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电视剧?


《梦华录》收官,争议很多,豆瓣评分降到了8.3。


早前很多人说,《梦华录》是古偶剧天花板。这部剧在播出之后也确实收获了不少溢美之词。


但后来剧集争议越来越大,网友开始发现,内娱古装剧发展这么多年,天花板怎么越来越低了?

从早年的历史正剧,到后来的宫廷戏说,再到如今的CP王道。

内娱古装剧天花板下移,真的怨观众吗?


前段时间,刘宇宁的一段直播引发了网友争议。

他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提出古装剧是年轻演员入门最好的方式,因为剧情脱离现实,观众宽容度更高。


但曾经的内娱古装剧,是绝对的高门槛。

早年有一种说法是,内地古装擅长历史剧,台湾古装擅长戏说剧,香港古装擅长武侠剧。

87版的《红楼梦》和,4版的《三国演义》,这两部剧作在当年是有时代任务的,为了向大众“科普”文学名著,从剧本到表演都要尊重历史,那个时期的剧本要和历史学者一起研究,要同时兼容真实历史背景和影视故事性。


选择的演员不只外形要符合原著神韵,还要表演细腻,情态传神。

真正算得上内地历史剧开端的,应该是1997年播出的《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是古装历史权谋剧的巅峰,剧集播出后风靡全国,在央视的收视率一度达到19%,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剧集。

这部剧的成功与90年代末的社会环境也有关,剧中雍正做的很多事,包括推行改革、整顿吏治,都暗合了当时的社会需求,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也因为《雍正王朝》的火爆,带动了历史剧的发展。

《康熙王朝》、《走向共和》等在2000年初一度引发收视热潮,当时历史剧的制作还有政府扶植,因此有很多实力演员、专家学者加入创作,历史剧的制作水平之高可想而知。


但2005年之后,互联网崛起,打破了电视台对收视的垄断,影视制作者要自负盈亏,历史剧的处境就很尴尬了。


因为从制作的角度看,历史剧准备周期长,拍摄成本高,回本也比较难。2007年播出的《大明王朝1566》,虽然口碑逆天,但在湖南卫视播出时遭遇了收视滑铁卢;


后来不断有人回看,剧集口碑才开始起来

而当年央八的收视冠军,杨子黄圣依的《天仙配》——一部典型的神话戏说剧。


2007年还播出了一部雪藏六年的历史剧,由张丰毅、宋佳主演的《秦始皇》,这部剧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最有破碎感的小嬴政也出自这部电视剧。


这部剧之所以雪藏6年,因为2000年初的史学家觉得该剧过分强调爱情,与传统历史剧不同。

而等到07年播出时,虽然也有很多观众讨论历史剧靠爱情夺取收视率是否合理,但观众爱看却是不争的事实。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历史剧逐渐被边缘化,直到今天。

虽然后来网播剧中也有《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等架空历史剧成为流量黑马,但从整体关注度来看,古装历史剧无疑已成为小众门类


随着历史剧逐渐退出古装主舞台,戏说剧迎来了创作高峰。

前面提到,台湾早年有很多戏说剧。比如《戏说乾隆》、《一代女皇武则天》。

后来港台团队进入大陆市场,早年的许多古装轻喜剧都出自这些团队,比如《穿越时空的爱恋》,《绝色双骄》等等。


那也是徐峥难得有头发的时期

相比台湾戏说剧以情动人,受1998年《还珠格格》的影响,进入大陆市场的古装戏说剧走的都是轻松、逗趣的路线。

后来内地也开始拍摄本土戏说剧。

这里有一些审查原因。因为2000年初国内的现代剧特别多,但那时现代剧集,特别是涉案剧、反腐剧的审查比古装剧复杂的多,后来影视从业者索性就集中去拍古装剧。


出产了一批历史与戏说相结合的经典,比如“康熙微服私访”系列、“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秘史”系列等等。


而后随着影视行业发展,戏说剧也开始融合更多元素,古装剧的门类被进一步开发,一些影视制作公司开始发展自己擅长的影视类型。

比如做古装偶像剧的唐人,专注玄幻武侠的周易等等。


而此时一个将戏说剧这个门类推陈出新,并逐渐带偏画风的人出现了,他就是于正

不可否认的是,于正的《美人心计》、《宫锁心玉》在当年的确创下了收视神话,而在他的剧中,剧情的狗血比演员的演技有看点多了。


《宫锁心玉》在当时被指抄袭《流星花园》

有人统计,从2002年到2013年,于正的历史剧全部都是戏说剧,且剧情是越写越离谱,2013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论坛上,于正甚至被作为头号反面教材提了出来——


也正是于正戏说剧的三板斧,纯爱虐恋、姐妹反目、皇权争夺,直接把戏说剧带上了宫斗剧的不归路。

当然,内地宫斗剧登峰造极之作,还要属2011年郑小龙的《甄嬛传》,这部剧在当时被称为“宫斗剧里的正剧”。

但即使如此,也没有让宫斗剧摆脱争议,《武媚娘传奇》、《芈月传》,戏说剧宫斗+狗血等于高收视的戏码不断升级。


直到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示要坚决反对随意戏说曲解历史、贬损亵渎经典传统,古装戏说剧也就此逐渐式微。

而随着戏说剧越来越少,古装剧市场下的主分支就只剩古装偶像和玄幻仙侠了。

这类剧集在2000年后刚出现的时候,以复杂的剧情,新奇的造型,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迅速打开了年轻人市场。

2015年,总局对电视剧做出“一剧两星”调整,即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这种政策让卫视的盘子变小了,但同时出现的“台网融合”让视频网站开始崛起。

同样是2015年,《花千骨》、《琅琊榜》引发收视狂潮,“互联网IP剧”的概念就此诞生。


这两件事,让当时影视剧的投资人意识到,在一剧两星政策影响下,“拍观众想看的”IP剧无疑是最保险的选择。

于是很多传统影视公司开始涉及网络剧。

2016年,《老九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诛仙》等近百个网剧项目启动。古装剧彻底进入IP时期。


而此时,在戏说剧大火时作为反面教材的于正,却成了难得还在做原创的编剧。


这其实也可以被看作是古装剧整体创作衰落的标志。


著名编剧高满堂曾经指出过,网络剧是一种消费,一味讨好观众的作品的无序增长,会使年轻观众失去审美的判断力,助长逃避内涵、躲避崇高之风。


而如今古偶剧的现状也恰恰说明他的判断是对的,至少在部分影视从业者看来,古装剧的关键就是画面美,演员靓,什么内涵、崇高,统统都不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今的普通观众对古装剧的要求下降,因为我们选择更多,想看好演技好故事,可以看正剧,看类型剧,甚至回头看老剧。


连看脸要求都满足不了的古装剧

于是古装剧变成了美颜的战场,消遣的代名词,没人试图在古装剧中寻找深刻。

但这种对“古装剧”的态度,到底是源于观众的宽容,还是观众的失望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是一个什么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