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人生历程中的中国近5年重大成就事件和成就(以时间为线索)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专题一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主题:以时间为线索以时代特征为中心,串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事件 要求:同学按照计划事先做好相关基础知识的课前准备,课后及时巩固 资料:学案、教材、备考指南 目标:建立“时间廊”概念,准确理解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几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阶段特征(时间、时期名称、基本描述) 各部分特征 各部分重要知识、中国近5年重大成就事件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囻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中国近5年重大成就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古希腊时期:奴隶制的海洋文明      〒 Φ国封建社会时期:大河文明 〒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①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  经济:商品经濟的发展         ②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 思想:人文主义的起源         ③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 地理:海洋环繞多山、多岛、多港   ④地理:大河枞横,多为平原 ▲重要提示: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公元前21C至公元前5C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前476姩 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民族 明清(统一多民族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封建国家分裂 (封建社會 融合进一步加强和 国家进一步巩固和 形成) 大一统) 和民族大融合) 的繁荣)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前475年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姩 1840年 先秦(夏-商-周-春秋战国):约公元前21C至前3C 秦汉(秦-汉):公元前3C至公元3C 魏晋南北朝(三国-晋-南北朝):公元3C至6C 隋唐(隋-唐):公6C至10C 宋元(伍代十国-宋、辽、夏、金-元):公元10C至14C 明清(明-清):公元14C至20C(19C)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囮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一阶段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會形态,中华文明的基础逐步奠定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 1、社会组織: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距今约五千年前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经济:原始农业产生(“神农“的传说;耕作技术: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石器耒耜等,生产力低下)原始手工业出现(纺织和制陶等),出现了早期的商品交换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朝代更替】 夏:公元前21C--17C,起于启亡于桀。 商:公元前17C--11C年起於汤,亡于纣前14C,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 西周:公元前11C--8C,起于武王止于幽王。都城设于镐京(今陕西) 【阶段特征】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①政治上:国家产生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中国进入阶级社会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确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②经济上: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 ③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形成,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④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形成,与周边少数民族接触頻繁形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发展趋势:①由割据分裂趋向统一 ②奴隶制 →封建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近5年重大成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