匠“师父”讨教了相关专业问题。

互动环节,工友们纷纷向主演提问。侯勇建议年轻人“择业时可以多考虑进工厂”;焦俊艳还原剧中“神技”,现场操作挖掘机,一气呵成背诵圆周率一百多位,展示了优秀演员的专业素养;任正斌则分享了演艺圈的师徒故事,称每个行业都需要工匠传承精神。活动最后,《麓山之歌》总制片人何瑾代表主创给三位工匠大师赠送原着小说《重中之重》表达敬意和谢意。

生动书写“三工”画卷,获工人群体共情

作为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展播剧目,国家广电总局“我们的新时代”创作展播活动重点剧目、“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电视剧重点项目,湖南省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谱写“奋进新时代洪波曲”重点剧目,《麓山之歌》是对湖南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成果展现。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湖南占据四席,以中联重科等为杰出代表的湖南工程机械行业负重前行,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争锋蜕变。

以中联重科为例,该企业拥有全球最长101米碳纤维臂架混凝土泵车、国内首台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全球首台12000吨米上回转塔机和全球最大2400吨全地面起重机等众多巅峰产品,堪称冠军家族;其正在加速建设的中联智慧产业城,拥有8个灯塔工厂、20条黑灯产线、300条智能产线和2000多台工业机器人,将成为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造先进制造未来企业的靓丽名片,引领行业发展。

正是有了湖南这个制造业高地,《麓山之歌》得以应运而生,最终绘就了一幅生动鲜活的“三工”画卷,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赢得了工人群体的共情。首播期间,全国30余家工会自媒体矩阵发文宣扬该剧;长沙、上海、南京等八座重工业城市摩天轮同一时间炫灯亮出“重工之城看《麓山之歌》”的口号;联动《工人日报》发起的“我和父母是工友”主题征文活动则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机械、煤炭、铁路、钢铁、港运等各个行业工友的踊跃投稿,优质稿件字字动情,书写着两代人的工业情怀与家风故事;一线工人则纷纷留言,称“《麓山之歌》真正展现了工业之美和机械之美,也展现了当代工人的风采”。 9月25日,《工人日报》再度发文,文章说道:“《麓山之歌》让更多人的人重新认识‘三工’,重新热爱工业,激发了人们对工业文明的亲近和热爱。”

《麓山之歌》由国家广电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指导,中央电视台、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总工会、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快乐阳光、金色光芒出品,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支持,金色光芒承制,目前,该剧已在深圳卫视、东南卫视等开启二轮播出,十月中旬将登录湖南卫视,继续奏响重工强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电影频道正在播放什么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