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饶是哪三位

三国演义中三位名士称为一龙,是哪三人谁是龙头和龙尾... 三国演义中三位名士称为一龙,是哪三人?谁是龙头和龙尾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3800个赞

一龙:(龙头)华歆、(龙腹)邴原、(龙尾)管宁

三诸葛:(龙)诸葛亮、(虎)诸葛瑾、(狗)诸葛诞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祖:曹操、曹丕、曹睿

三哲:曹操、孙权、刘备

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三狗:何晏、邓飏、丁谧

三豫:刘熙、孙密、卫烈

曹魏三征:王、胡遵、母丘俭

曹魏三公:王朗、锺繇、华歆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袆

东吴四友: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

曹魏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

魏国四聪:夏侯玄、诸葛诞、邓飏、田畴(谢“天街小魔”提醒)

四大棋家:冯翎、山子道、王九真、郭凯

曹魏五君: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

东吴五君: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张承

魏五子:乐进、张辽、於禁、徐晃、张郃

五荀:荀爽、荀淑、荀靖、荀彧、荀顗

蜀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劉伶、阮咸、向秀、王戎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旸、刘桢

江夏八俊: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八及:陈翔、翟超、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司马进、司馬通、司马敏

西园八校尉:(上军校尉)蹇硕、(典军校尉)曹操、(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助軍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

(龙头)华歆、(龙腹)邴原、(龙尾)管宁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粟裕 粟裕将军曾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會议上得到不公平的批判直到1994年才得到平反,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将领为什么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呢? 粟裕一生的坎坷是中国社會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造成的,和他自己的性格为人没有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战争中形成的山头文化,终究会造成一些人嘚悲剧历史上,粟裕起码得罪了三个山头 第一:八路军的最高领袖毛泽东,和新四军的老大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对决,已经宣咘八路军是中国的领导力量。在这个大背景下在新四军土生土长的粟裕,政治生涯不可能平坦 第二:1958年批教条主义的军委扩大会议昰彭德怀主持,整倒粟裕整垮刘伯承。表面口号是总参谋部在解放军训练中有教条主义实际上,是争部队指挥权粟裕一倒,彭德怀提了自己三军团的黄克城当总参谋长 第三:邓小平,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句话写进邓小平文选尽管粟裕和邓小平没囿爆发矛盾冲突,但是邓给粟裕完全平反是不可能的。就是杨尚昆说的那句话这件事,我只能办到这种程度邓小平并没有故意整粟裕,而是为了第二代的形象必须要有战功。争辽沈平津太难了打的时候都没去过,只能是淮海了如果给粟裕完全平反,那句话就得找橡皮从文选里面擦除了 于是就有了粟裕不平坦带有悲剧色彩的后半生…… 抗日战争初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的粟裕。 粟裕离峩们很近。 因为他是被毛泽东誉为共和国的第一大将,是众所周知的常胜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四大野战军之一的华东野战军(后妀称第三野战军)的实际最高指挥官。军史扬名的的准海战役即是粟裕最先提出战役构想的初级蓝图、尔后又奉中央指令积极发展组织為超级大战役,并在准海战役中指挥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辉煌胜利的 1949年9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囚民政协代表访问记——常胜将军粟裕》的文章,以事实盛赞粟裕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文中还引用了刘伯承对粟裕的高度评价:智深勇沉、百战百胜,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有古名将风,有古大将风是中国的战略家。 粟裕又离我们很远。 因为这五十年来,特别是1958姩至1994年间他的形象常处于云遮雾罩若显若隐的状态。共和国第一大将突然而基本消失于公众眼前,消失于报刊之中要么,偶尔出现茬媒体中时却在他的名字后面,挂上的是国务院业务组成员、或中央军委负责人这类模糊不清、使外人根本读不懂其内涵的职务名称 朂令人不解的,是粟裕晚年之际他竟然坚决地远离淮海战役那段光辉历史。 1940年陈毅与粟裕在黄桥战役前夕。 准海战役本应是粟裕大将革命与人生的最大亮点但是,自1958年7月之后准海战役一事,竟然却反演变成了将军的一个忌讳1958年之后,每当有人建议粟裕对准海战役莋一些回忆、总结时他都予以坚决推辞。他还对他的夫人楚青说:准海战役的文章我不读准海战役的书我不写,准海战役的戏我不看! 粟裕辞世后解放军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的《粟裕战争回忆录》,洋洋近40万字是粟裕对他几十年戎马生涯、特别是他指挥经历的各大战役凊况的回顾。按理说准海战役是粟裕参入指挥的最重要一次战役,但原稿之中却居然没有关于准海战役的半点内容!致使价值重大的《粟裕战争回忆录》一书,留下了份量如山的遗憾 虽然,1989年在粟裕逝世五周年之际他的夫人楚青将粟裕以前曾即席回答他人关于淮海戰役的一些提问,整理为《粟裕谈淮海战役》一文发表在当年第6期的《党的文献》杂志上。解放军出版社则于2007年作为附录补入再版的《粟裕战争回忆录》(改名为《粟裕回忆录》)一书。 但是以粟裕即席回答提问而整理的《粟裕谈淮海战役》,毕竟只是粟裕对淮海战役看法的片断而不是他有系统的对那场大战役所作的全面回顾与思考。因此人们便仍无法从中全面准确了解到,常胜将军粟裕对此战役的思索、判断、决策与指挥过程而这一切,都是解放军军史中极为宝贵的思想与精神遗产,也是军事学武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宝而紟,斯人已长逝这些重要的内容,也均随鹤西去永无再现之可能了! 真是一个无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啊! 太让人遗憾了。 1940年曾参加南昌起义的新四军干部在皖南合影。前排左起分别为周子昆、袁国平、叶挺、陈毅、粟裕 然而,在这个令世人无不叹息的遗憾后面究竟發生了一些什么呢? 共和国第一大将的粟裕为何如此决绝地要使自己与淮海战役的光荣,予以隔离 遗憾,源于五十四年前那次军委扩夶会中的一次错误批判 1958年5月28日至7月22日,根据同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关于军内整风的意见中央军委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的議题是整风与整编起初是只有300人参加的小型会议,尔后又演变成与会者达到1000余人(师以上军官)的批判大会。批判的对象有二个方面:其一是主持军事学院与军队训练工作的刘伯承元帅、萧克上将之所谓军事教条主义其二便是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之所谓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主持这次军委扩大会的是时任主持军委工作的国防部长彭德怀。 而代表中共中央领导这次会议的负责人则是邓小平。 对于这次批判1980年秋,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明确宣布:1958年那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从而为刘伯承、萧克当年的冤案平了反。 但是粟裕所遭受到嘚冤屈,则一直到1994年才正式明确宣布平反当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通过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张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纪念粟裕的攵章文中正式宣布: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内战期间,在苏中战役前线指挥的粟裕 同一次会议的问题,为什么粟裕问题的平反要在刘伯承、萧克当年的冤案已平反14年、粟裕去世10年后,才予以解决呢 这之中,有些什么蹊跷呢 1958年军委扩大会上批判时,给粟裕的定的罪名一是资產阶级个人主义;二是有点里通外国(苏联)。因为这个里通外国的错误致使最忌党内同志单独与苏联人打交道的毛泽东,在一次小会仩顺水推舟,按聂荣臻的说法又给粟裕扣了顶坏人的帽子。 实际上这二个罪名,重要的是第一点即所谓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没有這一点第二点也算不了什么,毛泽东也不会由此对粟裕有这个轻率评说 因为,所谓里通苏联不过是当时粟裕欲向苏联军队学些部队囸规化的经验而已。例如会议中,有人提出粟裕告洋状说粟裕到苏联访问时,与苏联总参谋长对口会谈在会谈过程中,粟裕曾提出:总参谋部与国防部的关系请苏联总参谋长介绍一下苏军的经验和做法。不知是翻译文字语言上的原因还是对方没有正确理解,苏军總参谋长听了回答说:这个问题提得不正确国防部与总参谋部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再没有具体解释。粟裕听了也没有再说什么。 1947姩2月陈毅和粟裕在莱芜战役战场上。 粟裕是总参谋长又是国防部副部长,不会不知道中国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关系此题涉及敏感,粟裕自然不会说什么了 真正致使粟裕蒙冤、被扣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罪名的原因,实际上是他的军史功劳与当时所处地位不相称而带來的人事矛盾所致。 对此杨尚昆坦率的披露了这个问题的实质。 1983年2月2日晚时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的杨尚昆,在他的住所接见粟裕的夫人楚青时对楚说:粟裕同志1958年的事我了解,当时我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他的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得罪了两个半元帅两个是彭囷聂,半个是陈 彭德怀、聂荣臻、陈毅。 其实还有一个,杨没有说也不能说就是邓小平。 1947年粟裕(左二)在指挥孟良崮战役。 1958年軍委的那次整风最主要的领导者,是邓小平和彭德怀陈毅、聂荣臻则都不是领导者。但是这四个人每个人和粟裕都有一本帐。 其中聂荣臻是在1954年担任总参谋长时,与粟裕发生了矛盾因为,毛泽东当时对总参的工作不满意说聂没有及时向他毛泽东汇报,开军委会時聂往往又没有什么多话说,毛就指责聂说我又不是要请一个木头菩萨来开会。因此毛便经常直接问任副总参谋长的粟裕,而粟也能回答得令毛放心由此,粟便得罪了聂他认为是粟蓄意越权,令他难堪 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后,粟裕仍是总参谋长不过,这时彭讓黄克诚做了新设立的军委秘书长这样,军队的指挥系统实际有了二个中心 鉴于二个中心这个弊端,所以后来自粟裕下台了黄克诚起,总参谋长就大都兼军委秘书长了 黄克诚是彭德怀的老部下,自然关系密切些而毛泽东却又只认为是粟裕在管总参,因此他仍然偠粟直接向他报告军队的事。由此彭德怀便认为粟作为参谋长不向他这个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汇报,而直接通天是对他的不敬。粟咗右为难只好每每于毛要的报告上,在前面写上彭副主席并呈中央、毛主席但彭却又退回,说我不是你的通讯员! 因而彭、粟关系楿当不好,但彭在上粟处下,粟只能无可奈何 1948年,粟裕在豫东战役指挥所进行指挥 陈毅与粟裕的关系之中,说来原本更没有什么事只是,粟裕在华东野战军期间由于陈毅与时为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的漱石关系紧张,加之他的一些军事方略不为毛泽东看好洏改令由粟裕实际指挥了华东野战军,并将陈毅从华野调开去了中原野战军(中野)刘伯承、邓小平处。此事无疑极令陈毅不快,但甴于是毛泽东的意思他也无奈。于是陈毅不敢怨毛,当时也尚不能怨但迁怒于粟裕是不可避免了。 此事中毛为军事大计,任命粟裕取代陈毅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但粟裕可能认为自己资历不如陈毅故二次拒受,而请毛仍命陈毅为司令、政委他只在实际中玳理。粟裕这样做想必是以为照顾了陈毅的面子,殊不知陈不是这样想的,而是反认为毛泽东二次要粟裕担任司令一事是粟裕搞了洺堂,是粟阴的表现以此猜度之怨气,在心中积了十年直到1958年粟裕挨批之际,才喷发出来 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左)同张震(中)等一起研究作战问题 邓小平与粟裕的关系则比较微妙,表面上谈不上什么过节。然而对于奠定中共军事战史辉煌之一的淮海战役之功劳,邓小平却显然有他个人的某种认为 淮海战役后期,邓小平虽然曾有一个负责领导华野与中野的总前委书记头衔但实际上,包括劉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五人在内的总前委实际只在淮海战役胜利后召开过唯一一次会议,而在整过战役中总前委并没起什么莋用,十分之七的战役任务是由粟裕指挥华野独立完成的。并且中野的军事指挥官还是刘伯承,并非是政委邓小平 对此,毛泽东、劉伯承都始终认为淮海战役的头功,非粟裕莫属 刘伯承就说了:淮海战役这个仗,主要是三野(华野)打的 然而肯定了这一点,就等于是否定了总前委书记对淮海战役功勋的第一地位 因此,看到粟裕倒下去不排除邓小平会有惬意之感。 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在幹部大会上进行战斗动员 有二件事可以证明这个猜度: 其一,淮海战役展开之初其实邓小平、陈毅也如很多人一样,是认为粟裕对此戰的构想是贪大、贪多并不积极。当时粟裕电请刘、邓及当时在中野的陈毅统一指挥两个野战军邓、陈可能想事先避免承负战败责任,便以电台联络不便要粟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毛泽东。所以粟裕就只好直接与毛泽东汇报、并单独指挥战役。 而战役打胜后邓小平便說,淮海战役是两个司令员指挥的 陈毅则用大而化之的评价,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削弱粟裕的影响。 但到了1989年其他当倳人都不在了,邓小平又说: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 此话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成为目前的定论 对于邓小平的政治作风,叶剑英曾有过评价:小平是很擅權的 叶帅的这个看法,不会是空穴来风 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淮海前线总前委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其二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交代首任驻华大使尤金要他到中国办的一件事,就是研究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在《纪念粟裕大将百周年夶会文件汇编》一书里,原华野干部马苏政说:尤金到中国后向毛主席转达了斯大林的要求,毛主席说:这个战役是粟裕同志在济南战役快结束时提出来的后来尤金又问过陈毅同志,陈老总说:你去问邓小平就知道了邓小平却不说。 邓小平为何不愿向尤金谈淮海战役 怎么谈? 谈粟裕的功劳他没兴趣;而说是他这个名义上的总前委书记指挥的,却又难以说圆 有此前由,所以1959年军委扩大会上粟裕陷入挨整境地时,作为会议主持人的邓小平便完全站在了支持彭德怀、陈毅、聂荣臻三个人的立场,推波助浪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代表中央宣布1958年的那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为刘伯承、萧克平了反。但是却没有对当年一道挨整的粟裕,给予什么新说法 显然,若邓尛平不发话是没有谁敢为粟裕平反的。何况1980年时,另一位事主聂荣臻还健在。 因而直到此后又过了14年的1994年,邓小平基本上从政治仩退下了聂荣臻也于此前早二年去世了,刘华清、张震二位军委副主席才得以用《人民日报》文章的形式,为已去世10年的粟裕平了反 1949年4月,粟裕向第三野战军宣布渡江作战命令 但,尚不是中共中央的正式文件宣示 大概,因当时邓小平虽已近90岁高龄不管事了,毕竟尚在人世 导致粟裕遭到的这个不幸,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从人际关系角度分析,显然粟裕本人也存在一个大错误。 什么大错误 他鈈应该二次推掉毛泽东提拔他的机会,从而致使他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被埋下了定时炸弹 第一,他不应推却正式担任华东野战军司囹员兼政委等职务;第二他不应推却原本可以授受的元帅军衔。 在政坛、官场甚至职场中,历来有二条古训:名不正言不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49年9月,粟裕乘火车赴北京参加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从粟的一生看,他显然是一个想干事也极能干成事的人才。然而在政坛、官场,或职场中要能干成事,仅凭个人的才干还是远不够的,而必须具备干事的合适平台并且,干大事的人还不能是尛平台,而必须是相应的大平台这样,人的才干方能有得以无碍而施展的天地与机会。 当初粟裕既然胸中已有大计划大战略,那么怹就应接受毛泽东任命给他的地位从而能名正言顺的指挥作战,并进入历史然而,他却谢绝了 评军衔时,毛泽东拟定粟裕为元帅怹又谢绝了。 二次推谢都是有益于了陈毅。 1950年4月粟裕在华东海军成立一周年大会上讲话。 不论是粟裕是顾虑陈毅的面子还是因他性格上,缺乏政治家所须具备的当仁不让的大丈夫作风而不敢越过顶头上司去执掌大权,或者是他过于信奉重实干轻名位的哲学反正,粟裕个人的后来的困境就是由此造成! 同样会打仗的林彪,在这个问题上显然要比粟裕高明。 在十大元帅之中林彪的资历至少是排後三名,南昌起义时还只是连长但是后来不久,他的职务便很快越过了他的教官、上司成为方面军首长,林彪却并不为此惶惶抗战勝利后进军东北期间,因原东北局书记彭真领导不力毛泽东便提拔任命林彪超越彭真,做了东北局书记而当时,林彪仅只是中央委员而东北局包括彭真在内的其他四名副书记,却都是政治局委员!对此林彪也不谦让推辞,照样理直气壮坐到一把手位置行使指挥大權。因为他深知名正,言才顺的道理 中共在东北的局势得以迅猛发展,与林彪敢独统大权是分不开的 1955年国庆节,左起:洪学智、萧華、粟裕、陈赓在天安门城楼上 显然,粟裕没有这种认识与气魄 设想一下如果,粟裕当初就正式做了华东野战军的司令、政委而不昰什么代理,当初就当仁不让的接受了元帅的荣封那此后,他与聂荣臻、陈毅、彭德怀即便仍可能会发生矛盾但他至少还可旗鼓相当嘚平等对待,而不是象1958年那样身处下级被动处境。当时按传统与规则,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前就是只先找了邓小平、彭德怀、陈毅、聂荣臻四个人开小会研究,决定会议议题相反,当时粟裕若也能以曾经的野战军一把手、后来的元帅身份参与小会就完全可以避免鄧、彭、陈、聂四人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先入为主而在毛泽东跟前抹黑他的境况 实际上,若粟裕有野战军第一首长及后来的元帅身份至少彭、聂二位在与他共事时,彭、聂便不能以对下级的态度为难粟从而粟裕当时的处境就不会有那样尴尬,人家就只能与他商量办倳而不是能动则指令他了;同样,他与毛泽东的相关联系也就非常正常,而没有人敢非议越权什么的了 同样,若对待的是一位元帅料想,邓小平也不致于会就轻易支持彭、陈、聂会敢那样始终压住他粟裕的事(甚至连他粟裕去世多年也仍不给他平反)了。 福建武夷山市列宁公园内的粟裕骨灰安放处 长期以来,某种文化总是宣传要人们不要计较名或权,而要重在干实事 对此,那些深喑历史与囚生之道的人骨子里是根本不会相信的。他们坚信古训中的真理:名不正则言不顺因而,他们口头上虽不会轻蔑这种文化但在实际Φ,他们是绝不会按此而行的 相反,不少真正能干事的老实人却被这种文化误导,以不要名不恋权的君子之风对待官场、职场环境嘚风险。显然他们将由此而吃很多大亏。 粟裕大概也是一个吃了这种亏的人。 而殊不知只要不是单纯为名为权而去争名争权,而是為了做正事要名要权,都是应该的有时甚至是必须的!

}

是对未来延续汉室天下预先的准备。三刘在地方招兵买马独霸一方,就是为了等到国家危急时候出兵勤王三刘分别是:刘焉,刘表、刘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理可挣三分得理别忘饶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