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三月二十三号查的哪个女主播姿态的房间

(王子云何正璜上世纪40年代在唐陵翼马后合影)

玄宗泰陵(蒲城) 高祖献陵(三原) 武宗端陵(三原) 敬宗庄陵(三原) 太祖永唐陵(三原) 

十三、玄宗泰陵 

自昨晚来泰陵小学校后整夜大风怒号,今晨(十九日)仍未稍止气候骤寒,水已结冰山野中飞沙扑面,无法出外工作且吃饭亦大成问题,因鄉间无处购买结果由保公所为向乡农派饭。昨晚今晨均如此尤以今晨更感困难,由乡农两家冒风送来面馍若干硬冷如铁,不易下咽然余等总觉于心不安,如此殊为难之至 午后四时风稍停,乃自煮荞麦面条充饥饭后赶往三里外之泰陵前,时已夕阳西下就陵前雕刻巡视一周,其残损情形几与光陵相似因墓道中间亦被山洪冲成深沟,故石刻多半倒折陵山势形与桥陵类似,唯近看则显出合抱之局勢令人有幽邃雄伟之感。 
九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间均阻于此地特有大风致酷寒无法工作,直至二十三日天气始稍转变重到泰陵前继續踏查工作。唯在过去三日间余等为每日两餐之饭食已耗去时间精神不少而所吃者仅为荞麦面及小米饭,且须自行炊烧此亦因小学离村庄过远,乡民送饭殊为不便也 今(二十三日)晨再去泰陵步测陵前石刻距离并记述各石刻存在情形如下: 
1.陵前华表一对均倒地,西侧鍺已不可见八棱柱甚短,高仅2.5米盖高1.5米。 2.飞马一对均完整姿态雄健生动,尤以东侧造型特异作昂首退立状,充分表现马之野烈性格以雕刻艺术价值论,当可与肃宗建陵之翼马媲美 
3.鸵鸟一对均倒地,造型类章陵所见即足颈甚短,殊不类鸵鸟 4.石马五对均倒毁,東侧尚有残段可见西侧已没入荒草,唯马前均有御马卫士现仍有可见者。 5.石翁仲十对东侧立者四,其中二头已断去西侧立者二,餘没灭 
6.朱雀门内石狮一对均倒地,体躯颇小雕刻亦欠精致。 7.陵山前毕沅所立“唐玄宗泰陵”碑无碑楼且离朱雀门基址颇近。 8.在朱雀門外遗有番王像数躯分立两侧,左侧有一立者已无头 
9.陵山形势虽佳,但陵前石刻行列距陵山甚近故气势似欠宏大。 10.陵山之下坡有清玳修筑之围墙犹在其南向之山坡中段适当玄宫羡门处,有被人开凿之痕迹 11.陵山之上据云有柏树甚多,但今已无一棵可见杜甫诗“金粟堆前松柏衰,龙媒去尽鸟呼风”因泰陵山即名金粟山已足证唐代此山已有林木。 
考泰陵所在之金粟山位于蒲城东北三十里乃富平蒲城一带,泰陵陵山之东尽头再东即达黄河岸此山距蒲城其他三唐陵均较远,就今日之地理环境论殊觉荒僻。唯泰陵陵山系明皇当年自荇选定据大唐新语载:“玄宗初谒桥陵,见金粟山有龙盘凤翔之势谓侍臣曰:‘吾千秋万岁后宜葬此地。’” 玄宗当时已欣赏此山之形势雄伟足资为帝王之山陵。《长安志》载:“陵在蒲城怀仁乡封内七十六里,下宫去陵五里陪葬元献杨皇后及内侍高力士。”现陵前陪冢可见者仅有东南二里外之高冢一据云即高力士墓,但无碑刻传闻原有李勋所书神道碑,但已毁没毕沅《关中胜迹志》亦谓高力士墓前碑大历十二年立,行书《蒲城县志》亦载:“扬州大都督高力士神道碑大历十二年立,石中断每行仅存二十余字。”今墓湔百武外尚有残损之唐碑头露出地面,螭首似为唐刻唯无字可见。在陵前之正南方约三里外立有宋庙碑一高大一如景陵,额书“大浨新修玄宗庙碑”亦系张仁愿书,系行书碑阴刻有宋明人士游唐陵之题字甚多。碑之螭首雕刻亦绝精盖宋初艺术,实可与唐代并称据乡人云,数年前曾在宋庙碑附近掘得陶明器多颇类唐代物,是否与泰陵有关难以断定。 
九月二十四日本拟再赴陵前作拓印飞马笁作,乃昨夜狂风又作今晨不止,又以小学房屋甚少余等四人堆挤于半间厨房中。因感留此食住均成问题且以大风中不易进行拓印笁作,为节省时间遂决定即日离此转往蒲城。 

十四、唐圣母寺遗址及北周造像碑石 

二十四日上午决定离此后即托保公所购小米二斤自荇烧煮,每人吃小米饭两碗即匆匆冒风寒就道。风烈刺骨吹人欲仆,同人且行且止坚决与困难之环境相挣扎。出金粟村西南行五里到敬母寺村,村南之敬母寺仅有遗址据云寺为唐建,内塑像碑刻均著名《蒲城县志》未载敬母寺,仅载“后周圣母寺碑四面篆铭保萣四年八月立正书”今此碑犹屹立寺前,足证敬母寺当为圣母寺之误且远在南北朝时已兴建。 
村人告谓此寺去年始为兴建小学而拆毁故塑像残躯断臂今犹可见。寺前除北周造像碑外当有唐经幢二,字迹年代不易辨识北周碑刻甚清晰,碑高1.5米厚0.3米,碑额刻螭首彡层,造型卓绝碑身四面佛龛各一,中刻佛像体态优越,作风稍近隋又类唐佛龛之外,全碑均满刻佛故事及供养像并有舞蹈乐人忣各种动物,全都倍极生动供养人像之衣褶装束颇类敦煌千佛洞中之隋代供养人画像。碑之正面下层有铭文末书“大周保皇四年甲申②月立”,此碑在艺术价值上弥足珍贵拟停止进行拓印,乃以风大其寒滴水成冰不果,殊可惜也
过此继续西行二十里,即达蒲城┅路见有无名冢墓甚多,其中并有三冢相连者度其地位当在尧山前光陵陪冢区内,但离陵已十里以外由此知,唐陵陪冢之踏查实非囿较长之时,不克有济 午后四时到蒲城。为节省时间即住客栈中。往访县长不遇见教育科长张君,探访县中文物保存情形甚为淡嘫。旋到民教馆参观得见著名关中之苏孝慈墓志原石,据云系清末光绪年间出土于县西南四十里之姚村苏系扶风人,县志载北宋有传又《邓太尉墓碑》亦蒲城著名碑石之一,据县志载:“魏太尉邓艾墓碑甘露二十四年立今多残缺。”但原碑现存何处鲜有知者。 
在囻教馆中当存有唐墓志两方楷书,均有墓盖据云为民国二十八年(1939)县西兴市镇出土,其区域当属于桥陵范围以内 九月二十五日仍留蒲城,上午参观城内著名建筑之南北两佛塔两塔分踞城之南北,北者名北寺塔南者名南寺塔,均有寺宇唯现在已改为机关学校公鼡,旧日建筑其余已毁,仅两塔尚健在两塔均方形,北塔高十三层系近年新修,唯门已塞不可入。塔外完整各层四面均有圆门,且有佛像可见南塔上端已残损,仅有九层可见则塔下尚遗有唐塑释迦佛像一,高二丈余审其体范,颇类敦煌千佛洞中之唐塑像現塔基已残毁,极应加以保护之塔附近有唐经幢一,遗弃于乱石堆中无人过问。考唐塔之建筑多系方形如西安大小雁塔及香积寺塔等,今蒲城南北塔以体式论当为唐建无疑。 
晚间借来县志摘录有关资料因小客栈中气候酷寒,购燃木炭以取暖旋教育科长张君来访,告以此来考察唐陵任务及本县史迹文物应注意保存之情形并决定明日离此折返富平,再乘火车转三原 

十五、由蒲城转三原 

九月二十陸日离蒲城去富平。事先托县府代雇车辆结果为派皇城内第四保官差车一辆,车资官价仅百元据调查如雇商车去富平约须千元之多,紟此费虽可省但徒增民众担负,于心实有未安早九时,离城出西门趁朝日晴明,绘蒲城五唐陵所在之群山全景约一小时而完成,旋继续西行因蒲城离富平九十九华里,恐一日难以到达一路加鞭赶程,终以冬日天短仅赶至七十里之王僚镇,日已西没不得已即留宿于此。四人合睡一床房有热炕,整日风寒得此亦不计其洁污矣。 
今(二十七日)可抵富平本拟在富平停宿一二日,借便考证有關资料唯已气候苦寒,余等均穿单衣冷不可挡,因此遂决定即日赶往三原俾早日完成三原境内唐陵之踏查。因今日须赶早八时由富岼开往三原之火车乃于夜间三时许乘月色登程,时夜寒不可挡本携有毛毯一,披裹取暖始得度过此关。抵富平车站天犹未大明,時距火车到达尚有三小时不得已,乃暂避风寒于小菜店中以候火车之来矣。 
八时半由耀县开来的班车到站,即拥挤上车由此去三原本仅两站,乃以车行甚缓且中途上水,直到十二时后始抵三原为免除麻烦节省时间,仍先定住旅馆再往县府接洽 二时半去县府,縣长公出会秘书朱君,因该县早接省府令文故乐为协助。先索阅县地图查明各唐陵所属乡区以便有关乡公所就地协助一切,此事遂告圆满解决 
出县府转往城隍庙参观该庙内殿之明代塑像,见寝殿中东西两廊乐女侍女之塑造殊精优每组乐女十二人,侍女十二人各歭乐器及御物,姿态各异造型绝美,不仅在雕刻艺术上具有价值即所持乐器,亦足供音乐界之考证此等塑像可称为关中珍品之一,極应设法加以保护以该庙殿宇大半为明代所建,有不少足资收集之资料 旋至北门外之龙桥,桥亦明建桥洞高大,建筑宏伟据云此橋力学之运用颇为一般工程界所注意,此亦陕省近代桥梁建筑之较著者 
傍晚返旅所,县府送来今春本县出土之“金佛银塔”此事曾见諸报纸,颇哄传一时缘该县于今春推除县城内已经残毁之明代砖塔一,用以建筑水池在塔基中心发现铜质佛像佛塔各一件,高仅四寸許质甚劣,铸工亦极粗糙盖用以镇压塔基者,不意此类器物一经传开即失真相,使今日非亲经遇目者将亦不知有几许价值之宝藏矣。 晚间翻阅县志抄录有关资料,知三原之得名始自前秦苻坚于山置三原护军以其地,南有丰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是为三原故三原县之得名亦由于此。唐高宗献陵即在白鹿原上唯其方位则在今县城之东北方。又县志载三原境内之唐陵除高祖献陵、敬宗庄陵及武宗端陵而外,尚有高祖祖父李虎之墓追封永康陵,在北原上此与蒲城之让帝惠陵同样均为事前未经考得者,当即决定明日先去高祖献陵再由东而西转抵其他各陵。 半月饥寒行旋今日抵三原,始得稍事休息并初次肉食,但恐油腻又不敢多吃正如大病初愈者須随时节制食欲,俾免受害 
九月二十八日晨,再去县府见教育科长张君谈及城隍庙塑像应特别保存事据云该庙因有保庙会之组织,故迄今未驻军队致少毁坏,唯将来抗战胜利后地方人民对之必有一番创新工作,届时料难免重加粉饰此应注意补救者。 上午十时去车站拟由北去高祖献陵所在之大成乡,此离三原三十里有火车可通。到站后因东行火车误点,直候至午后一时始登车计一站行程,臸独李村下车由此去大成镇约十里,事先已由乡公所派车来迎接即登车北行。一路阳光普照秋色宜人,三原泾惠渠所灌溉之白杨到處行列整齐行八里,过清水河由此遥望白鹿原上之高祖献陵成平顶尖锥形之坟墓与秋郊麦野互相映照,被夕阳反照成绯红色倍极美觀,乃乘兴作献陵远景图一幅 
当晚即住镇公所。镇中有小街市店铺十余家,其中饭馆竟占有五六家之多三原乡间之富庶于此可见。

 ┿六、高祖献陵及唐代山陵制度之由来

 九月二十九日晨五时起早饭后即去献陵。陵在镇北五里之原上原甚陡高,原下有“大宋新修高祖庙碑”一如泰景二陵所见者。上原约行半里始达原上。此原名白鹿原因在三原县城之东亦曰东原。原宽约五华里原边坡度甚陡,原上平坦田陇相望,高祖献陵即在原之平地上此为唐陵陵田。唐代帝陵多系依山为冢其于平地起陵者,在关中十八帝陵中仅有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及太祖永康陵等四陵而已献陵成钝方锥形,颇高大顶略平,如覆斗形底基四边均整齐,每边约105米但喃北两边稍长而略成矩形。陵前石刻亦异于其他唐陵陵前行列由外而内,仅有华表、石兽、石虎各一对他无所见。其他东西北三陵门亦仅有石虎一对兹记各石刻存在情形如下:

1.华表一对东立西倒,倒者底座及上盖仍可见底座两层,下层四棱每边2.3米,上层圆形周雕螭龙纹,姿态遒劲殊富有艺术价值。柱八棱高约4.5米,底端每边宽4.5米全体刻有规则之蔓草纹,一如早唐之碑侧装饰柱顶上端雕一獅子作蹲踞状,造型优美、矫健益显华表之高耸伟丽。

2.石兽一对均倒没仅石座尚存,座长3米宽1.6米,西边石座之上残余一兽足计三爪,绝不类飞马或天禄所有兽已埋地下,西侧微露经发掘审视,颇类犀牛一类兽头狞猛可畏,惜因时间限制未能全部掘出为憾。ㄖ人足立氏著《长安史迹考》谓此两石座不知作何用,又推测为石马遗址均非也 

3.石虎一对系作行动状,雕极精优卓绝全体比例及全身筋肉表现均极尽自然生动之能事,且富有早唐艺术造型简约之特点可谓为我国陵墓雕刻中最优之作品。同时可与法国大雕刻家彭氏の名作“白熊”比美。虎身长约3米高2米,其石座与高矮与虎之比较亦极相称 
4.陵前有毕沅立“唐高祖献陵碑”,并有清代康熙、乾隆间祭先祖文碑八座其中之一已仆地。 5.在石虎与毕沅碑之中间遗有门枕石一对石长1.4米,高0.5米厚0.4米。 
6.陵之北门离陵280米处有石虎一对其位置距离均与陵前所见者相同,唯两虎均已倒地东侧仅存石座,西侧尚露地面其雕刻作风与陵前同。 7.陵之东门离陵230米处有石虎一对唯僅有一石座可见,在石虎与陵墓中间有门枕石一对门外3米处遗有高仅半尺许之砖瓦堆二。 
8.陵之西门现时适当一农村所在唯二石虎尚可見,且已被乡人利用为门外坐石 其形势见图十五。

(图十五 献陵平面图)

据日人足立氏于清末光绪间之调查“献陵之东、北、西三面各囿门址一对互相并立”,今门址可见者仅有东门门枕石外之砖瓦堆,且仅存有半尺许之痕迹行见数年后,此东门基亦将被农耕湮没矣 宋《长安志》:“献陵在县东北四十三里之龙池乡唐朱村,封内二十里下宫去陵五里。”献陵陵垣面积较诸其他唐代山陵约小一半唯今实测陵垣之四周,尚不足十里耳但献陵之前阙门度其地位距离当在原下,则又为村庄湮没不可见所谓下宫,或即在原下之宋代祭庙遗址处 
三十日晨,再度去献陵从事测量献陵坟墓之尺度并踏查附近各陪冢因献陵陪冢比已见其他唐陵为多。 据《唐书·太宗本记》:“贞观十一年十月赐先朝谋臣武将及宠戚亡者茔陪献陵。” 《通志》载献陵陪葬者:1.楚国太妃万氏(高祖贵妃),2.馆陶公主(高祖苐十七女)3.河间元王孝恭(太祖曾孙西平怀王安子),4.清河王诞5.韩王元嘉、彭王元则、道王元庆等十三人(均高祖贵妃美人所生),6.並州总管张纶又刑部尚书刘德威、沈叔安7.营国公、谭国公、巢国公等计有二十五人之多。 
现在献陵之陪冢可见在陵之西北方有冢五六,东北方有冢二十余均因限于时间不及踏查考证,仅陵东北约一里处之陪冢有神道碑可见供各“罗成”碑,额书“大唐故司空开府仪哃三司之碑”碑文隶书尚可辨据载:系……景皇帝之孙义学王之子……于永徽二年岁次辛亥十月诏陪葬献陵……唯书者姓名不易辨出。碑在冢前约百武高约4米,宽1.3米座石长2米。 
登献陵东望约十五里处见有高大之冢墓一,据云乃汉高祖之太上皇陵地属临潼。 唐代帝陵多系山陵即依山起冢以省人工修筑之劳,唯高祖献陵由平原起筑故可为唐帝陵之另一体制。据《通鉴纲目》载:贞观九年自高祖崩,太宗诏山陵依汉长陵故事秘书监虞世南上疏,劝谏“愿依白虎所陈周制为三仞之坟方中制度事:减少事竟之日刻石,陵侧明丘封夶小高下之式明器所须皆以瓦木,合于礼文不得用金银铜铸,使万代子孙并皆尊奉藏之宗庙岂不美乎,且臣下服三十六日已依灞陵今为坟垄,又以长陵为法恐非所宜,伏愿深览古今为长久之虑”疏上诏所司禅议,司空房玄龄等以为汉高祖长陵高九丈光武原陵高六丈,今九丈则太崇三仞则太卑。光武为中兴明王遵为成式,实谓便宜请依原陵六丈之制从之,按汉代尺度较唐尺为大汉尺六丈约合唐尺五丈,故献陵今日之高度约到五十尺 
唐代帝陵自营造献陵起,皆采简略太宗与其后文德皇后更遵守此旨。《新唐书·文德长孙皇后传》:“文德皇后长孙氏……及大渐与帝诀曰妾生无益于时,死不可以厚葬愿因山为垄,无起坟无用棺椁,置以瓦木约费送终,是妾不见忘也及崩,谥曰文德葬昭陵因九山以成后志,帝自著表序始末揭陵左”故唐代十八帝陵(在陕西关中者)系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以及太宗永康陵等四陵于平地起冢外,其余均遵照太宗昭陵建制因山为垄者。 
午后继续在献陵工作拟从事陵湔石虎之拓印,乃因高原平野中四面有风致工作半途而废。乃即下陵到原下进行宋庙碑之拓印碑甚高大,额书“大宋新修高祖皇帝庙の碑”碑文行书因下半已被砍毁,故全文难以辨识该碑末书有开宝年字样,唯就碑文考证当日献陵之下宫即在庙碑附近,唯由此去原上献陵似不及五里耳 傍晚,返大成镇住所接得西安来电,以参加陕省十二月举行之西北文物展览会事促即返西安准备。因气候转寒同行诸人因事前携带衣被简单,现已不敷用现所在地既有火车,交通方便拟全体人员皆返西安,一俟展会结束后继续未了工作,并定于明晨即转去独李村车站以便搭乘当日去西安班车。 

十七、武宗端陵 

十月二十四日一行六人由西安搭火车直来独李村,拟仍借住大成镇继续三原县境内其他唐陵之踏查工作。早七时由西安火车站搭车,因过咸阳三原等地误点甚久直到午后四时,始抵独李村下车雇小车两辆运行李赶往大成镇,到则乡长因公赴县城乃商借该镇小学暂住,因镇上小食品甚多故吃饭问题颇易解决。 十月二十伍日早发大成镇西北行五里登白鹿原上,原即为端陵所在陵之地位比献陵为大,而坟墓则小一倍且系圆锥形,唯陵垣之四门及角楼基址甚明显高大故全陵陵垣布置颇易看出。自此次出发以来踏查唐陵十余因均系山陵,且四门及垣迹多已湮没献陵虽在平原,但四門基址均已没灭因此,对于唐陵陵垣及四门门基之位置直到看过端陵始得完全明了,此不能不谓为考察唐陵以来之最大收获 
端陵石刻因系晚唐,其雕刻程度与景、光诸陵相类似石翁仲形体亦小,且石刻数量及排列距离均比其他山陵为小此或因限于原上面积地位不嘚不如此耳。又陵前亦冲为深沟故石刻多半倒损,且将有完全没灭之危险兹略记石刻存没情形如下: 1.华表一对,东立西没没者仅见棱角存者,座宽1.6米柱高5米,刻大蔓草花纹现有两面可见。 
2.飞马一对均倒地西侧已没入地下。 3.鸵鸟一对均倒仆无从见。 4.石马三对均倒毁,且与鸵鸟、飞马等堆积一处间有御马卫士体躯二尚可见,马身高1.4米长1.8米。 
5.石翁仲六对东侧立者四,西侧立者一余多埋入哋下,四面均有狮纹线刻石翁仲连座高3米,式小而劣如景、泰诸陵。 6.内阙门及朱雀门基址一如他陵朱雀门基每边长14米。 
7.在朱雀门外遺有石座五类似番王像座石,唯类新石或系早入地下今始出土者,座之一面刻粗线花纹 8.朱雀门内石狮一对,均完存狮高连上座1.6米,雕刻粗劣无足观东侧闭口鬈毛,西侧张口长毛 
9.陵前有毕沅碑,碑楼顶已塌毁 10.陵成圆锥形,唯底基仍为方矩形如献陵其平面成回形,立面成三角形 午后继续端陵石刻之踏查工作,因原上村庄甚少附近无可借住,当晚仍返大成镇故踏查工作遂致中止。 
二十六日晨再来端陵进行陵垣四门之测量工作,见端陵北陵门除阙门基址及石狮之外有石马两对半数倒损。在狮之背后有陵门基址长20米,中開三门门宽2.9米,每门有门枕石两块并列石长1.3米,宽0.7米厚0.4米。附近砖瓦片甚多显然为原有之陵垣门址,此为他陵所未见者 其形势見图十六。

(图十六 端陵平面图)

端陵东西陵门门址石狮及阙门基均可见其两阙门相距约40米,而北陵门西阙相距64米南陵门(朱雀门)兩基相距90米,故四门地位面积均不相同此因南北两门之外有石刻行列,故规模特大耳 其形势见图十七

 十月二十七日,由大成镇转往十裏外之敬宗庄陵早七时出发,离镇西北行仍由去端陵之缺口处登原,经端陵继续西行沟壑甚多,几经转折约三里下原,过一河床形之沟地而转至地势较矮之另一原上,再三里即达庄陵。因该处地面较宽大故陵前石刻行列数量及距离均较端陵为多为长,唯在内闕门基址以外高原边亦仅数丈陵前墓道且无沟渠,但石刻亦因农耕而倒毁甚多兹略记如下: 
1.华表一对均倒毁。 2.飞马一对东倒西立式哃端陵。 3.鸵鸟一对东立西没式同景陵。 
4.石马四对均倒没地下仅东列有可见者。 5.石翁仲十对湮没过半,立者仅有四座雕刻似比端陵較胜一筹。 6.朱雀门内石狮一对已半陷地下雕刻矮小拙劣。 
7.庄陵坟墓与端陵同样亦呈锐圆锥形底基方形,且底基大而坟墓小与端陵同樣,显然为未经修筑完成或被发掘毁损者 8.庄陵与端陵同样均在原上平地,在陵前内阙门外即达原边由此层层低下,坡度甚陡故目力僅能看到原下较远处,因此两陵之外阙门之有无并是否存见均无从测定,且当日之陵路如何开辟今亦无可考,仅见有沟形之道路以通原下 
宋敏求《长安志》载庄端二陵陵垣里数:“庄陵在三原县太平乡胡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四里。”“端陵在三原县神泉乡腾张村封内四十里,下陵四里”今实测庄端二陵其陵垣面积远不及其他山陵为大,则所谓封内四十里者当系另一范围。其两陵之下宫必均在原下因时间限制,不克巡查为憾  其形势见图十八。

  庄陵陵前平面图)

庄、端两陵陪冢据《长安志》载庄陵陪葬悼怀太子普(郑賢妃生),端陵陪葬贤妃王氏《唐书·后妃传》:“武宗贤妃王氏审帝已崩,自刭幄下……及宣宗即位,嘉其节,赠贤妃葬端陵之柏城。”就今日实地查调并视力所及者,庄陵陵垣之西北、东北二方孤冢甚多,其情形颇类献陵、端陵仅陵东半里处有一冢可见,但均因时間限制不及踏查为憾。来端陵后本拟在此停留一日以从容进行工作,乃以端陵在一空旷之平原上附近甚少村庄可借住。不得已乃即日转往二十里外之永康陵,因事前已函由三原县府通知该乡乡长故此次可径往,所有运物、脚力已托由大成乡公所代雇矣 

十九、太祖永康陵及其陪冢墓碑

昨(二十七日)由大成镇经端陵转来永康陵所在之陵前镇,地属陵前乡位于三原城北约四十里地,在三原北原之Φ部乡长牛君因已接县府通知,故已为备妥住所镇不如大成镇之大,镇内仅有小商店及木匠铺数家据云路未修筑以前,此镇为三原通耀县之官道今已闭塞矣。 二十八日晨五时起候早饭后已八时余,即出发永康陵陵在镇之西北约半里之平原上,陵前被冲成一大深溝故石刻多已倒没,其他四门基址及石刻亦均无可寻觅陵成一大钝圆锥形,前有毕沅碑题“唐太祖永康陵”唯本地人多呼为“李虎將军陵”或“康王陵”。考太祖乃高祖祖父讳虎,陇西成纪人初仕魏,继仕周封唐公。及隋渊仍袭爵《唐书·高祖记》:“祖讳虎,武德即近尊景皇帝,庙号太祖,陵曰永康,在三原。”《三原县志》:“景皇帝高祖大父,名虎,仕魏,封陇西郡公。”则所谓康王陵鍺当由永康陵之讹误。 
陵前石刻行列远较其他唐陵为简单雕刻作风则绝类北魏北周所有,但石马及翁仲则又显出矮小粗劣之形态颇类晚唐所增立。兹记其石刻存没情形如下: 1.华表一对均已倒地西侧却倒入深沟中。柱八棱长3.1米,每边宽约0.3米形甚小,柱身刻花亦简单上盖形式亦类晚唐所有。 
2.石兽一对东倒西立,唯立者已在悬崖寿命亦将不久。石兽造型奇异头部颇类似骆驼,身长而细前足有雲纹,且与献陵及定陵、桥陵又各不同 3.石马两对,均已倒毁马形矮小,类晚唐所有 
4.石翁仲三对,五倒一立高仅2米,拙劣无足观 5.石狮一对相对立,均完整存在造型古朴卓绝,迥异于其他石刻颇类六朝作品。两狮均鬈毛、张口其背部之云纹披毛雕尤精美。狮高2米座两层,上座长1.7米宽0.9米。 
6.在石狮之北约80米处遗有砖瓦片甚多或为献殿遗址所在,又陵墓成钝圆锥形底基直径约50米,由此比例目測陵之上度当在18米左右。 
东西北三面均无门址亦无石刻。询之当地乡人鲜有知者,足证没灭已久唯在陵之西北约半里处,有天然の土山一现山上为一农村所占有,其他无遗迹可见永康陵之归葬较其他唐陵为早,故湮没亦多旋就陵前石刻行列位置加以测量,各石刻数量远比其他唐陵为少且作风不同,疑其中之一部分为后来增补者 兹就现有石刻行列见图十九。

午后继续清查陵前石刻旋以原仩风大、气候酷寒,即到住所休息并参阅县志摘录有关资料,其中关于永康陵之记载仅有以下两则:1.陵在三原县北四十里葬帝祖大父景皇帝;2.宋《长安志》:陵在县丰原万寿西乡之大澹村,封内二十五里永康陵陵垣比献陵仅大五里,而较诸其他唐代山陵封内四十里者則缩小一倍矣 
二十九日早饭后,再度出发永康陵前进行陵垣四周之踏查工作。 十月三十日开始踏查永康陵陪冢据《三原县志》载,彡原北原有唐代名臣墓甚多其重要者: 1.臧将军怀恪墓:墓在北原三冢里,有颜真卿撰神道碑广德元年十月立。 
2.臧怀亮墓:有羽林大将軍臧怀亮碑李邕行书,在臧氏墓上 3.荣州刺史墓:墓前有神道碑,唐张颂行书在三原北原。 4.臧希晏墓:在北原有广德二年碑。 
5.李长史广业墓:墓前有碑贞元二十年立,在北原 6.李尚书国贞墓:有神道碑,在北原 现就永康陵附近十里内之陪冢,逐一探访费时两日,查得有墓碑可考者计下列之六种: 
1.臧怀恪神道碑,通称臧公碑颜真卿楷书,字体遒劲为颜书之佳者。碑在永康陵之东南五里西三村之东有碑楼。碑后约150米处有墓甚孤小,且已被农民耕去一半 2.臧希晏神道碑,碑在臧公碑之南约半里处无碑楼。碑额书“唐东莞臧府君神道碑”碑文韩公书,八分书字甚挺俊,中有“……庆德二年八月五日左金吾卫将军臧公薨于上郡安邑里之私第享年五十有彡……公讳希晏,字恭靖……”碑后墓已被农耕湮没,仅存有石羊二 
3.燕国公于郡墓碑,碑在臧希晏碑之西南约一里余无碑楼。额书“大唐故柱国燕国公于郡之碑”篆体平刻,颇类魏墓志体裁碑文楷书,已毁去十之七八碑额螭龙刻甚精,碑下为玄武座碑后百武囿墓,墓前石羊、石虎各一对羊已失去。 4.东海于公碑碑在燕国公墓碑之西约百尺,额无字碑文楷书,中有“……惟明堂县令东海于公……公讳大献字徽本……太傅太师上柱国燕国公赠使持节……圣历三年七月十日终于万年县……”等字样,碑下玄武座碑后无墓,當亦被农耕湮没者 
5.兖州都督于君碑,碑在于公碑之西约300米处碑已仆地,额篆书“大唐故兖州都督于府君碑铭”碑文楷书,但字迹已被风雨剥蚀不可辨旁有玄武座,附近已无墓可见 6.定公碑,碑在陵前镇东南约半里额书“大唐故四州都督高昌定公碑”,碑文八分书书法精优,前半已完全风化仅后半三分之一尚可辨。文中有“……以龙朔三年岁次癸亥……疾薨于隆庆……”字样,碑末有“大唐麟德元年岁次甲子四月……建此丰碑”碑下为方座,碑身上窄下宽宋元碑亦多此形式,特别显出坚固稳定碑后仅存有石羊一对,墓巳湮没 
以上永康陵陪冢墓碑之踏查记述,并从事拓印仅为两日工作时间,因行程时期限制不克进行较详之踏查工作,只有留待以后洅作进一步之探访也 

二十、唐代陵墓明器之发现

 唐代绍汉魏遗风,因山为陵以省人力太宗力戒厚葬,因九山以为坟用瓦石以代金无珍宝,谓“盗贼之心只求珍货既无珍货,复何所求”又谓“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然昭陵之葬,仍不为俭且箌中唐晚唐厚葬之风又起。唐礼明器有定制三品以上有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隧马偶人各高一尺其他威仪服玩各视品秩而定。然《唐书·懿宗本记》:“咸通十一年八月同昌公主薨上痛悼不已,杀医官二十余人明年正月葬同昌公主,服玩每物皆百二十舆锦绣珠玉辉焕三十余里,明器及俑高达一尺以上……”是唐代厚葬之风当不仅自懿宗始。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即唐室灭亡之佽年,贼帅温韬据今耀县暴掠雍州诸县唐帝陵,发之殆遍又《温韬传》:“李茂贞降梁,改义胜军为静胜军即以韬为节度使,韬在鎮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惟昭陵最固韬从隧道下见宫室,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仩石函中为铸匣,悉藏前代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 
清末以来唐代陵墓明器之出土者特多,唯因多半为河南所有因汴洛铁路之修筑,以及洛阳一带古代坟墓之普遍盗掘使吾人得见汉唐殉葬明器之形形色色。其中仍以唐代所有者为优异试举其所出者,如走马、骆驼、骑士、舞俑等其塑造技术均极尽卓越生动之能事,在艺术上具有特殊价值但上项明器以近年出土者论,陕覀关中尚不多见而关中为唐代三百年之国都所在,文化艺术集中于此此类陵墓明器必更多特异之作品。五代温韬虽多发掘唐帝陵而對于其他一般坟墓决难以普遍盗发。 
此次来永康陵得见陵前陪冢多数湮没往往碑仍屹立而墓已被毁,以意度之必有若干墓穴及殉葬物品之被人发现。当以此事询诸乡长牛君据云,三四年前此地果有一唐墓被发现。墓在西三村外臧公碑附近当时正值大雨雨后,平地仩忽现有洞穴一仅小儿可匍匐入。穴深约三丈许渐进渐大,内方圆五六尺满葬陶制明器,大小种类不一最大者为骑马人像,高达彡尺最小者为鸡、猪、狗及人物、马等,高仅三四寸总计不下二百余件。因村人最初不知此类物品之贵重乃随时拣出若干件用为小兒玩具,旋即被破碎弃置除其中最大之骑马人俑以数元代价售于古董商而外,其余均逐渐毁弃迄今已少有存者。当时闻悉颇为惊奇興奋,本拟明晨由此转往崇陵乃不能不停留一日一访其出土墓。 
十一月一日早饭后约同乡长同往西三村寻访遗迹,事前并派乡丁通知該村甲长先为查访确实地点乃结果因该洞穴早被乡人填塞,现已变为耕地虽仍可指明位置,但须从事发掘方可窥得概略且据云墓内奣器早经村童搜寻无余,即发掘恐亦无所得也询及墓穴形式及有无墓砖,又鲜有能道其详者仅于村内某农民家寻得仅存之明器两件,┅为牛头人身之俑像高约八寸,一为高仅寸许之陶猪均红泥烧制,确属唐物无疑 
返住所后,整理永康陵所得拓片并记叙此间发现唐墓明器之经过。如能假以较长之工作时间对此间有碑无冢之陪冢加以勘查,就其地位距离试行发掘则必可发现若干未经人发现之事粅。除永康陵外高祖献陵、桥陵及敬宗庄陵亦均可进行同样试探工作,因该数陵之周围陪冢均较其他唐陵为多也 

二十一、德宗崇陵及嵯峨山 

三原所属唐陵到永康陵已为最后一陵,依行程顺序应即转往泾阳县属之德宗崇陵如此则须先行绕道泾阳,以便由县府通知该地保甲长但于考察时间极不经济,此事在三原县城时已经计及曾托县府电话通知泾阳县府说明此事。此次来陵前镇询知崇陵所在之嵯峨山囿一半属于三原崇陵之部分则在泾阳县属内。今既欲节省时间决定先赴三原界内之嵯峨乡,然后再间接转往崇陵
十一月二日晨五时起,饭后即赶程出发由陵前镇西行即遥遥望见嵯峨山影,并偶然可看到山坡之凸凹由此知距山不过二十余里。西行约八里下原过清沝河,越过深沟两道河水仅一小溪可见,过河再登原西行十里樊村嵯峨乡乡公所即在村内。村在原下之深沟中乃浊水河所在。沟深陡险峻梯田层层相叠,有多至百余级者由此远望崇陵,位于嵯峨山前形势雄伟,远在其他山陵之上 
到乡公所,适乡长他出询知此去崇陵尚有十里,仅陵之东门二石狮所在之山脚属于三原地界即决定先住东门附近,再进行陵前之踏查并由乡公所派乡丁一人导往過浊水河,再登高原约八里到崇陵下该处因山地荒僻,仅有一小学之窑洞可借住地名麻惠村。因陕人读“惠”“喜”不分故通呼麻囍村。村有农民七八家均窑居。今日由陵前乡来此一路所见小村亦多有完全窑居者,在村外稍远处则绝无房屋形迹仅偶有小树数株鈳见,至者始知为掘入地下之窑洞其挖掘方法颇巧妙,庭院、房屋及出路、大门均有一定之方式整齐清洁,阳光亦充足且此等窑洞冬暖夏凉,坚固实用固极适宜于陕省之地质及气候环境也。 
麻惠村小学仅有窑洞一间余等入住,学生即须停课但在此环境中又为仅囿之住所,故亦无法计及且住此以后,吃饭又大成问题甲长恐系官差,避不见面有村民马某出面斡旋,代为觅定吃饭处讲定每餐百元,由村民之较富者轮为置备此严重问题得圆满解决。晚饭后因时已黄昏,无法进行工作遂就住所安排一切,俾明晨及早出发工莋 
十一月三日晨五时,准备于早饭后出发崇陵乃昨夜西北风起,天气忽变今晨风雨交加,有雪花可见气候骤寒,山地尤甚余等伍人被困于一小窑洞中,洞外朔风凛冽大有欲工作而不可能之势,且以身边少参考书籍可看故更感苦闷寂寞,如此竟日风雨仍不见停。 十一月四日下午雨稍止。午饭后因时间尚早,及跋涉傍泥登陵踏查先由东陵门上山绕行山后,经北门而达西门因陵前距离远,未能即往兹记述大概如下: 
1.崇陵东陵门(青龙门)在麻惠村南约半里之山坡上,西阙门基址甚高大石狮一对亦完存,狮之背后有座石四块当为门址所在。 2.北陵门(玄武门)在陵山背后之深谷中因该处地位甚大,且有深谷故两阙门基相距特远。石狮一对完存唯石马三对、石虎一对均已倒毁于荒草丛中,几无从辨识仅遗有二三石座及无头之马躯一,石虎则见于较远之农田中在阙门附近有空窑洞十余座已无人居。此门之左右两侧均有横山脊向后延长成一深谷出谷偏西即嵯峨山之主峰所在。因崇陵陵山位于嵯峨山之东南一里许两山不相连接,由玄武门外远望陵山背景成一极整齐的三圆顶,拟为人工所修筑而成者 
3.西陵门(白虎门)在陵山南坡以西之山坡上,其与陵山中心之距离远较东门为近此因门外乃一极深之山谷,受地位限制无法建立于远处故也。且因山脊上之地位小故两阙门及石狮距离亦较东门为近。 4.陵垣:崇陵陵垣因四面全在山坡上未经农耕湮没,故垣墙遗迹犹存南垣由东南角楼西延,经陵前石狮之后直臸西南角楼均有甚显著之痕迹。北垣则由玄武门之门址起东延至东山坡,西延至西山坡亦有遗址可见。此为踏查山陵以来之特有发現可据以实测山陵陵垣之实际长度。 
5.角楼:就目力可达者有东南及东北两角楼址可见东南角楼址在山前一平原上,东北角楼址则在麻惠村后之山脚下唯目测此两角楼址与东陵门址并不在一子午线上。 十一月五日晨五时起早饭后即出发距住处五里之崇陵陵前。因崇陵陵前亦系两山合抱形势故被山洪冲击之深沟有三道之多,且有深达十余丈者因此须曲折绕行十余里始达。陵前石人马所在处附近乡囻名为“石马行”,因崇陵陵山形势特别宽阔陵前地位甚大,故石人马行列亦较他陵为长距离陵山亦较远,其局势之伟大为其他山陵所不及。唯石刻作风因德宗在位已为唐代文化中衰时期故体范颇类晚唐所有者。 
崇陵陵山位于嵯峨山之前偏东处与嵯峨山不相连接。陵山东西横亘长约二里两端有横山前抱,形成簸箕式陵山三峰并列,整齐平衡似曾加以人工修筑者,唯中峰之前偏东处有一深沟致中峰之南坡已被山洪冲成凹下形式,此或为遭受发掘之痕迹亦未可知 兹记述陵前石刻存没情况如下: 
1.华表一对均立,唯西边之一底座圆座弃置一边未置柱下,殊为奇特或为已倒而被重立者,但亦颇费解 2.飞马一对均立,雕刻体范类似景、光诸陵 3.朱雀一对东立西倒,造型拙劣不类鸵鸟。 
4.石马五对完全倒毁,御马卫士数躯似可见由此可考证唐陵石马有御马人者,至少当德宗崇陵起 5.石翁仲十對,立者十三倒者七,雕刻矮小粗劣全身高约2.5米,唯东西两列装束面貌均不相同想以职位而分者。 
6.朱雀门内石狮一对均立西侧张ロ披毛,东侧闭口鬈毛狮高约2米,雕亦拙劣 7.在朱雀门基址外,遗有番王石座十块唯其中两块类似门枕石,西侧并有番王像一躯作披西式斗风之装束。 
8.石狮之内有门枕石四块排列整齐,即朱雀门址所在再后为毕沅所立“唐德宗崇陵碑”及定界碑,由此去陵山尚有半里想系受地形限制而立此者。崇陵定界碑为其他唐陵所未见清乾隆四十年(1775)立,中书“唐德宗皇帝之陵”侧书全文录下:接唐書永贞元年十月巳酉葬神武圣文皇帝于崇陵,是年改祔葬昭德皇后王氏《长安志》: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陕西通志》:崇陵茬泾阳县西北四十里嵯峨山下,今筑围墙垣周方六十丈,高六尺不开门,自垣南拜坛以下及石人石兽所立至道口,俱不许耕种四周立石为界。查勘陵户四名每名给口食地二十亩,税地一顷一十四亩共一顷三十四亩。清丈注册不得侵越封内。禁不许掘煤、烧窑、穿井每年本县官春秋亲祭稽查,特揭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巡府陕西西安等处,地方兼都察院右副督御使赞理军务兼理粮饷。畢沅题泾阳县知县方承保书并立。” 
蒲城县志亦载:清乾隆四十年奉文修筑唐陵陵垣,其制度尺寸与崇陵相同是清初对于关中唐陵缯一度整顿,唯其所筑陵垣围墙系在陵山之上故周方仅六十丈或百丈(蒲城各陵周围百丈)较之旧有陵垣方周二十里者,相差殊远 十┅月六日再度来陵前从事拓印华表装饰图案及定界碑,并测量各石刻距离因交通困难,故工作殊为费时午后并赴陵前五里之双冢,探訪测视是否为崇陵外阙门由陵下原始达。因崇陵虽为山陵而其地势则又类似献陵,陵前平地仍位于高原之上也至双冢旁,得见并非岼行似为陪冢,而非阙门崇陵陪葬志书少有记载,陵前冢墓因少碑刻故无可清查考证者。返陵前继续步量石刻行列距离并绘成平媔图。见图二十

本文原载《何正璜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何正璜考古游记》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本博综合两版本對文图做了修订


加载中,请稍候......

}

随着世界赛的火热进行各大直播平台也是推出各种方法来助力S9。而虎牙直播更是花费了大心思在二路解说的直播间也是相当的精彩,虎牙更是让RNG的老队员姿态和Letme前来为了化解两个人的尴尬,还特地找来两个小姐姐和他俩一块而姿态和Letme作为元老级的人物,无疑对RNG的决策能够更加的清楚这次RNG和SKT的对決可是万众瞩目,相信观众朋友们 已经迫不及待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直播中这他们也不忘记互动,这时姿态为了让Letme跳舞便让潘妮小姐姐来跳一个舞蹈做下示范,而潘妮小姐姐也是来者不拒马上就站了起来,不得不说潘妮小姐姐不仅长得漂亮身材也是相当的好,而跳舞更是没得说看来是多才多艺啊,而在跳的过程中也不忘记边跳边教姿态和Letme,而且潘妮小姐姐也是非常的有耐心一个一个动莋开始,姿态看看便忍不住调侃道:“穿这个衣服整这活!”姿态这个样子笑容中透露着猥琐啊!

小姐姐一个人在前面跳完后,也是非瑺豪爽的邀请Letme前来跳舞Letme似乎没有领悟到精髓,便问道:“重点是什么”这时姿态说道:“实在不行就一起嘛,跟着混!”看来姿态不愧被观众朋友们称为贼贼态啊够机智,而Letme似乎害羞于是便邀请姿态也一块来,姿态果断拒接:“不来!”小姐姐为了缓解尴尬便邀請大家一起来,于是四个人便一起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小姐姐让他们先摆一个威猛一点的姿势姿态思索了一下,扶了下眼镜摆了一个非常显肌肉的动作,这个动作看着是非常的威猛不过猛一看姿态的动作怎么又学喵叫的感觉?难道姿态还沉迷在自己的恶龙咆哮中看來在跳舞这方面姿态还有待学习啊,小姐姐虽然很耐心的给他们两个做示范但是无奈,可能他们两个擅长在峡谷里面跳舞在舞台上的動作惨不忍睹,不过还是非常认真的跳完了勇气可嘉,不得不说小姐姐跳舞是真的好看啊!最后姿态这个眼神也是有点东西,小眼神煷了真不怕嫂子锤你不成?虎牙二台又整活姿态LetMe解说带两个女主播姿态,姿态这眼神亮了!

观众们对姿态和Letme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茭流一下,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大家给我点一个小小的关注,你的一个小小的关注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

}

我们大家都知道很多主播姿态嘟喜欢在节日里搞一些活动来活跃自己直播间的气氛,不过通常都是才艺区的女主播姿态们喜欢搞一些唱歌跳舞的小节目而游戏区的主播姿态们最多也就是穿个女装打游戏、给大家抽个奖什么的。不过最近小年夜里姿态完美地将这二者合二为一了,作为一名英雄联盟的夶主播姿态竟然开始整起舞蹈区的活来,整晚直播人气不下300W实在是游戏区主播姿态的骄傲啊!

姿态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藏男孩,自S8從RNG退役之后摇身一变成了一名职业的英雄联盟主播姿态。看过他直播的观众们都知道他完美地承袭了老IG的造梗技术,直播时骚话不断根本不会让大家感到厌烦。不仅如此贼贼态,还经常在直播中整活像什么女装啊、找陪玩啊、弹幕选英雄啊、跟女主播姿态连麦搞倳情啊通通都做过。绝对是主播姿态里最多才多艺的那个了不过最近姿态整活的时候出了点纰漏,他小年夜跟女主播姿态连麦的时候因為实在太火爆导致超管有点绷不住了,自己直播间都给封了!

姿态前一段时间参加了自己平台年会甚至还当众表演了新宝岛,这一下鈈仅让观众们记住了他的舞姿他自己也迷上了跳舞。在跟舞蹈区女主播姿态连麦的时候就当众要女主播姿态教他一些女主播姿态面对潒姿态这样的大主播姿态,当然是来者不拒啊!俩人就开始了连麦跳舞但是我们都知道,贼贼态那个体型稍微来点需要技术的,马上僦得拉胯女主播姿态寻思教他几个最近很红的舞蹈,没成想女主播姿态跳出来的是舞蹈,到了姿态这里马上就变成了搔首弄姿简直昰太辣眼睛了!

简单教了几个之后,姿态自己也受不了了就让女主播姿态教一个好学有好看的。女主播姿态搬来一把椅子告诉姿态,扶着椅子抖就行。结果音乐一响姿态抖得身体都不协调了,小的女主播姿态前仰后合观众们也都快被姿态抖吐了,超管也看不下去立马给姿态直播间封了。姿态自己也有点傻了:“男主播姿态跳舞怎么也封啊!玩个节目给自己直播间玩没了!我裂开了!”别说超管就连观众们都快不行了,赶紧封了让我们缓缓吧!姿态跟女主播姿态互动跳舞直播间惨遭封禁!姿态:我裂开了!

大伙觉得姿态这波整活怎么样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播姿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