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机听歌,总觉得声音在头上面,而且混响很大,怎么回事?

  张启东:一套效果理想的KTV音响设备离不开一个优秀的调音师!

  最近一些刚入行做KTV音响工程的商家找到了我,问我能不能分享一些调音的经验,带带新人让他们能够处理好客户的售后问题。

  因为我已经写了很多关于KTV音响设备调音技术方面的经验了,大家可以先去看看音悦启明星作品了解下行业的基本知识。

  先天资质和后天努力都很重要

  我认为真正要把调音做好不是简单把一些资料看几遍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多年的实践经验。

  我们参加各种考试也并不是把教材看完就可以了取得优异成绩,更多的是看完教材后消化知识后再通过大量的习题去锻炼自己的应试能力,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的得高分。

  同样的教材、老师、学习时间,一个班级里面有人考上清华北大也有人考大专,所以即使是同样的学习资源培养出的人能力也会千差万别。

  每个人的资质不一样,有些人对声音敏感有些人对声音迟钝,所以真正好的调音师都会有一定的听觉天赋,后天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天赋再好没有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依然没用。

  恨铁不成钢的前提是你本身就是那块铁而不是木头,木头只能用来烤火取暖不适合锻炼成钢,否则一击即碎。

  我个人的学习经验和看法

  这次我就来详细分析下想成为一位优秀调音师所需要的经历和学习资源,作品仅仅代表我(张启东)的个人看法。

  大家请保持自己的独立思维,如果觉得我分析的有道理再相信我,看不懂就不要盲目追随和崇拜。

  1) 、先天的听觉资质和后天的音乐熏陶

  人的视觉就有区别,有些人属于色盲很多颜色是分不清楚的;而有些人的听力是先天不足,或者是后天受损的,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

  我曾经写了一遍作品 张启东:我听了3年的音乐耳朵开始出问题了! 说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护自己听力、合理使用耳机。

  确保先天的听觉正常和后天的听力保护较好的情况下,我们再对自己的耳朵听觉进行训练(音乐熏陶)。

  严格意义上来说音响工程里面的调音培训不仅仅是对耳朵听觉的训练,还有对整个身体感知的训练。

  因为在音响工程里面我们需要考虑到低音的推动感,这点和耳机是区别很大的;耳机的低音只是在耳朵里面,而音响的低音是直接打在整个身体上让整个身体来感受低音的力量。

  这也是真正懂音乐的人选择玩音响而不选择耳机的原因,普通人都没感受过这种低音的推动感,不知道还有这么回事;所以他们固执的认为耳机比音响更好用。

  那么该用什么样的音响效果来训练调音师的听力呢?

  这又是个非常讲究的事情了,我给出几个标准给大家参考下。

  A、录音室级别的监听耳机、音响

  B、Demo音乐作品

  专业的监听耳机、音响和我们普通娱乐用的产品区别非常大,专业产品更加清晰、音色的层次更为分明。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娱乐的耳机和音响把低音中音、高音分层,就像刻度尺以厘米作为单位里衡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而专业的监听耳机和音响把低音中音、高音分层,就像刻度尺以毫米米作为单位里衡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娱乐的耳机和音响把音乐、歌手人声细节放大,就像用放大镜把一个物体放大来看。

  而专业的监听耳机和音响把音乐、歌手人声细节放大,就像用显微镜把一个物体放大来看,洗完脸看起来很干净的皮肤用显微镜放大后依然很多细菌。

  大部分歌手录音室的作品在没有修音之前其实都比较难听,主要是监听耳机把歌手所有缺陷细节都放大了。

  专业的监听耳机和音响会更加清晰,普通的娱乐耳机和音响并不适合用于训练调音师的听觉,因此培训调音师在硬件设施这块的投资并不小。

  Demo音乐作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大部分人接触的是APE格式的音乐作品,也是市面上所谓的无损音乐,5分钟的音乐大约50M的大小。

  实际上录音室的Demo都不能称为真正的无损音乐,录音室的作品录制完成后经过一系列的修音做成了Demo,把Demo压缩很多倍后变成了市面上的所谓的无损音乐。

  大部分人接触不到专业的音乐设备,更接触不到优质的音源文件。这也注定了大部分人难以去真正了解音乐,更别说做音响设备的调音师了。

  市面上大部分KTV音响调音师对音乐的理解还不如多年的音乐发烧友,很多音乐发烧友的视听设备可以超越大部分KTV音响的听歌效果。

  调音师对声音的理解是用好的硬件播放器和音乐熏陶出来的,这个不是一朝一夕的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日结月累的积淀。

  2)、有一定的声乐基础

  简单的说调音师应该擅于唱歌,KTV音响设备调试好后是用于客户唱歌使用的,如果一个调音师自己都不会唱歌那怎么能够把音响设备调试到客户适合的唱歌效果呢?

  在KTV音响设备里面有几个关键的设备参数:回音效果、混响效果、声音延迟、背景音乐音量、话筒音量、均衡器参数。

  背景音乐音量过大的时候就很容易掩盖话筒音量,让用户感觉自己的声音出不来唱歌吃力。

  回音、混响效果过重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话筒的声音严重失真,话筒音量没有调试好就容易啸叫导致烧坏音响喇叭。

  因此调音师在调试音响设备的时候,不仅要调试出理想的唱歌效果,还要保证KTV音响设备的使用安全。

  就好像一位厨师炒菜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放盐、放辣椒的比例保证好口味,还要兼顾炒菜的火候和时间,避免把手里菜烧糊了。

  调音师打开话筒唱几首歌就应该很清楚了解音响高低音的比例、回音和混响效果、声音干湿比例,然后再根据用户习惯去调整设备参数。

  调音师对KTV音响设备的体验感和厨师对饭菜的味觉口感一样,而调音师调音就和厨师炒菜的原理一样。

  一个厨师如果自己味觉都不行那肯定做不出口感好的菜饭。

  厉害的KTV音响设备调音师不仅需要良好的听觉,同时还应该具备不俗的唱功;音悦启明星作品有一份部分是KTV唱歌的科普型知识,适合新人入门训练唱歌。

  3)、有KTV从业经验了解消费者习惯

  我们KTV音响设备用于娱乐场所那就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即使客户素质高但是喝完酒后脑袋也不清醒了。

  这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匪夷所思的现象:客户用手捂着话筒唱歌,明显是自己的双手手把话筒吸音的地方遮住了导致话筒无法收音,结果客户说话筒音量太小了需要调音师过来调节下。

  这时候如果KTV老板打开设备机柜按照客户的要求去调试音响设备,就很容易出现音响啸叫的现象,严重一点的音响就直接报废了。

  所以调音师在做KTV音响工程的时候,需要懂得消费者的习惯并擅于和KTV老板沟通,教会KTV老板如何使用和维护音响设备。

  调音师应该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在音响摆放、设备调试的技术细节上规避这些行为,即使消费者存在过失行为,也可以确保音响设备的安全。

  (我大学时期开的KTV)

  我(张启东)开了10年的KTV见过了太多奇葩客户,客户直接掰开音响设备机柜一顿乱操作的案例都很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4)、熟悉市面上的产品有优质的货源

  KTV音响行业产品的品牌非常之多,客户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高端客户一个包厢的资金预算就上10W左右,有些普通客户的资预算还不到1W。

  那应该如何服务于这些客户呢?

  这就非常考验调音师对市面上产品的熟悉程度了,不仅要懂产品、技术,还要有稳定货源渠道。

  普通客户的资金预算并不高、对音响效果要求也不高,这类客户适合国产的音响设备,国外大品牌的低端产品相比国产高配音响而言,不仅价格贵还音质差。

  调音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对产品熟悉的优势服务于客户,按照客户的资金预算、品质要求来定制产品,所以需要去工厂测试产品品质、确定好货源渠道(一般是广州)。

  有了稳定靠谱的货源,就可以为这类普通客户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了,价格实惠、品质适合这是大部分消费者买产品的要求。

  针对一个包厢预算达到10W左右的高端客户,这类KTV音响工程对调音师的技术要求会非常高,一般是热爱唱歌、对音乐有追求的客户(市里艺术团的成员)。

  刚入行的调音师建议不要去接这类客户,很多高端客户对音乐设备、音乐音质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普通KTV消费者。

  如果调音师的技术不精,把一套10W左右的音响设备调试成了2W的效果(钱又花了效果还出不来),那到时候就不好收场了弄得双方都尴尬。

  这种情况我遇到很多次(很多网友来咨询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个音响买家开车来我的工作时候咨询这个事情。

  他买了一套进口的KTV音响设备(5W左右),安装调试后发现唱歌效果还不如普通KTV里面的音响好,表示非常困惑和失望。

  为了解释他这个问题,我特意写了一篇作品“张启东:我买了高价的KTV音响唱歌效果还那么差,难道被坑了?” 大家可以看看

  如果没有一流职业歌手的唱功和多年的调音经验那是hold不住这类老玩家的(大部分调音师其实唱歌还没他们厉害)。

  总结起来:KTV音响工程行业是个技术服务活,不是简单的产品买卖;调音师有多大的实力就接多大的工程,要懂得量力而行。

  (转载请保留作者信息,谢谢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题图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我声明自己不是耳机厂的,也不是调音师,也不是用过无数品牌款式高中低档皆有的老烧,好了,不满意的可以点叉了(尽管我知道没人会点叉,你们一定会满怀希望等着我说出不对的地方然后评论开喷,嘿嘿)

我只是比较爱听音乐,在Livehouse工作,且有幸和调音师共事跟着“听了”一些东西,总结了一些以前的经验,也反省了一些错误的观念,说说看法而已。

为什么会写这个?因为其实讲听感讲耳机选择的很多,从零开始的很少;讲听感用词难懂的很多,真正讲清楚的很少;风格倾向了解的很多,探究背后原因的很少。

所以,我试图通过这一篇或后续几篇文章,把我个人的一些(自以为容易理解的)思路抛出来。

注意:这篇文章主要还是针对业余爱好者,你如果家里各种声学仪器都有了,看我这个干嘛?直接上机测呗……

要想挑对耳机,而且尽量不伤耳朵,你首先需要一个“正”的听音观。

听音观就像三观,我知道杀人是不对的,但不代表我不能意淫(比如把客户代表碎尸万段,嘿嘿),不代表我不能在游戏里割草,但你必须时刻铭记——夺取别人性命的行为是很严重恶劣的。

正确的听音观就是:我首先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的,是基准,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喜欢的类型去调整选择,比如喜欢听金属我就更重视低频高频一些。但是一个声音对不对,一个耳机好不好,一定是基于正确听音观才能分辨的,或者说,靠谱的产品或音乐应该先符合基准,再谈风格。

现在有一个很不对的现象:很多人把风格放在了声音基础前面,也就是说底子都不好就开始吹自己多么适合XX音乐,或者干脆抛一堆概念出来忽悠人。

好比一些所谓重低音耳塞(不是所有重低音耳塞都差,只是说,那些假的重低音耳塞),放到耳朵里感觉就和在大马路上听车水马龙似的……这种东西说一万句“我适合摇滚电音”你也别买。为什么?哪怕某些音乐它能听,但它终究就是一个烂耳机啊朋友。

那什么样的声音是最基本的呢?我觉得,从三频(高中低)入手,基本上就差不离了,因为一首乐曲最基本的组成结构就是高低不等的各个频率,听音设备对每个频率的表现如何,决定了他的解析力、保真度等等我们老生长谈的概念……

为什么不说三频均衡?因为三频多数时候只能“接近均衡”。或者说三频均衡的概念本来就定义得很模糊。

对于很多耳机厂来说,三频均衡的概念就等于我这个题目:不残不炸。而不是整个三频平成直线,那耳机……太监听了,恐怕没几人愿意听。

不残,是指不要有某个频段明显过弱,比如某些廉价重低音耳机,低音轰隆隆先不说,高音听不到……

听不到是什么概念?打开一首摇滚乐,听里面的镲声,嚓嚓嚓,要知道镲声这种高频中的高频人耳是很敏感的,如果你听镲声很模糊,或者音量很小(在人声听得很清晰的音量基准下),或者你发现镲声根本就不像镲片能发出来的……那说明这高频残了。

其它频段也是一个道理。之所以大家会推荐一些乐曲来试音,就是为了去分辨一个耳机或音响是不是能处理好每个频段最基本的发声。

现在不要过来和我谈风格,因为这个很重要!一个音乐制作人无论做的是摇滚还是电音还是流行或者核爆神曲,他一定是会照顾到每个频段的声音的,因为人类使用的乐器组合和歌声一定会覆盖到所有高中低三频,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所以如果你一个频段是残的,那么音乐就不再是那个音乐,乐器也不再是那个乐器了。你耳机的失真会导致乐器失真和人声失真,失真的音乐你怎么听?怎么听都不对。

换个大家常说的概念,这种情况下,往往代表一个耳机的解析力出了问题——音乐不能被正确解析出来给你听了。耳机的解析力好比相机的分辨率,都是很重要的基础指标,虽然它不一定决定了听感或照片质量优秀,但解析力差的耳机就像分辨率200万像素的相机——你连买都不会去买好吗。

说完了残,再说说炸。炸其实现在比残常见,特别是DIY,特别是一些调音过度的耳机(包括某些品牌货)。

什么叫炸?为了凸显某个频段人为过度强化之,叫做炸。低频过度我们觉得轰头,高频过度我们感觉刺耳,中频太过了,人声会很假

比如我不慎试水了一款199号称干翻千元圈铁的DIY耳机,一上耳朵,妈耶,高音刺耳低频找不到,齿音还很重……最后我把播放器EQ低频+3db,中高频减去1-3db,耳机才勉强能听——不调得这么奇葩,耳膜都疼你知道吗?金属乐队的黑嗓听着和流行男歌手似的(沙哑版),你说这种耳机怎么听音乐?

但现在市面上就有一大波人用“风格化”“高解析”的语言忽悠着消费者,再卖给他们别管什么风格下本身就是不合格的耳机。

顺便说几个大家常犯的错误吧:

a)齿音——齿音这东西,在调音领域中算是恶声,说白了就是尽量别出现的东西。但现在大把人把有齿音当作解析力高的表现——fnndp,齿音重只说明你3k左右频段拉的高,不代表整个频段的解析正常。

换句话说,你听明星的演唱会,哪个演唱会一开嗓声声都是呲嚓的齿音的?但是有一些录音是齿音较重的,有些是为了效果,比如部分女声仙音电子,比如某些流行乐。有些是因为录音设备不好或歌手水平太差(没接受或专业训练唱歌吐气不对),更多的是调音人的问题。

所以,测试时尽量避开齿音本来就重的音乐。

b)低频足——其实说真的,听歌时你不太需要很多低频在耳朵里面,因为多数音乐风格中低频都是基底,没有不行,但过了那叫喧宾夺主。就好比音乐现场一些流行和摇滚的演奏,吉它和歌手的表现永远是最重要的,节奏中只要底鼓清晰镲音悦耳你就能跟着摇摆了,试想一下贝斯如果声音大到轰隆隆一片你是啥感觉?鼓声如果强的连轻拍子都震耳朵你还能听下去?

当然,电子乐是个特例。所以电音现场和其他音乐调音差别就挺大,对设备要求也不一样。可对于耳机使用者来讲,现场的低音炮效果你是get不到的,耳机再轰头,他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宁可选择三频均衡的耳机,然后在EQ里适度提升低频量,也别买个只剩下轰头的烂玩意儿……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为何耳机厂商大多特别重视低频,特别是定位出街便携的产品?因为在噪声环境中低频会被明显削弱,你需要让它适当多一点,不然街上乱哄哄的,你走路时候也戴的不会很紧,低频不多一点你就听不到了,相反人声和高频人耳本就敏感,大多时候不加强就是最好的强化。这样的低频多是为了你的听感舒适,不叫风格化!

2)三频衔接得当(和声场也有关系)

三频衔接的基本要求是各频段不要散,也别太挤,不然同样视为解析力或声场问题,或者更严重的,那叫奇葩。

用图示化语言举个例子,假定一首歌有男女声、贝斯、节奏电吉他、旋律吉他、一套架子鼓。

三频太挤的听起来是这样:----------男女声贝斯节奏电吉他旋律吉他鼓镲-------------这种有时候我们叫他声场小,你会感觉所有声音在一坨,其他地方只有若有若无的声音飘荡很空虚。

三频分布合适:底鼓-贝斯----通鼓----军鼓-节奏吉他-男声-女声------旋律吉他----镲。

当然根据用的乐器和效果器不同,分布会略有不同,但大致是这样。这种分布下,你听得最清晰的是右半段,感觉音乐很丰富因为每一项都很强很明确,你可以随意跟着男声或女声走,也可以感受到节奏吉他的填充感,可以在旋律吉它solo时候浪起来……而不是你连听清某一项都要费半天劲,结果还没听明白到底是哪个乐器在响……

最后说说奇葩的,特别是一些号称所谓“声场大”的耳机常见的套路。

这种刻意拉开三频距离,营造一种开阔的感觉,实际上是不对的。用音箱的时候我们感觉声场比较开阔,主要是因为发声单元大,而且声音发散(室内环境),你会觉得乐器分离得清晰而自然。耳机嘛,哪怕头戴也很难在这一项上面和音箱去比,更别说入耳了。

刻意拉开三频,往大了讲,无非是别去听大编制音乐,听点乐器简单的歌曲如小清新民谣啥的,倒是也没啥。往严重了去讲,这也很影响解析力和还原的,要知道整个声音频谱是一条连续曲线,你要是把低中高主要频段分开,势必导致中间衔接频率的凹陷,一些虽然不是乐器发声的主要频率受到了过度的压抑,会使乐器声音变得单调干涩

就好比处理照片,大量增加对比度可以让照片更鲜明亮眼,但也损失了细节。

说了半天,大家估计要说:我知道要注意这些了,但太抽象了,我怎么才能在听耳机的时候知道它是不是符合这些东西呢?

每个人都知道,好坏是相对的,你首先需要一个基准,我们刚刚谈的也是基准,但这个基准从哪里来?

我特别推荐下面几个方式锻炼自己的听感。

不可否认,在入耳耳机没有贵到一定价位的时候,听感多数是不如同价位头戴耳机的。但头戴耳机也有一些音染比较重,或者是针对某些人群做的特殊调音款,所以也不是随便买一个就适合。

这里推荐大家选择一些大品牌,而不要从口碑可能也不错但年头规模都较弱的入手。不是看不起国货或者小牌子,而是建议等你对耳机有了个差不多的概念以后,再去选择。

另外,不管宣传真实度如何,尽量从带“监听”属性的大耳机入手,且不说素质够不够真的专业人士工作使用,至少说明这耳机音染较小,且“大致上”不会特意突出某个频段。

简单来讲:从听音观入门角度看,一个300多块的akg k52(公司给调音师配的,虽然他宁可用自己的舒尔215)可能比一千块的侧B适合的多,尽管k52听感真的不好……是真不怎么好,贼干,而且三频也就那样,但至少你可以听出来歌曲原本录音的感觉,听得多了,你就能慢慢感觉到不同风格真实的差异,乐器之间的差异,各频段的分布……

等你弄明白这些,再考虑怎么去找更适合自己的耳机,也就不至于抓瞎了。退一万步讲,听过这一类耳机,你就不会那么容易被骗了——垃圾耳机和靠谱耳机的差别,真的是一耳朵秒杀。

说实话,哪怕你不懂耳机,但是如果你爱音乐,不去听听音乐现场都是巨大的损失。歌手和乐队在现场的表现力完全不是在家听感受得到的,这个差别不光是所谓音质(其实很多livehouse音质不如一些老烧家里的音响功放出来的好),主要是那种力度和氛围。

好吧扯远了,音乐现场有哪些对树立听音观有好处的作用呢?

录音作品是可以后期的,有的后期还挺重。但是音乐现场受设备和时间所限,一般不会加太多修饰,乐队这时会把他们编曲时候最原装的想法和效果表达出来,比如吉他手他觉得失真电琴撸出来就应该这个声音,那么你听到的就是这个声音——乐队这时听到的,和你们观众是一样的。

除非你有一间专门为了听歌装修的屋子,和一套以万计价的音响,不然你的音效肯定没有音乐现场好,(靠谱的)室内音乐现场都是做过声学设计的,音响布置和调试也是专业人士来弄,加上音量够大,空间混响够足,在这里你才能听明白那么多乐器是怎样完美地协奏到一起的……

刚刚一直说重低音,我就告诉你们:用耳机你永远不知道真的重低音啥感觉。知道小拳拳不?当音乐现场的低音炮响起来的时候,你应该感觉到一个小拳拳在疯狂地垛你的胸口,因为这是最直接最粗暴的冲击波轰击在你的身上,而不是通过耳朵边上两个喇叭告诉你的耳朵:“听见低频了没?!该意淫重低音了朋友!”

3)玩乐器,或者去听乐器。

说实话,这一步就比较深了。单纯听着玩的话,啥乐器不都一样嘛,听得爽就行了。

但是很多朋友连贝斯和鼓的声音都分不清,吉他和钢琴分不清,还偏偏要和你谈所谓解析所谓声场所谓还原——天了噜,你都不知道还原的什么,你跑出来谈HIFI?

但是说真的,没有接触过各种乐器的人,搞混它们实在很正常,因为一种乐器往往也不止一种玩法,加上效果器的存在,有时候你确实听着很懵逼:刚刚那段是旋律吉他撸出来的,还是放的采样?

有条件的话,去自己摸一摸,或者听一听别人玩,去感受乐器的音色吧。但建议最好是听老手给你演奏,好比口琴,新手吹得四处漏风不说,发音饱满度大多都不够,声音不对的……

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去听音乐现场、音乐节什么的。至少你可以通过乐手的动作去分辨他演奏的声音和你听到的某个乐器对不对应得上。多看几次慢慢的也就明白了。

在发烧圈里,最猛的毋庸置疑,一定是听古典的。因为他们是烧得最凶的那部分,也是耳朵最贼,要求最高的。

我曾经带着疑惑问我们调音师:他们要求既然高,听箱子(音箱)就好了啊,为啥有专门给古典爱好者做的耳机呢?何况还有人买。

调音师嘿嘿一乐,说,因为便宜啊。

他说,你看,就说听箱子吧:听古典的要求高,不光是他要听每一个乐器的音色,甚至还要听音准。就比如那些指挥,几十个人的小提琴队,其中哪怕一个拉琴的整高了半个音,指挥肯定一摔棒子——你丫拉错了,重来,不行的话就滚,换人。

所以说啊,听古典的要求确实特别高,那么高要求的东西,也就贵。一套古典的音响,你不得烧个十几二十万?能推动而且推好的功放,不得也十几万?一套下来贵不说,还得专门装修一个房间,不然效果出不来啊?听的时候还得把自己锁屋里,你说麻烦不。

但是耳机呢?一个古典耳机一万多块钱搞定,买个耳放两三万搞定,弄套cd机,自己往那一坐插上就开始听了。虽然效果是没几十万的箱子好,但是也够了啊!退一万步讲,搬家或者出门玩想听了,带上一套也不是不可以啊!

古典耳机别看比其它的贵,对吧你一个普通耳机一两千,贵的四五千也就差不多了,但是比音响还是便宜多了啊。

于是焉,我恍然大悟……

下一篇主要围绕耳机随便谈谈,比如选的时候到底注重那些细节,什么参数比较重要。再说说怎么利用EQ来调试自己的听音设备的东西。

}
  • 优点:不错的做工和外观、贴心的双线材设计偏流行的调音风格,音质令人满意耳机固定效果好,适合运动时使用可能是目前最便宜的,带主动叫噪的耳机不足:佩戴舒适度有待提高主动降噪效果未如理想与苹果设备兼容性较差大家都知道,要有深厚的声学积淀才能做好主动降噪。而三星作为音响行业的新人,没法提供很好的降噪效果,其实也是预料之中的。回到Level In ANC这款耳机,主打的降噪效果不够好,让人有些失望。但是回过头,这款耳机做工、音质都不错,除了降噪之外没有什么大毛病。反倒让主动降噪在实质上成为了点缀。我觉得Level In ANC可以推荐给想要尝尝鲜,想要试试主动降噪的朋友。毕竟398(券后298)的价格并不贵。而且即使放弃掉降噪功能,它依然是个音质不错的耳机。这波肯定是不亏的 "

  • 徕声F300采用10mm发声单元,灵敏度高达102dB,16欧的阻抗适用于主流的手机以及各种常见的音频设备虽然价格非常入门级,但是可玩性却非常高。采用了HiFi耳机常用的2pin插针,可以让HiFi玩家灵活换线,甚至可以通过换线升级为无线蓝牙耳机和一般入门级音乐耳机不一样,F300的音腔并不是塑料的,采用的材料是锌镁合金,更加耐用,音质稳定。10mm发声单元,动圈设计,对于低频表现更加好,事实上,类似于王者荣耀、圣斗士星矢一类的手游,效果也是不错的。尤其是圣斗士星矢,听着原著里面熟悉的音效、BGM,有如回到当初看圣斗士时候的感动。接口采用了标准的3.5mm接口,通用的设备比较多。要是iphone或者新的安卓机器,个人建议换线升级为蓝牙耳机,那样子更加方便。线材软硬适中,并没有配备线控,对于喜欢连续播放音乐的朋友来说,多少有点不便。配备的收纳盒也比起一般的收纳袋有档次,看起来很有羊皮匣子的范儿,外出携带方便多了。   整体而言,徕声F300的中低频表现不错,可换线设计,可升级蓝牙设计都非常方便非常个性。美中不足之处是,没有线控,同时没有备用的耳罩。

  • 开完箱,聊聊怎么玩K歌,应该是这副耳机的核心,但个人对于K歌的兴趣并不大,所以先从自己习惯的听音和佩戴上开始体验小米K歌耳机。这个部分,也正好是让我觉得有点意外的部分,经过了前面的轻微吐槽,这里可以说扳回了一分。得益于较大的耳罩,以及耳罩有一定的自适应空间,可以让耳机很好与耳朵和脸颊贴合,有不错的佩戴体验,长时间佩戴也不会觉得疲惫。我一口气听完了三张专辑都没有觉得耳朵有不舒服,或者疲惫的感觉。所以,佩戴的舒适度是加分的,这对于希望用这副耳机来K歌的人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在音质的部分,我对它的评价也不止“听个响”这么随便了,因为小米K歌耳机的无线音质还是相当堪用的。虽然连接协议上只是最普通的SBC,但实际的音质表现还是让人有些惊喜。例如我常听的一些K-POP里,会有比较多的低音元素,耳机都能很舒服的表现,并不是那种无脑轰头的低音哟;人声上也有不错的解析和立体感。所以,仅是做为一款入门级的蓝牙音乐耳机也合格的。一般大众和年轻用户喜欢的国语流行、J-POP、K-POP、动漫二次元歌曲都是特别OK的。对我来说,听歌的部分及格了,接下来唱K的部分肯定就会好玩加分了。根据说明书的指引,想要用耳机唱K,我们需要下载“小米K歌”或者“全民K歌”两款App中的一个。先说“小米K歌”吧,进去App之后就会一个关于耳机特点的简单介绍,并且同意一系列相关的授权后就可以开始使用了。耳机支持固件升级,完成连接之后,系统就提示我们可以给耳机升级固件了。这个APP的界面非常简单,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设置选项。像是混响和变音,混响的部分有默认、干音、跟唱、伴唱,除了基本的设置外,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更为详细的混响设置。变音的部分则是把自己原有的声音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变成其他的,目前的App中提供了原音、女声、男声、娃娃声、电音和机器人,感觉还是很有新鲜感的。除了唱K以外,App还提供了录音、录像功能,可以把自己的唱的歌曲录下来。唯一需要吐槽的部分是这个App没有内置选歌的功能。也就是说,当我们唱K或录歌的时候,要其他的第三方音乐播放软件来配合使用。大致的步骤就是打开音乐播放App选择自己要唱或者要录的歌,再打开“小米K歌”进行录制,还要记得打开音乐播放App的桌面歌词功能。当然,如果只是唱K,设置好耳机之后就不需要回到“小米K歌”App了。实际的体验感受嘛,前文说了,自己是不喜欢唱K的人士,但还好在体验耳机之前硬是被朋友生拉硬扯带进了KTV嚎了几首歌,因此对KTV的唱K体验也大致有个印象。所以,当我体验小米K歌耳机唱歌时,还真有点这么回事,整体的感觉非常接近KTV的感觉。因此,我都突然好有激情在家里练上几首,然后去KTV一展身手了。所以,特别将此耳机推荐给喜欢唱歌的同学们、朋友们、叔叔阿姨们、上分神器哇,了解一下咯。另外,耳机也深度适配了“全民K歌”这个专业的唱K软件,更专业玩家就可以借助这个具有社交属性的App来尽情K歌了。当然了,实际的体验也是棒棒的,虽然像我这样的唱K苦手要拿到一个好成绩还是很困难的,不过,有空就多练练吧。好了,文章就到此为止吧,我去练歌了。

  • 真无线耳机最大的优点是便携,其实音质也同样重要,内置HIFI芯片,立体双声道。实际使用中低音效果很不错,音质上虽然谈不上很优秀,但应对日常使用还是够用的。无线耳机主动降噪也是标配,对于机场和地铁站嘈杂的环境使用很有好处,能够减少和优化周围噪音,起到减少通话噪音,提升通话质量。总的来说,奥睿科首款真无线蓝牙耳机已经很优秀了,和市场上那些高端品牌来说虽然有些差距,但这是奥睿科第一款真无线蓝牙耳机,从产品细节上看到了奥睿科对产品认真的态度,具有科技感的收纳盒实物很漂亮,值得推荐!

  • ▲刚收到耳机的时候,发现外包装上还是很大气精美的,JBL和UA的LOGO都很明显,外包装的图片上也看得出来,UA甚至都唱了主角,两个耳机的按键部位都是UA的标志。耳机黑色主体,红色的一圈点缀,黑红相间的设计也体现了更多的运动元素。▲包装盒子的背面就显示了耳机的介绍,印刷的非常清晰精美。底部则是方便抽取的红色小搭扣,材质是布绸。▲内盒的印刷就相对简单,黑底白字非常简洁大气,JBL&UA的LOGO平行分布,有着“双雄”的味道。▲打开内盒,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中间的电池仓,相比较其他的真无线蓝牙耳机而言,这款耳机的充电仓显得更修长,体积也略微更大。而表面除了UA的LOGO外再无别的字样,甚至都找不到什么标识JBL的地方。▲朋友说他不喜欢这种狭长形的电池盒也是出掉这副耳机的理由之一,而对于我来说,倒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如果有,可能对于女生而言,藏包里什么的会略多占据一点空间。▲充电仓的尾部就是USB充电口,上面有4盏指示灯,可以用来显示充电状态和电池容量,而顶部的那条挂绳则更多就是为了方便携带或者挂放而设计的。▲推开电池仓才能发现JBL的LOGO,两个耳机分不同形状安嵌在仓内,区别左右的同时也让你不会放错,耳机的充电触点在底部,放进去的时候会有“哒”的一声细响,然后红灯亮起就证明已经开始充电了。▲朋友说这耳机的个头稍微大了点,这点我赞同,放在手心里的样子来一张。UA的LOGO是凸起的,可以按压。而耳机后的运动尾鳍有不同的尺寸可以更换,方便适应不同的耳廓大小。▲虽然耳机的分量其实并不重,但是因为那层硅胶尾鳍的触感是比较柔软且厚实的,所以给人一种,扎实厚重的感觉,放在手心里的感觉就像是两颗小钢蛋。▲随后让老爸来充当一下模特儿,演示一下耳机佩戴好的样子。▲不论是他戴还是我戴,同样的效果就是“绝不会掉”,且不说续航长不长久,音质好坏与否,单就不会掉这个优点,就已经让我给了个高分,毕竟之前,华为和苹果都没有做到。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这个耳机陪伴我听了超过几百个小时的歌曲,对于我这种对音质要求不十分高的人来说,这款耳机终于解决了“真无线”总有缺陷的尴尬,可是,它真的就完美了么?并不是的,首先,这款耳机到我这里也出现了左耳会断连的情况!要说以前的臻律是运气不好,刚好碰到了做工瑕疵,那么这次JBL&UA又上演如此尴尬的情况,加上苹果和华为让我戴不牢左耳,简直就是“左耳魔咒”了。具体的表现就是,按理说,这款耳机配对成功后,以后只要从电池仓内取出耳机,而手机又是蓝牙打开的情况下,就会自动连接。而我碰到的情况就是,先拿出左耳那只佩戴上,再戴上右耳,开始播放音乐的时候,右耳正常,左耳没有声音!把左耳的耳机取下来,放入电池仓,等红灯亮起后,再戴上,故障依旧。把两个耳机都摘下,一起放入电池仓,等红灯亮起,先戴右耳,再戴左耳,两个都有声音了.....但,是,这也不是一定都可以实施的方法......所幸的是,除了这个偶尔发生的小问题,其他的诸如连接上之后失联,电池不耐用,音质差,连接时断时续的问题等都没有发生,仅仅发生于“戴上的那一瞬”,而我理解的是,把左耳那只放进电池仓等灯亮那是“激活”一下..... 瑕不掩瑜,虽然偶尔有左耳断连的情况发生,但是一旦正常之后,这副耳机还是保持了应有的水准,运动时佩戴牢固,防水也足够用,不用担心汗水带来的影响,不过要我戴着去游泳这种事就还是算了,那还是戴着SONY的一体式防水MP3来的让人放心。翻来覆去使用过了这么多副真无线蓝牙,只有另外一幅百元级别的QCY可以跟这副一样,让我戴上使用那么一段时间,而戴了JBL之后,QCY基本就被打入了冷宫,即使如我这种不讲究音质的人,也能明显感觉出来后者的体验更佳,这多出一位数的售价真不是白贵的。   总结就是:这副耳机制作工艺精良,佩戴牢固,音质上乘,防水防汗,续航方便,除了偶尔左耳断连之外,几乎能找到的毛病就是-“贵”了。以后听说苹果出的airpods第二代就要上市,但是就那个造型来看,我的左耳会掉的魔咒应该还是会持续,所以,这副JBL应该还会陪伴我很长时间。

  •         (1)续航时间:耳机本体为4小时,新买的最多用过4小时3刻钟。充电盒额外提供两次充电,共计4+8=12h,不过很少有人一天内能够用到这个地步,所以不要纠结电量,足够的。        (2)按键功能:森海塞爾这一款耳机在按键功能上算是比较全面的,左/右耳机各有各的用处,当时选择下单的时候这点也是确定点之一。实际使用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当然也有缺陷,比如单击右耳呼叫Siri,在我开/关 Transparent Hearing(右耳双击)环境音的时候经常误触,我家Siri要被我烦死了。还有摘掉耳机放进盒子的时候,手指会碰到金属logo,导致再次拿出来听的时候耳朵爆炸(长按左/右logo是+/-音量)        (3)个别情况会出现放入充电盒中以后不断开蓝牙继续播放音乐的情况,我只碰到一次,还正好第二天要出远门,戴上耳机发现只有三成电量,充电盒一点没剩下。原因大概是耳机的关机/断开机制不合理导致的,使用了一周,我对这个机制还不是很理解,总之摘掉耳机以后偶尔会有不关机不断开蓝牙的情况。这是个影响体验的大问题。        (4)充电盒:织物外衣逼格满满,喷些香水上去久久不散(要注意酒精会导致织物褪色)但容易脏,无论你是放在包里、车里、口袋里,它总有一天要脏,甚至挂瓷。        (5)蓝牙5.0,别小看蓝牙版本的提升,对比我的其它蓝牙耳机,这俩小东西的连接速度/速率,远距离链接情况下的稳定性简直是革命性的!从保持音乐连续完整播放的距离上来比较的话,强了1/3吧大概,有两面墙,距离十米左右,竟然不断连不卡顿,实在是比较惊喜。三、音质        作为一款耳机,最核心、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就是音质。所以我想,抛弃其他所有因素,单就音质来评判这款耳机,无疑是出色的!对比其它蓝牙耳机(没用过多少好东西)这俩无线小馒头给我的感觉是,抛弃了用强重低音压制一切掩盖一切的套路,用“很棒”的高/中/低 三频去取悦你的耳朵。本人口味较杂,歌单里死金黑金、dubstep、chill、acg、jpop、后摇、土嗨民谣应有尽有,感觉这俩小家伙能够满足我对声音的需求(从基本需求升级的)直观来说,比ie80要差些,但差的真的不多。只用蓝牙音质来说,值得这个价钱。但有几个小问题需要说明下:(1)刚开箱的时候千万别急着听,先去下载smartcontrol app,我第一耳朵手一抖差点把充电盒摔碎。上几个截图:??(2)在使用了三十个小时以后,本来高音里让耳朵难受的声音消失了,说明别看是蓝牙,一样要煲的。(恕我不能直观的描述出那个让我难受的声音是什么)(3)宣传里重点提到的Transparent Hearing并不是很好用,“和对你说话的人任性交流”?别逗了,不存在的,这东西的原理是开启时会启用耳机上的麦克风把外部声音转化为耳机内部声音播放出来,但恕我直言,这耳机的麦克风相当不好用,没有任何降噪,灵敏度也让人白头。所以这耳机的麦克风也好,环境音也好,只有在一个没有风的密闭空间内(例如车里)—非地铁车厢里(你会喊出来的)才可以正常使用,除此之外,走在嘈杂的马路上给朋友打电话?你的朋友会被这耳机洗脑成为只会说“什么?”和“听不清楚!”的神经病。不过在非通话的时候,走路时开启环境音功能可以听到周围汽车的鸣笛声和人声(别跟我计较人声到底是啥声音么么哒)但 除了 说话声!还是比较安全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其实比宣传中的价值少了80%)。任性地再来几张图?四、总结与建议1、总结优点:(1)音质在真蓝牙塞子里没有竞争者;           (2)戴上以后逼格满满,回头率比其它几款更高;          (4)织物充电盒好看,喷了香水香味久久不散,ummmm……真香!缺点:(1)放回盒中不断连不关机的问题;(2)按键误触的问题(如果app里可以开启或关闭或调整某些按键功能就好了)(3)从盒中拿出时容易手滑;(4)麦克风没降噪功能是我对本款产品最大的槽点,另环境音功能不能沟通(我一般是单击左耳停止播放后才可与人交流),只能保证行走时的交通安全;(5)默认送的硅胶耳塞不会让你舒服,要换要换;(6)织物充电盒很容易脏。2、给种草者、好奇者的建议如果你需要在旅行途中减少噪音提高旅行品质,请左拐大法1000罩子,如果你开车需要蓝牙耳机请右拐AirPods(可以单耳佩戴);如果你是运动达人、步行/地铁/骑行通勤,可以买这个;如果你就是缺一副音质好的无线蓝牙,你必须买这个;如果你不在乎功能,只在乎这部耳机可以无拘束地给你好的声音,那你千万要买这个;如果你爱森海塞尔,那你一定要买这个。言尽于此,香么?真香(万宝龙)

  •         耳机外形算是森海的一贯风格,大方简洁,不过也导致了一个问题,无法很轻松地将耳机从盒子里拿出来如图:?下面先上几张外观图:?二、佩戴及使用1、佩戴        (1)说实话,原装的硅胶耳垫十分不舒服,戴久了(也就半小时左右)耳道会痛。所以换了海绵耳垫,舒适度革命性地提升了。         (2)跑步或下楼梯的时候会有轻微的听诊器现象,原因一定是耳机没有牢固地固定在耳朵上导致的,不过不造成减分,影响很小。        (3)耳机本体(大方砖的部位)比较贴合耳朵的形状,没有造成卡在耳朵上塞不进去的情况。        (4)每次佩戴需要旋转入耳,请参照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的使用方式。

  • 前段时间听朋友说起华为的自称可匹敌Airpods的一款耳机—Freebuds2 pro看了看介绍骨声纹ID深深地吸引了我 来看一下介绍 正好完美匹配我的mate20 pro啊再看了看支持无线充电 瞬间不再犹豫立刻连同无线充电器在京东一起下单有低配和高配版本 支持骨传导的是高配版 因为有了airpods所以选择了黑色京东速度就是快第二天一大早就收到了立刻开箱拿出我的airpods比较一下 大小差不多但是感觉airpods更圆润好看一些配对比较快 听一下音乐滋滋滋滋滋滋滋滋滋……什么声音?传说中的电流声出现了买之前还看了评论褒贬不一(贬比较多)都在说电流声我以为我不会遇到 结果两只耳朵都有再试试骨传导ID录了三次告诉我周围环境太嘈杂 后面大声说才行 反应能力还算可以最后佩戴上看看帅气程度嗯 帅气程度一般京东立刻选择退货 描述原因电流声明显 过了五分钟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电流声很大 我说是的 给我闪电退款 看来电流声真的是一个硬伤

  • 关于夹不夹耳的问题——明明一点都不啊,这简直是我这么多年用过的第一个戴一整天都不会痛的耳机。连戴w800bt你都觉得紧,一可能是没调大小,二就建议你回去用听诊器,头戴式耳机不适合你。关于续航,大家真的没骗人,我都三四天了,电量动都不动的。不过听旗舰店的人跟我说,最好的充电方法是插电脑,手机快充的那种拿去充它很容易就坏掉。不知道那些在贴吧说跑电的是不是就是这样把电池搞坏了还是真的一开始电池就是坏的。关于蓝牙,用小米手机和ipad的我简直哭死,这是蓝牙耳机嘛,明明是蓝牙音箱好伐!小米还好,当场下了个低音均衡器解决问题了。可是苹果的貌似没有解决方案,所以现在用ipad只能插线用耳机了,不然我耳膜都得给震下来。苹果真的实力劝退,没钱买beats告辞!关于整体,又是一个塑料感超级强的耳机,之前买爱科技就这样,现在买的漫步者也这样,所以说不沉,而且会有点担心被自己轻易摔坏或者按开关机调音量搞坏。另外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折叠完全折叠不了,超级占地方,可能有个耳机架子会好一点。第一次发帖子,可能内容骚不到大家的点,欢迎指正。其实有点觉得没什么必要发这个帖子了哈哈,是不是想买w800bt的早都买了。

  • 作为一款头戴型耳机,飞利浦SHB8850NC显得十分小巧。常见的黑色造型下,别出心裁地在耳机盖两侧、头框伸缩处都十分和谐地融入了银色元素。细看之下,银色面板上铺满了方形矩阵图案,光线在上面发生不同角度的折射,让飞利浦SHB8850NC外观显得极富现代感。耳塞采用折叠设计,可轻松内翻旋转,携带方便,在公文包或者行李箱中只占用极小空间。比想象的轻很多,是拿到飞利浦SHB8850NC的第一感觉。仅重230克,使得SHB8850NC有了长时间佩戴的天然优势,将对头部和耳朵的压迫感降到最低。SHB8850NC的海绵耳垫,摸起来有种丝绸般的柔软细腻,配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造型,以及带刻度的可调节头框,即使是戴上几个小时,也仍然感觉到轻松自如。耳朵不会累,飞利浦SHB8850NC当然也不会疲倦。外形小巧的它,蕴含的能量一点可不少。内置电池,让SHB8850NC能提供长达16小时续航、45小时待机的使用时间,足以应付日常通勤。电量低时,SHB8850NC还会发出“电量低”的英文语音提醒,让你提前做好充电准备。 主动降噪,出色音效虽然定价很亲民,但飞利浦SHB8850NC的降噪功力可是非同一般。SHB8850NC采用了先进的ActiveShield?主动噪音消除技术,通过耳机上的两个后馈麦克风来收集外界环境噪音,再将噪声转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内置的芯片处理器计算出一个相反的波来抵消掉噪音。在ActiveShield?主动噪音消除技术的帮助下,SHB8850NC具备了帮你消除绝大多数环境噪音,带你瞬间进入宁静世界的本领。晚高峰,结束一天的工作,从城市CBD密集的写字楼里走向大街,前往地铁站,戴上SHB8850NC,按下耳罩左侧的“NC”键,开启主动降噪模式,你会发现,轰鸣的车声、聒噪的人声、嗖嗖的风声等环境噪音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用很小的音量,就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 其实,不一定在大街上。在办公室甚至家中,当你需要专心工作或者完成某一项事情时,一丁点噪音常常都会打断思维,影响效率。此时的SHB8850NC,就是一件必备生产力工具,让你事半功倍,真正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自己的世界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ActiveShield?主动噪音消除技术主要是隔绝低频噪音,但对于例如汽车喇叭这样的高频信号并不过滤,为你的户外安全提供保障。不过尽管如此,为了绝对安全,过马路时还是不要听歌看手机。你可以选择戴着飞利浦SHB8850NC,什么也不做,只是独享安静,当你需要纯正好音乐,它也能为你带来高品质享受。SHB8850NC扬声器是精细的32毫米钕制驱动器,配合耳机封闭式的声学后盖系统,紧密贴合耳朵,密封隔音。音效方面,SHB8850NC高频表现出足够的解析力;中频人声层次分明,声音线条感很好;低频量感足够,下潜程度深邃,整体听感绝对不会让人失望。操作简单,连接无限除了左侧开关主动降噪的“NC”按键,飞利浦SHB8850NC所有的控制功能基本都集成在了右侧耳罩上。黑色“PHILIPS”商标下,是食指指尖大小的接听/播放/暂停按键,阻力恰当,占比合适,单凭手感就能很好的找到按键位置。音量调节、曲目进退、3.5mm音频接口、蓝牙显示及开关键,沿着耳罩外环有序排列,物理按键的设置有效避免了误操作可能性,使用非常简单,几乎没有学习成本。内置麦克风,还支持直接语音呼叫Siri,科技感十足。作为一款无线降噪耳机,飞利浦SHB8850NC可以通过蓝牙或NFC与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匹配后。蓝牙4.1传输协议,保证了数据传输稳定;NFC连接则更加方便,只要将SHB8850NC与具备NFC功能的设备靠近便可配对。当然,飞利浦SHB8850NC也随机附赠一条3.5mm的耳机音频线、航空插头以及MicroUSB充电线等。当耳机电量不足时,你可以回归传统,自由切换成有线模式,音乐始终不掉线。结语采用主动降噪技术的耳机,正在以上乘体验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让用过的人爱不释手。飞利浦SHB8850NC具有精致的做工、商务时尚的造型和蓝牙NFC多种无线连接方式,以十分超值的价格,把ActiveShield?主动噪音消除技术带给大众消费者,让高品质无线降噪耳机“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一个人都能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偷得半日闲”,独享宁静世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声音总像蒙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