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1997年6月初七,未时的女生住几楼比较好?一共三层楼,一厅四房

  九居世泽;百忍家声。

  ——全联典指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封禅泰山,过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

  西都十策;金鉴千秋。

  ——上联典指北宋初曹州冤句人张齐贤,字师亮,少年时孤贫而勤学,官至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下联典指唐代大臣、诗人张九龄。

  图传百忍;鉴着千秋。

  ——上联典指唐代张公艺。下联典指唐代张九龄,著有《千秋金鉴录》。

  轮奂善颂;孝友传芳。

  ——上联典指晋代献文子成室,张老颂曰:“美哉轮哉!美哉奂焉!”。下联典指周朝张仲,性孝,与尹吉甫为友,流芳百世。

  烟波徒钓;横渠理学。

  ——此联为张氏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唐代张志和隐于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下联典指北宋张载,居郿县横渠镇,精研理学,世称“横渠先生”。

  齐家公艺;治国子房。

  ——上联典指唐代张公艺,寿张人。善于治家,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还幸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帝善之。下联典指汉初大臣张良,字子房,城父人。为刘邦谋士,佐其灭秦楚。汉朝建立,封留侯。

  渔阳惠政;江左清才。

  ——上联典指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字君游,宛人,少年时被称为“圣童”。光武初年拜郎中,任渔阳太守时,功课农桑,捕击奸猾,受百姓爱戴。下联典指晋代文学家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性至孝,有清才而善写文章,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

  簪缨七叶;邦友千秋。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张安世,字子孺,杜陵人。昭帝时任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昭帝死,他与大将军霍光定策立宣帝,为大司马。下联典指周代贤臣张仲,以孝养父母、友爱兄弟闻名,与尹吉甫为友。

  梧雨凤苞润;松风鹤韵高。

  ——此联采用清代诗人张问陶自题联。

  泉源在庭户;世界接人天。

  ——此联采用陕西省留坝庙紫柏山张良庙联。

  阀阅传京兆;声名重曲江。

  ——上联典指张姓郡望,“京兆”,指襄阳郡,旧治在今湖北襄阳西。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张九龄,曲江县人。

  八德忠列上;百忍孝为先。

  ——全联典指唐代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堂。麟德中,高宗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宅,问其义由。公艺请以纸笔,但书百余“忍”字,后张姓常以“百忍”为堂名,本此。

  落日平原纵马;秋风古道题诗。

  ——此联采用现代国画家张大千于1981年撰写的书联。

  宴列琼林之首;胪传鼎用之中。

  ——上联典指明代张信、张异、张怵、张懋修、张以诚五状元。下联典指明代张显宗、张春、张修嗣三榜眼。

  气味梅花馨此日;风神杨柳忆当年。

  ——全联典指南朝齐人张绪事。

  一林松月多诗兴;千里云烟入画图。

  ——此联采用清代词画家张子祥撰书联。

  兵书三卷桥边授;忍字百篇家内藏。

  ——上联典指西汉张良事。下联典指唐代张公艺事。

  将军更解神谶字;太史合书大有年。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诗人张廷济自题联。张延济,字叔未,浙江嘉兴人。

  弓力千钧东风劲;长空万里北斗明。

  ——此联为鹤顶格析“张”姓拆字联,上下联句首嵌入“弓”、“长”,合而为张。

  九居世泽传名远;百忍家声播惠长。

  ——全联典指唐代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堂。高宗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宅,问其义由。公艺请以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独爱诗篇超物象;只因山水与精神。

  ——此联采用宋代诗人张耒诗句联。张耒为熙宁进士,著有《张右史文集》。

  鲲岛累迁昭祀典;清河长出尚高风。

  ——此联为台湾省义溪口张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张氏在台湾的迁徙。下联典指张氏郡望为清河郡。

  二酉发祥登北榜;三公接武振淮滨。

  ——此联为安徽省阜阳市张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张鹤鸣、张鹤腾兄弟先后在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及第。下联典指张鹤鸣官至兵部尚书,二弟张鹤腾官刑部主事、云贵副使,三弟张鹤龄官至户部员外郎。

  九世居后添吉庆;百忍堂前古太和。

  ——此联为湖南省台前县张氏宗族联。联说该族唐代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返京时,路过他家,问他是如何理家的,他书写一百多个“忍”字进呈高宗,收到高宗肯定与赏赐。

  功成百雉留怀远;泽溥三农乐凤翔。

  ——此联为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张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张谨,字慎之,号敬轩,明代天顺年间进士,官工部郎中时。下联典指张国纪,字崇礼,号立斋,明代正德年间解元,官至凤翊知府,有善政。

  玉燕投怀,姓生燕国;出尘慧眼,相赏风尘。

  ——上联典指唐代张说之母梦玉燕入怀,乃生张说。张说后被封为燕国公。下联典指隋朝杨素的侍妓张出尘,与李靖、张仲坚结为兄妹,号“风尘三侠”。

  忠厚近鲁愚,毕竟传家在是;勤俭似艰苦,须知奋进由斯。

  ——此联为江西省万载县张氏六支宗祠联。

  千秋鉴、百忍箴,常留古训;万先钱、两京赋,当读遗书。

  ——上联典指唐代张九龄、张公艺。下联典指张鷟、张衡。

  正色立朝,声重千秋金鉴;懿文华国,名高万选青钱。

  ——上联典指唐代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任右拾遗,开元年间议设十道采访使,玄宗殆于政事,他常评论得失,后因李林甫谗言而遭罢相。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著有《千秋金鉴录》、《曲江集》。下联典指唐代名人张旌,著有《万选青钱》。

  出使穷源,槎泛斗牛之畔;劝农致富,民兴麦秀之歌。

  ——上联典指西汉外交家张骞(?-公元前114年)汉中人。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途中两次被匈奴拘留,积十一年。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始脱身归汉。下联典指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光武中拜郎中。任渔阳太守时,功课农桑,捕击奸猾,在郡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百姓歌之。

  雄猛让一人,武善提戈文握管;精英传万世,唐曾显姓宋留名。

  ——此联采用张飞庙联。上联“文握管”指张飞善书法。下联“唐曾显姓”,谓唐张巡与张飞同姓。“宋留名”,指岳飞与张飞同名。

  鼻祖肇青阳,公侯将相神仙,代光国史;大宗开白马,孝女忠良道学,世笃家风。

  ——采用张氏祠堂联。

  为创业、守成人,都须处处关心吾辈,可禀斯言,方可期荣宗耀祖;理读书、耕稼事,总要时时立志尔曹,能遵此意,便堪称肖子贤孙。

——此联为广东省丰顺县建桥围张氏宗祠“荣封第”堂联。丰顺张氏客家人南迁的过程,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刻苦勤俭,是客家人最为优秀的品质之一。恶劣的自然环境,需付出数倍于鱼米之乡人民的努力方能果腹。张氏训勉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堂联随处可见。

  金鉴家风 百忍传家

  “金鉴家风”出自唐朝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玄宗为求治国安邦之策,谕张九龄总结列代治国经验。张洞察秋毫,明断事理,以犀利之笔综述列朝兴衰存亡之理,成书五卷,玄宗御览,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作为治国铭言珍藏。

  “百忍传家”是指唐朝张公艺的事迹。张公艺,字千禄。为人急公好义,乐以助人,修身养性,胸襟坦荡,待人处世,宽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哲理。因而告谕后裔当忍则忍,忍者有益。公艺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故而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为义门。

  山东省滕州市张氏祠堂

  据《古滕张氏族谱》记载,张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十三年(1748年)竣工。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张氏堂祠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外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封闭式建筑风格。以正门、正厅为中心的南北轴线上,前后为两进院落。大门外两侧为大方砖砌八字墙,一对石狮拱卫。内院由方砖铺地,东西两厅各三间,为卷棚屋盖,后有高大雄伟的堂厅,厅堂房屋均为硬山起脊,灰色小瓦覆顶。堂厅是主厅,张氏祖先的牌位按支系和辈分分别摆放在堂厅和东西厅内。

  张氏祠堂是大坞张氏族人祭祖的场所,北方人也称为家庙,张氏族人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二日祭祖,俗称丁祭,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按照传统的仪式,要在族内选取一位辈分较长、威信较高的长者在前面当司仪喝礼,下面跪着参加祭祖者,多是各支系的头面人物,参加者穿着整洁、按辈分排列,认真祭拜。

  据山东省文物普查资料记载,滕州市张氏祠堂是鲁南苏北地区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古代家族宗祠建筑,它的形式,风格,建筑格局是研究封建宗法文化和宗祠建筑艺术的实物载体。1995年2月“张氏祠堂”被滕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山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5月,滕州市大坞张氏祠堂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录。张氏祠堂不仅仅是张氏族人祭祖的祠堂,已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建筑本体损毁严重。滕州市文广新局为抢救张氏祠堂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于2013年8月委托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编制了《张氏祠堂保护修缮一期工程方案》。2014年9月,省文物局批准该方案并拨专款启动了张氏祠堂保护修缮一期工程,此次修缮本着不改变文物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留张氏祠堂的历史原貌,工程历经三个月,完成了东、西厢房和东门楼的修缮工程。为使昔日的张氏祠堂早日恢复往日的风采,滕州市文广新局再接再厉,于2016年3月17日,启动了张氏祠堂二期保护修缮工程,据滕州市张氏祠堂文物保护与传承协会会长张光坦先生介绍,张家祠堂二期修缮工程,主要包括大堂、过厅和大学。

  如今,历经两次修缮后的张氏祠堂焕然一新,更可喜的是祠堂内办起了图书室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古老的家祠担当了丰富大坞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任,张氏祠堂更像一个老有所为的人,又一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山东省微山县张氏祠堂

  位于山东省微山县昭阳街道西万村,2010年9月开始维修、扩建,2012年4月一期工程竣工。新建宗祠设于原祠堂西侧,原祠堂改为“忠孝堂”。祠堂地处西万村东北隅,为古鲁地,天星胃、娄、奎傍照于下。襟四湖带运河绕其右,群山逶迤朝于左,湖岛如燕舞于前,柏山叠翠峙其后,四象分明,乃人杰地灵之地也。

  宗祠以新建“百忍堂”大殿为主体,为五间高平台井干式歇山建筑。八龙柱挺拔护卫,东西配房各三间朝揖有情。九龙壁与五间歇山大门如凤展屏,清莲池、御路石增其瑞气。钟声明志,鼓响奋进,华表高耸增添宗族之浩气,石狮护卫有力,谓宗祠一大观也。

  原祠堂大殿、仪门、大门、碑廊复修一新,新建四座表彰亭又增忠孝之情。石鼎、石牌坊东门、古树银杏、石香炉、名人题字又显出悠久的文化内涵。新、老祠堂由功德墙,仿古围墙及门前花岗石明堂与栏杆联为一体,整体规划体现出追思先人,启迪后人,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

  一处雄伟庄严金碧辉煌的仿古建筑群坐落在鲁南大地上,她向族人们启示:宗族之兴衰,系人心之离合,辑睦者,其族必盛。乖利者,其族必衰,求此辑睦,防其乖戾,惟建祠以激励之。

  张氏宗祠是一座有正屋和横主席台的院子,那里陈列的主要是清代探花张岳崧的著作、书画、对联、碑帖匾额、印章等遗物和晚清名人关于记述张岳崧生平事迹的文章著作,对了解和研究张岳崧及晚清海南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张岳崧,字子骏,又字翰山、瀚山,号觉庵,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于海南省定安县永丰乡高林村,上祖籍福建莆田县,宋嘉定年间迁琼,其祖为琼山尹,故落籍琼山。后迁定安。 张岳崧自小聪明好学,《翰山公行述》中记述:"七八岁时,或偕童稚钓游,每挟书与俱"。十岁时,负芨琼山县蔡南昭为师,学业进步很快。十二岁应童子试,十六岁补弟子员,嘉庆辛西(1801年)优引举质。嘉庆甲子(1804年)科中广东省举人,嘉庆已已(1809年),中进士,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正考官、文颖馆篡修官、武英馆篡修、都习庶吉士、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燕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

  在白泉镇平湖社区,有一个“昔日潮面潮见面,今日潮面潮不见”的小村庄———潮面村。村中央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祠堂———张氏“百忍堂”。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潮面张氏始祖志显太公从慈溪洪家畈宅前张村(今宁波江北区洪塘街道)迁居到潮面村。此后的300余年间,“张氏聚族居于兹,团团瓦屋鱼鳞遍;中建宗祠安先灵,子子孙孙称庆衍。”至2008年,潮面张氏已经出现第14世孙,族人超过1100人。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前后,士字辈祖先(潮面张氏第3代)始建祠堂。宗祠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分墙门、一进、二进、三进、正堂共五进,穿堂三弄六根,雨天不用打伞可沿着廊檐直至正堂。

  正堂比穿堂高大,屋为单檐硬山顶,门上挂着“百忍堂”匾额,前排为“曼”字花格门共六扇,堂内正上方悬挂“橘井流芳”匾。解放初,祠堂一度被解放军借用,后来又一直作为农业合作社和生产队的库房,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祠堂才复原归还给张氏族人,而“百忍堂”和“橘井流芳”两匾却不知去向。宗祠也因经过200多年的岁月流逝,风雨侵袭,渗漏破损严重。

  l985年,族人出资出力,对祠堂进行首次维修。2001年,又由数位族人自发出资,将堂前三块泥土道地改建为水泥道地。2006年春,在族长太公的倡议主持下,290多户族人户户出资不等,筹款近l3万元,对祠堂进行第3次修建。历经半年的扩修、装饰,张氏宗祠旧貌换新颜,其中正堂由一间扩建为3间(原正堂东首2间民宅因主人迁居外地,族人就把此屋买下改建成祠堂),新制“张宗祠”、“百忍堂”、“橘井流芳”3块匾额。

  潮面张氏宗祠建在民宅中间,无论是正堂还是穿堂都与族人民居相连。当初,这些宅子里住着“士”字辈东四房、西四房八房族人。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口的变化,住宅的主人也有一些更换,但万变不离其宗,住的仍然都是张氏后人,最多时达20多户人家,l00多口人。

  那时,由于人多屋少,族人们都把饭桌放到穿堂内,每间穿堂摆放着四五张桌子,一到用餐时间,穿堂内饭菜飘香,人声喧哗,热闹非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宅子里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一辈,陆续离开世居之地外出创业谋生,这儿就逐渐显得冷清起来。如今,在这古老的旧宅里,只居住着十多位老人了。但他们并不感到寂寞,因为他们为能够有幸陪伴着来此开天辟地的祖先们的神位,守护着这座有200多年历史的宗祠而感到自豪。

  据传,宗祠堂号“百忍堂”源于唐朝忍孝治家的贤人张公艺。张公艺住山东寿张县(1964年撤销,并入山东阳谷县和河南范县)张家庄,年轻时在黄河畔救过避祸受伤的李世民。到张公艺持家时,家族已人丁兴旺,但千余人却同居一宅院,同食一锅饭,和睦相处,无龃龉之声,且家业发达,“九代不分张公艺”成为民间盛传佳话。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泰山封禅而回,路经张家庄,特意进庄看望年已88岁高龄的张公艺,问张和睦相处九世同堂的治家之法,张写了一百个“忍”字: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书写间,忽有一幼童从门槛外爬入内堂,张即口称“小叔”,起身相迎。见此情景,高宗备受感动,敬佩张不失礼节,不乱族规。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并亲书“百忍义门”。张公艺死后,后人修建“百忍堂”以纪念。后来,张氏各族常以“百忍”为宗祠堂号,潮面张氏也不例外。

  而“橘井流芳”匾据宗谱记载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定海知县庄纶渭之母久病不愈,遍求名医,闻士杰公医术精湛,医德高尚,遂上门请他为母治病。经士杰公数月精心治疗,知县母得以康复。知县感恩亲赐金字匾额“橘井流芳”。后士杰公医术更加精益求精,热情为海岛百姓治病,名声远扬,成为浙江省名医,与金华朱丹溪齐名。后人将此匾挂于宗祠正堂内。

  民国间白泉柯梅王士珣曾填写《观张公士杰医匾》诗词一首:“世人诩诩谈忠孝,又言节义关风教,例他小道桧无讥,往往卑之付一笑。不知小善亦成名,但恐未能臻厥妙,果守其业而专精,一技一艺也荣耀。我观张家士杰公,衣绍丹溪学精通,峨峨一匾悬堂上,橘井流芳誉望崇。旁镌小字今漫灭,传闻邑侯锡医宗,寄言后世继承者,莫任剥落高堂中。”

星转斗移,岁月变迁。如今岁月的苔藓已爬上宗祠古老的山墙,瓦楞间的野草在秋风中摇曳,虽然刚经过修茸,斑驳的门面添了亮色,但仍然掩饰不了它历经沧桑的痕迹,而新镌刻在第四进穿堂墙上的“传世族规家训”,却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合上了拍,“和睦宗族邻里,实行诚信道义;孝顺父母长辈,讲究善良正直;重视教育学习,务必勤劳节俭;弘扬百忍遗风,努力发家创业”。

  湖北省黄冈市张户岭张氏宗祠

  位于团风县淋山河镇眠龙村,原祖祠兴建于大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距今468年,坐落在始祖墓地黑虎岩边。后祖德广积,子孙繁衍,于大清乾隆十年(1745年)将祖祠迁往黄冈眠龙虎形地。祠堂座北朝南,北倚黄龙岩,南望金子垴,东眺峨公包,西踞眠龙寺,气势宏伟。在近代()倭寇侵华期间祠堂不幸毁于战火。重建的宗祠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一进三重,并配有属附堂倌:馆会祭祀宿待厅、门楼、万年台、广场等古韵建筑。既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古色古香,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一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说的是张良年轻时为黄石公拾鞋、穿鞋,黄石公授他《太公兵法》,使他日后辅佐刘邦成就一番事业的一段故事。有一次,张良在下邳圯桥上闲游,“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坠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圯,桥;褐,粗布短衣;履,鞋子;孺子,儿童,后生;业,既然,已经。)后因用“孺子可教”称赞青少年有培养前途。

  箸,筷子;筹,策划。据《汉书·张良传》记载,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之后同他们一起攻打项羽,被刘邦接受。“郦生未行,良从外来谒汉王,汉王方食,曰:'客有为我计挠楚权者。’具以郦生计告良”张良说,如按此计,“陛下事去矣”。刘邦问为何,张良曰:“请借前箸以筹之(意思是借你面前的筷子来指画当时的形势)。”后因以“借箸”或“借箸代筹”比喻代人策划。

  3、助桀为虐(或助纣为虐)

  比喻帮助恶人作坏事。夏桀、殷纣向来被认为是古代的两个暴君。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是张良劝说刘邦的话。秦末,刘邦进入咸阳城后,见宫殿巍峨,珍宝无数,美女成群,就想留在宫中享受一番。当时的武将樊哙劝他不要因小失大,可是他不听,张良又劝他说:“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谓'助桀为虐’。”刘邦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于是撤出咸阳,把军队驻扎在霸上。

  出自唐代张远彦《历代名画记》,说的是南朝梁著名画家张僧繇的故事。该书卷七:“(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后来,人们常以“画龙点睛”用来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一二警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为精辟有力。

  5、倒骑毛驴的张果老

  张果,唐朝人,籍贯不详,是一位方士。在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八仙”和“八仙过海”的传说。“八仙”中有一个倒骑毛驴的张果老,就是张果的化身。

  武则天时,张果在中条山隐居,自称神仙。他时常往来于汾、晋之间。当时人传说他有长生不老的法术,已经活了几百岁了。武则天派人召他入朝,他不愿前往,就躺在床上,屏住呼吸,佯装已死。后来人们见他又在恒州(今河北省正定)的山林中活动。

  开元二十一年(737年),恒州刺史韦济向唐玄宗报告,说张果在恒州。玄宗派中书舍人徐峤前往邀请,张果就跟随徐峤到东都洛阳。这年冬天,天气寒冷,玄宗请张果喝堇汁。张果连饮三杯,像醉酒一样。他手指着堇汁,说:“不是好酒!”就躺下呼呼大睡。一会儿醒来,拿铜镜来看,发现牙齿像被烧焦了一样,黑乎乎的。他让人拿来铁如意,把牙齿敲掉,藏在口袋里。然后从怀中取出药膏,敷在牙龈上,又倒头酣睡。待他再次醒来,已经长出了洁白的新牙齿。唐玄宗方相信他真有神仙法术。

  唐玄宗迷信神仙道术,想把玉真公主许配给他为妻,但还没有向任何人提及。一天,张果突然对秘书少监王迎质、太常少卿萧华说:“民间有谚语说:'取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这是很可怕的事。”王、萧二人怪他语无伦次。过了一会儿,有使臣来到,宣读诏书,“玉真公主许配先生”。张果开口大笑,并坚决推辞。

  过了一些时日,张果恳求返回山林,得到玄宗许可。朝廷授给他银青光禄大夫的职位,赐号通玄先生,赏给帛300匹,侍从2人。张果回到恒州蒲吾县,不久去世。玄宗下令在那里建筑了栖霞观。

  在后来的神仙故事中,张果就变成了张果老,成为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张敞汉时平阳人,是当时的才子,后来成了名臣,宣帝时为京兆尹,相当于今首都市长。他和夫人感情很好,因为夫人幼时因伤眉角有了缺欠,他每天都要替夫人画眉,后才去上班。此事传遍坊间,后被汉宣帝知晓,一次,汉宣帝在朝堂上当着众大臣的面,问起这件事。张敞毫无尴尬之相,坦然地说:“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意思是说夫妇之间,在闺房之中,还有比画眉更过头的玩乐事情吗。你只要问我国家大事做好没有,我替夫人画不画眉,你管它干什么?

  张姓名人中有所谓“八圣”之称,他们是辩圣张仪、谋圣张良、娱圣东方朔(本名张曼倩)、道圣张天师(本名张道陵)、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草圣张旭、旅圣张骞等。

张姓是中国最大的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43个望族,在所有姓氏中无与匹敌。如清河郡是张辉公的后代世居之地;范阳郡,魏置,开祖是东汉司空张皓子张宇;太原郡,战国置,开祖是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京兆郡,汉置,开祖是西汉御史大夫张汤等,与留侯张良同时代的还有赵王张耳、北平侯张苍、安丘侯张说、东阳侯张相如、平严侯张瞻师、南宫侯张买、博望侯张骞、岸头侯张次公、关内侯张禹等,他们都成为一代张氏始祖,繁衍后代成为望族。自秦汉至明清共有宰相1463位,其中张姓有63位,57位将帅,51位状元和一大批官宦、文学家、名人。

  民间传说玉皇大帝也本姓张。玉皇大帝本是道教至高尊神,一说是光严妙乐国宝月光王后之子,还有一传说玉皇大帝是张百忍又名友仁。张家湾是个几万人的大山寨,张友仁就是这个山寨的寨主。他将这么大的一个寨子治理得人人谦逊有礼、邻里和睦互助。问他有何高招,张友仁说,无非一个“忍”字。由于张友仁慈悲为怀、百忍为上,能够包容繁杂、以宽得众,可见张友仁海纳百川的胸怀,人称“张百忍”。恰逢太白金星化装为乞丐,来到了张家湾,发现张友仁有管理奇才,请他上天。后来,各路神仙经过试探,一致同意张友仁管理天庭,做了玉皇大帝。

其实真正的张百忍出现在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堂,对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张府,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家风,张公艺拿起笔来写了一百个“忍”字。高宗奖励他百尺绸缎,并赐号“百忍堂”,从此张氏以忍为家风,治家和睦,代代相传,终成望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9年出生适合住几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