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 这篇算命论文讲的有道理吗?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会妨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通过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梳理,进而从社会、教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课堂问题行为 表现 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益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师生之间关系不和谐,使学生产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处在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其课堂也更加自主、开放。这就使得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化,原因更加复杂化。

一、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通过平时上课时观察、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和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我们统计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按照发生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睡觉、开小差、看课外书、聊天、玩手机、做其他作业、听音乐、吃零食、迟到、早退等等。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性别差异,在外显性行为上男生比女生更为明显,在内隐性行为表现上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从调查的结果可知,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文科生专业课逃课率为14%,非专业课为25%;理科生分别是7%和21%。上公共课比上专业课的课堂问题行为多,表现为公共课比专业课出勤率低等。同样是公共课,英语课上的问题行为要低于政治课,因为英语有四六级考试,所以学生上课比较认真。政治课理论性强,上课又枯燥,无论听没听懂,只需要考前强化记忆即可拿到学分。因此,政治课上课堂问题行为比较突出。从年龄来看,年龄越大课堂问题行为越严重。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许多课程干脆就不上了,甚至长时间不在学校。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损害性;第二,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致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缺乏活力,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公开抵触。

二、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针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多种表现,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我们有必要分析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社会风气的功利化和网络资源的普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原有的体制、观念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西方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理念的渗透。在这种大背景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功利性。而作为社会个体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他们的价值目标由注重理想转向更加注重现实,由注重整体利益转向相对注重个人利益,由注重长远利益转向相对注重眼前利益。比如,学生在专业课、实用性强的外语和计算机等课程上比在基础课所表现的课堂问题行为更多。 随着网络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和挑战。由于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使学生可以轻易获得大量信息,导致课堂的权威下降,学生容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网络资源中的虚假信息、不健康内容、网络游戏、敌对文化等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网络上,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睡觉、发呆等课堂问题行为。

2.就学生自身而言,情绪问题是大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学生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一定的教学情境对其基本需要造成威胁或破坏时,就会遭受挫折,导致情绪冲突。情绪冲突表现为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体验,这种挫折后的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转化为课堂问题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习动力不足所造成的课堂问题行为占13%。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如今成了家人和朋友眼中的天之骄子,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了父母的束缚,加上奋斗目标的缺失所导致的“目标间歇期”的出现,许多学生对现在不知所措,对未来很迷茫,缺乏积极进取的斗志和学习动力,于是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各种课堂问题行为也应运而生。

3.研究发现,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理学家库宁(Kounin)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教师讲授教材不当,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又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从而破坏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这说明如果教师缺乏这种过渡能力,不能进行交叉活动,可能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讲课时在一段时间里困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可能因为厌倦而产生问题行为。此外,教师备课不充分,缺乏组织能力,对学生要求不当,都可能促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调查发现,教师缺乏适当的课堂管理,也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上,有些教师遇到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冷静地对待,处理问题主观、简单,甚至滥用惩罚,这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容易使矛盾激化,引起学生对老师继而对这门课程的反感。还有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任自流,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教学环境,学生也因此缺乏被指正的机会,从而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问题行为。

[1]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

[2]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关于封建迷信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封建迷信得到了扼制,但近些年来封建迷信又开始慢慢抬头,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封建迷信披上了科学的伪外衣,开始向一些城镇甚至是大城市漫延。封建迷信不仅危害着我们每个人,而且还危害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封建迷信一直是困扰社会精神文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国家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乡村教育获得普及。但是,由于封建制度在我国的历史过于久远,其影响力在一些偏远农村仍然不可忽视,甚至在有些文化教育比较高的城镇也出现了封建迷信的踪迹。封建迷信在近些年,借助科学的外衣重新有所抬头,这对于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是阻碍,也是危害。

所谓的封建迷信就是指产生于封建社会,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不能辨明事物的真假,只是一种盲目的信仰,还没有搞清楚了就相信,这就是封建迷信。封建迷信虽然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并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对某些事物的盲目地相信,就拿某些地方来说,每当过节时,一些人便会去土地庙祭拜神灵以求平安。更有甚者,有的人将香灰和水让子女喝来求平安。这样的做法是可笑的,这不但不见得会求得平安,而且很有可能使染病。

二、 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的具体表现

现在农村办丧事,不仅要披麻戴孝,还要大吃大喝,请乐队和吹鼓手,气势比办喜事都热闹,送殡的队伍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同时还要为去逝的人焚烧冥钱和纸扎制的别墅、小轿车、空调器、电视机、电冰箱、音响、牛、马等纸制品,一切高档家电是应有尽有,凡是活人享用的各种家用电器,死人都有,有些高档家电至今大部分居住农村的活人还没有享受到,死人倒是先享受了,更有甚者竟为死者焚烧纸人,什么金童、玉女等等。根据调查的情况看,丧事大操大办者,既有收入较高的富裕户,也有中低收入户,个别人甚至举债办丧事,穷活人不能穷死人,人活着的时候受穷,死了不能还受穷。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人父母活着时不孝敬,有病了也不去住院看病,吃、喝、穿、戴一律从简,吃饱穿暖为止,去世后却大操大办丧事,一切随富,别人能办得起我也办得起。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二)有病不去医院看 相信巫婆神汉

有些得了病的农民,甚至是市民,特别是一些得了重病或久治不愈的凝难杂症,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仍然没有很好的效果,往往会找一些所谓的“神医”治疗,或者是跑庙烧香、求神告佛,其结果不仅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也的白白浪费了钱财。更有部分人根本就不到医院治疗,直接找“神医”化解病情。调查中了解到,信奉“神医”者中以中老年妇女居多,也有少数年青人,有给自己看病的,也有给家人看病的,这部分人不仅真诚信奉“神医”,而且到处散布传播,影响极大。

(三)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生意兴隆

现在很多人无论婚丧嫁娶,还是修房盖屋、出远门、选墓地、升学考试、外出打工或为刚出生的孩子起名都要找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测一测、算一算,所以占卜、算卦者门前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有的竟然公开挂牌经营。从调查情况看,调查户家中成员有过占卜、算卦经历的占总调查户总人口的比重高达60%。另从算命先生、风水先生处得知,求签算卦者有农民、学生、商人、下岗职工,也有极少数机关干部;有

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年仅十多岁的学生。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有些人在过年过节或为死去的人购买封建迷信品毫不含糊,而为家人购书、订报纸却舍不得花钱。

(四)建庙祭祖,焚香磕头

时下有些地方建祖庙、竖牌坊、立家谱等风气有所抬头,组织者不仅要求同村同姓氏的农户捐钱捐物,还要在特定的日子烧香拜祖。而带头建祖庙的,往往不是农民自身,而是前些年离开了农村在城里暴富的一些个体户老板、企业厂长、经理和港澳台人士,还美其名曰为乡村办好事,以满足自己光宗耀祖的心理。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各级政府给予极大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鼓励、扶持农民安装自来水、有线电视、开展各种科技致富活动,一部分农民却成为其中的阻力。

(五)各种宗教组织活动频繁

当前农村各种宗教组织活动不仅组织严密、活动频繁,而且有逐步扩大规模的趋势。目前加入各种宗教组织的农民在逐年增加,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部分人缴纳各种宗教组织活动经费积极,而他们的子女想和同学们春游、参加集体活动或买课外书向父母要钱时经常是遭白眼或是拒绝。

三、各种迷信活动的形成因素

(一)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历史久远 难以根除

中国封建社会之漫长为举世罕见,封建迷信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消极部分,在群众中的影响比较广泛深远、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农村。

(二)农村文化生活匮乏。

当前大多数农村除了在村民选举时召开村民大会,平时既不开会也不组织集体活动,高音喇叭也失去了原有的宣传科普文化知识的功能,往日在过春节时经常看到的秧歌队、锣鼓队、办活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没有了,敲锣打鼓为烈军属贴春联也不见了,下乡电影队也取消了,已有的老年活动室也成为打麻将、打扑克的场所。农民虽然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精神生活却没有同步发展,相应地得到改善。在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力发展的今天,农民用于务农的时间少多了,休闲的时间增多了,除了少部分人外出打工,一部分人在附近打工或做些小生意外,还有一部分人无所事事,多余的时间无所适从,空虚的精神世界无法得到充实,必然会让封建迷信、宗教等活动占领。

(三)农村合作医疗机构不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

现在有部分农村,特别是比较小的村没有正规的合作医疗所,有也只是解决一些普通的、常见的小病。同时由于药价高、假药泛滥,使农民失去了对医疗机构的信任。目前我县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已经推行,但投保额太低,对于得大病和重病的农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交不起昂贵的医疗费和手术费,用不起好的药品,此时的农民是多么地无助和无奈,而我们农村医疗保险又显得多么弱小。

近年来,农民的生活在逐步富裕起来,但也有一些农民因残因病而致贫,在遇到困难时,由于不懂科学,只相信天命,于是求签问卦,求神拜佛,以求逢凶化吉,消灾祛病。

四、遏止农村封建迷信的对策与思考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多年来,人们有一个固定的印象,就是农村的迷信活动泛滥,完全因为农民的素质不高所致。我们通过深入到农村调查和与部分农民座谈,意识到一个新的问题:遏止农村封建迷信活动,关键还在于政府的引导。在农村调查时,问起为什么要建房看风水、结婚选日子、有事去占卜?大数多人表示并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说这是祖先传下来的风俗。往往人们参与这些迷信活动只是图个吉利。目前广大农民群众更加注重的,还是如何挣钱,增加收入,奔小康,实现新农村,这说明农民的鉴别能力有了提高。因此要抓紧时间,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彻底破除农村的封建迷信活动,让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对于农村中的封建迷信活动,各级党政组织不仅有责任管,而且也能管好。

(二)宣传、帮助、引导农民正确区分封建迷信与传统民俗、宗教信仰的界限

现在,有些干部群众分不清什么是风俗习惯,什么是宗教信仰,什么是封建迷信。加上迷信活动往往又渗透在旧风俗旧习惯中,因而一些农村干部没有理直气壮地进行抵制。因此有关部门要对农村的一些封建迷信、传统民俗、宗教信仰等活动进行科学严格的划分,并向广大群众宣传,对于传统民俗、风俗等,这不仅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民间瑰宝,既要保留、提倡,还要继续传承;对于合法的宗教活动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予以尊重;对于封建迷信活动应给予坚决地抵制和严厉地打击。

(三)坚持 “三下乡”,使封建迷信活动失去赖以滋生的土壤

摆脱农村封建迷信束缚的根本之道还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文化、科技和卫生三下乡活动,不断提高、丰富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精神生活,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不断提高。然而部分干部群众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或只顾埋头致富不抬头看路,忽视精神生活的高层次追求,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便趁虚而入,农村封建迷信活动也沉碴泛起。针对这种状况,应该认识到,农村思想阵地不能丢,必须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去牢牢占领。想方设法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引导农民营造自己的精神乐园。通过科技下乡,把先进的种田技术、饲养技术、发家致富的真本领传授给农民;通过文化下乡,把健康的书籍、文明的娱乐、向上的思想传播给农民。用先进的文化击溃落后的文化,用健康的活动替代愚昧的活动,使封建迷信活动失去赖以滋生的土壤。

(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

目前农村中仍然存在着缺医少药现象,致使封建迷信乘虚而入。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此外,应注重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村医,村村有能独立工作的医护人员,做到一般伤病不出村,较重病号不出乡,巫医和神汉也便会无孔可入。

(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如今互联网成为封建迷信传播的又一工具,同时又出现了网络低龄化,由于网络资源的泛滥,又加上青少年对网络资源的真假辨别能力不强,所以容易受到别人的鼓惑。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监控,清除网络低俗内容,净化网络空间。

总的来说选择相信封建迷信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坚持他们所谓的“传统”,认为凡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是对的,就是好的。第二是由于条件所限,没有能力去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所以就去选择了他们自己的“神”。

无疑,封建迷信思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幌子进行欺骗群众,随着其范围面的扩展,对社会的危害也就会越来越大,其影响的不仅仅是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甚至对社会经济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很容易使学生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把自己的命运前途寄托在所谓的科学预测上,这种虚幻不现实的做法只会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和消极的人生观,从而成为了封建迷信活动的牺牲品。据网上显示:近些年,利用封建迷信扰乱社会治安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传播或者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而导致涉及学生的刑事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现代迷信”对青少年的毒害之大,不得不令人深思.封建迷信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以及文化科学素养的培育,封建迷信会错误的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的命运的默认,因而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甚至失去在生活学习中竞争的勇气与动力,这不仅阻碍了青少年学生对于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吸收,也使科学教育的效能大打折扣,从而影响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形成.这些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是个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彻底断绝封建迷信思想传播与保存的可能性,参照现在的社会情况来说,还是任重道远.只有彻底断绝封建迷信的残留,才更加有利与让社会文化健康快速的发展.消除封建迷信是一份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能单纯的依靠政府的高压政策,而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来。不管怎样,我都会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有一天中国会和封建迷信说再见,还我们一个舒心安逸的社会环境。

封建迷信一直危害着社会的和谐,尤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严重阻碍了社会的高速发展。但是只要从教育,宣传,网络,基层等一系列方面着手就可以改善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泛滥的原因。

侵犯行为的原因及其控制

内容摘要:本文以大量事实从各角度阐述了什么是侵犯行为,即:凡是以伤害他人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任何行为都是侵犯行为,同时叙述了侵犯行为是如何形成的,侵犯行为有本能的因素,也有后天形成的因素,后天的挫折影响是最大的,人在挫折面前很难控制情绪,既而形成侵犯行为。另外,本文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控制侵犯的途径和方法,这些方法有建立公平机制减少挫折感,运用奖惩机制控制侵犯行为,通过说服教育等办法来控制侵犯行为。 关 键 字:侵犯行为原因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呈现出相互团结、相互尊重、和谐发展的境地,但是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仍然十分复杂,有许多事情令人们愉快,还有许多事情是令人们不愉快的,其中,侵犯行为就是令人们普遍感到担忧的问题。为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侵犯的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和对其提出防范的对策。实现对侵犯行为,有效控制就显的十分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误导,认为只要一种行为导致了对他人的伤害就是侵犯,而不管这种行为是如何发生的,这种界定显然会引起不同性质行为的混淆,我们不能把体育比赛中的意外伤害、日常生活中的失手误伤、正当防卫等都认为是侵犯行为,而把那些原本就是侵犯行为如:本来就想伤害他人而未遂或由于对方的反抗而使侵犯者受到伤害的行为等认为不是侵犯行为,为此,给侵犯行为下一个定义就显得格外重要,免得使我们很多人分不清是与非。

那么什么是侵犯行为呢?从社会学理论来看,侵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物,它包括了造成伤害的行为,破坏性的影响以及社会标定的过程,根据这一观点,有侵犯的完整理解就必须考虑到伤害行为,也考虑到决定哪些伤害行为被标定为侵犯的社会判断,因此,我们认为凡是以伤害他人身心健康为目的任何的行为都是侵犯行为,任何一种行为看他是否是侵犯行为,一是要看他的外在行为表现,另一方面就是看他的内在意图和动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行为都属于侵犯行为,诸如:人身攻击、凶杀、打群架等。有些人不想劳作,但又想不劳而获,这只有实施抢劫、偷盗,而有些人在利益没有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没有通过正常的司法程序,而是利用暴利对某些人进行侵犯,如:现阶段活好干,钱难拿、所有进城务工人员体会最深,虽然国家三令五声要求各部门都要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监察督促用人单位全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但有些用人单位拒不履行支付义务,造成很多农民工拿不到工资,但我们的个别农民工法律意识淡溥,没有利用有效的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武力解决的办法来拿回自己的工资,这就使原本是受害者的农民工,却演变了对他人身体或心理上造成伤害的侵犯行

对侵犯行为的理论解释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这是每个人的愿望,也是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和爱与创造的力量,没有一个人说他愿意死,而且还要求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好一些,从金钱、物质、精神上得到一切满足,这就要求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事情往往不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发展,某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息一切代价,甚至杀人、放火,对别人实施侵犯行为,来达到自己的各种满足需求,这时侵犯行为就形成了,还有一种是死的本能,当死的本能向外表现时,就成为破坏、征服、伤害和侵犯的动力,引发对他人的侵犯行为,当人的内部天生的侵犯能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要向外宣泄,但是按着能量的不同,宣泄的结果也不同,这就与每个人的忍耐程度、文化程度和个人修养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这样一名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当一个人的侵犯行为向外表现受到阻碍时,就会转而指向个体内部,这时人们往往会想不通,当这种死的本能达到极端时,就会产生自杀的行为,这种人就是以死来报复别人的行为,当这种人让别人死和自己死都受到阻碍时,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甚至产生疾病,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事例可以看出,忍耐程度、文化程度和个人修养高的人侵犯行为往往是低于忍耐程度、文化程度和个人修养低的人,但我们也不排除高科技犯罪,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利用高尖端技术犯罪的越来越多,实际上侵犯是人生所具有的本能,这种本能的能量是可以不断在体内积蓄的,当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转变为侵犯的冲动而表现出来,所以说人类必须定期加以发泄,为什么说几千年来几乎每个时代都要发生战争,就像前几年欧洲几大巨头为了获得石油而展开的大规模的海湾战争是一样的,那么我们这些小的群体要发泄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不是的,如我们定期开展的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技术比武、知识竞赛、演讲活动等都是一种宣泄方式,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地阻碍了侵犯行为的发生,使社会空气得到了净化。我们都知道在城市为了加强治安综合治理,都要把人们居住的地段划分成无数个小区来进行管理,只要是哪个小区各项活动开展的好,他的治安状况就非常好,犯罪率就很低,虽然侵犯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人的侵犯行为不一定全是由本能来决定的,因为人是有思维的高级动物,而且人们无论做出何种行为,都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再有一种说法就是:侵犯行为是由于受到挫折而形成的,我比较赞同此观点,当人受到挫折时,往往会看破红尘,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觉得周围没有一个可信认的人,这就说明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他会把对社会、家庭和个别人的不满情绪全部积累起来,当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发泄出来,但个体受到

挫折后将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这就取决于其周围环境是否为他提供了可以实施行为的导火索,当我们受到挫折后,并不是只有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唤醒才能触发侵犯行为,情绪的兴奋,异常愉快等情绪的唤醒也有可能触发侵犯行为。

三、 控制侵犯的途径和方法

关于对侵犯的控制或者消除,不同的社会心理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我们认为,在现实社会中要实现对侵犯行为的控制,途径和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以减少挫折感

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引起的挫折体验,进而导致侵犯行为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如:在我单位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该单位目前属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单位,正式职工和合同制职工人数基本对半,但二者的利益差别相差很大,就连进城务工人员都有节假日的加班工资都没有,但为了保证大多数合同工的饭碗,我们的很多合同工则采取辞职的方法来对抗,但也有个别侵犯行为的发生,所以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挫折而引起的侵犯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开发,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有些人就在想:为什么别人有工作而我则没有,为什么别人能拿很高的工资,而我则不能,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某些人产生自卑、挫折、消极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的驱使下就会产生侵犯行为,这个侵犯行为的破坏程度就要看积蓄的能量大小,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再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加强自身的修养,通过这些方法来基本消除和控制侵犯行为的发生。

2、 运用奖惩制度控制侵犯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对侵犯行为的惩罚是必要的,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人都是畏惧惩罚的,所以,利用惩罚来控制侵犯行为是必要的,有效的,但依靠惩罚来控制侵犯行为也是不可取的,这就叫物极必反,我们就拿父母对子女的惩罚来说明这个问题,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子女不听话,不爱学习,不合群是普遍现象,我也是有儿女的人,过去一味地打骂孩子,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因为人都有逆反心理,你越是强迫他做的事,他就越不想做,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近两年我看了很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学习使我感到对孩子经常打骂,体罚等,只能使孩子对你产生反感情绪,父子之间关系紧张,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时边学边玩,见你应躲等。在家里产生的怨气不敢在家里发泄,就跑到外面去发泄,为此近几年我改变了教育方法。首先,我和儿子之间建立朋友关系,让他缩短父子之间的距离,遇到事情都是和儿子商量解决,而且当着孩子的面不说脏话、不实施暴力,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常常以父母的某些行为为榜样,久而久之大人的很多不良行为均被孩子所吸取,通过我的努力,现在孩子进步很快,

学习成绩上去了,吃饭、写作都快了,而且我和儿子之间也成了好朋友,去年他还取得了全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三等奖。故,只有在子女对父母尊重,依赖的情况下奖罚才是有效的,父母对子女的惩罚必须是理智的,不是随心所欲的,父母为子女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3、 通过说服教育控制侵犯行为

说服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侵犯行为后果危害性的认识,有利于改变人们的态度,从而降低或避免人们侵犯行为的发生,对于孩子来说要及早进行说服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明白是与非,让他们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得侵犯行为对他人对自己的危害,使“侵犯他人是不道德的,侵犯他人会受到制裁”等观念,深深扎根于儿童的幼小心灵;对大人也一样,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喝酒,酒醉后便失去理智,想起以前不愉快的事,并实施侵犯行为,在实施侵犯行为之前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可能会消除或降低他的仇恨感,如果在实施侵犯行为之后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可能会激发他的内疚感,使他感到很后悔,从而促使他想办法如何弥补,这样就表明你对他的说服教育是成功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另的途径来抑制侵犯行为的发生,如同前面我们所说的如:球类比赛、跑步、拳击、做梦、心理咒骂或写暴力故事、把自己的痛苦倾诉给别人,大哭一场、拼命地工作等都不可以消除和降低侵犯的能量,在美国的各大企业如果员工不满意,就可到出气室,对着国家总统、企业领导的橡胶人像发泄一通,通过这个方法职工的干劲更高了,效率比过去高一倍,侵犯行为的发生率也几乎降低为零。再有就是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小儿书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现代生活中电视是儿童获得侵犯行为的重要来源,我记的在80年代中期,电视在西部省份才刚刚开始,但当时最游流行的香港古惑仔影片对孩子和影响很大,孩子看完电视后便模仿电视里古惑仔的样,成立了什么像大刀帮、斧头帮等大战于街头的黑社会帮派,严重危害着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控制和减少儿童观看暴力影片,以减少接触电视暴力的机会,同时减少购买暴力图书和减少观看有暴力内容的报纸,是有效防止儿童侵犯行为发生的有效办法,让他们和大人一起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给他们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图书,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

总之,我们利用现代化科技工具制定对策和防范侵犯行为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1、 时蓉华 《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东方出版社中心1998

2、 徐联仓 《管理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88

3、 朱启臻、张春明《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作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拖沓是拖延症的一种明显特征。众所周知,拖延症是很多大学生都有的一种现象,只不过,程度有轻重之分。拖延症取其义,为推延,将之前的事情推后办理。拖延症现象总是表现在一些小事之中,但日积月累,还是会对个人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个影响大多数都是不好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大学生都得面对许许多多的任务以及组织社团的一些工作,很多人并不是一接到任务或者工作就开始准备,而是想着放置一旁,想着还有时间,慢慢来。然而,快到最后期限的时候,才开始,匆匆忙忙地开始做自己的工作,这样的工作质量很难保证。而且日积月累的话,还会给自己留下这样的一种错误的暗示,即短时间内就能把工作做好,是一种效率很好的表现,但是,这是一种坏习惯,不改正的话,将会对你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个影响也大多数都是不好的影响。

关于拖延症的原因,科学家也做了一些研究。在生理学方面,目前(指2009年)大多围绕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这个脑区负责大脑的执行功能,比如计划、冲动的控制和注意力,还起到过滤器的作用,降低来自其他脑区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前额叶皮层的损伤或者低活动性,会导致过滤杂扰刺激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处理任务的组织能力变差。这个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这个原因,我们很难通过手术手段去改善。就目前来说,最为行之有效的就是通过后天的强化刺激,来改正这一病症。但是,大多数人的拖延症是慢慢养成的坏习惯,比如,时间观念不强,对自己没有自信等等的原因,都会慢慢养成拖延症。

养成拖延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都有完美倾向,严重点就是完美倾向。本来

这也不算坏事,可万事都要追求完美,可是完美哪有那么容易达到。于是乎,就不愿匆匆开始,要做好准备,可是每当到任务最后期限的时候,又会匆匆忙忙地交上去,而这些成果往往质量都不太好,这就对完美主义的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打击。而随后又多会产生一种责备心理,甚至出现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这时候就是比较典型的拖延症了。当我想起幼时的远大理想并希望为之努力时,我只要想起我的同学中无处不在的“牛人”,便会觉得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而且别人现在不仅比我强得多,更因为他自身的优势而占有了比我更好的资源,所以我现在即使努力估计也赶不上他了,更别提什么远大的理想了,于是就又开始了拖延。要知道,历史上哪位伟人不是一步一步成长,从点点小事慢慢成长?王羲之勤苦练字,王勃寒窗苦读,这些伟人都是一步步走向成长,走向完美。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得好,能让你工作生活更加有动力,否则则会让你形成拖延症,让你备受煎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事实上,这就是一场马拉松,虽然有前后之分,但是哪个人又不是一步一步地跑到他所期望的终点呢?虽然有前后之分,我们还是应该看着自己脚下的路,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何不为自己定几个小目标,也许越过这些小目标,你会发现自己也是个不错的人呢?所以,专注于你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努力的结果,你可能就会发现完成这些工作也不是很难的事情的。造成拖延症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自信心不足。比如,刚刚接到一项任务的时候,觉得它太难,自己很难完成,就会消极地去面对。也可能是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会越来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也认为是运气。这样子的人往往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我身边有一个同学,比较自卑,每次作业和工作他都消极对待,其实他能力不差,交际关系也都还不错。只是,他对自己

缺乏认同感,每次做作业都认为自己很难做好,于是乎,便用消极对待来打发老师。这就可以对他进行鼓励,适当地对他工作上的表现进行肯定。我们也是这样子做的,每次做作业都找他合作,工作的时候尽量分配他擅长的工作,比较画图啊什么的,他也画得很不错,慢慢的,他也很愿意和我们一起组队做作业了。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自信心不足的时候,可是接受一下其他人对自己工作上的肯定之类的,就会慢慢改善拖延症。

第三个重要原因就是容易颓废。这是一个在中国教育体制内,中国大学生很容易养成的一个坏习惯。很多大学生都会接到很多任务,比如这个任务太难了,为什么要我做或者别人都不需要做为什么我就要做,或者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于是就往后推,往往到了明天,心理还是不高兴做,于是继续推,推来推去就到最后期限了,结果,又匆匆忙忙地去赶任务。大学生在大学会慢慢变得麻木起来,渐渐失去对事物的兴趣,没有兴趣的话,很容易丧失动力。而我们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尝试去寻找别人的建议和帮助来使自己摆脱这种颓废。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做多少就是多少,试着化整为零,把任务分割成几个小部分,然后给自己暗示,自己能够完成这些小任务,每天就尽量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这种做法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摆脱颓废也可以尝试一下。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可能也是太专注于现时的情绪。专注于当下对拖延者来说也是很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这里说的专注于当下,不是指专注于你现在脑子里的想法和情绪,而是专注于你现在在做的或选择要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拖延的人恰恰就是太过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比如觉得自己不开心了,得放松一下,上上网……然后就开始了拖延。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过于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是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就像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就非要马上得到不可一

样,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一个人的自制力。而且,心理学实验表明,满足自己一时的情绪需求并非最佳策略,从长期角度上来讲,它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而非增加,想想因为玩乐休闲而拖延了工作后自己的负罪感和焦虑感就知道了。

抵制情绪也可能是产生拖延症的原因。我们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任务,可能就不想去做,甚至会产生对抗心理,你要我做,我就偏不做。又比如,你不喜欢的一个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你可能就会产生抵制情绪,这也是产生拖延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拖延心理学》——简·博克、莱诺拉·袁

第1篇:针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开展的心理学对策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各大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录取比例年年攀升,给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但也向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自1994年周月朗提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以来,这一课题得到国内部分学者的关注,但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研究多在浅层,研究方向杂乱。2009年,孙影娟通过实证分析,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定义为“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符合大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影响自身或他人课堂利用率和在校获得利益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但这些问题行为的程度以轻度为主。大学生课堂睡觉的情况位居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首位,且在性别和年级上都具有显着性差异;随着手机的推广普及和手机软件的更新应用,当代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已日趋明显,在大学课堂上出现的“低头族”现象有日益扩大的趋势;由于大学生对课堂的敬畏感缺失,导致目前许多高校学生无故旷课、上课迟到和早退现象普遍存在。现代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呈现出时代的特点,如“低头族”已经取代“睡觉族”,排在大学生课堂问题最新行为首位。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情绪多变、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策略缺乏等学习心理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1、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学成因

1.1课堂学习价值存在认知偏差

在大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中,对课程价值取向问题位居第二。大学生对课堂学习价值认知的形成,是通过人脑中信息加工系统接受外界输入的有关大学课堂学习价值的感知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和储存,并在需要的时候检索、提取,以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大学课堂学习价值的感知觉信息的编码存在偏差,如认为课堂学习无用、过分强调学习自由及个性张扬、缺乏课堂敬畏感等,以课堂问题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学生课堂学习价值的认知偏差对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负首要责任。

1.2课堂情绪情感行为控制能力缺乏

在大学生对公共课产生问题行为的归因中,情绪问题位居第六;而不喜欢所学专业、科目或任课老师等学习情感问题亦占较大比重。在人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情绪情感反映起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大脑机制影响人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不仅说明了大学生消极的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己在课堂问题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教师对这些行为的忽视或无作为,无疑加速了它的发生和发展。

1.3课堂学习动力不足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是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的最根本原因。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目标间歇性”现象。在大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中,学习动力问题位居第三。在大学生对公共课产生问题行为的归因中,“缺乏学习动力”排在第二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大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缺失和学习动机的偏差密切相关。

1.4课堂学习意志力弱化

学习意志具有引发学习行为的动机作用,比一般学习动机更具有选择性和坚持性,可以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学习意志通过学习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是大学生学习意志力弱化的表现,且多出现在意志活动的执行阶段。丁雪红在大学生对公共课课堂问题行为认识的调查中发现,说悄悄话、思想开小差、发呆等意志缺乏行为占较大比重。

2、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学对策

2.1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水平的提高

2.1.1重视学习注意力的作用

基于学生主体认知过程的分析表明,注意是参与学生主体认知过程的基础性部分,其有限性制约了认知的深度和水平。教师应采用元注意培养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水平,整合认知各要素,在价值认知形成过程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水平。强化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避免他们“开小差”等注意动摇现象的发生。

2.1.2做好师生认知风格的良好匹配

不同家庭状况、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认知风格总体发展受专业、年级的影响。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要因材施教,做好教师和学生认知风格的良好匹配,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避免由认知风格差异而造成“师生沟通不良”,忽视课堂学习价值,进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1.3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集中注意策略、获取与编码策略、储存和组织策略、再认和回忆四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认知策略向学习者传授知识信息,并使学生掌握认知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以及对课堂学习价值的认知。大学生认知策略的提高可对认知策略四部分内容各个击破,对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进行指导,避免因缺乏认知策略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1.4提高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个体智力的发展,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效率。研究表明,直接指导策略确实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尤其是在提高元认知体验方面效果明显。丰富元认知知识,增加元认知体验,指导和改善元认知监控,提高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水平,对避免因元认知发展的限制而产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重要意义。

2.2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和管理

2.2.1管理与控制课堂情绪性行为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情绪调节与学习投入呈显着正相关。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或进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消除不合理信念、锻炼理性思考、发展情绪智力及学会情绪的表达。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加强情绪管理训练,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水平,对克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重要意义。

2.2.2正确处理课堂情感性行为

情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情感总体水平一般,亟须大力培养。教师应帮助大学生从认知、感觉、兴趣、人际、自我调节等方面着手,发挥学习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导向、动力、强化之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感给予正确评价及培养,避免学习情感成为制约他们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瓶颈因,以致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3课堂学习动机的发展

2.3.1提高学习需要水平

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中一个便是内在需要,即内部动机。学习需要,即学习内驱力或学习的内部动机。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中的基本因素,是主导因素,还是学习者开展学习的动力来源,学习者只有对自己有充分地认识,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帮助大学生让课堂学习需要从低层次水平向高层次水平发展;学生亦要根据不同学习需要的性质,把握学习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提高在课堂学习效率,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3.2正确看待学习诱因

动机产生的另一个条件是能满足需要的外界事物,即外部诱因。学习诱因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外部条件。沈国强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看法是:“一方面,不能因为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中含有个人利益需求的成分,就认为其学习动机不纯;另一方面,应该尽可能使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逐步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占更大的优势,使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高度统一和增长”。高校应以此为参考,避免消极诱因,发展和丰富积极诱因,发挥外部诱因的积极功能,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

2.4学习意志力的培养

2.4.1重视意志行动的过程

意志行动包括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是对行动和手段作出决定,而执行阶段则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关于意志行动两个阶段重难点的把握,对大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准备阶段的重难点在于目标的合理设定,设定目标是意志行动的前提,目标过高或过低,过大或过小,都直接影响意志行动的后续进程;目标执行阶段的重难点在于执行的持久性及变通性。大学生在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常犯的“毛病”就是在作出决定之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或者不知变通和调整,一味按照原计划中错误的决定执行。意志行动的过程,也是意志的培养过程。大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也是克服课堂问题行为的过程。

2.4.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意志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学业成败和心理健康。意志品质的坚韧性、自制力与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学习态度,学习努力程度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着相关。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注重意志品质培养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应作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重中之重,以避免造成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不良行为习惯。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进入“成人”状态及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从认知、情绪情感、动机和意志四个方面来解读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恰当教育与适当引导,对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学习能力提高以及培养国家知识型人才有重要意义。课堂学习价值认知、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课堂学习动机、课堂学习意志力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是基础,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是保障,课堂学习动机是动力,课堂学习意志力是重要保证。缺少任何—方,都不利于大学生课堂良好行为的培养和问题行为的克服、改善和矫正。当然,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得到更好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亦需要来自教师和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如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及改善学风等。

第2篇:行为心理学下我国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弱势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对公园的普遍需求

在进行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研究弱势群体的心理及行为特点的同时,也应充分了解其对于公园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地创造条件,消除人为环境中的各种障碍,使弱势群体也能正常生活并参与社会活动,让全体公民都能平等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典型弱势群体对公园的使用,如老年人行动相对不便,一些必要的辅助设施应更为便于使用,如方便轮椅通行的道路;残疾人则由于现代公园中缺乏专为他们设置的公共空间,而普通公园不安全因素过多且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故他们多选择呆在家中或是只徘徊在住所附近;儿童由于身高和体能的限制,高差较大的地段或台阶都无法独自通行,且他们由于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及薄弱的自我保护意识很难避开环境变化带来的危险,另儿童经验知识有限,故要尽量在保障他们安全的前提下设置一些新鲜有趣并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设施。

老年人对公园环境的需求:老年人腿脚不够灵活,行动相对不便,比较看重活动设施是否方便使用,一些必要的辅助设施应加以强化,方便轮椅通行的道路也是老年人是否能愉悦的享受公园环境的必要条件。

残疾人对公园环境的需求:现代城市公园中缺乏专门为残疾人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普通公园由于存在不安全因素和无障碍设施不完善造成的不便利因素,以及正常人异样的眼光使得大多数的残疾人不愿光顾,许多残疾人选择呆在家中或是只徘徊在住所的附近。

儿童对公园环境的需求:儿童由于身高和体能的限制,高差较大的地段或者台阶都无法独自通行。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由于好玩好动、注意力分散、安全意识不强,不太懂得保护自己,很难避开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危险。因此一定要注意儿童游园玩耍时的安全性。另外儿童生活经验较少,而且看问题也很单纯,对不常用的字或语言不容易看懂,在设置导向标识时应简单易懂,尽量采用图形等形象、易懂的标志物。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在保障他们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设置一些新鲜有趣并且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环境设施,满足他们对世界的求知欲。

二、目前我国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目前,很多园林设计者和管理者为追求含蓄的意境,忽略了可达性,从而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增加了他们的游园难度,因而设计之初就应注入无障碍的设计的理念,并践行于过程中,才能营造出真正的无障碍环境。

2.缺乏系统化的无障碍设计

大多数城市公园只是为满足相关规范而进行无障碍设计。设计者没有仔细考虑过怎样才能将无障碍设计做的既巧妙又实用,加上我们缺乏弱势群体使用感想的信息反馈机制,长期以来无障碍设计处于一个相对粗放型的发展状态。

3.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完善

城市公园中很多受到无障碍设施无法得到正常使用,形同虚设,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为公园管理者,应不断完善公园的功能、方便广大游客,改造和修缮相关设施,使无障碍设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新方向

城市公园的无障碍设计不仅要排除弱势群体的各种障碍,满足弱势群体的游览需求,更要为他们营造多样的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通过巧妙的设计让使用者获取最大的身心自由和愉悦,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也对今后城市公园的无障碍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树立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提高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水平要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将设计工作转移到满足弱势人群的人性化、安全、使用需求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无障碍设计水平。

无障碍设计必须要明确每一项设计的标准、尺寸、关联性等;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弱势人群的行为需求以及公园环境与弱势群体的行为关系。

2.融入无障碍的设计元素。在无障碍设计中对一些公共性的设施、园路、建筑、小品、植物、标识等进行设计时,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加入无障碍设计元素。公共设施需要专门设计,如:园路,考虑到弱势人群行动不便,园路路面铺设材料必须要平坦、防滑、避免摔倒。

3.加强感官的交互性设计

在城市公园设计中,一切相关的组成元素都包含了人们各个方面的感受,而交互设计中交互的对象,不仅仅是无障碍设计,还包括了不同层次、感官、感受的交互性设计。

对于公园设计来说,无障碍元素的加入必然要与正常的设计相融合,公园还有着许多其它的功能,通过景观设计与多种园林组合元素的搭配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在无障碍设计中要保持这种感官、感受的协调性,即选择了无障碍的设施设计也要保证整个公园整体效果,能够从各个感官角度给人以心灵上的感受。除了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外,听觉、触觉、嗅觉这三种感应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方式与内涵,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的应用可以带动设计思维的革新,技术进步可以打破固有的传统思维方式,带给用户更多层次的感官体验。

综上所述,无障碍设计作为满足弱势群体在生活中使用公共设施的一种安全保障,使他们最终融入社会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这也是设计师的社会义务。完善无障碍设计,营造无障碍环境,是体现公园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体现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升城市公园品位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对促进社会进步,培养公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

大乘三元数字济贫风水学

(一)学习内容:龙察水,格龙点穴,消砂纳水,八煞黄泉,分金兼线,八大水局,三元九运,紫白飞星,上山下水,反吟伏吟,到山到向,七星打劫,城门决,替卦下卦等。看祖坟,看宅院,看住宅楼房,看写字楼,看工厂,商场,机关等。

(二)时间费用:面授8天+函授一年共计16800元可分期款含食宿。

(三)学习方法:有教材和视频,线下面授几天,回去再看视频学习研究。也可以先看内部教材和视频学习,自学一个月有一定的基础后随时来面授。

}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商业模式论文范文战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商业模式论文范文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陶涛点评:京东虽是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但实际上配送网络有限,而苏宁电商得益于苏宁电器的布局,配送网络遍及全国.本来是苏宁电商更有潜力,更能服务消费者,但无奈有实体店和电商的双手互搏之苦衷.京东看准此点,阵前叫骂.论文范文战一起,损失最大的是苏宁,因为京东只是数个城池的得失,而苏宁电商全国统一价后是全盘受压.因此,苏宁发现上当后迅速退出.京东虽赚了吆喝,却无法乘胜追击,取得实地之利.当然也有人说论文范文战是假的,也有道理,因为京东长期赔本赚吆喝,靠投资人的支撑烧钱,本来就无法持久.苏宁电商只要在京东布局的城市做促销,保持论文范文压力久一点,京东的势头应属于强驽之末.

苏宁、京东和国美爆发论文范文战在所难免,因为商业模式逐渐趋同.但未来它们的商业模式会向不同方向发展:苏美会沿着消费者初始到店的消费行为进行盈利,而京东会发挥网络平台无限大的优势,从货架产品的匹配上获利.

第一次苏美东大战,以发改委各打五十大板告一段落.我不想盘点过程,只想站在一个使用者的角度,来理理这件事背后的逻辑.

我的观点是:这是有预谋、有准备、有目的的战役,没有输家.而要认清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必须剖析苏美东商业行为的本质.

[3] 商业模式论文范文 商业模式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3000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话有道理且精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