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背面的花纹很细很多,好不好?是不是背的的花纹越粗越好?

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和概况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1973 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这件珍贵文物, " 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 " 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 这些具体特征,展示了古人要求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资料,完全可以将书画装裱的历史,推至距今 20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若进一步推论,将盛产竹子,多次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绘画,并揭示了书画装裱症结的湖南一带,作为装裱工艺的发祥地,也不无道理。

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据现存文书,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当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 " 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 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褫,楮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招之一。皇家的倡导下,在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著名的 " 宣和裱 " 的格式。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遂传入民间,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间,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湖北、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装裱业一度出现了衰落。后来,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设置了书画装裱机构,七十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画装裱如同被唤醒的春风,一改往日的沉寂,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在装裱工艺及用料方面,亦进行了许多探索与改革,正朝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迈进。

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

(一) 工作室(亦称装裱间):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度与湿度要适中。

(二) 挣墙(亦称大墙,挣板):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料。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三) 案台(亦称装裱桌):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 80 厘米左右。

(四) 晾架(亦称晾竿):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等。

(五) 拷贝桌:玻璃桌面,内置日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 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 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 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九) 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 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 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 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 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镶嵌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 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十五) 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时磨擦画背。

(十六) 其它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铜线、面盆、毛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

(一) 宣纸:分为生宣和熟宣,以安徽产净皮生宣为主。

(二) 绫、绢、锦、锦绫、麻布等。

(三) 天杆、地杆、月牙杆、轴头、手卷片、签子等。

(四) 丝带、绦带、铜钮等。

(五) 面粉、明胶、明矾等。

制浆 --托画心 --方正画心 --(托染材料) --配料 --镶嵌 --清裁大边 --转边(包边) --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 --配背(裱覆背纸) --覆画(扶活) --磨画(砑光) --剔边(批串) --配杆 --钉铜钮(绦圈) --包杆(上轴头) --上杆 --系绦(串丝带) --扎带 --粘签条

品评裱件质量的标准简而言之为:平整光洁、柔软谐调。

(一) 工艺精致,镶口匀细。

(二) 展挂平整大方,画面光滑洁净。

(三) 画面色彩搭配谐调。

(四) 手感柔软,厚薄适度。

(五) 收卷后整齐,无参差。

(一) 唐代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二) 北宋 米芾《书史》、《画史》

(三) 南宋 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

(四) 元代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五) 明代 文震亨《长物志》

(六) 清代 邹一桂《小山画谱》

书画裱件的展挂与收藏

由于书画作品装裱的形式不同,对于不同形式的作品有不同的展挂与收藏方法。

立轴的展挂最好由两人同时进行,一人双手托住天个杆及绦带,另一人握住地杆 两端的轴头,缓缓展开,无论是展收或挂壁,最忌用手指顶托画背,这样会随着画件的展开,留下折痕。

收藏:有条件的话,可做专用的木柜(用樟木做最为理想),分层隔平放,切忌压挤。如没专用柜子,可每件作品做一个画筒或者画盒装放,再放上樟脑丸即可。

由于手卷的特点是窄长且不能挂壁,因此,手卷的展观必须在台面上进行。若是两人,则一人双手扶住卷子徐徐展开,另一人则随着展速收卷,单人展观则右手执着天头处,左手握着手卷的中腰,然后边收边展。展开之后,必须在两头各压一镇尺,防其滚动。

册页不同于其它书籍,我们不能像翻书那样来翻阅册页,应将其平放在台面上,打开册页之后,右手中指(或食指)最好是用一专用竹片,插入页下空间,向右(或向上)翻动。

收藏:大多用锦、缎等制作册套,将其包套好,平放收藏。

横披与立轴相比,由于它不便实卷,因而,具体要求亦不相同。

首先应将其平放于台面上,一人轻按右天杆,另一人双手扶住裱件上下边际,徐徐展开。挂壁时,须两人相互配合,将作品拉平,稳妥地固定在左右两侧的墙钉上,(若是月牙杆,则需在月牙杆背面加上一根与其大小一样的木条一同固定于墙上,这样可将作品与墙隔离,以免受潮)。

镜片装裱好后,大都装入镜框内。但没装镜框的作品,应平放于木质阁板或木箱中,摞放时,须在作品之间隔垫宣纸,亦可卷好装入画筒或画盒中。

总之,书画作品悬挂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更换,在清洁裱件时不能用刷子刷,更不能用湿毛巾擦,最好软布或鸡毛掸轻轻掸去灰尘即可。凡是接触书画作品(特别是裱件)一定要戴上手套,以免汗液沾污作品使其变形生霉。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 "琴条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还称 "中堂 "。

由于历史等原因,以及人们欣赏习惯的影响,立轴成了最普及、款式最多的一种装式。

立轴常见的传统装式有: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宋式(宣和)装、诗堂装、半绫装、纸镶绫边装、绫镶绢边装、集锦装、锦眉装、间隔一色装、框二色装、轴背等。

屏亦称扇屏、屏□(此字上为 "户 "部,下为 "衣 "部)。并以张挂的不同环境,称其炕屏、卧屏、吊屏及御屏(指用于宫廷的屏风)。原为用于遮挡、装饰的实用物,通称屏风。其正面粘贴绢画。而屏条是在立轴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组为单位的独立装式。

屏主要分为屏条和通景屏。

对联亦称楹联、门联、字联、书联、对子、门对、楹贴。双行长句还称龙门联。

对联是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排挂时,右为上联(亦称出句),左为下联(亦称对句)。二条为依副。

卷轴亦称手卷、横卷、轴卷、横轴、横看、手轴、卷子、行看子。横式装,是一种古老的装潢形式。卷轴体积较小,轻巧且宜收藏。但只能平放案头,不便张挂。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其装式虽有所不同,但各部位的要求、规格基本是一致的。

卷轴一般分为:撞边卷、转边卷、套边卷和卷背。

横批亦称横挂。横式装。横批解决了横幅书画不便张挂的矛盾。

镜心亦称镜片。以夹放在镜框内而得名。与早期的屏风画,以及清宫的 "贴落 "(一种贴在宫殿墙壁上的简易裱件)同属一种类型。横、竖式皆可。是一种简易、方便的装式。

册页亦称叶子。是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装式。

册页的装式主要分为:蝴蝶装、推篷装、经折装、平开册页、转边册页等。但无论有几种,均不外乎横竖两种类型。

一件装裱完整的书画,各部位有一定的名称。鉴定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的了解。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果把画心的托纸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于”,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在收购书画时,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就是画幅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或叫“隔水”。

6、诗堂:就是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7、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画上端较细的叫“天杆”,下端较粗的叫“地杆”,

8、轴头:就是在地杆两端按的轴头,轴头多数是用红木、紫檀、牛角、象牙制品,轴头不仅增加画轴的美观,而且展卷灵活。

9、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是为了保护画杆不致下落而设的。

10、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架裱一段绢或缅绫。卷好后能包住画轴之首,故叫“包首”。

11、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2、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的铜鼻,用它拴丝,以便悬挂。

13、扎带:就是丝中间抢的绢带,用来捆札画轴的。

14、燕带: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宣和装:又称“宋式裱”。是北宋徽宗(赵佶)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因徽宗宣和年号(公元1119—1125年)而得名。此种样式、是裱条中最复杂的一种。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梁思闵《芦汀密雪图卷》,其天头用绫、瓣后隔水用黄绢,尾纸用白宋笺、加画本身共五段。还按一定格式盖有内府收藏印章。

吴装:苏扬两地装裱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后,名池全国,号称吴装。其裱件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切贴,整旧得法。《装潢志》谓:“王州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装潢”。明代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高度评价。

红帮:装裱形制的一种。解放前苏州,扬州和上海等地有一种专裱红白立轴对联,专供婚丧喜庆之用的。称为“红帮”。

行帮:解放前上海、苏州、扬州各地就其装裱工艺的不同,有一种专裱普通书画的,称为“行帮”。

一色裱:就是裱画镶料用一种颜色的。这要根据画芯的长短画画幅长短的比例而定,一般镶料长不超过画芯长的,用一色装裱就可以了,如一张三尺长的画芯,加三尺长镶料,裱成六尺长幅式的立轴,只用一色即可,在镶料色彩的运用上,以突出画芯的画意为目的,不能用强烈的对比色,要使其美观,大方为原则。

二色裱:二色裱是在贡四周用上适色镶上,其余不够的长度再采用深色较为隐重的镶料,接凑于天地头裱成需要的长度。如画芯长是二尺,要想裱成六尺左右的长度,就需加四尺镶料,这样只用一色,则镶料长于画芯的一倍,在配色上有喧宾夺主的副作用。同时也显得单调。这样就可裱成二色。即圈的上下、另加天地。

三色裱:三色裱,是圈与天地之间加隔界。其边的宽度可随画幅的大小而定,或三寸,或二寸,或一寸五分不等。圈的颜色应浅些,天、地头应深些,隔界不深不浅起过度作用。这样裱的画,色彩为协调。并有温文、柔和、肃穆的情趣。但圈、隔界、天地的颜色不要过分相近,应有节奏感。切忌,圈职业病色深,而天地色浅,这样会使读者感到空旷。

仿古装池:这是解放前苏州、上海、扬州各地就够得上称为装潢艺术的,专为书画名家和收藏家装裱珍贵书画的,称为“仿古装池”。

惊燕:亦称“绶带”原只是垂画画的天头处,燕子飞近画面,两带自然飘动,可惊走燕子。后来用它作为装饰,就把这两条带子固定在天头上,刺绶带的宽度可根据画的宽度而定,如二尺宽的裱件可用六分宽的绶带较为合适。用料杨与隔界相同。它的长度与天头一样,但不要太厚,厚则使画不平。如隔界是绫子的,绫上有花纹,那么刺绶带时就要注意花纹的完整。现在日本装还有用活动的飘带,用来惊动止栖的绳燕,以保护书画,故又名“惊蝇”。



字画和艺术剪纸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欣赏品,装裱至为关键。因为一幅字画先不说它本身的价格,光装裱费,少说也得几十元。如果到画店里买一幅装裱好的字画,则花费更多。一般家庭要想经济实惠地挂上高雅、美丽的字画,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动手。自己动手装裱字画,既经济又实惠。下面简单谈一变家庭如何装裱字画。第一是工具,第二是材料,第三是操作工序。就工具设备来讲,也可因陋就简。用一张长方桌子或门板都可以。装裱工具:用100毫米宽的棕刷和200毫米宽的排笔就可以了。再就是用木板做一根尺子,尺寸要求长2米宽50毫米厚15毫米。另备大针一根,剪刀、裁刀、竹起子。装裱所需材料主要是绫子、萱纸和浆糊。用绫子装裱略贵,如用萱纸自用颜料加以萱染成各种颜色也可以。还有一种仿绫子花纹的装裱纸,最为方便适 用。上一种价格略贵,一幅三开尺寸的书法装裱起来需20元左右,后两种10元左右就可以了。再就是浆糊,可以买现成的,也可自制。装裱的工序是先用萱纸在字画背面托一层贴到板子上,等干后(一般一天就干了)取下,用尺子、裁刀裁方正。再用绫子裱上40毫米或50毫米宽的边就可以了。上下天地的比例是5:3比较合适。边 和天地都粘好,然后折边加口纸。最后从画后面再贴上两层萱纸用棕刷在平木板上 刷平整。不过最好事先在木板上糊上一层报纸,这样效果会更好。最后上俯背,一 共上4层。需半小时洒一次水以防崩裂。4小时后就不会崩裂了,三四天后方能干透。然后取下打腊、磨光后,再裁边,接着把天地杆上好,拴上绳,结好扎带即成一幅完整的字画和剪纸艺术品了。

装裱工艺的操作完成主要是依靠手工,因此,必要的专用工具是不可缺少的。俗语说:“一要手艺巧,二要傢什妙。”这就是说,要使一件书画作品装裱得令人满意,无可挑剔,光靠手是难以完成的,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备有齐全而又得心应手的装裱专用工具,会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工艺程序中的技术要领和质量标准,故不可忽视工具在工艺技术中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性。      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工具的标准和性能。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装裱工艺中所应备有的各种工具和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及制作。
第一节   裱画房、裱画案、晾贴板墙、晾架、晾杆
     工作室的要求是尽可能的宽阔高大,最好是高在3米以上,而且要光线充足,地面和墙壁不能潮湿。特别是工作室的四壁要尽可能乎整完好,最好是能保证有一面大面积的墙壁,如果是宽而高的话则更佳,目的是利用墙壁来制作高大而宽阔的夹墙贴板,以便晾贴裱件所需,这样就可以用来完成大幅书画作品的托裱、晾贴、绷平等工艺。 一般要求工作室最好在15平方米以上为好,因为除去安放裱画的工作台之外,还要便于一些活动贴画板的搬移、翻转和晾晒,所以应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但是室内空气不能和室外空气直接对流,因为书画裱件在操作和绷贴晾晒过程中,需要慢慢的收干,来满足刚托裱后的带水纸张在一定的时间里达到自然收缩和干燥,如室温过高,风流太大,则都不宜裱件的收干要求。因此,在选择工作室时,以具备上述要求的条件为最佳。
     裱画案   是进行托裱书画作品时作为底案所需使用的工作台。简称“案子”。多为木结构,普遍的是由两个底柜或是A字腿形的木撑作为底架,在上面放置一块结实平整的案板合而成的。
     根据便于工艺操作时的需要,底柜的高度要求是75公分,宽是50公分,长度可根据案面的宽度来决定。柜子的用途,除了作为支架外,还可用于盛放裱件、材料、工具等等。另外,选用方木或三角铁加工制成的支架一定要结实稳固,在使用时才有利于工作。
案面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案面的长、宽适度,无裂缝疤痕,要结实挺阔、平整光滑,颜色多以红色的为最佳。一般的案面规格要求是长度在7尺以上,多为9尺,宽度则有3尺、4.5尺和6尺等多种规格。案面如果大,就便于完成大幅的裱件或多人操作以及放置一些随时可用的裱件、材料、工具等。如果能备有各种不同规格和用途的案板,则有利于不同裱件的工艺需要和完成。
     案面的选材和制作,要求非常严格和考究,作为案面的板材其厚度要在3公分以上,以木质密实、无结疤、无松油、无虫蛀的
板材为佳料。在制作前,板材一定要经过晾晒、烘干处理后,使其达到完全的干燥透彻,不易再变形为止。宽大案面的传统制作都是由数块相同的板材拼接而成的。拼接时,一定要将接缝处刨平直,粘接得定要结实牢靠。然后选平整的一面作为台面,背面一定要用木框加固结实,最好多加几棵横梁,然后再将作为台面的部分认真刨平,打磨光滑,特别是接口部分,不能高低不平,最好不要裂缝太大,对台面的质量影响很大。 标准台面的处理方法是:在刨平后的案面上,先均匀的涂上一层薄薄的油灰再仔细地刮平,然后将细麻布铺在上面绷平贴紧,再上沥粉刮平,待干透后,刷上大漆晾干,然后仔细地打磨平滑,最后再罩刷上一遍或两遍红色的大漆。要求是漆好后的案面,不渗水,无缝无鼓,不起皮,要达到面平如镜。这样在完成工艺操作使用时,便于掌握书画作品在托裱时的上水、上浆、平纸、排压及墨、色等情况的正常与否,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工艺的顺利完成。另外,如果没有红大漆,刷红磁漆也可以。如果刷上一层透明的清漆就更好了。为什么案子要选择红色的,因为红色的案面在宣纸等等经过润湿后的透比度比
其它颜色的透比度要清湛,明了。所以在工艺中起的作用很大,特别是对古旧字画的揭裱最为有利。
如果书画艺术家们,或是业余的装裱爱好者们想自己动手、来进行书画装裱,可临时根据现有的条件,选用干净平整的树脂板、五层板、纤维板、玻璃板、写字台、乒乓球台、折叠桌等,都可以,如果是大幅的书画作品,还可以利用光滑平整的地面,但是一定要注意,工作前,务必要擦洗得干干净净,绝对不能有灰尘、.油污等,以防弄脏书画作品和装裱材料。
空心夹层的特别夹层板或夹层墙,俗称:“门子”或是“缯子”、“大墙”,也有叫做“贴板”的。是由经过晾干或烘干处理后的木材,打制成带有许多相等格子的结实平挺框架,然后糊上三层防潮纸封空格,再用吸水性能好而又易干易粘合的新闻纸或是其它同类纸罩面。贴板的规格有多种,尺寸也各异,一般常用的有可移动式、固定板墙和定位活动式三种。但是三种晾贴板墙的质量要求是一样的,要求是:框架结实、轻便,贴面平整、耐湿易干,这些有助于在工作中的搬移和绷贴晾平,反之则不然。 可移动式晾贴板和定位活动式晾贴板的尺寸一般宽120公分,厚3公分,高210公分。也有宽90公分,高260公分的。总之晾贴板的尺寸不是死规矩,可根据装裱工作室的实际活动余量面积来确定,也可根据所需装裱的成活要求来确定尺寸。固定板墙是指将木框架固定在墙壁上,用纸裱糊成大面积的板墙,尺寸要根据装裱工作室的可利用墙壁来定,面积越大越好。
     晾贴板的木框架的制作方法是一样的,先将经过烘干处理后的木材破成3公分的方料,在根据所需晾贴板的尺寸打成框架的空格可在40公分至30公分之间,然后再逐层地糊纸,最后罩面。
糊纸封孔的方法是:根据框架的方格尺寸,把防潮纸裁成大于方格的方纸,即60公分×60公分的方纸,用稠浆糊将三张方纸铺开重叠地粘合在一起,然后再刷上浆子,粘贴在框架的方格上,绷紧贴实,将大出的部分折贴在侧面的框木上,贴平。如此依次对角的将空格先封糊好,再将对角的剩余空格依次封堵,同样也是三层铺开重叠。封孔时,一定注意不能出皱、起鼓、不平或松紧不一,不然会使框架受力不均造成其变形,而影响裱件的平挺质量。待封孔干透后,用全开的新闻纸罩面,以两层为佳。使贴面干净平整即可。各种晾贴板的糊纸罩面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固定板墙糊一面,另外两种要糊双面。 三种晾贴板的制作成型有所区别,固定式晾贴板墙在确定了可利用的墙壁面积后,将木框牢靠地固定在墙壁上’上下左右找平后,封孔罩面即可使用了。可移动式晾贴板的成形与定位活动活动式晾贴板的成型虽大至相同,但在底部的处理上是不同的。可移动式晾贴板的底部两端要留出5公分的支撑木腿’好同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便于通风,可来回移动,也防潮,是最常用的一种。而定位活动式的框架,尺寸虽与可移动式的框架相同,但在轴腿上有很大的区别,在制作定位活动式的框架时,两侧的立柱料要下得长一些,上下要留出作为活动轴的长轴杆,另一侧的底部也要留出长支腿,底轴长为4公分,顶轴长为8公分,但
也要根据定位轴架的尺寸来确定。比如活动晾贴板的长度是200公分(不含上下轴杆的长度),则固定轴架的上下支架的轴套板间距为2.8公分。
     安装方法是:根据工作室内除去工作台的活动范围及可安装固定大墙的面积外,在便利的前提下,确定可充分利用的墙壁宽度,按照上下支架轴套板的内面距离,将做好的定位活动轴套板的框架结实地固定在墙壁上,切不可晃动。地面与底轴套板要
相隔5至10公分,留出适量的空档,便于通风防潮。切记每个活动轴的间距不易过窄,但也不宜间距过宽,间距太小不宜于晾贴板的活动和绷贴裱件,间距若是宽大,则浪费了可利用的空间’减少贴板的可用量。实际间距以晾贴板能自如地来回活动,便于绷贴裱件和通风即可。标准的间距应该是20公分,要求轴套板的厚度是3公分以上,宽12公分。上轴套板按要求的间距位置打透比轴杆大的圆孔,下轴套板则打成下凹l公分的圆槽,轴套圆的直径可根据轴圆的尺寸定。如果在晾贴板的外侧下角支柱上,装上一个可控制的下顶簧的压力插销,在活动贴板贴上裱件后.将顶簧插销下压顶地,就将贴板定住不动了。这样可防止贴板之间碰撞,避免碰坏活件,也不会因贴板重叠而影响裱件的干燥。总之,在定位活动晾贴板的技术处理上,可根据自己的可行条件而加以设计和改进,使其更完善,更合理,更便于使用为宜。
     书画家们的装裱爱好者,在自己动手完成需托裱的工序后,如果没有条件制备晾贴板的话,可临时选用一些干净乎整,不易掉色的板、墙等来代替,如三层板、纤维板、树脂板、玻璃板、房间的门,没经过刷浆的墙壁或其它平整可贴画的板面都可以利用。
最好是选用有一定吸水性和易粘贴的板面为佳。
是用来晾干无需绷平的裱件和双合复褙纸所用的一种辅助工具。晾杆有两种,一种是长90公分,宽2公分,厚2公分,有一面呈鱼背形的木质晾杆。晾杆的表面要求平滑无疤,最好是刷上油漆为宜。其作用是用来晾干双合复褙纸的。另一种晾杆的长度有2米、3米、4米等不同尺寸多种规格。主要是用来晾干大幅书画作品的托心,或是因有的画心不易直接上墙绷贴的。这种晾杆可用一些规整的竹杆代替,不易太粗,也不能细软的,竹节要削磨得平滑光洁。 晾架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有用来撑架晾杆的。根据便利的条件大致可分为空中双架形、可移动的单支架双向形、单向形和壁架形、双架形等多种,是搭晾双合复褙纸及裱件理想的辅助工具。双架形的要求是,乎行宽度是80公分;单架形的要求是,支架高度在80公分以上;空中晾架可高,不宜过低,以搭晾方便为宜。另外,配备一副挑杆,其用途是用来挑搭晾件的。形状是:用细竹杆做挑杆的长柄,长度以能达到空中晾架为准,在竹杆的
顶端横着装上一棵75公分宽的横梁杆架,架的两端各装上l0公分长的铁条,在铁条的前部带有弯勾,是用来挑晾杆的。以上的辅助工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要加以改进和创新。

裁板、裁尺、量尺的用途主要是方裁画心、材料、裱件的。工具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符合标准,才能使每一幅裱件完成得方正平直,不歪不斜。
是一种作为裁切活件的底托板。多选用木质优良的杜梨木做裁板,收效最佳。裁板的规格尺度可根据现有木料的成料尺寸决定,不宜拼接。板料的可用尺寸在4。公分宽、250公分长、3公分厚的最为理想。裁板的标准,要求板面平整,无裂缝,无结疤,不能有高低不平,及刨痕或糟朽之处。如果选用的木材不好,木质或木纹的软硬不一,以及不合上述的其它要求,在裁切的行刀时,很容易走刀,会将画心和材料裁偏、裁坏,或划破手指。因此,选用杜梨木作为裁切的底托板是最适宜的。如果选用椴木做裁板也是非常理想的。
是方裁画心及裱件、材料的定规依据而成形的主要辅助工具,其作用就如同工笔绘画中所使用的界尺一样,是不可缺少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因此,所选用的裁尺要求两侧的边口必须是笔直平整,坚硬而平挺,不翘无结为最理想。目前,习惯使用的裁尺多是木质的。制作方法是:选一块有硬度的板材做成l公分厚、4至5公分宽的板条,做裁尺的夹心板,然后,在板条的两侧镶粘上竹片,再将外口侧边修整至达到上述的规定要求即可。还有一种是选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板材做成裁尺。这种有机玻璃的裁尺优点是:由于裁尺有透明度,在方裁画心的时候可透过裁尺看清书画作品上的题字、落款、印章等,并以此来校
正画心的方裁定规标准边。可是木质的裁尺则做不到这一点,在方裁画心时,就不如有机玻璃的裁尺方便了。
裁尺的特定规格尺寸是:宽6公分,厚l公分,要求长度有40公分、140公分、200公分的三种。最好是多准备几把不同尺寸的裁尺,以适应于各种不同规格的画心及其它材料的裁切和其它用途,也可避免画心较大时由于裁尺不够尺寸而不能一次行刀完成裁切,使相接的裁口出偏或有接茬,或因裁尺太长,在使用上不方便。所以说根据工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多备几把裁尺,做到有备无患。
就是用来衡量尺寸长短的标尺。在装裱工艺中尺寸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般常用的是市尺和公制尺两种。可以选用的有竹制市尺,有机玻璃的公制尺和公市两用的钢质卷尺最为理想。不宜使用皮卷尺和刻度不清、不规则的尺来做量尺用。因皮卷尺有伸缩性,易产生误差,会造成画心和裱件歪斜不规矩,影响装裱工艺的质量。
是用来裁切画心、镶嵌材料、各种镜片的主要工具,多选用优质的钢材精制而成。裁刀的种类、形状很多,但要求都是一样的。各种裁刀的刀口要求锋薄而快,刀头尖而锐,刀面平直,尖部夹角为45°,刀柄长者为佳。而且裁刀要易磨,耐用,不


生锈。如刀口锋利,裁切就省力,裁口就整齐。要求操作者在执刀行裁时,下刀要准,行刀要稳,用力适中均衡,心、眼、手三者要相应一致,不可分神。不论使用何种裁刀,在执刀和行刀方法上都是一样的。
(以右手执刀为例)刀尖在前,刀柄搁在右手的虎口上,拇指贴服在里侧的刀面上,食指按压在刀背上,中指贴夹在刀面的外侧上,和拇指一起执夹住刀身,用无名指和小指抵住裁板的板面,并控制下刀的尺度,刀面要紧靠裁尺的侧面立口上,使执刀操作者做到心中有数,以此为矩。

     执刀要求垂直、平稳,使用要熟练,落刀时,要将刀尖略微地向前按下,不可吃刀过深。刀面要平行紧贴在裁尺的侧面立口上。行刀时,要自上而下,由前向后,用力均衡,平稳地运行裁刀,并紧靠着裁尺,不能摇晃刀身。争取在不用回刀的情况下,一刀


裁好,切勿求快,以免走偏刀。如果行刀用力太轻,则不宜裁透纸背;行刀用力过重,则吃刀太深不便运行,也容易损坏裁板的板面。因此,要求在行刀时,将裁尺紧紧地按压在裁板上,把左手的五指分开,下按控制住裁尺使其不能扭动。否则,由于行刀的用力会使裁尺扭动变向而走偏,甚至会顺裁尺而上划坏裁尺和划破手指,以及由于走偏而裁坏画心及镶嵌材料。所以在执刀裁切活件时,一定要全神贯注,按要求的去做。凡是一刀不能裁完的过长裁口,则需要移动裁尺或是活件,要将移动后的裁口对齐比正,再下刀时,要仔细地接好上一刀。行刀时,要和上一刀的裁线乎直,不能出现“缺口”或是“小尾巴”。如果裁板不能按压牢靠的话,可借用有一定重量的铁块、钢板或耐火砖等重物,将裁尺的一端或两端压住,再用手按压住裁尺的中部或另一端。特别是在裁切多层厚纸的时候,一定要将裁尺压住不能挪动,下刀时,一定要垂直,不然裁出来的裁口会有偏差。所以,在行刀时,一定要握紧裁刀,不能扭动,用力可稍微重些,但是每次回刀时,一定要接好上一刀的裁口,以防出现毛边、锯齿大小不等的裁口。另外,裁刀的锋太厚或不快,都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裁刀要经常地打磨。裁刀在打磨时,刀口里侧要磨的平直,外侧有一定的斜度,锋口要平直而且要薄,不要把锋口磨卷或磨出中间的凹凸,刀尖更不能磨卷,因裁刀的好与坏同裁切后的质量
关系很大,再加上执刀、行刀上的正确运用和熟练的技法,完成裁切程序中的任何要求,也就容易多了。
     剪子   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般剪子。主要用于辅助材料的加工和最后成活部分的剪裁。所以,要求剪子的锋要快。
在装裱工艺中是最小也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针锥是由锥头和锥柄两个部分组成,常见的有木柄和纸柄及塑料柄的等等。针锥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像木柄的针锥制作方法是:将小木条削成6公分长的细圆棍,一头粗、一头细,将细的一端插入一枚大号的缝衣针,插入细柄內二分之一即可。纸柄的针锥制作方法是:可选用纸条或绫绢条,裁成6公分宽、80公分长,刷上稠浆糊,将大针粗的部分放在上面,露出二分之一,然后对折

针锥的制作5公分先将大针裹住,再紧紧地卷起来,待晾干以后便可使用了。锥柄不宜粗和过细,不宜太长和太短。针锥的使用技法有“扎”、“挑一划”等等,是做方裁活件时定规标据的,是裁切工序中主要工具之一。在使用上,扎眼时,要扎透;划印时,要轻划,挑剔时,要虚触纸面。在各种用途之中要灵活运用,充分地发挥针锥的实际作用。     镊子   是一种辅助工具   其作用和针锥有许多相同之处。除了可用来夹检裱件上的杂物,如“排笔毛”、“草棍”、“细砂”等,在最后成活组装时,还用以拴结纲绳和封匝条。而且在托复裱件时,如遇有破损,就需用镊子轻轻地调整修复破损面。在选用镊子时,要求钢性好,有弹性,夹头要尖而薄,不宜粗或厚,否则不易使用。

古人说“纸寿千年”,但如果不注意爱护,纸张非常容易损坏。尤其是装裱好的字画,如何存放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本期,记者请我省知名装裱师耿宇龄为大家讲述字画存放的知识。耿宇龄,1959年生于济南,1979年开始从事书画出口的装裱与修复工作,曾在故宫博物院进修古旧书画修复技艺,现为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所属山东省城镇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副研究馆员。著有《宇龄论装裱工艺》。

书画作品经过装裱后,已经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必须精心爱护,合理存放,以免使其受潮发霉或受到熏染。存放时要将画卷用棉连纸或薄皮纸包裹一层,外边再包裹一层新报纸(报纸上的油墨可防止虫蛀)后套在塑料袋中并系住袋口。如画幅较多,可将画卷包好后有次序地平摆在抽屉里或画橱内,不要摆得很多而使下层受压,应分若干层,并在每层上贴上签条,标注目录。画橱要放置在干燥凉爽的地方,橱子内可放些防潮剂和防虫剂。对于名贵的古字画卷,在收藏存放时更要加倍爱护和精心管理,除了上述要求外,还应根据画轴的长度和直径量身定做纸盒、木盒、锦囊或布囊,在签条上注明作者、内容、存放日期及修复日期等。古旧字画在存放中应少打开、少舒卷,以延长其寿命。

在挂画时注意不要将画幅挂在生锈的钉子上及有污迹的墙壁上,更不要张挂在潮湿的墙壁上,同时还应注意不要张挂在阳光直射和风向对流的地方。挂画和摘画时,都要使用画叉叉牢丝绦,防止叉接不紧天头下折。摘画时要防止将画幅折上硬痕,摘下后平放在洁净干燥的案面上轻轻卷起。如画幅挂在墙上竖着卷画时,可左手心向上轻松地顺着地脚上的轴杆,右手拿着右端的轴头向上卷;如画幅平放在案子上,可两手握住两端的轴头向前轻卷,亦可左手握轴手心向下,右手握住右端的轴头向前卷。手卷、对联等没有轴头的画幅,可一手心向下握轴,一手按轴向前推卷。书画一经装成,不论是竖着卷还是平着卷,都要注意不能使握卷的手,手指向上抠画背,以免使画背受硬折产生伤痕。挂画、摘画和卷画过程中,都要注意手的清洁,切忌手上的汗渍沾染画卷。

}

《谈谈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20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谈谈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山之子相关成因及处理方法(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02级古画修复与装裱吉林长春 130021)内容提要:在中国传统书画装裱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防水监理实施细则水及浆糊,因此极易造成画心的跑色、崩裂以及裱件变形等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作品的保存寿命及艺术价值,有些损失甚至将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怎样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成了装裱工作者千百年来潜心研究的课题。只有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治标治本,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问题的发生,从而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化。这篇文章从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着手,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阐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来

2、使读者正确处理和避免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中国书画装裱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不断总结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体系。但我国感性教育多于理性教育的传统,导致很少有关于学术理论性文章的出版。作为相对冷门的中国书画装裱,理论资料就更是少之又少。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教育,又使装裱这一领域充满了“神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余装裱爱好者,很难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弄清楚,弄明白。如果遇到紧急事故画心跑色、裱件走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传统手工装裱大概分为托料、托心、方心、下料、镶活、覆背、下墙、上天地杆等几大步骤,而任何一个步骤中如果

3、出现问题,都会对整幅作品的最终完成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我就对各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分别加以分析论述:一 托料在托料时有时会发生托料粘于墙面上、托料花纹错位、托料托壳等问题。托料粘于墙上: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用皮纸托料的时候。由于皮纸的质地很薄,吸水性能又很好,因此,在托料时浆糊很容易透过皮纸。而托料上墙时,有皮纸的一面冲里,直接导致皮纸粘于墙面。其实,即使是用宣纸托料,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不仅影响托料的平整度,也使托料部分托纸被粘掉,造成托料不能使用。防止托料粘于墙上的方法是:在托料上墙之后,快速将托料展平,并将托料四周排实。然后从托料一侧掀起一小口,向皮纸与墙面

4、之间吹气,使托料与墙面形成一层空气隔离层。由于皮纸透气性很好,空气隔离层中的空气很快便会漏掉,这时皮纸又会与墙面吸合。因此,在皮纸上的浆糊没有风干之前,最好再进行一到两次吹气。在吹气时,一定要注意不可将气吹到皮纸与绫料之间。否则,就会使托料发生“壳”的现象。即使重新在墙上排实,也难免造成绫料花纹错位及增加吹气难度。在托料晾至半干后上墙,也是避免粘墙的有效方法。此外,还不可忘记在托料一角留一个启子口,否则,在下墙的时候,将会十分麻烦。花纹错位:这一般是由于托料的时候操作方法不正确所引起的。避免的方法是在托料之前,首先用水把绫料固定在案面上,然后理正经纬。托料上墙时,如果两手高度不一致或使托料中部

5、下垂,也可导致托料花纹发生拧劲错位。(由于此文章致力于分析和解决在传统装裱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因此,对于一些具体的传统操作手法不做过多的介绍。)托料托壳:除了将气吹到托纸与绫料之间导致此原因外,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还有刷浆不匀,排刷不实,或上墙时出现托料打折等。有时也因为浆水过期失效,所以在托画心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浆水的质量,力求浆水刷的薄厚适中,分部均匀。尽可能排实,排匀。另外,在托料起台时,两手要抻平托料一端抬起。如果两手没有抻平托料,使托料中间打折,则起台时很容易引起打折处绫料与托纸起台不同步,导致壳层。托料走墙:一般由于托料四周浆糊没有打匀或气候等原因所至。在第二节托心及第七节覆背

6、中介绍的比较详尽,这里不再敖述。二 托心托心又叫托画心,古时又称“小托”,它是将一层宣纸(称命纸),用浆糊贴于画心背面,并上墙挣平,以起到加固画心、反衬墨色、使画心平展、便于镶活等作用。从画心所用的背纸名称命纸,就可以看出这步操作的重要性。如果作品不经托心,后续的各项工作几乎是无法进行的。一则因为画心十分薄,在镶活及覆背时极易使画心受损;二则由于画心不挺实、不平整,从而增加了镶活和方心时的难度;三则日后重裱时,还会给揭裱带来很多麻烦。命纸使画心的损坏机率降到最低,并起到加固画心的作用。托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幅书画作品的“命运”。因此,这道工序是不能省略的。初学者在托心时易出现下列问题:(一

将画心刷破托画心时,就是将画心正面朝下,直接平铺于案面上,用排笔蘸稀浆糊,刷于画心背面,并将命纸覆于画心背面,排实上墙。纸是由植物纤维经特殊加工制造而成的,它在受湿受潮以后,纤维会发生膨胀松散,导致纸张拉力十分脆弱,如对纸张性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练,用浆过多,粗心大意,或反复排刷次数过多,都可能将画心托破。画心被弄坏了,即使修补好了,也会对画心本身寿命以及日后揭裱带来很大影响。所以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这就要求在托心时一定要精力集中,熟练掌握浆糊浓度和纸张性能之间的关系,避免排刷次数过多。在技术不甚熟练时,先拿没有什么价值的国画习作进行练习。排刷时注意用力均匀,不要用力过猛,这都可

8、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那么一旦不小心将画心托破了又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根据破损情况酌情处理。如果不是很严重,只需用排笔轻轻扫回,并将其裂缝对严既可。如果裂口较大较远,则最好在裂口处加适量清水,将破损部分漂起,再用排笔将缝隙对到一起。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水量不宜过大,否则很容易将碎片冲跑,给修复带来更大的麻烦。如果画心被刷掉一块,或粘到排笔上,同样需要将其用清水冲回到心子的破损部位,并将卷曲部分用针维小心的挑起、对正。如果宣纸空白处破损严重或碎片丢失,则应该选用与心子质地相同的纸张,并注意与画心纸纹一致,将破损部位补齐。由于纹路的产生,导致纸张横向和纵向的拉力及其他性能都不甚相

9、同。因此,如果补纸与画心纸纹不同,将会引起很多问题如光泽度不一、补丁处日后发生变形等。处理妥善后,将一块干净宣纸小心盖在心子的破损处,再用几层宣纸将此处多余水分吸干。揭去吸水宣纸,露出画心。用排笔将画心重新上浆,注意不要再次将破损部分弄破。覆上一层覆背纸,排平排实后,在心子破损处洒少量清水,将画心小心揭起,不可将破损部分粘于案面上,晾干上墙即可。(二) 托心时遇到的另一画心杀手跑墨、跑色所谓跑墨跑色,就是在托心的时候画心上的墨色发生润化和脱落,染到画意以外的地方,将画面弄脏,有时由于润化及脱落严重,导致画心完全失去其原有的艺术价值。因此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跑墨、跑色的原因

10、一般有下列几种: 墨或颜料的质量不好或已过期。 墨或颜料用的过焦或过厚。 书写书画作品时使用的是宿墨。 一些业余爱好者不了解颜料性能,用水彩或广告色进行国画创作。 墨迹末干,便进行托裱。 所使用的宣纸质量不佳,颜色浮于作品表面。虽然上述问题多出于作品本身,但一幅亮丽的作品摆在面前,所要做的便是尽量保持作品原有风貌,交还作者一幅满意的裱件。虽说造成跑色的成因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因为墨色在画心上不实、不牢,怎样将其固定在画心上是需要解决的课题。目前处理跑墨、跑色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锅蒸法:就是将画心用几层报纸或宣纸包住,在锅中用蒸屉蒸煮分钟左右,从而达到固定墨色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墨色末干的书画

11、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此方法处理色宣作品时,一定注意不要让锅盖上的水珠落到画心上,否则墨色是固定住了,而画面上的色宣却成了斑斑驳驳,这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 在画心背面均匀的喷洒一层胶矾水,从而起到固定墨色的作用。 在易跑色的部位,局部涂抹胶矾水,其胶:矾:水:。一幅书画作品跑色与否,一般在托心前就可以看出。其具体做法是一看,二摸,三试水。一看就是通过直观的观察,看墨色是否有光泽,如果用墨太焦则字体十分光亮。如果黯淡无光可能说明墨或颜料已经过期或脱胶,还有的直接可看到墨色的颗粒浮于画面之上,这些都是跑墨、跑色的先兆。而且,通过观察还可确定画心所用材质。熟宣、熟绢、皮纸、竹料纸以及半生半熟之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提琴为什么拉的音色不好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