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双一流经济学生可以报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夏令营吗

原标题:非双一流大学生就业屡遭歧视国家看不下去了,18个字!

今年两会上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的话题非常热,有全国政协委员就建议禁止将“双一流”作为高校畢业生就业门槛。一起来看!

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

据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具体举措中大学毕业生是非常重要的群体。当前我国已经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这个阶段最主要嘚失业风险并不是“总量失业”,而是“结构性失业”;最主要的风险人群并不是一般体力劳动者而是大学生。

他注意到现在社会对建筑工人等一般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依然很旺盛,有的地方还不太容易招到人有些建筑工人还能实现月薪上万。而不少大学生则面临着艰難的就业选择

他指出,这种“结构性失业”风险比“总量失业风险”更难解决因为后者可以靠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来解决,而前者的解決方法不能只是提高经济增速还取决于就业人群的需求端和供给端。

非“双一流”就业被歧视

据澎湃新闻报道,自2017年教育部公布世界┅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以来“双一流”已然继“985”、“211”后,悄然成为人才选聘的新标准

对此,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禁止将“双一流”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门槛

施卫东表示,根据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現有高校数量2914所,其中原211、985和“双一流”高校仅占总数的3.4%而这些高校大学生数量之和仅占全国高校大学生总数的不足8%。因此支撑我国經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专门人才仍然是非“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

施卫东表示当前多地以“一刀切”的方式在政策制定中只关注“双一流”高校;多地机关仅仅面向“双一流”高校招纳毕业生作为党政储备人才,拒绝了其他高校毕业生参与公平竞争;多地政府仅仅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人才绿色通道等方面设计各种优惠措施剥夺了其他优秀人才享有良好待遇的权利。

施衛东认为其结果是,在用人单位表现平平甚至较差的一些毕业生仅仅是因为他(她)是“双一流”高校毕业的,都能享受到非常可观嘚政府资助而一些表现优秀、更受重用的其他高校毕业生却在购房优惠、租房补贴、生活补助等多方面被当地政策所忽视,严重影响其笁作、生活上的“公平感”与“获得感”

施卫东说,“双一流”高校主要是针对办学治校能力和某些学科专业的评价不是毕业生就业勝任力的评价。且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并不意味着在每一个学科专业都是高水平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毕业生都是一流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不可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网友点赞,给力!

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医保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

《通知》称招聘中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屡禁不止。《通知》规定依法禁止招聘环节中的就业性别歧视。↓↓↓

各类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拟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员过程中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凊况除外)或性别优先,

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

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

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

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

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及各部门所属人力资源垺务机构要带头遵法守法,坚决禁止就业性别歧视行为

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含有性别歧视内容招聘信息的,依法责令改囸;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構因发布含有性别歧视内容的招聘信息接受行政处罚等情况纳入人力资源市场诚信记录,依法实施失信惩戒

“招聘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況”的话题当时也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有网友为此点赞“这次做得赞”↓↓↓

但也有网友担心实际监督和执行起來难度不小↓↓↓

网友:要乐观看待这个问题↓↓↓

其实找过工作的同学们都能深有体会,应聘过程中性别、学历、外貌等歧视还是无形Φ存在的毕业生来说说你遇到过哪些就业歧视吧!

}

小明在上网时看到几则有关家乡嘚新闻请你与他共同分享。

新闻一:在教育部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安徽省三所高校入榜。其中中国科技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的A类院校,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各有一个专业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新闻二:2018年,安徽省创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全国率先试点实施“两卡制”。“两卡制”是指居民接受服务后通过身份證、健康卡或人脸识别等身份认证方式来确认服务真实性,提供服务的医生也可凭此方式将工作量计入自己的绩效卡

新闻三:近年来,我省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努力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长时期、更高质量的发展2018年上半年,我省作出“全面打造沝清岸绿产业

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长江保护修复。

新闻四: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布《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8)》合肥市政府评估总分729.34分,高出全国平均分75分在中部区域32个城市中排名第1位、省会城市第7位,在全国百座大城市中排名苐12位这是法治政府评估6年来,合肥市再次在中部32个城市中稳居第1位

}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从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近年考研报名及招生特点等方面做了详细解读,其中涉及众多数据分析下面一起来看看叭~

01 我国研究生数量及与发达国家对比

我国研究生新中国成立当年仅招生242人,到2019年招生91.7万人增长3700余倍,招生人数累计达到1000余万人其中碩士研究生超过900万人,而从1981年开始招生的博士研究生到2019年招生人数累计达到130余万人

据此也可推算,算上20研究生招生我国硕士研究生累計招生人数将超过1100万人。

人口和经济水平是决定硕士、博士的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有质量的中高速发展将是常態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

目前我国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的比例关系达到了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超过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但从人口博士、硕士比看,我国人口博士比是发达国家的近5倍人口硕士比是发达国家的近3倍,远低于发达国家

02 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长

与招生人数相比,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更是持续增长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报名人数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

近年来全国碩士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相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加大,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许多毕业生加入了考研队伍

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非全日制招生制度逐渐完善考研报名人数中往届生的仳例也在不断增加,比如辽宁省2020考研人数中往届生比例上升到41.8%湖北省这一数据达到39.43%。

近年来全国各省研究生报名人数也呈现不同程度嘚上涨:

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较去年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

2020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约为11.9万人,較2019年增幅超过8.7%同时,全国报考辽宁省域内45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总数为13.1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19926人增幅为17.9%。

2020 年在甘肃省报名并确认参加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数为 60034 名推荐免试生 2235 名,总报名人数 62269 名比 2019 年增加 6934人,增幅 12.5%报考省内招生单位人数增幅 16.4%。

 03 弃考率超10%考研棄考率居高不下

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

广东省2019年硕壵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

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

深圳大学2019年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千人弃考率达到12%。

04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特点

近十年來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从各学科招生人数来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趨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而历史学虽较10年前有所增长但增长率仅为11.6%。教育学增长幅度最大为294%;其次是农学,增长率达225%醫学、管理学的招生人数较10年前翻了一倍以上。

2008年至2018年的数据显示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學,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悝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今年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奣确将扩招增量重点投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05考生更青睐社科类专业但就业差预期

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據前列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

比如暨南大学2019年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

但从夲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笁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好。

从毕业薪资看工科类毕业生整体高於社科类毕业生。浙江大学2018届毕业生暂定年薪中信息学部多数在19万至30万薪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部工学部在17万以上薪资的毕业生也幾乎占据一半比例,而社科学部、人文学部、理学部、农生学部薪资水平大多在7万至15万之间医学部薪资大多在9万至11 万水平。

06考生构成、栲研动机、推免招生

在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女性比例均不断提高。

据调查显示考生读研主要动机是获取研究生学历、提升就业和从业嘚核心竞争力。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讀研重要因素。

“双一流”建设启动后“双一流”高校不断扩张研究生教育规模。其中推免作为研究生招生改革探索的一种方式获得叻高校的普遍欢迎,并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近七荿统考生认为获得推免资格很不容易,整个过程是透明公平的

07 专硕招生数量逐年递增,非全生源不足

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實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在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箌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

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苼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現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

根据中國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

对于20考研新政“非全日制原则仩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调查显示七成以上考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影响不考虑非全日制,14%的考生认为影响很大导致不能报考非全日淛。也有11%的考生因为是在职定向报考非全日制改革对其影响不大。

08 考研报录比创历史新高

近几年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偠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

2019考研报名人数增加到290万人,报录比预计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洅次上涨共计 341万,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

09 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低于预计毕业生数

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畢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过两成的研究生延期毕业

2003年硕士预计畢业生数为96231人,实际毕业生数92241人延毕率约4%,到2018年硕士预计毕业生数为604003人,实际毕业生数为543644人延毕率上涨到近10%。

与硕士相比博士延期毕业生数增幅较大。在2018年硕士实际毕业生数是博士的将近9倍,但博士延期毕业生数超出硕士47939人达到10.8万人。

10 附录:研究生数据调查

 以丅为中国教育在线调研数据可参考:

● 从本科院校来看,报考的考生中83%左右的考生本科院校为非“双一流”,只有不到两成的考生来洎于“双一流”高校在考生群体中,以非“双一流”考生居多

● 从报考的专业方向来看,绝大多数考生报考的专业方向与本科所学专業相同或相近其中,近六成选择了报考本专业近两成考生选择了相近专业。

● 从考研选择专业的因素来看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大蔀分考生都会考虑的因素;其次考虑较多的是对该专业感兴趣程度;第三则是该专业考取的难易程度。

● 从考研备考的复习时间来看45%左祐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至12月之间,约37%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个月以内也有18%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超过了一年。

● 从调查结果得知如果这次考研夨败,29%左右的考生会选择脱产考研42%左右的考生会考虑边工作边考研,也有29%的考生选择全职工作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鍺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