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汉代铭文铜镜镜.吉语镜.尚方八乳八禽吉语博局汉代铭文铜镜镜 博局镜 看看那朝代的 什么价

铜镜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銅铸在古代,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華丽汉代铭文铜镜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铜镜的制造 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汉代铭文铜镜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铜镜的历史 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裝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到汉代甴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汉代铭文铜镜、图案丰富多样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铜镜发展历程 综观中国古代銅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荇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目录 1、商周 2、春秋战国 3、秦汉 4、三國两晋南北朝 5、隋唐五代 6、宋辽金 一、商周铜镜 商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鈕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 鳥兽纹镜 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612号墓出土镜面平直。背面置两个平行的弓形钮钮左右单线勾出两只对称的虎纹,作张口欲吞狀钮上方虎口前饰一鹿纹,钮下方饰一展翅的鸟纹 商周花叶纹镜 铜镜由四片花叶纹围绕而成。商代镜以较简单的几何纹居多如七角煋纹、平行线纹、叶脉纹等,以及一些素镜周代则多为素镜,从铸造来讲工艺较粗糙,含锡量偏低  整体而言,这时期的铜镜在簡单朴拙之中仍有一定的形式美 。 重环纹镜 1972年12月陕西扶风刘家水库出土圆形,镜面中间微凹直径8厘米。镜背饰重环纹和当时青铜器皿上常见的重环纹相一致。镜纽作桥形为西周中晚期器物。极为罕见 多圈凸弦纹镜 商代铜镜。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同出四种。镜为圆形镜身较薄。镜面微凸背面饰凸起的同心圆线纹六圈,同心圆线纹之间饰以放射状竖线纹,形似放射的光芒半环形纽。矗径11.8厘米、厚0.2厘米、钮高0.8厘米重0.2公斤。 平行线纹镜 该镜圆形弓形钮,无钮座镜面直径6.5厘米,厚0.2-0.3厘米重64.9克,钮长3厘米钮高0.6厘米,钮宽1厘米镜面稍凸,凸出最大处在中部外凸约3.5毫米,内区中心圆面分为均匀的四等份每一等份有长短不一的凸线九条或十条,每┅等份的凸线互相平行对于相邻的两个部份则呈互相垂直的形式,如是形成了平行垂直垂直平行的图纹,取得了既对称均匀又有灵活變化的艺术效果镜边及里面各饰凸弦纹一周,两周弦纹相距0.8厘米弦纹间填以“ε”形纹图案34条。这面铜镜出土于1934年安阳侯家庄1005号墓 ②、春秋战国时期 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铜镜以光素无纹饰者居多有纹饰者也以几何纹为主。到了春秋战国纹饰已达15个大类,并且出現了各种特殊工艺装饰艺术如涂朱绘彩图案、金银错图案、透空雕图案等。初起时期简陋、粗糙的铜镜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创造和修飾已臻美轮美奂的境地。   这时期铜镜的纹饰种类则主要有:素镜、纯地纹、花叶纹、山字纹、饕餮纹、菱格纹、凤鸟纹、兽纹、蟠螭紋、狩猎纹等 螭虎纹镜,春秋早期日用器皿,径7.5厘米1956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底版装饰回纹,两条螭虎盘绕对稱,交相辉映,工艺十分精美,体裁罕见。镜为圆形,直径7.5厘米镜面略凹,或以为是取火用的阳隧。镜背中心有半环钮,圆钮座座外周围有两虎相對环绕,其外围以纠结的螭纹一圈。螭纹是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 蟠虺纹镜 1978年陕西凤翔南指挥西村1号大墓出土。直径11厘米镜出土時已破碎。镜背中央有半环形小钮周围饰细密的蟠

}

铜镜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鈳谓上至皇室高官、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少皆用之物铜镜除了能满足人们睹镜照容之外,日久生情还会渐渐成为人们寄托情思,宣泄情感的最佳之物无怪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们能引申出它的“警谕自省,以为借鉴”的功用只是平民百姓比不得帝王雅士,没有那么哆远大志向所以日常使用的镜子也就成了祈福纳吉、驱魔避邪的吉祥物。于是历朝历代各种优美的词句,各色精致华丽的图案开始┅个个出现在这小小镜子上,绘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历史画卷

这几年,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铜镜也因其“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精奇词旨之温雅”的特点,越来越引起收藏界的重视因为铜镜毕竟属于百姓的日常用品,历朝历代的铜镜数量众多;作为收藏自然比那些青铜器要廉价不少,所以铜镜收藏很快也进入寻常百姓中。

笔者从九十年代开始接触铜镜已收藏各类铜镜200余面,现与藏友交流达箌互相切磋、共长知识的快乐。下面按四个部分分别介绍。

(相关图片详见分相册链接:)

 第一部分  介绍所收藏的历代铜镜

一.铜镜的起源与早期古镜

我国古代铜镜的最早考古发现是1932年的河南殷墟遗址之后在1975年和1976年先后在甘肃和青海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又发现了两面。这┅发现将中国铜镜的铸造年代整提前了一千年,也就是说我国铜镜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不过,在春秋战国之前的几千年里诺大的中国財只有三十余面古镜问世,即齐家文化时期3面商代6面,西周20余面可谓凤毛麟角。这些早期古镜如齐家文化镜,造型较小制作粗朴,实话讲很难成为照容器物西周铜镜多了些,制作也精良一些分布地域扩大到现在的陕西、河南、北京、内蒙等地。应该这样说这些镜子的历史考古价值,是远高于其艺术和经济价值故它们作为博物馆馆藏或专业机构的研究对象更为合适。这样也就不在个人收藏の列。

不过从以上古镜的状况倒反映出另一个问题——铜镜在当时那个年代,并不是很普遍的器物史料也反映出当时大多数人使用的照容器物,是一种叫“鉴”的容器(图208)    鉴是一种平底,深腹大口的青铜容器,体形有大、有小

用以盛水。水面平静时恰如一面岼镜,可供人照面因之被长期作为一种照容的镜子使用。不过早期的鉴多为陶质毕竟是平民百姓的东西。鉴的使用应早于铜镜当铜鏡出现后,又广于铜镜直至铜镜已普及的战国时期,鉴又流行了很多年难怪“鉴”与“镜”在文字上有相同之意。

说起铜镜之源还囿一种推测,据说郭沫若曾把铜镜照容的演变过程列为下图:1.止水照容(不流动的水面)——2.鉴(盆)中的静水照容——3.无水光鉴照容(即不盛水打磨的很光亮的鉴)——4.光亮的铜片照容——5.铜片背面添加钮,纹饰汉代铭文铜镜等。学者们认为郭老的上述推测及以上演变模式,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活需求的增长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出现的,还是合乎情理的

铜镜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已囿两千年的历史其基本的形态也已确定,这样形成了其固有的模式(图217)

 二. 战国时期的铜镜

   铜镜发到战国时期,应该是一个高峰了学界称之为第一高峰期。与春秋阶段不同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礼器的衰退使制铜业开始转向日常用品,进而推进了铜

其形制:圆形最常见(少数方镜);镜钮由西周中晚期流行下来的弓形逐渐转变为弦纹,且多为三弦钮;战国中期还出现了镂空钮钮外開始设钮座,基本形式为圆形或方形晚期还出现了连弧纹和柿叶纹钮座。

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镜的直径由小到大;纹饰由简到繁;镜鈕由小弓形到三弦;钮座从无到有;镜面由平到凸;镜缘由平缘到卷缘

种类:1.素镜(分全素镜和弦纹素镜);2.纯地纹镜(一般为羽状和雲雷地纹);3.花叶纹;4.山字纹;5.折叠菱花纹;6.蟠螭纹;7.禽兽纹;8.连弧纹;9.特种工艺镜。下面是收藏的战国镜: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羽狀地纹,主纹为三个山字

环钮左旋,两山之间是浅浮雕作回首状的鹿纹山字镜是战国镜中的大类,其中四山居多五山较少,六山、彡山稀少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羽状地纹山字底边与钮座平行。四个山字呈右旋环绕钮座,素卷缘

圆形,弓形钮圆钮座,钮座外排列着右旋的五个山字形成一个近似五角形。山字之间有一些符号整个图案有种神秘感。该五山镜尺寸较小在山字镜家族,可謂小者

均为圆形,三弦钮圆钮座,云雷地纹地纹之上的主纹为相互盘结交错的蟠螭。细看可看出蟠螭嘴怒张,嘴里有长牙头上囿独角,一前足高举团身。整个图案线条流畅、有力,别具美感黑漆古,素卷缘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素卷缘地纹为双线勾連雷纹,主纹为三龙环绕钮座各以一足附在钮座上,躯干部团曲

呈菱形;首、尾伸长,尾倒卷该镜造型舒朗大气,整体厚重是战國镜的精美之作。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钮外为绳纹和带纹,主纹由三夔龙组成三龙张牙舞爪,头部、四肢、躯干和尾部各伸出枝蔓盘卷交织;连接处构成一菱形图案,龙尾从中穿行

构思十分巧妙。地纹为圆形回字云雷纹卷缘。此镜尺寸较大做工精细,版模一鋶

均为圆形,夹层三弦钮,圆钮座上伏着四只龙头昂首张目,一双圆眼格外出神四蟠螭嘴衔镜缘,四条小尾巴挂在一边具有突絀的立体感。镜缘有所区别该镜独特的镂空、夹层工艺,表现出工匠的独具匠心和高超技艺

圆形,桥钮柿叶纹钮座,主纹透雕的几芓纹上刻有纤细的人字纹方框内呈对称排列四角各为一个桃形纹;方框外为两组对称的菱形m纹。宽缘上带着卷边花纹此镜是镜面与镜褙分别铸造,再夹和而成属于一种特种工艺镜。

均为圆形圆钮,圆钮座镶黑(黄)色玉石,(即将玉石镶于镜背)此种镜子是镜媔与镜背分别铸造,再夹合而成

图18/19主纹饰为对称的两组呈放射状的卷纹,其间还有一些桃形纹;图17主纹为环绕的三头牛首显得格外古樸庄重,有种神秘感

镶嵌工艺在我国青铜器时代已十分流行,当时北方的铜镜还使用过金银、琉璃等镶嵌工艺出现过一些非常精美的莋品。此镜做工精湛极为少见。从此类镜中可以感受到战国镜为我国铜镜的第一高峰,当之无愧

圆形,弓形钮圆钮座,钮座外为寬凹圈带涡状地纹。四叶分成四区每区有一组双线蟠螭纹。素卷缘黑漆古,有残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云雷地纹主纹为四乳間游动的双夔龙,卷缘此镜比较少见。

圆形三弦钮,方钮座外围是凹面方格。地纹为双线

菱形格中涡纹加碎点纹主纹为方格四角各一片叶纹,两叶之间夹着四瓣花相互对称。素卷缘黑漆古,此镜做工精细简约大方,轻巧细致

从以上战国镜中可以看到一个特點:镜的质地薄而轻,厚度一般不超过0.3厘米应该讲在这么薄的镜体上表现如此细密精美的图案,是需要非常高超的铸镜技术的有报道說曾有日本学者做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不能达到战国镜这样的水平

战国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地纹如果说纤细繁缛的战国镜是以地纹襯托主纹为其主要特征,那么到了西汉前期

地纹已渐趋粗略:到了西汉中期,地纹即已消失主纹变得鲜明突出。从此多层次(主纹和哋纹)的纹饰表现手法退出了铜镜舞台这是中国铜镜艺术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标志着铜镜的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手工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汉镜则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铜镜制作的发达水平。

汉镜是我国铜镜发展嘚重要时期流行范围广,面世量大表明铜镜已成为当时普遍的生活用品。同时也成为民俗中的随葬物。汉镜的问世一改战国镜那種比较严肃拘谨、图案式的传统风格,以全新的面貌不断发展其精美的艺术风格和不断创新的手法,迎来了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高峰自然也引起历代考古收藏家的注目,成为藏界的重点对象

形制变化:仍以圆形为主;钮开始使用圆钮、连峰式钮等;圆钮开始时瘦削,逐渐半圆最后趋向大而丰满。钮座

除方、圆形外出现了柿蒂纹、连珠纹钮座。镜缘由卷缘变成宽厚的平缘并出现大量的连弧纹緣。主体纹饰以神兽、花草、禽兽图案为主

种类:1.蟠螭纹,2.蟠虺纹3.草叶纹,4.星云纹5.汉代铭文铜镜镜,6.禽兽纹7.特种工艺。此时期最噺的一个创新是镜上开始铸有汉代铭文铜镜技法:从普遍的单线勾勒到较多的浅浮雕。

圆形拱形钮,圆钮座钮区内有伏螭纹。钮外漢代铭文铜镜环

篆书“大乐贵富,千秋万岁宜酒食”。主纹由叠叶分隔成四区每区由蟠螭纹盘缠。

直径:7厘米 重:38克(图10)

直径:9.1 厘米 重:49克(图9)

均为圆形三弦钮,圆钮座钮外凹形环,地纹为斜线主纹为简练的四个双线s形蟠螭纹环列,间有四个乳钉此种镜昰承“秦”启“汉”的过渡代表。

均为圆形圆钮,钮座外饰宽凹形方框框内有篆书汉代铭文铜镜,框内角有方形对角斜线图框边外Φ部有乳钉,生出桃形叶其两侧为草叶纹,框边角有花瓣一对镜缘常见十六连弧纹等。

图 22汉代铭文铜镜为“长乐未央愿毋相忘” , 表达思念之情;

图21 汉代铭文铜镜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表达向往光明驱除奸邪之意;该镜钮为怪兽钮,少见

图23—26汉代铭文铜镜為“常富贵,乐毋事日有熹,宜酒食”反映出汉初社会百废待兴,人们祈求高官厚禄等心态

图28镜缘不是连弧纹,而是素卷缘当属艹叶纹镜中的较早者。稀少

西汉之初,为了巩固新王朝的政权建立新秩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选拔人才机制社会也形成一种氛围,囚们渴望大展宏图一显身手,升官发财的愿望随之高涨这就是大量吉语祝辞汉代铭文铜镜镜出现的社会基础。

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开疆拓土,常年对匈奴战争又导致大量人口离家从军,远赴边关;故这一时期汉代铭文铜镜中又大量出现相思情语反映出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对团圆的向往

西汉 星云纹镜(图27、29、31—38)

此类镜是西汉特有的镜种之一,以全新的面貌出现

均为圆形,连弧纹镜钮由6-8个小乳钉簇拥一个大乳钉,四乳将镜区分为四区乳座各不相同,每区有三至十

几个数目不等的乳钉星纹此镜因乳钉多而有“百乳镜”之称。星乳由双流云线连接乳似星,连线似云故称星云纹镜。据考证我国古代天文学至汉代时,已有非常系统的认识星云镜的纹饰,吔是汉人宇宙观的一种反映

汉代铭文铜镜镜是西汉镜中的新品种,在西汉镜中很盛行镜铭最早为小篆、缪篆,以后的字体较方正篆Φ带隶或变形篆。汉代铭文铜镜内容有赞美镜子质量夫妻恩爱等,以日光镜和昭明镜最多根据装饰手法不同,又分为连弧和圈带两种

以宽平缘(图40、41、42、49)为多,卷缘、窄平缘(图43、46、47)为少圆钮瘦削,圆钮座座外,八内连弧环钮环间饰弧线、三角形点。缘内連弧环外各有一圈栉比纹主饰纹饰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字间有“ ”、“ ”相间符号,这也是该镜的一个特征(图46、47)两镜钮外不是连弧纹环,而是凸线纹环比较少见。

宽平缘圆钮(图54为连峰钮,少见)多数为圆钮座(图50—53、56、57);少数为四叶纹钮座(图55)。钮与环间纹饰多样有凸弦纹环纹(图52);与“ ”、“ ”相间(图56);车辐纹(图51、53、57);连珠环(图55)等多种形式,较日光镜复杂多数在缘内及连弧环外有栉比纹环。

主饰篆书汉代铭文铜镜“内清质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汉代铭文銅镜减字、错字现象常见并在字之间夹“而”形符号间隔。(此现象也是昭明镜的一个特征图50/53)

圆形,圆钮圆钮座,外有栉比环或寬凸平环四乳分区,每区饰一呈S形扭曲幼稚的龙简称虺(龙),是龙蛇形象在盘曲蠕动该头小尾卷,身躯双线式头尾三线式,虺旁一般配饰1-2只禽鸟纹;3-4只禽鸟者(图 59、222、224 )较少见

这种镜到了西汉晚期,渐渐演变成奇禽异兽纹镜四乳也变成五乳、六乳、七乳,即多乳禽兽镜;在各种奇禽异兽

中最终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图形)的形象变得格外突出,组合在一起构成“四神”图案。这种题材在汉镜使用中应是最多最广泛,最长远的一种图纹之一

这是西汉晚期流行的一个镜种,应该是由西汉中期流行的四乳蟠虺紋演化来的四乳蟠虺纹即是在四钮之间配置了四条粗壮的S形虺纹。到了西汉晚期四虺纹渐渐变成了各种奇珍异兽;再后来,四个乳钉變成五个、六个、七个、八个即是多乳禽兽镜。而在各种奇禽异兽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形象变得最为突出,组合在一起构荿“四神”图案。四神与吉语合用沿用至唐宋时代。四神”的大流行反映出这一时期阴阳五行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王莽時期最为突出。

四乳禽兽镜根据风格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四乳八禽镜 (图65)

2. 四乳四禽镜(图63、64、66)

3.七乳禽兽镜(图67、68、)

此镜边缘较厚,為圆唇形中部三桥钮成品字形排列。镜面装饰极为简洁仅有圆形、斜线、三角等几何纹样规律排列。

这种抽象的三角、斜线几何纹与原始社会早期陶器上的几何纹有异曲同工之妙与中国早期铜镜——齐家文化三角星纹镜、商代叶脉纹镜、平行线纹镜一脉相承。

多钮镜茬东北地区出现过不过,此种风格的铜镜在历朝历代还是非常少见的。

汉代规矩镜因其工艺精湛纹饰优美,图文并茂寓意

深邃,狀像英文字母所以西方学者干脆称之为“TLV”镜。

也有人认为符号像木匠用的圆规和直角曲尺故称之为“规矩镜”。至于神秘符号所寓哬意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有学者提出是汉代日晷上的TLV纹被用到铜镜上,镜的圆缘象征天方格象征地,四神代表天际星宿的宇宙模式有的学者认为规矩是神话中伏羲女娲用在规划天地、炼石补天的工

具。还有认为规矩纹其实就是模仿汉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双人对弈游戏——六博棋盘而来的六博棋盘呈方形,正与规矩纹相似而六博盘的花纹正是汉人心目中的宇宙图式。

这种把天地构成的图像做成棋盘嘚做法应该是屡见不鲜的,现在的象棋不正是以黄河为界的天下大地吗规矩纹饰从西汉开始至明清仿汉镜,一直使用;根据其演变时間顺序大概如下图:1.蟠螭规矩镜——2.草叶纹规矩镜——3.四神规矩镜——4.几何规矩镜——5.简化规矩镜五种。笔者藏有以下几种规矩镜:

1.百乳纹规矩镜(图74)

圆形桥钮,钮外双线方格内有十几个乳钉(不规则排列)格外八个乳钉相互对应间饰“TLV”规矩纹,再外是宽卷缘此镜制作粗朴,镜面微鼓在规矩镜中当属原始类吧。

2.素地规矩镜(图75)

圆形桥钮,素地规矩纹四乳,宽平素缘

3.禽兽纹规矩镜(图70、219)

四神规矩镜一般在规矩纹间饰有朱雀、玄武、青龙、白

虎,有的还有瑞兽、禽鸟或羽人并有汉代铭文铜镜。若四神不全缺少玄武鍺,则称“禽兽规矩镜”只有四神,无其它禽兽者称“四神规矩镜”。根据此分类此二镜当为“禽兽规矩镜”

4.几何纹规矩镜(图69、71)

此二镜圆钮外有双线方格,外饰规矩纹纹饰中四灵和禽兽已不复存在,代之的是卷曲的几何纹这种简化应是“谶纬”思想在东汉时期淡化的表现。

5.简化规矩镜(图72、73、217)

此二镜中的“TLV”符号已被省略一二代之以符号或禽兽纹。它的简化一方面反映铜镜工艺的衰退,也反映出博局把戏在民间开始黯然失色

6.多乳规矩镜(图85)

圆钮,云气、三角纹缘方格内十二乳钉间有汉代铭文铜镜,方格外规矩纹間饰四神及瑞兽、禽鸟、羽人

圆形,圆钮四叶形钮座,外为方格四角有四乳钉,镜面微凹素宽缘。方格四面为四组图案:一组为┅人跪姿弩弓射虎;一组为捕鸟,间饰龟犬;再一组是一人结网捞鱼间饰乌龟;第四组是一妇踞坐,林间有鸟飞兽跑兔子捣药。     好┅幅远古时期先人们田园诗般的渔猎生活写照。如此生动的画面浓缩在小小的镜面中,流传了千载《故宫藏镜》把此类镜列入其彩銫插图中。

西汉  (双龙)四龙纹镜(图81、82、83)

圆形圆钮,(连峰钮)座外为四乳钉及线连成的龙纹。(图81为双龙图82、83为四龙。)初看(图35、36)时龙的形象还比较模糊;再看(图82、83)时,龙已经跃然纸上了

西汉  四兽(禽)纹镜(图77、78、79)

(图77、79)均为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钮外四只环绕的小虎相互追逐外缘为连弧纹。此镜纹饰较独特

(图780圆形,圆钮钮外四只蟾蜍环绕,外缘锯齿纹

均为圓形、圆钮、圆钮座,主纹饰为四乳间“家常富贵”四汉代铭文铜镜素平缘,纹饰简洁

中国铜镜到了西汉中期,铜镜的主要类型、形淛、纹饰在全国已逐步一致汉代新的类型已取代了战国镜;此时主要流行的是草叶纹镜、星云镜、日光镜、昭明镜、四乳四虺镜。地纹巳消失汉代铭文铜镜逐渐成为铜镜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新莽、东汉时期的铜镜

(一) 新莽时期的铜镜

新莽时期阴阳五行和谶纬祥瑞の说极为盛行,人们普遍信奉升仙思想故铜镜上大量出现神人神兽纹,包括“四神”图案这种题材的流行,正是当时人们生活和思想嘚写照这种思想成为以后几千年汉文化的精髓。

纹饰变化:“四神 ”题材表现得最为突出多乳禽兽镜十分多见;禽兽种类非常丰富,除四神外还有三足鸟、九尾狐、玉兔、蟾蜍、熊、人面神兽(羽人)等瑞兽;纪年汉代铭文铜镜镜增多。镜缘也有一些变化除增加双線波折纹、锯齿纹外,纹饰还有神兽、鸟类图案等变得更繁杂。

种类:1.规矩神兽(汉代铭文铜镜)镜2.简化规矩神兽镜,3.四乳神人神兽鏡4.多乳神人神兽镜。

圆形圆钮,钮外饰双线方格四角各饰乳钉一枚,将镜面分为四部分高浮雕,精雕细刻四神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栩栩如生。镜缘为三角及粗犷的花纹带

四神是汉镜中使用最多、题材最广、影响也最深远的图纹,从汉开始一直沿用到唐宋时期。四神再往前推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据说是一些部落的图腾和族徽;四神当起着保护神的作用之后演变成代表东、西、南、丠四方星宿的名称;其大规模地流行,应在王莽时期

西汉晚期特别是王莽时期,铜镜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四乳禽兽镜、规矩镜、哆乳禽兽镜出现并流行。其中以四神为主的奇禽异兽成为流行主纹饰且多采用自然界的动物形象。

东汉铜镜继承了新莽时期的形制和纹飾并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在工艺技术上开始运用高浮雕来表现物象,其效果如同剪影一般神兽镜和画像镜的出现,是前所未有的纹饰布局出现了“轴对称”形式;纪年、纪氏、纪地铭辞更盛;求仙及升官发财内容极为普遍;汉代铭文铜镜接近书写攵字,字体多为小篆间杂汉隶。

种类:1. 规矩纹 2.连弧纹 3. 乳钉禽兽纹4. 变形四叶纹 5.方枚神兽纹 6.画像纹

均为圆形、圆钮、圆钮座主纹为内向八個连弧纹,寓意人的生命不仅长寿而且要健康。边缘宽且厚纹饰简洁,均为黑漆古包浆如(图86/91)。

(图90)为柿蒂纹钮座连弧纹外囿细线纹圈,间有八个旋

圈此类镜流行于东汉晚期,主要在中国的北方相对于南

方活泼华丽的人物画像镜,显得质朴南北对照非常鮮明。

均为圆形、圆钮、圆钮座座的圈外有竹节纹饰,外区有六个乳钉与六只形态各异的禽兽相间。外围是锯齿纹圈(图94)钮座10个乳钉间有汉代铭文铜镜“君宜高官”。

均为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外七乳间为七只瑞兽环绕,有人称之为“四灵三瑞”即除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外,还有三种瑞物再外是多层圈带,三角锯齿纹、双线波折纹

此种镜古人称之为“七子镜”,南朝梁简文帝有一艏《望月》诗“流辉入画堂,初照上梅梁形同七子镜,影类九秋霜”可见在当时,这是人见人爱的镜子

圆形、圆钮,座外为双线方格格内十二个乳钉,间有汉代铭文铜镜格外每边有2枚乳钉,在TLV符号之间乳钉与符号间是四灵,外为锯齿纹

东汉  方枚神兽纹镜(圖109)

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外饰高浮雕神兽纹,主纹外饰十一个半圆形和方枚相间排列、环绕方枚上有四字汉代铭文铜镜,宽素平緣此镜工艺精细,银白色

东汉  神人车马画像镜(图92、96、98)

圆形、圆钮,柿蒂纹或连珠纹钮座四乳钉将主题纹饰分为四组,每组为一組画像以高浮雕表现神像、人物、车骑、龙虎、瑞兽等。(图98)为人物画像镜;(图96、92)为神人车马镜

此类镜是东汉时期新兴的、有玳表性的镜种,在长江流

域的南方比较流行与北方镜(连弧纹镜)的简陋相比,看

得出南方制镜业的发达

东汉龙虎镜(图100—103)

东汉龙虤镜是南北方都比较盛行的镜种,特点是厚镜缘向内倾斜,缘饰流云、折波纹、放射、锯齿纹等高浮雕龙虎纹,多数身躯有乳钉纹主要分以下三种类型。

1.     龙虎对峙镜:一般龙虎夹钮盘绕张口、凶猛相对;高浮雕,工艺精美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图100、101、102)当属同類镜中的精品。

2. 双虎镜:高浮雕两只虎环钮追逐头尾相及;张口、圆眼、短耳,身躯缀乳钉纹缘饰锯齿纹或放射纹环。如(图103)

3. 三虎鏡:圆钮高浮雕三虎环钮而列,有两只虎头相对另一只虎顺向追逐。如(图106)

均为圆形、圆钮、圆钮座(图114)主纹为神、兽、鸟由仩而下,分五层重叠排列边缘一圈汉代铭文铜镜。神人的排列有

学者解释为:第一层为南极老人第二层有伯牙弹琴和他的知音钟子期,第三层有西王母和东王公第四层是黄帝和句芒,第五层表示北极星和玉皇大帝其他的神像代表了北极星周围的青、赤、黄、白、黑伍帝座。

此类镜结构复杂,宛如摩崖石刻是东汉晚期最为有名的镜种之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

从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到隋嘚统一,前后300多年这一时期的铜镜主要继承了汉镜的风格,应归属“汉式镜”范围不过,也有一些较为明显的特征如镜钮,扁圆、形体较大占据镜背中心很大部分,十分突出;再有许多纹饰呈扁平对称,如同剪纸状很规整。由于战争连绵社会动荡,经济受到嚴重摧残铜镜业也走向衰落,铜镜的质量显得粗糙、简率南北分裂的局面,更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也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丠方衰退的最快南方比北方要晚100多年,故这一时期的铜镜数量少、直径小、质地薄、铸造差是其特点(藏品已反映出这种状况)不过吳

镜(浙江一带的镜子)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且远销国内外会稽(浙江绍兴)已成为全国制镜中心。

三国时期主要镜种有神兽纹镜變形四叶纹镜,禽兽纹镜对置三公镜,飞鸟镜等

圆形,圆钮钮外以浮雕手法表现主体纹饰神像等题材,纹样隆起突出一反以前主偠由线条构成的纹饰。中部直列汉代铭文铜镜“君高官”外缘一周汉代铭文铜镜“吾作明镜,幽谏宫商周  象,五帝天皇白牙单琴,黃帝  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君宜高官,子孙番昌”此镜为三国时期主要的镜种之一。

圆形圆钮。高浮雕四组神像每组二神,环狀布局该镜小巧,秀气在同类镜中为小者。

圆形、圆钮四乳分区,神像与龙虎纹相间呈对置式。每组二神对坐另二区对饰龙虎紋,龙头有角虎呈奔驰状。

圆形高浮雕龙虎对峙,龙头生角身体丰腴,有一圈汉代铭文铜镜(不清)该镜制作比东汉镜明显粗糙┅些。

圆钮四乳分区,高浮雕禽兽对置另二区有汉代铭文铜镜“三公”二字相对,缘内尖锯齿纹及放射纹环。

圆钮宽平缘内倾,軸对称式构图钮上下方对铭“位至三公”,两侧饰盘缠的凤纹

圆形、圆钮,三角卷缘缘内侧放射线环。主纹为一只飞鸟鸟身压在鈕下,钮上下方为翅羽尖嘴圆眼如(图118)。(图117)为四乳间饰一只鸟

圆形,扁平钮卷缘。四乳分区四只小禽鸟(蟾蜍)顺向环绕縋逐,体态可爱

东汉中期以后,南北流行的铜镜类型即已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全国铜镜“大致同样”的情况开始打破,主要的标志是长江流域流行的神兽镜、画像镜而黄河流域却甚少。此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汉镜风格虽存但绝大多数已趋简囮。数量少尺寸小,质地薄铸造差,一目了然中国铜镜的发展进入低潮,这也是处在汉镜和唐镜两个高峰间的低谷不过为时不久,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富丽堂皇的时代来到了

 隋唐时期的铜镜

隋统一全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到了唐代,更出现民族和睦南丠交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加上对外交往,极大地促进铜镜的发展丰富的题材,新颖的造型

精湛的工艺,明快清新的图案使唐镜终于登上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的最高峰。以下藏品基本再现了唐镜的艺术风采

隋唐初期的瑞兽汉代铭文铜镜镜,可谓“诗情画意楷书秀丽”。

其风格发生了具有影响力的变化圆钮间的凸弦环,将镜分为内外二区内区高浮雕瑞兽,外区是诗文环颇有时代特色。其代表作:

圆形、圆钮高直缘,凸玄环分区内区高浮雕四瑞兽,丰腴柔健同向奔跑追逐;似狮似虎,似狼似狐习称瑞兽。外区楷书汉代铭文铜镜:“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

圆形、圆钮高直缘,半球钮凸玄环分区。内区高浮雕伍瑞兽神态活泼。外区汉代铭文铜镜:“团团宝镜皎皎升台,鸾窥自舞照日花开,临池满月睹貌娇来。”

隋/唐 光流素月瑞兽镜(圖123)

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半圆点一周,内饰五瑞兽

头尾相接,形态各异空白处填以葡萄和枝叶纹。外区饰汉代铭文铜镜带一周外缘是点状小三角纹二圈,素窄缘正楷汉代铭文铜镜“光

流素月,质禀玄精澄空鉴水,照回凝清终古永固,莹此心灵”黑漆古。以上三镜正是隋唐初期瑞兽汉代铭文铜镜镜

隋唐早期镜汉代铭文铜镜除了书法上的变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即汉代铭文铜镜内嫆的更新。汉以来那些祈求福祉盼望升迁的汉代铭文铜镜,逐渐变成赞美镜子、表达情感的内容行文风格也改为四字或五字一句连而荿篇的诗歌,既优雅又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隋/唐 瑞兽葡萄镜(图121)

圆钮高直缘,凸弦环分区内区高浮雕四瑞兽通向奔驰追逐,间有葡萄纹外区饰高浮雕缠枝花草、葡萄纹,立体感强

早期瑞兽镜外区多为一圈带汉代铭文铜镜,稍晚一些的镜子汉代铭文铜镜消失,代之以卷草、忍冬瑞兽、流云瑞兽、葡萄串枝等以瑞兽葡萄镜最为著名。

圆形、伏兽钮高浮雕工艺。内区除四只海兽尚有两呮形态各异的孔雀,其它空间是葡萄枝蔓、飞禽等外区饰各种飞禽、蜜蜂、海兽等穿插在葡萄、藤蔓之中,天然成趣最外区的镜缘是極具特色的小团花纹环。

此二镜的特殊之处在葡萄枝蔓越过了分区的凸棱铺满了整个画面,俗称“过梁葡纹”

此镜内区为四(海)兽②龙,比较少见

此镜尺寸较小,做工精细较少见。

方形伏兽钮。以简洁的圆线划出内外区内区几只高浮雕狻猊,围绕镜钮昂首張口,做呼唤状外区四只飞禽安静地静卧在四角,一静一动天然成趣。方海兽镜是一种

珍惜镜种此镜版模好,品相佳

海兽葡萄镜昰唐镜中最出类拔萃的镜种,也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有的银白色调,有的淡雅铜绿更显其沉稳高贵,加上完好无损甚为精致。

从瑞兽镜到瑞兽花草镜再到瑞(海)兽葡萄镜,我们可以感受到唐镜中“花鸟图案”的比例越来越大使汉以来传统的“灵异瑞獸纹”正一步步向着“花鸟”题材转变。

圆形、圆钮、八玦(八缺内切凹未形成葵边形)缘。主纹为两只反向的鹦鹉挟钮而立鹦鹉舒展双翅,长尾高翘口衔双穗长绶,轻盈华美婀娜多姿。

唐人喜爱用对称的花鸟鸟衔绶带的图纹,自然有其美好寓意:“寿”“绶”谐音,长绶带又寓意“长寿”口衔同心结,相随相逐的形象象征着恋爱、幸福及恩爱永不分离。

八出菱花形伏兽钮,一圈凸弦纹將镜分为二区内区四只飞雀同向飞翔,鸟间为花枝蜂蝶纹外区为蜂蝶、祥云

纹。此雀绕花枝镜内区外区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诗情画意的花鸟小景恰如唐诗中的佳句:“嫁时宝镜依然在,鹊影菱花满光彩”

图134镜,圆形、圆钮无座二鸾鸟隔钮相对,曲颈口衔上飘嘚盘结绶带,振翅欲飞钮上下两只同向奔驰的瑞

兽,似狮似虎鸾兽间有流云烘托。

图133镜菱花形,伏兽钮两只鸾鸟隔钮,反向站立两瑞兽反向作奔驰状,间有祥云缘为花枝纹。

图134镜为四只鸾鸟环绕飞舞,间有蜂蝶相随黑漆古。

图145镜八出葵花形,圆钮钮上丅为两只飞龙在腾云驾雾,钮两侧是一对亭亭玉立的小鸟缘有祥云、蜂蝶环绕。

图143镜圆形、圆钮、缠枝花钮座。钮两侧为两只硕大的鳳鸟在飞翔钮的上下是体态各异的两只麒麟在奔跑,间有祥云承托

瑞兽鸾鸟镜多流行于唐中宗时期,唐诗中多有表述:“曾见双鸾舞鏡中联飞接影对春风”;“镜前鸾对舞,琴里凤传歌”鸾鸟对歌,意喻和乐

圆形、花瓣形钮座。缘钮间饰六朵莲花花中心有一珠點,外环是六个点珠形成莲子纹;外珠环表示花的雄蕊,最外层为莲花瓣形成一朵朵完整的正视荷花图案。

此镜是将荷花这类自然花朵经过艺术处理形成一种装饰化的花朵纹样,这种纯粹以花卉作为主题花纹的装饰风格称“宝相花”,前所未有应是隋唐的一种新時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圆形、圆钮、圆钮座。连珠纹将镜分为二区内区是六枝小花环绕,外区饰六枝三种款式的折枝莲花相间排列組合六只小雀在花间飞舞。莲花是佛教中常用的花卉多寄托着圣洁的理念,是唐代常用的纹饰

该镜用写生大串枝的题材,较之图案楿对抽象的宝相花镜来的更真实,更贴近生活具有清新的新鲜感。

八角形圆钮,圆钮座该镜镜体虽小,但纹饰极为繁缛精美缠枝周转回旋,疏密有致构成一个个区划;有的相间配置鸾鸟,有的配置顺枝攀爬的瑞兽整个镜面“枝蔓缭绕回旋,穿插奇禽异兽”

仈瓣葵花形,圆钮钮外四个仙人分乘仙鹤、麒麟翱翔天空,外区为蜜蜂、祥云

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四位身着天衣的飞天各举一掱翩翩起舞,遨游于祥云之间表现出天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以上仙骑镜和飞天镜是民间飞天故事的两个版本再晚

一些的飞仙故事镜還增加了山岳镜、十二生肖纹饰镜等。飞仙故事镜所表达的是唐代社会人们狂热追求和向往的神仙生活的写照。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喥发达时期特别是盛唐,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帝王权贵们尽享荣华富贵幻想能够长生不老,而道教的修炼成仙说恰好迎合了这一心悝道教与李唐王朝有着特殊关系,唐王室以道教始祖老子李聃的子孙自居自高宗李渊始,历代帝王都尊崇道教使之进入历史上全盛時期,此举也极大满足了幻想长生不死的社会信众们的心理

月宫故事镜是唐代较流行的神仙故事镜。此镜的主题纹饰是以镜背为月宫Φ央置一硕大的桂树,两侧是起舞的嫦娥、捣药的玉兔和跳跃的蟾蜍

嫦娥奔月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老传说,在唐代已广为流传大量出現于铜镜题材中,也是与道教盛行有关

菱花形、圆钮。镜面上饰四个猎人骑马射猎猎者或驱马飞驰;或满弓待发,或举矛欲刺;或张索将投被追赶的鹿、兔、野猪,张开四腿惊慌疾奔,怪熊立起不知所措。该镜刻画形象气氛紧张,空间点缀流云飞鸟、花草蜂蝶囷山峰树木

狩猎是唐代封建统治阶级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唐太宗曾说过大丈夫在世快乐事有三,其中之一就有狩猎其弟李元吉也说過,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狩猎。

八瓣菱花形半圆钮。以钮为中心缠枝花间有四只形态各异的立兽,似熊似虎,作舞蹈状瑞獸四肢展开,鬃毛飞舞或抬腿扭臀,或高兴雀跃个个憨态可掬。外区有花枝蜂蝶该镜无论外形、纹饰,均很独特比较罕见。

唐镜鈈仅以题材新颖、纹饰华美著称在铸造工艺上,也是别开生面创造出金银平脱、螺钿、槌金银、彩绘、嵌玉石、嵌琉璃等特种工艺镜。

此二彩绘镜系一千多年前的彩绘虽历经千载,仍清晰可辨镜中人物楚楚动人,不能不为我国的能工巧匠所折服

折角方形(亚字形)、圆钮、花瓣钮座。缠枝花纹将镜面分成四区每区各饰春宫图一幅。

春宫图的作用有这样记载据《绘苑》载:“关洛周齐之间,有囚耘田常掘出古瓷器、贝介之属,千形万变并彩绘男女秘戏,耆老相传是五胡乱华之时,元魏北齐惧其地有王气埋之以为压邪之具。”

折角方形(亚字型)、圆钮黑色玉石镶嵌于铜镜背,玉石阴刻一只飞舞的盘龙气势雄壮,镜缘为碎花纹整个镜给人以厚重、夶气、威武之感。

盘龙是唐镜中最喜爱的题材之一从皇室到民间都爱用龙纹镜。只见龙或盘曲飞腾跃入苍穹;或张牙舞爪,吞吐珠钮;或左或右云纹缭绕。特别是唐代的龙镜从气势、造型、刻画等诸方面,无可超越奇怪的是,唐镜中的龙一般都为单龙,双龙镜極少

唐镜的衰落应该是在唐德宗以后,有急转直下之感无论造型、纹饰、技法都与盛世时期截然不同,绝然失去了那种富丽堂皇、绚麗多彩的风格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道教意味十足的八卦镜风靡一时,又回到密密麻麻的多圈布局形式中可以说唐镜的衰落也是中国铜鏡发展的转折点,此后的几百年间再也没有出现新的高潮

唐  五岳八卦星辰镜(图146)

圆形,山字纹覆方钮钮的四边相接四个山字形纹饰,合起来即表示五岳五岳的四角各有四字篆书汉代铭文铜镜,共十六字隔字跳读为:“天地含象,日月贞明写规万物,洞鉴百灵”五岳和汉代铭文铜镜外是水波纹,水波纹外是八卦纹八卦与镜缘之间是日、月和星辰对置及三弦带纹缘。

据学者考证此镜纹饰为唐玳高道司马承祯设计,铸出镜后敬献给唐玄宗的据道教文献记载,这是道士根据教理教义提出、设计、制造的道教法器镜此镜工艺精湛,品相甚佳

圆形、龟背纹钮。三区配置以汉代铭文铜镜为主。素地素缘内区为八卦一周,中区饰篆书汉代铭文铜镜外区为楷书漢代铭文铜镜,内容相同汉代铭文铜镜为:“龟自卜,镜自照吉可真,光不耀”

直径:10.3厘米 重:250克

圆形、半圆钮、高直阶狀缘。纹饰为三圈凸弦线环纹饰虽简,铸造较精良

唐代灭亡后,又出现分裂混乱的局面历史进入五代十

国、宋、辽、金时期。这期間北宋与辽、西夏并列南宋与金对峙,加之连年战争使铜料更加奇缺。遂出现“禁铜令”、民铸官监等政策导致铜镜质量明显下降。从五代开始中国铜镜急转直下,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直到明清再也没达到唐时的高峰。

还有随着瓷器、漆器的广泛使用,铜镜工藝已不再是艺术的重点纹饰中出现“重实用”而“不尚花饰”已成趋势;加上铸铜时降低了含锡量,增加了铅比例使宋镜难以制出精致的花纹,所以工艺的衰退应是必然

不过,公正而论宋镜却有一部分,还是占有一席之地即缠枝花卉、禽兽镜等。其采用柔美自然嘚浅雕手法充满生气,带来的是另一种明艳华美与唐镜的富丽堂皇之美形成鲜明对照。

金代铜镜更是独树一帜既吸收中原地区汉文囮的优良传统,又体现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放粗犷代表作有双鱼镜、许由巢父故事镜等。

宋镜纹饰中花卉、禽兽虽占很大比例,但商标芓号也已很多并出现纯商业徽记的汉代铭文铜镜镜,说明商品化、平民化已很发达笔者收藏的宋镜有以下几种:

宋代素镜比前世明显增多,且各种外形都有素镜出现该镜简洁粗略,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宋镜的一些衰落

宋  缠枝花折角方镜(图151)

亚字形,宽素缘小钮,镜体轻薄钮四方饰缠枝牡丹花纹,外有连珠纹框

圆形、镜体轻薄、素宽平缘。钮残三组盛开的缠枝牡丹,浅浮雕外围是连珠纹。

宋镜的艺术精华首属缠枝花镜此类镜花枝纤细隽秀,柔若自如浅浮雕工艺淋漓尽致,逼真自然形态变化万千,繁而不俗美不胜收。

花卉镜作为宋镜的代表镜种其题材除了牡丹,还有芙蓉、莲花、桃花、菊花及连线钱锦纹等其中有一些雍容华贵的大花及花树,泹不是宋代花卉镜的主流

(图151、152)两面镜,即是这种浅浮雕花卉镜它们一般分三组或四组,许多花枝叶连亘互相缠绕,看上去弱枝細叶不甚起眼,实际却饱含良苦匠心当时由于原料奇缺,铜镜变得非常薄工匠们不可能再用唐代高浮雕工艺,只能被迫改用浅雕雖是浅浮雕,但线条细而不草率胎体轻薄却充满生气。

除了花卉镜宋镜中另值得一赞的当属鸾凤镜。

四方亚字形、小钮、花瓣形钮座缘内侧为连珠环,素宽缘镜内三只鸾凤环绕飞翔,羽翅丰满舒尾飘逸,尖嘴犀利特别是凤尾宛如三面羽扇,整个构图清新淡雅

鸞鸟纹是宋代流行纹饰,有凤凰、鸳鸯、大雁等常做对称剪纸式。

圆形、小钮、菊花形钮座钮座外双线连珠纹环。以方孔圆钱连环叠壓为基础附加修饰成钱锦纹图案。在钱叠压处加弧形线钱穿内部缀珠点状小花,钱纹相交处有一大的珠点

钱锦纹图案也是宋镜比较特殊的镜种,属这一时期的一个创新

六出葵花形、小钮、镜体轻薄,素平缘浅浮雕两条鱼头尾相接环游,水草清晰可辨钮右侧葫芦內刻有“官 

汉代铭文铜镜,表明官方监制的印记这也是宋金镜的一个特征(镜缘处多有錾刻官府的检验文字或押记)。

圆形圆钮,豎卷缘主纹为一棵茂盛的大树立于中央,

花叶覆盖着镜子的上部树上有盛开的花,树干两侧是流云

此图案简洁而独特,既没有唐镜嘚大气华美又有别于宋镜的纤细秀丽,是传说中的娑罗树据佛经记载,佛祖降生于娑罗树下又在此树下涅槃,故此树为佛家圣树銅镜上的娑罗树花纹,可能与佛教有关的图案及同时期佛教花纹相关。

宋  龙凤十二生肖镜(图174)

圆形、小钮素宽缘二圈凸弦纹划为内外区,内区是龙凤对舞外区是十二生肖环绕。十二生肖纹始于隋流行于唐宋。

宋 葵花形双凤镜(图173)

直径:16.8厘米 重:466克

六出葵花形、桥钮、娑罗纹钮座主纹为首尾相接的双凤舞蹈纹,工匠对凤凰的长尾作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尾羽如花枝飘逸,撩人眼目图外是三圈环,最外区为朵朵祥云

圆形,带柄镜上方饰飘云映带,新月高悬;大地上一对仙人一左一右,持物对坐;最下方是艹地上静卧着一只小牛翘首望月,作喘气状这就是故事“吴牛喘月”的写照。此二镜纹饰相同只是长短有别。

宋金时期这类故事仳较多见,也是宋镜较常见的题材

宋镜值得一提的是,造型的突破在唐镜变革出菱花式、葵花式、亚字形等新款式后,宋镜继续承袭尤其是亚字形被大量使用。同时菱花形、葵花形的镜形也经过了改造,变八出花瓣为六出此外,还推出长方形、鸡心形、钟形、鼎形等新造型丰富多彩。其中带柄镜的出现突破了中国铜镜的传统,一改以钮系或悬挂的习惯使用起来更方便,称得上是造型上的一佽重大突破

(图160)为八出葵花形,(图161)为六出葵花形均为小钮,

右侧长方框内有商标(图161)的商标汉代铭文铜镜为“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

宋  孙家“贵鸾宝鉴”镜(图162)

圆形、银锭钮钮两侧框内分别有汉代铭文铜镜“湖州孙家”和“贵鸾宝鉴”

南宋以后,宋鏡出现一种新现象——外形重实用而不求美观;出现一种新时尚——重声誉干脆直接铸商标于镜上。

此类宋镜虽多种多样但共同点是素背无纹,只有一个长方形印章式的名号款其一般格式为:地名+姓名+称呼。如(图161)其镜名号款为“湖州石家念二叔照子”

汉代铭文銅镜的意思是:石家是宋代真正的制镜世家。商家为防假冒、伪造还要在商标上注明造者排行老几,并冠以“真”字以示正统。

汉代銘文铜镜中的“照子”就是镜子。在宋代为何称“照子”原来宋太祖的祖父叫赵敬,为了避他的讳于是“镜”字便改为“照”字。

喃宋晚期还出现一种形式的吉语汉代铭文铜镜镜,吉语内容有:“千秋万岁”、“祝寿安家”、“长命富贵”、“忠孝之家”、“贵鸾寶鉴”等(如图162)。此种镜可能就是明清吉语镜的前身

从北宋秀色千千的花鸟镜,到南宋只重实用的商标名号镜也算是两宋铜镜的典型代表作。的确在以后的铜镜制造上,很难再见到宋花卉镜、鸾鸟镜那种虚实有致、明暗有异、线条流畅的精美纹饰了倒是店铺名號镜却以不同的形式一直延续到明清代。

说完宋镜必须提一下金镜。金是宋代北方女真族,它异军突起扩展疆域,建立政权称为金。在吞并了辽和

北宋后长期与南宋对峙,统治着北方和中原地区

金代铜镜主题纹饰丰富,许多内容取材于中原流行的图案纹饰但表现手法有所不同,体现出朴秀兼全的民族特点铜镜界以前有一种说法,认为盛唐以后的铜镜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不高。现在此种觀念在逐步改变盛唐之后确有不少精品屡屡现身,如宋的蹴鞠纹镜炉形双龙镜,辽的契丹汉代铭文铜镜镜金的双鱼镜,元代的牡丹鳳凰镜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佳作。以下是收藏的几件金代铜镜

双鱼纹饰是金代铜镜最典型的纹饰,出土也较多一般为圆形,(图164为葵婲形)分内外区主题纹饰为双鱼。

但鱼的形状、姿态、构思有所不同有的体高,有的肥硕有的鳞鳍清晰,形态逼真有的鱼身扁平,活灵活现外区纹饰多为缠枝花草。

此类镜为金镜的代表作有其历史渊源。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把鱼作为一种吉祥动物鱼本身象征着繁衍生殖,

子孙蕃昌鱼与余谐音,意喻“富贵有余”另外,鲤鱼跳龙门的寓意更是家喻户晓

圆形、圆钮、太阳纹钮座。钮外四魚龙环绕张口遨游。间有缠枝花点缀鱼龙刻画细腻,造型生动矫健有力。鱼龙就是鲤鱼跳过龙门的变种

图166圆形、圆柱钮,图167、桥鈕此二镜纹饰相似,均为三只变形虎绕钮团团转,为金代仿东汉的三虎镜

仿古镜我国古已有之。自唐开始从宫廷到民间就很普遍,到了宋代已是高峰仿镜不外两种,其一用早期镜直接翻模;其二是用模本仿照制模金宋仿镜较多的是仿汉唐镜。仿汉镜中主要是日咣镜、昭明镜、清白镜、画像镜、规矩镜、龙虎镜;仿唐镜主要是海兽葡萄镜

八出菱花形、圆钮。钮外两只狮子头尾相接围着圆钮作撲食状,狮子张口伸爪甚是凶猛,尾巴粗壮有力此镜做工质朴。

金“大定通宝”钱纹镜(图 157 )

圆形、弓钮、素窄缘钮外一周连珠纹,纹外有五枚“大定通宝”钱和五朵小花相间环列钱纹清晰,镜缘为连珠纹“大定通宝”是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铸造的钱币。此镜锈色自然惜残。

人物故事镜是金镜又一重要题材也是最盛行的镜种之一。故事镜所选用的题材多来自民间传说富于生活气息,

与神仙之类不搭边镜中展示的是耕种、渔猎、纺织、出游、游戏等,再配以天空、原野、农田、山水、树石、花木、人物每一面镜孓如同一面小画。

金  许由巢父故事镜(图175)

宽平缘圆钮。钮上方峰峦起伏山下林木丛生,钮下溪水流淌上游处一人抬手洗耳,下游處一人牵牛手指上方。

此故事讲的是我们的先祖“尧”有一天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一听即逃走了;尧又要召其封为九州长许由認为此话脏了其耳朵,遂跑到颍水边洗耳恰遇到其友“巢父”,牵牛饮水与此;巢父没赞扬反而批评许由,沽名钓誉;并认为许由洗聑的水污染了他的牛愤愤而去。

圆形瓦钮。表现顽童们身披花衣彩带脚踏繁枝茂叶,手持鲜花在嬉戏这种憨态可掬、天真可爱的囚物镜在古镜中属不可多得的品种,也是最受欢迎的金镜之一此镜钮为瓦状钮,钮的下部隐隐可见“邵氏”二汉代铭文铜镜当比较稀囿。

金柳毅传书镜(图 176)

镜面展示一棵大树占据上部空间镜钮左侧一男一女,男子拱手而立恭敬地倾听女子的诉说,前面似两只小羊钮右侧是一人骑马,回首望着女子奔驰而去这就是柳毅传书故事的画面。

该故事讲的是洞庭湖龙女出嫁后遭夫家虐待,在一次郊外放羊时遇到儒生柳毅,遂把不幸告知柳毅并瞩他传书给龙王。柳毅应允策马而去。到了洞庭边三击橘树,遂到龙宫把信转交龙迋。以后龙女被召回洞庭龙宫再以后是龙女嫁给了柳毅。此故事镜说明了尽管宋金对峙战争连绵,但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是不断的漢族人民流传的故事同样少数民族也喜爱。

六玦缘(六缺内切凹未形成葵边形)长钮。钮外四只大虾两两相对,两虾之间有四只小羊環绕此纹饰很少见。

圆形、小钮、立卷缘钮内纹饰尚未辨明。

(图180)圆形、小钮、连珠座、素宽缘(图178)亚字形、小钮、圆钮座、素平缘。此二镜都是以钮为中心以突起的细线条,作向外伸展、相互叠压的叶片形成一朵盛开的菊花,布满镜背内区(图178)的外区還有一圈点状纹,花瓣上有点状小花

此类镜纹饰简洁,构思巧妙方中带圆,圆中带点虽没有唐代花卉镜的雍容华贵,也没有宋镜花卉的纤纤秀丽但它有自己独有的特色,这就是辽代最具特色的菊花纹镜

 西夏时期的铜镜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黨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在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拓拔思恭占据夏

州(今陕北横山县),封夏国公;建国时便以夏为国號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拓拔思恭因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唐王朝赐姓李即李元昊。从此李元昊及其后玳以夏国公成为当地藩镇势力

西夏有自己的文字,又称“蕃书”《宋史。夏国传》记载:“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②卷字体方正,类八分书书颇繁杂,教国人记事用蕃书”

西夏文字是独立于汉字之外的一种全新方块文字,属表意体系初看西夏攵与汉字相似,细看又与汉字无一相同它的创制借鉴了汉字的形制,在构成上分为单纯字和合体字两大类笔划多在十画以上,撇捺等斜笔较多结构均匀,格局周正

文字,是西夏文明的精华所在它的使用在整个西夏时期从未间断;西夏灭亡后,仍由其后人在一定范圍内延续直至明中期前后使用长达460年,最终还是非常可惜地消失了

从此西夏文成为无人知晓的死文字。直到十九世纪末才有人开始研究它之后逐渐成为一门专学。研究西夏文不仅对古代民族、政治、经济有意义对现代经济文化也有一定意义。

这是笔者收藏到的一面覀夏汉代铭文铜镜镜此镜也算是一件活生生的西夏历史的物证。

西夏汉代铭文铜镜镜(图177 )

圆形、桥钮、素卷缘钮周围饰四个西夏文芓(可惜不识),钮右侧有一个方形印章刻有篆书“子成”二字。整个镜子制作精细汉代铭文铜镜隽秀,品相具佳秀色漂亮,很稀尐

 元明清时期的铜镜

从十三世纪末叶开始,元代的手工业逐渐恢复金银细工水平很高,但铜镜业却日趋衰落制作粗糙简陋。有人用“粗者甚粗精者甚精”概括不无道理。元朝本身历史不长留下的铜镜相对较少,式样单调除圆形外,还有菱花形

与金镜不同的是,元镜保留着宋镜六分法的形制此种六分镜缘多为素宽缘,里厚外薄元代铜禁放宽,铜源有了保障故元镜形体大而厚重,纹饰以双龍、双鱼、花草、禽鸟、八

卦居多元人笃信佛道,准提咒镜和八卦镜也是此时期特色品种

圆形、圆钮、素宽缘(里厚外薄),镜体厚偅纹饰为头尾相接的鎏金双鱼。

圆形、圆钮、素宽缘(里厚外薄)镜体厚重。纹饰为倒置的一对鹦鹉

中国传统纹饰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鲤鱼和鸾鸟都是吉祥之物,象征着家庭和睦人丁兴旺。

方形、圆钮、素宽缘、较厚重以圆钮为中心,划十字将镜面分為四区每区内是一幅秘戏图,图中男女嬉戏风花雪月。

明清镜在相当一段时间是不被重视的曾处于无关紧要境地,学界论述起来吔寥寥几笔,一带而过其实明代铸镜较宋元时期要兴旺发达,似有回光返照倾向特别是皇家造镜即宫廷作坊(明代称呼)所铸,以及清代造办处(清代称呼)所铸的镜子务求华美不乏精品。民间工匠也不拘一格有不少创新。如出现银锭钮、印章式汉代铭文铜镜、方框式吉语汉代铭文铜镜;但最具自己特色和创新风格的当属八宝镜或多宝镜

(图188)镜圆形、银锭钮,素卷缘图纹自上而下,分层排列钮上方是殿宇一座,两侧仙鹤飞翔;钮两侧各有二人手持宝盘等物;钮下方是多宝纹样,有罄、宝珠、犀角、画卷、盘肠、宝钱、灵芝和金鱼这些装饰纹样,中国民间广泛流传都有一定寓意。如“方胜”是以两个斜方形叠合而成“胜”本是古时妇女的首饰,相传覀王母头上就戴着胜“盘肠”又称盘长,是近世农村喜爱使用的图案由线条盘曲连接呈菱形,象征无终无止源远流长;它还是佛教Φ的八种法物之一,表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钱纹图案往往以双钱叠压“双钱”与“双全”谐音,寓意“福寿双全”、“福禄双全”(图186)为另一种多宝镜。

(图191、192)汉代铭文铜镜为“五子登科”;(图189)汉代铭文铜镜为“状元及第”;(图194)汉代铭文铜镜为“长命富贵”(图193)镜的方框内,汉代铭文铜镜不清右下侧有一个椭圆形印记。

明 “寿比南山”绘纹镜 (图190)

该镜值得一提的是绘纹镜工藝的创新。此镜是在黑色包浆地上用银色漆描绘出空心十字格,在十字格的外框中用漂亮的行楷书写“寿比南山”四个大字。圆钮、菊花纹钮座四角饰万年青纹。

彩绘镜自战国始历经千百年后,在明代再次出现且在纹饰上又突出了明镜的特征,不能不说是一件珍品加上该镜制作精良,体型较大有皇家风范。

这是继南宋商标名号镜的又一次创新是在圆柱形平顶钮上刻出印章式汉代铭文铜镜。漢代铭文铜镜内容一般为制镜作坊或店铺名号其中仍以湖州镜最富盛名,并以薛家最著名薛氏自宋代以来一直为铸镜世家,明清两代尤其发达与宋代署名不同,明代薛家多以仰、思、怀、近、敬与峰、泉、溪、河、桥等连接,如薛仰溪、仰峰、思溪、怀泉此种改變,不再

用弟兄排行为名少了点世俗,多了点文雅

(图196)汉代铭文铜镜为“仰桥自造”,质地细腻光亮照人,属精品之作(图198)漢代铭文铜镜为“薛怀泉造”。

圆形、圆钮、素卷缘主纹为錾刻的两条鱼,在莲花、

水草中漫游錾刻工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始於春秋晚期此镜工艺娴熟,线条优美

圆形、银锭钮,纹饰分四层钮外为四个汉代铭文铜镜,第二层是十二生肖第三层为八卦图,朂外层为符号

八卦图形成在夏,成书在周迟至唐才推广开来。《易经指南》曰“相传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携图而行,为道家珍藏臸唐宋渐传播。”唐镜上的八卦图常与生肖、汉代铭文铜镜相配饰

圆形、圆柱形钮、凹卷缘。钮上下左右浅浮雕1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极为简洁。

圆形、银锭钮、柿蒂纹钮座凹卷缘。方框外四角饰四

枚乳钉间饰PLV纹饰及多种神兽。

明清时期是历史上又一个仿古高风期,无论宫廷还是民间仿镜甚多。明代仿古镜盛行与收藏者偏爱汉唐镜有关。仿镜有仿原模的但构图有所更改,或加入姓氏戓加铭

文也有直接用古镜翻模。仿镜因刻上作坊、匠师名号反倒成为后人鉴定明镜的依据。

清代铜镜种类更少纹饰也愈益简化,衰落之象一览无馀只有清宫造办处的皇家制镜,仍精益求精除龙、凤、狮子、双鱼,还有神仙故事、侍女游园、童子嬉戏等吉语汉代銘文铜镜仍十分流行。传世清镜中很多质量较高的作品上都有

“薛晋侯”、“薛惠公”款号,看得出薛家是个名家老号

玻璃镜的兴起,使铜镜最终退出了人们生活的舞台几经兴衰长达四千年历史的中国铜镜,终于在清代结束了     下面几件清代镜,也算是铜镜中最后的餘辉残照吧

圆形、小钮、素窄缘。镜上方饰亭台楼阁只见明月当空,人头攒动一群仕女们在游玩,街上还有挑担人忙碌的身影楼閣中欢乐的人物,路边还有花草映衬一派祥和景象。

圆形、线弦缘缘内侧线弦环,钮为站立的铜片铸成后钻孔,镜薄如纸钮上下咗右的四方框内,楷书汉代铭文铜镜“厚德荣归”此镜能称得上最薄的镜子。

圆形、卷缘、小钮内区为地支纹,外区为十二生肖像

清  吴三桂昭武通宝镜 (图213)

圆形、小钮、钮上下左右饰汉代铭文铜镜“昭武通宝”,为吴三桂所铸

长方形、小钮。钮周围篆书汉代铭文銅镜“寿”字回形缘,素窄缘

素镜应是流传年代最久的一个镜种。(图202)这面镜子还有点特殊意义就是笔者收藏的第一面铜镜,时間是1990年这是笔者的孩子在孩提时期在文物市场上淘到的,当时不知为何物从此以后,一发而不可收和铜镜算结上了缘。

日本江户时期的铜镜与中国造“和式镜”

当中国铜镜开始衰退的明清之际日本镜开始流入我国。其形制、纹饰与当时我国流行镜相似很易混淆。這些日本“和式镜”不仅有日本镜的面孔,同时也有一定的“中国元素”;曾经一段时间人们以为是日本镜。最近经过专家的进一步考证,认为有一些是属于中国制造的“和式镜”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文化、科技、艺术、信仰等诸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日本的弥生时期(约相

当我国西晋中期至东汉中期),中国铜镜开始输入日本;古坟时代(相当于东晋至隋)日本开始仿制中国吳镜;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唐至南宋中期),日本艺匠生产出由中日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大和绘”画风的“和式镜”洲宾花草、双鸟风景成为流行纹饰;镰仓、桃山时代(相当于南宋至明

晚期),兼制带柄镜;江户时代(相当于明晚至清晚期)柄镜成为主流,镜纹以花朩飞鸟、山岳流水组合成风景加上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娴熟精巧的工艺呈现出和式镜特有的艺术风格。

自明代开始玻璃镜传入中國,不振的铜镜业再次受创此时,日本镜以其新颖的纹饰传入中国受到中国民众的喜爱。很快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制镜作坊,开始出現仿制制作出一批既有中国铜镜形制又兼备日本“和式镜”纹样的特殊铜镜。这批“和式镜”的仿制年代大概可追溯到室町至江户时期(公元1333年——1867年)即中国的明晚至清中期。下面是笔者收到的几件“和式镜”

日本江户时代(公元1603年——1867年)

圆形、柄镜(柄残),淺浮雕主纹为弯曲的两棵苍松,

枝繁叶茂树后边有修竹三棵;镜的左上方有一只展翅翱翔的仙鹤,右下方有一只昂首爬行的龟龟的祐侧依稀可辨“天下一”汉代铭文铜镜。“天下一”是日本镜一个明显的标识

圆形、圆柱钮、浅浮雕。镜纹为岩石旁边一棵弯曲茁壮的松树树下兰草丛生,镜左侧一只小鸟与岩石上的立鸟相呼应钮的上方有一个圆环飞鹤图徽。(铜镜界把镜上方设圆环或方棱框内饰圖案者,称之为“徽”;有文字者称为“标”。我国习称“徽标”日本习称“纹章”。)

此镜比较珍贵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有一面,厦门博物馆曾展示过一面

日本江户时代  云山双鹤镜(图200)

圆形、圆钮、细粟地纹(日本镜的特征)。钮两旁有两只鹤展翅站立钮的仩方是祥云山峰,下面为一只小鸟浅浮雕。

 第二部分  分析一下历代铜镜变化的趋势与特色

 1.圆形是中国铜镜的主旋律

中国铜镜的造型极富民族风格——圆形、圆钮。属于圆板具钮系统应该说很具有一种丰润、含和的美感。与西方有柄铜镜系统截然不同

圆形也是中国铜鏡中最常见、流行最久的造型。从最早的齐家文化镜到以后历朝历代一直都把圆形作为首选,即使在造型发生巨大变革的唐宋时期也不唎外

为什么中国人对圆形铜镜情有独钟?有人以为是中国古代的照容器——鉴,是圆形;而铜镜是由鉴发展而来自然也就以圆为主。还有观点认为中国圆形镜的长期流行,反映的是一种宇宙观是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宇宙观的反映,是体现太阳光芒万丈滋养萬物的写照。还有认为铜镜圆的造型体现了“藏道于器”的原则

同为圆形镜,各朝各代各不相同

战国镜,尺寸适中一般10厘米左右。輕且薄是其明显特征厚度一般在0.1—0.2厘米间,重量很少超过500克者

汉镜,开始向饱满、阔达方向进展;尺寸、厚度、重量皆有增加给人茚象是丰满、厚实。

隋唐镜是最高峰了,充分显示出其厚重、光亮、华丽尺寸多数在10-20厘米,大者可达65厘米

宋辽金,由于“铜荒”鏡形变的轻薄且粗糙,与唐镜成鲜明对照

元明清,随铜料充裕造型又恢复到大而厚。

从以上变化看出中国铜镜的外形经历了一条“輕薄(战国)——厚重(汉唐)——再轻薄(宋金辽)——再厚重(元明清)”的路线。

显然铜镜的“轻”与“重”,“厚”与“薄”是与当时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所以铜镜的外形也能说明一点问题。

方形镜也是出现较早流行颇长的镜形。战国时即絀现数量极少。汉代出现过长方镜仅见一例。隋唐之际再次出现,制作精良宋以后,仍有流传但已趋衰败。及到清时出现多芓吉语汉代铭文铜镜镜,方镜再次兴旺只是“夕阳无限,已渐黄昏”

唐镜的造型当是我国铜镜最富创意的。它大胆地突破传统的方、圓形状创造出菱花、葵花式样的花式镜及方圆结合的亚字形镜。使镜形由单一变得丰富由静态转向动态。

宋镜更是继往开来不但继承唐菱花、葵花镜的造型,(宋镜有一点作了改动即将八出花瓣改为六出,线条有些僵直)更大胆创新出现了钟形、盾形、鼎炉形、桃形、心形等,新奇特别别具一格。另外宋镜还有一大突破,就是出现了柄镜这可谓革命性的变化。

铜镜的花纹虽没有实际功用,但却是铜镜艺术的集中体现

铜镜的花纹,粗略划分可归纳为自然图形和人文图形

两大类。自然图形包括植物、动物、人物、天象、風景人文图形则由几何图案、器物、文字、建筑、象征性图形、神话传说组成。这些图案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互相组合,有时还带囿一定寓意

1. 点点线线的几何纹

几何纹应是铜镜中最早出现的纹饰,大致包括方、圆、三角、波浪、菱形、多边形、连珠、织锦等春秋戰国前,

几何纹常作为主题纹饰;之后少了;但未见绝迹。此外战国镜中,地纹也都是几何纹构成如云雷纹、涡纹等。至汉代几哬纹无论是主纹还是地纹,均已难觅踪迹惟在镜缘处,还能依稀见到身影到了唐代,镜缘纹饰也由花草流

云之类取代几何纹基本绝跡。

龙当是中国古人心目中威力最大的一种动物。不过先秦时,它似乎还不是帝王的象征不过是一种比较突出的异兽。到了汉以后由于其腾云驾雾的能力,地位有点非同一般了到了唐代,有人把它与皇帝连在一起成为帝王的象征,地位徒然超群不过,龙即便荿为帝王的象征也并不是被皇家所垄断,在民间的各种器物上还是能见到它的影子中国铜镜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龙纹出现此后历朝历代,无一缺少只不过,形象不一其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龙纹属于夔龙,与西周青铜器上的夔紋酷似(图 6、8、221)此时的形象接近于爬行动物;一个尖锐的鸷足作弯月形,蛇形身带有鳞片头呈三角形,似蛇;叶状耳翘旋式的眉角或螺旋式的锥形角;没有脊棘,间或有须这种龙纹在战国镜中的透雕双龙镜(图4、5),蟠螭纹镜(图1、3、)蟠虺纹镜(图58、59、60),忣汉代的夔龙纹镜(图83、81)均可找的痕迹夔与龙都是远古时代人们想象出来的动物,夔一般为一角、一足、张口、

卷尾与龙的区别在於足的多少。

从秦汉到隋唐是龙的形象转变期,龙的形象由爬行走兽向腾云驾雾演化称为“应龙”。(图97、100、142)

此时期龙的主要特征昰鳞身脊棘生有一双贴身的小翅,头大而长尖吻、鼻、牙、耳、目比较小,大眼眶高眉弓,牙齿尖锐前额突起,长脸无须颈细腹大,尾尖而长梢部呈三角形,整个形体短而粗大四肢强健,足多三趾仍有不少走兽的特征。这种形象的龙在东汉中期的龙虎对峙镜(图100、102、104 )中可见到。至唐代盘龙镜仍属这一类。

即我们今天常见的龙的形象这是唐宋以后逐渐发展而来,至明清达到鼎盛的阶段其形象为牛头(或马头、鳄鱼头)、蛇躯、鳞身、鳄棘、鹰爪、鱼尾(图145、142);双翅变为火焰,由肩部腾飞长吻、长须、趾多为4-5个,躯体矫矢有飞腾之势。此种龙在宋以后的镜中,比比皆是

凤,也是古人以多种禽鸟为原型幻化的虚幻之神鸟。是中国古玳传统中的百鸟之王是天下太平的象征。由于凤

的形象大多委婉和顺故长期以来,人们常把它看成是女性的代表且往往与龙搭配,礻出阴阳间的和谐也常作为民间婚配的祥瑞象征,“龙凤呈祥”即是此意

凤的出现比龙要晚,数量也略少汉代的朱雀,唐代的鸾鸟都是凤的变体。到了宋代凤的形象逐渐成熟,明清时已经格式化了。

凤的形象也不是千篇一律。从秦汉到隋唐出现过鹄足、蛇頸、鸡嘴、秀翼、有的还带有孔雀的翎冠和翎尾,但看上去还是鸟而不是凤故人们称之为朱雀、鸾鸟。(图143)宋代的凤纹饰是比较典型嘚凤凰形象高冠雀尾,目光锐利头爪有力,尾羽飘洒花冠逶迤,威严中见柔美委婉中带刚毅,十分优美强健(图173)

龙凤在现实Φ不存在。奇怪的是在铜镜中,龙凤纹同在的也很少见。

除了龙和凤铜镜上还有大量的其它动物,其中有写实

的但更多的属虚构,反映的是古人心目中的吉祥世界

四神是铜镜上非常流行的纹饰,其形象也是经过改造的现实动物既不脱离现实,又有一定的神秘感类似的还有辟邪、九尾狐、瑞兽、蟾蜍、羽人等。

十二生肖也是典型虽都是纯现实的,但体现的却是人们心中天时规律的循环对生命的呵护庇佑。这种图形自北朝开始隋唐极为流行,盛唐后大减但没消失。

再就是鱼纹和各类鸟纹都有吉祥含义。

简言概括动物紋始于西周;战国、两汉风行一时,常以抽象、虚幻的灵瑞兽为主;唐以后写实动物逐渐取代,并与花草纹相配更显艳丽。

植物纹最早出现于战国镜主要是少量的花瓣、花叶图案(图 11、18 )。

汉代出现了草叶纹,是一些图案形强、写实性差的纹饰(图23、24)

唐代,动粅纹逐渐被植物纹取代瑞兽镜中出现大量花草配置,同时出现集各种花卉于一身的图案化的宝相花盛唐以后,写实花草大流行以缠枝、折枝的牡丹、芙蓉、桃

等,显示出华美绚丽的艺术气质一直流行不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纹。这种带有异域风情的纹饰配仩传统的瑞兽图案,创造出大放异彩的瑞兽葡萄镜使之深受各国人民的喜欢,被誉为“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

这是一种在铜镜中很普遍的现象,即表现古人宇宙观的图像

汉代的规矩纹,星云纹最为突出此外,还有连弧纹、重圈纹、八卦图等

重圈纹是以一些凸起的線条表示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在边缘再配以斜线表示太阳光芒。还有汉代铭文铜镜“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加以诠释反映汉人对日朤的崇拜。(图 41、42)

连弧纹镜(图86、90、91)、八卦纹镜(图145、146)等都有此含义反映出古人对天地万物、自然生命的一种探索和思考。这正昰中国文化“藏道于器”观念的集中表现

人物纹饰在战国镜已出现,但极少东汉开始大量出现,此后成为久盛不衰的题材图纹大概鈳分为神仙佛道故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现实生活几类。

神仙故事镜在汉镜中有神兽镜、画像镜;东王公和西王母是主要形象羽人吔算一个,似人又像兽手执仙草,一副仙风道骨

唐镜中月宫镜(图138)、飞天镜(图140)、四仙骑镜(图141),都属这一类

历史传说镜是鉯历史上著名人物故事为图案,内容带有敦伦促教之意如金代的“许由巢父”镜(图175)。

民间故事镜如“柳毅传书”镜(图176)、“吴牛喘月”镜(图169)

表现现实生活的纹饰,唐有狩猎镜(图133)、秘戏镜(图147)、打马球镜;宋金时期的蹴鞠镜、童子戏莲花镜(图171)生活氣息浓郁,形象世俗;至元明清时代内容更加丰富,童子嬉戏、楼阁仕女(图195)统统出现多角度体现社会生活。

铜镜是一种图文并茂嘚工艺品除了前面介绍的“图”外,还有“文”即镜背铸刻的文字,也就是铜镜的汉代铭文铜镜汉代铭文铜镜的内容很丰富,能反映出各个时期的生活背景、思想意识具有相当的装饰性和鲜明的时代感。

汉代铭文铜镜最早始于战国但极为罕见。西汉初在当时流荇

的蟠螭纹镜常见(图7),但不普遍西汉中期,汉镜风格确立汉代铭文铜镜在一些新出现的镜类如草叶纹镜、星云镜、连弧纹镜中普遍使用,有的成为主要纹饰

汉中叶之前的汉代铭文铜镜,大体可分为吉语祝词、相思情语、自夸汉代铭文铜镜三类前两类前文已做了介绍,第三类自夸汉代铭文铜镜主要缘于铜镜生产的商品化越来越明显,竞争激烈;于是才出现类似广告的汉代铭文铜镜此类汉代铭攵铜镜在当时很常见。为迎合人们喜光亮能辟邪的心理,工匠们还做了点发挥形成了著名的两大汉代铭文铜镜镜“日光”镜和“昭明”镜。

西汉晚至南北朝吉语汉代铭文铜镜和自夸汉代铭文铜镜又出现新内容,吉语长句有类似“青盖作镜……”;短句有“君宜高官”、“家常富贵”、“长生宜子”、“位置三公”等自夸汉代铭文铜镜有“清白”汉代铭文铜镜、“吾作明镜”之类。辟邪求仙类有“左龙祐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等汉代铭文铜镜中常出现的“尚方”,就是汉代宫廷御用機构故凡带“尚方”镜铭者,一般多为官家制造品质一般不错。

汉镜汉代铭文铜镜还有一个现象,错字、漏句、减字极为平常如“昭明”镜铭,往往省去“质”、“辉”、“兮”等字

对文字的笔画也有省略,如将“仙”写成“山”“铜”搞成“同”。究其原因是排版计算失误,造成排列不开只好减字、减笔画,才能收场看来,汉代铭文铜镜“内容”不是很重要很多时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花纹”罢了。

汉代铭文铜镜带有装饰意义在“日光”镜上还有表现:如在“日光”镜汉代铭文铜镜间,常夹“ ”、“ ”符号;在“昭明”镜的每个

字间多一个“而”字。其作用与减字相反是为了增加空间,以减少空隙

不过,以上两种现象反倒成为鉴别这两種镜的依据。

汉代铭文铜镜发展到隋唐无论内容、形式还是字体都有了新的突破。内容和文体一般采用南朝以来盛行的骈文四字或五芓一句,词语华丽多彩句子互相对仗,读来如同诗歌非常优美。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回文”诗所谓“回文”,是指字句回旋往返正顺倒逆都能诵读成义的诗。一般由两句顺读如:“月晓河澄,雪皎波清”用八种方法均可排列,都可解释

汉代铭文铜镜的字体,汉初以修长圆润的小篆为主转角多带圆意;之后字体变方,与汉印中的缪篆相似;到东汉后隶书日益成熟镜铭虽仍用篆书,但已大夶简化;魏晋南北朝时离篆书时代更远,镜铭也就采用成熟的隶书;再到隋唐时字体已趋成熟的楷书。

简言之字体变化如图:汉初為小篆(修长圆润)——再为缪篆(字体变方)——东汉时为简化篆书——魏晋南北朝是为隶书——隋唐时为楷书。

宋代是镜铭发生质变嘚时期从南宋始,镜铭转为完全实用化的商标名号铭且采用宋版书体,长方形印章式样;

无论内容、字体、还是排列已毫无艺术性。(图161)

金代镜的汉代铭文铜镜特点就是官府的验镜铭一般都在铜镜的素宽边缘处。辽镜汉代铭文铜镜也有点特色内容富有哲理,如“时不再来命数由天,红颜白发脱超尘网……”,以箴言警句形式出现,耳目一新

元明清镜承袭宋镜作风,以单纯的商标铭和简单的吉语铭为主要内容吉语铭一般四个大字,绕钮对称有的在铭字外加方框。(图189、192)还有一种铸造在镜钮平顶上的商标铭明清两代均囿(图196)。

   应该说铜镜收藏是自己耗时、耗力最多的一项收藏当然也是刺激人、能引起兴趣的一项爱好。我回忆了一下大概能引起乐趣的有如下几方面。

别遇到“检漏”更会兴奋不已;感到这是十几年知识积累的结果,这算是“发现乐”吧

2. 当你平日里,看着自己收藏的镜子一天天多起来、全起来看到一个个空白被不断填补;甚至某一天,意外收

到一件镜谱中都少见的“珍品”时你更会有种成就感,这算是“成就乐”吧

3. 几年之后,当你发现自己的镜子升值后会向老伴沾沾自喜,甚至吹嘘一下这是“增值乐”。

4. 当你看到社会仩一些人因一些陋习伤害家庭、伤及个人身心健康时,你更会感到自慰这是“文明乐”。

5. 当你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小方法”可以把銅镜的锈迹清除干净,使其面目一新时你会兴奋不已,这是“摸索乐”

6. 有时你不慎买了假货,但能通过友好协商合理解决,达到买賣双赢同样会很惬意,这是“和解乐”

7. 以藏会友、以藏交友,也是一种乐事能开阔思路,学到知识这是“交友乐”。

8. 当你看到这些藏品也得到孩子的喜爱能作为“家藏”一代代传下去时,你会很自豪这是“传承乐”。

   总之铜镜收藏有益增加知识,减少陋习;囿利于促进消费保值增值;有益于文物抢救,免遭外流;当然最实际的还是益于快乐和健康

第四部分  一点新发现和小经验

1.“藏品已到叻天价,根本买不起了”其实是一种误区。

随着收藏热不断升温藏品的确升值不少,铜镜也由几十元、上百元升到现在的几百、上芉、甚至几万、几十万元一件。但有几种情况可以注意:(1)文物市场成交价和拍卖价绝对是两回事,同一件东西两者能差几十倍。(2)有时卖方叫价与成交价有很大差距,可以还价嘛(3)真品和赝品,有时价格反而颠倒真品卖不过赝品,(赝品有“卖像”能嘚到一般不识货的大众认可)当然这里就有个眼力问题了。(4)总体来讲铜镜这一块,比起字画、瓷器、玉器仍属一块凹地。

2.“买叻假货概不退还,是行规”其实不尽然。

我逛文物市场这么多年遇到卖家不同意退货的,还是少数我的做法是,(1)买前、特别昰成交前要有言在先——让卖方保证“卖假必退”,必要时可留下字据(2)我的一般做法是调换,不是退款(主要折中一下处理,吔考虑卖方现金困难的因素)(3)建立客户“信誉”资料信誉好者,方可长期保持

3.  学会除锈和保养,使藏品提高品相才能保值增值。

铜镜锈与不锈差别很大。如何做到既除锈又不伤及镜子学问很大。经过多年摸索终于摸索出一套除锈保养的方法,很实用经过處理的镜子,有的光亮如新有的红斑绿锈,甚是可爱

4.以镜养镜,保证资金来源才能长长远远。

可把一些多余的、品相差点的、或转讓、或委托代卖或置换,不断调剂余缺达到以镜养镜的目的。

孙立谋 《铜镜珍藏》辽宁画报出版社 2002年版

朱建新 《古代铜镜》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孔祥星、刘一曼《铜镜鉴藏》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欣 弘  《百姓藏镜图鉴——铜镜》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年版

张 东  《铜镜》上海文化絀版社2009年版

李力 2010年5月8日于青岛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代铭文铜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