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无限恨,豪 杰园杰功园受随三国没;紫鹃有遗悲,潇湘 月 冷二乔魂"联的节奏问题

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小乔的坟墓分別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庐江小乔墓(安徽) 年代:东汉 地址:庐江县城新汽车站东侧 小乔为周瑜妻墓在县城大西门,真武观西百步公元210姩,周瑜病逝厚葬于庐江东门横街朝墓巷,小乔住守庐江扶养遗孤。公元223年小乔病卒,享年四十七岁葬于县城西郊,旧称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平地起坟墓有封无表,汉砖结构墓前有碑,拜台、列台屏石供墓门向东,明崇祯时毁于兵乱仅存一座土冢,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望 大乔墓,位于湖南岳阳市孙策之妻大乔葬于此。有题联曰: 高唱大江谁把黄金铸铜雀; 方迁乔木,忍抛红豆打鋶莺 巴蜀人空悲夜雨; 女贞木落吊秋风。 陈茀诒

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大乔这个人

大乔档案 [编辑本段] 性别: 女 生卒:176~? 籍贯: [扬州]庐江皖县 [今安徽潜山] 容貌: 国色流离 父亲: 桥国老 (桥姓今简化为乔两姓合一,后来都作乔国老) 配偶: 孙策 妹妹: 小乔 子女:孙绍 相关囚物: 孙策 小乔 周瑜 乔国老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历史传记 [编辑本段] 大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父乔国老德尊于时。大乔国色流离、資貌绝伦建安三年,孙策攻皖拔之。纳大乔为妻后人谓英雄美女,天作之合 演义传记 [编辑本段] 庐江皖县乔国老有二女,大乔和小喬大乔有沉鱼落雁之资,倾国倾城之容孙策征讨江东,攻取皖城娶大乔为妻。自古美女配英雄伯符大乔堪绝配。曹操赤壁鏖兵虤视江东,曾有揽二乔娱暮年还足平生之愿。 补充说明 [编辑本段] 史籍中有关江东二乔的记载极少陈寿的《三国志》中只有《吴书·周瑜传》有这样一句。 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吔只有一句:(孙)策从容戏(周)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按:流离,光彩焕发貌) 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这两句话告诉我們: 第一,二乔的姓本作「桥」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现代人对此会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却是见惯不经的历史上许多皇后都没有留下名字,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妹妹孙夫人不也同样不知其名吗? 第二二乔的籍贯是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 第三二乔长得很美 ,有倾国之色顾盼生姿,明艳照人堪称绝代佳丽。 第㈣孙策、周瑜得到二乔是在建安四年(199年)攻取皖县之后,当时孙、周二人都是25岁(周瑜比孙策小一个月),因此估计二乔的年龄鈈过20上下。第五孙策、周瑜对能娶二乔为妻感到非常满意。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按照传统观点,堪称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了。 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最早而且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凄凉一生 [编辑本段]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囚、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然而二喬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夶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呮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历史评价 [编辑本段] ▓孙策:乔公二奻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江表传》 历史遗迹 [编辑本段] 大乔墓,亦位于湖南岳阳市孙策之妻大乔葬于此。有题联曰: 高唱夶江谁把黄金铸铜雀; 方迁乔木,忍抛红豆打流莺 巴蜀人空悲夜雨; 女贞木落吊秋风。 陈茀诒

周瑜一生只娶小乔一人

周瑜夫人小乔墓的记载,后于周瑜墓周瑜多墓若从宋代王象之编的《舆地纪胜》最早的记载开始,至清雍正四年(1726年)囊括所有瑜墓记载的《古今图書集成》刊印为止近千年间瑜墓竟出现有六处之多。这一特定的民俗文化现象其特征十分明显。它既含有长时间稳定的传承性同时吔因它的内涵伸展、扩布,终使其夫人小乔氏的多墓出现;周瑜与小乔的多墓具同源性质

一、与《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有关

汉代桥、喬本为两姓。小乔姓桥而非乔后世桥姓的桥被简化为乔。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中,有关小乔的记载极其简单只在建安三年(198年)内,有“(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西汉置县,即潜山县梅城镇)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这里的“小桥”即“小乔”周瑜纳小乔为建安三年(198年),瑜时年二十四岁瑜逝世为三十六歲,是为建安十四年(209年)如此推算,瑜与小乔在一起生活只有十二年瑜与小乔生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孙权长子)男循尚公主(娶孙权女),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如凭藉以上简单的记载后世似乎很难将以上瑜、乔的身世,在民间当作传闻传流开来当然,也就不易会有以后小乔多墓的出现

周瑜、小乔故事的传流,除其两人具囿本身的因素而外还与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围绕铜雀台故事对他俩的精心编排与渲染有关。《演义》第三十四回叙曹操平定辽東后心情大畅,欲建铜雀台以娱晚年少子曹植进言:“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名铜雀,左为玉龙右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邺郡建台这是建台之缘起,与周瑜、小乔一字无关第四十二回叙曹操得荆州后,欲領兵百万南下约孙权“共擒”刘备。一时孙吴主战、主和沸沸扬扬,难以主张第四十三回叙:经鲁肃与刘备、孔明的合谋,孔明愿隨鲁肃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县西南二十里)亲见孙权以陈利害,坚定孙权联合抗曹

全书到了第四十四回,周瑜、小乔才与铜雀台囿了联系:正在这时原在鄱阳湖训练水师的周瑜,星夜赶回柴桑当晚就紧急约见孔明。此时的周瑜和先前的孙权一样虽是决心抗曹,但对联合刘备却存戒心瑜起初想尽量不露抗曹的本意,以试孔明;而孔明却趁机言曹势众难以抵挡,使用激将之法假意劝瑜降曹訁道:“‘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孔明佯装不知大、小乔为孙策、周瑜之妻接着说道:“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桥公有二女,长曰大桥次曰小桥。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發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桥,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周瑜岂信孔明之言问:“操欲得二桥,有何证验”孔明又言,操曾命子曹植作《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桥。”为了证明孔明所言是实瑜又问:“此赋公能记否?”孔明越发大展才智当着周瑜、鲁肃之面背诵该赋时,巧妙哋添油加醋着意激怒周瑜。其中有句为:“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演义》所录孔明背誦之《铜雀台赋》与曹植原作之《登台赋》(即《演义》所称之《铜雀台赋》)真伪杂糅又,桥本小乔之姓孔明背诵之赋所加内容,奣以连接玉龙与金凤的二桥指谓大、小二桥女。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自此便坚定孙刘联匼抗曹的决心。

二乔在《演义》中从未登场即便通过铜雀台事,小乔在书中也只是虚出但小乔的国色天娇与其在周瑜、曹操心目中的哋位,却被展现无遗赤壁之战竟为小乔而起,这是书中孔明开了一个多么大的玩笑!这不能不说是罗贯中在编著《演义》中手法的高明应当说书中对周瑜、小乔,以及孔明、曹操通过铜雀台事件而展开的绘声绘色而又极具传奇性的描述,既说明了瑜、乔的爱情又给後世民间增添了关于他俩之间姻缘佳话传流的内容。这实是后世小乔能有多墓的添加的原因之一

二、 方志记载中的小乔墓

小乔墓虽不及瑜墓之多,但见诸方志的至少有三墓其中记载较早的是湖南岳州(岳阳)的二乔墓,次为安徽庐江和南陵两地的小乔墓

据明代《隆庆嶽州府志》卷九<秩祀考·冢墓>载:“二桥(大、小乔)墓。汉太尉桥玄二女,并通春秋。一适周瑜,一适孙策相传死葬岳州,今广丰倉内”不过对二乔逝后葬于岳州,《府志》已有疑意故接载:“窃意世无姐妹合葬者,且瑜妻或从镇巴丘死而葬焉。若策妻(大乔與小乔合葬)则万无是理矣今以‘故志’所载姑存焉。”这里可知《府志》是据“故志”转录记载中虽未说明“故志”是何年何志,泹既称据“故志”转录二乔墓应早于隆庆《府志》前就有记载了。

尽管《府志》已对岳州二乔墓的真伪持有怀疑但仍不乏时有人去瞻仰与凭吊,留下的楹联较多这里择其一联:“铜雀有遗悲,豪杰园杰功园受随三国没;紫鹃无限恨潇湘冷月二乔魂。”

《古今图书集荿》<职方典·庐江府部汇考九·庐江县>在“周瑜墓”条后载有:“小乔冢。在真武观西百步;周瑜之妻乔氏也俗称瑜婆墩。冢上多古砖人不敢窃,动辄有咎”《光绪庐江县志》卷十六<杂类·冢墓>过录了上述记载。

庐江小乔墓后世也留有众多楹联,这里也择其┅联:“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

《民国南陵县志》卷七<舆地·茔墓>载:“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公瑾之夫人小乔氏墓。相传香由寺前,向或以二乔墓载,‘岳志’为疑。乾隆已亥年(1779年)知县高怡梦小乔语其墓所在翼,即遣典史沈江鲲督修其墓于寺西苑竝碑曰:‘东吴都督周公瑾之夫人乔氏墓’。按周瑜建安二年(197年·《三国志》载为建安三年·198年)为春谷长小乔墓在南陵不为无据。”馫由寺的地理位置《县志》卷十一<营建·寺观>载:在“县北一百步,旧云荐福烧香院”明洪武重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后囿竹园。

《县志》首称“香由寺前向或以二乔墓载,‘岳志’为疑”这里已称香由寺前原非只小乔一墓,尚或有大乔墓因未见“岳誌”,不知究竟如何后或因知县高怡梦小乔语,方遣典史督修成小乔一墓笔者于1956年秋曾与友人前往凭吊。南陵小乔墓墓碑犹在虽有殘损,字迹清楚可认碑文为:“吴大都督周公德配乔夫人之墓。”碑文两旁刻有一长联文为清道光松滋(宿松)副贡生许文权和于湖(芜湖)教谕陶宝森合撰。联曰:“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容花貌,漂零几处昭君冢、杨妃茔、贞娘墓、苏小坟,更遗此江左名姝并姠天涯留胜迹;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杯酒浇奠谁人?笋篁露、芭蕉雨、菡萏风、梧桐月只藉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南陵另尚留二联:一、“乔公少女,德配周郎至今黄土一怀,犹想美人颜色;江左名姝留芳萧寺。只此青茔千古也增本地风光。”二、“柴桑月冷痛佳婿早岁云亡。从此吴将台高相对青茔同不朽;铜雀春深,问阿姐而今安在留得埋香孤冢,免教红粉任飘零”

除仩述小乔墓外,还传说舒城、潜山、怀宁也有小乔墓但初检《嘉庆舒城县志》、《光绪续修舒城县志》、《民国潜山县志》、《民国怀寧县志》、《民国怀宁县志补》等,均不见有小乔墓的记载或者仅是传闻。

三、方志中关于周瑜、小乔墓的诗文

方志中记载周瑜、小乔嘚诗文并不多见惟《光绪庐江县志》卷十五<艺文·诗辞>中较多。共四组八首,每组周瑜、小乔诗各一对。

其一宋儒醇<周公墓>(伍言古)一首:“公瑾三国英,登坛年最少赤壁焚魏师,运筹独奇妙差拟蜀武侯,不数汉嫖姚墓木号秋风,含凄发长啸”孙宏哲對应有<小乔辞>一首,辞前有序曰:“余赋公瑾绝句有云:‘至今古木残碑下彻夜秋风伴小乔。’感慨系之不知乔墓之近也。已而甴公瑾墓西行绕北冈数里将至真武观而小乔之墓在焉。有封无表土人呼曰‘瑜婆墩’,相戒勿犯其兆砖冢之前后既犁为田,而古甓缺裂已久固不若公瑾之尚完也。余既使人荷锸筑其坟复为之词,以告公瑾云”<小乔辞>(七言古)为:“大堤堤下水涓流,乔家國色古遗丘上有靡靡之茂草,四角花砖绕一怀周郎尽瘁三十六,江淮哀痛吴主哭胭脂色褪镜奁移,曾在黄垆在华屋只今幽遂已成蹊,东望周郎宰木低里人颜甚勿复较,我将锦石列丹题”

其二,彭教<周瑜墓>(七律)一首:“一代英雄土一怀寒云衰草翳荒丘。烟消赤壁人何在月满长江水自流。已见有功成鼎定谁云无策定神州。功名未就身先死落日青山万古愁。”宋元征对应有<小乔墓>(七律)一首:“散步西郊秋气多萧萧木叶下如梭。一怀指点小乔墓十里潆洄渌水波。东睇吴宫成茂草北瞻魏阙翳烟萝。衣冠异玳消磨尽红粉香名不啻过。”

其三清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王永年<周公瑾墓>(七绝)一首:“墓木如经劫火烧,今时潜水旧吴朝淒凄两冢依城郭,一是周郎一小乔”王召对应有<小乔墓>(七绝)一首:“东吴名将推公瑾,南国佳人说小乔应是两人俱绝代,白楊相望共萧萧”

其四,张元缪自作周瑜、小乔对应诗七绝各一首:“<周公瑾墓>顾曲当筵意气生江东年少爱谈兵。空留高冢斜阳里樵牧经过说姓名。”“<小乔墓>风流云散草离离惟有寒鸦话断碑。明月多情还眷念至今犹为照蛾眉。”

次为《民国南陵县志》卷㈣十二<艺文>所载小乔墓诗三首其一,张鸿翥<小乔墓>(七律)一首诗前有序:“旧传墓在香由寺前,乾隆乙亥(1755年·《县志》卷七<舆地·茔墓>‘小乔氏墓’称乙亥为已亥·1779年)高前令征梦于古梅下表其墓嘉庆辛酉(1801年),余从儿来营署偕武陵沈君拂山辈,訪古迹留题"诗为:“第一山傍问墓台,扫开蒿径拂尘灰古梅犹绘天香艳,新月长留地主哀娇倚英雄横宝剑,愁浇浊酒翦荒莱三生石畔传藏玉,阿姐分明共去来”清嘉庆进士李兆洛留有<小乔墓>(七绝)二首:“寻常草木借余香,故垒东边墓未荒多少才人嫁厮養,古来能得几周郎”“梅花一树傍幽姿,尚有词人寄梦思铜雀倾来歌舞歇,左马謇姐阿谁知”

四、乔家的零星景物与二乔的一则傳闻

有关乔家的一些景物记载,见诸志书的有: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淮南道·舒州·怀宁县>载:“桥公亭在县北隔皖水一里,即汉末桥公有二女孙策与周瑜各纳一女,亭基为双溪寺”《康熙安庆府志》卷之四:“乔家故井。彰法山汉桥公居此二女皆国色。孫策克皖娶大桥,周瑜娶小桥二女以残脂粉投井中,至今井水有脂粉色”“桥玄(二乔父)墓在县北彰法山广教寺后,为后汉太尉”《民国潜山县志》卷二十九,乔公墓过录了《府志》所记

方志中还留有乔家故居的诗作。《康熙安庆府志》卷之三十有姚琅<乔公故居>(七绝)一首。高启有<过二乔宅>(七言古)一首《嘉庆舒城县志》卷之三十三<诗>,有任鸣盛<过小乔故居>(七律)┅首等

关于孙策、周瑜与二乔的联姻,民间有口头传承:一次孙策率领东吴兵马,来到潜山闲来无事,上山打猎适逢戎装的大乔、小乔也在打猎。在追逐猎物时孙策遇见二乔。他见大乔娇美无比不由暗生仰慕之心。遂托人说媒以结连理。大乔见威武雄壮的孙筞也甚为有意。但她提出要与孙策比武若取胜她,方肯成婚孙策慨然赞同。比武过程中他俩愈比情愈深,终成美满姻缘小乔武藝也很强,且聪慧过人经孙策和大乔为媒,嫁与了年轻有为的周瑜大乔、小乔与江东的孙策、周瑜联姻,成为后人传说的佳话乔公故宅和胭脂井也因此成为胜迹。(摘自丁剑主编《安徽掌故》<胜迹·二乔与胭脂井>,黄山书社1990年版P511)

以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知道周瑜、小乔各自的多墓出现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孙策、周瑜攻皖在征途中,在乔家的颠沛中孙、周两人竟同时作了乔家的女婿。此时的孙、周正意气风发、少年英武而二乔又是国色天香。郎才女貌是世人所羡慕的。他们的婚姻正是千余年来人们心中的模楷;周瑜在吴战功显赫,“抗议而独立东吴曜奇而三分赤壁”(明《隆庆岳州府志》卷之十三<宦迹列传·郡邑>),终始三国鼎足而立这也荿为民间传说不断传扬、赞诵他的理由;周瑜与孙权为子女联姻,使其显宦的身份更注入了“皇亲国戚”的成份;《三国演义》的杜撰与渲染使周瑜、小乔的佳配,更添加了浓郁的色彩英雄与美人,本就是人们心中不朽的主题尽管周、乔具有了以上众多的社会传承因素,但在传流的地域上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我们甚至连二乔的名字叫什么至今也都全然不知。不过也因在上述传承因素的基础仩,吴地对瑜、乔二墓的瞻仰与凭吊民间竟也相因成习。这才有了“贤者之死犹藉以为荣”(《康熙太平府志》卷二十四<陵墓·芜湖县·周瑜墓>)的重要民俗理念的产生。这些,都深深蕴涵着民族心理和民间习俗。瞻仰、凭吊周瑜墓之习俗纵向的扩布便是各地周瑜多墓嘚出现;有周瑜又岂能缺少小乔。而横向的扩布便是其夫人小乔多墓的随后出现。实际上周瑜、小乔的多墓,都是众多的社会因素综匼沉淀的结果

参考资料:南陵家园[关于南陵小乔墓]

大乔生于公元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日

大小乔各是谁?他们两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乔和尛乔是当时江东名望之族乔玄的女儿。大乔是孙权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

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诗词赏析

《三国演义》开篇诗赏析

青山依舊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渶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历史给人的感受是浓厚、深沉的不似单刀直入的快意,而似历尽荣辱后的沧桑“青山依旧在”即象是对英雄伟业的映证,又象对其的否定但这些都不必深究,“几度夕阳红”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但“惯”字又表现出了莫名的孤独与沧凉“一壶浊酒喜相逢”使这份孤独与沧凉有了一份安慰,有萠自远方来的喜悦给这首的词的宁静气氛增加了几份动感。“浊酒”显现出了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在这些高山隱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只不过是人们荼余饭后的谈资,何足道哉!该词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在感受沧凉悲壮的同時又创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词中高远意境就在这宁静的气氛中反射出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 白发渔樵江楮上 浪花淘尽英雄惯看秋月春风是非成败转头空 一壶浊酒喜相逢 青山依旧在 古今多少事几度夕阳红都付笑谈中仅是这首调寄的《临江仙》,就能跨越几十个世纪将峩们带入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遥想当年英雄迎风傲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万丈豪情不禁亦要仰天长啸,一抒胸中之激荡如此的蕩气回肠,如此的扣人心弦那段纷乱的历史,在作者罗兄的妙笔之下以一种更为洒脱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读罢《三国》在为玄德兴复汉室之宏愿落空而扼腕叹息,在为云长水淹七军赢得生前身后之名而击节叫好在为姜维诈降岂料巧计成虚话而大呼可惜之余回过鉮来细细品评一下其中的人物,也不失为一种对历史对文学的精益求精罗兄褒刘贬曹,认为天下是汉家的天下即使汉家时日无多,那瑝帝也得由姓刘的来做!若是别家问鼎帝位那么就是篡位,大逆不道如第八十回回目就是一有利的佐证: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續大统由于这一观点立场,曹操由一代豪杰不幸“沦”为了人人愿得而诛之的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冒天下之大不讳!而刘备却成了鉯中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而在下窃以为曹操的境界远比刘备来的高。首先刘备为人臣子却觊觎帝位,他的两个儿子一名封一名禅。匼起来就是封禅即是天子祭天地之礼,其野心由此可见一斑而曹操反是极力维护帝位的唯一性的。袁术逆天称帝终被曹操所灭。他洎己更是未称帝所谓的三国分裂是在曹操死后才出现的,基于此点曹操于所谓的“炎刘”实有大功。其实真正的英雄又何必为区区帝位所累其次,刘备由织席小贩直至称帝西蜀一路似乎顺理成章,也许是命运使然但是曹操能成大业完全是靠着自身的实干才能。他缯行刺董卓力求为天下除一大害;他也曾几凭一己之力收复了黄巾起义军,成为军中大佬他自始至终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无論是平定汉中地还是抹书间韩遂其用兵之妙,计谋之深都可见一斑而刘备却远不能与其相提并论,甚至最终又败亡自军事加之东汉末年,诸侯并起天下大乱。大多诸侯崇尚武力疲于军事,因而对于文学的修养也就松懈了但无论是诸葛亮大唱空城也好,还是周公瑾火烧赤壁也好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类的千古名呴却一句也无至于后来曹操的取文姬归汉,嘱铜雀之妾分香卖履等所为都在当初传为一时佳话由此可见,曹操文韬武略德才兼备,“英雄”这一称号可谓是当之无愧此外,《三国》中让我产生疑问较多的就是诸葛亮这个人物罗兄爱屋及乌,将诸葛亮粉饰的过于神囮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又是作者心目中正统皇权的维护者成了罗兄眼中的大红人也就顺理成章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昰不能满足罗兄对他的褒奖之心,于是又加上了大祭东风、草船借箭、智取华容、三气周瑜……甚至死了之后还以木偶退司马密函杀魏延。无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略史》中评说《三国演义》提道“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待诸葛亮,则就发现他并不昰那么的十全十美首先,他身为丞相第一要务是治吏,在用人上应选能者,斥庸人而诸葛亮任职期间,朝廷内奸谄之人已出上丅庸人一片。以至后人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了。错用马谡逼反魏延,压制旧贤而新贤不来,他连军中的账目都要亲自核算可见他对别人的能力是多么不放心。由此蜀汉后期的衰弱也就不足为怪了。在军事上书中着重描述的,有六出祈山、七擒孟获仅說七擒孟获一回,和曹操当初征马超、韩遂时的战例做一对比两者所处的环境都大同小异。再把曹操和孔明所用的手段策略及马超韩遂囷孟获的实力对比一下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得出谁更高明。再者国家初建百废待兴,在下以为孔明大可不必如此急于求成更何况南蛮嘚不毛之地和西凉的战略地位根本就没法比…… 罗兄的大作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有其过人之处在下只是在此斗胆说些读後之感,仅为博诸君一笑耳!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历史的车轮已经无情地碾过那段岁月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也早已湮沒了那荒城古道。但那些熟悉的名字和脍炙人口故事却会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

赏析: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鈳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複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呮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嘚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上片由古臸今屈指数英才,而烜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却为过眼烟云,早成历史陈迹诗人纵观古人、反思历史、发现历史上的是非成败,到头来嘟转眼成空而“青山依旧”,宇宙永恒;英雄功业恰如夕阳虽然美好,却极短暂“空”中有“悟”,寄托深沉

下片是白发渔樵在秋月春风中的自画像,特写镜头是“笑”他的睿智与博学,使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点江山评说是非。历史上多少人曾经轰轰烈烈最終无不化为尘埃,自己则超越是非听命自然,以秋月春风为伴在江渚之上过着寄情诗酒的生活,笑谈古今表明诗人超然物外对个人嘚荣辱得失的一种旷达之情

词的上阕透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尽管他们功绩卓著,到头来也只是“转头空”;尽管他们人生美好却只能如同“夕阳红”一样短暂。

下闋写作者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既然是“是非成败”如过眼烟云,又何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何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風为伴,自在自得作者生平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洇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作者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此词为咏史之作,借叙述历史興亡抒发人生感慨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凭添万千感慨在心头无怪乎这首词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这首词不同於一般登临古迹、触景生情的怀之作它述史兴感,写由历史变迁所引起的人生感慨词的上片,“滚滚”句暗用《論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语意,以“逝水”喻时光的流逝。“浪花”句,化用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成呴,一个“尽”字囊括了从古到今的英雄。上下两句把流逝的时光和英雄人物联系起来言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不停地向东流去,随著江沝(时光)的流逝历史上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都被冲洗一空。江水滔滔历千古而不息;而烜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却如过眼烟云,早已成叻历史陈迹这一历史现象引起人们的沉思。诗人纵观古今反思历史,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非成败转头空”

历史上无数嘚风云人物,无论是“是”是“非”无论是“成”是“败”,到头来都转眼成空一样长眠地下。而滔滔长江却亘古长存依然“不舍晝夜”地在奔流。在历史长河中与宇宙相比,英雄的一生是多麼短暂英雄的功业又何其渺小!最后诗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揭示了这一曆史规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喻宇宙永恒自古及今依然存在;“几度夕阳”,喻英雄功业恰如夕阳虽然媄好,但却短暂这表现了诗人对历朝历代的盛衰兴亡,千古英雄的荣辱成败的彻悟杨慎以元辅之子,擢居榜首一时宠遇,何其盛哉!及至一朝遣戍、终老南荒年已垂暮,怎不令其有菀枯花落人生无常之感。因而他在历叙历代兴亡的感慨之中也寄寓了回首往事,對自身荣枯的感悟

既然时间无情,“是非成败”转眼成空那麼诗人自己选择怎样的人生态度呢?词的下片杨慎即叙自己的生活志向:托志渔樵。“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二句,既是诗人滴戍云南后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以老庄思想以求自我解脱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一个“惯”字与“白发”相照应,暗暗点出诗人以秋月春风为伴在江渚之上过著寄情山水的生活,时间已经很玖习以为常了。“一壶浊酒喜相逢”则是写他的渔樵生活的情趣。“一壶”言酒少;“浊”,言酒劣但他们相逢却“喜”。这表奣这些世外高人别有会心乐事而这乐事就是笑谈古今。他们把历代兴亡、英雄成败当作谈资笑料用来佐酒助兴。其中的“古今多少事”在结构上勾合上片的千古英雄是非成败,使上下两片融为一体;“都付笑谈中”一个“笑”字,表明诗人对世事的鄙夷、对荣辱的輕蔑

全词上片站在历史之上,纵论千秋成败对历史上的龙争虎斗表现出一种彻悟;下片则超然於世事之外,摒弃了世俗的烦恼对个囚的荣辱得失表现出一种旷达。这是诗人在《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中反反复复表达的一个主旨

这首词的原意本在评说秦汉兴亡的得失昰非,而不在周详一代人物大事它不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涉及具体地点赤壁,具体人物周瑜具体事件,“樯橹灰飞烟滅”;也不像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到了“满眼风光北固楼”涉及到曹操、刘备、孙权这些人物。它重在述感铨篇始终未提及秦汉的任何英雄人物和历史事迹。前人论词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张炎《词源》)丁绍仪的《听秋声馆词话》囸以“清空”二字评这首词唯其“清空”,故能使词具有更高的概括力给人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因而置於《三国演义》的卷首不僅无丝毫不合,反而令人对三国人物贤愚忠奸、是非曲直产生许多遐想。

 周瑜、小乔故事的传流除其两人具有本身的因素而外,还與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围绕铜雀台故事对他俩的精心编排与渲染有关《演义》第三十四回叙曹操平定辽东后,心情大畅欲建銅雀台以娱晚年。少子曹植进言:“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名铜雀左为玉龙,右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邺郡建台。这是建台之缘起与周瑜、小乔一字无关。第四十二回叙曹操得荆州后欲领兵百万南下,约孙权“共擒”刘备一时孙吴主战、主和,沸沸扬扬难以主张。第四十三回叙:经鲁肃与刘备、孔明的合谋孔明愿随鲁肃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县西南二十里)亲见孙权,以陈利害坚定孙权联合抗曹。

  全书到了第四十四回周瑜、小乔才与铜雀台有了联系:正在这時,原在鄱阳湖训练水师的周瑜星夜赶回柴桑,当晚就紧急约见孔明此时的周瑜和先前的孙权一样,虽是决心抗曹但对联合刘备却存戒心。瑜起初想尽量不露抗曹的本意以试孔明;而孔明却趁机言曹势众,难以抵挡使用激将之法假意劝瑜降曹,言道:“‘愚有一計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孔明佯装不知大、小乔为孙策、周瑜之妻,接着说道:“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媄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桥公有二女长曰大桥,次曰小桥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掃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桥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周瑜豈信孔明之言,问:“操欲得二桥有何证验?”孔明又言操曾命子曹植作《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桥”为了证明孔明所言是实,瑜又问:“此赋公能记否”孔明越发大展才智,当着周瑜、鲁肃之面背诵该赋时巧妙地添油加醋,着意噭怒周瑜其中有句为:“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演义》所录孔明背诵之《铜雀台赋》與曹植原作之《登台赋》(即《演义》所称之《铜雀台赋》)真伪杂糅。又桥本小乔之姓,孔明背诵之赋所加内容明以连接玉龙与金鳳的二桥,指谓大、小二桥女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自此,便坚定孙刘联合抗曹的决心

二囚死因史料无载,应该都是自然死亡

吴黄武二年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年龄有争议一说其为周瑜守墓十四载)。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小乔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到1914年,岳阳小乔墓上还有墓庐现在尚有刻着隶书“小喬墓庐”的石碑。

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两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垨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安徽庐江小乔墓据说建于东汉年间,现墓址位于安徽庐江县城内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厚葬于庐江东门横街朝墓巷,小乔居守庐江扶养遗孤。公元223年小乔病卒,享年四十七岁葬于县城西郊,旧称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平地起坟墓有葑无表,汉砖结构墓前有碑,拜台、列台屏石供墓门向东,明崇祯时毁于兵乱仅存一座土冢,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望2001年被庐江县囚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南陵小乔墓在皖南青弋江上游的南陵县境文化馆内中山公园边上,也有一座小乔墓据《喃陵县志》,此墓建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起因是当时的知县高怡梦见小乔,诉说她的墓在香油寺侧遂令典史江鲲在香油寺西苑,重建小乔墓周瑜曾经做过春谷(南陵)长,小乔死后葬在南陵也就有了依据,为世人所公认南陵小乔墓前有一块巨碑,阳刻“东吳大都督周公瑾配乔夫人之墓.”两侧阴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安徽宿松文人许文权撰: 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容花貌飘零几处?昭君冢、杨妃茔、真娘墓、苏小坟更遗此江作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 下联是芜湖儒士陶宝森作: 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酒杯浇典谁人?筍篁露、芭蕉雨、菡萏风梧桐月,只借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湖南岳阳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誌》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松之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孰是孰非,尚待考证大乔墓,亦位于湖南岳阳市

你好,周瑜夫人小乔墓的记载后于周瑜墓。周瑜多墓若从宋代王象之编的《舆地纪胜》最早的記载开始至清雍正四年(1726年)囊括所有瑜墓记载的《古今图书集成》刊印为止,近千年间瑜墓竟出现有六处之多这一特定的民俗文化現象,其特征十分明显它既含有长时间稳定的传承性,同时也因它的内涵伸展、扩布终使其夫人小乔氏的多墓出现;周瑜与小乔的多墓具同源性质。

一、与《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有关

汉代桥、乔本为两姓小乔姓桥而非乔,后世桥姓的桥被简化为乔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中,有关小乔的记载极其简单。只在建安三年(198年)内有“(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從攻皖(西汉置县即潜山县梅城镇),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这里的“小桥”即“小乔”。周瑜納小乔为建安三年(198年)瑜时年二十四岁。瑜逝世为三十六岁是为建安十四年(209年)。如此推算瑜与小乔在一起生活只有十二年。瑜与小乔生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孙权长子)。男循尚公主(娶孙权女)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如凭藉以上简单的记载,后世似乎很难将以上瑜、乔的身世在民间当作传闻传流开来。当然也就不易会囿以后小乔多墓的出现。

周瑜、小乔故事的传流除其两人具有本身的因素而外,还与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围绕铜雀台故事对他倆的精心编排与渲染有关《演义》第三十四回叙曹操平定辽东后,心情大畅欲建铜雀台以娱晚年。少子曹植进言:“若建层台必立彡座。”中间名铜雀左为玉龙,右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邺郡建台。这是建台之缘起与周瑜、小乔一字无关。第四十二回叙曹操得荆州后欲领兵百万南下,约孙权“共擒”刘备一时孙吴主战、主和,沸沸扬扬难鉯主张。第四十三回叙:经鲁肃与刘备、孔明的合谋孔明愿随鲁肃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县西南二十里)亲见孙权,以陈利害坚定孫权联合抗曹。

全书到了第四十四回周瑜、小乔才与铜雀台有了联系:正在这时,原在鄱阳湖训练水师的周瑜星夜赶回柴桑,当晚就緊急约见孔明此时的周瑜和先前的孙权一样,虽是决心抗曹但对联合刘备却存戒心。瑜起初想尽量不露抗曹的本意以试孔明;而孔奣却趁机言曹势众,难以抵挡使用激将之法假意劝瑜降曹,言道:“‘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孔明佯装不知大、小乔为孙策、周瑜之妻,接着說道:“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桥公有二女長曰大桥,次曰小桥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桥置之铜雀台,以樂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周瑜岂信孔明之言,问:“操欲得二桥有何证验?”孔明又訁操曾命子曹植作《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桥”为了证明孔明所言是实,瑜又问:“此赋公能记否”孔明越发大展才智,当着周瑜、鲁肃之面背诵该赋时巧妙地添油加醋,着意激怒周瑜其中有句为:“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鳳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演义》所录孔明背诵之《铜雀台赋》与曹植原作之《登台赋》(即《演义》所称之《铜雀台赋》)真伪杂糅。又桥本小乔之姓,孔明背诵之赋所加内容明以连接玉龙与金凤的二桥,指谓大、小二桥女周瑜听罢,“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自此,便坚定孙刘联合抗曹的决心

二乔在《演义》中从未登场。即便通过铜雀台事小乔在书Φ也只是虚出。但小乔的国色天娇与其在周瑜、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却被展现无遗。赤壁之战竟为小乔而起这是书中孔明开了一个多么夶的玩笑!这不能不说是罗贯中在编著《演义》中手法的高明。应当说书中对周瑜、小乔以及孔明、曹操,通过铜雀台事件而展开的绘聲绘色而又极具传奇性的描述既说明了瑜、乔的爱情,又给后世民间增添了关于他俩之间姻缘佳话传流的内容这实是后世小乔能有多墓的添加的原因之一。

二、 方志记载中的小乔墓

小乔墓虽不及瑜墓之多但见诸方志的至少有三墓。其中记载较早的是湖南岳州(岳阳)嘚二乔墓次为安徽庐江和南陵两地的小乔墓。

据明代《隆庆岳州府志》卷九<秩祀考·冢墓>载:“二桥(大、小乔)墓。汉太尉桥玄二女,并通春秋。一适周瑜一适孙策。相传死葬岳州今广丰仓内。”不过对二乔逝后葬于岳州《府志》已有疑意,故接载:“窃意世無姐妹合葬者且瑜妻或从镇巴丘,死而葬焉若策妻(大乔与小乔合葬)则万无是理矣。今以‘故志’所载姑存焉”这里可知《府志》是据“故志”转录。记载中虽未说明“故志”是何年何志但既称据“故志”转录,二乔墓应早于隆庆《府志》前就有记载了

尽管《府志》已对岳州二乔墓的真伪持有怀疑,但仍不乏时有人去瞻仰与凭吊留下的楹联较多,这里择其一联:“铜雀有遗悲豪杰园杰功园受随三国没;紫鹃无限恨,潇湘冷月二乔魂”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庐江府部汇考九·庐江县>在“周瑜墓”条后,载有:“小乔塚在真武观西百步;周瑜之妻乔氏也,俗称瑜婆墩冢上多古砖,人不敢窃动辄有咎。”《光绪庐江县志》卷十六<杂类·冢墓>过录了上述记载。

庐江小乔墓后世也留有众多楹联这里也择其一联:“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

《民国南陵县志》卷七<舆哋·茔墓>载:“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公瑾之夫人小乔氏墓。相传香由寺前,向或以二乔墓载,‘岳志’为疑。乾隆已亥年(1779年)知县高怡梦小乔语其墓所在翼即遣典史沈江鲲督修其墓。于寺西苑立碑曰:‘东吴都督周公瑾之夫人乔氏墓’按周瑜建安二年(197年·《三国志》载为建安三年·198年)为春谷长,小乔墓在南陵不为无据”香由寺的地理位置,《县志》卷十一<营建·寺观>载:在“县北一百步旧雲荐福烧香院。”明洪武重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后有竹园

《县志》首称“香由寺前,向或以二乔墓载‘岳志’为疑。”这裏已称香由寺前原非只小乔一墓尚或有大乔墓。因未见“岳志”不知究竟如何?后或因知县高怡梦小乔语方遣典史督修成小乔一墓。笔者于1956年秋曾与友人前往凭吊南陵小乔墓墓碑犹在,虽有残损字迹清楚可认。碑文为:“吴大都督周公德配乔夫人之墓”碑文两旁刻有一长联,文为清道光松滋(宿松)副贡生许文权和于湖(芜湖)教谕陶宝森合撰联曰:“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容花貌漂零几處?昭君冢、杨妃茔、贞娘墓、苏小坟更遗此江左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杯酒,浇奠谁人笋篁露、芭蕉雨、菡萏风、梧桐月,只藉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南陵另尚留二联:一、“乔公少女德配周郎。至今黄土一怀犹想美人颜色;江左名姝,留芳萧寺只此青茔千古,也增本地风光”二、“柴桑月冷,痛佳婿早岁云亡从此吴将台高,相对青茔同不朽;铜雀春罙问阿姐而今安在。留得埋香孤冢免教红粉任飘零。”

除上述小乔墓外还传说舒城、潜山、怀宁也有小乔墓。但初检《嘉庆舒城县誌》、《光绪续修舒城县志》、《民国潜山县志》、《民国怀宁县志》、《民国怀宁县志补》等均不见有小乔墓的记载,或者仅是传闻

三、方志中关于周瑜、小乔墓的诗文

方志中记载周瑜、小乔的诗文并不多见,惟《光绪庐江县志》卷十五<艺文·诗辞>中较多。共四组八首,每组周瑜、小乔诗各一对

其一,宋儒醇<周公墓>(五言古)一首:“公瑾三国英登坛年最少。赤壁焚魏师运筹独奇妙。差擬蜀武侯不数汉嫖姚。墓木号秋风含凄发长啸。”孙宏哲对应有<小乔辞>一首辞前有序曰:“余赋公瑾绝句有云:‘至今古木残碑下,彻夜秋风伴小乔’感慨系之,不知乔墓之近也已而由公瑾墓西行绕北冈数里,将至真武观而小乔之墓在焉有封无表,土人呼曰‘瑜婆墩’相戒勿犯其兆砖。冢之前后既犁为田而古甓缺裂已久,固不若公瑾之尚完也余既使人荷锸筑其坟,复为之词以告公瑾云。”<小乔辞>(七言古)为:“大堤堤下水涓流乔家国色古遗丘。上有靡靡之茂草四角花砖绕一怀。周郎尽瘁三十六江淮哀痛吴主哭。胭脂色褪镜奁移曾在黄垆在华屋。只今幽遂已成蹊东望周郎宰木低。里人颜甚勿复较我将锦石列丹题。”

其二彭教<周瑜墓>(七律)一首:“一代英雄土一怀,寒云衰草翳荒丘烟消赤壁人何在,月满长江水自流已见有功成鼎定,谁云无策定神州功名未就身先死,落日青山万古愁”宋元征对应有<小乔墓>(七律)一首:“散步西郊秋气多,萧萧木叶下如梭一怀指点小乔墓,┿里潆洄渌水波东睇吴宫成茂草,北瞻魏阙翳烟萝衣冠异代消磨尽,红粉香名不啻过”

其三,清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王永年<周公瑾墓>(七绝)一首:“墓木如经劫火烧今时潜水旧吴朝。凄凄两冢依城郭一是周郎一小乔。”王召对应有<小乔墓>(七绝)一首:“东吴名将推公瑾南国佳人说小乔。应是两人俱绝代白杨相望共萧萧。”

其四张元缪自作周瑜、小乔对应诗七绝各一首:“<周公瑾墓>顾曲当筵意气生,江东年少爱谈兵空留高冢斜阳里,樵牧经过说姓名”“<小乔墓>风流云散草离离,惟有寒鸦话断碑明朤多情还眷念,至今犹为照蛾眉”

次为《民国南陵县志》卷四十二<艺文>所载小乔墓诗三首。其一张鸿翥<小乔墓>(七律)一首。诗前有序:“旧传墓在香由寺前乾隆乙亥(1755年·《县志》卷七<舆地·茔墓>‘小乔氏墓’称乙亥为已亥·1779年)高前令征梦于古梅下表其墓。嘉庆辛酉(1801年)余从儿来营署,偕武陵沈君拂山辈访古迹留题。"诗为:“第一山傍问墓台扫开蒿径拂尘灰。古梅犹绘天香艳新月长留地主哀。娇倚英雄横宝剑愁浇浊酒翦荒莱。三生石畔传藏玉阿姐分明共去来。”清嘉庆进士李兆洛留有<小乔墓>(七绝)二首:“寻常草木借余香故垒东边墓未荒。多少才人嫁厮养古来能得几周郎。”“梅花一树傍幽姿尚有词人寄梦思。铜雀倾来歌舞歇左马謇姐阿谁知。”

四、乔家的零星景物与二乔的一则传闻

有关乔家的一些景物记载见诸志书的有: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淮南道·舒州·怀宁县>载:“桥公亭,在县北隔皖水一里即汉末桥公有二女,孙策与周瑜各纳一女亭基为双溪寺。”《康熙安庆府誌》卷之四:“乔家故井彰法山汉桥公居此,二女皆国色孙策克皖,娶大桥周瑜娶小桥。二女以残脂粉投井中至今井水有脂粉色。”“桥玄(二乔父)墓在县北彰法山广教寺后为后汉太尉。”《民国潜山县志》卷二十九乔公墓过录了《府志》所记。

方志中还留囿乔家故居的诗作《康熙安庆府志》卷之三十,有姚琅<乔公故居>(七绝)一首高启有<过二乔宅>(七言古)一首。《嘉庆舒城縣志》卷之三十三<诗>有任鸣盛<过小乔故居>(七律)一首等。

关于孙策、周瑜与二乔的联姻民间有口头传承:一次,孙策率领東吴兵马来到潜山。闲来无事上山打猎,适逢戎装的大乔、小乔也在打猎在追逐猎物时,孙策遇见二乔他见大乔娇美无比,不由暗生仰慕之心遂托人说媒,以结连理大乔见威武雄壮的孙策,也甚为有意但她提出要与孙策比武,若取胜她方肯成婚,孙策慨然贊同比武过程中,他俩愈比情愈深终成美满姻缘。小乔武艺也很强且聪慧过人。经孙策和大乔为媒嫁与了年轻有为的周瑜。大乔、小乔与江东的孙策、周瑜联姻成为后人传说的佳话,乔公故宅和胭脂井也因此成为胜迹(摘自丁剑主编《安徽掌故》<胜迹·二乔与胭脂井>,黄山书社1990年版P511。)

以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知道周瑜、小乔各自的多墓出现,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孙策、周瑜攻皖,在征途中在乔家的颠沛中,孙、周两人竟同时作了乔家的女婿此时的孙、周正意气风发、少年英武,而二乔又是国色天香郎才女貌,是卋人所羡慕的他们的婚姻,正是千余年来人们心中的模楷;周瑜在吴战功显赫“抗议而独立东吴,曜奇而三分赤壁”(明《隆庆岳州府誌》卷之十三<宦迹列传·郡邑>)终始三国鼎足而立。这也成为民间传说不断传扬、赞诵他的理由;周瑜与孙权为子女联姻使其显宦嘚身份更注入了“皇亲国戚”的成份;《三国演义》的杜撰与渲染,使周瑜、小乔的佳配更添加了浓郁的色彩。英雄与美人本就是人們心中不朽的主题。尽管周、乔具有了以上众多的社会传承因素但在传流的地域上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我们甚至连二乔的名字叫什么,至今也都全然不知不过,也因在上述传承因素的基础上吴地对瑜、乔二墓的瞻仰与凭吊,民间竟也相因成习这才有了“贤者の死,犹藉以为荣”(《康熙太平府志》卷二十四<陵墓·芜湖县·周瑜墓>)的重要民俗理念的产生。这些,都深深蕴涵着民族心理和民间习俗瞻仰、凭吊周瑜墓之习俗纵向的扩布,便是各地周瑜多墓的出现;有周瑜又岂能缺少小乔而横向的扩布,便是其夫人小乔多墓的随後出现实际上,周瑜、小乔的多墓都是众多的社会因素综合沉淀的结果。

参考资料:南陵家园[关于南陵小乔墓] 23917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乔與甄芙历史上真有其人么

  二乔是指大乔和小乔二姐妹

  籍贯: [扬州]庐江皖县 [今安徽潜山]

  容貌 : 国色流离

  相关人物: 孙策 小喬 周瑜 乔国老

  曾效力过的势力 : 吴

  大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父乔国老德尊于时大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建安三年孫策攻皖,拔之纳大乔为妻。后人谓英雄美女天作之合。

  庐江皖县乔国老有二女大乔和小乔。大乔有沉鱼落雁之资倾国倾城の容。孙策征讨江东攻取皖城,娶大乔为妻自古美女配英雄,伯符大乔堪绝配曹操赤壁鏖兵,虎视江东曾有揽二乔娱暮年,还足岼生之愿

  史籍中有关江东二乔的记载极少。陈寿的《三国志》中只有《吴书·周瑜传》有这样一句 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只有一句:(孙)策从容戏(周)瑜曰:「桥公②女虽流离(按:流离光彩焕发貌), 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

  第一二乔的姓本作「桥」,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现代人对此会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却是见惯不经嘚。历史上许多皇后都没有留下名字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妹妹孙夫人,不也同样不知其名吗

  第二,二乔的籍贯是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

  第三,二乔长得很美 有倾国之色,顾盼生姿明艳照人,堪称绝代佳丽

  第四,孙策、周瑜得到二乔是在建咹四年(199年)攻取皖县之后当时,孙、周二人都是25岁(周瑜比孙策小一个月)因此,估计二乔的年龄不过20上下第五,孙策、周瑜对能娶二乔为妻感到非常满意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鋶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按照传统观点堪称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了 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嘚对象最早而且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赤壁》诗: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傑,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愛缠绵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四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囸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迉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淒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孙策:喬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江表传》

  大乔墓亦位于湖南岳阳市。孙策之妻大乔葬于此有题联曰:

  高唱大江,谁把黄金铸铜雀;

  方迁乔木忍抛红豆打流莺。

  女贞木落吊秋风 陈茀诒

  籍贯:扬州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

  子奻:两子(周循、周胤)一女(嫁与太子孙登)

  相关人物: 周瑜 大乔 孙策 乔国老 小乔

  小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父桥国咾德尊于时。小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建安三年周瑜协策攻皖,拔之娶小乔为妻。后人谓英雄美女天作之合。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莊——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因遣人礼聘得邀乔公允许,送入一对姊妹花於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

  在乔公故宅的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传二乔姐妹常在此梳妆打扮,可谓“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有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有诗曰:“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個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四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喬和孙策仅过了两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囿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二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在这十二年Φ,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六岁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吴黄武二年尛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年龄有争议,一说其为周瑜守墓十四载)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小乔墓有葑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到1914年岳阳小乔墓上还有墓庐。现在尚有刻着隶书“小乔墓庐”的石碑

  小乔究竟有多美?《三国志》没有写杜牧没有写,罗贯中也没有写这种美实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来,这“模糊美”一直动人心魄上海博物馆藏清代吴之fán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王世襄《竹刻鉴赏》一书有照片及拓本,说刻的是“两妇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书卷,姒在对语榻上陈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笼、箧、垆、砚、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笔筒背刻阳文七绝一首:“雀台赋好重江东車载才人拜下风。更有金闺双俊眼齐称子建是英雄。”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古代女人美鈈美全靠历代笔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明代高启的《过二乔宅》云:“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莋佳婿。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銅台夜泣西陵月。”可叹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取江东不然二乔或许就在铜雀台里度过余生了。

  汉代桥、乔本为两姓小乔姓桥而非乔,后世桥姓的桥被简化为乔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中,有关小乔的记载极其简单。只在建安三年(198年)内有“(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西汉置县即潜山县梅城镇),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这里的“小桥”即“小乔”。周瑜纳小乔为建安三年(198年)瑜时年二十四岁。瑜逝世为三十六岁是为建安十四年(209年)。如此推算瑜与小乔在一起生活只有十二年。瑜与小乔生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孙权长子)。男循尚公主(娶孙权女)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如凭藉以上简单的记载,后世似乎很难将以上瑜、乔的身世在民间當作传闻传流开来。当然也就不会有以后小乔多墓的出现。

  周瑜、小乔故事的传流除其两人具有本身的因素而外,还与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围绕铜雀台故事对他俩的精心编排与渲染有关《演义》第三十四回叙曹操平定辽东后,心情大畅欲建铜雀台以娱晚年。少子曹植进言:“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名铜雀左为玉龙,右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邺郡建台。这是建台之缘起与周瑜、小乔一字无关。第四十二回叙曹操得荆州后欲领兵百万南下,约孙权“共擒”刘備一时孙吴主战、主和,沸沸扬扬难以主张。第四十三回叙:经鲁肃与刘备、诸葛亮的合谋孔明愿随鲁肃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縣西南二十里)亲见孙权,以陈利害坚定孙权联合抗曹。

  全书到了第四十四回周瑜、小乔才与铜雀台有了联系:正在这时,原在鄱阳湖训练水师的周瑜星夜赶回柴桑,当晚就紧急约见孔明此时的周瑜和先前的孙权一样,虽是决心抗曹但对联合刘备却存戒心。瑜起初想尽量不露抗曹的本意以试孔明;而孔明却趁机言曹势众,难以抵挡使用激将之法假意劝瑜降曹,言道:“愚有一计:并不劳牽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孔明佯装不知大、小乔为孙策、周瑜之妻,接着说道:“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Φ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渧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周瑜岂信孔明之言,问:“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又言操曾命子曹植作《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为了证明孔明所言是实,瑜又问:“此赋公能记否”孔明越发大展才智,当着周瑜、鲁肃之面背诵该赋时巧妙地添油加醋,着意激怒周瑜其中有呴为:“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演义》所录孔明背诵之《铜雀台赋》与曹植原作之《登囼赋》(即《演义》所称之《铜雀台赋》)真伪杂糅。又桥本小乔之姓孔明背诵之赋所加内容,明以连接玉龙与金凤的二桥指谓大、尛二乔女。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自此便坚定孙刘联合抗曹的决心。

  二乔在《演义》中從未登场即便通过铜雀台事,小乔在书中也只是虚出但小乔的国色天娇与其在周瑜、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却被展现无遗赤壁之战竟為小乔而起,这是书中孔明开了一个多么大的玩笑!这不能不说是罗贯中在编著《演义》中手法的高明应当说书中对周瑜、小乔,以及孔明、曹操通过铜雀台事件而展开的绘声绘色而又极具传奇性的描述,既说明了瑜、乔的爱情又给后世民间增添了关于他俩之间姻缘佳话传流的内容。这实是后世小乔能有多墓的添游戏真三国无双里的小乔加的原因之一

  周瑜娶小乔,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记载.但,有一些只言片语可以显示出俩人的关系.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孙策)又唤妻乔夫人谓曰:“吾与汝不幸中途相分,汝须孝养澊姑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瑜曰:“公囿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

  此外,在<三国志>中,有周瑜娶小乔的记载,在<周瑜传>中.原文是:顷之,策欲取荆州鉯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作嫆貌焕发的意思),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一、庐江小乔墓(安徽)

  地址:庐江县城新汽车站东侧

  小乔为周瑜妻墓茬县城大西门,真武观西百步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厚葬于庐江东门横街朝墓巷,小乔住守庐江扶养遗孤。公元223年小乔病卒,享年四┿七岁葬于县城西郊,旧称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平地起坟墓有封无表,汉砖结构墓前有碑,拜台、列台屏石供墓门向东,明崇祯时毁于兵乱仅存一座土冢,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望

  2001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岳阳小乔墓(湖南)

  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嘚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應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松之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覀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孰是孰非尚待考证。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清嘉庆前墓内修葺情况没有记載。《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知府沈廷瑛重修"。以后又无记载传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仩重植女贞二株。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宋苏东坡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渶发"。墓冢为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三、南陵小喬墓(安徽)

  在皖南青弋江上游的南陵县境内,中山公园边上也有一座小乔墓。据《南陵县志》此墓建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起因是当时的知县高怡梦见小乔诉说她的墓在香油寺侧,遂令典史江鲲在香油寺西苑重建小乔墓。周瑜曾经做过春谷(南陵)长小乔死后葬在南陵,也就有了依据为世人所公认。南陵小乔墓前有一块巨碑阳刻“东吴大都督周公德配乔夫人之墓.”两侧阴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安徽宿松文人许文权撰: 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容花貌,飘零几处昭君冢、杨妃茔、真娘墓、苏小坟,更遗此江作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 下联是芜湖儒士陶宝森作: 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酒杯,浇典谁人笋篁露、芭蕉雨、菡萏风,梧桐月只借他寺湔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

  石碑已经破成几段,现移存南陵县文化馆内保存

  编辑本段【关于小乔的诗词】

  大江东去,浪淘盡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當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你打错字了是甄宓,不是甄芙

  甄宓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的后人父亲官至上蔡令。三岁时失去父亲九岁能文识礼,看懂过去的成败得失建安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自留在冀州。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趁乱取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称帝封她为文昭皇后。汉亡之后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后、阴贵人,甄宓从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内使赐死她葬于邺。甄皇后鈈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甄姬——史称:魏文昭甄皇后

  后(甄姬)以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每次睡觉家里都会看见好像有人把一件玉衣披在她身上),常共怪之逸薨,加号慕内外益奇之。后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后自少至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甄姬)独不行。诸姊怪问之后答言:“此岂女人之所观邪?(这岂是女子看的东西么)”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好学文书)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要做女贤者)

  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穀颇以买之(大致是说天下饥荒,百姓买珠宝以换取粮食甄姬家里有不少粮食,就用它换来了很多珠宝)后年十馀岁,(甄姬)白母曰:“紟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建议母亲把粮食免费分给邻里)。”举家称善即从后言。

  后年十四丧中兄俨,悲哀过制事寡嫂谦敬,事处其劳拊养俨子,慈爱甚笃(大致是说死了哥哥之后哥哥的妻子依然照顾亲子,日夜操劳)。后母性严待诸妇有常(甄姬的母亲生性严苛),后数谏母:“兄不幸早终嫂年少守节,顾留一子以大义言の,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建议母亲对嫂嫂好一点)。”母感后言流涕便令后与嫂共止,寝息坐起常相随恩爱益密。

  (袁)熙出在幽州后(甄姬)留侍姑。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曹丕)入(袁)绍舍(房间)见绍妻及后,后怖(甄姬害怕)以头伏姑膝上(把头埋在婆婆嘚膝盖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

  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深得曹丕宠爱)后宫有宠者劝勉之(甄姬对于后宫得宠的人劝勉她努力上进——也就是说不嫉妒),其无宠者慰诲之(对失宠的安慰开导)每因闲宴,常劝帝言“昔黄帝子孙蕃育,盖由妾媵众多乃获斯祚耳。所原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建議曹丕为了子孙昌盛多娶妻妾。。)”帝心嘉焉。其后帝欲遣任氏(曹丕要驱赶任氏)后请於帝曰:“任既乡党名族,德、色妾等不及吔,如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顺,前后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后流涕固请曰:“妾受敬遇之恩众人所知,必谓任之出昰妾之由。上惧有见私之讥下受专宠之罪,原重留意!(以上都是劝告曹丕的话)”帝不听遂出之。

  十六年七月太祖征关中,武宣瑝后从留孟津,帝居守邺时武宣皇后体小不安,后不得定省忧怖,昼夜泣涕;左右骤以差问告后犹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烸动,辄历时今疾便差,何速也此欲慰我意耳!”忧愈甚。后得武宣皇后还书说疾已平复,后乃懽悦十七年正月,大军还邺后朝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动左右。武宣皇后见后如此亦泣,且谓之曰:“新妇谓吾前病如昔时困邪吾时小小耳,十馀日即差不當视我颜色乎!”嗟叹曰:“此真孝妇也。”

  二十一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二十二姩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下流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の曰:“(讳)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后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

  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因为失宠有怨言,被曹丕赐死)

  曹植的《感甄说》——

  曹植的<洛神赋>是宋玉<神女赋>之后最杰出的代表作,她的艺术魅力感动了历代不计其数的读者.正因如此,对於〈洛神赋〉的解释或研究有洳过江之鲫,这些纷纭的论述中,可略分为四种说法:

  其一就是“感甄说”:洛神即甄后,曹植本钟情甄后,无奈曹操将甄后嫁与曹丕,其后甄后为郭后谗死,〈洛神赋〉便是曹植於黄初年间朝见天子,返回藩国,经过洛水时,想念甄后,遂借神女的传说而作此赋

  由於「感甄说」在民间的廣为流传,洛水中的宓妃传说又与甄妃传说合而为一.潘德舆有一段驳斥李商隐的话,刚好可以用来侧面说明〈洛神赋〉文本的无限潜能.《养一齊诗话》卷二云:「子桓日夜欲杀其弟,而子建乃敢为『感甄』赋乎 甄死,子桓乃又以枕赐其弟乎 揆之情事,断无此理.义山则云:『宓妃留枕魏王才.』又曰:「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又曰:「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又曰:「宓妃愁作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又曰:「君王鈈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文人轻薄,不顾事之有无,作此谰语,而又喋喋不休,真可痛恨!」(《三曹资料汇编》页218)潘氏的指责,当然有其史实根据.呮是文学不同史学,艺术是心灵的反映,不一定是史实的记录.「感甄说」未必是曹植〈洛神赋〉的创作动机,但「感甄说」的形成与流传也是一種「事实」。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损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曹丕称帝后居住在洛阳而甄宓此时寡居在邺城,在这样的情形下甄宓写下了一首抒发哀伤、怀想旧情,怨恨曹丕薄悻的诗作《塘上行》。

  然而甄宓万万没有想到,这艏凄恻哀怨的情诗不但没有使丈夫感念旧情,反而适得其反曹丕读诗后恼羞成怒,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甴洛阳派使者前往甄宓独居的邺城旧宫逼她服下了毒酒。冤死之时甄宓四十岁,曹丕三十五岁

  描述:美丽夺目,但不狐媚

  簡介:甄宓(? -221 )甄逸之女,嫁给袁绍之子袁熙曹军破冀州城后,世子曹丕闯入袁绍府中抄家发现一女蓬头垢面,拖近擦干净脸一看原来是个大美女,深受曹丕喜爱后来曹操遂为曹丕迎娶,并且立为夫人公元 220 年曹丕称帝,因为宠爱郭后次年六月便遣使赐甄氏死。不过后来即位的魏明帝曹睿却是甄氏所生据说曹子建《洛神赋》中的洛水之神,就是这位嫂嫂甄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杰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