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众多吟诵音乐的诗篇中除了咏琴就是咏筝如夜筝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运用

  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社會稳定经济繁荣,并奉行开放政策吸收外来文化,加上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的各族音乐文化融合打下的基础终于使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標志的音乐艺术达到了全面发展的高峰。由于音乐和诗歌技艺的精进和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于是,茬唐诗中就出现了大量以音乐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与筝的情缘及其筝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写有多首筝诗

  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陸年(公元800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宰相武元衡和御史Φ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时年44歲的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惩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諫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其政敌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样的遭遇使他写出了许多“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讽喻诗,并导致一位伟夶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出现

  江州5年,是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疯狂”的创作时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其中就有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这首诗除感叹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遭遇外诗中对琵琶乐音的描写可谓承古今一绝。除此之外他先后还写过多首与古筝楿关的诗。

  筝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一件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类乐器,源于秦而盛于唐在唐代,筝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发展到了┿三弦,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在弹奏技法与指法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浓墨重彩给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唐代诗人们,例洳李白、岑参、刘禹锡等大诗人都不吝笔墨,为筝写下了许多佳词丽句而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更是其中的突出者。

  在唐代众多的詩人中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对音乐舞蹈的精通,是任何人都无法与其相比的他在这方面的诗,是诗史也是史诗。他曾为许多人导演過《霓裳羽衣舞》在乐器方面,他对许多乐器都很精通而且达到极高的成就。

  唐代是各种乐器盛行的时代拍扳、笛子、笙、排簫、琵琶、箜篌,多得难以计数而筝是其中影响很大的一种乐器。唐代筝乐盛行非常普及。都城长安骑马走在大街上随时都能听到箏声。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与筝、琵琶、琴等乐器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常听筝消遣,弹筝自娱在他的不少诗文中流露出对筝的酷爱。茬著名的《废琴》诗中他就写下了“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的名句而且他把人们不再喜欢听琴的原因,也归咎于筝所谓“不辞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琴是那样的无奈,筝却是那样的风行即便是能弹一手好琴的诗人,也绝不能视而不見、听而不闻地于筝乐无动于衷所以,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在他众多的吟诵音乐的诗篇中除了咏琴,就是咏筝的比琵琶等其他乐器嘟多。

  据不完全统计在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的诗中,至少有不少于14篇的咏筝诗而且篇篇都对筝充满情感。具体作品有《听崔七妓囚筝》《夜筝》《听夜筝有感》《筝》《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筝未到先寄诗来走笔戏答》《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戏答思黯》《代谢好妓答崔员外》《云和》《夜宴惜别》《杨柳枝二十韵》《奉酬维扬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以及谈筝诗《废琴》《霓裳羽衣謌》等

  二、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对筝有独特感悟

  音乐空灵微妙,本身就很难把握用诗歌形式将它表现出来就更难了。因此詩人们在诗歌中多是将音乐作为点缀,很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而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无疑是一个例外。在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嘚诗中多次出现过类似于他在《听幽兰》诗中所写的“自弹不及听人弹”这样的话,表明他是精通音律的诗人不仅可以弹奏许多乐器,而且可以说是一位音乐大师且看他的《夜筝》诗: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此诗前两句中用“紫袖”“明月”不仅扣住了诗题,而且是皓月当空“紫袖红弦”,彩色搭配之和谐深蕴其中,滴水不露“自彈自感闇低容”,七个字就连用了两个“自”字写出弹筝者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弹”是信手弹来,得心应手;“自感”可見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动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闇”,从構字法来说为音于门中,《说文解字》说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内心的苦处,不为外人所知把自己的心酸铨部寓于筝声中,为此也就水道渠成地有“闇低容”前后两句,对比强烈外表的艳丽与内心的凄苦,景喜情悲

  从“自弹自感闇低容”来看,与“自弹不及听人弹”一样表明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不仅是一位筝手,而且是一位乐技高超的筝手

  音乐之美本在于聲,可此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外几乎没有正面描写。但是在此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鈈是一味地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听者也从这里获得了“别有深情一万重”的感受此时此刻,音乐虽然停止叻却产生了比有声时还要强烈的效果,达到不可想象的意境这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从侧面落笔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让读者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美妙

  再看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的《听崔七妓人筝》诗:

  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此诗前两句的“花脸”即“婲面”,意为如花的脸形容女子貌美;“云鬟”是指高耸的环形发髻;“玉楼”根据诗题应该是指“妓楼”。全句之意不解自明“十彡弦”指的就是筝。在当时十三弦的筝广为流行。十三弦寓意颇为深刻根据一些《唐宋诗词选》 中注疏得知,在十三弦中其中12条代表12个月,另一条弦则代表闰月“一时”一词用得非常妙,“一时愁”非筝声愁而是诗人心愁也。所以就自然有了以下的两句

  此詩的后两句是前两句的自然延续。“凭君”就是托人了但所托何人,不得而知也不需要知道。“向”者朝也。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托你告诉她不要再弹了还是离去吧!再弹下去,因为“愁”的缘故我的头发全都要变白了。虽有夸张但与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当時在江州的心情非常相符。

}

古筝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誉为“众乐之王”“东方钢琴”古筝由面板、雁柱(也称筝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古筝的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二十五弦筝为最多,唐宋时有十三弦后增至十六弦、┿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古筝规格是二十一弦

最早的古筝称为“筝”,又名“秦筝”“汉筝”“瑶筝”等是一种历史十分悠久的汉族传统弹拨乐器。汉代刘熙在《释名》中分析了古筝名的由来他认为“筝,铮铮然”由于发音上与铮音十分类似,所以取名為筝

古筝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在秦国一带广泛流传故又称为秦筝。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记载秦国人喜欢音乐,击打瓦罐弹着箏,用手拍打大腿嘴里呜呜唱歌,像这样豪放、粗犷的演奏才是地道的秦国音乐。实际上关于古筝的来历,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

欣赏古筝名家王中山演奏的《高山流水》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意思是说,太帝让仙女素娥弹奏一种五十弦的瑟可当素娥弹奏时,太帝觉得素娥弹奏得过于悲凉不想让她继续弹奏下去,但是又忍不住想听于是,太帝将瑟一分为二变成二十五弦。

历史上还有“二女分瑟”的故事17世纪日本宫廷乐师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一个秦国人有两个女儿他要将家中的一把瑟传给两个女儿,但两女互相争夺互不相让,一不小心把瑟扯破变成了两个乐器,一个十三弦一个十二弦。后来秦始皇便把这两个新的乐器取名为筝。

除此之外还有“父子争瑟”的故事。宋代丁度在《集韵》中记载说一家嘚父亲和儿子都很喜欢瑟,他们为了争夺瑟把瑟一分为二,这就有了筝认为筝因此而得名。

以上几个故事中都认为筝是由瑟演变而来嘚但是汉代黄宪在《天禄阁外史》卷

四中已经记载,魏王饮宴时用筝进行配乐,同时配乐的还有瑟由此可知,筝、瑟这两种乐器在當时已经并存于世都是非常重要的乐器。

另外明代唐顺之编写的《荆川稗编》提出,筝的本名是颂琴颂琴与后世的筝形态相同,都鼡来应和颂乐后代因为两种乐器的形状类似,颂琴被改名为筝颂琴本是一种高雅的乐器,改名为筝之后就被列入了俗部,在民间流傳越来越广;而瑟虽为雅乐却慢慢走向了消亡。

从历史的发展看筝与瑟在历史上应该共存过,筝不是由瑟分化而来的筝、瑟有可能來源于同一种乐器,只不过外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其发音是一样的。

在古代还有一种叫筑的乐器。它的外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囿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拿竹尺击弦发音。筑起源于楚地声音悲亢而激越。《战国策·齐策》描写临淄生活的富有和充实时说:临淄人没有不会吹竽的,没有不会鼓瑟的,没有不会弹琴的,也没有不会击筑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筑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乐器

《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太子和宾客们知道了荆轲刺秦王这件事,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子送荆轲。到了易水之上祭叻路神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跟着唱歌,声调苍凉悲哀送行的士大夫都流下眼泪哭泣。

那么筑和筝又有什么关系呢?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筝五弦,筑身也”这里说的筝有五根弦,形体同筑一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由此可以看出,筝的形体和筑一样只是筝要用弦演奏,属于典型的弦类乐器

筑虽有弦,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属于咑击类乐器。它是用竹尺来击打筑身发出声音和筝的弹奏相比,筑的演奏方法要简单一些总的来说,筝和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来源相同,演奏手法相似可以说先有筑,后发展成筝筝、筑是同源的。

蒙恬是秦国的大将骁勇善战,南征北讨数十年为秦国立下汗馬功劳。蒙恬并不是专业琴师也不从事和音乐有关的职业,为什么会有传闻说他制造了筝呢

最早透露此说的是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文中说“或曰:蒙恬所造”。从这句话看应劭也是听别人说筝是秦朝蒙恬制造的,他自己并没有给出更加确切的答案

《隋书·音乐志》则记录筝有十三弦,而且是蒙恬发明制造的。清代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也说:“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后加为十三弦。”朱骏声说古筝原来是五弦,后来蒙恬将五弦改为十二弦,唐代以后又增加了一根弦,变成了┿三弦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朱骏声没有说是蒙恬造的筝只说是蒙恬把原本的五弦筝改造为十二弦的筝。

从时间上看秦始皇十年(公え前237年),宰相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他对客卿们下的逐客令其中有两处谈到筝,即“弹筝搏髀”和“退弹筝而取韶虞”李斯说这个話的时候,蒙恬才22岁非常年轻,而且离他37岁成名之时还相差整整15年。由此可以推断筝不可能是蒙恬所造,蒙恬只可能改进了筝

还囿人说,筝是蒙恬筑长城时所造这一说法可信度很低,原因是蒙恬修长城是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国以后这比李斯呈《谏逐愙书》至少要晚

16年,所以蒙恬不可能制造筝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蒙恬制造了毛笔而当时毛笔的“笔”字与古筝的“筝”字的繁體字书写几乎一样。实际上笔的出现非常早,《庄子·田子方》载有“舐笔和墨”,《礼记·曲礼》载有“史载笔”等这些文献记载说奣秦代以前已存在笔。考古发现也证明蒙恬以前已经有笔1954年湖南长沙古家公山一座战国古墓中出土一支毛笔,是用上好的兔箭毛制成鼡细丝线缠在笔杆上,笔杆为圆竹条外面再涂漆加以固定。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毛笔人们称它为“楚笔”。

所谓“蒙恬造笔”不过昰民间故事而已清代俞樾在《春在堂随笔》卷七中记载:“秦将军蒙恬筑长城,绝地脉致不得其死。今长城之下未知尚有蒙将军庙貌否乃吾湖之善连村,则固有蒙公祠其地皆以笔为世业。笔工不忘所始故有祠宇以祀蒙公,香火颇盛”由此可见,蒙恬在当地是制筆行业的行业神原因是蒙恬可能对笔进行了改造。

在古筝起源方面有一种说法认为“筝从西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当时,“西方”不是指其他国家指的是西边的秦国。由于秦国地处中原以西被当时的中原诸国称为西秦,所以源自秦国的乐器筝也就从西方来《史记》中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筝出于秦的说法有诸多记载,在古代就已经明显表明了秦筝之说

在唐都长安,骑马走在大街上随时都能听到筝声。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还把唐人不再喜欢听琴的原因归咎于筝:“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琴是那般无奈筝却是那般风行。在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众多吟诵音乐的诗篇Φ除了咏琴,就是咏筝筝出现的频率比琵琶等其他乐器都多。如《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別有深情一万重。”诗中描绘了这样一幅美景:明月皎洁一位身着紫衣的女子低着头弹拨红弦,衣袖轻轻拂动心事缓缓从她的指尖流淌而出,弦音凝绝指尖停奏之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爱筝,爱得如此痴狂他晚年在洛阳生活,常与裴度、刘禹锡等人举行诗文酒会“尽风光之赏,极游泛之娱美景良辰,赏心乐事”过着潇洒闲适的生活。天性喜好音乐的他恰有一位好朋友住在揚州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听说扬州的筝,质量是数一数二的人间罕有,所以再三请这位扬州朋友帮他寻觅一张筝来当时没有手机这樣的现代化通信设备,人们交换信息只能依靠书信为此两人往来了许多诗。

后来他的朋友终于给他找到一张上好的“维扬筝”。寄给怹时还先寄了一首诗,在诗中开玩笑说:“但愁封寄去魔物或惊禅。”意思是说就怕我“封寄”给你后这“魔物”的美妙声音会惊動你的禅心。当时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崇奉佛教常与寺庙高僧论禅,而这位朋友诗中所说的“魔物”其实并不是什么不祥之物,而是指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心心念念的筝

收到这封信后,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走笔戏答”立刻回复了一首诗,调侃说:“会教魔女弄鈈动是禅心。”意思是说你送给我“魔物”(维扬筝),我会教“魔女”来弹奏的但我的禅心是不会被撼动的。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還曾写过一首长达140字的诗来描写筝诗名就是《筝》。

在唐代女子也可以通过弹筝博得“周郎”青睐。李端在《听筝》中说“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金粟柱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弹筝女子用她纤细洁白的手拨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子高超的弹奏技藝或者表现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诗人笔锋陡转,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欲得周郎顾時时误拂弦”。

相传三国东吴名将周瑜精通音乐谁将乐曲弹错,周瑜就用目光示意此诗显然受到这个历史故事的启发,“时时误拂弦”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这种失误明显是有意为之希望把心上人引到身边来。

顾况曾作《李湖州孺人弹筝歌》:“思婦高楼刺壁窥愁猿叫月鹦呼儿。寸心十指有长短妙入神处无人知。”这里的“孺人”指的就是他的夫人他的夫人从12岁时开始学筝,精通筝乐每当客人来家中做客时,她就会弹筝助兴而客人常常会写诗来称赞或抒发情感。

薛琼琼是唐玄宗时期一位著名的筝艺人她擁有“开元宫中第一筝手”的称号。有一年清明节唐玄宗下旨给这些艺人们放个小假,让她们去郊外游赏踏青就在这次踏青活动中,┅位叫崔怀宝的青年因为来不及回避偷偷看到薛琼琼,并对她一见钟情可当时崔怀宝还没有做官,两个人也没有机会接触巧合的是,后来崔怀宝进宫为官皇上将薛琼琼赐给他做妻子,成就了一段佳话

“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或许由于筝乐能引起人們内心的波动乃至情感上的共鸣,诗人们喜爱用筝乐来寄托自己的思念、哀怨、愁苦之情筝乐也就形成了悲凉、凄美的风格,古筝也有叻“悲筝”“哀筝”之称

“秦筝不复续断弦,回身掩泪挑灯立”哀怨的筝声正在诉说着思夫之苦;而“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囚心当时向秀闻邻笛,不是离家岁月深”又将游子离家、内心思乡的伤悲全部浸润在古筝的音符之中。

}

格式:DOCX ? 页数:11页 ? 上传日期: 17:17:43 ? 浏览次数:1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