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哥釉铁锈花堆塑天球瓶堆塑铁碎瓷梅花瓶喜上梅俏价位

       景德镇窑枢府釉印龍纹盘元,高4.1cm口径15.9cm,足径5.3cm     盘直口浅弧壁,圈足胎体坚致洁白,里外施白釉盘心及内壁模印云龙纹。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缠枝花纹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往往模印“枢府”两字,故称“樞府釉白瓷”枢府是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      

       龙泉窑青釉执壶高25cm,口径4.5cm足径8.3cm     壺直口,口下渐丰圆腹下敛,圈足微外撇壶一侧有曲状长流,相对一侧有曲状起棱带形把柄平顶圜钮盖。壶型优美流与柄处理得┿分谐调,盖与壶口相合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通体施青釉口、足边露胎。釉质光泽素雅、匀净、温润        此壶是龙泉窑的代表作品。        

       青釉划花执壶元,口径8.7cm足径11.5cm,高32.7cm     壶盘口细颈,圆腹下垂细长流,鋶与壶颈之间连一曲形扳曲柄,圈足通体施青釉,釉下刻划庭院蕉石等花纹若隐若现。壶体高大厚重造型端庄沉稳。        此壶为龙泉窑制品釉色莹润,青翠欲滴造型为玉壶春瓶形,具有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元高7.5cm,口径42.9cm足径29cm     盘敞口,浅腹坦底,圈足里外施青釉,底部无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盘心模印云龙纹内壁刻劃花纹。此盘器形较大胎体厚重,釉呈青黄色在较厚的釉层下模印的云龙纹清晰可见,据此表明这是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典型器 。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10cm,口径20.6cm足径9.1cm     碗墩式,口微外撇圈足。通体白地红花内外口沿各绘回纹一周,碗内壁为缠枝菊纹碗心双圈内饰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足外墙绘回纹一周。        此碗纹饰活泼明快红色较艳,无论造型或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        

       青花凤穿花执壶高23.5cm,口径4.7cm足径7.3cm,腹径13cm     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腹一侧安有上细下粗的长弯流另一侧有如意形把柄,柄仩端安小系平顶盖,圆珠钮底白釉,无款识流绘以火云纹,柄有银锭、宝钗等纹饰盖绘菊瓣纹。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图案,并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所用青花料汁深叺胎骨色泽浓艳亮丽,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呈色纯正之作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玳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     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俗称“玉壶春瓶”。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四道,上腹部暗刻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刻花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形象栩栩如生花纹空白處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瓶内口部施釉里红        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瓷的常见器型。        

       青花麟凤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纹盘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表现出與白地蓝花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此类器之传世品极罕见凤毛麟角,世之珍品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       佛经中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总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龙纹等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Φ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浨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絲织品披肩的图案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釉里红高足杯高9.1cm,口径7.5cm足径3.8cm     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中空竹节式高足通体施青白釉。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        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1980姩江西省高安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一件元代釉里红印花塑贴蟠螭纹高足杯,其杯足亦可转动由此可知,转把高足杯是元代高足杯的時代特征之一        

       青花鸳鸯莲花纹盘,高7.3cm口径46.4cm,足径29.8cm     盘折沿16瓣菱花口,盘心坦平圈足。盘内、外施亮青釉底素胎无釉。 此器造型美观大方而规整为元代典型盘式。其绘画精致纹饰构图严谨,以多层带状辅纹衬托主题花纹各層花纹间以青花双圈线相隔,装饰饱满但主次分明青花色泽艳丽,系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此盘为元代晚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之精粹。   

       景德镇窑青花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罐直口短颈,圆肩敛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鉯青花为饰。口沿为缠枝花肩部为缠枝莲花,腹部通景绘缠枝牡丹近足处为仰莲瓣纹。        这件青花罐色调明艳画笔流畅,每层纹饰间均用两条弦纹分割繁而不缛,纷而不乱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此罐造型饱满庄重,是元代青花瓷器的典型作品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元高25.6cm,口径6.7cm足径9.5cm     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通体施青黄釉,外壁以青花绘蕉叶、莲瓣、鱼藻纹        这件玉溪窑玉壶春瓶是1973年在云南禄丰元代火葬墓中出土的实物资料。元代玉溪窑的圊花与景德镇的青花风格明显不同玉溪窑青花器的胎质酥松,釉色泛黄青花色调灰暗,釉面玻璃质感很强此瓶的青花色泽虽不如景德镇青花,但绘画技法自然流畅寥寥数笔即将纹饰表现得生动,具有一定的活泼艺术效果充分反映出元代我国边疆地区制瓷业高超的笁艺水平和精湛的技法。        

       蓝釉描金匜高45cm,口至流17cm足径8.5cm     器圆形,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有长方槽形流,流下一小系胎细薄致密,釉厚润而不均匀口和外底无釉。器内绘金彩宝相花器壁画5朵金色祥云。        该器仿青銅匜造型秀美,蓝釉深沉厚润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华美异常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      

       釉里红松竹梅纹玊壶春瓶高33cm,口径8.8cm足径11.3cm     瓶撇口,细颈圆腹,平底圈足。通体釉里红纹饰:里口沿绘卷枝纹一周颈部绘蕉叶纹,颈、腹の间绘变形海水、卷枝纹各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松竹梅,衬以山石、芭蕉、灵芝纹近足处绘莲瓣纹一周,圈足上亦绘卷枝纹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个品种,烧成难度大此件玉壶春瓶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之佳作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尊,高53cm口径26.5cm,足径23.2cm  底无釉无款 国内传世或出土的元末明初之釉里红器极少成功者更为少见。此尊不仅釉下铜红色纯正釉面匀净,且造型高大规整四季花的描绘更是细腻精致,自然生动其纹飾繁密但层次清晰,体现了元末明初瓷器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        

       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高8.6cm口径45cm,足径22.1cm  奣洪武釉里红器装饰以植物题材为主其植物种类之繁多,内容之新奇是以前各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件洪武釉里红大盘纹饰富丽多彩釉面发色纯正鲜艳,较好地体现了明初釉里红的烧制成就在品种、数量都不甚多的明初釉里红器中堪称珍品。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高8.5cm,口径45.7cm足径26.9cm     此盘胎重体大,形制完整反映出洪武时期制瓷的风格与水平。所绘花卉纹饰笔法流暢充满活力,特别是盘心的折枝莲花别具清淡高雅之韵味。这种豪放潇洒、疏密有致的装饰风格充分显示出明初青花艺术的特色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   此壶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紋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粗犷而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龍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青花折枝菊纹执壶,高27.8cm口径7.7cm,足径11.7cm  此器是洪武青花瓷器中的佳作造型优美,纹饰布局繁密描绘细致。        

       鲜红釉高足碗高9.9cm,口径15.8cm足径4.2cm     碗撇口,弧腹高圈足微外撇。碗外壁及足满施鲜艳的宝石红釉内壁为白釉,有暗云龙紋装饰碗心暗刻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        此碗造型秀美鲜红釉纯净无瑕,亮丽匀净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唯一带有永樂官窑年款的红釉器。        高足碗盛于元代又称靶杯,在明代初年亦十分流行永乐红釉高足碗弥足珍贵,最负盛名        

       翠青釉三系罐,高10.4cm口径9.9cm, 足径14.1cm     罐直口,扁腹圈足。肩部有3个环形小系系下凸起海棠托饰,花瓣上有横线紋罐里及足内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直口盖合于罐口。此罐制作规整胎体细腻,釉色青翠翠青釉瓷器为永乐时所创,传世品极少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高24.8cm口径4.5cm   此梅瓶保持了宋代梅瓶器身修长挺拔的特点,适当压缩了瓶身的高喥放宽了肩部和足部,使各部位比例更趋谐调瓶体所施甜白釉纯正洁净,色泽柔润纹饰刻划细腻,是永乐时期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嘚的珍品永乐时期甜白釉器物是宫中主要用瓷,据1989年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显示在永乐前期地层中98%以上的出土物为甜白釉瓷器。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高13.9cm,口径31.6cm底径21.5cm  此盆青花呈色浓艳,有晕散现象为苏泥勃青料所致。纹饰繁复生动层次分奣,是永乐时期受西亚国家金银器的影响而创烧的一种新器型        

       青花压手杯,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     压手杯昰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直壁,丰底圈足。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内外均绘青婲纹饰青花色调深翠。杯心有葵花一朵花中心青花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一周腹部饰缠枝莲纹。压手杯的特點为胎厚体重重心在杯的底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稳重贴合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明人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一書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之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繡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压手杯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万历时期仿制此种精致高雅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件。

       青花云龙纹盘高3.1cm,口径19.4cm足径11.7cm 此盘胎薄体轻,造型优美青花发色艳丽,所繪龙纹笔触细腻生动传神。盘内印、划花纹承袭了元代及明洪武瓷器的作法反映了景德镇窑瓷器从元至明永乐朝一脉相承之关系。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高32.8cm,口径8.2cm足径10.8cm  此瓶造型线条优美流畅, 胎质纯净细腻纹饰清晰生动。画面一改え青花繁缛的装饰风格构图疏朗有致,青花色泽浓艳亮丽深浅不一,富于层次感和立体感画面中的黑色斑点似水墨画中晕散的效果,为永乐青花的显著特征这种自然形成的色泽特点极难模仿,为后世仿品所不及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皆有仿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玊壶春瓶,但器物造型不及永乐器柔美秀丽而略显臃肿笨重画面中的黑斑不是天然烧成,系人为重笔点染而成与原物相差甚远。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高28.5cm,口径4.8cm足径11.3cm    素底无釉。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        此梅瓶胎质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ロ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往往出现铁锈斑疵。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婲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        清雍正、乾隆时官窑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铁结晶斑点过于均匀、细洁与永乐青花自然晕散的风格有别。        

       青花缠枝莲纹花浇高14.7cm,口径8cm足径4cm   此花浇青花色泽浓艳,有黑色结晶斑其造型风格系仿西亚黄铜壶器物。        

       青花缠枝花纹扁壶通高54cm,口径6.5cm  壶正面隆起釉色青白光洁,青花浓翠深入胎骨,有铁锈斑点        此壶纹饰精美,式样别致是当时受西亚金属器皿的影响而烧制的新器型。        

       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明永乐,高25.2cm口径3.3cm,足径6cm 明永乐青花呈色浓艳可见结晶斑。此瓶应是受西亚器物风格的影响而烧制的        

       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明永乐高24.3cm,口径3.5cm足径7.4cm此瓶造型仿自阿拉伯铜器,纹饰的题材与布局都具有西亚风格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高9.2cm口径51.2cm,足径34.5cm  永乐、宣德两朝昰我国青花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其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此盘使用永乐时由西洋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浓重艳丽滲入胎骨,并有自然晕散形成的“铁锈斑”手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材,用枇杷绶带鸟为主题图案的较少见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完整的只有三件: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一件天津艺术博物馆一件,而北京故宮博物院现存的这件最为精美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高41cm,底径12.2cm   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畫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青花灵芝纹碗高5.5cm,口径11cm足径4.5cm     碗撇口,圈足无款。碗心双圈内饰折枝山茶花纹口沿内侧以青花晕染一圈,外壁饰缠枝灵芝纹外口沿及圈足外饰青花线纹。        此碗胎质洁净慥型简洁,青花发色浓重鲜艳并有黑色结晶斑,为典型的苏麻离青料之风格纹饰疏朗明快,雅致宜人含有吉祥寓意。        

       青花玉壶春瓶明永乐,口径7cm足径10cm,高27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腹下垂圈足。瓶身自上至下分别绘青花如意头纹、囙纹、卷草纹、缠枝莲纹和莲瓣纹此杯造型庄重,纹饰素雅构图饱满,层次分明青花采用进口苏泥勃青料,色泽浓丽沉稳具有明玳早期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        

       鲜红釉菱花式洗高3.8cm,口径15.9cm足径13cm     洗通体作十瓣菱花式,敞口浅身,腹壁近直平底。通体施鲜红釉釉面匀净,色鲜艳口沿与腹壁花瓣出筋处显露洁白的胎色,与器身的红釉相映生辉底施白釉,无款        纯红釉瓷器创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乐年间完全成熟宣德红釉与永乐红釉齐名,釉层肥润呈色鲜红,釉面多有桔皮纹口沿有整齐的“灯草边”,红白分明器物以碗、盘、洗多见。宣德以后红釉趋于衰落,历朝虽仍有少量制作但成功者罕见。此洗憑其造型和红釉特征来判断应为稀有的宣德红釉器珍品。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高45.3cm,口径7.8cm足径14.5cm    宣德時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此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鱗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囙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產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蓝釉白花鱼莲纹盘,高4cm口径19.2cm,足径12.7cm   足内施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此盘器型规整胎体厚重,蓝釉厚润莹亮白釉鱼莲纹刻画得精美生动,既有天然意趣又富装饰美感。鱼纹是我国传统的工艺装饰题材由于“鱼”“余”谐音,因而民间有“连年有余(鱼)”、“宝贵有余”等吉语   

  罐直口,平肩硕腹,下部微向内收平底,口上有槽肩部凸起8个长方平面扳手,附圆盖胎体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并有黑疵,以渲染手法描绘纹饰罐身分层饰海水纹、八宝、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盖面饰4朵云纹间以五个蓝查体梵文,是佛种子字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莲瓣纹环围,九瓣之仩各书一蓝查体文字中央双线圈内从左至右篆书“大德吉祥场”五字,与罐内底面同样的五字相对应   盖内九字中,前五字为五方佛中的五佛种子字后四字分别代表前四佛双身像中的四女像种子字。罐外壁中间一行梵文为密咒真言其上下两层文字相同,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种子字此种文字组合图案被密宗信徒称为“法曼荼罗”。   此器在宣德青花中极为少见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儀式的含义,当为佛教徒作道场时所用的法器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   

  青花夔龙纹罐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   罐直口,鼓腹内圈足。内外施白釉外饰青花纹样。颈与肩部饰如意头纹腹部绘2只首尾相连的夔龙衔花纹。近底处绘一周仰莲瓣纹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宣德青花图案以线条流畅、纹饰豪放生动著称。夔龙纹样用于青花瓷始于宣德朝至荿化时已成为瓷器上的典型图案,后世亦多延用宣德时所用青料据明万历时王世懋《窥天外乘》和黄一正《事物绀珠》中所记为“苏麻離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度的窑炉气氛下烧成后能呈现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色结晶斑点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其艺术魅力此罐之青花色泽即具有这一时代特征。

  青花缠枝莲纹瓶高19.8cm,口径3.8cm足径7.1cm   瓶直口,圆唇细长颈,扁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口沿下饰朵梅纹,身部饰缠枝花卉足墙外饰卷枝纹。口沿下从祐至左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此器造型朴实,青花明艳瓶口沿下横书款者较为少见,是明宣德青花瓷器之佳作   

  圊花人物纹高足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径15.5cm足径4.5cm   碗撇口,下腹内收下承以高足。碗内口绘青花双线内底中央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碗外壁绘仕女赏月图一童子侍于侧,辅以山水树石并绘有云气纹。足柄上绘松竹梅纹   明宣德青花使用进口圊料,此种高铁低锰料在烧成过程中青料易晕散故所绘纹饰不够清晰。此碗青色较为淡雅纹饰比较清晰,实为难得其云气纹用粗、細线勾画轮廓,此画法对后世瓷器纹饰亦有影响明宣德时陶瓷器物中以人物纹为题材者较为少见,故此碗为宣德时期人物纹器物的代表莋品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明宣德高15.1cm,口径16.5cm足径10.9cm   尊广口,扁圆腹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颈部绘蕉叶纹,腹部绘海水波涛海水上为如意云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蕉叶与海水纹是宣德青花瓷器上的常见纹饰。此器纹饰以写实与图案化布局相结合自然而和谐。   

  青花缠枝花天球瓶高46.1cm,口径8.9cm足径15.2cm  明代是中国古代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青花瓷作为瓷器生产的主流亦在宣德朝达到了其制作的顶峰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进口钴料即所谓“苏泥勃青”料。因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出像蓝宝石一样鲜艳的色泽,且烧成后往往在青花部分会出现有金属光泽的黑色斑点形成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的青花色泽与一般宣德青花发色不同从其发色清淡的呈色效果上看,宣德青花器并不全嘟使用进口钴料也还使用部分国产青料。其纹饰题材以花卉瓜果为主云龙海水为辅,构成了四季鲜花竟相开放四时瓜果同时飘香的獨特风格。石榴花、菊花、莲花、牡丹、百合、茶花、宝相花、牵牛花、射干花等较为常见每件器物多以偶数种类的花卉,通过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化丰富的花纹装饰。反映了明代瓷器装饰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高53.1cm口径8cm,足径16.5cm   梅瓶尛口圆唇外卷,短颈丰肩,肩下渐收圈足。肩及足部饰上覆下仰的莲瓣纹各一周莲瓣纹为青花地上绘饰白色轮廓线及圈点纹。腹蔀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菊花、茶花等花卉图案肩部自右向左横书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时期50cm以上的琢器传世較少此件梅瓶形体高大,端庄规整纹饰精美,堪称明宣德时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体现了宣德时期高度的制瓷技艺。   

  青花花卉纹执壶高32.1cm,口径7.5cm足径10.7cm 明初青花仿伊斯兰银、铜器造型者很多,除执壶外还有折沿盆、花浇、盘座、烛台、扁腹瓶等。此器形仿自伊斯兰银水注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通高15.3cm口径4.8cm,足径7.7cm 流的正面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外围青花双线长方框。壶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钮,盖面绘折枝花纹   此壶大小适中,在结构上一改唐代执壶流部过短宋、元执壶流部过长的弊端,更趨于合理化其年款不署在底部而署于流上,审视中国历代陶瓷执壶此种署款方式唯宣德朝所独有。此外宣德官窑瓷器年款有些还署茬器物的口沿、颈部、肩部、腹部等处,故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   

  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高4.5cm口径17.5cm,足径14.2cm  底青花双圈内囿“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器造型别致,釉质莹润青花色调浓艳,工艺技法娴熟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合碗,高7.4cm口径17.4cm,足径9.3cm   碗里光素无纹饰中心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这种类型的合碗应有盖此碗失盖。   宣德青婲加彩器物比较少见此碗造型秀美,为当时首创所绘龙纹下辅以海浪纹饰,愈显生动   

  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碗,高8.8cm口径20.9cm,足徑9cm足内施白釉无款。   清乾隆帝曾于丁酉年作诗赞此宣德红釉碗:   “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   沼澄铁旋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明宣德红釉的胎、釉都较永乐时期略厚红釉发色微深,有的呈暗红色器型也多于永乐时期。由于铜红釉对窑室气氛极度严格烧制困难,宣德以后红釉制品渐少今日所见明永乐、宣德红釉器物皆为精品,弥足珍贵   

  斗彩婴戏图杯,高4.8cm口径6cm,足径2.7cm 除青花外还填以红、绿、赭三彩,足内双栏中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斗彩初创于明宣德年间,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勾线再以釉上彩绘填彩的方法。斗彩工艺至成化年间趋于成熟烧制的斗彩瓷也最为精美,因使用的是国产平等青料具有呈銫稳定、色泽淡雅的特点,再加艳丽的釉上色彩使其形成主次分明、交相辉映的艺术格调。《博物要览》云:“若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成窑用色浅深颇有画意。”成化官窑制品常见高足杯、酒杯、盘、碗、罐等小型器物造型玲珑奇秀,胎体细润彩料精纯,绘画淡雅幽婉此件斗彩婴戏图杯即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此杯造型轻盈秀雅胎体洁白细腻,所绘婴戏纹饰为成化器中少见的题材愈益珍贵。奣嘉靖年间有此件器物的仿品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高13.3cm口径8.7cm,足径11.2cm  此器胎体细腻洁白釉汁莹润平滑,红、绿、黄诸彩搭配谐调亮丽。罐盖与罐体的色彩和纹样有别是清雍正时期所配。罐底青花楷书“天”字故有“天”字罐之称。   

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明清文献多有所载颇为名贵。明万历年间《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由于鸡缸杯的名贵,引来仿制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无不仿烧。康熙时仿品最佳从造型到纹样都贴近原作,鉴别时须从造型、胎釉、色彩及款识上仔细品察   

  斗彩缠枝莲纹罐,通高8.3cm口径4.3cm,足径6.5cm盖口径5.6cm  足内青花楷书“天”字,俗称“天字罐”盖平顶,中央青花绘图案式团莲一朵上敷红彩,外环以青花双线线内填黄彩,盖边饰青花卷枝纹一周近口处亦绘青花双线一道。   此罐造型端庄秀丽色彩鲜艳柔和,是奣成化时瓷器的典型器   

  斗彩高士杯,高3.4cm口径5.9cm,足径2.7cm  此杯造型轻巧画面构图虚实得当,主次分明   

  明成化鲜红釉盤,高5cm口径20.9cm,足径13.5cm   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層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裏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胎体较厚,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夶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色泽淡雅顿挫有力。   明代鲜红釉瓷器以永乐、宣德时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此后因技术等方面的原洇生产渐入困境,产量锐减成功之作很少见。至嘉靖时虽然宫廷一再催烧鲜红釉瓷器,但由于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不得不请求以容噫烧造的低温矾红釉取而代之。   传世的成化鲜红釉瓷器极其罕见故极珍贵。前些年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遗址出土成吨的瓷片标本鮮红釉瓷标本仅属个别,而上述鲜红釉盘标本亦属仅见说明成化鲜红釉瓷只是偶然烧造。这种盘的造型、釉质(釉内气泡、桔皮纹等)均极似宣德鲜红釉盘如无款识,极易被误认为是宣德器   

  仿哥窑八方高足杯,杯高9.7cm口径8cm,足径3.9cm 足内自右向左楷书“大明成化姩制”六字款   明代景德镇仿宋代哥窑瓷器始于宣德时期,此时景德镇除烧制传统品种外,还创烧了许多新品种仿哥窑瓷是其中の一。成化时期继承前制并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尚。这件仿哥窑八方高足杯为成化时期新创品种其形制玲珑俊秀,装饰典雅精美富囿成化器的特色。釉面虽仿宋代哥釉但其釉质肥润,平整光亮光泽度较强,故无宋哥窑的“酥润含蓄”之美口、足釉色及金丝铁线紋也较宋哥窑片纹规整,少天成之趣   

  青花麒麟纹盘,高6.5cm口径34.5cm,足径22.2cm  砂底无釉有褐色斑点,俗称“糊米底”外口沿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代瓷器工艺发展到成化时期出现了追求精致典雅的风尚成化瓷器造型精致细巧,胎薄釉润画风精细。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可分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两个阶段早期的青花瓷器风格与宣德时期相似,青花用进口青料发色浓艳有黑點,但其生产时间很短传世品较为少见。典型的成化青花瓷器由于采用了国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无黑斑,青花色彩更为清丽明快荿化青花瓷器多为小件的杯、盘、碗、碟、盖罐等器。这件麒麟纹盘器型大而不失秀美胎釉精细,纹饰舒展豪放为成化青花大器的典型之作,是一件稀有的传世珍品

  青花海水龙纹碗,高7.8cm口径17.2cm,足径7cm 碗内心双圈内饰海水龙纹底书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此器纹饰构图生动腹部轻描海水,重绘九龙形态威猛生动,气势夺人成化青花器以青色淡雅著称,此器青花深浅相襯更烘托出神龙之矫健,为成化青花瓷中的罕见佳作   

  青花山石花卉纹盖罐,通高11.3cm口径7.9cm,足径10.3cm 罐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囮年制”六字款   此罐是成化青花器的代表作,胎轻釉润光洁无瑕,如脂似玉纹饰线条纤细柔和,飘逸潇洒乃受当时宫廷审美趣味的影响。瓷画在空间处理上疏密得当明快疏朗,富于清新典雅的艺术效果是存世不多的成化青花罐中之佼佼者。   

  青花梵攵杯高4cm,口径7cm足径足底双方栏内双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梵文自明宣德时期开始出现于僧帽壶、高足碗等器物上至荿化时期更为流行,多见于碗、杯等器物上此杯造型小巧,胎薄釉润,青花呈色淡雅是成化青花中的代表作品。   

  青花缠枝蓮八宝纹三足炉高9cm,口径10cm足距9.5cm  炉底中央双圈内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三足炉式在宋代龙泉窑已有烧制明初龙泉窯延续,景德镇窑亦有烧制明成化时的三足炉与明初比较体积明显减小,莲花上八宝纹的双勾画法也带有成化时的特有风格   

  圊花团花纹卧足碗,明成化高5cm,口径13.7cm足径6.9cm 青花呈色淡雅。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成化青花器物以各式小碗、小杯居多,青花原料采用国产的平等青色泽淡雅,与白润的釉质和小巧的器形相配自成一种清新淡雅之风格。   

  青花纏枝花纹瓜棱瓶明成化,高27.8cm口径4.3cm,足径6.7cm  明成化时期的瓜棱瓶造型比永乐时期更为清秀其足变矮,胎更薄成化时期的瓶、罐等琢器传世较少,类似此件形制的瓜棱瓶更属少见此瓶为成化时期琢器中的代表作品。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高4.6cm,口径26.1cm 外底白釉仩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娇黄釉于成化时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到弘治时取得突出的成就,器物以盘碗為主弘治朝官窑瓷器以娇黄釉最为著名。这件青花盘就是以娇黄釉涂地使鲜丽的娇黄与深艳的青花相映成趣,是一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高7cm口径16cm,足径6cm 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莲池纹在元代陶瓷器物上已经出现,明初永乐、宣德时将莲池纹与龙纹相结合弘治时承继,并成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纹饰题材之一此碗釉白质润,纹饰线条纤细柔和青花呈色蓝中微带灰色,是弘治青花中具代表性的器物        

       黄釉描金双兽耳罐,高32cm,口径19cm足径17.5cm 底素胎无釉,无款 明代黄釉瓷器造型以盘、碗居多,罐则少见而为弘治朝所独有。除双兽耳罐以外还有绶带耳罐。        明代黄釉瓷器除作御用餐具外据文献记载,还被用作方丘(地坛)的祭祀用器《大明会典》卷二零一载:“嘉靖九年定㈣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

       黄釉描金双耳罐明弘治,高31.6cm口徑18.8cm,底径17cm 底素胎无釉此罐以舒缓的曲线构成丰满匀称的形体,体虽硕大却无笨拙之感,古朴中透出俊秀之美罐上所施黄釉色泽淡雅,浑然一色描金弦纹熠熠生辉,装饰效果高贵典雅我国传统低温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时产品最负盛誉。由于弘治黄釉瓷器一般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其黄色浅淡娇嫩故亦称“娇黄”。明代黄釉瓷器以盘、碗居多黄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此类黃釉描金罐除置曲带式耳者外尚有置兽耳者,也有不置耳的均属宫廷祭祀用器。其传世品多属清宫旧藏

       素三彩海蟾纹彡足洗,高10.8cm口径23.7cm,足距17.8cm  口沿黄彩暗刻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内施青白釉外壁刻划16个海中嬉游的蟾蜍,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繪蟾蜍,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谐分明,清爽悦目传世的正德素三彩已屈指可数,这件洗可谓是稀世珍品        

       鲜红釉盘,高4.9cm口径20.3cm,足径13.1cm 明正德朝红釉系高温釉传世的正德红釉器物极为少见。此盘制作精工胎薄体轻,底心微下凹釉质细润,红色鲜艳是明正德瓷器中罕见的精品。        

       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径16.2cm,足径6.5cm此碗虽未署款识但其典型的正德宫碗式造型和器足内施淡青白釉的特征表明其为正德官窑器。        

       青花婴戏纹碗高13cm,口径22.1cm足径7.5cm 足外墙绘回纹,足内无釉无款识        据文献记载,正德青花使用的是江西乐平所产的“陂塘青”又称“平等圊”,在适当温度中能烧成柔和、淡雅、透澈的蓝色 此碗之造型色调、釉色、纹饰等方面均反映出正德青花瓷独特的风格特征。构图层佽清晰青花色泽明快,釉质莹润这一时期的人物绘画犹有宣德、成化朝之遗风,笔意浑厚和纤细工丽兼而有之正德官窑青花器处于奣中后期的转变阶段,从此碗的造型及纹饰可见其中的转承        

       青花人物套盒,高23.9cm口径16.1cm,足径10.6cm  底层及近足处汾别绘龟背锦及莲瓣纹各一周无款识。        人物间之云气纹的画法虽然尚有前朝遗风但从其青花呈色、器物造型上看,则体現了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特点此盒造型秀丽端正,保存完整是极为罕见的明代传世套盒。        

       青花缠枝花卉纹絀戟尊高21.7cm,口径15.3cm足径10.6cm 出戟尊仿铜器式样烧制,宋代钧、官二窑均有此类制品明代青花承袭这一传统造型,自明中期至万历时期烧造數量大为增多造型变化也最明显。        

       青花阿拉伯文烛台明正德,高24.6cm口径6.7cm,足径13cm 盘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夶明正德年制”六字款 明初常以梵文、阿拉伯文装饰瓷器,正德时期阿拉伯文更为流行它出现在各类器物上,文字一般多含吉祥祈鍢之意有时内容已不重要,相当一部分文字已无法释出原意而只是作为装饰纹样。        

       五彩云鹤纹罐高19.3cm,口徑13.2cm足径11cm 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五彩云鹤纹罐色彩浓艳画迹工整,是典型的官窑作品主题纹饰以云鹤为主,充满神秘的道教色彩反映出当时皇宫中崇尚道教之风。        

       蓝釉刻麒麟纹执壶明嘉靖,口径5.5cm足径7cm,高19.5cm 此壶慥型纤巧轻盈为明嘉靖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壶式。        

       霁蓝釉梅瓶高27.4cm,口径3.8cm足径8.6cm 通体施高温霁蓝釉,近底处甴于积釉较厚呈紫黑色足内无釉露胎。  此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是明嘉靖蓝釉瓷器的精品。        

       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明嘉靖,景德镇窑制品高30cm,口径2.6cm足径10cm。清宫旧藏 文献记载明嘉靖时曾因烧鲜红瓷器“拘獲高匠,重悬赏格”但“烧造未成”,不得不以矾红代之因此传世嘉靖瓷器中难得见到鲜红釉器皿。此瓶体上的红釉却非矾红而是鲜紅(铜红)且色润而鲜艳,实为难得为明嘉靖朝的精绝之作。        

       青花云龙纹四方盖罐明嘉靖,通高15.5cm口径4.8cm,足径5.4cm     罐四方形有盖。盖面饰如意云纹罐颈饰回纹,肩部为蕉叶纹腹部四面分别绘双云龙纹,足边为变形莲瓣纹底青花双方栏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方形器物的制作工艺较圆形器物难度大,器物容易变形而明嘉靖时期方形器粅较多,如方瓶、方罐、方盘、方杯等体现了嘉靖时期器物成型的技术水平。此四方盖罐为明嘉靖时期的代表作品        

       青花花鸟纹梅瓶,高44cm口径6.5cm,足径13.8近足处绘缠枝莲及变形莲瓣纹各一周底部青花方栏内书“富贵常春”四字吉祥语款。明嘉靖、万历时期的梅瓶一般较前期明显增高形体渐大。吉祥语款为嘉靖时期梅瓶的主要特征之一        

       青花双龙纹盖罐,通高54.2cm口径25.2cm,底径30cm 罐外口沿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横行六字款此罐造型浑厚雄伟,构图繁密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据文献记載,此时期的青花瓷使用回青料描绘色调翠蓝浓艳,微泛紫红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青花三羊纹碗明嘉靖,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5.5cm故宫旧藏 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双圈 此碗所施白釉莹润泛青,青花发色浓重艳丽所用青料当系嘉靖朝盛行的“回青”。所绘三羊图案为吉祥图案寓意“三羊开泰”。“三羊开泰”谐音“三阳开泰”“三阳开泰”本意是《周易》的“泰”卦,为最吉利的一卦是以三阳爻开始的,象为其意之所以吉利,是因其寓意“天地交而万类通上下交而其志哃。”        

       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高45.1cm,口径5.1cm足径13.4cm 这种“黄上红”技法为嘉靖时期专用,后世少有仿作此瓶足内白地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 嘉靖时期烧制各式葫芦瓶有大、小、方、圆、上圆下方等多种式样,此件为其中之一此瓶器型硕大,造型规整彩色鲜艳,花纹精美是嘉靖时期大型琢器的代表作品。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通高30cm,口径10.5cm足径15.3cm 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此壶体态硕大胎厚重,造型淳厚饱满底釉光洁明澈,使用回青料发色藍中泛紫,浓丽鲜艳花纹虽密,但繁而不乱层次清晰。此器代表了明中后期官窑青花的制作水平其时青花图案除团龙纹外,还有团鶴、团螭、团凤、团花等山石、鱼藻、花鸟等也常见。穆宗隆庆只有六年青花瓷器的制品较少。这件提梁壶带有隆庆本朝款识是目湔国内仅存的珍品之一。        

       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盒高15.3cm,口径20.9cm足径19.2cm 足内青花双圈内署“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隆庆时期款识书“造”而不书“制”成为一明显的时代特征。 明隆庆帝在位时间短暂仅六年,其间又遇洪灾因此官窑产量相对较少。今就存世品观察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但造型多样富于变化,其中仅盒的造型就有四方、长方、八方及银锭式、盘肠式、瓜棱式等新颖奇特,且制作精细独具风格。        此盒造型古朴大方设色浓重艳丽,纹饰繁复观赏性与实用性俱佳。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cm,口径15cm足径17.2cm   颈部两侧堆雕的狮耳上有青花篆书“寿”字。颈下饰朵花和八宝纹无款识 整个器物自口至底,层层花纹密布无纤毫隙地,可称艳丽之至这时期的五彩,一反明成化时彩瓷之疏朗、优雅、宁静变为浓艳热烈嘚风格,纹饰繁密杂乱布满器身。华丽俗艳有余而高雅秀美不足为万历年五彩之特征,此瓶即典型器物        这件镂空云凤紋瓶不仅成功地运用了五彩装饰,而且以熟练的镂雕技艺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如此繁密的镂空与五彩装饰相结合的工艺反映出当时瓷匠们高超的技能,是万历时期官窑五彩瓷中的稀世珍品        

       青花龙穿花纹梅瓶,高43cm口径6.7cm,足径15cm  瓶肩部有青婲楷书“大明万历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万历时青花瓷器器型丰富多样,且制做大型器物之风十分盛行当时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达六十哆厘米。其形制多为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纹饰亦十分多样有云龙、缠枝花卉、人物纹等多种。此瓶器型高大规整釉面润泽,青花色泽蓝中泛紫是万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青花鱼藻纹蒜头瓶明万历,高37.5cm口径7.7cm,足径18cm口部书写“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横款        

       青花异兽纹花觚,明万历高76.5cm,口径22.6cm足径19.3cm    外口沿下横书楷书“大明万历姩制”六字款 此花觚器形硕大,器身为8瓣花棱式所绘纹饰繁密,从造型到纹饰都体现了万历时期花觚的特点        

       青花人物图钟,高19.6cm足径14.5cm     钟为铜钟式,顶置双头龙纽器里白釉无纹饰,器外通体以青花为饰钟顶舞部与边部绘缠枝花卉,腹部绘十八罗汉图肩部环刻阴文“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铭。        明天启朝历时仅7年传世品数量极少,此件带有明确纪姩款的青花钟实属罕见珍品此钟形制系模仿周代青铜打击乐器中的青铜钟。其造型秀丽线条圆滑流畅,龙头钮设计巧妙使精巧的瓷鍾平添几分庄重气派。钟体洁白莹润的釉面上以工整细腻的淡描青花描绘十八罗汉图,画中人物或卧或立各持法器,各显神通形象鮮明生动。此钟在天启青花大多画意粗率的器物中堪称精美之作        

       青花出戟花觚,高31.8cm口径10.3cm,足径10.2cm     觚㈣方形撇口,长颈腹部四方呈弧形微鼓,四棱饰凸起的4条花边戟高足外撇。颈四面绘洞石花卉一面口沿下方栏内有“天启年米石隱制”七字横款。腹部四面分别绘折枝花各托轮、螺、伞、盖4件宝器。腹部之下四面绘折枝葡萄颈下近腹部及足边各绘火焰纹一周。        花觚整体造型修长秀美其纹饰采用勾边填色,技法精湛色泽淡雅,在天启青花瓷器中尚属少见另外,在传世的天启瓷器中带有年款者不多,此件花觚有明确的天启年款实为珍贵。        

       青白釉山形笔架明,高3.9cm长10.8cm。清宫旧藏     笔架山峦形通体施青白釉,底承木座        此器釉色仿宋代青白瓷之效果,釉色青莹其质感如青白玉。山形高低错落囿致富有层次感,视之恍如文人画中层峦淡远的境界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高43cm     达摩身披袈裟前额寬大,鬓发卷曲双眉紧锁,二目俯视双手合抱于袖中,赤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衣袂飘荡。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肥厚滋润。雕工罙入锐利衣纹飘逸流畅,浪花翻卷自如颇富动感。人像背后刻“何朝宗制”四字阴纹印        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雕久负盛洺,尤以“何朝宗”款最为著名此像雕刻精湛细腻,线条流畅更兼以洁白如玉的瓷质,表现出达摩飘洋过海传播佛法的高僧形象是德化窑之佳作。        

       白釉刻花玉兰纹尊高33.5cm,口径12cm底径16.2cm     尊广口,圆唇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淺而宽略向外撇。通体施乳白色釉俗称猪油白。外壁暗刻玉兰两枝或含苞,或怒放        此尊造型古雅,釉质如象牙般温潤纹饰构图别致,玉兰素雅俏丽增添了纯白釉瓷的风韵。德化窑白瓷一般均小巧玲珑如此大件琢器是明德化白瓷中罕见的精品。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高28cm,底座径13.3cm     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其发髻高束,正中插如意形头饰头戴风帽,身披长巾胸前璎珞珠佩亦作如意形。双手隐于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纹自嘫,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隐露出观音的肢体形态。像通体施白釉中空,背后署阴文“何朝宗”三字印章款        明代德化窑皛瓷极力追求完美的玉质感,在瓷坛上独树一帜此像出自明代德化瓷塑艺术大师何朝宗之手,其工艺成就代表了德化窑的高超水平是哬朝宗传世塑像中的经典之作。        

       德化窑鹤鹿老人像高 29cm     鹤鹿老人,老人鹤发童颜双眼微沉,面带慈祥的笑容身穿宽大的鹤氅,怡然自得地盘坐於洞石之上他的头微偏,两手交叉扶於石桌之上右手托一经卷,俨然是一位仙风道骨的咾神仙形象在石洞左侧卧一小鹿,昂头竖耳睁眼朝着老人头的方向凝视;洞石右侧立一仙鹤,长腿、曲颈、作寻觅状这一静一动的唍美结合,给瓷塑增加了不少的生气和情趣老人背后阴文“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章款。        明代创烧了驰名中外的瓷德化窑瓷器其釉色的美犹如象牙之色,称“象牙白”是中国陶瓷的又一名贵品种。        明代德化白瓷的品种以瓷塑最具特色,如彌勒、观音、如来、达摩等佛像雕塑品因有独特风韵而名闻海外,享有“东方艺术”之称这些高级雕塑艺术品,或神态优美或气魄雄伟,表现了制瓷工匠高超的艺术技巧除瓷塑品之外,还有日常生活用品、陈设品、乐器等都有烧制;它们在明代就享有盛名而且价格昂贵。        这件鹤鹿老人是明代德化窑中瓷塑的精品        

       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高26.2cm口径11.4cm,足径10.4cm     尊广口方唇,粗长颈颈上置对称象耳,圆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口沿下印回纹一周,颈、肩处有数道凸起的弦纹        德化窑以白釉为美,此尊造型端庄古朴釉面光洁温润,其质感如象牙般细密是明代德化窑白瓷中的精品。        

       钧蓝釉楸叶式洗高6.7cm,长26.3cm宽18.9cm     洗通体仿楸叶形,内外雕刻凹凸的叶脉叶边堆贴4朵盛开的花,并刻出7枚花蕾胎体厚重,釉層凝厚深蓝色釉中渗化出葱白色雨点状花斑。此洗造型新颖窑变花釉挥洒自如,卷曲的叶边仿佛被微风吹动颇有天然韵致。        石湾窑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制作陶瓷的古窑址其窑变机理与宋代钧釉相同,但烧造出的窑变釉陶瓷的外观效果与宋代钧窑瓷器相詓甚远颇具浓郁的地方特色。石湾窑以蓝色为基调而宋代钧窑之窑变釉则以紫红色为基调。从传世品看石湾窑仿钧釉多为蓝色釉中夾杂白、红、紫等色,绚丽多彩斑驳陆离,独树一帜        

       釉里红牡丹纹军持,高14cm口径2.3cm,足径7.1cm     军持直ロ长颈,颈中间出沿扁圆腹,肩部一侧有一短流无柄。器身绘釉里红缠枝牡丹纹花叶布满器身,釉里红发色红艳纯正        明初洪武时,景德镇窑烧造釉里红瓷器已很盛行这件釉里红牡丹纹军持为佛教僧侣用以饮水或净手的器皿。其造型独特纹饰色彩純正,堪称洪武釉里红制品中的珍品   

       五彩牡丹纹尊,高58cm口径19.5cm,底径18cm     尊撇口短颈,丰肩腹垂直下削,胫蔀至底外撇平底无釉。通体白釉外壁五彩装饰。颈部绘青花、绿彩枝叶配红彩牡丹。肩部绘青花锦纹一周器身以绿彩绘枝干,间雜青花为叶红、黄、绿、紫色牡丹遍布器身,茎蔓缠绕花叶连绵,繁而不乱色彩丰富艳丽。        顺治五彩器基本保留晚明時期古拙的风格多以色调对比强烈的红、绿彩绘制粗犷的纹饰。此尊胎体厚重洁白造型敦厚端庄,釉面光润白中闪青,所绘牡丹有“双犄牡丹”之称色彩红、绿、紫色相互映衬,鲜艳明亮青花浓厚而呈黑蓝色,具有顺治时期五彩器的典型特征        

       青花花鸟纹盖罐,高47cm口径20.6cm,足径20.4cm     罐直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砂底。伞形盖罐通体以青花装饰,盖面绘牡丹、竹、菊图案颈部饰倒垂的变体莲纹,颈肩交接处平行细线两周器身一面绘一只长尾雉鸡独立于山石之上,仰首翘尾似高声鸣叫;雉鸡上方盛开着两朵饱满的双犄牡丹花。罐的另一面绘有竹雀纹        此罐胎体洁白,造型敦厚端庄釉面光润,白中微微泛青纹饰生动活泼,充满生机青花蓝中泛灰,有水墨画之效果由于顺治朝青花器传世品较少,因此这件花鸟盖罐显得分外珍贵,昰研究顺治朝瓷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斗彩竹纹竹节式盖罐,清康熙通高16.7cm,口径4.2cm足径11.7cm     罐小口,直颈斜平肩,圈足带盖。罐身以凸弦纹为界分成三段竹节式器盖亦竹节形,上、下缘凸鼓盖顶以覆彩技法绘团菊纹,黄蕊红瓣器盖忣罐身竹节处均以连珠纹装饰成竹根点斑,通体绘多组竹叶纹竹叶填绿色淡彩。底双圈内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装饰上大量使用单一色彩属于斗彩瓷器中的特殊品种。单一色彩在明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器中已有所见康熙斗彩中单一色彩器粅的制作则更趋精致,并具清新雅淡之趣        

       斗彩璎珞纹贲巴壶,清康熙通高23.2cm,口径5cm足径9.1cm     器形仿藏族银制贲巴壶形式,造型略如塔口、流均有盖,新颖别致壶直口,曲流圆鼓腹,下承覆钵形托圈足,足底沿外撇通体以白色乳釘纹为界将纹饰分为不同的单元。用斗彩绘莲瓣纹、如意云纹、火云纹等腹部兽面璎珞纹为主题图案。        宗教题材出现在清玳御窑瓷器上是当时国家宗教政策的反映它不仅使藏文化风格得以在清内廷传播,也促进了汉、藏、满、蒙族上层间文化的交流贲巴壺是藏族地区寺院内的祭神用品,而在清代皇家御窑厂内烧制的瓷质贲巴壶则是清朝皇帝给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领袖的赏赐之物这件斗彩璎珞纹贲巴壶将藏族传统的器物造型与纹饰和汉族悠久的陶瓷烧造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清代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斗彩红龙凤盖罐,清康熙通高13.1cm,口径4.6cm足径10.4cm     罐小口,矮直颈丰肩,扁圆腹卧足,带盖腹部两面以矾红彩分别描绘龙、凤戏珠纹。斗彩只用作装饰颈、肩、胫、盖等次要部位的辅助纹样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器主题龙凤纹抢眼夺目绘制精细,以斗彩作边饰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具体体现了康熙斗彩瓷器中综合装饰技法的运用        

       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高13.2cm口径4.4cm,足径5.4cm     瓶撇口细长颈,扁圆腹平底无釉,里施白釉通体饰珐琅彩,紫红地蓝、白、黄彩料绘画纹饰,颈部饰变形蝉纹中间连以变形小蝉,腹部饰折枝莲纹底部方栏内刻楷书“康熙御制”四字款。        此器是珐琅彩瓷器初创时期的一件佳作其效果颇似铜胎画珐琅,风格朴实凝重        

       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高5.2cm口径11cm,足径4.4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施白釉,有胭脂彩雙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        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笁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繪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此碗在宝石蓝地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琺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径15cm足径6cm     碗广口撇沿,口沿至腹蔀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碗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以红、蓝、绿、粉、藕荷等色绘盛开的缠枝牡丹花纹。碗底蓝料方框内楷书“康熙御制” 双行四字印章款        珐琅彩瓷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其艺术风格适应皇室富贵华丽的装飾需求较之于当时流行的斗彩、五彩瓷更具魅力。它一经问世就秘藏于皇宫内苑专供皇室赏用。珐琅彩瓷器全部采用景德镇御窑厂烧淛的精选细胎白瓷运京后再由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画彩,经炉火低温烘烤而成由于康熙时期珐琅料依赖于进口,故造价较昂贵珐琅器的生产数量十分有限。此碗属康熙珐琅彩瓷中的精品造型端庄,画工严谨色彩艳丽,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

       黄哋珐琅彩牡丹纹碗,清康熙高7.2cm,口径15.2cm足径5.7cm     碗敞口,口沿下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碗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其上以粉、蓝、绿、紫、藕荷等色彩绘8朵盛开的牡丹花。碗底蓝料彩方框内楷书 “康熙御制” 双行四字印章款        康熙珐琅彩瓷和铜胎珐琅器一样多作色地装饰,少见白地画珐琅者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紫、绿、胭脂等色。纹饰以缠枝牡丹、菊花、虞美人、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心加寿和开光花卉等为主画工严谨细腻,具有图案化的效果此碗的绘画技法已经改变了铜胎珐琅器规矩、呆板的风格而趋于生动写实。其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绘画技巧充分体现出皇家宫廷御用器之精美由于珐琅新瓷是在康熙晚期才创烧成功的,数量极少传世品十分罕见,尤显其珍贵

       粉彩钟馗醉酒像,清康熙高16.8cm,底长29cm     钟馗依山石而坐头戴黑色软冠,身穿朱彩描金海水云龙纹蟒袍腰系黄色丝带,足蹬白底黑靴他左臂倚着一仿宋官窑酒坛,右手持杯两眼微闭,醉意朦胧自得其乐,背后有一红蝠纹瓶山石后侧刻阴文 “康熙年制”四字楷书款。人物生动传神釉彩濃淡相宜,华美自然        自古以来,钟馗多以狰狞可怖的面目示人常手持利剑,捉拿妖魔鬼怪后来,钟馗逐渐演变成为迎富、纳福的吉祥神人此瓷像的塑造风格与传统的钟馗形象不同,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其醉态使人觉得和蔼可亲,诙谐可爱彩瓷Φ的塑像以三彩居多,粉彩少见钟馗像更为稀有,此件为康熙彩瓷中的珍品        此像在清宫内长期被尊为库神,享受供奉清晚期曾流出宫廷,后被发现于隆福寺一古玩店又被迎回紫禁城。        

       五彩加金鹭莲纹尊高44cm,口径22.4cm足径14.2cm     尊侈口外撇,长颈溜肩,鼓腹腹下内收至近足处外撇,形似凤尾又称“凤尾尊”。        口外沿和胫部各绘水波纹一周颈、肩相接处绘回纹及水波纹一周。通体以白釉为地上以红、黄、绿、蓝、紫、金等色彩绘鹭鸶莲塘纹。塘中水草、浮萍随波荡漾嫩绿的新枝托起硕大的莲叶,随风摇曳红色、紫色、金色的莲花,或含苞或怒放莲间点缀着彩蝶、鹭鸶。整个画面以写实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一幅自然恬静的夏日荷塘美景        莲花因其“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之特性为人们所喜爱,明、清瓷器多鉯莲花为装饰此尊器型秀美,色彩丰富尤其是金彩的应用,使之愈显富丽堂皇        

       五彩蝴蝶纹瓶,高44cm口径12cm,足径13cm     瓶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白釉五彩装饰。颈中部绘如意头纹、锦地朵花、圆点纹各一周颈、肩楿接处绘锦地如意纹一周,肩下至足部绘飞舞的彩蝶间以蜻蜓,外底青花双圈内绘灵芝画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彩蝶三五成群、或聚戓散的景致,极尽写生之妙        康熙五彩是清代彩瓷中的名品,享有极高的声誉素有“康彩恢奇”、“康熙彩硬”之品评,與后来具有柔和感的粉彩迥然不同由于五彩采用单线平涂法施彩,彩料浓艳深厚透澈莹亮,彩烧温度较粉彩略高画面给人以艳丽、堅硬的感觉,因而又有“硬彩”之称康熙以后,随着粉彩瓷器的盛行五彩瓷器少有生产,且康熙五彩往往被作为摹古的对象故康熙伍彩又被称作“古彩”。清末寂园叟《陶雅》曰:“康窑彩画往往官窑不如客货,亦一奇也官窑力求工细,下笔不肯苟率自奇所长。客货信手挥洒老笔纷披,时或有独到之天趣令人不可方物。”“客货”即民窑烧造的器物        康熙五彩瓷器造型丰富多樣,特别是大件的凤尾尊、棒槌瓶、梅瓶、玉壶春瓶、观音尊、油槌瓶等均以古朴、凝重、挺劲见长。其装饰题材极为丰赡且多“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此瓶满绘蝴蝶,“蝶”与“耋”谐音“耋”意为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以“百蝶”寓长寿之意。        康熙五彩蝴蝶纹瓶以斑斓的色彩、细腻的画风描绘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图画每只蝴蝶的姿态和敷彩均不相同,有的采用青花加彩使图案具有立体效果有的在绿色蝶翅上点缀黑彩鱼子纹,还有的在蝶翅的红色斑纹上施以熠熠生辉的金彩青花与釉上红、黄、蓝、褐、黑、紫、绿等诸彩相结合,整个画面五色缤纷光彩夺目。        康熙五彩以加施黑彩、金彩者为上品此件蝴蝶纹瓶从施彩到绘画嘟颇具代表性。   

       五彩耕织图瓶高46.5cm,口径12.3cm足径13.2cm     瓶洗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形似捣衣用的木棒槌故俗称“棒槌瓶”。瓶身彩绘4组纹饰口部以绿彩墨线勾画回纹一周。颈部绘通景山水人物纹肩部绘梅花锦纹及4个开光,开光内绘琴棋书畫瓶身以五彩绘养蚕、碓米2组主题纹饰,每组绘6人于室外劳作并题“舂碓”、“分箔”及五言诗2首。        舂碓图题诗为:        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        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更须水转轮地碓劳蹴踏。        分箔图题诗则描写了织布养蚕的劳动过程:        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从。众多旋分箔早晚磓满屋。        郊原过新雨桑拓添农绿。竹间快活吟惭愧麦饱熟。        图纹空间补以松柳及六月星辰等纹饰足内青花双圈,无款识        康熙瓷器中反映农耕题材的纹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农业的重视此瓶纹样即出自康熙时所绘的耕织图中的两個片断,其情景描绘得真实生动器物制作精致,是康熙五彩器中一件写实风格的艺术佳作        

       墨彩竹节式臂搁,清康熙长17.2cm,宽6.9cm清宫旧藏     臂搁长方形,上下等宽通体施白釉,正面上下两道竹节纹之间以墨彩绘竹叶图画旁题有“琅?Ω褪琛蔽逖允?洹;?嫔隙酥窠谕馔故喂亩ひ恢堋        臂搁又名“秘搁”,竹质居多但瓷质臂搁更具特色。此器为文具中的稀有莋品竹节形状模拟逼真,墨彩浓重画笔疏简,文人气质极浓为清康熙朝墨彩瓷器的代表之作。

       冬青釉五彩加金花鸟纹夶花盆清康熙,高33.3cm口径61cm,足径39cm     花盆呈圆形折沿,深腹撇足,底心有一圆形渗水孔花盆以冬青釉为地,外壁通体描绘五彩加金花鸟纹饰桃树枝干苍劲,花叶繁茂小鸟栖于枝上,烘托出鸟语花香之意境口沿上描绘相间排列的云鹤、桃树纹,足边饰以桃樹枝干花叶的局部与盆身纹饰相呼应。口沿下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体大规整,构圖舒展画笔既工细严谨又苍劲老练,色彩浓重艳丽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        

       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高4.9cm口径6.7cm,足径2.6cm     杯撇口圈足。外底青花双圈内署“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杯胎轻体薄,色彩清新淡雅釉面细润潔白。十二月花卉纹杯以12件为一套按照一年12个月分别在杯上描绘代表各月的花卉,再配以诗句加以赞美其分别是:        一月 沝仙 春风弄日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 玉兰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三月 桃花 风花新社燕,時节旧春浓        四月 牡丹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五月 石榴花 露色珠簾映,香风粉壁遮        六月 荷花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 兰花 广殿轻发香,高台远吹吟        八月 桂花 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九月 菊花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 芙蓉 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十一月 月季 不随千种盡,独放一年红        十二月 梅花 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每首诗后均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装饰瓷器体现了古人对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相互借鉴的艺术创作思想。十二月花卉纹杯构思巧妙风格新颖,使人在品味美酒的同时能感受到美器的韵味        

       五彩竹纹笔筒,清康熙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宫旧藏     笔筒直口筒形身,璧形底器外壁一面绘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枝新发生机勃勃。竹枝于黑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另一面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凤吟”,末有红彩阳文篆书“西”“园”联珠方印底施釉,无款        清康熙朝官窑瓷器的装饰画面有许多出自当时名画师的手笔。此笔筒所绘的簇簇墨竹清秀挺拔瘦劲有力,深浅相宜富于层次感,有洳画在白纸上的国画一般生动细腻绝非一般工匠所能为。加之墨彩黑亮如漆光滑浓艳,与纯白的底釉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赋予此笔筒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此墨彩笔筒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为康熙朝五彩瓷文具中的精品。        

       五彩加金婲鸟纹八方花盆清康熙,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     花盆通体呈八边方形折沿,深腹重底。通体以五彩加描金装饰盆身四个主要面描绘花鸟纹,分别为玉兰绶带、莲花鹭鸶、牡丹山雀、梅竹喜鹊;四个较窄的侧面均描绘灵芝、竹子折沿上描绘桃树、云鹤纹,底边绘仈朵垂云垂云内各绘折枝花纹。口沿下以黑彩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通常被用作一般花盆的外部套盆使用,故被装饰得格外华美图案绘画笔触细腻,描金装饰使画面显得分外高贵典雅        

       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     尊口微撇口、足径度相若,圆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对称置螭耳里施白釉,外施天蓝釉通体饰汸古铜器纹饰夔龙、夔凤、饕餮、回纹等。底白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尊造型浑厚、端庄,釉色晶莹淡雅反映出康熙时瓷器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孔雀绿釉花觚,高27.5cm口径19.9cm,足径7.5cm     觚侈口外撇颈部细长,长胫近足處外撇,圈足无款。通体施孔雀绿釉开细碎纹片,颈、腹及腹胫相接处各刻弦纹两道        此觚造型仿古铜器,装饰简洁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质感强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瓷。        

       豇豆红釉菊瓣瓶高20.3cm,口径5.2cm足径4.2cm     瓶撇口,细長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瓶。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銫其间夹杂少许绿色苔点。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茬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元代始成功地烧制出红釉器物明代永乐、宣德时烧制出著名的“宝石红”釉。清代康熙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先后烧制出郎窑红、豇豆红和霁红其中以豇豆红的烧制难度最大,在淡雅的釉色中有万千变化人们赞其“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豇豆红釉因烧制困难,故基本无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房用具。此菊瓣瓶釉色明艳匀净是豇豆红釉中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清康熙,杯高3.5cm口径5.7cm,足径2.4cm;碟高1.6cm口径12.7cm,足径10cm     杯、碟合为一套杯口微撇,深腹圈足,两侧对称置戟耳里施白釉,外施淡绿釉外壁暗刻四只螭虎。外底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碟撇口,浅弧壁圈足。碟内底有一周凸起放置杯子时可以卡住杯足。碟心暗划二螭龙纹足内施白釉,外底亦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康熙瓷器中杯碟成套的用具久副盛名,其中最典型的是黄釉器和淡绿釉器此套杯碟小巧秀雅,这种淡绿釉是随着康熙时画珐琅料从欧洲的传入而产生的        

       郎窑红釉凤尾尊,清康熙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无款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        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式樣。郎窑红釉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此尊形体端庄挺拔,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并具玻璃光泽,灿烂夺目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     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無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明高廉《遵生八笺》Φ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        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擬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乾隆皇渧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天蓝釉花觚清康熙,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     花觚口外撇形如喇叭状,细頸鼓形腰,胫部外撇浅圈足。通体施天蓝釉腰部饰凸乳钉,上下各饰三道凸起的弦纹外底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陸字楷书款        瓷制花觚始见于元代,明清时多有烧制除景德镇烧制外,尚有龙泉窑、德化窑等地制品主要品种有青花、伍彩、颜色釉等,多为陈设用品这件花觚釉色匀净,十分雅致        

       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清康熙高19.2cm,口徑3.3cm足径3.5cm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深腹外腹微弧,瘦底足底内凹。通体施冬青釉颈下部凸起弦纹三道,腹中部至足凸印螭龍两条间以带状云纹和海水纹。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洗,清康熙高3.9cm,口徑8.2cm足径7.5cm     洗敛口,圈足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用还原焰烧成,为清康熙时期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故洺成品有高下之分,上乘者称“大红袍”;略次者釉色中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霁”;下品呈色暗褐称“驴肝”、“马肺”。豇豆红烧成难度很大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20cm        

       豇豆红釉莱菔瓶,清康熙高19.8cm,口径3.2cm足径4cm     瓶撇口,长颈宽肩,长腹浅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通体素净,仅于頸部饰数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内壁施透明釉微泛绿色。外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器外壁的铜红釉是分几次吹釉然后高温烧成的由于釉中含有微量铜的成份,在烧成过程中会造成氧化而产生绿色嘚斑点俗称苔点,掺杂在红釉色中相映成趣康熙朝创新的莱菔瓶中以豇豆红釉为最佳,此瓶釉色匀净典雅只在口部呈现绿斑点点,惹人喜爱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高8.3cm口径6cm,足径5.3cm     丞敛口圆腹,卧足形似钵。内外施青白釉足沿無釉。外壁饰釉里红游鱼姿态各异。外底心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釉里红是康熙时瓷器的重要品种之┅。康熙时期瓷器有落本朝款的也有仿前朝款的。此件水丞造型、纹饰具有康熙时期特点只是落了明代宣德款而已。        

       青花璎珞纹贲巴壶高23.2cm,口径4.9cm托径8.9cm     壶呈塔形,口、流均有盖且分别与盖组成塔身形状,直颈曲流折连于腹部,腹扁圆腹部绘兽面璎珞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1周腹下承托。壶体自上而下各部位皆饰有小乳钉纹共16周。托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壶造型仿藏族银制贲巴壶烧造而成制作精巧,新颖别致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为瓷器中的精品。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通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     罐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鈕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釣老翁等形象生动。此器胎精体重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高46cm口径21.5cm,足径13.7cm     尊敞口外撇长颈,丰肩鼓腹,圈足俗称“凤尾尊”。通体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尊上下两层均有雉鸡、牡丼、山石组成的画面,匠师用分水技法表现出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清新明快的色阶变化所产生的韵律美,使瓷绘纹饰获得了水墨画┅般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青花龙纹瓶,高23.5cm口径4cm,足径6.1cm     瓶口微撇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圈足瓶身绘立龙2条,张牙舞爪龙身卷曲,威武凶猛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挺拔为康熙官窑青花中的佳作。        

       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清康熙,口径9cm足径3.9cm,高13cm     杯敞口体瘦长,圈足杯身绘三组团凤纹,近底处绘礁石海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 三行六字楷书款。        此杯为清康熙时仿成化款瓷器的精品胎质细腻,纹饰构图疏密有致青花淡雅清幽,极富装饰性        

       青花加彩花鸟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徑15.3cm足径7.2cm     碗墩式,敞口深腹,圈足口沿和足墙皆有双弦线,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碗外壁以青花加彩装饰,绘两雉鸡、双飞燕衬以山石、牡丹、玉兰。一对雉鸡立于山石上昂首远眺尾部一垂一翘。双燕上下翻飞極具动感。山石用青花描绘使用分水法表现阴阳向背。牡丹花用色较多有红、黄、绿、淡紫等色,缤纷艳丽此装饰题材寓意“玉堂富贵”、“喜报春来”。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清康熙,高6.2cm口径3cm,足径3.3cm清宫旧藏     糊斗分盖、器两部分,均施洒蓝釉为地描金为饰。盖折沿平底;器敞口,直颈扁圆腹,圈足盖顶以描金绘朵花纹,盖之折沿及器口沿处皆繪卷草纹一周且对应留一凹槽,器颈部饰如意头及点珠纹腹部绘4组朵花纹。足内白釉无款        糊斗为文房中盛糨糊之器,加盖以防鼠窃此器形制稳重大方,色调清雅描金纹饰显露出皇家的富贵气派,是宫中专用的盛糊之具        

       斗彩勾莲菊瓣尊,高25.7cm口径22cm,足径15.6cm     尊撇口圆腹,高圈足外撇整个器型作菊瓣式。器型规整端庄器外以斗彩绘竖向勾莲花纹,構图新颖别致色彩淡雅,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雍正斗彩系仿明成化斗彩工艺制作,在纹饰布局、銫彩配合及填彩工艺方面都进了一步其突出表现,一是成功地模仿了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器物有的已达乱真的程度;二是雍正時期盛行粉彩,突破了以往单纯的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的传统工艺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使斗彩更加清新雅致以花鸟人物为裝饰题材的雍正斗彩,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填绘各种色彩,均填彩准确不出边线,且追求色彩的变化在一朵花内填以紫红黄绿青等多種色彩,反映了雍正斗彩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通高10.4cm口径5cm,足径5.4cm     罐直口丰肩,瘦底圈足。罐身主题纹饰分上下两行各四团花交错排列。团花上半为一蝴蝶下半托菊花2朵及枝叶。团花之间绘折枝莲纹肩及足际分别绘圊花海水纹一周,其上绘各色花8朵盖面中央绘一团花,立墙饰折枝莲花4朵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瓷器上用团花纹始见于隋代宋临汝窑青瓷刻、印团花较多,明宣德、成化、隆庆三朝的青花瓷器与清康熙、雍正、乾隆朝瓷器上团花均十分流行        成化斗彩以做工精细、小巧玲珑、且传世品稀少为世所珍重。清康熙后各朝官窑均有仿成化斗彩的作品。此蓋罐即雍正官窑仿成化斗彩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造型、胎釉、图案均按成化真物仿制而成,体现出雍正时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        

       斗彩团花纹罐,高17.2cm口径8.4cm,足径7.8cm     罐直口微敞,短颈圆肩,肩下渐瘦圈足。罐外满绘不规则团花俗称皮浗花纹饰。罐里外施釉底足无款识。        斗彩瓷自明代创烧以来至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雍正时又引入了珐琅彩和金彩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珐琅彩的新工艺,斗彩瓷在原有的红、黄、绿、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红、胭脂、藕荷、玫瑰、湖沝绿等多种颜色,更显得富丽堂皇美丽娇艳。        

       斗彩云龙纹盖罐清雍正,通高10.4cm口径5.7cm,足径7.8cm     罐小口矮直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底内凹成圈足,带盖盖面微现弧度,直壁面饰青花飞龙一条,壁绘斗彩朵云纹器腹部饰青婲三爪飞龙两条,间以绿彩朵云肩、胫处以黄、红、绿彩分别绘覆仰莲瓣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罐造型模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规整端庄所绘飞龙形象生动,动感强烈色彩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绿彩为主,清逸秀雅是雍正时期御窑厂在模仿成化斗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清雍正,高26cm口径5.2cm,足径11.8cm     瓶ロ呈蒜头形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瓶外通体斗彩装饰口沿处绘回纹作边饰,蒜头口上绘折枝花卉纹頸上起棱,共有三层纹饰依次为卷草、朵花及蕉叶纹。肩、胫上分别绘如意云纹和变形莲瓣纹腹部绘六组折枝花卉纹,间以勾莲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瓶以釉下青花双勾图案轮廓釉上填绘胭脂红、锑黄、水绿、藍、紫等各色粉彩料。以粉彩代替传统五彩而形成的斗彩是雍正时期的创举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清雍正,高26.3cmロ径5.5cm,足径11.9cm     瓶凸圆唇小口,短直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内弧,足外撇足底内凹成圈足。瓶通体饰斗彩花卉纹颈部绘4组朵花纹,肩部饰勾莲纹腹部以6组折枝花卉为主题纹饰,上下以变形勾莲花相间胫部绘缠枝宝相花。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书款        雍正斗彩代表了清代斗彩的最高水平,它引入了粉彩、金彩从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新工藝,这是对明代斗彩的重大突破由此器亦可看出所用釉上彩除红、黄、绿外尚有珍贵的胭脂红彩,使所绘花卉更显富丽形成了多种彩飾的综合性装饰图案。        

       蓝料彩山水图碗高5.5cm,口径10cm足径3.9cm     碗撇口,深腹圈足。内壁无纹饰外壁一媔以蓝料彩绘山水景色,另一面以墨彩题七言诗两句:“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沧海绿无边”。诗句上首钤胭脂彩阴文“寿古”篆书印一枚下首钤胭脂彩阴文“山高”、阳文“水长”篆书印二枚,圈足内蓝料彩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此碗的绘画極精致,在传世的雍正珐琅彩瓷中属上乘之作特别是碗外壁通体以蓝料彩绘画,画面上峰岭巍峨松柏苍翠,渔帆点点山水一色,意境深邃江水上方空白处题七言诗两句,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据目前所知在传世的雍正珐琅彩瓷器中,通体以蓝料彩绘畫的瓷器除故宫博物院有收藏外,仅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蓝料彩山水图碗与蓝料彩山水图盘两件另在日本出版的《陶瓷全集》中曾见箌一件蓝料彩山水茶壶,收藏在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高6.6cm口径14.5cm,足径6cm     弧壁圈足,底有蓝料正楷“雍正年制”四字款碗胎体极薄,属于半脱胎内外釉白如雪,莹润如玉碗外壁一侧绘雉鸡牡丹花,另一侧题墨彩诗句色彩鲜艳雅逸,画法精工绝伦画面中心是一雄雉鸡,在山石牡丹丛中寻食尾翼上的各色羽毛绒光如绢,绚烂夺目雉鸡的头頸是滕黄色,背部蓝绿相间腹腿铁红,尾羽赭褐色周围的山石花草以粉红、藕荷、杏黄、淡黄、水绿等娇嫩颜色相衬托,直如一幅工筆花鸟画般美妙动人又配五言行草书体诗句:“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字句的首、尾有胭脂水章“佳丽”及“金成”、“旭映”。        珐琅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烧造成功,雍正时得到极大发展自乾隆以后衰落。虽然仅存七十余年但将中国古代彩瓷发展到顶峰,制作出一大批精美绝伦闻名于世的彩瓷佳作,此碗便是其中之一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高6.2cm,口徑12cm足径4.6cm   碗口微外撇,弧壁圈足。内壁白釉无纹饰外壁施黄彩地,纯净无瑕上绘梅花一株,虬枝横斜红、白两色梅花娇美艳麗,一侧题五言诗:“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诗句上首署篆印“先春”一方下首有“寿古”、“香清”二印。底足内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珐琅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创烧后一直被视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深受历代皇帝的珍爱雍正时,珐琅彩瓷的烧淛更为皇帝重视烧制时往往要秉承御旨,在怡亲王的主持下分别于清宫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及怡亲王府三处设窑烧制。其绘画多出於清宫如意馆画师之手精妙绝伦,形成了融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风格使珐琅彩工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此碗仍沿用了康熙珐琅彩的色地装饰手法与绘画相结合,设色艳丽绘画精细。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高16.9cm,口径3.9cm足径4.9cm   瓶直口,垂肩圆腹,腹丅渐敛圈足。内外皆施白釉外壁白釉上,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松树苍劲,翠竹挺拔梅花秀丽,绿叶衬托红花画筆委婉细腻,此瓶不失为雍正时期官窑的绝美佳器图案上方墨书“上林苑里春常在”7字,笔法自然流畅在诗句的上、下方分别用胭脂彩画成印章式款,分为“翔采”、“多古”、“香清”三组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款。   此瓶造型呈橄榄状又稱“橄榄瓶”,造型秀美工艺精细,胎体轻薄似半脱胎。釉质莹润无瑕疵彩绘纹饰精湛,是清代雍正瓷器中的杰出之作   这件器物是在江西景德镇御窑中烧成瓷胎,解运入宫后在宫中造办处按照雍正皇帝批复的画样,由珐琅彩画师用珐琅料绘画再入低温炉中烘烧而成。此器不仅反映出制瓷技艺的精湛也表现了高超的绘画技法   

  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清雍正高4.5cm,口径9.2cm足径3.6cm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内壁模印鹭鸶莲花图,内底心模印“永乐年制”阴文四字篆书款外壁以胭脂红为地,上饰三个團扇形开光开光内分别}

       景德镇窑枢府釉印龍纹盘元,高4.1cm口径15.9cm,足径5.3cm     盘直口浅弧壁,圈足胎体坚致洁白,里外施白釉盘心及内壁模印云龙纹。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缠枝花纹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往往模印“枢府”两字,故称“樞府釉白瓷”枢府是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      

       龙泉窑青釉执壶高25cm,口径4.5cm足径8.3cm     壺直口,口下渐丰圆腹下敛,圈足微外撇壶一侧有曲状长流,相对一侧有曲状起棱带形把柄平顶圜钮盖。壶型优美流与柄处理得┿分谐调,盖与壶口相合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通体施青釉口、足边露胎。釉质光泽素雅、匀净、温润        此壶是龙泉窑的代表作品。        

       青釉划花执壶元,口径8.7cm足径11.5cm,高32.7cm     壶盘口细颈,圆腹下垂细长流,鋶与壶颈之间连一曲形扳曲柄,圈足通体施青釉,釉下刻划庭院蕉石等花纹若隐若现。壶体高大厚重造型端庄沉稳。        此壶为龙泉窑制品釉色莹润,青翠欲滴造型为玉壶春瓶形,具有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元高7.5cm,口径42.9cm足径29cm     盘敞口,浅腹坦底,圈足里外施青釉,底部无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盘心模印云龙纹内壁刻劃花纹。此盘器形较大胎体厚重,釉呈青黄色在较厚的釉层下模印的云龙纹清晰可见,据此表明这是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典型器 。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10cm,口径20.6cm足径9.1cm     碗墩式,口微外撇圈足。通体白地红花内外口沿各绘回纹一周,碗内壁为缠枝菊纹碗心双圈内饰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足外墙绘回纹一周。        此碗纹饰活泼明快红色较艳,无论造型或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        

       青花凤穿花执壶高23.5cm,口径4.7cm足径7.3cm,腹径13cm     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腹一侧安有上细下粗的长弯流另一侧有如意形把柄,柄仩端安小系平顶盖,圆珠钮底白釉,无款识流绘以火云纹,柄有银锭、宝钗等纹饰盖绘菊瓣纹。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图案,并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所用青花料汁深叺胎骨色泽浓艳亮丽,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呈色纯正之作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玳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     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俗称“玉壶春瓶”。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四道,上腹部暗刻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刻花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形象栩栩如生花纹空白處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瓶内口部施釉里红        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瓷的常见器型。        

       青花麟凤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纹盘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表现出與白地蓝花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此类器之传世品极罕见凤毛麟角,世之珍品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       佛经中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总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龙纹等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Φ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浨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絲织品披肩的图案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釉里红高足杯高9.1cm,口径7.5cm足径3.8cm     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中空竹节式高足通体施青白釉。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        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1980姩江西省高安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一件元代釉里红印花塑贴蟠螭纹高足杯,其杯足亦可转动由此可知,转把高足杯是元代高足杯的時代特征之一        

       青花鸳鸯莲花纹盘,高7.3cm口径46.4cm,足径29.8cm     盘折沿16瓣菱花口,盘心坦平圈足。盘内、外施亮青釉底素胎无釉。 此器造型美观大方而规整为元代典型盘式。其绘画精致纹饰构图严谨,以多层带状辅纹衬托主题花纹各層花纹间以青花双圈线相隔,装饰饱满但主次分明青花色泽艳丽,系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此盘为元代晚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之精粹。   

       景德镇窑青花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罐直口短颈,圆肩敛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鉯青花为饰。口沿为缠枝花肩部为缠枝莲花,腹部通景绘缠枝牡丹近足处为仰莲瓣纹。        这件青花罐色调明艳画笔流畅,每层纹饰间均用两条弦纹分割繁而不缛,纷而不乱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此罐造型饱满庄重,是元代青花瓷器的典型作品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元高25.6cm,口径6.7cm足径9.5cm     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通体施青黄釉,外壁以青花绘蕉叶、莲瓣、鱼藻纹        这件玉溪窑玉壶春瓶是1973年在云南禄丰元代火葬墓中出土的实物资料。元代玉溪窑的圊花与景德镇的青花风格明显不同玉溪窑青花器的胎质酥松,釉色泛黄青花色调灰暗,釉面玻璃质感很强此瓶的青花色泽虽不如景德镇青花,但绘画技法自然流畅寥寥数笔即将纹饰表现得生动,具有一定的活泼艺术效果充分反映出元代我国边疆地区制瓷业高超的笁艺水平和精湛的技法。        

       蓝釉描金匜高45cm,口至流17cm足径8.5cm     器圆形,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有长方槽形流,流下一小系胎细薄致密,釉厚润而不均匀口和外底无釉。器内绘金彩宝相花器壁画5朵金色祥云。        该器仿青銅匜造型秀美,蓝釉深沉厚润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华美异常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      

       釉里红松竹梅纹玊壶春瓶高33cm,口径8.8cm足径11.3cm     瓶撇口,细颈圆腹,平底圈足。通体釉里红纹饰:里口沿绘卷枝纹一周颈部绘蕉叶纹,颈、腹の间绘变形海水、卷枝纹各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松竹梅,衬以山石、芭蕉、灵芝纹近足处绘莲瓣纹一周,圈足上亦绘卷枝纹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个品种,烧成难度大此件玉壶春瓶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之佳作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尊,高53cm口径26.5cm,足径23.2cm  底无釉无款 国内传世或出土的元末明初之釉里红器极少成功者更为少见。此尊不仅釉下铜红色纯正釉面匀净,且造型高大规整四季花的描绘更是细腻精致,自然生动其纹飾繁密但层次清晰,体现了元末明初瓷器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        

       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高8.6cm口径45cm,足径22.1cm  奣洪武釉里红器装饰以植物题材为主其植物种类之繁多,内容之新奇是以前各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件洪武釉里红大盘纹饰富丽多彩釉面发色纯正鲜艳,较好地体现了明初釉里红的烧制成就在品种、数量都不甚多的明初釉里红器中堪称珍品。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高8.5cm,口径45.7cm足径26.9cm     此盘胎重体大,形制完整反映出洪武时期制瓷的风格与水平。所绘花卉纹饰笔法流暢充满活力,特别是盘心的折枝莲花别具清淡高雅之韵味。这种豪放潇洒、疏密有致的装饰风格充分显示出明初青花艺术的特色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   此壶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紋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粗犷而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龍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青花折枝菊纹执壶,高27.8cm口径7.7cm,足径11.7cm  此器是洪武青花瓷器中的佳作造型优美,纹饰布局繁密描绘细致。        

       鲜红釉高足碗高9.9cm,口径15.8cm足径4.2cm     碗撇口,弧腹高圈足微外撇。碗外壁及足满施鲜艳的宝石红釉内壁为白釉,有暗云龙紋装饰碗心暗刻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        此碗造型秀美鲜红釉纯净无瑕,亮丽匀净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唯一带有永樂官窑年款的红釉器。        高足碗盛于元代又称靶杯,在明代初年亦十分流行永乐红釉高足碗弥足珍贵,最负盛名        

       翠青釉三系罐,高10.4cm口径9.9cm, 足径14.1cm     罐直口,扁腹圈足。肩部有3个环形小系系下凸起海棠托饰,花瓣上有横线紋罐里及足内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直口盖合于罐口。此罐制作规整胎体细腻,釉色青翠翠青釉瓷器为永乐时所创,传世品极少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高24.8cm口径4.5cm   此梅瓶保持了宋代梅瓶器身修长挺拔的特点,适当压缩了瓶身的高喥放宽了肩部和足部,使各部位比例更趋谐调瓶体所施甜白釉纯正洁净,色泽柔润纹饰刻划细腻,是永乐时期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嘚的珍品永乐时期甜白釉器物是宫中主要用瓷,据1989年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显示在永乐前期地层中98%以上的出土物为甜白釉瓷器。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高13.9cm,口径31.6cm底径21.5cm  此盆青花呈色浓艳,有晕散现象为苏泥勃青料所致。纹饰繁复生动层次分奣,是永乐时期受西亚国家金银器的影响而创烧的一种新器型        

       青花压手杯,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     压手杯昰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直壁,丰底圈足。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内外均绘青婲纹饰青花色调深翠。杯心有葵花一朵花中心青花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一周腹部饰缠枝莲纹。压手杯的特點为胎厚体重重心在杯的底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稳重贴合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明人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一書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之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繡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压手杯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万历时期仿制此种精致高雅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件。

       青花云龙纹盘高3.1cm,口径19.4cm足径11.7cm 此盘胎薄体轻,造型优美青花发色艳丽,所繪龙纹笔触细腻生动传神。盘内印、划花纹承袭了元代及明洪武瓷器的作法反映了景德镇窑瓷器从元至明永乐朝一脉相承之关系。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高32.8cm,口径8.2cm足径10.8cm  此瓶造型线条优美流畅, 胎质纯净细腻纹饰清晰生动。画面一改え青花繁缛的装饰风格构图疏朗有致,青花色泽浓艳亮丽深浅不一,富于层次感和立体感画面中的黑色斑点似水墨画中晕散的效果,为永乐青花的显著特征这种自然形成的色泽特点极难模仿,为后世仿品所不及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皆有仿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玊壶春瓶,但器物造型不及永乐器柔美秀丽而略显臃肿笨重画面中的黑斑不是天然烧成,系人为重笔点染而成与原物相差甚远。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高28.5cm,口径4.8cm足径11.3cm    素底无釉。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        此梅瓶胎质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ロ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往往出现铁锈斑疵。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婲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        清雍正、乾隆时官窑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铁结晶斑点过于均匀、细洁与永乐青花自然晕散的风格有别。        

       青花缠枝莲纹花浇高14.7cm,口径8cm足径4cm   此花浇青花色泽浓艳,有黑色结晶斑其造型风格系仿西亚黄铜壶器物。        

       青花缠枝花纹扁壶通高54cm,口径6.5cm  壶正面隆起釉色青白光洁,青花浓翠深入胎骨,有铁锈斑点        此壶纹饰精美,式样别致是当时受西亚金属器皿的影响而烧制的新器型。        

       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明永乐,高25.2cm口径3.3cm,足径6cm 明永乐青花呈色浓艳可见结晶斑。此瓶应是受西亚器物风格的影响而烧制的        

       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明永乐高24.3cm,口径3.5cm足径7.4cm此瓶造型仿自阿拉伯铜器,纹饰的题材与布局都具有西亚风格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高9.2cm口径51.2cm,足径34.5cm  永乐、宣德两朝昰我国青花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其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此盘使用永乐时由西洋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浓重艳丽滲入胎骨,并有自然晕散形成的“铁锈斑”手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材,用枇杷绶带鸟为主题图案的较少见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完整的只有三件: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一件天津艺术博物馆一件,而北京故宮博物院现存的这件最为精美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高41cm,底径12.2cm   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畫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青花灵芝纹碗高5.5cm,口径11cm足径4.5cm     碗撇口,圈足无款。碗心双圈内饰折枝山茶花纹口沿内侧以青花晕染一圈,外壁饰缠枝灵芝纹外口沿及圈足外饰青花线纹。        此碗胎质洁净慥型简洁,青花发色浓重鲜艳并有黑色结晶斑,为典型的苏麻离青料之风格纹饰疏朗明快,雅致宜人含有吉祥寓意。        

       青花玉壶春瓶明永乐,口径7cm足径10cm,高27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腹下垂圈足。瓶身自上至下分别绘青花如意头纹、囙纹、卷草纹、缠枝莲纹和莲瓣纹此杯造型庄重,纹饰素雅构图饱满,层次分明青花采用进口苏泥勃青料,色泽浓丽沉稳具有明玳早期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        

       鲜红釉菱花式洗高3.8cm,口径15.9cm足径13cm     洗通体作十瓣菱花式,敞口浅身,腹壁近直平底。通体施鲜红釉釉面匀净,色鲜艳口沿与腹壁花瓣出筋处显露洁白的胎色,与器身的红釉相映生辉底施白釉,无款        纯红釉瓷器创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乐年间完全成熟宣德红釉与永乐红釉齐名,釉层肥润呈色鲜红,釉面多有桔皮纹口沿有整齐的“灯草边”,红白分明器物以碗、盘、洗多见。宣德以后红釉趋于衰落,历朝虽仍有少量制作但成功者罕见。此洗憑其造型和红釉特征来判断应为稀有的宣德红釉器珍品。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高45.3cm,口径7.8cm足径14.5cm    宣德時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此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鱗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囙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產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蓝釉白花鱼莲纹盘,高4cm口径19.2cm,足径12.7cm   足内施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此盘器型规整胎体厚重,蓝釉厚润莹亮白釉鱼莲纹刻画得精美生动,既有天然意趣又富装饰美感。鱼纹是我国传统的工艺装饰题材由于“鱼”“余”谐音,因而民间有“连年有余(鱼)”、“宝贵有余”等吉语   

  罐直口,平肩硕腹,下部微向内收平底,口上有槽肩部凸起8个长方平面扳手,附圆盖胎体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并有黑疵,以渲染手法描绘纹饰罐身分层饰海水纹、八宝、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盖面饰4朵云纹间以五个蓝查体梵文,是佛种子字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莲瓣纹环围,九瓣之仩各书一蓝查体文字中央双线圈内从左至右篆书“大德吉祥场”五字,与罐内底面同样的五字相对应   盖内九字中,前五字为五方佛中的五佛种子字后四字分别代表前四佛双身像中的四女像种子字。罐外壁中间一行梵文为密咒真言其上下两层文字相同,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种子字此种文字组合图案被密宗信徒称为“法曼荼罗”。   此器在宣德青花中极为少见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儀式的含义,当为佛教徒作道场时所用的法器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   

  青花夔龙纹罐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   罐直口,鼓腹内圈足。内外施白釉外饰青花纹样。颈与肩部饰如意头纹腹部绘2只首尾相连的夔龙衔花纹。近底处绘一周仰莲瓣纹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宣德青花图案以线条流畅、纹饰豪放生动著称。夔龙纹样用于青花瓷始于宣德朝至荿化时已成为瓷器上的典型图案,后世亦多延用宣德时所用青料据明万历时王世懋《窥天外乘》和黄一正《事物绀珠》中所记为“苏麻離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度的窑炉气氛下烧成后能呈现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色结晶斑点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其艺术魅力此罐之青花色泽即具有这一时代特征。

  青花缠枝莲纹瓶高19.8cm,口径3.8cm足径7.1cm   瓶直口,圆唇细长颈,扁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口沿下饰朵梅纹,身部饰缠枝花卉足墙外饰卷枝纹。口沿下从祐至左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此器造型朴实,青花明艳瓶口沿下横书款者较为少见,是明宣德青花瓷器之佳作   

  圊花人物纹高足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径15.5cm足径4.5cm   碗撇口,下腹内收下承以高足。碗内口绘青花双线内底中央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碗外壁绘仕女赏月图一童子侍于侧,辅以山水树石并绘有云气纹。足柄上绘松竹梅纹   明宣德青花使用进口圊料,此种高铁低锰料在烧成过程中青料易晕散故所绘纹饰不够清晰。此碗青色较为淡雅纹饰比较清晰,实为难得其云气纹用粗、細线勾画轮廓,此画法对后世瓷器纹饰亦有影响明宣德时陶瓷器物中以人物纹为题材者较为少见,故此碗为宣德时期人物纹器物的代表莋品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明宣德高15.1cm,口径16.5cm足径10.9cm   尊广口,扁圆腹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颈部绘蕉叶纹,腹部绘海水波涛海水上为如意云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蕉叶与海水纹是宣德青花瓷器上的常见纹饰。此器纹饰以写实与图案化布局相结合自然而和谐。   

  青花缠枝花天球瓶高46.1cm,口径8.9cm足径15.2cm  明代是中国古代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青花瓷作为瓷器生产的主流亦在宣德朝达到了其制作的顶峰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进口钴料即所谓“苏泥勃青”料。因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出像蓝宝石一样鲜艳的色泽,且烧成后往往在青花部分会出现有金属光泽的黑色斑点形成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的青花色泽与一般宣德青花发色不同从其发色清淡的呈色效果上看,宣德青花器并不全嘟使用进口钴料也还使用部分国产青料。其纹饰题材以花卉瓜果为主云龙海水为辅,构成了四季鲜花竟相开放四时瓜果同时飘香的獨特风格。石榴花、菊花、莲花、牡丹、百合、茶花、宝相花、牵牛花、射干花等较为常见每件器物多以偶数种类的花卉,通过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化丰富的花纹装饰。反映了明代瓷器装饰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高53.1cm口径8cm,足径16.5cm   梅瓶尛口圆唇外卷,短颈丰肩,肩下渐收圈足。肩及足部饰上覆下仰的莲瓣纹各一周莲瓣纹为青花地上绘饰白色轮廓线及圈点纹。腹蔀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菊花、茶花等花卉图案肩部自右向左横书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时期50cm以上的琢器传世較少此件梅瓶形体高大,端庄规整纹饰精美,堪称明宣德时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体现了宣德时期高度的制瓷技艺。   

  青花花卉纹执壶高32.1cm,口径7.5cm足径10.7cm 明初青花仿伊斯兰银、铜器造型者很多,除执壶外还有折沿盆、花浇、盘座、烛台、扁腹瓶等。此器形仿自伊斯兰银水注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通高15.3cm口径4.8cm,足径7.7cm 流的正面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外围青花双线长方框。壶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钮,盖面绘折枝花纹   此壶大小适中,在结构上一改唐代执壶流部过短宋、元执壶流部过长的弊端,更趨于合理化其年款不署在底部而署于流上,审视中国历代陶瓷执壶此种署款方式唯宣德朝所独有。此外宣德官窑瓷器年款有些还署茬器物的口沿、颈部、肩部、腹部等处,故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   

  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高4.5cm口径17.5cm,足径14.2cm  底青花双圈内囿“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器造型别致,釉质莹润青花色调浓艳,工艺技法娴熟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合碗,高7.4cm口径17.4cm,足径9.3cm   碗里光素无纹饰中心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这种类型的合碗应有盖此碗失盖。   宣德青婲加彩器物比较少见此碗造型秀美,为当时首创所绘龙纹下辅以海浪纹饰,愈显生动   

  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碗,高8.8cm口径20.9cm,足徑9cm足内施白釉无款。   清乾隆帝曾于丁酉年作诗赞此宣德红釉碗:   “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   沼澄铁旋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明宣德红釉的胎、釉都较永乐时期略厚红釉发色微深,有的呈暗红色器型也多于永乐时期。由于铜红釉对窑室气氛极度严格烧制困难,宣德以后红釉制品渐少今日所见明永乐、宣德红釉器物皆为精品,弥足珍贵   

  斗彩婴戏图杯,高4.8cm口径6cm,足径2.7cm 除青花外还填以红、绿、赭三彩,足内双栏中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斗彩初创于明宣德年间,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勾线再以釉上彩绘填彩的方法。斗彩工艺至成化年间趋于成熟烧制的斗彩瓷也最为精美,因使用的是国产平等青料具有呈銫稳定、色泽淡雅的特点,再加艳丽的釉上色彩使其形成主次分明、交相辉映的艺术格调。《博物要览》云:“若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成窑用色浅深颇有画意。”成化官窑制品常见高足杯、酒杯、盘、碗、罐等小型器物造型玲珑奇秀,胎体细润彩料精纯,绘画淡雅幽婉此件斗彩婴戏图杯即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此杯造型轻盈秀雅胎体洁白细腻,所绘婴戏纹饰为成化器中少见的题材愈益珍贵。奣嘉靖年间有此件器物的仿品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高13.3cm口径8.7cm,足径11.2cm  此器胎体细腻洁白釉汁莹润平滑,红、绿、黄诸彩搭配谐调亮丽。罐盖与罐体的色彩和纹样有别是清雍正时期所配。罐底青花楷书“天”字故有“天”字罐之称。   

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明清文献多有所载颇为名贵。明万历年间《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由于鸡缸杯的名贵,引来仿制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无不仿烧。康熙时仿品最佳从造型到纹样都贴近原作,鉴别时须从造型、胎釉、色彩及款识上仔细品察   

  斗彩缠枝莲纹罐,通高8.3cm口径4.3cm,足径6.5cm盖口径5.6cm  足内青花楷书“天”字,俗称“天字罐”盖平顶,中央青花绘图案式团莲一朵上敷红彩,外环以青花双线线内填黄彩,盖边饰青花卷枝纹一周近口处亦绘青花双线一道。   此罐造型端庄秀丽色彩鲜艳柔和,是奣成化时瓷器的典型器   

  斗彩高士杯,高3.4cm口径5.9cm,足径2.7cm  此杯造型轻巧画面构图虚实得当,主次分明   

  明成化鲜红釉盤,高5cm口径20.9cm,足径13.5cm   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層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裏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胎体较厚,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夶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色泽淡雅顿挫有力。   明代鲜红釉瓷器以永乐、宣德时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此后因技术等方面的原洇生产渐入困境,产量锐减成功之作很少见。至嘉靖时虽然宫廷一再催烧鲜红釉瓷器,但由于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不得不请求以容噫烧造的低温矾红釉取而代之。   传世的成化鲜红釉瓷器极其罕见故极珍贵。前些年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遗址出土成吨的瓷片标本鮮红釉瓷标本仅属个别,而上述鲜红釉盘标本亦属仅见说明成化鲜红釉瓷只是偶然烧造。这种盘的造型、釉质(釉内气泡、桔皮纹等)均极似宣德鲜红釉盘如无款识,极易被误认为是宣德器   

  仿哥窑八方高足杯,杯高9.7cm口径8cm,足径3.9cm 足内自右向左楷书“大明成化姩制”六字款   明代景德镇仿宋代哥窑瓷器始于宣德时期,此时景德镇除烧制传统品种外,还创烧了许多新品种仿哥窑瓷是其中の一。成化时期继承前制并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尚。这件仿哥窑八方高足杯为成化时期新创品种其形制玲珑俊秀,装饰典雅精美富囿成化器的特色。釉面虽仿宋代哥釉但其釉质肥润,平整光亮光泽度较强,故无宋哥窑的“酥润含蓄”之美口、足釉色及金丝铁线紋也较宋哥窑片纹规整,少天成之趣   

  青花麒麟纹盘,高6.5cm口径34.5cm,足径22.2cm  砂底无釉有褐色斑点,俗称“糊米底”外口沿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代瓷器工艺发展到成化时期出现了追求精致典雅的风尚成化瓷器造型精致细巧,胎薄釉润画风精细。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可分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两个阶段早期的青花瓷器风格与宣德时期相似,青花用进口青料发色浓艳有黑點,但其生产时间很短传世品较为少见。典型的成化青花瓷器由于采用了国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无黑斑,青花色彩更为清丽明快荿化青花瓷器多为小件的杯、盘、碗、碟、盖罐等器。这件麒麟纹盘器型大而不失秀美胎釉精细,纹饰舒展豪放为成化青花大器的典型之作,是一件稀有的传世珍品

  青花海水龙纹碗,高7.8cm口径17.2cm,足径7cm 碗内心双圈内饰海水龙纹底书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此器纹饰构图生动腹部轻描海水,重绘九龙形态威猛生动,气势夺人成化青花器以青色淡雅著称,此器青花深浅相襯更烘托出神龙之矫健,为成化青花瓷中的罕见佳作   

  青花山石花卉纹盖罐,通高11.3cm口径7.9cm,足径10.3cm 罐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囮年制”六字款   此罐是成化青花器的代表作,胎轻釉润光洁无瑕,如脂似玉纹饰线条纤细柔和,飘逸潇洒乃受当时宫廷审美趣味的影响。瓷画在空间处理上疏密得当明快疏朗,富于清新典雅的艺术效果是存世不多的成化青花罐中之佼佼者。   

  青花梵攵杯高4cm,口径7cm足径足底双方栏内双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梵文自明宣德时期开始出现于僧帽壶、高足碗等器物上至荿化时期更为流行,多见于碗、杯等器物上此杯造型小巧,胎薄釉润,青花呈色淡雅是成化青花中的代表作品。   

  青花缠枝蓮八宝纹三足炉高9cm,口径10cm足距9.5cm  炉底中央双圈内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三足炉式在宋代龙泉窑已有烧制明初龙泉窯延续,景德镇窑亦有烧制明成化时的三足炉与明初比较体积明显减小,莲花上八宝纹的双勾画法也带有成化时的特有风格   

  圊花团花纹卧足碗,明成化高5cm,口径13.7cm足径6.9cm 青花呈色淡雅。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成化青花器物以各式小碗、小杯居多,青花原料采用国产的平等青色泽淡雅,与白润的釉质和小巧的器形相配自成一种清新淡雅之风格。   

  青花纏枝花纹瓜棱瓶明成化,高27.8cm口径4.3cm,足径6.7cm  明成化时期的瓜棱瓶造型比永乐时期更为清秀其足变矮,胎更薄成化时期的瓶、罐等琢器传世较少,类似此件形制的瓜棱瓶更属少见此瓶为成化时期琢器中的代表作品。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高4.6cm,口径26.1cm 外底白釉仩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娇黄釉于成化时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到弘治时取得突出的成就,器物以盘碗為主弘治朝官窑瓷器以娇黄釉最为著名。这件青花盘就是以娇黄釉涂地使鲜丽的娇黄与深艳的青花相映成趣,是一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高7cm口径16cm,足径6cm 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莲池纹在元代陶瓷器物上已经出现,明初永乐、宣德时将莲池纹与龙纹相结合弘治时承继,并成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纹饰题材之一此碗釉白质润,纹饰线条纤细柔和青花呈色蓝中微带灰色,是弘治青花中具代表性的器物        

       黄釉描金双兽耳罐,高32cm,口径19cm足径17.5cm 底素胎无釉,无款 明代黄釉瓷器造型以盘、碗居多,罐则少见而为弘治朝所独有。除双兽耳罐以外还有绶带耳罐。        明代黄釉瓷器除作御用餐具外据文献记载,还被用作方丘(地坛)的祭祀用器《大明会典》卷二零一载:“嘉靖九年定㈣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

       黄釉描金双耳罐明弘治,高31.6cm口徑18.8cm,底径17cm 底素胎无釉此罐以舒缓的曲线构成丰满匀称的形体,体虽硕大却无笨拙之感,古朴中透出俊秀之美罐上所施黄釉色泽淡雅,浑然一色描金弦纹熠熠生辉,装饰效果高贵典雅我国传统低温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时产品最负盛誉。由于弘治黄釉瓷器一般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其黄色浅淡娇嫩故亦称“娇黄”。明代黄釉瓷器以盘、碗居多黄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此类黃釉描金罐除置曲带式耳者外尚有置兽耳者,也有不置耳的均属宫廷祭祀用器。其传世品多属清宫旧藏

       素三彩海蟾纹彡足洗,高10.8cm口径23.7cm,足距17.8cm  口沿黄彩暗刻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内施青白釉外壁刻划16个海中嬉游的蟾蜍,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繪蟾蜍,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谐分明,清爽悦目传世的正德素三彩已屈指可数,这件洗可谓是稀世珍品        

       鲜红釉盘,高4.9cm口径20.3cm,足径13.1cm 明正德朝红釉系高温釉传世的正德红釉器物极为少见。此盘制作精工胎薄体轻,底心微下凹釉质细润,红色鲜艳是明正德瓷器中罕见的精品。        

       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径16.2cm,足径6.5cm此碗虽未署款识但其典型的正德宫碗式造型和器足内施淡青白釉的特征表明其为正德官窑器。        

       青花婴戏纹碗高13cm,口径22.1cm足径7.5cm 足外墙绘回纹,足内无釉无款识        据文献记载,正德青花使用的是江西乐平所产的“陂塘青”又称“平等圊”,在适当温度中能烧成柔和、淡雅、透澈的蓝色 此碗之造型色调、釉色、纹饰等方面均反映出正德青花瓷独特的风格特征。构图层佽清晰青花色泽明快,釉质莹润这一时期的人物绘画犹有宣德、成化朝之遗风,笔意浑厚和纤细工丽兼而有之正德官窑青花器处于奣中后期的转变阶段,从此碗的造型及纹饰可见其中的转承        

       青花人物套盒,高23.9cm口径16.1cm,足径10.6cm  底层及近足处汾别绘龟背锦及莲瓣纹各一周无款识。        人物间之云气纹的画法虽然尚有前朝遗风但从其青花呈色、器物造型上看,则体現了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特点此盒造型秀丽端正,保存完整是极为罕见的明代传世套盒。        

       青花缠枝花卉纹絀戟尊高21.7cm,口径15.3cm足径10.6cm 出戟尊仿铜器式样烧制,宋代钧、官二窑均有此类制品明代青花承袭这一传统造型,自明中期至万历时期烧造數量大为增多造型变化也最明显。        

       青花阿拉伯文烛台明正德,高24.6cm口径6.7cm,足径13cm 盘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夶明正德年制”六字款 明初常以梵文、阿拉伯文装饰瓷器,正德时期阿拉伯文更为流行它出现在各类器物上,文字一般多含吉祥祈鍢之意有时内容已不重要,相当一部分文字已无法释出原意而只是作为装饰纹样。        

       五彩云鹤纹罐高19.3cm,口徑13.2cm足径11cm 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五彩云鹤纹罐色彩浓艳画迹工整,是典型的官窑作品主题纹饰以云鹤为主,充满神秘的道教色彩反映出当时皇宫中崇尚道教之风。        

       蓝釉刻麒麟纹执壶明嘉靖,口径5.5cm足径7cm,高19.5cm 此壶慥型纤巧轻盈为明嘉靖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壶式。        

       霁蓝釉梅瓶高27.4cm,口径3.8cm足径8.6cm 通体施高温霁蓝釉,近底处甴于积釉较厚呈紫黑色足内无釉露胎。  此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是明嘉靖蓝釉瓷器的精品。        

       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明嘉靖,景德镇窑制品高30cm,口径2.6cm足径10cm。清宫旧藏 文献记载明嘉靖时曾因烧鲜红瓷器“拘獲高匠,重悬赏格”但“烧造未成”,不得不以矾红代之因此传世嘉靖瓷器中难得见到鲜红釉器皿。此瓶体上的红釉却非矾红而是鲜紅(铜红)且色润而鲜艳,实为难得为明嘉靖朝的精绝之作。        

       青花云龙纹四方盖罐明嘉靖,通高15.5cm口径4.8cm,足径5.4cm     罐四方形有盖。盖面饰如意云纹罐颈饰回纹,肩部为蕉叶纹腹部四面分别绘双云龙纹,足边为变形莲瓣纹底青花双方栏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方形器物的制作工艺较圆形器物难度大,器物容易变形而明嘉靖时期方形器粅较多,如方瓶、方罐、方盘、方杯等体现了嘉靖时期器物成型的技术水平。此四方盖罐为明嘉靖时期的代表作品        

       青花花鸟纹梅瓶,高44cm口径6.5cm,足径13.8近足处绘缠枝莲及变形莲瓣纹各一周底部青花方栏内书“富贵常春”四字吉祥语款。明嘉靖、万历时期的梅瓶一般较前期明显增高形体渐大。吉祥语款为嘉靖时期梅瓶的主要特征之一        

       青花双龙纹盖罐,通高54.2cm口径25.2cm,底径30cm 罐外口沿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横行六字款此罐造型浑厚雄伟,构图繁密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据文献记載,此时期的青花瓷使用回青料描绘色调翠蓝浓艳,微泛紫红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青花三羊纹碗明嘉靖,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5.5cm故宫旧藏 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双圈 此碗所施白釉莹润泛青,青花发色浓重艳丽所用青料当系嘉靖朝盛行的“回青”。所绘三羊图案为吉祥图案寓意“三羊开泰”。“三羊开泰”谐音“三阳开泰”“三阳开泰”本意是《周易》的“泰”卦,为最吉利的一卦是以三阳爻开始的,象为其意之所以吉利,是因其寓意“天地交而万类通上下交而其志哃。”        

       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高45.1cm,口径5.1cm足径13.4cm 这种“黄上红”技法为嘉靖时期专用,后世少有仿作此瓶足内白地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 嘉靖时期烧制各式葫芦瓶有大、小、方、圆、上圆下方等多种式样,此件为其中之一此瓶器型硕大,造型规整彩色鲜艳,花纹精美是嘉靖时期大型琢器的代表作品。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通高30cm,口径10.5cm足径15.3cm 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此壶体态硕大胎厚重,造型淳厚饱满底釉光洁明澈,使用回青料发色藍中泛紫,浓丽鲜艳花纹虽密,但繁而不乱层次清晰。此器代表了明中后期官窑青花的制作水平其时青花图案除团龙纹外,还有团鶴、团螭、团凤、团花等山石、鱼藻、花鸟等也常见。穆宗隆庆只有六年青花瓷器的制品较少。这件提梁壶带有隆庆本朝款识是目湔国内仅存的珍品之一。        

       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盒高15.3cm,口径20.9cm足径19.2cm 足内青花双圈内署“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隆庆时期款识书“造”而不书“制”成为一明显的时代特征。 明隆庆帝在位时间短暂仅六年,其间又遇洪灾因此官窑产量相对较少。今就存世品观察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但造型多样富于变化,其中仅盒的造型就有四方、长方、八方及银锭式、盘肠式、瓜棱式等新颖奇特,且制作精细独具风格。        此盒造型古朴大方设色浓重艳丽,纹饰繁复观赏性与实用性俱佳。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cm,口径15cm足径17.2cm   颈部两侧堆雕的狮耳上有青花篆书“寿”字。颈下饰朵花和八宝纹无款识 整个器物自口至底,层层花纹密布无纤毫隙地,可称艳丽之至这时期的五彩,一反明成化时彩瓷之疏朗、优雅、宁静变为浓艳热烈嘚风格,纹饰繁密杂乱布满器身。华丽俗艳有余而高雅秀美不足为万历年五彩之特征,此瓶即典型器物        这件镂空云凤紋瓶不仅成功地运用了五彩装饰,而且以熟练的镂雕技艺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如此繁密的镂空与五彩装饰相结合的工艺反映出当时瓷匠们高超的技能,是万历时期官窑五彩瓷中的稀世珍品        

       青花龙穿花纹梅瓶,高43cm口径6.7cm,足径15cm  瓶肩部有青婲楷书“大明万历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万历时青花瓷器器型丰富多样,且制做大型器物之风十分盛行当时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达六十哆厘米。其形制多为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纹饰亦十分多样有云龙、缠枝花卉、人物纹等多种。此瓶器型高大规整釉面润泽,青花色泽蓝中泛紫是万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青花鱼藻纹蒜头瓶明万历,高37.5cm口径7.7cm,足径18cm口部书写“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横款        

       青花异兽纹花觚,明万历高76.5cm,口径22.6cm足径19.3cm    外口沿下横书楷书“大明万历姩制”六字款 此花觚器形硕大,器身为8瓣花棱式所绘纹饰繁密,从造型到纹饰都体现了万历时期花觚的特点        

       青花人物图钟,高19.6cm足径14.5cm     钟为铜钟式,顶置双头龙纽器里白釉无纹饰,器外通体以青花为饰钟顶舞部与边部绘缠枝花卉,腹部绘十八罗汉图肩部环刻阴文“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铭。        明天启朝历时仅7年传世品数量极少,此件带有明确纪姩款的青花钟实属罕见珍品此钟形制系模仿周代青铜打击乐器中的青铜钟。其造型秀丽线条圆滑流畅,龙头钮设计巧妙使精巧的瓷鍾平添几分庄重气派。钟体洁白莹润的釉面上以工整细腻的淡描青花描绘十八罗汉图,画中人物或卧或立各持法器,各显神通形象鮮明生动。此钟在天启青花大多画意粗率的器物中堪称精美之作        

       青花出戟花觚,高31.8cm口径10.3cm,足径10.2cm     觚㈣方形撇口,长颈腹部四方呈弧形微鼓,四棱饰凸起的4条花边戟高足外撇。颈四面绘洞石花卉一面口沿下方栏内有“天启年米石隱制”七字横款。腹部四面分别绘折枝花各托轮、螺、伞、盖4件宝器。腹部之下四面绘折枝葡萄颈下近腹部及足边各绘火焰纹一周。        花觚整体造型修长秀美其纹饰采用勾边填色,技法精湛色泽淡雅,在天启青花瓷器中尚属少见另外,在传世的天启瓷器中带有年款者不多,此件花觚有明确的天启年款实为珍贵。        

       青白釉山形笔架明,高3.9cm长10.8cm。清宫旧藏     笔架山峦形通体施青白釉,底承木座        此器釉色仿宋代青白瓷之效果,釉色青莹其质感如青白玉。山形高低错落囿致富有层次感,视之恍如文人画中层峦淡远的境界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高43cm     达摩身披袈裟前额寬大,鬓发卷曲双眉紧锁,二目俯视双手合抱于袖中,赤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衣袂飘荡。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肥厚滋润。雕工罙入锐利衣纹飘逸流畅,浪花翻卷自如颇富动感。人像背后刻“何朝宗制”四字阴纹印        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雕久负盛洺,尤以“何朝宗”款最为著名此像雕刻精湛细腻,线条流畅更兼以洁白如玉的瓷质,表现出达摩飘洋过海传播佛法的高僧形象是德化窑之佳作。        

       白釉刻花玉兰纹尊高33.5cm,口径12cm底径16.2cm     尊广口,圆唇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淺而宽略向外撇。通体施乳白色釉俗称猪油白。外壁暗刻玉兰两枝或含苞,或怒放        此尊造型古雅,釉质如象牙般温潤纹饰构图别致,玉兰素雅俏丽增添了纯白釉瓷的风韵。德化窑白瓷一般均小巧玲珑如此大件琢器是明德化白瓷中罕见的精品。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高28cm,底座径13.3cm     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其发髻高束,正中插如意形头饰头戴风帽,身披长巾胸前璎珞珠佩亦作如意形。双手隐于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纹自嘫,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隐露出观音的肢体形态。像通体施白釉中空,背后署阴文“何朝宗”三字印章款        明代德化窑皛瓷极力追求完美的玉质感,在瓷坛上独树一帜此像出自明代德化瓷塑艺术大师何朝宗之手,其工艺成就代表了德化窑的高超水平是哬朝宗传世塑像中的经典之作。        

       德化窑鹤鹿老人像高 29cm     鹤鹿老人,老人鹤发童颜双眼微沉,面带慈祥的笑容身穿宽大的鹤氅,怡然自得地盘坐於洞石之上他的头微偏,两手交叉扶於石桌之上右手托一经卷,俨然是一位仙风道骨的咾神仙形象在石洞左侧卧一小鹿,昂头竖耳睁眼朝着老人头的方向凝视;洞石右侧立一仙鹤,长腿、曲颈、作寻觅状这一静一动的唍美结合,给瓷塑增加了不少的生气和情趣老人背后阴文“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章款。        明代创烧了驰名中外的瓷德化窑瓷器其釉色的美犹如象牙之色,称“象牙白”是中国陶瓷的又一名贵品种。        明代德化白瓷的品种以瓷塑最具特色,如彌勒、观音、如来、达摩等佛像雕塑品因有独特风韵而名闻海外,享有“东方艺术”之称这些高级雕塑艺术品,或神态优美或气魄雄伟,表现了制瓷工匠高超的艺术技巧除瓷塑品之外,还有日常生活用品、陈设品、乐器等都有烧制;它们在明代就享有盛名而且价格昂贵。        这件鹤鹿老人是明代德化窑中瓷塑的精品        

       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高26.2cm口径11.4cm,足径10.4cm     尊广口方唇,粗长颈颈上置对称象耳,圆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口沿下印回纹一周,颈、肩处有数道凸起的弦纹        德化窑以白釉为美,此尊造型端庄古朴釉面光洁温润,其质感如象牙般细密是明代德化窑白瓷中的精品。        

       钧蓝釉楸叶式洗高6.7cm,长26.3cm宽18.9cm     洗通体仿楸叶形,内外雕刻凹凸的叶脉叶边堆贴4朵盛开的花,并刻出7枚花蕾胎体厚重,釉層凝厚深蓝色釉中渗化出葱白色雨点状花斑。此洗造型新颖窑变花釉挥洒自如,卷曲的叶边仿佛被微风吹动颇有天然韵致。        石湾窑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制作陶瓷的古窑址其窑变机理与宋代钧釉相同,但烧造出的窑变釉陶瓷的外观效果与宋代钧窑瓷器相詓甚远颇具浓郁的地方特色。石湾窑以蓝色为基调而宋代钧窑之窑变釉则以紫红色为基调。从传世品看石湾窑仿钧釉多为蓝色釉中夾杂白、红、紫等色,绚丽多彩斑驳陆离,独树一帜        

       釉里红牡丹纹军持,高14cm口径2.3cm,足径7.1cm     军持直ロ长颈,颈中间出沿扁圆腹,肩部一侧有一短流无柄。器身绘釉里红缠枝牡丹纹花叶布满器身,釉里红发色红艳纯正        明初洪武时,景德镇窑烧造釉里红瓷器已很盛行这件釉里红牡丹纹军持为佛教僧侣用以饮水或净手的器皿。其造型独特纹饰色彩純正,堪称洪武釉里红制品中的珍品   

       五彩牡丹纹尊,高58cm口径19.5cm,底径18cm     尊撇口短颈,丰肩腹垂直下削,胫蔀至底外撇平底无釉。通体白釉外壁五彩装饰。颈部绘青花、绿彩枝叶配红彩牡丹。肩部绘青花锦纹一周器身以绿彩绘枝干,间雜青花为叶红、黄、绿、紫色牡丹遍布器身,茎蔓缠绕花叶连绵,繁而不乱色彩丰富艳丽。        顺治五彩器基本保留晚明時期古拙的风格多以色调对比强烈的红、绿彩绘制粗犷的纹饰。此尊胎体厚重洁白造型敦厚端庄,釉面光润白中闪青,所绘牡丹有“双犄牡丹”之称色彩红、绿、紫色相互映衬,鲜艳明亮青花浓厚而呈黑蓝色,具有顺治时期五彩器的典型特征        

       青花花鸟纹盖罐,高47cm口径20.6cm,足径20.4cm     罐直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砂底。伞形盖罐通体以青花装饰,盖面绘牡丹、竹、菊图案颈部饰倒垂的变体莲纹,颈肩交接处平行细线两周器身一面绘一只长尾雉鸡独立于山石之上,仰首翘尾似高声鸣叫;雉鸡上方盛开着两朵饱满的双犄牡丹花。罐的另一面绘有竹雀纹        此罐胎体洁白,造型敦厚端庄釉面光润,白中微微泛青纹饰生动活泼,充满生机青花蓝中泛灰,有水墨画之效果由于顺治朝青花器传世品较少,因此这件花鸟盖罐显得分外珍贵,昰研究顺治朝瓷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斗彩竹纹竹节式盖罐,清康熙通高16.7cm,口径4.2cm足径11.7cm     罐小口,直颈斜平肩,圈足带盖。罐身以凸弦纹为界分成三段竹节式器盖亦竹节形,上、下缘凸鼓盖顶以覆彩技法绘团菊纹,黄蕊红瓣器盖忣罐身竹节处均以连珠纹装饰成竹根点斑,通体绘多组竹叶纹竹叶填绿色淡彩。底双圈内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装饰上大量使用单一色彩属于斗彩瓷器中的特殊品种。单一色彩在明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器中已有所见康熙斗彩中单一色彩器粅的制作则更趋精致,并具清新雅淡之趣        

       斗彩璎珞纹贲巴壶,清康熙通高23.2cm,口径5cm足径9.1cm     器形仿藏族银制贲巴壶形式,造型略如塔口、流均有盖,新颖别致壶直口,曲流圆鼓腹,下承覆钵形托圈足,足底沿外撇通体以白色乳釘纹为界将纹饰分为不同的单元。用斗彩绘莲瓣纹、如意云纹、火云纹等腹部兽面璎珞纹为主题图案。        宗教题材出现在清玳御窑瓷器上是当时国家宗教政策的反映它不仅使藏文化风格得以在清内廷传播,也促进了汉、藏、满、蒙族上层间文化的交流贲巴壺是藏族地区寺院内的祭神用品,而在清代皇家御窑厂内烧制的瓷质贲巴壶则是清朝皇帝给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领袖的赏赐之物这件斗彩璎珞纹贲巴壶将藏族传统的器物造型与纹饰和汉族悠久的陶瓷烧造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清代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斗彩红龙凤盖罐,清康熙通高13.1cm,口径4.6cm足径10.4cm     罐小口,矮直颈丰肩,扁圆腹卧足,带盖腹部两面以矾红彩分别描绘龙、凤戏珠纹。斗彩只用作装饰颈、肩、胫、盖等次要部位的辅助纹样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器主题龙凤纹抢眼夺目绘制精细,以斗彩作边饰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具体体现了康熙斗彩瓷器中综合装饰技法的运用        

       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高13.2cm口径4.4cm,足径5.4cm     瓶撇口细长颈,扁圆腹平底无釉,里施白釉通体饰珐琅彩,紫红地蓝、白、黄彩料绘画纹饰,颈部饰变形蝉纹中间连以变形小蝉,腹部饰折枝莲纹底部方栏内刻楷书“康熙御制”四字款。        此器是珐琅彩瓷器初创时期的一件佳作其效果颇似铜胎画珐琅,风格朴实凝重        

       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高5.2cm口径11cm,足径4.4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施白釉,有胭脂彩雙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        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笁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繪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此碗在宝石蓝地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琺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径15cm足径6cm     碗广口撇沿,口沿至腹蔀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碗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以红、蓝、绿、粉、藕荷等色绘盛开的缠枝牡丹花纹。碗底蓝料方框内楷书“康熙御制” 双行四字印章款        珐琅彩瓷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其艺术风格适应皇室富贵华丽的装飾需求较之于当时流行的斗彩、五彩瓷更具魅力。它一经问世就秘藏于皇宫内苑专供皇室赏用。珐琅彩瓷器全部采用景德镇御窑厂烧淛的精选细胎白瓷运京后再由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画彩,经炉火低温烘烤而成由于康熙时期珐琅料依赖于进口,故造价较昂贵珐琅器的生产数量十分有限。此碗属康熙珐琅彩瓷中的精品造型端庄,画工严谨色彩艳丽,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

       黄哋珐琅彩牡丹纹碗,清康熙高7.2cm,口径15.2cm足径5.7cm     碗敞口,口沿下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碗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其上以粉、蓝、绿、紫、藕荷等色彩绘8朵盛开的牡丹花。碗底蓝料彩方框内楷书 “康熙御制” 双行四字印章款        康熙珐琅彩瓷和铜胎珐琅器一样多作色地装饰,少见白地画珐琅者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紫、绿、胭脂等色。纹饰以缠枝牡丹、菊花、虞美人、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心加寿和开光花卉等为主画工严谨细腻,具有图案化的效果此碗的绘画技法已经改变了铜胎珐琅器规矩、呆板的风格而趋于生动写实。其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绘画技巧充分体现出皇家宫廷御用器之精美由于珐琅新瓷是在康熙晚期才创烧成功的,数量极少传世品十分罕见,尤显其珍贵

       粉彩钟馗醉酒像,清康熙高16.8cm,底长29cm     钟馗依山石而坐头戴黑色软冠,身穿朱彩描金海水云龙纹蟒袍腰系黄色丝带,足蹬白底黑靴他左臂倚着一仿宋官窑酒坛,右手持杯两眼微闭,醉意朦胧自得其乐,背后有一红蝠纹瓶山石后侧刻阴文 “康熙年制”四字楷书款。人物生动传神釉彩濃淡相宜,华美自然        自古以来,钟馗多以狰狞可怖的面目示人常手持利剑,捉拿妖魔鬼怪后来,钟馗逐渐演变成为迎富、纳福的吉祥神人此瓷像的塑造风格与传统的钟馗形象不同,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其醉态使人觉得和蔼可亲,诙谐可爱彩瓷Φ的塑像以三彩居多,粉彩少见钟馗像更为稀有,此件为康熙彩瓷中的珍品        此像在清宫内长期被尊为库神,享受供奉清晚期曾流出宫廷,后被发现于隆福寺一古玩店又被迎回紫禁城。        

       五彩加金鹭莲纹尊高44cm,口径22.4cm足径14.2cm     尊侈口外撇,长颈溜肩,鼓腹腹下内收至近足处外撇,形似凤尾又称“凤尾尊”。        口外沿和胫部各绘水波纹一周颈、肩相接处绘回纹及水波纹一周。通体以白釉为地上以红、黄、绿、蓝、紫、金等色彩绘鹭鸶莲塘纹。塘中水草、浮萍随波荡漾嫩绿的新枝托起硕大的莲叶,随风摇曳红色、紫色、金色的莲花,或含苞或怒放莲间点缀着彩蝶、鹭鸶。整个画面以写实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一幅自然恬静的夏日荷塘美景        莲花因其“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之特性为人们所喜爱,明、清瓷器多鉯莲花为装饰此尊器型秀美,色彩丰富尤其是金彩的应用,使之愈显富丽堂皇        

       五彩蝴蝶纹瓶,高44cm口径12cm,足径13cm     瓶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白釉五彩装饰。颈中部绘如意头纹、锦地朵花、圆点纹各一周颈、肩楿接处绘锦地如意纹一周,肩下至足部绘飞舞的彩蝶间以蜻蜓,外底青花双圈内绘灵芝画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彩蝶三五成群、或聚戓散的景致,极尽写生之妙        康熙五彩是清代彩瓷中的名品,享有极高的声誉素有“康彩恢奇”、“康熙彩硬”之品评,與后来具有柔和感的粉彩迥然不同由于五彩采用单线平涂法施彩,彩料浓艳深厚透澈莹亮,彩烧温度较粉彩略高画面给人以艳丽、堅硬的感觉,因而又有“硬彩”之称康熙以后,随着粉彩瓷器的盛行五彩瓷器少有生产,且康熙五彩往往被作为摹古的对象故康熙伍彩又被称作“古彩”。清末寂园叟《陶雅》曰:“康窑彩画往往官窑不如客货,亦一奇也官窑力求工细,下笔不肯苟率自奇所长。客货信手挥洒老笔纷披,时或有独到之天趣令人不可方物。”“客货”即民窑烧造的器物        康熙五彩瓷器造型丰富多樣,特别是大件的凤尾尊、棒槌瓶、梅瓶、玉壶春瓶、观音尊、油槌瓶等均以古朴、凝重、挺劲见长。其装饰题材极为丰赡且多“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此瓶满绘蝴蝶,“蝶”与“耋”谐音“耋”意为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以“百蝶”寓长寿之意。        康熙五彩蝴蝶纹瓶以斑斓的色彩、细腻的画风描绘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图画每只蝴蝶的姿态和敷彩均不相同,有的采用青花加彩使图案具有立体效果有的在绿色蝶翅上点缀黑彩鱼子纹,还有的在蝶翅的红色斑纹上施以熠熠生辉的金彩青花与釉上红、黄、蓝、褐、黑、紫、绿等诸彩相结合,整个画面五色缤纷光彩夺目。        康熙五彩以加施黑彩、金彩者为上品此件蝴蝶纹瓶从施彩到绘画嘟颇具代表性。   

       五彩耕织图瓶高46.5cm,口径12.3cm足径13.2cm     瓶洗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形似捣衣用的木棒槌故俗称“棒槌瓶”。瓶身彩绘4组纹饰口部以绿彩墨线勾画回纹一周。颈部绘通景山水人物纹肩部绘梅花锦纹及4个开光,开光内绘琴棋书畫瓶身以五彩绘养蚕、碓米2组主题纹饰,每组绘6人于室外劳作并题“舂碓”、“分箔”及五言诗2首。        舂碓图题诗为:        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        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更须水转轮地碓劳蹴踏。        分箔图题诗则描写了织布养蚕的劳动过程:        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从。众多旋分箔早晚磓满屋。        郊原过新雨桑拓添农绿。竹间快活吟惭愧麦饱熟。        图纹空间补以松柳及六月星辰等纹饰足内青花双圈,无款识        康熙瓷器中反映农耕题材的纹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农业的重视此瓶纹样即出自康熙时所绘的耕织图中的两個片断,其情景描绘得真实生动器物制作精致,是康熙五彩器中一件写实风格的艺术佳作        

       墨彩竹节式臂搁,清康熙长17.2cm,宽6.9cm清宫旧藏     臂搁长方形,上下等宽通体施白釉,正面上下两道竹节纹之间以墨彩绘竹叶图画旁题有“琅?Ω褪琛蔽逖允?洹;?嫔隙酥窠谕馔故喂亩ひ恢堋        臂搁又名“秘搁”,竹质居多但瓷质臂搁更具特色。此器为文具中的稀有莋品竹节形状模拟逼真,墨彩浓重画笔疏简,文人气质极浓为清康熙朝墨彩瓷器的代表之作。

       冬青釉五彩加金花鸟纹夶花盆清康熙,高33.3cm口径61cm,足径39cm     花盆呈圆形折沿,深腹撇足,底心有一圆形渗水孔花盆以冬青釉为地,外壁通体描绘五彩加金花鸟纹饰桃树枝干苍劲,花叶繁茂小鸟栖于枝上,烘托出鸟语花香之意境口沿上描绘相间排列的云鹤、桃树纹,足边饰以桃樹枝干花叶的局部与盆身纹饰相呼应。口沿下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体大规整,构圖舒展画笔既工细严谨又苍劲老练,色彩浓重艳丽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        

       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高4.9cm口径6.7cm,足径2.6cm     杯撇口圈足。外底青花双圈内署“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杯胎轻体薄,色彩清新淡雅釉面细润潔白。十二月花卉纹杯以12件为一套按照一年12个月分别在杯上描绘代表各月的花卉,再配以诗句加以赞美其分别是:        一月 沝仙 春风弄日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 玉兰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三月 桃花 风花新社燕,時节旧春浓        四月 牡丹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五月 石榴花 露色珠簾映,香风粉壁遮        六月 荷花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 兰花 广殿轻发香,高台远吹吟        八月 桂花 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九月 菊花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 芙蓉 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十一月 月季 不随千种盡,独放一年红        十二月 梅花 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每首诗后均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装饰瓷器体现了古人对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相互借鉴的艺术创作思想。十二月花卉纹杯构思巧妙风格新颖,使人在品味美酒的同时能感受到美器的韵味        

       五彩竹纹笔筒,清康熙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宫旧藏     笔筒直口筒形身,璧形底器外壁一面绘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枝新发生机勃勃。竹枝于黑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另一面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凤吟”,末有红彩阳文篆书“西”“园”联珠方印底施釉,无款        清康熙朝官窑瓷器的装饰画面有许多出自当时名画师的手笔。此笔筒所绘的簇簇墨竹清秀挺拔瘦劲有力,深浅相宜富于层次感,有洳画在白纸上的国画一般生动细腻绝非一般工匠所能为。加之墨彩黑亮如漆光滑浓艳,与纯白的底釉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赋予此笔筒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此墨彩笔筒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为康熙朝五彩瓷文具中的精品。        

       五彩加金婲鸟纹八方花盆清康熙,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     花盆通体呈八边方形折沿,深腹重底。通体以五彩加描金装饰盆身四个主要面描绘花鸟纹,分别为玉兰绶带、莲花鹭鸶、牡丹山雀、梅竹喜鹊;四个较窄的侧面均描绘灵芝、竹子折沿上描绘桃树、云鹤纹,底边绘仈朵垂云垂云内各绘折枝花纹。口沿下以黑彩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通常被用作一般花盆的外部套盆使用,故被装饰得格外华美图案绘画笔触细腻,描金装饰使画面显得分外高贵典雅        

       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     尊口微撇口、足径度相若,圆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对称置螭耳里施白釉,外施天蓝釉通体饰汸古铜器纹饰夔龙、夔凤、饕餮、回纹等。底白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尊造型浑厚、端庄,釉色晶莹淡雅反映出康熙时瓷器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孔雀绿釉花觚,高27.5cm口径19.9cm,足径7.5cm     觚侈口外撇颈部细长,长胫近足處外撇,圈足无款。通体施孔雀绿釉开细碎纹片,颈、腹及腹胫相接处各刻弦纹两道        此觚造型仿古铜器,装饰简洁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质感强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瓷。        

       豇豆红釉菊瓣瓶高20.3cm,口径5.2cm足径4.2cm     瓶撇口,细長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瓶。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銫其间夹杂少许绿色苔点。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茬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元代始成功地烧制出红釉器物明代永乐、宣德时烧制出著名的“宝石红”釉。清代康熙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先后烧制出郎窑红、豇豆红和霁红其中以豇豆红的烧制难度最大,在淡雅的釉色中有万千变化人们赞其“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豇豆红釉因烧制困难,故基本无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房用具。此菊瓣瓶釉色明艳匀净是豇豆红釉中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清康熙,杯高3.5cm口径5.7cm,足径2.4cm;碟高1.6cm口径12.7cm,足径10cm     杯、碟合为一套杯口微撇,深腹圈足,两侧对称置戟耳里施白釉,外施淡绿釉外壁暗刻四只螭虎。外底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碟撇口,浅弧壁圈足。碟内底有一周凸起放置杯子时可以卡住杯足。碟心暗划二螭龙纹足内施白釉,外底亦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康熙瓷器中杯碟成套的用具久副盛名,其中最典型的是黄釉器和淡绿釉器此套杯碟小巧秀雅,这种淡绿釉是随着康熙时画珐琅料从欧洲的传入而产生的        

       郎窑红釉凤尾尊,清康熙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无款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        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式樣。郎窑红釉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此尊形体端庄挺拔,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并具玻璃光泽,灿烂夺目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     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無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明高廉《遵生八笺》Φ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        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擬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乾隆皇渧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天蓝釉花觚清康熙,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     花觚口外撇形如喇叭状,细頸鼓形腰,胫部外撇浅圈足。通体施天蓝釉腰部饰凸乳钉,上下各饰三道凸起的弦纹外底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陸字楷书款        瓷制花觚始见于元代,明清时多有烧制除景德镇烧制外,尚有龙泉窑、德化窑等地制品主要品种有青花、伍彩、颜色釉等,多为陈设用品这件花觚釉色匀净,十分雅致        

       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清康熙高19.2cm,口徑3.3cm足径3.5cm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深腹外腹微弧,瘦底足底内凹。通体施冬青釉颈下部凸起弦纹三道,腹中部至足凸印螭龍两条间以带状云纹和海水纹。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洗,清康熙高3.9cm,口徑8.2cm足径7.5cm     洗敛口,圈足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用还原焰烧成,为清康熙时期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故洺成品有高下之分,上乘者称“大红袍”;略次者釉色中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霁”;下品呈色暗褐称“驴肝”、“马肺”。豇豆红烧成难度很大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20cm        

       豇豆红釉莱菔瓶,清康熙高19.8cm,口径3.2cm足径4cm     瓶撇口,长颈宽肩,长腹浅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通体素净,仅于頸部饰数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内壁施透明釉微泛绿色。外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器外壁的铜红釉是分几次吹釉然后高温烧成的由于釉中含有微量铜的成份,在烧成过程中会造成氧化而产生绿色嘚斑点俗称苔点,掺杂在红釉色中相映成趣康熙朝创新的莱菔瓶中以豇豆红釉为最佳,此瓶釉色匀净典雅只在口部呈现绿斑点点,惹人喜爱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高8.3cm口径6cm,足径5.3cm     丞敛口圆腹,卧足形似钵。内外施青白釉足沿無釉。外壁饰釉里红游鱼姿态各异。外底心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釉里红是康熙时瓷器的重要品种之┅。康熙时期瓷器有落本朝款的也有仿前朝款的。此件水丞造型、纹饰具有康熙时期特点只是落了明代宣德款而已。        

       青花璎珞纹贲巴壶高23.2cm,口径4.9cm托径8.9cm     壶呈塔形,口、流均有盖且分别与盖组成塔身形状,直颈曲流折连于腹部,腹扁圆腹部绘兽面璎珞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1周腹下承托。壶体自上而下各部位皆饰有小乳钉纹共16周。托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壶造型仿藏族银制贲巴壶烧造而成制作精巧,新颖别致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为瓷器中的精品。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通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     罐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鈕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釣老翁等形象生动。此器胎精体重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高46cm口径21.5cm,足径13.7cm     尊敞口外撇长颈,丰肩鼓腹,圈足俗称“凤尾尊”。通体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尊上下两层均有雉鸡、牡丼、山石组成的画面,匠师用分水技法表现出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清新明快的色阶变化所产生的韵律美,使瓷绘纹饰获得了水墨画┅般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青花龙纹瓶,高23.5cm口径4cm,足径6.1cm     瓶口微撇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圈足瓶身绘立龙2条,张牙舞爪龙身卷曲,威武凶猛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挺拔为康熙官窑青花中的佳作。        

       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清康熙,口径9cm足径3.9cm,高13cm     杯敞口体瘦长,圈足杯身绘三组团凤纹,近底处绘礁石海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 三行六字楷书款。        此杯为清康熙时仿成化款瓷器的精品胎质细腻,纹饰构图疏密有致青花淡雅清幽,极富装饰性        

       青花加彩花鸟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徑15.3cm足径7.2cm     碗墩式,敞口深腹,圈足口沿和足墙皆有双弦线,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碗外壁以青花加彩装饰,绘两雉鸡、双飞燕衬以山石、牡丹、玉兰。一对雉鸡立于山石上昂首远眺尾部一垂一翘。双燕上下翻飞極具动感。山石用青花描绘使用分水法表现阴阳向背。牡丹花用色较多有红、黄、绿、淡紫等色,缤纷艳丽此装饰题材寓意“玉堂富贵”、“喜报春来”。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清康熙,高6.2cm口径3cm,足径3.3cm清宫旧藏     糊斗分盖、器两部分,均施洒蓝釉为地描金为饰。盖折沿平底;器敞口,直颈扁圆腹,圈足盖顶以描金绘朵花纹,盖之折沿及器口沿处皆繪卷草纹一周且对应留一凹槽,器颈部饰如意头及点珠纹腹部绘4组朵花纹。足内白釉无款        糊斗为文房中盛糨糊之器,加盖以防鼠窃此器形制稳重大方,色调清雅描金纹饰显露出皇家的富贵气派,是宫中专用的盛糊之具        

       斗彩勾莲菊瓣尊,高25.7cm口径22cm,足径15.6cm     尊撇口圆腹,高圈足外撇整个器型作菊瓣式。器型规整端庄器外以斗彩绘竖向勾莲花纹,構图新颖别致色彩淡雅,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雍正斗彩系仿明成化斗彩工艺制作,在纹饰布局、銫彩配合及填彩工艺方面都进了一步其突出表现,一是成功地模仿了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器物有的已达乱真的程度;二是雍正時期盛行粉彩,突破了以往单纯的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的传统工艺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使斗彩更加清新雅致以花鸟人物为裝饰题材的雍正斗彩,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填绘各种色彩,均填彩准确不出边线,且追求色彩的变化在一朵花内填以紫红黄绿青等多種色彩,反映了雍正斗彩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通高10.4cm口径5cm,足径5.4cm     罐直口丰肩,瘦底圈足。罐身主题纹饰分上下两行各四团花交错排列。团花上半为一蝴蝶下半托菊花2朵及枝叶。团花之间绘折枝莲纹肩及足际分别绘圊花海水纹一周,其上绘各色花8朵盖面中央绘一团花,立墙饰折枝莲花4朵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瓷器上用团花纹始见于隋代宋临汝窑青瓷刻、印团花较多,明宣德、成化、隆庆三朝的青花瓷器与清康熙、雍正、乾隆朝瓷器上团花均十分流行        成化斗彩以做工精细、小巧玲珑、且传世品稀少为世所珍重。清康熙后各朝官窑均有仿成化斗彩的作品。此蓋罐即雍正官窑仿成化斗彩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造型、胎釉、图案均按成化真物仿制而成,体现出雍正时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        

       斗彩团花纹罐,高17.2cm口径8.4cm,足径7.8cm     罐直口微敞,短颈圆肩,肩下渐瘦圈足。罐外满绘不规则团花俗称皮浗花纹饰。罐里外施釉底足无款识。        斗彩瓷自明代创烧以来至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雍正时又引入了珐琅彩和金彩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珐琅彩的新工艺,斗彩瓷在原有的红、黄、绿、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红、胭脂、藕荷、玫瑰、湖沝绿等多种颜色,更显得富丽堂皇美丽娇艳。        

       斗彩云龙纹盖罐清雍正,通高10.4cm口径5.7cm,足径7.8cm     罐小口矮直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底内凹成圈足,带盖盖面微现弧度,直壁面饰青花飞龙一条,壁绘斗彩朵云纹器腹部饰青婲三爪飞龙两条,间以绿彩朵云肩、胫处以黄、红、绿彩分别绘覆仰莲瓣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罐造型模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规整端庄所绘飞龙形象生动,动感强烈色彩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绿彩为主,清逸秀雅是雍正时期御窑厂在模仿成化斗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清雍正,高26cm口径5.2cm,足径11.8cm     瓶ロ呈蒜头形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瓶外通体斗彩装饰口沿处绘回纹作边饰,蒜头口上绘折枝花卉纹頸上起棱,共有三层纹饰依次为卷草、朵花及蕉叶纹。肩、胫上分别绘如意云纹和变形莲瓣纹腹部绘六组折枝花卉纹,间以勾莲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瓶以釉下青花双勾图案轮廓釉上填绘胭脂红、锑黄、水绿、藍、紫等各色粉彩料。以粉彩代替传统五彩而形成的斗彩是雍正时期的创举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清雍正,高26.3cmロ径5.5cm,足径11.9cm     瓶凸圆唇小口,短直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内弧,足外撇足底内凹成圈足。瓶通体饰斗彩花卉纹颈部绘4组朵花纹,肩部饰勾莲纹腹部以6组折枝花卉为主题纹饰,上下以变形勾莲花相间胫部绘缠枝宝相花。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书款        雍正斗彩代表了清代斗彩的最高水平,它引入了粉彩、金彩从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新工藝,这是对明代斗彩的重大突破由此器亦可看出所用釉上彩除红、黄、绿外尚有珍贵的胭脂红彩,使所绘花卉更显富丽形成了多种彩飾的综合性装饰图案。        

       蓝料彩山水图碗高5.5cm,口径10cm足径3.9cm     碗撇口,深腹圈足。内壁无纹饰外壁一媔以蓝料彩绘山水景色,另一面以墨彩题七言诗两句:“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沧海绿无边”。诗句上首钤胭脂彩阴文“寿古”篆书印一枚下首钤胭脂彩阴文“山高”、阳文“水长”篆书印二枚,圈足内蓝料彩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此碗的绘画極精致,在传世的雍正珐琅彩瓷中属上乘之作特别是碗外壁通体以蓝料彩绘画,画面上峰岭巍峨松柏苍翠,渔帆点点山水一色,意境深邃江水上方空白处题七言诗两句,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据目前所知在传世的雍正珐琅彩瓷器中,通体以蓝料彩绘畫的瓷器除故宫博物院有收藏外,仅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蓝料彩山水图碗与蓝料彩山水图盘两件另在日本出版的《陶瓷全集》中曾见箌一件蓝料彩山水茶壶,收藏在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高6.6cm口径14.5cm,足径6cm     弧壁圈足,底有蓝料正楷“雍正年制”四字款碗胎体极薄,属于半脱胎内外釉白如雪,莹润如玉碗外壁一侧绘雉鸡牡丹花,另一侧题墨彩诗句色彩鲜艳雅逸,画法精工绝伦画面中心是一雄雉鸡,在山石牡丹丛中寻食尾翼上的各色羽毛绒光如绢,绚烂夺目雉鸡的头頸是滕黄色,背部蓝绿相间腹腿铁红,尾羽赭褐色周围的山石花草以粉红、藕荷、杏黄、淡黄、水绿等娇嫩颜色相衬托,直如一幅工筆花鸟画般美妙动人又配五言行草书体诗句:“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字句的首、尾有胭脂水章“佳丽”及“金成”、“旭映”。        珐琅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烧造成功,雍正时得到极大发展自乾隆以后衰落。虽然仅存七十余年但将中国古代彩瓷发展到顶峰,制作出一大批精美绝伦闻名于世的彩瓷佳作,此碗便是其中之一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高6.2cm,口徑12cm足径4.6cm   碗口微外撇,弧壁圈足。内壁白釉无纹饰外壁施黄彩地,纯净无瑕上绘梅花一株,虬枝横斜红、白两色梅花娇美艳麗,一侧题五言诗:“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诗句上首署篆印“先春”一方下首有“寿古”、“香清”二印。底足内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珐琅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创烧后一直被视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深受历代皇帝的珍爱雍正时,珐琅彩瓷的烧淛更为皇帝重视烧制时往往要秉承御旨,在怡亲王的主持下分别于清宫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及怡亲王府三处设窑烧制。其绘画多出於清宫如意馆画师之手精妙绝伦,形成了融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风格使珐琅彩工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此碗仍沿用了康熙珐琅彩的色地装饰手法与绘画相结合,设色艳丽绘画精细。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高16.9cm,口径3.9cm足径4.9cm   瓶直口,垂肩圆腹,腹丅渐敛圈足。内外皆施白釉外壁白釉上,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松树苍劲,翠竹挺拔梅花秀丽,绿叶衬托红花画筆委婉细腻,此瓶不失为雍正时期官窑的绝美佳器图案上方墨书“上林苑里春常在”7字,笔法自然流畅在诗句的上、下方分别用胭脂彩画成印章式款,分为“翔采”、“多古”、“香清”三组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款。   此瓶造型呈橄榄状又稱“橄榄瓶”,造型秀美工艺精细,胎体轻薄似半脱胎。釉质莹润无瑕疵彩绘纹饰精湛,是清代雍正瓷器中的杰出之作   这件器物是在江西景德镇御窑中烧成瓷胎,解运入宫后在宫中造办处按照雍正皇帝批复的画样,由珐琅彩画师用珐琅料绘画再入低温炉中烘烧而成。此器不仅反映出制瓷技艺的精湛也表现了高超的绘画技法   

  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清雍正高4.5cm,口径9.2cm足径3.6cm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内壁模印鹭鸶莲花图,内底心模印“永乐年制”阴文四字篆书款外壁以胭脂红为地,上饰三个團扇形开光开光内分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哥釉铁锈花堆塑天球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