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长篇什么诗+内容。谢谢

泱泱诗国第一枝──《孔雀东南飞》的叙事成就鉴赏明学者王世贞称《孔雀东南飞》(下简称《孔》诗)为乐府“长篇之圣”,清沈德潜称《孔》诗“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长诗也。”的确,在泱泱诗国里,民间长篇叙事诗屈指可数,惟《孔》诗艺术成就为千古绝唱。一、卓越的人物刻画《孔》诗“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全诗写了十多个人物,刘兰芝是处在纵横交错的人物关系的主轴上。她的形象,具有时代的典型意义。自古以来,由于男尊女卑的陋****和封建婚姻的弊端,不管女子怎样挚爱、忠贞于她们的丈夫,但被遗弃的厄运还是常常降临到她们的头上。从《诗经》到两汉乐府,在诗歌的长廊中,弃妇的形象大约可分为三类:1、柔弱型:这类人因故被弃,满腹怨愤,但无能为力,只有叫苦不迭。如《诗经》中的《谷风》、《中谷有》,汉乐府《上山采蘼芜》等所示。即或是贵族女子,也有如此厄运的,如《怨歌行》等。2、刚烈型:这类弃妇性格刚烈,爱憎分明:爱是火一般的炽热,恨是铁一般的无情。如《诗经》中《氓》,汉乐府《白头吟》,在《有所思》中表现得更加火烈:“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铮铮誓言,掷地有声,好一位倔强自重的刚烈女子!3、抗争型:当婚恋受到客观外界的压力和阻遏时,女主人敢于斗争和反抗,能大胆、提出实现理想的道路。如《诗经·大车》,女主人敢于鼓励丈夫奔逃,她的大胆、勇敢、泼辣,敢于追求婚姻自主的火热情怀,跃然纸上。刘兰芝即属这一类。但她绝不等同于其他人的粗犷、朴拙、刚烈,她显得格外细腻、深沉、理智和倔强。对她外部形象的描写,可看出《陌上桑》中秦罗敷、《羽林郎》中胡姬的影子;对她内在气质的描写,更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积淀。兰芝何许人家出身,诗中未正面交代,但从下列几点可看出她领受的文化渊薮和家世的底蕴:第一,诗中两处复沓的句式:“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勾勒了兰芝的经历,陈述了她所受的家教。孔子主张以诗书礼乐教化弟子,所以兰芝待字闺中时,要学“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这说明她从小就受了古代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第二,在“赠奁”一段说:“箱奁六七十,碧绿青丝绳”,折射出兰芝家也并非等闲之辈,再联系“弹箜篌”、“诵诗书”来看,亦算染指于“书香门第”了。但是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充斥了儒家文化的糟粕:你看,当仲卿堂上“拒遣”时,阿母当即勃然“大怒”,愤然训斥,她凭什么这样独断专横?就凭了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成俗,凭了“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的戒律,凭了“七出”的罚规,可见当时的封建礼教对世人毒害之深!而兰芝能从自然人性的要求出发,对儒家文化的糟粕产生抵牾,并能根据个人体验和意志躬践力行,一反成俗,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从她为爱情而斗争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她的勤劳勇敢、坚强不屈、忠于爱情等优秀品质和理智、善良等美好情操。温文尔雅形于外,刚烈心计蓄于内。兰芝的性格很明显具有两重性:表面上她“怨而不怒”,但“哀而颇伤”,不全符合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她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所以按孔子“思无邪”的审美标准来衡量,她是一个部分地体现了古典美学标准而又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女性形象。焦仲卿身为“府吏”,是一个受封建文化影响较大、受封建礼教毒害较深的人物。他言行温婉,诚正善良,忠于爱情,特别是他始终站在兰芝一边,进行反抗斗争,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