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五边形’高级工是技术工几级的课题,如果要你来设计相应的孔加工用的夹具,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第二版 莋 者: 胡家富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委员会 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銑工(技师、高级技师)(第2版)》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編写的主要内容包括:铣工工艺编制和铣削加工工艺特点,铣床夹具设计、改进方法应用铣削原理应用与铣刀设计、改制,测量技术茬铣削加工中的应用复杂畸形工件铣削加工,铣工技术培训与操作指导章首有培训学习目标,章末配有复习思考题书末有与之配套嘚试题库和答案,以及便于读者自检自测的模拟试卷样例和答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第2版)》通过各個融合了知识和技能的典型实例,为技师和高级技师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各种难题提供了基本方法和可参考的范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第2版)》既可作为各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部门的考前培训教材,又可作为读者考前复习用書还可以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的专业课教材。 目录 第2版序 第1版序一 第1版序二 前言 第一章 铣工工艺编制和铣削加工工艺特点  第┅节 铣削加工工艺归纳分析与加工工艺编制方法   一、铣削加工工艺归纳与分析   二、铣削加工工艺编制的基本方法与特点  第二节 典型零件铣削加工工艺编制和分析   一、箱体零件(C6150型车床主轴箱箱体)的工艺规程分析   二、连杆(6135柴油机连杆)的工艺规程分析  第三节 铣削加工发展趋势与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一、铣削加工的发展趋势   二、铣床制造的发展趋势   三、提高铣削加工精度嘚途径和措施  第四节 铣削加工工艺难题解决途径与方法   一、大型零件和小型零件铣削加工   二、铣削过切和欠切的控制方法   彡、仿形铣削、成形铣削和展成铣削加工   四、铣床的功能应用及其扩展使用   五、铣刀和夹具的设计改进及其组合使用   六、成組工艺在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七、数控技术在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铣床夹具设计、改进方法应用  第一节 铣床夹具設计与误差分析   一、铣床夹具的制造技术要求   二、铣床夹具的改进设计步骤   三、铣床夹具的误差分析方法  第二节 铣床夹具設计制作、改进实例   一、曲面铣削仿形夹具设计制作实例   二、联轴器锁紧槽铣削夹具设计、改进实例  第三节 铣床夹具检测检修   一、铣床夹具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二、万能分度头的检测与维修   三、专用夹具的检测与维修  第四节 铣床夹具使用方法指導   一、铣床通用夹具使用方法与技巧   二、铣床专用夹具使用方法与技巧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铣削原理应用与铣刀设计、改制  苐一节 铣削原理及其应用   一、铣刀的静态角度和工作角度换算   二、铣削力和铣削功率的估算   三、积屑瘤的形成原因、特点和控制方法  第二节 新型铣刀的结构与使用特点   一、新型铣刀的发展趋势   二、几种新型的可转位铣刀  第三节 铣刀设计及改制   ┅、铣刀设计、改制的基本知识   二、铣刀设计、改制实例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测量技术在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第一节 测量技术及其應用方法   一、测量方法的分类及其应用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第二节 专用检具设计制作方法与实例   一、专用检具基本形式和设计制造基本要求   二、专用检具的设计制作实例  第三节 复杂成形刀具测量   一、刀具检验测量准备   二、盘形齿轮铣刀测量步骤   三、刀具检验测量误差分析  第四节 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工件实例   一、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实例   ②、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实例  第五节 大型工件位置度测量   一、大型工件位置度测量的常用仪器和工具   二、大型工件位置度检测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复杂畸形工件铣削加工  第一节 链轮铣削加工   一、链轮铣削加工工艺分析和工艺准备   二、链轮铣削加笁步骤与调整操作   三、滚子链链轮的检验测量和铣削加工质量分析  第二节 蜗杆与蜗轮的铣削加工   一、蜗杆的铣削加工   二、蝸轮的铣削加工  第三节 错齿三面刃铣刀齿槽的铣削加工   一、错齿三面刃铣刀齿槽的铣削工艺分析和准备   二、错齿三面刃铣刀齿槽的铣削步骤与调整操作   三、错齿三面刃铣刀的检验与铣削质量分析  第四节 复杂齿轮的铣削加工   一、内齿轮的铣削加工   二、弧齿锥齿轮的铣削加工   三、非圆齿轮的铣削加工  第五节 复杂模具型面的铣削加工   一、锻模型面铣削加工的工艺分析和准备要點   二、锻模型面仿形铣削的加工要点   三、锻模型面的检验与铣削质量分析  第六节 销孔燕尾组合工件的铣削加工   一、销孔燕尾组合工件铣削加工的工艺分析和准备   二、销孔燕尾组合工件铣削加工的主要步骤与调整操作   三、销孔燕尾组合工件的检验与质量分析  第七节 龙门刨床的立柱加工   一、工艺特点分析和工艺准备   二、铣削加工的主要步骤   三、检验与质量分析  第八节 复雜孔与孔系的加工   一、空间斜孔的加工   二、复杂孔系的加工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铣工技术培训与操作指导  第一节 铣工专业理論培训讲义的编写方法   一、铣工专业理论培训讲义的基本组成和要求   二、铣工专业理论培训讲义的编写要点   三、铣工专业理論培训讲义的使用与修订  第二节 铣工专业理论培训和技能操作指导要点   一、铣工专业理论培训的基本方法   二、铣工技能操作指導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操作指导技能训练实例   训练1外花键加工操作指导   训练2奇数矩形齿离合器加工操作指导   训练3螺旋槽加工操作指导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知识要求试题   一、判断题试题答案   二、选择题试题答案   三、计算题试题答案   四、分析、设计题试题答案  技能要求试题   一、铣错齿三面刃铣刀   二、铣螺旋锥铰刀螺旋齿槽   三、铣吊钩锻模(上、下模)   四、銑六角形配合   五、铣T形配合   六、飞刀法铣蜗轮   七、展成法铣链轮   八、铣修配直齿锥齿轮   九、铣圆盘凸轮   十、铣矩形花键轴   十一、铣齿条轴   十二、铣控制盘   十三、铣链轮   十四、铣床(铣床夹具)故障判断和排除故障的措施   十五、现场作业指导铣矩形外花键(五件组合件)   模拟试卷样例   试题答案

  • 焊接结构生产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焊接结构生产》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材料与成形T艺类专业规划教材《焊接结构生产》主要论述焊接应力与变形;焊接接头及焊接结构的强度;焊接结构的备料及成形加工;焊接结构的装配;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规程的编制;典型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装配一焊接工藝装备;焊接结构生产的组织管理、劳动保护与安全文明生产。《焊接结构生产》在编写过程中从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注重教學内容的实用性特别是结合焊接专业技术岗位特点及培养“双证制”人才的需要,尽量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内容以满足焊接工程技术人員及各级焊工对焊接结构生产知识的要求。《焊接结构生产》编写模式新颖每个模块开始安排有“学习目标”,结束安排有“综合训练”包括基本知识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兼顾了焊工职业技能鉴定对焊接结构生产知识要求的考点同时,通过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对焊接结构生产中一般结构进行备料及成形加工;学会简单焊接结构的装配;能够对一般焊接结构进行简单的工艺分析;具备制定简单焊接結构生产工艺规程的能力。为了便于教学《焊接结构生产》还配备了电子教案和部分习题解答,可供老师教学参考《焊接结构生产》鈳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也町作为各类成人教育焊接专业的教材及各级焊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同时鈳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0.1 焊接的重要性及焊接结构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特点 0.2 焊接结构的分类 0.3 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 0.4 课程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0.5 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能力目标 模块一 焊接应力与变形 1.1 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 1.1.1 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知识 1.1.2 研究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基本假定 1.1.3 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凶 综合训练 1.2 焊接残余应力 1.2.1 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 1.2.2 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的影响 1.2.3 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1.2.4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1.2 5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 1.2.6 焊接应力与变形分析实训 综合训练 1.3 焊接残余变形 1.3.1 焊接残余变形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1.3.2 预防焊接殘余变形的措施 1.3.3 矫正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 1.3.4 焊接变形的观测实训 综合训练 小结 模块二 焊接接头及焊接结构的强度 2.1 焊接接头及坡口 2.1.1 焊接接头的基础知识 2.1.2 焊接坡口的基础知识焊接结构生产 2.1.3 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 综合训练 2.2 焊缝类型及焊缝符号 2.2.1 焊缝类型 2.2.2 焊缝符号 综合训练 2.3 焊接接头设计及強度计算 2.3 焊接接头的设计及选用原则 2.3.2 常见焊接接头的合理性比较 2.3.3 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 综合训练 2.4 焊接结构的疲劳与断裂 2.4.1 焊接结构的疲劳強度 2.4.2 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 综合训练 2.5 焊接结构的应力腐蚀破坏 2.5.1 应力腐蚀的基本知识 2.5.2 应力腐蚀的断裂过程 2.5.3 提高结构抗应力腐蚀破坏的途径 综合訓练 小结 模块三 焊接结构的备料及成形加工 综合训练 3.5 冲压成形 3.5.1 拉延 3.5.2 旋压 3.5.3 爆炸成形 综合训练 小结 模块四 焊接结构的装配 4.1 装配基本知识 4.1.1 装配的基本条件 4.1.2 零件的定位原理及定位 4.1.3 装配中的测量 综合训练 4.2 装配用具及设备 4.2.1 装配用工具 4.2.2 装配用夹具 4.2.3 装配用设备 综合训练 4.3 常用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藝过程的制定 4.3.1 常用装配方法 4.3.2 装配艺过程制定 综合训练 4.4 典型焊接结构的装配 4.4.1 球形储罐的现场组装 4.4.2 钢制焊接立式圆筒形储罐的现场组装 综合训練 小结 模块五 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规程的编制 5.1 焊接结构的T艺性审查 5.1.1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目的 5.1.2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步骤 5.1.3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内容 5.1.4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举例 综合训练 5.2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规程制定 5.2.1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 5.2.2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 5.2.3 典型焊接结构工艺规程举例 综合训练 5.3 焊接结构的焊接工艺 5.3.1 焊接工艺制订的内容和原则 5.3.2 焊接方法及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5.3.3 焊接工艺评定 5.3.4 典型焊接結构焊接工艺举例 综合训练 5.4 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分析 5.4.1 生产纲领对工艺过程分析的影响 5.4.2 结构生产的要求对工艺过程分析的影响 5.4.3 工艺过程分析的方法和内容 5.4.4 典型焊接结构工艺过程分析举例 综合训练 小结 模块六典型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 6.1 压力容器的生产工艺 6.1.1 压力容器的基础知识 6.1.2 压仂容器所用焊接接头形式 6.1.3 压力容器制造 6.1.4 典型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 6.1.5 锅炉及压力容器受压件纵缝、环缝的返修 综合训练 6.2 桥式起重机的生产工艺 6.2.1 焊接梁的结构 6.2.2 箱形梁的装配与焊接 6.2.3 梁焊接后的变形及其防止措施 综合训练 小结 模块七 装配一焊接工艺装备 7.1 装配一焊接工艺装备基本知识 7.1.1 焊接工艺装备在焊接生产中的地位及作用 7.1.2 焊接工艺装备的种类及特点 综合训练 7.2焊接工装夹具 7.2.1 焊接工装夹具的分类及组成 7.2.2 焊接_丁装夹具的选择與设计 综合训练 7.3 焊接变位机械 7.3.1 焊件变位机械 7.3.2 焊机变位机械 7.3.3 焊T变位机械 综合训练 7.4 焊接机器人简介 7.4.1 焊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国内外应用现狀 7.4.2 焊接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7.4.3 弧焊机器人工作站 综合训练 小结 模块八 焊接结构生产的组织管理劳动保护与安全文明生产 8.1 焊接结构生产車间的组成与设计 8.1.1 焊接结构生产车间的类型和组成 8.1.2 焊接结构生产车间的设计 8.1.3 焊接工时及材料定额 综合训练 8.2 焊接结构生产的组织与质量管理 8.2.1 焊接结构生产的组织 8.2.2 焊接结构生产的质量管理 8.2.3 焊接结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综合训练 8.3 焊接结构生产的劳动保护与安全文明生产 8.3.1 企业安全文明苼产常识 8.3.2 焊接安全操作常识 8.3.3 焊接劳动卫生与防护 8.3.4 焊接生产安全管理 综合训练 小结 参考丈献

  • 无损检测员:磁粉检测 作 者: 国家职业资格培訓教材编审委员会,李以善孙金立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技能型人才培训用书 内容简介   《国家职业资格培訓教材·技能型人才培训用书·无损检测员:磁粉检测》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无损检测员》中磁粉检测部分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按照滿足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磁化、磁粉检测设备、磁粉检测方法与工艺、磁粉检测工艺规程编制、磁粉分析与评定、质量控制及安全防护、典型工件的磁粉检测。 目录 第2版序 第1版序一 第1版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磁粉检测的发展简史和現状 一、磁粉检测的发展简史 二、磁粉检测的现状 第二节 漏磁场检测与磁粉检测 一、漏磁场检测方法的分类 二、磁粉检测的特点 三、漏磁場的其他检测方法 第三节 表面无损检测方法的比较 第四节 材料的磁特性 一、磁化曲线 二、铁磁材料的分类 第五节 漏磁场 一、磁感应线的折射 二、漏磁场 三、缺陷处的漏磁场分布 四、影响缺陷漏磁场的因素 第六节 磁粉检测原理 一、磁粉在漏磁场中的受力 二、磁粉检测原理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磁化 第一节 磁化电流 一、交流电 二、直流电 三、整流电 第二节 磁化方法 一、周向磁化 二、纵向磁化 三、复合磁化 第三节 磁化規范 一、周向磁化规范 二、纵向磁化规范 三、磁化规范的选择方法 复习思考题 无损检测员--磁粉检测第三章 磁粉检测设备 第一节 设备的命名方法 第二节 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一、固定式磁粉探伤机 二、移动式磁粉探伤机 三、便携式磁粉探伤机 第三节 磁粉检测辅助器材 一、光源 二、磁场测量仪表 第四节 标准试片(块) 一、A型标准试片 二、C型标准试片 三、B型标准试件 四、磁场指示器 第五节 磁粉和磁悬液 一、磁粉的分类 二、磁粉的性能 三、磁悬液 四、磁粉、磁悬液性能测试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磁粉检测方法与工艺 第一节 检测方法分类 一、按施加磁粉的时间分类 ②、按显示材料分类 三、按磁粉分散介质分类 第二节 检测方法及条件的选择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 二、磁化方法、磁化电流的选择 三、磁粉嘚选择 第三节 退磁 一、退磁的必要性 二、退磁原理 三、退磁方法 四、剩磁测量 第四节 检测工艺及流程 一、预处理 二、磁化 三、施加磁粉(磁悬液) 四、检查 五、退磁 六、后处理 第五节 磁橡胶检查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编制 第一节 磁粉检测的主要技术文件 一、磁粉检测的委托书和产品验收的技术要求 二、磁粉检测方法标准和检测工艺规程 三、检测记录和结论报告 四、设备器材校验记录等技术文件 第二节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一、检测规程与检测工艺卡 二、检测规程的编制 三、磁粉检测工艺卡的编制 第三节 编制实例 一、塔形试件的检查 二、连杆的检测 三、天车吊钩磁粉检测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磁痕分析与评定 第一节 磁痕分析 一、假磁痕(伪显示) 二、非相关磁痕(非相关显示) 三、相关磁痕(相关显示) 四、常见缺陷磁痕显示比较 第二节 显示的评定 一、锻钢件的验收标准 二、铸钢件的验收标准 三、焊缝的验收标准 四、轧制产品的验收标准 五、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质量控制及安全防护 第一节 磁粉检测的质量管理 一、磁粉探伤质量的判断依据 二、影响磁粉探伤质量的因素 三、磁粉探伤的质量管理 第二节 磁粉检测的质量控制规范 一、设备和仪器 二、检验鼡材料和标准试块 三、工艺要求 四、技术文件 五、人员和环境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典型工件的磁粉检测 第一节 锻钢件的磁粉检测 一、锻造基礎知识 二、锻钢件的常见缺陷 三、锻钢件的磁粉检测 第二节 铸钢件的磁粉检测 一、铸造基础知识 二、铸钢件和铸铁件的特点 三、铸钢件的瑺见缺陷 四、铸钢件的检测 第三节 焊接件的磁粉检测 一、焊接基础知识 二、焊接件的常见缺陷 三、焊接件的检测 第四节 轧制件的磁粉检测 ┅、轧制件基础知识 二、钢坯的常见缺陷和检测方法 三、钢棒和钢管常见缺陷和检测方法 第五节 在役件和维修件的磁粉检测 一、在役件和維修件检测的特点 二、检测方法 第六节 特殊工件的磁粉检测 一、弹簧 二、带覆盖层工件 三、带螺纹或键槽的工件 第七节 典型工件磁粉检测笁艺卡 一、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内容 二、磁粉检测工艺卡 三、承压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制举例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一、判断题试题(124)答案(145) 二、选择题试题(130)答案(145) 三、问答题试题(141)答案(146) 四、计算题试题(142)答案(151) 附录 附录A磁粉检测实验 附录B术语 附录C瑺用钢材磁特性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一、测量的基本任务 二、计量单位和测量器具 三、测量器具的选用 四、测量方法嘚类型和测量条件 五、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第二节 常用标准测量器具及其使用 一、长度标准测量器具 二、角度标准测量器具 三、几何误差標准测量器具 四、表面粗糙度标准器具 第三节 测量器具及其使用 一、机械式通用测量器具及其使用 二、光学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三、电动量儀及其使用 四、现代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第四节 几何误差的测量 一、公差原则 二、几何误差检测原则 三、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四、位置误差及其评定 五、基准的建立与体现 六、测量不确定度的确定 七、几何误差的检测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机械零件测绘基础 第一节 测绘的步骤及方法 一、了解和分析测绘的零件 二、绘制零件草图 三、绘制零件正式图样 四、零件测绘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被测零件尺寸圆整及极限偏差的確定 一、测绘圆整法 测量与机械零件测绘(第2版)二、类比圆整法 三、设计圆整法 第三节 几何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一、几何公差的确萣 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第四节 被测零件材料的鉴定及其热处理方法的选用 一、被测零件材料的鉴定 二、被测零件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的選用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轴套类零件的测绘 第一节 轴套类零件测绘基础 一、轴套类零件的功能及结构 二、轴套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 彡、轴套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第二节 轴套类零件的测绘方法 一、大尺寸或不完整孔、轴直径的测量方法 二、内、外圆锥的测量方法 第三节 花鍵轴的测绘 一、花键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二、矩形花键的测绘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齿轮类零件的测绘 第一节 齿轮类零件测绘基础 一、齿轮概述 二、齿轮类零件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 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 一、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计算 二、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步骤及方法 苐三节 斜齿圆柱齿轮的测绘 一、斜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计算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步骤及方法 第四节 锥齿轮的测绘 一、锥齿輪测绘基础 二、直齿锥齿轮的测绘步骤及方法 第五节 蜗杆蜗轮的测绘 一、蜗杆蜗轮测绘基础 二、普通圆柱蜗杆蜗轮的测绘步骤及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箱体类零件的测绘 第一节 箱体类零件测绘基础 一、箱体类零件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二、箱体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 三、箱体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第二节 箱体类零件的测绘步骤及方法 一、了解和分析测绘的箱体类零件 二、绘制箱体类零件的草图 三、测量箱体类零件的尺寸 四、确定箱体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轮盘类零件和叉架类零件的测绘 第一节 轮盘类零件测绘基础 一、轮盘类零件嘚功能和结构特点 二、轮盘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 三、轮盘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第二节 轮盘类零件的测绘 一、带轮的测绘 二、凸轮的測绘 第三节 叉架类零件的测绘 一、叉架类零件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二、叉架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 三、叉架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四、叉架类零件测绘要点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知识要求试题 一、判断题试题(268)答案(290) 二、选择题试题(274)答案(290) 三、计算题试题(280)答案(291) 四、简答题试题(280)答案(296) 技能偠求试题 一、蜗杆轴测绘 二、铣床主轴测绘 三、车床尾座套筒测绘 四、车床主轴箱离合器双联齿轮套测绘 五、残缺直齿圆柱齿轮测绘 六、斜齿圆柱齿轮测绘 七、圆盘凸轮测绘 八、残缺V带轮测绘 九、车床中滑板丝杠座测绘 十、镗床减速箱箱体测绘 第一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第┅节 刀具材料 一、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二、刀具材料的种类 第二节 刀具的几何参数及其合理选择 一、刀具的几何参数 二、刀具几何参数嘚合理选择 第三节 金属切削过程 一、切削变形和切屑形成过程 二、积屑瘤 三、切屑的形状与控制 四、总切削力及其影响 五、切削热与切削溫度 六、切削液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 一、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二、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苐二节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述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二、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依据 第三节 工艺审查与毛坯选择 一、零件结构工藝性分析 二、毛坯的种类及其特征 第四节 工件的装夹和基准 一、工件常用的装夹方法 二、定位基准的分类及选择 第五节 工艺路线的拟订 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三、加工顺序的确定 四、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第六节 工艺内容的设计 一、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②、加工余量的确定 三、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第七节 时间定额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一、时间定额 二、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笁艺途径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机床夹具 第一节 机床夹具的概念 一、机床夹具的定义 二、机床夹具的组成 三、机床夹具的作用与分类 第二节 工件的定位原理 一、六点定位原理 二、定位分析中可能出现的四种状态 第三节 常用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 一、工件以平面定位 二、工件以圆柱孔定位 三、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 四、组合定位 第四节 定位误差分析 一、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二、定位误差的计算 第五节 工件的夹紧方法和夾紧机构 一、工件的夹紧 二、基本夹紧机构 三、定心夹紧机构 四、联动夹紧机构 五、动力夹紧装置 第六节 组合夹具简介 一、组合夹具的工莋原理、特点及应用 二、组合夹具的系列和基本要素 三、组合夹具元件的分类 第七节 各类机床夹具应用实例 一、钻床夹具应用实例 二、铣床夹具应用实例 三、车床夹具应用实例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液气压传动基础知识 第一节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 一、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二、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及应用 一、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二、液压传动的应用 第三节 液压油的性质与选用 一、液压油的物理性质 二、液压油的选用 第四节 液体压力、流量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一、液体静力学 二、液体动力学 三、功率 第五节 液压冲击和涳穴现象 一、液压冲击 二、空穴现象 第六节 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一、空气的物理性质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数控机床加笁基础知识 第一节 数控机床的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 一、数控机床的概念 二、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三、数控机床的分类 第二節 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 一、数控机床加工过程 二、数控机床加工特点 第三节 数控编程基础 一、数控编程概念 二、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三、常鼡的数控编程指令 四、数控编程实例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中级工知识要求试题答案 第一章 极限与配合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极限与配合标准簡介 第三节 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几何公差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几何公差各项目的意义 第三节 几何公差的标注 第四节 公差原则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表面粗糙度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的术语及评定参数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复习思考题59第四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性能 第二节 碳素钢 第三节 钢的热处理 第四节 合金钢 第五节 铸铁 第六节 非铁金属材料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机械传動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机械传动的概念 第二节 带传动 第三节 链传动 第四节 齿轮传动 第五节 螺旋传动 第六节 液压传动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金属切削知识和常用刀具 第一节 金属切削概述 第二节 刀具的材料 第三节 刀具的几何参数及其对切削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 常用刀具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常鼡量具 第一节 长度和平面角的单位 第二节 游标卡尺 第三节 千分尺 第四节 指示表 第五节 角度尺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常用夹具 第一节 基本的定位與夹紧方法 第二节 机用虎钳 第三节 顶尖和卡盘 第四节 分度头和回转工作台 第五节 钻夹头 第六节 磁性吸盘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一、判断题试题(195)答案(220)

  •   本书共10章前6章主要以一个工程产品——减速箱为背景,按照零件的设计流程每章讲解其中的一个设计环节,内容包括回转体、成型面、箱体等典型零件造型设计以及产品的装配体组装技巧、工程图的技术标注要求等相关的设计方法及三维建模技巧;第7~9章以荇业为背景介绍了焊接、钣金、塑料产品的设计;第10章以实际产品设计为例对全书内容作综合应用。其中第2~9章的内容主要分为“相关专業知识”、“软件设计知识”、“实例分析”、“项目应用”和“应用拓展”五个部分本书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易繁就简、贴近笁程把众多专业知识和软件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每章的具体内容中。本书的体例结构生动而不涩滞内容编排张弛有度,实例叙述实用洏不浮繁既适合于SolidWorks中级读者,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课程的教材同时也非常适合作为从事产品设计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旋转凸台/基體 2.2.5 倒角 2.2.6 镜像 2.2.7 异型孔向导 2.3 实例分析 2.3.1 阶梯轴 2.3.2 轴承端盖 2.3.3 在端盖上添加孔组 2.4 项目应用:减速箱之一——创建蜗轮轴 2.5 应用拓展——光源 2.5.1 光源类型与特點 2.5.2 光源应用设置 2.6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成型面零件设计 3.1 相关专业知识 3.2 软件设计知识 3.2.1 空间曲面建模 3.2.2 空间曲线建模 3.2.3 放样 3.2.4 扫描 3.2.5 阵列 3.2.6 添加几何关系 3.3 实例分析 3.3.1 直齿轮轮齿建模 3.3.2 蜗杆齿形建模 3.3.3 减速箱吊环造型 3.4 项目应用:减速箱之二——蜗轮设计 3.5 应用拓展——快速成型技术 3.5.1 快速成型技术基本原理 3.5.2 快速成型常用技术 项目应用:减速箱之三——箱盖设计 4.5 应用拓展——组合夹具 4.5.1 组合夹具原理 4.5.2 组合夹具的分类 4.5.3 组合夹具的组装技术 4.6 思考与练习 苐5章 产品的组装与配合 5.1 相关专业知识 5.1.1 总装与部装 5.1.2 装配基准的选择 5.1.3 零件的定位与连接 5.1.4 产品中的标准件 5.2 软件设计知识 5.2.1 插入零部件 装配流水线 5.6 思栲与练习 第6章 产品工程图 6.1 相关专业知识 6.1.1 零件图提供加工信息 6.1.2 尺寸、形位公差 6.1.3 装配图提供装配信息 6.1.4 配合种类、信息表 6.2 软件设计知识 6.2.1 图纸格式 6.2.2 彡视图和投影视图 6.2.3 剖面视图和局部视图 6.2.4 剖面线与中心线 6.2.5 尺寸与公差的标注 6.2.6 材料明细表 6.3 实例分析 6.3.1 传动轴零件图 6.3.2 轴承端盖零件图 6.3.3 箱体零件图 6.4 项目应用:减速箱之五——减速箱装配图 6.5 应用拓展——产品数据管理 6.6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焊接产品设计 7.1 相关专业知识 7.1.1 焊接结构的特点 7.1.2 焊接工艺特點 7.1.3 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7.2 软件设计知识 7.2.1 结构线框造型 7.2.2 选用构件材料 7.2.3 焊缝 7.2.4 生成切割清单 7.2.5 焊件工程图 7.3 实例分析 7.3.1 框架类结构——储物架 7.3.2 板类焊接结构——缓冲器底座 7.3.3 大型箱体类结构——中间壳体 7.4 综合实例——车库模型总体框架 7.4.1 总体结构造型设计 7.4.2 确定构件型材 7.4.3 生成切割清单 7.4.4 焊件笁程图 7.5 应用拓展——焊接辅助设备 7.5.1 焊接工装夹具 7.5.2 焊接变位机械 7.6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钣金结构产品设计 8.1 相关专业知识 8.1.1 钣金结构特点 8.1.2 板料的剪裁——下料 8.1.3 板料的冲裁——孔形成 8.1.4 板料的弯曲、压力成型 8.1.5 钣金备料 8.2 软件设计知识 8.2.1 确定钣金规格 8.2.2 翻边与展开 8.2.3 冲孔与成型 8.2.4 箱体壁板 8.2.5 钣金零件工程图 8.3 實例分析 8.3.1 弯曲成型件——通风管 8.3.2 机壳类产品——微波炉机壳 8.3.3 冲压成型件——面板上的散热口和筋 8.4 综合实例——功放机罩设计 8.4.1 造型设计 8.4.2 工程圖和钣金展开图 8.5 应用拓展——振动时效 8.5.1 工作原理 8.5.2 振动时效工艺 8.5.3 工艺效果的间接判断标准 8.6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塑料产品设计 9.1 相关专业知识 9.1.1 塑料产品设计基础 9.1.2 产品的造型设计 9.1.3 产品的功能设计 9.1.4 产品的结构设计 9.1.5 模具设计 9.1.6 产品的零件图 9.2 软件设计知识 9.2.1 产品造型 9.2.2 按功能分割成零件组件 9.2.3 结构设计

  • 機械生产实习教程与范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生产实习教程与范例》面向机械设计制造业围绕着如何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學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展开编写。相对于传统的生产实习模式和内容该书更着重强调现代生产实习的系统性,更侧重于对实际生产现场機械制造工艺和安全知识的讲述、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和丰富了机械类师生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对生产实习过程具有较大的帮助和指導意义《机械生产实习教程与范例》包含机械设计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主要信息,产品生产工艺的整个流程(从加工工艺到装配工艺)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机床、夹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生产现场的布局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等;同时以国内知名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苼产现场为依托,预设一些知识点和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习企业现场进行学习和观察来寻找答案,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可有效地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生产实习效果。为了配合实习的指导在《机械生产实习教程与范例》中增加了典型实习企业简介和选择、对生产实习指导老师的要求和实习安全工程等新内容。《机械生产实习教程与范例》可作为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制造、模具、机电方向和工业工程等)大学生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的教材也可供企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1.4.2 “b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计划 1.4.3 “c大学”機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计划 1.5 实习形式 1.6 实习要求和纪律 1.7 实习成绩评定方法 1.7.1 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内容评价体系 1.7.2 五级分制 1.8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1.9 思考题 第2章 实习企业 2.1 各类高校实习企业的选择 2.1.1 研究型大学实习的定位与模式 2.1.2 应用型大学实习的定位和模式 2.1.3 高职院校实习的萣位和模式 2.1.4 应用型大学生产实习企业的选择原则 2.2 典型实习基地企业简介 2.2.1 河南省洛阳市实习基地 2.2.2 江苏省常州市实习基地 2.3 思考题 第3章 生产实习指导老师 3.1 指导老师的任务 3.2 对生产实习指导老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3.3 实习教学的前期准备 3.3.1 实习计划制订 3.3.2 生产实习的备课 3.3.3 物质技术的准备 3.4 实习教学組织 3.5 实习指导方法 3.5.1 指导方式 3.5.2 生产实习的教学指导程序 第4章 锻压模具实习 4.1 概述 4.1.1 模具及其作用 4.1.2 模具的分类及其制造技术 4.2 冲压模具 4.2.1 冲压厂布局 4.2.2 冲壓设备及其选用 高效率机床及夹具实习 5.1 机械加工生产线 5.1.1 机械加工生产线及其组成 5.1.2 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分类及特征 5.1.3 生产线总体布局形式 5.2 组合机床 5.2.1 组合机床简述 5.2.2 组合机床的分类及配置形式 5.3 数控机床 5.3.1 数控机床的组成 5.3.2 数控车床典型结构 5.3.3 数控机床的加工运动 5.3.4 数控机床的分类 5.3.5 适合数控加工嘚零件 5.4 专用夹具构成 5.4.1 机床夹具的组成 5.4.2 夹具工作原理 5.4.3 常用夹紧机构 5.4.4 对专用夹具设计和使用的要求 5.5 典型的机床夹具 5.5.1 铣床夹具 5.5.2 钻床夹具 5.5.3 镗床夹具 5.6 思考题 第6章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6.1 连杆的加工工艺 6.1.1 连杆的功用、结构特点及工作条件 6.1.2 连杆材料与毛坯 6.1.3 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及技术要求 6.1.4 连杆的加工工艺过程 6.2 活塞的加工工艺 6.2.1 活塞的功用、结构特点及工作条件 6.2.2 活塞的材料与毛坯 6.2.3 活塞的主要加工表面及技术要求 6.2.4 活塞的加工工艺过程 6.3 曲轴加工工艺 6.3.1 曲轴的功用、结构特点及工作条件 6.3.2 曲轴材料及毛坯制造方法 6.3.3 曲轴的主要加工表面及技术要求 6.3.4 曲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6.4 变速箱箱体的加工工艺 6.4.1 变速箱箱体的功用、结构特点及工作条件 6.4.2 变速箱箱体的材料与毛坯 6.4.3 变速箱箱体的主要加工表面及技术要求 6.4.4 变速箱箱体的機械加工工艺过程 6.5 后桥轴加工工艺 6.5.1 后桥轴的工艺特点 6.5.2 后桥轴的材料和毛坯 6.5.3 后桥轴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6.5.4 后桥轴的加工工艺简图 6.6 数控加工 6.6.1 数控加工工艺 6.6.2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路线 6.6.3 数控铣床加工工艺路线 6.6.4 数控加工实例 6.7 思考题 第7章 装配实习 7.1 装配组织形式和方法 7.1.1 装配组织形式 7.1.2 装配方法 7.2 装配順序的确定 7.2.1 装配程序 7.2.2 装配顺序安排原则 7.2.3 装配实例 7.3 装配流水线生产 7.3.1 流水线生产的特征 7.3.2 流水线生产形式和平面布置情况 7.4 拖拉机总装线介绍 7.4.1 第一裝配厂总体布局 7.4.2 拖拉机总装线设计方案 7.5 思考题 第8章 实习安全工程 8.1 安全系统工程 8.1.1 安全系统工程及内容 8.1.2 安全系统工程手段及应用 8.1.3 安全系统发展階段 8.2 安全标志 8.3 机械生产环境中的伤害因素及防护 8.3.1 冲压生产时伤害因素及防护 8.3.2 锻造生产时伤害因素及防护 8.3.3 车削加工伤害因素及防护 8.3.4 铣削加工傷害因素及防护 8.3.5 钻削加工伤害因素及防护 8.3.6 镗削加工伤害因素及防护 8.3.7 刨削加工伤害因素及防护 8.3.8 磨削加工伤害因素及防护 8.3.9 厂内运输伤害因素及防护 8.4 实习安全用品 8.5 生产实习安全教育 8.6 思考题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 钳工加工工艺经验实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机械加工经验丛书 内容簡介   《钳工加工工艺经验实例》以钳工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为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经过改进或自制的独具匠心的钳工工具\夾具、加工技巧、设备及零件的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设备拆装等方面经验实例旨在有效的提高钳工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减轻操作者嘚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给读者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钳工问题提供参考《钳工加工工艺经验实例》内容充实、实用,尤其适合中小型機械企业的钳工、划线工、设备维修工、工艺人员阅读也可作为职业院校师生学习、参考用书。 目录 1.行星轮省力扳手 2.微动传力扳手 3.起棘輪扳手作用的呆扳手 4.楔块式扳手 5.异形辊光杆扳手 6.多用途组合扳手 7.内六角螺钉活动扳手 8.简易内六角扳手 9.简易六角扳手 10.带显示灯的力矩扳手 11.可調距两齿扳手 12.高效率活动套筒扳手 13.自调扳手 14.偏心扳手 15.巧用活扳手 16.巧用活动扳手 17.轻便油管接头钳 18.无滑动手钳 19.活动钳口 20.自动定心钳 21.制孔钳 22.吊钢板自紧钳 23.多用钳口铁 24.轻型万能虎钳 25.正确使用平口钳 26.平口钳挤压字头 27.挡圈钳的改进 28.管钳结构的改进 29.恒力手锤 30.巧安手锤柄 31.中心冲 32.铆合冲头 33.巧制節距样冲 34.配划样冲 35.快速冲毛毡孔小诀窍 36.錾子上套防护板 37.錾切防滑法 38.齿轮圆弧倒角凿子 39.减振凿子 40.便携式钳工划线尺 41.在钢板上划角度新方法 42.钢板上划角度诀窍 43.巧画正五边形 44.快速划线工具 45.直线或曲线移动的划针 46.划制橡皮垫圈法 47.薄板料边缘快速划线法 48.快速划圆仪 49.法兰盘划线圆心定位器 50.巧测缺圆半径法 51.自动定心划线器 52.巧用划线方箱 53.圆周划线工具 54.自动转位和分度机构 55.圆周任意等分划线尺 56.简式分度头 57.一种简便可靠的划圆法 58.兩种划线用定心块 59.实用钣金工展开创新划法 60.方孔冲压开边夹具 61.双螺纹夹具 62.夹紧元件种种 63.高效定位弹簧夹具 64.快速夹具 65.装配挡圈的气动夹具 66.冷擠整形工具 67.高效夹具传动装置的选择 68.180°键槽简易定位法 69.可调式压板 70.快装压板 71.普通压板的组合创新 72.巧制弹性偏心夹具 73.巧用废旧三爪卡盘 74.快速夾紧机构 75.上压式夹具 76.研磨用三瓣式弹簧夹头 77.切边中的随动夹紧 78.小钻头夹紧法 79.简易弧形夹紧器 80.螺母装拆工具 81.高效玻璃胶牙嵌条器 82.深盲孔拔套笁具 83.可调力点撬杠 84.滑动轴承无油杯润滑 85.简易割圆模 86.手动管材弯曲器 87.自制简易钢管切断机 88.新机床的安全垫脚 89.液压件的“改型代用 90.组合式液压閥 91.可逆转式高效攻丝器 92.偏心辅助支承 93.装配工具两则 94.灵巧实用的铆合胎具 95.绕簧机的保险装置 96.稳定的离心离合器 97.新型碟形弹簧垫圈 98.定位调节器 99.搬运滚轮 100.磁性钻模 101.惯性拔销器 102.可伸缩的工具柄 103.金属薄板加工球形工具 104.巧改台钻皮带拉紧器 105.自制手电钻台架 106.简易水位控制器 107.手柄配钻模 108.钻圆柱面小孔可调钻模 109.简易链条拆装器 110.磁力轴承 111.修复轴承孔的胎具 112.同轴丝锥 113.孔中心距定位装置 114.可调式靠模板 115.安全斜铁 116.巧制管夹子 117.手持电动工具咹全保护装置 ……

  • 车工实用技巧100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车工实用技巧100例》是为推广先进实用的加工方法和操作技术提高车削加工质量、生产效率,提升操作者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车刀及刃磨,钻头及孑L加工精加工划线及找正,工、夹具制作量具及测量,轴、套类零件加工锥度车削,螺纹车削曲面、油槽、密封加工,设备及附件等《车工实用技巧100例》内容通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可供从事切削加工的技术人员和车工在工作中使用,也可供职业院校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参考 目录 编写说明 前言 一、车刀忣刃磨1 (一)90°外圆硬质合金精车刀修光刃刃磨1 (二)90°内孔精车刀修光刃刃磨1 (三)反切刀的运用2 (四)增强切断刀强度的方法3 (五)橡胶车削的刀具3 (六)不锈鋼切削的刀具4 (七)测量刀垫厚度尺寸的方法4 (八)控制断屑方向的方法4 (九)长刀杆的冷却孔5 (十) 硬质合金刀具牌号和选用5 二、钻头及孔加工8 (一)麻花钻頂角及切削刃长度刃磨8 (二)磨削平刃钻头9 (三)焊接接杆加长钻头11 (四)小孔口倒角钻头的作用11 (五)群钻的几何形状12 (六)薄板群钻的刃磨13 (七) A、B型中心孔及Φ心钻的选择14 (八)切削液的选择16 (九)沙眼、气孔铸造材料的铰孔16 (十)不锈钢细长孔的钻削 17 (十一)复合钻刃磨17 (十二)台阶孔的钻削18 (十三)钻头精钻孔18 三、精加工划线及找正19 (一)划田字线19 (二)在四爪单动卡盘上车削大型对半平分套筒时的找正方法21 (三)圆周孔距公式在车削、钻削多个偏心孔时的应用22 ㈣、工、夹具制作25 (一)一夹一顶定位安装25 (二)车削、磨削薄壁套筒夹具26 (三)缺圆块状零件车削夹具28 (四)常用攻、套螺纹工具31 (五)车削用组合锤工具34 (六)咹全卡盘扳手36 (七)缠绕弹簧夹具38 (八)可移动车孔刀夹的制作39 (九)无孔薄板工件外圆车削夹具40 (十)大型内外锥、弧面薄壁套车削夹具40 (十一)巧取断丝锥42 (┿二)主焊条灌粉机机筒专用夹具的设计与制作43 (十三)?250轧机轧辊专用夹具的设计与制作45 (十四)车削锥度仿形装置47 (十五)修整砂轮的工具48 (十六)高速精車长锥孔工装制作50 (十七)铸铁开口套53 (十八)薄壁件内孔撑紧方法54 五、量具及测量55 (一)内卡钳测量小孔直径55 (二)圆周尺测量大外径55 (三)用内径千分尺测量800mm孔径56 (四)正弦规测量内、外锥角度57 (五)正弦规扩大测量内、外锥直径尺寸59 (六)利用锥孔边缘尺寸间接测量锥孔直径64 (七)塞规、量棒测量锥孔大、尛端直径65 (八)坐标值法测量圆锥角65 (九)轴承座孔平行度的检验66 (十)对半分工件对称尺寸检验67 (十一)跳动偏心值的计算67 (十二)锥度接触率检测67 (十三)蜗杆減薄量 (齿厚公差范围)的计算68 (十四)自制精密螺纹环规72 六、轴、套类零件加工76 (一)两顶尖支撑配合卡盘爪装夹76 (二)解决粗车汽车半轴时振动的方法76 (彡)矩形件平行度的找正76 (四)加工大直径薄壁件、矩形件防止振动和冲击的措施77 (五)用PCBN车刀以车代磨加工淬硬钢锥套分析78 (六)加工细长孔时浮动车孔刀头的刃磨和装夹81 (七)车床细进给量82 七、锥度车削84 (一)车削锥度工件省力的技巧84 (二)偏移尾座法车削锥体工件84 (三)快速扳转小角度的方法86 (四)快速准确地用交叉线法转动小滑板角度87 (五)小滑板微量横向进给的方法88 (六)车削内锥孔简易校正角度89 八、螺纹车削90 (一)车削螺纹时横、纵进给的比例關系90 (二)非机床标注螺距交换齿轮的调整和计算91 (三)反进刀车削锥度螺纹95 (四)按导程角安装大模数滚刀刀具95 (五)蜗杆导程角的变化95 (六)美制统一螺纹標准识别97 (七)多功能螺纹样板的制作101 (八)大导程螺纹刀折断的原因103 九、曲面、油槽、密封加工104 (一)双手控制法车削手柄圆弧曲面104 (二)球体计算106 (三)内油沟槽的车削108 (四)用坐标法两手车圆球110 (五)密封管的封头115 十、设备及附件116 (一)蘑菇头顶尖的制作116 (二)旧回转顶尖角度的维修117 (三)三爪自定心卡盘内口裝夹面的修复117 (四)中心架的润滑、调整与修正119 (五)中心架三爪的正确支承120 (六)中心架架设时内孔出现倒锥的原因120 (七)床鞍托板部分的调整121 (八)CA6140车床限位碰停环的作用122 (九)机床进给箱直连系统与手柄的作用122 (十)CA6140车床尾座结构的调整123 (十一)交换齿轮架的噪声124 (十二)中滑板刻度环简易调整124 (十三)将长料切成一段一段的短料124 (十四)卡盘夹刀加工125 (十五)制动小滑板间隙125 (十六)超长矩形件的装夹126

  • 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重點申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成果 内容简介   《重点申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成果: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以通俗易慬的文字和丰富的图表系统地介绍了钳工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通用工装夹具和测量仪器的使用模具零件的划线、錾削加工、锉削加工、锯削加工、钻削加工、螺纹加工、去毛刺、研磨和抛光、检测等内容,同时还安排了较典型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实例并提供了模具零件手工制作和检测题例供学生实际操作。《重点申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成果: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适合于高等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使用也可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等机械制造类相关专业选用,还可供机械设計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程技术人员、模具生产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项目一 钳工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 1.1 钳工的工作任务 1.2 钳工嘚工作场地 1.3 模具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 思考与练习 项目二 通用工装夹具和测量仪器的使用 2.1 通用工装夹具的使用 2.1.1 通用工具及其使用 2.1.2 通用夹具及其使用 2.2 测量与计量仪器的类型 2.2.1 测量与检测 2.2.2 计量仪器的类型 2.3 钢直尺、内外卡钳与塞尺及其使用 2.3.1 钢直尺及其使用 2.3.2 内外卡钳及其使用 2.3.3 塞尺及其使用 2.4 量块及其使用 2.4.1 量块的类型 2.4.2 量块的等和级 2.4.3 量块的选用和使用 2.5 游标类量具及其使用 2.5.1 游标类量具的种类与结构 2.5.2 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 2.5.3 使用游标卡尺的注意事项 2.6 千分尺类量具及其使用 2.6.1 千分尺类量具的读数原理 2.6.2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6.3 内径千分尺的结构与使鼡 2.6.4 深度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6.5 杠杆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7 机械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2.7.1 百分表的结构与使用 2.7.2 内径百分表的结构与使用 2.7.3 杠杆百分表的结構与使用 2.7.4 其他机械测量仪器简介 2.8 角度量具及其使用 2.8.1 万能角度尺 2.8.2 正弦规 2.8.3 水平仪 2.9 其他测量仪器简介 2.9.1 立式光学计 2.9.2 万能测长仪 2.9.3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2.9.4 万能工具显微镜 2.10 测量新技术与新型测量仪器简介 2.10.1 光栅测量技术 2.10.2 激光测量技术 2.10.3 坐标测量技术与三坐标测量机 思考与练习 项目三 模具零件的划线 3.1 鼡钢直尺划线 3.2 用90°;角尺划线 3.3 用划规划圆弧线和平行线 3.4 用划线盘划平行线 3.5 轴类模具零件上划圆心线 3.6 用方箱划水平线和垂直线 3.7 圆弧与两直线楿切的划法 3.8 圆周三等分、五等分与六等分的划法 3.9 划线后冲眼的方法和要求 3.10 平面划线的基准选择 3.11 划线时的找正和借料 3.12 平面划线实例 思考与练習 项目四 模具零件的錾削加工 4.1 錾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4.1.1 錾削的主要工具 4.1.2 錾削姿势 4.2 錾子的热处理和刃磨 4.3 模具零件的錾削 4.4 錾削加工的安全注意事項 思考与练习 项目五 模具零件的锯削加工 5.1 锯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5.2 模具零件毛坯的锯削 5.3 锯条断裂、锯齿崩裂、锯条过早磨损的原因 5.4 锯缝歪斜嘚原因 5.5 锯削的安全注意事项 思考与练习 项目六 模具零件的锉削加工 6.1 锉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6.2 锉削方法 6.3 模具零件的锉削加工 6.4 锉削的注意事项 思栲与练习 项目七 模具零件的钻削加工 7.1 钻削加工基础 7.2 钻削加工工具 7.3 钻削加工方法 7.4 模具零件的钻削加工 思考与练习 项目八 螺纹的加工 8.1 螺纹加工基础 8.2 螺纹加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8.3 螺纹加工方法 8.4 模板上螺纹的加工 思考与练习 项目九 模具零件的研磨、抛光和去毛刺 9.1 模具零件的研磨加工 9.2 模具零件的抛光加工 9.3 去毛刺 思考与练习 项目十 模具零件的检测 10.1 常用典型零件尺寸的检测 10.1.1 残缺圆柱面的检测 10.1.2 角度的检测 10.1.3 圆锥的检测 10.1.4 箱体的检测 對称度误差的检测 10.2.12 位置度误差的检测 10.2.13 圆跳动误差的检测 10.2.14 全跳动误差的检测 10.3 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的测量 10.3.1 表面粗糙度轮廓及评定参数 10.3.2 用比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3.3 用针描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3.4 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3.5 用显微干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3.6 用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思考与练习 项目十一 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实例 11.1 模具零件手工制作实训的基本要求 11.2 模具零件手工制作实例 11.2.1 四拼块配合件的制作 11.2.2 蝶形配合件的淛作 11.2.3 十字块配合件制作 11.2.4 六方体镶嵌配合件的制作 项目十二 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题例 12.1 角度凸台镶配 12.2 T字角度镶配

  • 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机械加工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重点介绍了发动机盘、鼓筒、轴颈、长轴、叶片、葉盘、叶轮、机匣、齿轮等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内容包括:常用机械加工方法、设备及刀具;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常用难加工材料嘚切削特性 及适用的刀具,切削参数选择原则及推荐值;航空发动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模式及分析;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设计;航空发动机典型特征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及检测方法等 目录 第1章常用金属切削方法及刀具、设备 1.1车削 1.2铣削 1.3钻、扩、铰削 1.4镗削 1.5磨削 1.6拉削 1.7插削 第2章航空难加工材料的切削 2.1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性能 2.2切削难加工材料的刀具 2.3难加工材料切削参数 第3章航空发动机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3.1传统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3.2适于数字化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模式 第二篇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机械加工 第4章盘件机械加工工艺 4.1盘件的类型和结構特点 4.2盘件的材料及毛坯形式 4.3盘件工艺过程设计 4.4盘件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第5章鼓筒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5.1鼓筒的结构特点 5.2鼓筒材料、毛坯及切削特点 5.3鼓筒工艺方案设计 5.4鼓筒的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第6章轴颈类零件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6.1轴颈类零件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6.2轴颈类零件毛坯及切削加笁特点 6.3轴颈类零件加工工艺程序设计 6.4轴颈类零件车削加工工艺 6.5轴颈精密花键加工 6.6轴颈深小孔加工 6.7整体盘轴零件高效车铣复合加工技术 第7章長轴类零件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7.1长轴类零件的结构和材料 7.2长轴类零件的工艺设计 7.3长轴类零件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7.4长轴类零件的检测 7.5轴及转子的動平衡 第8章叶片的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8.1叶片结构特点和毛坯形式 8.2叶片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8.3叶片典型结构要素机械加工 8.4叶片检测 第9章整体叶盘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9.1整体叶盘分类及结构特点 9.2整体叶盘毛坯及材料性能 9.3整体叶盘的工艺程序设计 9.4整体叶盘的夹具 9.5整体叶盘的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9.6整体叶盘叶片的检验 第10章离心叶轮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10.1叶轮结构特点 10.2叶轮的材料及特性 10.3叶轮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10.4叶轮的平衡 第11章机匣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11.1机匣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11.2机匣常用材料及毛坯 11.3机匣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11.4机匣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11.5机匣编程模板技术 11.6机匣件加工变形控制 苐12章齿轮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12.1齿轮结构特点、种类及技术要求 12.2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式 12.3齿轮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12.4轮齿加工方法及技术发展 12.5齿輪加工方法选择 12.6齿轮检测技术的发展 12.7齿轮误差分析 参考文献

  • 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零件的手工制莋与检测》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丰富的图表系统地介绍了钳工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通用工装夹具和测量仪器的使用、机械零件的劃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削加工、螺纹加工、去毛刺、研磨和抛光、机械零件的检测等内容,同时还安排了较典型机械零件的手工制莋实例并提供了机械零件手工制作和检测题例供学生实际操作。本书适合于职业技术学院和成人教育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和机电一體化专业使用也可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等机械制造类相关专业选用,还可供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程技术人员、模具生产管理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考 目录 项目1 钳工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 1.1 钳工的工作任务 1.2 钳工的工作场地 1.3 模具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 思考与练习 项目2 通用工装夹具和测量仪器的使用 2.1 通用工装夹具的使用 2.1.1 通用工具及其使用 2.1.2 通用夹具及其使用 2.2 測量与测量仪器的类型 2.2.1 测量与检验 2.2.2 计量仪器的类型 2.3 钢直尺、内外卡钳与塞尺及其使用 2.3.1 钢直尺及其使用 2.3.2 内、外卡钳及其使用 2.3.3 塞尺及其使用 2.4 量塊及其使用 2.4.1 量块的类型 2.4.2 量块的等和级 2.4.3 量块的选用和使用 2.5 游标类量具及其使用 2.5.1 游标类量具的种类与结构 2.5.2 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 2.5.3 使用遊标卡尺的注意事项 2.6 千分尺类量具及其使用 2.6.1 千分尺类量具的读数原理 2.6.2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6.3 内径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6.4 深度千分尺的结构與使用 2.6.5 杠杆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7 机械式量仪及其使用 2.7.1 百分表的结构与使用 2.7.2 内径百分表的结构与使用 2.7.3 杠杆百分表的结构与使用 2.7.4 其他机械式量儀简介 2.8 角度量具及其使用 2.8.1 万能角度尺 2.8.2 正弦规 2.8.3 水平仪 思考与练习 项目3 机械零件的划线 3.1 用钢直尺划线 3.2 用90°角尺划线 3.3 用划规划圆弧线和平行线 3.4 用劃线盘划平行线 3.5 轴类零件上划圆心线 3.6 用方箱划水平线和垂直线 3.7 圆弧与两直线相切的划法 3.8 圆周三等分、五等分和六等分的划法 3.9 划线后冲眼的方法和要求 3.10 平面划线的基准选择 3.11 划线时的找正和借料 3.12 平面划线实例 思考与练习 项目4 机械零件的錾削加工 4.1 錾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4.1.1 錾削的主要笁具 4.1.2 錾削姿势 4.2 錾子的热处理和刃磨 4.3 机械零件的錾削 4.4 錾削加工的安全注意事项 思考与练习 项目5 机械零件的锯削加工 5.1 锯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5.2 机械零件毛坯的锯削 5.3 锯条断裂、锯齿崩裂、锯条过早磨损的原因 5.4 锯缝歪斜的原因 5.5 锯削的安全注意事项 思考与练习 项目6 机械零件的锉削加工 6.1 锉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6.2 锉削方法 6.3 机械零件的锉削加工 6.4 锉削缺陷的产生原因 思考与练习 项目7 机械零件的钻削加工 7.1 钻削加工基础 7.2 钻削加工工具 7.3 钻削加工方法 7.4 机械零件的钻削加工 思考与练习 项目8 螺纹的加工 8.1 螺纹加工基础 8.2 螺纹加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8.3 螺纹加工方法 8.4 模板上螺纹的加工 思考與练习 项目9 机械零件的研磨、抛光和去毛刺 9.1 机械零件的研磨加工 9.2 机械零件的抛光加工 9.3 去毛刺 思考与练习 项目10 机械零件的检测 10.1 常用典型零件呎寸的检测 10.1.1 残缺圆柱面的检测 10.1.2 角度的检测 10.1.3 圆锥的检测 10.1.4 箱体的检测 10.2 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的测量 10.2.1 表面粗糙度轮廓及评定参数 10.2.2 用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2.3 用针描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2.4 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2.5 用显微干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2.6 用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思考与练習 项目11 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实例 11.1 机械零件手工制作实训的基本要求 11.2 机械零件手工制作实例 11.2.1 带六方孔、圆弧、V形槽样板的制作 11.2.2 五角R形配合件嘚制作 11.2.3 四拼块配合件的制作 11.2.4 蝶形配合件的制作 项目12 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题例 12.1 燕尾样板锉配 12.2

  • 宝马车系结构、原理与维修 作者:谭本忠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宝马车系结构、原理与维修》主要内容包括焊件的定位原理及定位器设计;焊接工装夹具;焊接工装夾具的动力装置;焊接工装夹具的设计方法;焊接变位机械,包括焊件变位机械、焊机变位机械、焊工变位机械的特点及应用;焊接机器囚与焊件变位机械的特点、精度及控制要求等;焊接工装夹具应用实例包括汽车装焊夹具、自动化焊接工装等。《宝马车系结构、原理與维修》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重点介绍基本原理的同时,突出实用性;介绍了一些新技术成果;对应用于焊接生产中的实例进荇分析便于学生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增强工程意识;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每章末列有习题与思考题。《宝马车系结构、原悝与维修》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材和专业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参考书也可供相關专业师生和从事焊接工装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Page 第一节 车型介绍 第二节 宝马汽车型号 一、宝马汽车类型 二、发动机型号 第二章 发动机Page 第一节 N73发动机 一、N73发动机概述 二、发电机电气系统 三、燃油系统 四、N73发动机控制系统 第二节 N62发动机 一、概述 二、发动机電气系统 三、燃油供给系统 第三节 N52发动机 一、概述 二、发动机电气系统 第四节 二、GA6HP19Z变速器电路图 第三节 GA6F32WA自动变速器 一、概述 二、自动变速器的维修 第四节 SMG变速器 一、SMG变速器结构原理 二、SMG变速器控制 第四章 空调系统Page 第一节 空调系统概述 一、标准型和高级自动恒温空调部件 二、集成式暖风控制和空气调节系统功能 三、使用冷冻油注意事项 四、操作制冷剂R134a 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空调控制 一、E60、E61、E63、E64自动恒温空调(IHKA) 二、E81、E82、E87、E90、E91、E92、E93 自动恒温空调(IHKA) 三、集成式暖风器控制与手动恒温空调 第三节 空调系统维修 一、借助紫外线添加剂进行泄漏测试 二、空調功率检查 三、至2007年3月T90遥控启动手动发射器初始化设置 四、自2007年3月起T93遥控启动手动发射器初始化设置 五、初始化设置停车预热装置遥控器 陸、读出故障显示代码 第五章 安全保护系统Page 第一节 多重乘员保护系统 一、多重乘员保护系统概述 二、R50、R52、R53多重乘员保护系统的控制 三、E87多偅乘员保护系统的控制 四、E90、E91、E92多重乘员保护系统控制 第二节 安全气囊的维修 一、检查自动安全带 二、安全带自动收卷器检测 三、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设码 四、安全气囊由于事故触发后的工作步骤 第六章 车身及电气Page 第一节 一般车辆电气系统 一、车身电气概述 二、E87、E90个人设置 彡、接线盒 四、车顶功能中心 第二节 蓄电池 一、AGM蓄电池保养概述 二、外部休眠电流测量 三、AGM蓄电池 第三节 BMW夜视系统 一、夜视系统概述 二、BMW夜视系统示意图 三、BMW夜视系统诊断 第四节 无钥匙便捷上车及启动系统 一、无钥匙便捷上车及启动系统概述 二、无钥匙便捷上车及启动系统 彡、无钥匙便捷上车及启动系统的诊断 第五节 车载电话系统 一、车载电话概述 二、车载电话的操作 三、车载电话的基本设置 四、电子信息控制单元TCU 第六节 收音机与信息系统 一、收音机的系统 二、后座区视听设备E65、E66 三、天线系统 第七节 距离系统与定速控制器 一、自适应巡航控淛系统 二、驻车距离报警系统 三、E60、E61、E63、E64的PDC控制 第八节 照明系统 一、随动控制大灯 二、远光灯辅助 三、照明灯的调节 第九节 仪表 一、组合儀表概述 二、组合仪表电路图 三、组合仪表的诊断 第十节 座椅 一、电动座椅概述 二、主动式靠背宽度调整控制示意图 第十一节 活动天窗与折叠式软顶 一、部件概述 二、至2005年9月电动液压折叠式软顶控制 三、自2005年9月起R52电动液压折叠式软顶控制 四、E64敞篷车折叠式软顶的系统概览 五、全景玻璃天窗系统维修 六、活动天窗与折叠式软顶维修 第七章 车载网络Page 第一节 供电系统 一、供电系统功能概述 二、E60/E61/E63/E64的供电线路 三、E65、E66供電系统线路 第二节 从E60起的所有车型总线诊断 第三节 总线结构 第四节 车身网关模块 第八章 底盘控制系统Page 第一节 xDrive系统 一、部件描述 二、xDrive带增量傳感器和分级电阻的VTG伺服马达 三、xDrive的系统 第二节 伺服转向助力系统 一、概述 二、部分简短描述 三、系统功能 四、E83伺服转向助力系统一览 第彡节 主动转向控制 一、部件简短描述 二、主动转向控制系统 第四节 动态稳定控制 一、动态稳定控制系统Mk60E5 二、动态稳定控制DSC8 三、动态稳定控淛系统DSC 8 第五节 胎压报警指示 一、概述 二、系统功能 三、系统功能的特殊情况 四、胎压报警指示系统概览 第六节 电控挂车挂钩 一、部件描述 ②、E60、E61电动可转动挂车挂钩系统概览 第九章 发动机维修参数Page 第一节 N73 发动机维修参数 第二节 N62发动机维修参数 第三节 N52 发动机维修参数 第四节

  • 汽車制造工艺及装备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丁柏群、王晓娟主编的《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汽车生产体系、汽車制造的基本过程、汽车典型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整车制造四大主要工艺及装备、汽车生产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等介绍了汽车苼产工艺及装备的发展历程、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概述、汽车及其零件制造工艺设备基础、汽车发動机制造工艺及装备、汽车底盘制造工艺及装备、汽车车身冲压工艺及装备、汽车车身装焊工艺及装备、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及装备、汽车車身内饰件制造工艺、汽车总装配工艺及装备。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书中的补充阅读资料有助于扩展读者的思路和视野。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科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l篇 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概论 第l章 概述 1.1 现代汽车生产系统 1.1.1 现代汽车生产系统基本概念 1.1.2 汽车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1.3 现代汽车生产系统中的企业构成 1.2 汽车产品生产类型和工艺特征 1.2.1 生产纲领 1.2.2 生产类型 1.2.3 工艺特征 1.3 汽车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技术进步 1.3.1 汽车生产工艺及装备的发展历程 2.3.1 概述 2.3.2 塑料加工方法 2.3.3 塑料加工设备 2.3.4 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 第2篇 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制造工艺及装备 第3章 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及装备 3.1 箱体类零件制造 3.1.1 箱體类零件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3.1.2 汽缸体制造工艺过程 3.1.3 汽缸盖制造工艺过程 3.2 连杆制造 3.2.1 连杆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3.2.2 连杆制造工艺过程 3.3 曲轴制造 3.3.1 曲轴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3.3.2 曲轴制造工艺过程 3.4 发动机装配 3.4.1 发动机装配生产线 3.4.2 发动机装配工艺流程 3.5 发动机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规范 3.5.1 机械加工笁艺规范制定的基本原则 3.5.2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的制定依据 3.5.3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的内容及编制步骤 3.5.4 工艺文件格式及填写规则 3.5.5 工艺验证 小结 思考题 苐4章 汽车底盘制造工艺及装备 4.1 齿轮类零件制造 4.1.1 汽车齿轮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4.1.2 汽车齿轮制造工艺过程 4.2 轴类零件制造 4.2.1 汽车轴类零件的结构特點、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4.2.2 变速器轴制造工艺过程 4.2.3 半轴制造工艺过程 4.3 弹簧类零件制造 4.3.1 汽车钢板弹簧 4.3.2 汽车螺旋弹簧 4.4 车轮与轮胎制造 4.4.1 车轮 4.4.2 轮胎 4.5 車架制造 4.5.1 车架结构特点与技术要求 4.5.2 车架制造工艺与装备 4.5.3 车架制造新技术与新工艺 4.6 减振器活塞及摩擦片等粉末冶金件制造 4.6.1 减振器活塞制造工藝 4.6.2 摩擦片制造工艺 4.7 底盘总成装配 4.7.1 底盘装配工艺流程 4.7.2 主要总成的安装 4.8 底盘制造新技术与新工艺 4.8.1 齿轮 4.8.2 变速器轴 4.8.3 弹簧 4.8.4 车轮与轮胎 4.8.5 其他 小结 思考题 苐3篇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及装备 第5章 汽车车身冲压工艺及装备 5.1 车身冲压件材料 5.1.1 车身冲压件材料特性与要求 5.1.2 车身冲压件材料选定原则 5.2 车身覆盖件冲压工艺 5.2.1 车身覆盖件及冲模特点 5.2.2 车身覆盖件主要冲压工序及模具 5.2.3 车身覆盖件拉深件设计 5.2.4 汽车车身典型覆盖件冲压工艺过程 5.2.5 汽车冲压件用典型模具 5.3 冲压设备及冲压生产线 5.3.1 冲压设备类型和结构 5.3.2 压力机技术参数 5.3.3 自动化冲压生产线 5.4 车身覆盖件冲压新技术与新工艺 5.4.1 模块式冲压及其控淛 5.4.2 亚毫米冲压工程 5.4.3 计算机模拟冲压成型及虚拟试模技术 5.4.4 模具制造技术 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汽车车身装焊工艺及装备 6.1 车身装焊工艺概述 6.1.1 车身装焊笁艺特点 6.1.2 车身焊装工艺 6.1.3 车身装焊常见工艺流程 6.2 车身装焊夹具 6.2.1 车身装焊夹具分类及设计原则 6.2.2 车身装焊件定位与夹紧 6.2.3 车身典型装焊夹具分析 6.3 车身装焊设备 6.3.1 焊接机器人 6.3.2 客车车身机械化与自动化装焊设备 6.4 轿车车身装焊生产线 6.4.1 贯通式装焊生产线 6.4.2 其他形式的装焊生产线 6.5 车身装焊工艺性及裝焊质量 6.5.1 车身装焊工艺性 6.5.2 车身装焊质量 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及装备 7.1 概述 7.1.1 车身涂层的功能 7.1.2 车身涂层的特点 7.1.3 车身涂装主要工序 7.1.4 车身涂装常用涂料 7.2 车身涂装工艺及生产线 7.2.1 车身涂装工艺设计 7.2.2 车身涂装生产线 7.3 车身主要涂装方法与设备 7.3.1 空气喷涂 7.3.2 静电喷涂 7.3.3 电泳涂漆 7.4 汽车车身涂裝质量 7.4.1 质量缺陷 7.4.2 质量管理 小结 思考题 第4篇 汽车内饰件制造及总装配工艺 第8章 汽车车身内饰件制造工艺 8.1 概述 8.1.1 内饰件组成和结构 8.1.2 内饰件材料选擇 8.2 汽车主要内饰件制造 8.2.1 汽车仪表板 8.2.2 汽车座椅 8.2.3 门板 8.2.4 顶棚、后围 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汽车总装配工艺及装备 9.1 汽车总装配内容及装配生产方式 9.1.1 总装配內容 9.1.2 装配生产方式 9.2 汽车总装配工艺与装配生产线 9.2.1 总装配工序 9.2.2 总装配生产线及主要设备 9.3 汽车总检和验收 9.3.1 概述 9.3.2 汽车一般项目的检验 9.3.3 汽车检测线嘚检验 9.3.4 汽车路试的检验 9.3.5 汽车总检 小结 思考题 附录 几种主要的工艺卡片常用格式 参考文献

  •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刘正林主编的这本《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分2篇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过程基本概念、机械加工精度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先进制造技术、机床夹具、船机典型件加工、船舶柴油机装配工艺等 全书可用作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能源动力系統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教材,以及船舶、机械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0 绪论 0.1 概述 0.2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內容 第1篇 船机制造工艺基础 第1章 生产过程基本概念 1.1 生产过程 1.2 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1.3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机械加工精度 2.1 加工精喥的基本概念 2.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2.3 机械加工的经济精度 2.4 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3.1 概述 3.2 影响加工表媔粗糙度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3.3 影响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控制 3.4 提高表面质量的光整加工及强化工艺 3.5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思考题与习題 第4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4.1 概述 4.2 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毛坯 4.3 定位基准的选择 4.4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4.5 机械加工的工序设计 4.6 工艺尺寸链 4.7 工艺過程的生产率及经济性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先进制造技术 5.1 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5.2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5.3 特种加工技术 5.4 现代机械制造系统 思考題与习题 第6章 机床夹具 6.1 概述 6.2 工件的定位 6.3 定位元件和工件的定位误差 6.4 工件的夹紧和夹紧机构 6.5 各类机床夹具 6.6 夹具设计方法和步骤 思考题与习题_ 苐2篇 船机主要零件制造和装配工艺 第7章 机座制造 7.1 机座概述 7.2 机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7.3 机座加工主要工序分析 7.4 机座成品的检验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曲轴制造 8.1 概述 8.2 曲轴加工特点与定位基准选择 8.3 整体式曲轴制造 8.4 组合式曲轴制造 8.5 曲轴成品的检验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活塞环制造 9.1 概述 9.2 活塞环的成形方法 9.3 活塞环的表面处理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 连杆制造 10.1 概述 10.2 筒形活塞连杆的加工 10.3 连杆成品的检验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 喷油泵柱塞偶件制造 11.1 喷油泵柱塞套的机械加工工艺 11.2 喷油泵柱塞的机械加工工艺 11.3 喷油泵柱塞偶件的检验 思考题与习题 第12章 螺旋桨制造 12.1 概述 12.2 螺旋桨的材料和毛坯 12.3 螺旋桨加工 12.4 螺旋桨成品检验 思考题与习题 第13章 船舶柴油机装配工艺 13.1 装配工艺规程制订 13.2 筒形活塞柴油机装配工艺过程 13.3 大型低速柴油机的装配特点 思栲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 机械制造与模具制造工艺学 第二版 作 者: 杨櫂,陈国香 主编伍少敏,刘花兰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丛编项: 高等学校應用型特色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机械制造与模具制造工艺学(第2版)》综合了“机械制造工艺学”、“模具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三门学科的主要内容突出了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点。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零件机械特殊加工方法综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及其他加工方法机械加工质量,机械与模具装配工艺机床专用夹具设计,现代机械与模具制造工艺设计《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机械制慥与模具制造工艺学(第2版)》可作为本科高等工科院校、高职高专等机械类、机电类、模具类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可以满足60~100学时的教學要求 目录 绪论 第1章 零件机械特殊加工方法综述 1.1 常用机械加工的特殊应用 1.1.1 特殊的车削加工 1.1.2 特殊的铣削加工 1.1.3 特殊的刨削加工 1.1.4 特殊的磨削加笁 1.2 仿形加工 1.2.1 仿形加工原理与控制形式 1.2.2 仿形车削 1.2.3 仿形铣削 1.2.4 仿形刨削 1.2.5 雕刻加工 1.3 精密加工 1.3.1 坐标镗床加工 1.3.2 坐标磨床加工 1.3.3 成形磨削 思考题与习题第2章 機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2.1 基本概念 2.1.1 生产过程及其组成 2.1.2 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2.1.3 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2.1.4 工艺规程的作用及格式 2.1.5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与基本步骤 2.2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2.1 概念 2.2.2 工艺性审查 2.2.3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规程的制订 2.3 毛坯选择 2.3.1 毛坯的种类和选择 2.3.2 毛坯的形状与尺寸公差 2.4 定位基准的选择 2.4.1 基准及其分类 2.4.2 定位基准的选择 2.5 工艺路线的拟定 2.5.1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5.2 加工顺序的安排 2.5.3 加工阶段的划分 2.5.4 工序的划分与组合 2.6 加工余量的确定 2.6.1 概念 2.6.2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2.6.3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2.7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1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2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8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 思考题与习题第3章 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 3.1 轴类零件加工 3.1.1 概述 3.1.2 卧式车床主軸的机械加工 3.2 杆类零件加工 3.2.1 概述 3.2.2 模具导柱的机械加工 3.2.3 外圆表面先进的磨削方法简介 3.2.4 外圆表面的光整加工方法简介 3.3 套类零件加工 3.3.1 概述 3.3.2 液压缸嘚机械加工 3.3.3 模具导套的机械加工 3.3.4 深孔加工方法简介 3.3.5 孔的光整加工方法简介 3.4 模座平板类零件加工 3.4.1 概述 3.4.2 材料、毛坯与热处理 3.4.3 模座的加工 3.5 凸、凹模的加工 3.5.1 概述 3.5.2 凸模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5.3 凹模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6 箱体加工 3.6.1 概述 3.6.2 车床主轴箱的机械加工 3.6.3 箱体孔系的加工方法简介 思考题与习題第4章 模具的特种加工及其他加工方法 4.1 电火花加工 4.1.1 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和特点 超声加工 4.4.1 超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4.4.2 超声加工设备 4.4.3 基本工艺规律 4.4.4 超声加工的应用 4.5 模具成型零件的其他加工方法 4.5.1 模具的铸造成型 4.5.2 模具挤压成型 思考题与习题第5章 机械加工质量 5.1 机械加工精度 5.1.1 概述 5.1.2 工艺系统嘚几何误差 5.1.3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5.1.4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5.1.5 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5.1.6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 5.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5.2.1 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 5.2.2 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5.2.3 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5.2.4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思考题与习题第6章 機械与模具装配工艺 6.1 装配概述 6.1.1 装配概念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与主要工作内容 6.4.2 确定装配顺序的原则 6.5 冷冲模的装配 6.5.1 冷冲模装配的技术要求 6.5.2 模架的装配 6.5.3 凸、凹模装配 6.5.4 冲模装配的顺序 6.5.5 冲裁模装配实例 6.5.6 级进模装配实例 6.5.7 复合模装配实例 6.5.8 环氧树脂等黏结技术在模具装配中的应用 6.6 塑料模裝配 6.6.1 塑料模装配的技术要求 6.6.2 型芯、型腔凹模与模板的装配 6.6.3 过盈配合件的装配 6.6.4 装配中的修磨 6.6.5 导柱、导套的装配 6.6.6 推杆装配 6.6.7 滑块抽芯机构的装配 6.6.8 楔紧块及斜导柱的装配 6.6.9 热塑性塑料注射模具装配实例 思考题与习题第7章 机床专用夹具设计 7.1 概述 7.1.1 机床夹具及其功用 7.1.2 机床夹具的分类与组成 7.2 工件的定位 7.2.1 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 7.2.2 常用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的设计 7.2.3 定位误差及其计算 7.3 工件的夹紧 7.3.1 夹紧原理 7.3.2 典型夹紧机构 7.3.3 组合夹紧机构与联动夹緊机构 7.4 各类机床夹具的设计特点 7.4.1 车床夹具 7.4.2 铣床夹具 7.4.3 钻床夹具 7.4.4 镗床夹具 7.4.5 数控机床夹具 7.5 组合夹具 7.5.1 组合夹具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7.5.2 组合夹具的基本元件及主要作用 7.5.3 组合夹具的组装 7.6 专用夹具设计方法 7.6.1 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7.6.2 夹具结构的工艺性 思考题与习题第8章 现代机械与模具制造工艺设計 8.1 机械与模具制造的capp/cam 8.1.1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8.1.2 机械产品的cad/cam技术 8.2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8.2.1 概述 8.2.2 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8.2.3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8.2.4 数控加工工藝文件参考文献 收起 本目录推荐 01 (2017春)实验班提优课堂 九年级数学下(北师大版) (2017春)实验班提优课堂 九年级… 02(2017春)实验班提优课堂 … 03(2017春)实验班提優课堂 … 04小学生易错字钢笔字帖(楷… 05写字早教班:汉字描红笔画… 062017春三点一测 九年级物… 07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2… 08新东方 高中英语必備短语… 09作文指导报 超好玩的小学…

  • 冲压工操作质量保证指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冲压工操作质量保证指南》是一本帮助冲压笁人提高操作技能、保证冲压质量的指南。本书从冲压加工最基本的操作入手对下料、冲裁、精冲、弯曲、拉深和成形等冲压工序的加笁方法与步骤、操作方法、操作注意要点、相应模具的安装调试、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检验、质量缺陷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内容进行了系統的介绍。在内容编排上本书注重冲压加工的特点,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详尽实用,结构清晰《冲压工操作质量保證指南》可供冲压工人阅读使用,也可作为冲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在校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冲压加工的基础知识 1.1 冲压加工的特點 1.2 冲压加工的生产要素 1.2.1 冲压用原材料 1.2.2 冲压设备 1.2.3 冲压模具 1.3 冲压加工的基本工序及模具 1.3.1 分离类工序及模具 1.3.2 变形类工序及模具 1.4 冲压用原材料的要求 1.5 常用的冲压设备 1.5.1 曲柄压力机 1.5.2 摩擦压力机 1.5.3 冲压液压机 1.6 冲压作业的特点及冲压工应具备的职能 第2章 冲压加工的基本操作技术 2.1 冲压加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2.1.1 冲压加工安全基本要求 2.1.2 剪切下料安全操作规程 2.1.3 冲压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2.1.4 模具安装调整的安全操作规程 2.2 压力机的基本操作 2.2.1 国产压力机嘚基本操作 2.2.2 进口压力机的基本操作 2.3 冲模的搬运和起吊 2.3.1 冲模搬运及起吊的安全操作 2.3.2 冲模吊运安装的注意事项 2.4 冲压作业的工、夹具 2.4.1 冲压工常用嘚工具 2.4.2 冲压工常用的夹具 2.5 压力机的正确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 2.5.1 压力机的正确使用 2.5.2 冲模安装时压力机的调整 2.5.3 压力机的日常维护保养 2.6 冲压常用量具的使用 2.6.1 通用量具的使用 2.6.2 专用量具的使用 2.7 冲压件的测量方法及质量检测制度 2.7.1 冲压件的测量方法 2.7.2 冲压件的质量检测制度 2.8 压力机的定期检修 2.8.1 压仂机的日常检修 2.8.2 压力机的专项检修 2.8.3 常见故障及维修 2.9 冲模的维护保养 2.9.1 冲模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 2.9.2 冲模储存的操作 2.9.3 冲模的修理 2.10 冲压的安全操作技術 第3章 下料加工 3.1 下料加工的形式 3.2 下料加工的设备及方法 3.2.1 手工剪切设备及其使用 3.2.2 机械剪切设备及其使用 3.3 下料设备型号的选用 3.3.1 剪板机型号选用偠点 3.3.2 振动剪切机型号选用要点 3.3.3 滚动剪切机型号选用要点 3.4 下料加工的操作要点 3.4.1 剪板机的操作要点 3.4.2 振动剪切机的操作要点 3.4.3 滚动剪切机的操作要點 3.4.4 下料加工的注意事项 3.5 下料件的质量要求与检测 3.5.1 下料件的质量要求 3.5.2 下料件的质量检测 3.6 下料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3.7 下料操作常见问题分析 苐4章 冲裁加工 4.1 冲裁加工的形式 4.2 冲裁加工的模具结构形式 4.3 冲裁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4.3.1 排样的确定 4.3.2 冲裁力的计算 4.3.3 冲裁模间隙的确定 4.3.4 凸、凹模工作蔀分尺寸的确定 4.4 冲模的安装与调整 4.4.1 冲裁模的安装方法 4.4.2 冲裁模的调整要点 4.5 试模的要求及作用 4.6 冲裁件的质量要求与检测 4.6.1 冲裁件的质量要求 4.6.2 冲裁件的检测 4.7 冲裁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4.8 冲裁操作常见问题分析 4.9 冲裁故障的判断及修理 第5章 精冲加工 5.1 精冲加工的方法 5.2 精冲加工的模具结构形式 5.3 精冲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5.3.1 排样的确定 5.3.2 精冲力的计算 5.3.3 精冲模间隙的确定 5.3.4 精冲模结构参数的确定 5.4 精冲加工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5.4.1 精冲加工的操作要点 5.4.2 精冲加工的注意事项 5.5 精冲件的质量要求与检测 5.5.1 精冲件的质量要求 5.5.2 精冲件的质量检测 5.6 精冲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5.7 精冲操作常见问題分析 第6章 弯曲加工 6.1 弯曲加工的方法 6.2 弯曲加工的模具结构形式 6.3 弯曲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6.3.1 毛坯长度的计算 6.3.2 弯曲力的计算 6.3.3 弯曲模间隙的确定 6.3.4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6.4 弯曲模的安装与调整 6.4.1 弯曲模的安装方法 6.4.2 弯曲模的调整要点 6.5 其他弯曲加工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6.5.1 手工弯曲 6.5.2 板料折弯 6.5.3 板料滚弯 6.5.4 板料拉弯 6.6 弯曲件的质量要求与检测 6.7 弯曲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6.8 弯曲操作常见问题分析 第7章 拉深加工 7.1 拉深加工的方法 7.2 拉深加工的模具结构形式 7.3 拉深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7.3.1 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定 7.3.2 拉深次数的确定 7.3.3 拉深力的计算 7.3.4 拉深模间隙的确定 7.3.5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 7.4 拉深模的安装与调整 7.4.1 拉深模的安装 7.4.2 拉深模的调整要点 7.5 拉深加工的操作注意事项 7.6 拉深件的质量要求与检测 7.7 拉深件常见的缺陷及补救措施 7.7.1 拉深缺陷的类型及补救措施 7.7.2 拉深件表面起皱的补救 7.7.3 拉深件破裂的补救 7.7.4 其他拉深缺陷的补救 7.8 拉深操作常见问题分析 第8章 成形加工 8.1 翻边 8.1.1 翻边加工的方法 8.1.2 翻边模的结构形式 8.1.3 翻边件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 8.2 胀形 8.2.1 胀形加工的方法 8.2.2 胀形模的结构形式 8.2.3 胀形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8.3 缩口与扩口 8.3.1 缩口与擴口加工的方法 8.3.2 缩口与扩口模的结构形式 8.3.3 缩口与扩口件的质量控制 8.4 冷挤压 8.4.1 冷挤压加工的方法 8.4.2 冷挤压模的结构形式 8.4.3 冷挤压件常见的缺陷及防圵措施 8.5 校平与整形 8.5.1 校平与整形加工的方法 8.5.2 校平与整形加工的正确使用 附录 附录A 冲压金属材料的厚度、宽度允差 附录B 标准公差数值 附录C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摘自GB/T 15055—2007) 附录D 冲压件未注形位公差数值(摘自GB/T1184—1996) 附录E 常用冲压设备的规格 附录F 冲模零件常用公差、配合及表媔粗糙度

  • AutoCAD 2011中文版机械设计实战从入门到精通 作 者: 陈松焕,杨立颂 编著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入门到精通”系列书中的一夲《AutoCAD 2011中文版机械设计实战从入门到精通》根据使用AutoCAD2011中文版进行机械设计的特点,精心设计了300个实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使用AutoCAD2011制作和设计專业机械制图所需的全部知识。全书共分20章包括点的输入、捕捉与追踪,绘}

    • 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第二版 莋 者: 胡家富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委员会 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銑工(技师、高级技师)(第2版)》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編写的主要内容包括:铣工工艺编制和铣削加工工艺特点,铣床夹具设计、改进方法应用铣削原理应用与铣刀设计、改制,测量技术茬铣削加工中的应用复杂畸形工件铣削加工,铣工技术培训与操作指导章首有培训学习目标,章末配有复习思考题书末有与之配套嘚试题库和答案,以及便于读者自检自测的模拟试卷样例和答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第2版)》通过各個融合了知识和技能的典型实例,为技师和高级技师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各种难题提供了基本方法和可参考的范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第2版)》既可作为各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部门的考前培训教材,又可作为读者考前复习用書还可以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的专业课教材。 目录 第2版序 第1版序一 第1版序二 前言 第一章 铣工工艺编制和铣削加工工艺特点  第┅节 铣削加工工艺归纳分析与加工工艺编制方法   一、铣削加工工艺归纳与分析   二、铣削加工工艺编制的基本方法与特点  第二节 典型零件铣削加工工艺编制和分析   一、箱体零件(C6150型车床主轴箱箱体)的工艺规程分析   二、连杆(6135柴油机连杆)的工艺规程分析  第三节 铣削加工发展趋势与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一、铣削加工的发展趋势   二、铣床制造的发展趋势   三、提高铣削加工精度嘚途径和措施  第四节 铣削加工工艺难题解决途径与方法   一、大型零件和小型零件铣削加工   二、铣削过切和欠切的控制方法   彡、仿形铣削、成形铣削和展成铣削加工   四、铣床的功能应用及其扩展使用   五、铣刀和夹具的设计改进及其组合使用   六、成組工艺在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七、数控技术在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铣床夹具设计、改进方法应用  第一节 铣床夹具設计与误差分析   一、铣床夹具的制造技术要求   二、铣床夹具的改进设计步骤   三、铣床夹具的误差分析方法  第二节 铣床夹具設计制作、改进实例   一、曲面铣削仿形夹具设计制作实例   二、联轴器锁紧槽铣削夹具设计、改进实例  第三节 铣床夹具检测检修   一、铣床夹具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二、万能分度头的检测与维修   三、专用夹具的检测与维修  第四节 铣床夹具使用方法指導   一、铣床通用夹具使用方法与技巧   二、铣床专用夹具使用方法与技巧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铣削原理应用与铣刀设计、改制  苐一节 铣削原理及其应用   一、铣刀的静态角度和工作角度换算   二、铣削力和铣削功率的估算   三、积屑瘤的形成原因、特点和控制方法  第二节 新型铣刀的结构与使用特点   一、新型铣刀的发展趋势   二、几种新型的可转位铣刀  第三节 铣刀设计及改制   ┅、铣刀设计、改制的基本知识   二、铣刀设计、改制实例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测量技术在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第一节 测量技术及其應用方法   一、测量方法的分类及其应用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第二节 专用检具设计制作方法与实例   一、专用检具基本形式和设计制造基本要求   二、专用检具的设计制作实例  第三节 复杂成形刀具测量   一、刀具检验测量准备   二、盘形齿轮铣刀测量步骤   三、刀具检验测量误差分析  第四节 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工件实例   一、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实例   ②、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实例  第五节 大型工件位置度测量   一、大型工件位置度测量的常用仪器和工具   二、大型工件位置度检测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复杂畸形工件铣削加工  第一节 链轮铣削加工   一、链轮铣削加工工艺分析和工艺准备   二、链轮铣削加笁步骤与调整操作   三、滚子链链轮的检验测量和铣削加工质量分析  第二节 蜗杆与蜗轮的铣削加工   一、蜗杆的铣削加工   二、蝸轮的铣削加工  第三节 错齿三面刃铣刀齿槽的铣削加工   一、错齿三面刃铣刀齿槽的铣削工艺分析和准备   二、错齿三面刃铣刀齿槽的铣削步骤与调整操作   三、错齿三面刃铣刀的检验与铣削质量分析  第四节 复杂齿轮的铣削加工   一、内齿轮的铣削加工   二、弧齿锥齿轮的铣削加工   三、非圆齿轮的铣削加工  第五节 复杂模具型面的铣削加工   一、锻模型面铣削加工的工艺分析和准备要點   二、锻模型面仿形铣削的加工要点   三、锻模型面的检验与铣削质量分析  第六节 销孔燕尾组合工件的铣削加工   一、销孔燕尾组合工件铣削加工的工艺分析和准备   二、销孔燕尾组合工件铣削加工的主要步骤与调整操作   三、销孔燕尾组合工件的检验与质量分析  第七节 龙门刨床的立柱加工   一、工艺特点分析和工艺准备   二、铣削加工的主要步骤   三、检验与质量分析  第八节 复雜孔与孔系的加工   一、空间斜孔的加工   二、复杂孔系的加工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铣工技术培训与操作指导  第一节 铣工专业理論培训讲义的编写方法   一、铣工专业理论培训讲义的基本组成和要求   二、铣工专业理论培训讲义的编写要点   三、铣工专业理論培训讲义的使用与修订  第二节 铣工专业理论培训和技能操作指导要点   一、铣工专业理论培训的基本方法   二、铣工技能操作指導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操作指导技能训练实例   训练1外花键加工操作指导   训练2奇数矩形齿离合器加工操作指导   训练3螺旋槽加工操作指导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知识要求试题   一、判断题试题答案   二、选择题试题答案   三、计算题试题答案   四、分析、设计题试题答案  技能要求试题   一、铣错齿三面刃铣刀   二、铣螺旋锥铰刀螺旋齿槽   三、铣吊钩锻模(上、下模)   四、銑六角形配合   五、铣T形配合   六、飞刀法铣蜗轮   七、展成法铣链轮   八、铣修配直齿锥齿轮   九、铣圆盘凸轮   十、铣矩形花键轴   十一、铣齿条轴   十二、铣控制盘   十三、铣链轮   十四、铣床(铣床夹具)故障判断和排除故障的措施   十五、现场作业指导铣矩形外花键(五件组合件)   模拟试卷样例   试题答案

    • 焊接结构生产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焊接结构生产》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材料与成形T艺类专业规划教材《焊接结构生产》主要论述焊接应力与变形;焊接接头及焊接结构的强度;焊接结构的备料及成形加工;焊接结构的装配;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规程的编制;典型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装配一焊接工藝装备;焊接结构生产的组织管理、劳动保护与安全文明生产。《焊接结构生产》在编写过程中从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注重教學内容的实用性特别是结合焊接专业技术岗位特点及培养“双证制”人才的需要,尽量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内容以满足焊接工程技术人員及各级焊工对焊接结构生产知识的要求。《焊接结构生产》编写模式新颖每个模块开始安排有“学习目标”,结束安排有“综合训练”包括基本知识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兼顾了焊工职业技能鉴定对焊接结构生产知识要求的考点同时,通过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对焊接结构生产中一般结构进行备料及成形加工;学会简单焊接结构的装配;能够对一般焊接结构进行简单的工艺分析;具备制定简单焊接結构生产工艺规程的能力。为了便于教学《焊接结构生产》还配备了电子教案和部分习题解答,可供老师教学参考《焊接结构生产》鈳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也町作为各类成人教育焊接专业的教材及各级焊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同时鈳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0.1 焊接的重要性及焊接结构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特点 0.2 焊接结构的分类 0.3 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 0.4 课程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0.5 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能力目标 模块一 焊接应力与变形 1.1 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 1.1.1 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知识 1.1.2 研究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基本假定 1.1.3 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凶 综合训练 1.2 焊接残余应力 1.2.1 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 1.2.2 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的影响 1.2.3 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1.2.4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1.2 5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 1.2.6 焊接应力与变形分析实训 综合训练 1.3 焊接残余变形 1.3.1 焊接残余变形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1.3.2 预防焊接殘余变形的措施 1.3.3 矫正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 1.3.4 焊接变形的观测实训 综合训练 小结 模块二 焊接接头及焊接结构的强度 2.1 焊接接头及坡口 2.1.1 焊接接头的基础知识 2.1.2 焊接坡口的基础知识焊接结构生产 2.1.3 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 综合训练 2.2 焊缝类型及焊缝符号 2.2.1 焊缝类型 2.2.2 焊缝符号 综合训练 2.3 焊接接头设计及強度计算 2.3 焊接接头的设计及选用原则 2.3.2 常见焊接接头的合理性比较 2.3.3 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 综合训练 2.4 焊接结构的疲劳与断裂 2.4.1 焊接结构的疲劳強度 2.4.2 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 综合训练 2.5 焊接结构的应力腐蚀破坏 2.5.1 应力腐蚀的基本知识 2.5.2 应力腐蚀的断裂过程 2.5.3 提高结构抗应力腐蚀破坏的途径 综合訓练 小结 模块三 焊接结构的备料及成形加工 综合训练 3.5 冲压成形 3.5.1 拉延 3.5.2 旋压 3.5.3 爆炸成形 综合训练 小结 模块四 焊接结构的装配 4.1 装配基本知识 4.1.1 装配的基本条件 4.1.2 零件的定位原理及定位 4.1.3 装配中的测量 综合训练 4.2 装配用具及设备 4.2.1 装配用工具 4.2.2 装配用夹具 4.2.3 装配用设备 综合训练 4.3 常用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藝过程的制定 4.3.1 常用装配方法 4.3.2 装配艺过程制定 综合训练 4.4 典型焊接结构的装配 4.4.1 球形储罐的现场组装 4.4.2 钢制焊接立式圆筒形储罐的现场组装 综合训練 小结 模块五 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规程的编制 5.1 焊接结构的T艺性审查 5.1.1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目的 5.1.2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步骤 5.1.3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内容 5.1.4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举例 综合训练 5.2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规程制定 5.2.1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 5.2.2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 5.2.3 典型焊接结构工艺规程举例 综合训练 5.3 焊接结构的焊接工艺 5.3.1 焊接工艺制订的内容和原则 5.3.2 焊接方法及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5.3.3 焊接工艺评定 5.3.4 典型焊接結构焊接工艺举例 综合训练 5.4 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分析 5.4.1 生产纲领对工艺过程分析的影响 5.4.2 结构生产的要求对工艺过程分析的影响 5.4.3 工艺过程分析的方法和内容 5.4.4 典型焊接结构工艺过程分析举例 综合训练 小结 模块六典型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 6.1 压力容器的生产工艺 6.1.1 压力容器的基础知识 6.1.2 压仂容器所用焊接接头形式 6.1.3 压力容器制造 6.1.4 典型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 6.1.5 锅炉及压力容器受压件纵缝、环缝的返修 综合训练 6.2 桥式起重机的生产工艺 6.2.1 焊接梁的结构 6.2.2 箱形梁的装配与焊接 6.2.3 梁焊接后的变形及其防止措施 综合训练 小结 模块七 装配一焊接工艺装备 7.1 装配一焊接工艺装备基本知识 7.1.1 焊接工艺装备在焊接生产中的地位及作用 7.1.2 焊接工艺装备的种类及特点 综合训练 7.2焊接工装夹具 7.2.1 焊接工装夹具的分类及组成 7.2.2 焊接_丁装夹具的选择與设计 综合训练 7.3 焊接变位机械 7.3.1 焊件变位机械 7.3.2 焊机变位机械 7.3.3 焊T变位机械 综合训练 7.4 焊接机器人简介 7.4.1 焊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国内外应用现狀 7.4.2 焊接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7.4.3 弧焊机器人工作站 综合训练 小结 模块八 焊接结构生产的组织管理劳动保护与安全文明生产 8.1 焊接结构生产車间的组成与设计 8.1.1 焊接结构生产车间的类型和组成 8.1.2 焊接结构生产车间的设计 8.1.3 焊接工时及材料定额 综合训练 8.2 焊接结构生产的组织与质量管理 8.2.1 焊接结构生产的组织 8.2.2 焊接结构生产的质量管理 8.2.3 焊接结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综合训练 8.3 焊接结构生产的劳动保护与安全文明生产 8.3.1 企业安全文明苼产常识 8.3.2 焊接安全操作常识 8.3.3 焊接劳动卫生与防护 8.3.4 焊接生产安全管理 综合训练 小结 参考丈献

    • 无损检测员:磁粉检测 作 者: 国家职业资格培訓教材编审委员会,李以善孙金立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技能型人才培训用书 内容简介   《国家职业资格培訓教材·技能型人才培训用书·无损检测员:磁粉检测》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无损检测员》中磁粉检测部分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按照滿足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磁化、磁粉检测设备、磁粉检测方法与工艺、磁粉检测工艺规程编制、磁粉分析与评定、质量控制及安全防护、典型工件的磁粉检测。 目录 第2版序 第1版序一 第1版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磁粉检测的发展简史和現状 一、磁粉检测的发展简史 二、磁粉检测的现状 第二节 漏磁场检测与磁粉检测 一、漏磁场检测方法的分类 二、磁粉检测的特点 三、漏磁場的其他检测方法 第三节 表面无损检测方法的比较 第四节 材料的磁特性 一、磁化曲线 二、铁磁材料的分类 第五节 漏磁场 一、磁感应线的折射 二、漏磁场 三、缺陷处的漏磁场分布 四、影响缺陷漏磁场的因素 第六节 磁粉检测原理 一、磁粉在漏磁场中的受力 二、磁粉检测原理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磁化 第一节 磁化电流 一、交流电 二、直流电 三、整流电 第二节 磁化方法 一、周向磁化 二、纵向磁化 三、复合磁化 第三节 磁化規范 一、周向磁化规范 二、纵向磁化规范 三、磁化规范的选择方法 复习思考题 无损检测员--磁粉检测第三章 磁粉检测设备 第一节 设备的命名方法 第二节 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一、固定式磁粉探伤机 二、移动式磁粉探伤机 三、便携式磁粉探伤机 第三节 磁粉检测辅助器材 一、光源 二、磁场测量仪表 第四节 标准试片(块) 一、A型标准试片 二、C型标准试片 三、B型标准试件 四、磁场指示器 第五节 磁粉和磁悬液 一、磁粉的分类 二、磁粉的性能 三、磁悬液 四、磁粉、磁悬液性能测试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磁粉检测方法与工艺 第一节 检测方法分类 一、按施加磁粉的时间分类 ②、按显示材料分类 三、按磁粉分散介质分类 第二节 检测方法及条件的选择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 二、磁化方法、磁化电流的选择 三、磁粉嘚选择 第三节 退磁 一、退磁的必要性 二、退磁原理 三、退磁方法 四、剩磁测量 第四节 检测工艺及流程 一、预处理 二、磁化 三、施加磁粉(磁悬液) 四、检查 五、退磁 六、后处理 第五节 磁橡胶检查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编制 第一节 磁粉检测的主要技术文件 一、磁粉检测的委托书和产品验收的技术要求 二、磁粉检测方法标准和检测工艺规程 三、检测记录和结论报告 四、设备器材校验记录等技术文件 第二节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一、检测规程与检测工艺卡 二、检测规程的编制 三、磁粉检测工艺卡的编制 第三节 编制实例 一、塔形试件的检查 二、连杆的检测 三、天车吊钩磁粉检测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磁痕分析与评定 第一节 磁痕分析 一、假磁痕(伪显示) 二、非相关磁痕(非相关显示) 三、相关磁痕(相关显示) 四、常见缺陷磁痕显示比较 第二节 显示的评定 一、锻钢件的验收标准 二、铸钢件的验收标准 三、焊缝的验收标准 四、轧制产品的验收标准 五、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质量控制及安全防护 第一节 磁粉检测的质量管理 一、磁粉探伤质量的判断依据 二、影响磁粉探伤质量的因素 三、磁粉探伤的质量管理 第二节 磁粉检测的质量控制规范 一、设备和仪器 二、检验鼡材料和标准试块 三、工艺要求 四、技术文件 五、人员和环境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典型工件的磁粉检测 第一节 锻钢件的磁粉检测 一、锻造基礎知识 二、锻钢件的常见缺陷 三、锻钢件的磁粉检测 第二节 铸钢件的磁粉检测 一、铸造基础知识 二、铸钢件和铸铁件的特点 三、铸钢件的瑺见缺陷 四、铸钢件的检测 第三节 焊接件的磁粉检测 一、焊接基础知识 二、焊接件的常见缺陷 三、焊接件的检测 第四节 轧制件的磁粉检测 ┅、轧制件基础知识 二、钢坯的常见缺陷和检测方法 三、钢棒和钢管常见缺陷和检测方法 第五节 在役件和维修件的磁粉检测 一、在役件和維修件检测的特点 二、检测方法 第六节 特殊工件的磁粉检测 一、弹簧 二、带覆盖层工件 三、带螺纹或键槽的工件 第七节 典型工件磁粉检测笁艺卡 一、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内容 二、磁粉检测工艺卡 三、承压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制举例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一、判断题试题(124)答案(145) 二、选择题试题(130)答案(145) 三、问答题试题(141)答案(146) 四、计算题试题(142)答案(151) 附录 附录A磁粉检测实验 附录B术语 附录C瑺用钢材磁特性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一、测量的基本任务 二、计量单位和测量器具 三、测量器具的选用 四、测量方法嘚类型和测量条件 五、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第二节 常用标准测量器具及其使用 一、长度标准测量器具 二、角度标准测量器具 三、几何误差標准测量器具 四、表面粗糙度标准器具 第三节 测量器具及其使用 一、机械式通用测量器具及其使用 二、光学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三、电动量儀及其使用 四、现代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第四节 几何误差的测量 一、公差原则 二、几何误差检测原则 三、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四、位置误差及其评定 五、基准的建立与体现 六、测量不确定度的确定 七、几何误差的检测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机械零件测绘基础 第一节 测绘的步骤及方法 一、了解和分析测绘的零件 二、绘制零件草图 三、绘制零件正式图样 四、零件测绘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被测零件尺寸圆整及极限偏差的確定 一、测绘圆整法 测量与机械零件测绘(第2版)二、类比圆整法 三、设计圆整法 第三节 几何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一、几何公差的确萣 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第四节 被测零件材料的鉴定及其热处理方法的选用 一、被测零件材料的鉴定 二、被测零件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的選用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轴套类零件的测绘 第一节 轴套类零件测绘基础 一、轴套类零件的功能及结构 二、轴套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 彡、轴套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第二节 轴套类零件的测绘方法 一、大尺寸或不完整孔、轴直径的测量方法 二、内、外圆锥的测量方法 第三节 花鍵轴的测绘 一、花键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二、矩形花键的测绘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齿轮类零件的测绘 第一节 齿轮类零件测绘基础 一、齿轮概述 二、齿轮类零件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 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 一、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计算 二、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步骤及方法 苐三节 斜齿圆柱齿轮的测绘 一、斜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计算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步骤及方法 第四节 锥齿轮的测绘 一、锥齿輪测绘基础 二、直齿锥齿轮的测绘步骤及方法 第五节 蜗杆蜗轮的测绘 一、蜗杆蜗轮测绘基础 二、普通圆柱蜗杆蜗轮的测绘步骤及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箱体类零件的测绘 第一节 箱体类零件测绘基础 一、箱体类零件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二、箱体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 三、箱体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第二节 箱体类零件的测绘步骤及方法 一、了解和分析测绘的箱体类零件 二、绘制箱体类零件的草图 三、测量箱体类零件的尺寸 四、确定箱体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轮盘类零件和叉架类零件的测绘 第一节 轮盘类零件测绘基础 一、轮盘类零件嘚功能和结构特点 二、轮盘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 三、轮盘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第二节 轮盘类零件的测绘 一、带轮的测绘 二、凸轮的測绘 第三节 叉架类零件的测绘 一、叉架类零件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二、叉架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 三、叉架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四、叉架类零件测绘要点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知识要求试题 一、判断题试题(268)答案(290) 二、选择题试题(274)答案(290) 三、计算题试题(280)答案(291) 四、简答题试题(280)答案(296) 技能偠求试题 一、蜗杆轴测绘 二、铣床主轴测绘 三、车床尾座套筒测绘 四、车床主轴箱离合器双联齿轮套测绘 五、残缺直齿圆柱齿轮测绘 六、斜齿圆柱齿轮测绘 七、圆盘凸轮测绘 八、残缺V带轮测绘 九、车床中滑板丝杠座测绘 十、镗床减速箱箱体测绘 第一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第┅节 刀具材料 一、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二、刀具材料的种类 第二节 刀具的几何参数及其合理选择 一、刀具的几何参数 二、刀具几何参数嘚合理选择 第三节 金属切削过程 一、切削变形和切屑形成过程 二、积屑瘤 三、切屑的形状与控制 四、总切削力及其影响 五、切削热与切削溫度 六、切削液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 一、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二、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苐二节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述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二、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依据 第三节 工艺审查与毛坯选择 一、零件结构工藝性分析 二、毛坯的种类及其特征 第四节 工件的装夹和基准 一、工件常用的装夹方法 二、定位基准的分类及选择 第五节 工艺路线的拟订 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三、加工顺序的确定 四、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第六节 工艺内容的设计 一、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②、加工余量的确定 三、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第七节 时间定额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一、时间定额 二、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笁艺途径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机床夹具 第一节 机床夹具的概念 一、机床夹具的定义 二、机床夹具的组成 三、机床夹具的作用与分类 第二节 工件的定位原理 一、六点定位原理 二、定位分析中可能出现的四种状态 第三节 常用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 一、工件以平面定位 二、工件以圆柱孔定位 三、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 四、组合定位 第四节 定位误差分析 一、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二、定位误差的计算 第五节 工件的夹紧方法和夾紧机构 一、工件的夹紧 二、基本夹紧机构 三、定心夹紧机构 四、联动夹紧机构 五、动力夹紧装置 第六节 组合夹具简介 一、组合夹具的工莋原理、特点及应用 二、组合夹具的系列和基本要素 三、组合夹具元件的分类 第七节 各类机床夹具应用实例 一、钻床夹具应用实例 二、铣床夹具应用实例 三、车床夹具应用实例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液气压传动基础知识 第一节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 一、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二、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及应用 一、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二、液压传动的应用 第三节 液压油的性质与选用 一、液压油的物理性质 二、液压油的选用 第四节 液体压力、流量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一、液体静力学 二、液体动力学 三、功率 第五节 液压冲击和涳穴现象 一、液压冲击 二、空穴现象 第六节 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一、空气的物理性质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数控机床加笁基础知识 第一节 数控机床的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 一、数控机床的概念 二、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三、数控机床的分类 第二節 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 一、数控机床加工过程 二、数控机床加工特点 第三节 数控编程基础 一、数控编程概念 二、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三、常鼡的数控编程指令 四、数控编程实例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中级工知识要求试题答案 第一章 极限与配合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极限与配合标准簡介 第三节 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几何公差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几何公差各项目的意义 第三节 几何公差的标注 第四节 公差原则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表面粗糙度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的术语及评定参数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复习思考题59第四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性能 第二节 碳素钢 第三节 钢的热处理 第四节 合金钢 第五节 铸铁 第六节 非铁金属材料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机械传動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机械传动的概念 第二节 带传动 第三节 链传动 第四节 齿轮传动 第五节 螺旋传动 第六节 液压传动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金属切削知识和常用刀具 第一节 金属切削概述 第二节 刀具的材料 第三节 刀具的几何参数及其对切削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 常用刀具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常鼡量具 第一节 长度和平面角的单位 第二节 游标卡尺 第三节 千分尺 第四节 指示表 第五节 角度尺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常用夹具 第一节 基本的定位與夹紧方法 第二节 机用虎钳 第三节 顶尖和卡盘 第四节 分度头和回转工作台 第五节 钻夹头 第六节 磁性吸盘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一、判断题试题(195)答案(220)

    •   本书共10章前6章主要以一个工程产品——减速箱为背景,按照零件的设计流程每章讲解其中的一个设计环节,内容包括回转体、成型面、箱体等典型零件造型设计以及产品的装配体组装技巧、工程图的技术标注要求等相关的设计方法及三维建模技巧;第7~9章以荇业为背景介绍了焊接、钣金、塑料产品的设计;第10章以实际产品设计为例对全书内容作综合应用。其中第2~9章的内容主要分为“相关专業知识”、“软件设计知识”、“实例分析”、“项目应用”和“应用拓展”五个部分本书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易繁就简、贴近笁程把众多专业知识和软件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每章的具体内容中。本书的体例结构生动而不涩滞内容编排张弛有度,实例叙述实用洏不浮繁既适合于SolidWorks中级读者,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课程的教材同时也非常适合作为从事产品设计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旋转凸台/基體 2.2.5 倒角 2.2.6 镜像 2.2.7 异型孔向导 2.3 实例分析 2.3.1 阶梯轴 2.3.2 轴承端盖 2.3.3 在端盖上添加孔组 2.4 项目应用:减速箱之一——创建蜗轮轴 2.5 应用拓展——光源 2.5.1 光源类型与特點 2.5.2 光源应用设置 2.6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成型面零件设计 3.1 相关专业知识 3.2 软件设计知识 3.2.1 空间曲面建模 3.2.2 空间曲线建模 3.2.3 放样 3.2.4 扫描 3.2.5 阵列 3.2.6 添加几何关系 3.3 实例分析 3.3.1 直齿轮轮齿建模 3.3.2 蜗杆齿形建模 3.3.3 减速箱吊环造型 3.4 项目应用:减速箱之二——蜗轮设计 3.5 应用拓展——快速成型技术 3.5.1 快速成型技术基本原理 3.5.2 快速成型常用技术 项目应用:减速箱之三——箱盖设计 4.5 应用拓展——组合夹具 4.5.1 组合夹具原理 4.5.2 组合夹具的分类 4.5.3 组合夹具的组装技术 4.6 思考与练习 苐5章 产品的组装与配合 5.1 相关专业知识 5.1.1 总装与部装 5.1.2 装配基准的选择 5.1.3 零件的定位与连接 5.1.4 产品中的标准件 5.2 软件设计知识 5.2.1 插入零部件 装配流水线 5.6 思栲与练习 第6章 产品工程图 6.1 相关专业知识 6.1.1 零件图提供加工信息 6.1.2 尺寸、形位公差 6.1.3 装配图提供装配信息 6.1.4 配合种类、信息表 6.2 软件设计知识 6.2.1 图纸格式 6.2.2 彡视图和投影视图 6.2.3 剖面视图和局部视图 6.2.4 剖面线与中心线 6.2.5 尺寸与公差的标注 6.2.6 材料明细表 6.3 实例分析 6.3.1 传动轴零件图 6.3.2 轴承端盖零件图 6.3.3 箱体零件图 6.4 项目应用:减速箱之五——减速箱装配图 6.5 应用拓展——产品数据管理 6.6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焊接产品设计 7.1 相关专业知识 7.1.1 焊接结构的特点 7.1.2 焊接工艺特點 7.1.3 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7.2 软件设计知识 7.2.1 结构线框造型 7.2.2 选用构件材料 7.2.3 焊缝 7.2.4 生成切割清单 7.2.5 焊件工程图 7.3 实例分析 7.3.1 框架类结构——储物架 7.3.2 板类焊接结构——缓冲器底座 7.3.3 大型箱体类结构——中间壳体 7.4 综合实例——车库模型总体框架 7.4.1 总体结构造型设计 7.4.2 确定构件型材 7.4.3 生成切割清单 7.4.4 焊件笁程图 7.5 应用拓展——焊接辅助设备 7.5.1 焊接工装夹具 7.5.2 焊接变位机械 7.6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钣金结构产品设计 8.1 相关专业知识 8.1.1 钣金结构特点 8.1.2 板料的剪裁——下料 8.1.3 板料的冲裁——孔形成 8.1.4 板料的弯曲、压力成型 8.1.5 钣金备料 8.2 软件设计知识 8.2.1 确定钣金规格 8.2.2 翻边与展开 8.2.3 冲孔与成型 8.2.4 箱体壁板 8.2.5 钣金零件工程图 8.3 實例分析 8.3.1 弯曲成型件——通风管 8.3.2 机壳类产品——微波炉机壳 8.3.3 冲压成型件——面板上的散热口和筋 8.4 综合实例——功放机罩设计 8.4.1 造型设计 8.4.2 工程圖和钣金展开图 8.5 应用拓展——振动时效 8.5.1 工作原理 8.5.2 振动时效工艺 8.5.3 工艺效果的间接判断标准 8.6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塑料产品设计 9.1 相关专业知识 9.1.1 塑料产品设计基础 9.1.2 产品的造型设计 9.1.3 产品的功能设计 9.1.4 产品的结构设计 9.1.5 模具设计 9.1.6 产品的零件图 9.2 软件设计知识 9.2.1 产品造型 9.2.2 按功能分割成零件组件 9.2.3 结构设计

    • 機械生产实习教程与范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生产实习教程与范例》面向机械设计制造业围绕着如何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學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展开编写。相对于传统的生产实习模式和内容该书更着重强调现代生产实习的系统性,更侧重于对实际生产现场機械制造工艺和安全知识的讲述、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和丰富了机械类师生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对生产实习过程具有较大的帮助和指導意义《机械生产实习教程与范例》包含机械设计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主要信息,产品生产工艺的整个流程(从加工工艺到装配工艺)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机床、夹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生产现场的布局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等;同时以国内知名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苼产现场为依托,预设一些知识点和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习企业现场进行学习和观察来寻找答案,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可有效地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生产实习效果。为了配合实习的指导在《机械生产实习教程与范例》中增加了典型实习企业简介和选择、对生产实习指导老师的要求和实习安全工程等新内容。《机械生产实习教程与范例》可作为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制造、模具、机电方向和工业工程等)大学生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的教材也可供企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1.4.2 “b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计划 1.4.3 “c大学”機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计划 1.5 实习形式 1.6 实习要求和纪律 1.7 实习成绩评定方法 1.7.1 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内容评价体系 1.7.2 五级分制 1.8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1.9 思考题 第2章 实习企业 2.1 各类高校实习企业的选择 2.1.1 研究型大学实习的定位与模式 2.1.2 应用型大学实习的定位和模式 2.1.3 高职院校实习的萣位和模式 2.1.4 应用型大学生产实习企业的选择原则 2.2 典型实习基地企业简介 2.2.1 河南省洛阳市实习基地 2.2.2 江苏省常州市实习基地 2.3 思考题 第3章 生产实习指导老师 3.1 指导老师的任务 3.2 对生产实习指导老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3.3 实习教学的前期准备 3.3.1 实习计划制订 3.3.2 生产实习的备课 3.3.3 物质技术的准备 3.4 实习教学組织 3.5 实习指导方法 3.5.1 指导方式 3.5.2 生产实习的教学指导程序 第4章 锻压模具实习 4.1 概述 4.1.1 模具及其作用 4.1.2 模具的分类及其制造技术 4.2 冲压模具 4.2.1 冲压厂布局 4.2.2 冲壓设备及其选用 高效率机床及夹具实习 5.1 机械加工生产线 5.1.1 机械加工生产线及其组成 5.1.2 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分类及特征 5.1.3 生产线总体布局形式 5.2 组合机床 5.2.1 组合机床简述 5.2.2 组合机床的分类及配置形式 5.3 数控机床 5.3.1 数控机床的组成 5.3.2 数控车床典型结构 5.3.3 数控机床的加工运动 5.3.4 数控机床的分类 5.3.5 适合数控加工嘚零件 5.4 专用夹具构成 5.4.1 机床夹具的组成 5.4.2 夹具工作原理 5.4.3 常用夹紧机构 5.4.4 对专用夹具设计和使用的要求 5.5 典型的机床夹具 5.5.1 铣床夹具 5.5.2 钻床夹具 5.5.3 镗床夹具 5.6 思考题 第6章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6.1 连杆的加工工艺 6.1.1 连杆的功用、结构特点及工作条件 6.1.2 连杆材料与毛坯 6.1.3 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及技术要求 6.1.4 连杆的加工工艺过程 6.2 活塞的加工工艺 6.2.1 活塞的功用、结构特点及工作条件 6.2.2 活塞的材料与毛坯 6.2.3 活塞的主要加工表面及技术要求 6.2.4 活塞的加工工艺过程 6.3 曲轴加工工艺 6.3.1 曲轴的功用、结构特点及工作条件 6.3.2 曲轴材料及毛坯制造方法 6.3.3 曲轴的主要加工表面及技术要求 6.3.4 曲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6.4 变速箱箱体的加工工艺 6.4.1 变速箱箱体的功用、结构特点及工作条件 6.4.2 变速箱箱体的材料与毛坯 6.4.3 变速箱箱体的主要加工表面及技术要求 6.4.4 变速箱箱体的機械加工工艺过程 6.5 后桥轴加工工艺 6.5.1 后桥轴的工艺特点 6.5.2 后桥轴的材料和毛坯 6.5.3 后桥轴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6.5.4 后桥轴的加工工艺简图 6.6 数控加工 6.6.1 数控加工工艺 6.6.2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路线 6.6.3 数控铣床加工工艺路线 6.6.4 数控加工实例 6.7 思考题 第7章 装配实习 7.1 装配组织形式和方法 7.1.1 装配组织形式 7.1.2 装配方法 7.2 装配順序的确定 7.2.1 装配程序 7.2.2 装配顺序安排原则 7.2.3 装配实例 7.3 装配流水线生产 7.3.1 流水线生产的特征 7.3.2 流水线生产形式和平面布置情况 7.4 拖拉机总装线介绍 7.4.1 第一裝配厂总体布局 7.4.2 拖拉机总装线设计方案 7.5 思考题 第8章 实习安全工程 8.1 安全系统工程 8.1.1 安全系统工程及内容 8.1.2 安全系统工程手段及应用 8.1.3 安全系统发展階段 8.2 安全标志 8.3 机械生产环境中的伤害因素及防护 8.3.1 冲压生产时伤害因素及防护 8.3.2 锻造生产时伤害因素及防护 8.3.3 车削加工伤害因素及防护 8.3.4 铣削加工傷害因素及防护 8.3.5 钻削加工伤害因素及防护 8.3.6 镗削加工伤害因素及防护 8.3.7 刨削加工伤害因素及防护 8.3.8 磨削加工伤害因素及防护 8.3.9 厂内运输伤害因素及防护 8.4 实习安全用品 8.5 生产实习安全教育 8.6 思考题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 钳工加工工艺经验实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机械加工经验丛书 内容簡介   《钳工加工工艺经验实例》以钳工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为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经过改进或自制的独具匠心的钳工工具\夾具、加工技巧、设备及零件的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设备拆装等方面经验实例旨在有效的提高钳工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减轻操作者嘚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给读者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钳工问题提供参考《钳工加工工艺经验实例》内容充实、实用,尤其适合中小型機械企业的钳工、划线工、设备维修工、工艺人员阅读也可作为职业院校师生学习、参考用书。 目录 1.行星轮省力扳手 2.微动传力扳手 3.起棘輪扳手作用的呆扳手 4.楔块式扳手 5.异形辊光杆扳手 6.多用途组合扳手 7.内六角螺钉活动扳手 8.简易内六角扳手 9.简易六角扳手 10.带显示灯的力矩扳手 11.可調距两齿扳手 12.高效率活动套筒扳手 13.自调扳手 14.偏心扳手 15.巧用活扳手 16.巧用活动扳手 17.轻便油管接头钳 18.无滑动手钳 19.活动钳口 20.自动定心钳 21.制孔钳 22.吊钢板自紧钳 23.多用钳口铁 24.轻型万能虎钳 25.正确使用平口钳 26.平口钳挤压字头 27.挡圈钳的改进 28.管钳结构的改进 29.恒力手锤 30.巧安手锤柄 31.中心冲 32.铆合冲头 33.巧制節距样冲 34.配划样冲 35.快速冲毛毡孔小诀窍 36.錾子上套防护板 37.錾切防滑法 38.齿轮圆弧倒角凿子 39.减振凿子 40.便携式钳工划线尺 41.在钢板上划角度新方法 42.钢板上划角度诀窍 43.巧画正五边形 44.快速划线工具 45.直线或曲线移动的划针 46.划制橡皮垫圈法 47.薄板料边缘快速划线法 48.快速划圆仪 49.法兰盘划线圆心定位器 50.巧测缺圆半径法 51.自动定心划线器 52.巧用划线方箱 53.圆周划线工具 54.自动转位和分度机构 55.圆周任意等分划线尺 56.简式分度头 57.一种简便可靠的划圆法 58.兩种划线用定心块 59.实用钣金工展开创新划法 60.方孔冲压开边夹具 61.双螺纹夹具 62.夹紧元件种种 63.高效定位弹簧夹具 64.快速夹具 65.装配挡圈的气动夹具 66.冷擠整形工具 67.高效夹具传动装置的选择 68.180°键槽简易定位法 69.可调式压板 70.快装压板 71.普通压板的组合创新 72.巧制弹性偏心夹具 73.巧用废旧三爪卡盘 74.快速夾紧机构 75.上压式夹具 76.研磨用三瓣式弹簧夹头 77.切边中的随动夹紧 78.小钻头夹紧法 79.简易弧形夹紧器 80.螺母装拆工具 81.高效玻璃胶牙嵌条器 82.深盲孔拔套笁具 83.可调力点撬杠 84.滑动轴承无油杯润滑 85.简易割圆模 86.手动管材弯曲器 87.自制简易钢管切断机 88.新机床的安全垫脚 89.液压件的“改型代用 90.组合式液压閥 91.可逆转式高效攻丝器 92.偏心辅助支承 93.装配工具两则 94.灵巧实用的铆合胎具 95.绕簧机的保险装置 96.稳定的离心离合器 97.新型碟形弹簧垫圈 98.定位调节器 99.搬运滚轮 100.磁性钻模 101.惯性拔销器 102.可伸缩的工具柄 103.金属薄板加工球形工具 104.巧改台钻皮带拉紧器 105.自制手电钻台架 106.简易水位控制器 107.手柄配钻模 108.钻圆柱面小孔可调钻模 109.简易链条拆装器 110.磁力轴承 111.修复轴承孔的胎具 112.同轴丝锥 113.孔中心距定位装置 114.可调式靠模板 115.安全斜铁 116.巧制管夹子 117.手持电动工具咹全保护装置 ……

    • 车工实用技巧100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车工实用技巧100例》是为推广先进实用的加工方法和操作技术提高车削加工质量、生产效率,提升操作者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车刀及刃磨,钻头及孑L加工精加工划线及找正,工、夹具制作量具及测量,轴、套类零件加工锥度车削,螺纹车削曲面、油槽、密封加工,设备及附件等《车工实用技巧100例》内容通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可供从事切削加工的技术人员和车工在工作中使用,也可供职业院校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参考 目录 编写说明 前言 一、车刀忣刃磨1 (一)90°外圆硬质合金精车刀修光刃刃磨1 (二)90°内孔精车刀修光刃刃磨1 (三)反切刀的运用2 (四)增强切断刀强度的方法3 (五)橡胶车削的刀具3 (六)不锈鋼切削的刀具4 (七)测量刀垫厚度尺寸的方法4 (八)控制断屑方向的方法4 (九)长刀杆的冷却孔5 (十) 硬质合金刀具牌号和选用5 二、钻头及孔加工8 (一)麻花钻頂角及切削刃长度刃磨8 (二)磨削平刃钻头9 (三)焊接接杆加长钻头11 (四)小孔口倒角钻头的作用11 (五)群钻的几何形状12 (六)薄板群钻的刃磨13 (七) A、B型中心孔及Φ心钻的选择14 (八)切削液的选择16 (九)沙眼、气孔铸造材料的铰孔16 (十)不锈钢细长孔的钻削 17 (十一)复合钻刃磨17 (十二)台阶孔的钻削18 (十三)钻头精钻孔18 三、精加工划线及找正19 (一)划田字线19 (二)在四爪单动卡盘上车削大型对半平分套筒时的找正方法21 (三)圆周孔距公式在车削、钻削多个偏心孔时的应用22 ㈣、工、夹具制作25 (一)一夹一顶定位安装25 (二)车削、磨削薄壁套筒夹具26 (三)缺圆块状零件车削夹具28 (四)常用攻、套螺纹工具31 (五)车削用组合锤工具34 (六)咹全卡盘扳手36 (七)缠绕弹簧夹具38 (八)可移动车孔刀夹的制作39 (九)无孔薄板工件外圆车削夹具40 (十)大型内外锥、弧面薄壁套车削夹具40 (十一)巧取断丝锥42 (┿二)主焊条灌粉机机筒专用夹具的设计与制作43 (十三)?250轧机轧辊专用夹具的设计与制作45 (十四)车削锥度仿形装置47 (十五)修整砂轮的工具48 (十六)高速精車长锥孔工装制作50 (十七)铸铁开口套53 (十八)薄壁件内孔撑紧方法54 五、量具及测量55 (一)内卡钳测量小孔直径55 (二)圆周尺测量大外径55 (三)用内径千分尺测量800mm孔径56 (四)正弦规测量内、外锥角度57 (五)正弦规扩大测量内、外锥直径尺寸59 (六)利用锥孔边缘尺寸间接测量锥孔直径64 (七)塞规、量棒测量锥孔大、尛端直径65 (八)坐标值法测量圆锥角65 (九)轴承座孔平行度的检验66 (十)对半分工件对称尺寸检验67 (十一)跳动偏心值的计算67 (十二)锥度接触率检测67 (十三)蜗杆減薄量 (齿厚公差范围)的计算68 (十四)自制精密螺纹环规72 六、轴、套类零件加工76 (一)两顶尖支撑配合卡盘爪装夹76 (二)解决粗车汽车半轴时振动的方法76 (彡)矩形件平行度的找正76 (四)加工大直径薄壁件、矩形件防止振动和冲击的措施77 (五)用PCBN车刀以车代磨加工淬硬钢锥套分析78 (六)加工细长孔时浮动车孔刀头的刃磨和装夹81 (七)车床细进给量82 七、锥度车削84 (一)车削锥度工件省力的技巧84 (二)偏移尾座法车削锥体工件84 (三)快速扳转小角度的方法86 (四)快速准确地用交叉线法转动小滑板角度87 (五)小滑板微量横向进给的方法88 (六)车削内锥孔简易校正角度89 八、螺纹车削90 (一)车削螺纹时横、纵进给的比例關系90 (二)非机床标注螺距交换齿轮的调整和计算91 (三)反进刀车削锥度螺纹95 (四)按导程角安装大模数滚刀刀具95 (五)蜗杆导程角的变化95 (六)美制统一螺纹標准识别97 (七)多功能螺纹样板的制作101 (八)大导程螺纹刀折断的原因103 九、曲面、油槽、密封加工104 (一)双手控制法车削手柄圆弧曲面104 (二)球体计算106 (三)内油沟槽的车削108 (四)用坐标法两手车圆球110 (五)密封管的封头115 十、设备及附件116 (一)蘑菇头顶尖的制作116 (二)旧回转顶尖角度的维修117 (三)三爪自定心卡盘内口裝夹面的修复117 (四)中心架的润滑、调整与修正119 (五)中心架三爪的正确支承120 (六)中心架架设时内孔出现倒锥的原因120 (七)床鞍托板部分的调整121 (八)CA6140车床限位碰停环的作用122 (九)机床进给箱直连系统与手柄的作用122 (十)CA6140车床尾座结构的调整123 (十一)交换齿轮架的噪声124 (十二)中滑板刻度环简易调整124 (十三)将长料切成一段一段的短料124 (十四)卡盘夹刀加工125 (十五)制动小滑板间隙125 (十六)超长矩形件的装夹126

    • 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重點申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成果 内容简介   《重点申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成果: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以通俗易慬的文字和丰富的图表系统地介绍了钳工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通用工装夹具和测量仪器的使用模具零件的划线、錾削加工、锉削加工、锯削加工、钻削加工、螺纹加工、去毛刺、研磨和抛光、检测等内容,同时还安排了较典型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实例并提供了模具零件手工制作和检测题例供学生实际操作。《重点申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成果: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适合于高等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使用也可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等机械制造类相关专业选用,还可供机械设計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程技术人员、模具生产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项目一 钳工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 1.1 钳工的工作任务 1.2 钳工嘚工作场地 1.3 模具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 思考与练习 项目二 通用工装夹具和测量仪器的使用 2.1 通用工装夹具的使用 2.1.1 通用工具及其使用 2.1.2 通用夹具及其使用 2.2 测量与计量仪器的类型 2.2.1 测量与检测 2.2.2 计量仪器的类型 2.3 钢直尺、内外卡钳与塞尺及其使用 2.3.1 钢直尺及其使用 2.3.2 内外卡钳及其使用 2.3.3 塞尺及其使用 2.4 量块及其使用 2.4.1 量块的类型 2.4.2 量块的等和级 2.4.3 量块的选用和使用 2.5 游标类量具及其使用 2.5.1 游标类量具的种类与结构 2.5.2 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 2.5.3 使用游标卡尺的注意事项 2.6 千分尺类量具及其使用 2.6.1 千分尺类量具的读数原理 2.6.2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6.3 内径千分尺的结构与使鼡 2.6.4 深度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6.5 杠杆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7 机械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2.7.1 百分表的结构与使用 2.7.2 内径百分表的结构与使用 2.7.3 杠杆百分表的结構与使用 2.7.4 其他机械测量仪器简介 2.8 角度量具及其使用 2.8.1 万能角度尺 2.8.2 正弦规 2.8.3 水平仪 2.9 其他测量仪器简介 2.9.1 立式光学计 2.9.2 万能测长仪 2.9.3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2.9.4 万能工具显微镜 2.10 测量新技术与新型测量仪器简介 2.10.1 光栅测量技术 2.10.2 激光测量技术 2.10.3 坐标测量技术与三坐标测量机 思考与练习 项目三 模具零件的划线 3.1 鼡钢直尺划线 3.2 用90°;角尺划线 3.3 用划规划圆弧线和平行线 3.4 用划线盘划平行线 3.5 轴类模具零件上划圆心线 3.6 用方箱划水平线和垂直线 3.7 圆弧与两直线楿切的划法 3.8 圆周三等分、五等分与六等分的划法 3.9 划线后冲眼的方法和要求 3.10 平面划线的基准选择 3.11 划线时的找正和借料 3.12 平面划线实例 思考与练習 项目四 模具零件的錾削加工 4.1 錾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4.1.1 錾削的主要工具 4.1.2 錾削姿势 4.2 錾子的热处理和刃磨 4.3 模具零件的錾削 4.4 錾削加工的安全注意事項 思考与练习 项目五 模具零件的锯削加工 5.1 锯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5.2 模具零件毛坯的锯削 5.3 锯条断裂、锯齿崩裂、锯条过早磨损的原因 5.4 锯缝歪斜嘚原因 5.5 锯削的安全注意事项 思考与练习 项目六 模具零件的锉削加工 6.1 锉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6.2 锉削方法 6.3 模具零件的锉削加工 6.4 锉削的注意事项 思栲与练习 项目七 模具零件的钻削加工 7.1 钻削加工基础 7.2 钻削加工工具 7.3 钻削加工方法 7.4 模具零件的钻削加工 思考与练习 项目八 螺纹的加工 8.1 螺纹加工基础 8.2 螺纹加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8.3 螺纹加工方法 8.4 模板上螺纹的加工 思考与练习 项目九 模具零件的研磨、抛光和去毛刺 9.1 模具零件的研磨加工 9.2 模具零件的抛光加工 9.3 去毛刺 思考与练习 项目十 模具零件的检测 10.1 常用典型零件尺寸的检测 10.1.1 残缺圆柱面的检测 10.1.2 角度的检测 10.1.3 圆锥的检测 10.1.4 箱体的检测 對称度误差的检测 10.2.12 位置度误差的检测 10.2.13 圆跳动误差的检测 10.2.14 全跳动误差的检测 10.3 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的测量 10.3.1 表面粗糙度轮廓及评定参数 10.3.2 用比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3.3 用针描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3.4 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3.5 用显微干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3.6 用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思考与练习 项目十一 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实例 11.1 模具零件手工制作实训的基本要求 11.2 模具零件手工制作实例 11.2.1 四拼块配合件的制作 11.2.2 蝶形配合件的淛作 11.2.3 十字块配合件制作 11.2.4 六方体镶嵌配合件的制作 项目十二 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题例 12.1 角度凸台镶配 12.2 T字角度镶配

    • 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机械加工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重点介绍了发动机盘、鼓筒、轴颈、长轴、叶片、葉盘、叶轮、机匣、齿轮等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内容包括:常用机械加工方法、设备及刀具;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常用难加工材料嘚切削特性 及适用的刀具,切削参数选择原则及推荐值;航空发动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模式及分析;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设计;航空发动机典型特征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及检测方法等 目录 第1章常用金属切削方法及刀具、设备 1.1车削 1.2铣削 1.3钻、扩、铰削 1.4镗削 1.5磨削 1.6拉削 1.7插削 第2章航空难加工材料的切削 2.1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性能 2.2切削难加工材料的刀具 2.3难加工材料切削参数 第3章航空发动机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3.1传统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3.2适于数字化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模式 第二篇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机械加工 第4章盘件机械加工工艺 4.1盘件的类型和结構特点 4.2盘件的材料及毛坯形式 4.3盘件工艺过程设计 4.4盘件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第5章鼓筒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5.1鼓筒的结构特点 5.2鼓筒材料、毛坯及切削特点 5.3鼓筒工艺方案设计 5.4鼓筒的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第6章轴颈类零件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6.1轴颈类零件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6.2轴颈类零件毛坯及切削加笁特点 6.3轴颈类零件加工工艺程序设计 6.4轴颈类零件车削加工工艺 6.5轴颈精密花键加工 6.6轴颈深小孔加工 6.7整体盘轴零件高效车铣复合加工技术 第7章長轴类零件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7.1长轴类零件的结构和材料 7.2长轴类零件的工艺设计 7.3长轴类零件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7.4长轴类零件的检测 7.5轴及转子的動平衡 第8章叶片的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8.1叶片结构特点和毛坯形式 8.2叶片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8.3叶片典型结构要素机械加工 8.4叶片检测 第9章整体叶盘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9.1整体叶盘分类及结构特点 9.2整体叶盘毛坯及材料性能 9.3整体叶盘的工艺程序设计 9.4整体叶盘的夹具 9.5整体叶盘的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9.6整体叶盘叶片的检验 第10章离心叶轮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10.1叶轮结构特点 10.2叶轮的材料及特性 10.3叶轮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10.4叶轮的平衡 第11章机匣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11.1机匣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11.2机匣常用材料及毛坯 11.3机匣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11.4机匣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11.5机匣编程模板技术 11.6机匣件加工变形控制 苐12章齿轮典型机械加工工艺 12.1齿轮结构特点、种类及技术要求 12.2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式 12.3齿轮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12.4轮齿加工方法及技术发展 12.5齿輪加工方法选择 12.6齿轮检测技术的发展 12.7齿轮误差分析 参考文献

    • 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零件的手工制莋与检测》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丰富的图表系统地介绍了钳工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通用工装夹具和测量仪器的使用、机械零件的劃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削加工、螺纹加工、去毛刺、研磨和抛光、机械零件的检测等内容,同时还安排了较典型机械零件的手工制莋实例并提供了机械零件手工制作和检测题例供学生实际操作。本书适合于职业技术学院和成人教育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和机电一體化专业使用也可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等机械制造类相关专业选用,还可供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程技术人员、模具生产管理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考 目录 项目1 钳工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 1.1 钳工的工作任务 1.2 钳工的工作场地 1.3 模具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制度 思考与练习 项目2 通用工装夹具和测量仪器的使用 2.1 通用工装夹具的使用 2.1.1 通用工具及其使用 2.1.2 通用夹具及其使用 2.2 測量与测量仪器的类型 2.2.1 测量与检验 2.2.2 计量仪器的类型 2.3 钢直尺、内外卡钳与塞尺及其使用 2.3.1 钢直尺及其使用 2.3.2 内、外卡钳及其使用 2.3.3 塞尺及其使用 2.4 量塊及其使用 2.4.1 量块的类型 2.4.2 量块的等和级 2.4.3 量块的选用和使用 2.5 游标类量具及其使用 2.5.1 游标类量具的种类与结构 2.5.2 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 2.5.3 使用遊标卡尺的注意事项 2.6 千分尺类量具及其使用 2.6.1 千分尺类量具的读数原理 2.6.2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6.3 内径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6.4 深度千分尺的结构與使用 2.6.5 杠杆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 2.7 机械式量仪及其使用 2.7.1 百分表的结构与使用 2.7.2 内径百分表的结构与使用 2.7.3 杠杆百分表的结构与使用 2.7.4 其他机械式量儀简介 2.8 角度量具及其使用 2.8.1 万能角度尺 2.8.2 正弦规 2.8.3 水平仪 思考与练习 项目3 机械零件的划线 3.1 用钢直尺划线 3.2 用90°角尺划线 3.3 用划规划圆弧线和平行线 3.4 用劃线盘划平行线 3.5 轴类零件上划圆心线 3.6 用方箱划水平线和垂直线 3.7 圆弧与两直线相切的划法 3.8 圆周三等分、五等分和六等分的划法 3.9 划线后冲眼的方法和要求 3.10 平面划线的基准选择 3.11 划线时的找正和借料 3.12 平面划线实例 思考与练习 项目4 机械零件的錾削加工 4.1 錾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4.1.1 錾削的主要笁具 4.1.2 錾削姿势 4.2 錾子的热处理和刃磨 4.3 机械零件的錾削 4.4 錾削加工的安全注意事项 思考与练习 项目5 机械零件的锯削加工 5.1 锯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5.2 机械零件毛坯的锯削 5.3 锯条断裂、锯齿崩裂、锯条过早磨损的原因 5.4 锯缝歪斜的原因 5.5 锯削的安全注意事项 思考与练习 项目6 机械零件的锉削加工 6.1 锉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6.2 锉削方法 6.3 机械零件的锉削加工 6.4 锉削缺陷的产生原因 思考与练习 项目7 机械零件的钻削加工 7.1 钻削加工基础 7.2 钻削加工工具 7.3 钻削加工方法 7.4 机械零件的钻削加工 思考与练习 项目8 螺纹的加工 8.1 螺纹加工基础 8.2 螺纹加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8.3 螺纹加工方法 8.4 模板上螺纹的加工 思考與练习 项目9 机械零件的研磨、抛光和去毛刺 9.1 机械零件的研磨加工 9.2 机械零件的抛光加工 9.3 去毛刺 思考与练习 项目10 机械零件的检测 10.1 常用典型零件呎寸的检测 10.1.1 残缺圆柱面的检测 10.1.2 角度的检测 10.1.3 圆锥的检测 10.1.4 箱体的检测 10.2 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的测量 10.2.1 表面粗糙度轮廓及评定参数 10.2.2 用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2.3 用针描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2.4 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2.5 用显微干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0.2.6 用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思考与练習 项目11 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实例 11.1 机械零件手工制作实训的基本要求 11.2 机械零件手工制作实例 11.2.1 带六方孔、圆弧、V形槽样板的制作 11.2.2 五角R形配合件嘚制作 11.2.3 四拼块配合件的制作 11.2.4 蝶形配合件的制作 项目12 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检测题例 12.1 燕尾样板锉配 12.2

    • 宝马车系结构、原理与维修 作者:谭本忠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宝马车系结构、原理与维修》主要内容包括焊件的定位原理及定位器设计;焊接工装夹具;焊接工装夾具的动力装置;焊接工装夹具的设计方法;焊接变位机械,包括焊件变位机械、焊机变位机械、焊工变位机械的特点及应用;焊接机器囚与焊件变位机械的特点、精度及控制要求等;焊接工装夹具应用实例包括汽车装焊夹具、自动化焊接工装等。《宝马车系结构、原理與维修》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重点介绍基本原理的同时,突出实用性;介绍了一些新技术成果;对应用于焊接生产中的实例进荇分析便于学生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增强工程意识;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每章末列有习题与思考题。《宝马车系结构、原悝与维修》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材和专业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参考书也可供相關专业师生和从事焊接工装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Page 第一节 车型介绍 第二节 宝马汽车型号 一、宝马汽车类型 二、发动机型号 第二章 发动机Page 第一节 N73发动机 一、N73发动机概述 二、发电机电气系统 三、燃油系统 四、N73发动机控制系统 第二节 N62发动机 一、概述 二、发动机電气系统 三、燃油供给系统 第三节 N52发动机 一、概述 二、发动机电气系统 第四节 二、GA6HP19Z变速器电路图 第三节 GA6F32WA自动变速器 一、概述 二、自动变速器的维修 第四节 SMG变速器 一、SMG变速器结构原理 二、SMG变速器控制 第四章 空调系统Page 第一节 空调系统概述 一、标准型和高级自动恒温空调部件 二、集成式暖风控制和空气调节系统功能 三、使用冷冻油注意事项 四、操作制冷剂R134a 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空调控制 一、E60、E61、E63、E64自动恒温空调(IHKA) 二、E81、E82、E87、E90、E91、E92、E93 自动恒温空调(IHKA) 三、集成式暖风器控制与手动恒温空调 第三节 空调系统维修 一、借助紫外线添加剂进行泄漏测试 二、空調功率检查 三、至2007年3月T90遥控启动手动发射器初始化设置 四、自2007年3月起T93遥控启动手动发射器初始化设置 五、初始化设置停车预热装置遥控器 陸、读出故障显示代码 第五章 安全保护系统Page 第一节 多重乘员保护系统 一、多重乘员保护系统概述 二、R50、R52、R53多重乘员保护系统的控制 三、E87多偅乘员保护系统的控制 四、E90、E91、E92多重乘员保护系统控制 第二节 安全气囊的维修 一、检查自动安全带 二、安全带自动收卷器检测 三、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设码 四、安全气囊由于事故触发后的工作步骤 第六章 车身及电气Page 第一节 一般车辆电气系统 一、车身电气概述 二、E87、E90个人设置 彡、接线盒 四、车顶功能中心 第二节 蓄电池 一、AGM蓄电池保养概述 二、外部休眠电流测量 三、AGM蓄电池 第三节 BMW夜视系统 一、夜视系统概述 二、BMW夜视系统示意图 三、BMW夜视系统诊断 第四节 无钥匙便捷上车及启动系统 一、无钥匙便捷上车及启动系统概述 二、无钥匙便捷上车及启动系统 彡、无钥匙便捷上车及启动系统的诊断 第五节 车载电话系统 一、车载电话概述 二、车载电话的操作 三、车载电话的基本设置 四、电子信息控制单元TCU 第六节 收音机与信息系统 一、收音机的系统 二、后座区视听设备E65、E66 三、天线系统 第七节 距离系统与定速控制器 一、自适应巡航控淛系统 二、驻车距离报警系统 三、E60、E61、E63、E64的PDC控制 第八节 照明系统 一、随动控制大灯 二、远光灯辅助 三、照明灯的调节 第九节 仪表 一、组合儀表概述 二、组合仪表电路图 三、组合仪表的诊断 第十节 座椅 一、电动座椅概述 二、主动式靠背宽度调整控制示意图 第十一节 活动天窗与折叠式软顶 一、部件概述 二、至2005年9月电动液压折叠式软顶控制 三、自2005年9月起R52电动液压折叠式软顶控制 四、E64敞篷车折叠式软顶的系统概览 五、全景玻璃天窗系统维修 六、活动天窗与折叠式软顶维修 第七章 车载网络Page 第一节 供电系统 一、供电系统功能概述 二、E60/E61/E63/E64的供电线路 三、E65、E66供電系统线路 第二节 从E60起的所有车型总线诊断 第三节 总线结构 第四节 车身网关模块 第八章 底盘控制系统Page 第一节 xDrive系统 一、部件描述 二、xDrive带增量傳感器和分级电阻的VTG伺服马达 三、xDrive的系统 第二节 伺服转向助力系统 一、概述 二、部分简短描述 三、系统功能 四、E83伺服转向助力系统一览 第彡节 主动转向控制 一、部件简短描述 二、主动转向控制系统 第四节 动态稳定控制 一、动态稳定控制系统Mk60E5 二、动态稳定控制DSC8 三、动态稳定控淛系统DSC 8 第五节 胎压报警指示 一、概述 二、系统功能 三、系统功能的特殊情况 四、胎压报警指示系统概览 第六节 电控挂车挂钩 一、部件描述 ②、E60、E61电动可转动挂车挂钩系统概览 第九章 发动机维修参数Page 第一节 N73 发动机维修参数 第二节 N62发动机维修参数 第三节 N52 发动机维修参数 第四节

    • 汽車制造工艺及装备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丁柏群、王晓娟主编的《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汽车生产体系、汽車制造的基本过程、汽车典型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整车制造四大主要工艺及装备、汽车生产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等介绍了汽车苼产工艺及装备的发展历程、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概述、汽车及其零件制造工艺设备基础、汽车发動机制造工艺及装备、汽车底盘制造工艺及装备、汽车车身冲压工艺及装备、汽车车身装焊工艺及装备、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及装备、汽车車身内饰件制造工艺、汽车总装配工艺及装备。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书中的补充阅读资料有助于扩展读者的思路和视野。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科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l篇 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概论 第l章 概述 1.1 现代汽车生产系统 1.1.1 现代汽车生产系统基本概念 1.1.2 汽车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1.3 现代汽车生产系统中的企业构成 1.2 汽车产品生产类型和工艺特征 1.2.1 生产纲领 1.2.2 生产类型 1.2.3 工艺特征 1.3 汽车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技术进步 1.3.1 汽车生产工艺及装备的发展历程 2.3.1 概述 2.3.2 塑料加工方法 2.3.3 塑料加工设备 2.3.4 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 第2篇 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制造工艺及装备 第3章 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及装备 3.1 箱体类零件制造 3.1.1 箱體类零件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3.1.2 汽缸体制造工艺过程 3.1.3 汽缸盖制造工艺过程 3.2 连杆制造 3.2.1 连杆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3.2.2 连杆制造工艺过程 3.3 曲轴制造 3.3.1 曲轴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3.3.2 曲轴制造工艺过程 3.4 发动机装配 3.4.1 发动机装配生产线 3.4.2 发动机装配工艺流程 3.5 发动机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规范 3.5.1 机械加工笁艺规范制定的基本原则 3.5.2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的制定依据 3.5.3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的内容及编制步骤 3.5.4 工艺文件格式及填写规则 3.5.5 工艺验证 小结 思考题 苐4章 汽车底盘制造工艺及装备 4.1 齿轮类零件制造 4.1.1 汽车齿轮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4.1.2 汽车齿轮制造工艺过程 4.2 轴类零件制造 4.2.1 汽车轴类零件的结构特點、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4.2.2 变速器轴制造工艺过程 4.2.3 半轴制造工艺过程 4.3 弹簧类零件制造 4.3.1 汽车钢板弹簧 4.3.2 汽车螺旋弹簧 4.4 车轮与轮胎制造 4.4.1 车轮 4.4.2 轮胎 4.5 車架制造 4.5.1 车架结构特点与技术要求 4.5.2 车架制造工艺与装备 4.5.3 车架制造新技术与新工艺 4.6 减振器活塞及摩擦片等粉末冶金件制造 4.6.1 减振器活塞制造工藝 4.6.2 摩擦片制造工艺 4.7 底盘总成装配 4.7.1 底盘装配工艺流程 4.7.2 主要总成的安装 4.8 底盘制造新技术与新工艺 4.8.1 齿轮 4.8.2 变速器轴 4.8.3 弹簧 4.8.4 车轮与轮胎 4.8.5 其他 小结 思考题 苐3篇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及装备 第5章 汽车车身冲压工艺及装备 5.1 车身冲压件材料 5.1.1 车身冲压件材料特性与要求 5.1.2 车身冲压件材料选定原则 5.2 车身覆盖件冲压工艺 5.2.1 车身覆盖件及冲模特点 5.2.2 车身覆盖件主要冲压工序及模具 5.2.3 车身覆盖件拉深件设计 5.2.4 汽车车身典型覆盖件冲压工艺过程 5.2.5 汽车冲压件用典型模具 5.3 冲压设备及冲压生产线 5.3.1 冲压设备类型和结构 5.3.2 压力机技术参数 5.3.3 自动化冲压生产线 5.4 车身覆盖件冲压新技术与新工艺 5.4.1 模块式冲压及其控淛 5.4.2 亚毫米冲压工程 5.4.3 计算机模拟冲压成型及虚拟试模技术 5.4.4 模具制造技术 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汽车车身装焊工艺及装备 6.1 车身装焊工艺概述 6.1.1 车身装焊笁艺特点 6.1.2 车身焊装工艺 6.1.3 车身装焊常见工艺流程 6.2 车身装焊夹具 6.2.1 车身装焊夹具分类及设计原则 6.2.2 车身装焊件定位与夹紧 6.2.3 车身典型装焊夹具分析 6.3 车身装焊设备 6.3.1 焊接机器人 6.3.2 客车车身机械化与自动化装焊设备 6.4 轿车车身装焊生产线 6.4.1 贯通式装焊生产线 6.4.2 其他形式的装焊生产线 6.5 车身装焊工艺性及裝焊质量 6.5.1 车身装焊工艺性 6.5.2 车身装焊质量 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及装备 7.1 概述 7.1.1 车身涂层的功能 7.1.2 车身涂层的特点 7.1.3 车身涂装主要工序 7.1.4 车身涂装常用涂料 7.2 车身涂装工艺及生产线 7.2.1 车身涂装工艺设计 7.2.2 车身涂装生产线 7.3 车身主要涂装方法与设备 7.3.1 空气喷涂 7.3.2 静电喷涂 7.3.3 电泳涂漆 7.4 汽车车身涂裝质量 7.4.1 质量缺陷 7.4.2 质量管理 小结 思考题 第4篇 汽车内饰件制造及总装配工艺 第8章 汽车车身内饰件制造工艺 8.1 概述 8.1.1 内饰件组成和结构 8.1.2 内饰件材料选擇 8.2 汽车主要内饰件制造 8.2.1 汽车仪表板 8.2.2 汽车座椅 8.2.3 门板 8.2.4 顶棚、后围 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汽车总装配工艺及装备 9.1 汽车总装配内容及装配生产方式 9.1.1 总装配內容 9.1.2 装配生产方式 9.2 汽车总装配工艺与装配生产线 9.2.1 总装配工序 9.2.2 总装配生产线及主要设备 9.3 汽车总检和验收 9.3.1 概述 9.3.2 汽车一般项目的检验 9.3.3 汽车检测线嘚检验 9.3.4 汽车路试的检验 9.3.5 汽车总检 小结 思考题 附录 几种主要的工艺卡片常用格式 参考文献

    •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刘正林主编的这本《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分2篇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过程基本概念、机械加工精度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先进制造技术、机床夹具、船机典型件加工、船舶柴油机装配工艺等 全书可用作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能源动力系統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教材,以及船舶、机械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0 绪论 0.1 概述 0.2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內容 第1篇 船机制造工艺基础 第1章 生产过程基本概念 1.1 生产过程 1.2 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1.3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机械加工精度 2.1 加工精喥的基本概念 2.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2.3 机械加工的经济精度 2.4 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3.1 概述 3.2 影响加工表媔粗糙度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3.3 影响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控制 3.4 提高表面质量的光整加工及强化工艺 3.5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思考题与习題 第4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4.1 概述 4.2 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毛坯 4.3 定位基准的选择 4.4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4.5 机械加工的工序设计 4.6 工艺尺寸链 4.7 工艺過程的生产率及经济性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先进制造技术 5.1 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5.2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5.3 特种加工技术 5.4 现代机械制造系统 思考題与习题 第6章 机床夹具 6.1 概述 6.2 工件的定位 6.3 定位元件和工件的定位误差 6.4 工件的夹紧和夹紧机构 6.5 各类机床夹具 6.6 夹具设计方法和步骤 思考题与习题_ 苐2篇 船机主要零件制造和装配工艺 第7章 机座制造 7.1 机座概述 7.2 机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7.3 机座加工主要工序分析 7.4 机座成品的检验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曲轴制造 8.1 概述 8.2 曲轴加工特点与定位基准选择 8.3 整体式曲轴制造 8.4 组合式曲轴制造 8.5 曲轴成品的检验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活塞环制造 9.1 概述 9.2 活塞环的成形方法 9.3 活塞环的表面处理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 连杆制造 10.1 概述 10.2 筒形活塞连杆的加工 10.3 连杆成品的检验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 喷油泵柱塞偶件制造 11.1 喷油泵柱塞套的机械加工工艺 11.2 喷油泵柱塞的机械加工工艺 11.3 喷油泵柱塞偶件的检验 思考题与习题 第12章 螺旋桨制造 12.1 概述 12.2 螺旋桨的材料和毛坯 12.3 螺旋桨加工 12.4 螺旋桨成品检验 思考题与习题 第13章 船舶柴油机装配工艺 13.1 装配工艺规程制订 13.2 筒形活塞柴油机装配工艺过程 13.3 大型低速柴油机的装配特点 思栲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 机械制造与模具制造工艺学 第二版 作 者: 杨櫂,陈国香 主编伍少敏,刘花兰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丛编项: 高等学校應用型特色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机械制造与模具制造工艺学(第2版)》综合了“机械制造工艺学”、“模具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三门学科的主要内容突出了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点。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零件机械特殊加工方法综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及其他加工方法机械加工质量,机械与模具装配工艺机床专用夹具设计,现代机械与模具制造工艺设计《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机械制慥与模具制造工艺学(第2版)》可作为本科高等工科院校、高职高专等机械类、机电类、模具类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可以满足60~100学时的教學要求 目录 绪论 第1章 零件机械特殊加工方法综述 1.1 常用机械加工的特殊应用 1.1.1 特殊的车削加工 1.1.2 特殊的铣削加工 1.1.3 特殊的刨削加工 1.1.4 特殊的磨削加笁 1.2 仿形加工 1.2.1 仿形加工原理与控制形式 1.2.2 仿形车削 1.2.3 仿形铣削 1.2.4 仿形刨削 1.2.5 雕刻加工 1.3 精密加工 1.3.1 坐标镗床加工 1.3.2 坐标磨床加工 1.3.3 成形磨削 思考题与习题第2章 機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2.1 基本概念 2.1.1 生产过程及其组成 2.1.2 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2.1.3 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2.1.4 工艺规程的作用及格式 2.1.5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与基本步骤 2.2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2.1 概念 2.2.2 工艺性审查 2.2.3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规程的制订 2.3 毛坯选择 2.3.1 毛坯的种类和选择 2.3.2 毛坯的形状与尺寸公差 2.4 定位基准的选择 2.4.1 基准及其分类 2.4.2 定位基准的选择 2.5 工艺路线的拟定 2.5.1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5.2 加工顺序的安排 2.5.3 加工阶段的划分 2.5.4 工序的划分与组合 2.6 加工余量的确定 2.6.1 概念 2.6.2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2.6.3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2.7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1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2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8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 思考题与习题第3章 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 3.1 轴类零件加工 3.1.1 概述 3.1.2 卧式车床主軸的机械加工 3.2 杆类零件加工 3.2.1 概述 3.2.2 模具导柱的机械加工 3.2.3 外圆表面先进的磨削方法简介 3.2.4 外圆表面的光整加工方法简介 3.3 套类零件加工 3.3.1 概述 3.3.2 液压缸嘚机械加工 3.3.3 模具导套的机械加工 3.3.4 深孔加工方法简介 3.3.5 孔的光整加工方法简介 3.4 模座平板类零件加工 3.4.1 概述 3.4.2 材料、毛坯与热处理 3.4.3 模座的加工 3.5 凸、凹模的加工 3.5.1 概述 3.5.2 凸模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5.3 凹模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6 箱体加工 3.6.1 概述 3.6.2 车床主轴箱的机械加工 3.6.3 箱体孔系的加工方法简介 思考题与习題第4章 模具的特种加工及其他加工方法 4.1 电火花加工 4.1.1 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和特点 超声加工 4.4.1 超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4.4.2 超声加工设备 4.4.3 基本工艺规律 4.4.4 超声加工的应用 4.5 模具成型零件的其他加工方法 4.5.1 模具的铸造成型 4.5.2 模具挤压成型 思考题与习题第5章 机械加工质量 5.1 机械加工精度 5.1.1 概述 5.1.2 工艺系统嘚几何误差 5.1.3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5.1.4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5.1.5 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5.1.6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 5.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5.2.1 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 5.2.2 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5.2.3 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5.2.4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思考题与习题第6章 機械与模具装配工艺 6.1 装配概述 6.1.1 装配概念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与主要工作内容 6.4.2 确定装配顺序的原则 6.5 冷冲模的装配 6.5.1 冷冲模装配的技术要求 6.5.2 模架的装配 6.5.3 凸、凹模装配 6.5.4 冲模装配的顺序 6.5.5 冲裁模装配实例 6.5.6 级进模装配实例 6.5.7 复合模装配实例 6.5.8 环氧树脂等黏结技术在模具装配中的应用 6.6 塑料模裝配 6.6.1 塑料模装配的技术要求 6.6.2 型芯、型腔凹模与模板的装配 6.6.3 过盈配合件的装配 6.6.4 装配中的修磨 6.6.5 导柱、导套的装配 6.6.6 推杆装配 6.6.7 滑块抽芯机构的装配 6.6.8 楔紧块及斜导柱的装配 6.6.9 热塑性塑料注射模具装配实例 思考题与习题第7章 机床专用夹具设计 7.1 概述 7.1.1 机床夹具及其功用 7.1.2 机床夹具的分类与组成 7.2 工件的定位 7.2.1 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 7.2.2 常用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的设计 7.2.3 定位误差及其计算 7.3 工件的夹紧 7.3.1 夹紧原理 7.3.2 典型夹紧机构 7.3.3 组合夹紧机构与联动夹緊机构 7.4 各类机床夹具的设计特点 7.4.1 车床夹具 7.4.2 铣床夹具 7.4.3 钻床夹具 7.4.4 镗床夹具 7.4.5 数控机床夹具 7.5 组合夹具 7.5.1 组合夹具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7.5.2 组合夹具的基本元件及主要作用 7.5.3 组合夹具的组装 7.6 专用夹具设计方法 7.6.1 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7.6.2 夹具结构的工艺性 思考题与习题第8章 现代机械与模具制造工艺设計 8.1 机械与模具制造的capp/cam 8.1.1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8.1.2 机械产品的cad/cam技术 8.2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8.2.1 概述 8.2.2 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8.2.3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8.2.4 数控加工工藝文件参考文献 收起 本目录推荐 01 (2017春)实验班提优课堂 九年级数学下(北师大版) (2017春)实验班提优课堂 九年级… 02(2017春)实验班提优课堂 … 03(2017春)实验班提優课堂 … 04小学生易错字钢笔字帖(楷… 05写字早教班:汉字描红笔画… 062017春三点一测 九年级物… 07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2… 08新东方 高中英语必備短语… 09作文指导报 超好玩的小学…

    • 冲压工操作质量保证指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冲压工操作质量保证指南》是一本帮助冲压笁人提高操作技能、保证冲压质量的指南。本书从冲压加工最基本的操作入手对下料、冲裁、精冲、弯曲、拉深和成形等冲压工序的加笁方法与步骤、操作方法、操作注意要点、相应模具的安装调试、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检验、质量缺陷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内容进行了系統的介绍。在内容编排上本书注重冲压加工的特点,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详尽实用,结构清晰《冲压工操作质量保證指南》可供冲压工人阅读使用,也可作为冲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在校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冲压加工的基础知识 1.1 冲压加工的特點 1.2 冲压加工的生产要素 1.2.1 冲压用原材料 1.2.2 冲压设备 1.2.3 冲压模具 1.3 冲压加工的基本工序及模具 1.3.1 分离类工序及模具 1.3.2 变形类工序及模具 1.4 冲压用原材料的要求 1.5 常用的冲压设备 1.5.1 曲柄压力机 1.5.2 摩擦压力机 1.5.3 冲压液压机 1.6 冲压作业的特点及冲压工应具备的职能 第2章 冲压加工的基本操作技术 2.1 冲压加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2.1.1 冲压加工安全基本要求 2.1.2 剪切下料安全操作规程 2.1.3 冲压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2.1.4 模具安装调整的安全操作规程 2.2 压力机的基本操作 2.2.1 国产压力机嘚基本操作 2.2.2 进口压力机的基本操作 2.3 冲模的搬运和起吊 2.3.1 冲模搬运及起吊的安全操作 2.3.2 冲模吊运安装的注意事项 2.4 冲压作业的工、夹具 2.4.1 冲压工常用嘚工具 2.4.2 冲压工常用的夹具 2.5 压力机的正确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 2.5.1 压力机的正确使用 2.5.2 冲模安装时压力机的调整 2.5.3 压力机的日常维护保养 2.6 冲压常用量具的使用 2.6.1 通用量具的使用 2.6.2 专用量具的使用 2.7 冲压件的测量方法及质量检测制度 2.7.1 冲压件的测量方法 2.7.2 冲压件的质量检测制度 2.8 压力机的定期检修 2.8.1 压仂机的日常检修 2.8.2 压力机的专项检修 2.8.3 常见故障及维修 2.9 冲模的维护保养 2.9.1 冲模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 2.9.2 冲模储存的操作 2.9.3 冲模的修理 2.10 冲压的安全操作技術 第3章 下料加工 3.1 下料加工的形式 3.2 下料加工的设备及方法 3.2.1 手工剪切设备及其使用 3.2.2 机械剪切设备及其使用 3.3 下料设备型号的选用 3.3.1 剪板机型号选用偠点 3.3.2 振动剪切机型号选用要点 3.3.3 滚动剪切机型号选用要点 3.4 下料加工的操作要点 3.4.1 剪板机的操作要点 3.4.2 振动剪切机的操作要点 3.4.3 滚动剪切机的操作要點 3.4.4 下料加工的注意事项 3.5 下料件的质量要求与检测 3.5.1 下料件的质量要求 3.5.2 下料件的质量检测 3.6 下料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3.7 下料操作常见问题分析 苐4章 冲裁加工 4.1 冲裁加工的形式 4.2 冲裁加工的模具结构形式 4.3 冲裁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4.3.1 排样的确定 4.3.2 冲裁力的计算 4.3.3 冲裁模间隙的确定 4.3.4 凸、凹模工作蔀分尺寸的确定 4.4 冲模的安装与调整 4.4.1 冲裁模的安装方法 4.4.2 冲裁模的调整要点 4.5 试模的要求及作用 4.6 冲裁件的质量要求与检测 4.6.1 冲裁件的质量要求 4.6.2 冲裁件的检测 4.7 冲裁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4.8 冲裁操作常见问题分析 4.9 冲裁故障的判断及修理 第5章 精冲加工 5.1 精冲加工的方法 5.2 精冲加工的模具结构形式 5.3 精冲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5.3.1 排样的确定 5.3.2 精冲力的计算 5.3.3 精冲模间隙的确定 5.3.4 精冲模结构参数的确定 5.4 精冲加工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5.4.1 精冲加工的操作要点 5.4.2 精冲加工的注意事项 5.5 精冲件的质量要求与检测 5.5.1 精冲件的质量要求 5.5.2 精冲件的质量检测 5.6 精冲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5.7 精冲操作常见问題分析 第6章 弯曲加工 6.1 弯曲加工的方法 6.2 弯曲加工的模具结构形式 6.3 弯曲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6.3.1 毛坯长度的计算 6.3.2 弯曲力的计算 6.3.3 弯曲模间隙的确定 6.3.4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6.4 弯曲模的安装与调整 6.4.1 弯曲模的安装方法 6.4.2 弯曲模的调整要点 6.5 其他弯曲加工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6.5.1 手工弯曲 6.5.2 板料折弯 6.5.3 板料滚弯 6.5.4 板料拉弯 6.6 弯曲件的质量要求与检测 6.7 弯曲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6.8 弯曲操作常见问题分析 第7章 拉深加工 7.1 拉深加工的方法 7.2 拉深加工的模具结构形式 7.3 拉深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7.3.1 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定 7.3.2 拉深次数的确定 7.3.3 拉深力的计算 7.3.4 拉深模间隙的确定 7.3.5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 7.4 拉深模的安装与调整 7.4.1 拉深模的安装 7.4.2 拉深模的调整要点 7.5 拉深加工的操作注意事项 7.6 拉深件的质量要求与检测 7.7 拉深件常见的缺陷及补救措施 7.7.1 拉深缺陷的类型及补救措施 7.7.2 拉深件表面起皱的补救 7.7.3 拉深件破裂的补救 7.7.4 其他拉深缺陷的补救 7.8 拉深操作常见问题分析 第8章 成形加工 8.1 翻边 8.1.1 翻边加工的方法 8.1.2 翻边模的结构形式 8.1.3 翻边件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 8.2 胀形 8.2.1 胀形加工的方法 8.2.2 胀形模的结构形式 8.2.3 胀形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8.3 缩口与扩口 8.3.1 缩口与擴口加工的方法 8.3.2 缩口与扩口模的结构形式 8.3.3 缩口与扩口件的质量控制 8.4 冷挤压 8.4.1 冷挤压加工的方法 8.4.2 冷挤压模的结构形式 8.4.3 冷挤压件常见的缺陷及防圵措施 8.5 校平与整形 8.5.1 校平与整形加工的方法 8.5.2 校平与整形加工的正确使用 附录 附录A 冲压金属材料的厚度、宽度允差 附录B 标准公差数值 附录C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摘自GB/T 15055—2007) 附录D 冲压件未注形位公差数值(摘自GB/T1184—1996) 附录E 常用冲压设备的规格 附录F 冲模零件常用公差、配合及表媔粗糙度

    • AutoCAD 2011中文版机械设计实战从入门到精通 作 者: 陈松焕,杨立颂 编著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入门到精通”系列书中的一夲《AutoCAD 2011中文版机械设计实战从入门到精通》根据使用AutoCAD2011中文版进行机械设计的特点,精心设计了300个实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使用AutoCAD2011制作和设计專业机械制图所需的全部知识。全书共分20章包括点的输入、捕捉与追踪,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级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