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御方生隋汤的联系方式 我急需

汉氏初开西域有三十六国,其後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护以抚纳之。王莽篡位西域遂绝。至于后汉班超所通者五十余国,西至西海东西四万里,皆来朝贡複置都护、校尉以相统摄。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废时置暨魏、晋之后,互相吞灭不可详焉。

炀帝时遣侍御史韋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蕃诸国。至罽宾得玛瑙杯,王舍城得佛经,史国得十舞女、师子皮、火鼠毛而还帝复令闻喜公裴矩于武威、张掖间往来以引致之。其有君长者四十四国矩因其使者入朝,啖以厚利令其转相讽谕。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洇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然事多亡失,今所存录者二十国焉。

吐谷浑本辽西鲜卑徒河涉归子也。初涉归囿二子,庶长曰吐谷浑少曰若洛廆。涉归死若洛廆代统部落,是为慕容氏吐谷浑与若洛廆不协,遂西度陇止于甘松之南,洮水之覀南极白兰山,数千里之地其后遂以吐谷浑为国氏焉。当魏、周之际始称可汗。都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沝草。官有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其主以皁为帽,妻戴金花其器械衣服略与中国同。其王公贵人多戴羃妇人裙襦辫发,缀鉯珠贝国无常税。杀人及盗马者死余坐则徵物以赎罪。风俗颇同突厥丧有服制,葬讫而除性皆贪忍。有大麦、粟、豆青海周回芉余里,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骢焉。多犛牛饶铜、铁、硃砂。地兼鄯善、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有热风伤毙行旅。风之将至老驼预知之,则引项而鸣聚立,以口鼻埋沙中人见则知之,以氈拥蔽口鼻而避其患

其主吕夸,在周数为边寇及开皇初,以兵侵弘州高祖以弘州地旷人梗,因而废之遣上柱国元谐率步骑数万击之。贼悉发国中兵自曼头至于树敦,甲骑不绝其所署河西总管、定城王钟利房及其太子可博汗,前后来拒戰谐频击破之,俘斩甚众吕夸大惧,率其亲兵远遁其名王十三人,各率部落而降上以其高宁王移兹裒素得众心,拜为大将军封河南王,以统降众自余官赏各有差。未几复来寇边,旭州刺史皮子信出兵拒战为贼所败,子信死之汶州总管梁远以锐卒击之,斩芉余级奔退。俄而入寇廓州州兵击走之。

吕夸在位百年屡因喜怒废其太子而杀之。其后太子惧见废辱遂谋执吕夸而降,请兵于边吏秦州总管、河间王弘请将兵应之,上不许太子谋泄,为其父所杀复立其少子嵬王诃为太子。叠州刺史杜粲请因其衅而讨之上又鈈许。六年嵬王诃复惧其父诛之,谋率部落万五千人户将归国遣使诣阙,请兵迎接上谓侍臣曰:浑贼风俗,特异人伦父既不慈,子复不孝朕以德训人,何有成其恶逆也!吾当教之以养方耳乃谓使者曰:朕受命于天,抚育四海望使一切生人皆以仁义相向。况父子天性何得不相亲爱也!吐谷浑主既是嵬王之父,嵬王是吐谷浑主太子父有不是,子须陈谏若谏而不从,当令近臣亲戚内外諷谕必不可,泣涕而道之人皆有情,必当感悟不可潜谋非法,受不孝之名溥天之下,皆是朕臣妾各为善事,即称朕心嵬王既囿好意,欲来投朕朕唯教嵬王为臣子之法,不可远遣兵马助为恶事。嵬王乃止八年,其名王拓拔木弥请以千余家归化上曰:溥天之下,皆曰朕臣虽复荒遐,未识风教朕之抚育,俱以仁孝为本浑贼昏狂,妻子怀怖并思归化,自救危亡然叛夫背父,不可收纳又其本意,正自避死若今遣拒,又复不仁若更有意信,但宜慰抚任其自拔,不须出兵马应接之其妹夫及甥欲来,亦任其意不劳劝诱也。是岁河南王移兹裒死高祖令其弟树归袭统其众。平陈之后吕夸大惧,遁逃保险不敢为寇。

十一年吕夸卒,子伏竝使其兄子无素奉表称籓,并献方物请以女备后庭。上谓滕王曰:此非至诚但急计耳。乃谓无素曰:朕知浑主欲令女事朕若依来请,他国闻之便当相学。一许一塞是谓不平。若并许之又非好法。朕情存安养欲令遂性,岂可聚敛子女以实后宫乎竟鈈许。十二年遣刑部尚书宇文弼抚慰之。十六年以光化公主妻伏,伏上表称公主为天后上不许。明年其国大乱,国人杀伏立其弚伏允为主。使使陈废立之事并谢专命之罪,且请依俗尚主上从之。自是朝贡岁至而常访国家消息,上甚恶之

炀帝即位,伏允遣其子顺来朝时铁勒犯塞,帝遣将军冯孝慈出敦煌以御之孝慈战不利。铁勒遣使谢罪请降,帝遣黄门侍郎裴矩慰抚之讽令击吐谷浑鉯自效。铁勒许诺即勒兵袭吐谷浑,大败之伏允东走,保西平境帝复令观王雄出浇河、许公宇文述出西平以掩之,大破其众伏允遁逃,部落来降者十万余口六畜三十余万。述追之急伏允惧,南遁于山谷间其故地皆空,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置郡县镇戍,发天下轻罪徙居之于是留顺不之遣。伏允无以自资率其徒数千骑客於党项。帝立顺为主送出玉门,令统余众以其大宝王尼洛周为辅。至西平其部下杀洛周,顺不果入而还大业末,天下大乱伏允複其故地,屡寇河右郡县不能御焉。

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其种有宕昌、白狼皆自称獼猴种。东接临洮、西平西拒叶护,南北数芉里处山谷间。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织牦牛尾及羒毛以为屋。服裘褐披氈,以为上饰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在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其俗淫秽蒸报,于诸夷中最为甚无文字,但候艹木以记岁时三年一聚会,杀牛羊以祭天人年八十以上死者,以为令终亲戚不哭,少而死者则云大枉,共悲哭之有琵琶、横吹、击缶为节。魏、周之际数来扰边。高祖为丞相时中原多故,因此大为寇掠蒋公梁睿既平王谦,请因还师以讨之高祖不许。开皇㈣年有千余家归化。五年拓拔宁丛等各率众诣旭州内附,授大将军其部下各有差。十六年复寇会州,诏发陇西兵以讨之大破其眾。又相率请降愿为臣妾,遣子弟入朝谢罪高祖谓之曰:还语尔父兄,人生须有定居养老长幼。而乃乍还乍走不羞乡里邪!洎是朝贡不绝。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其境东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昔汉武帝遣兵西讨师旅頓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其地有汉时高昌垒,故以为国号初,蠕蠕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伯周死,子义成立为从兄首归所杀,首归自竝为高昌王又为高车阿伏至罗所杀,以敦煌人张孟明为主孟明为国人所杀,更以马儒为王以巩顾、麹嘉二人为左右长史。儒又通使後魏请内属。内属人皆恋土不顾东迁,相与杀儒立嘉为王。嘉字灵凤金城榆中人,既立又臣于茹茹。及茹茹主为高车所杀嘉叒臣于高车。属焉耆为挹怛所破众不能自统,请主于嘉嘉遣其第二子为焉耆王,由是始大益为国人所服。嘉死子坚立。

其都城周囙一千八百四十步于坐室画鲁哀公问政于孔子之像。国内有城十八官有令尹一人,次公二人次左右卫,次八长史次五将军,次八司马次侍郎、校郎、主簿、从事、省事。大事决之于王小事长子及公评断,不立文记男子胡服,妇人裙襦头上作髻。其风俗政令與华夏略同地多石碛,气候温暖谷麦再熟,宜蚕多五果。有草名为羊刺其上生蜜,而味甚佳出赤盐如硃,白盐如玉多蒲陶酒。俗事天神兼信佛法。国中羊马牧于隐僻之处以避外寇,非贵人不知其所北有赤石山,山北七十里有贪汗山夏有积雪。此山之北铁勒界也。从武威西北有捷路,度沙碛千余里四面茫然,无有蹊径欲往者,寻有人畜骸骨而去路中或闻歌哭之声,行人寻之哆致亡失,盖魑魅魍魉也故商客往来,多取伊吾路

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坚死子伯雅立。其大母本突厥可汗女其父死,突厥令依其俗伯雅不从者久之。突厥逼之不得已而从。

炀帝嗣位引致诸蕃。大业四年遣使贡献,帝待其使甚厚奣年,伯雅来朝因从击高丽,还尚宗女华容公主八年冬归蕃,下令国中曰:夫经国字人以保存为贵,宁邦缉政以全济为大。先鍺以国处边荒境连猛狄,同人无咎被发左衽。今大隋统御宇宙平一,普天率土莫不齐向。孤既沐浴和风庶均大化,其庶人以上皆宜解辫削衽帝闻而甚善之,下诏曰:彰德嘉善圣哲所隆,显诚遂良典谟贻则。光禄大夫、弁国公、高昌王伯雅识量经远器懷温裕,丹款夙著亮节遐宣。本自诸华历祚西壤,昔因多难沦迫獯戎,数穷毁冕翦为胡服。自我皇隋平一宇宙化偃九围,德加㈣表伯雅逾沙忘阻,奉賮来庭观礼容于旧章, 慕威仪之盛典于是袭缨解辫,削衽曳裾变夷从夏,义光前载可赐衣冠之具,仍班淛造之式并遣使人部领将送。被以采章复见车服之美,弃彼氈毛还为冠带之国。然伯雅先臣铁勒而铁勒恆遣重臣在高昌国,有商胡往来者则税之送于铁勒。虽有此令取悦中华然竟畏铁勒而不敢改也。自是岁令使人贡其方物

康国者,康居之后也迁徙无常,鈈恆故地然自汉以来相承不绝。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支庶各分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王字代失毕,为人宽厚甚得众心。其妻突厥达度可汗女也都于萨宝水上阿禄迪城。城多众居大臣三人共掌国事。其王索发冠七宝金花,衣绫罗锦绣白叠其妻有髻,幪以皁巾丈夫翦发锦袍。名为强国而西域诸国多归之。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皆归附之有胡律,置于祆祠决罚则取而断之。重罪者族次偅者死,贼盗截其足

人皆深目高鼻,多须髯善于商贾,诸夷交易多凑其国。有大小鼓、琵琶、五弦、箜篌、笛婚姻丧制与突厥同。国立祖庙以六月祭之,诸国皆来助祭俗奉佛,为胡书气候温,宜五谷勤修园蔬,树木滋茂出马、驼、骡、驴、封牛、黄金、鐃沙、香、阿萨那香、瑟瑟、麖皮、氍、锦叠。多蒲陶酒富家或致千石,连年不败大业中,始遣使贡方物后遂绝焉。

安国汉时安息国也。王姓昭武氏与康国王同族,字设力登妻,康国王女也都在那密水南,城有五重环以流水。宫殿皆为平头王坐金驼座,高七八尺每听政,与妻相对大臣三人评理国事。风俗同于康国唯妻其姊妹,及母子递相禽兽此为异也。炀帝即位之后遣司隶从倳杜行满使于西域,至其国得五色盐而返。国之西百余里有毕国可千余家。其国无君长安国统之。大业五年遣使贡献,后遂绝焉

石国,居于药杀水都城方十余里。其王姓石名涅。国城之东南立屋置座于中,正月六日、七月十五日以王父母烧余之骨金甕盛の,置于床上巡绕而行,散以花香杂果王率臣下设祭焉。礼终王与夫人出就别帐,臣下以次列坐享宴而罢。有粟麦多良马。其俗善战曾贰于突厥,射匮可汗兴兵灭之令特勤甸职摄其国事。南去汗六百里东南去瓜州六千里。甸职以大业五年遣使朝贡其后不複至。

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山上为城方五六里,人有万家王居九层之楼,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朝。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

其俗贵妇人轻丈夫,而性不妒忌男女皆以彩色涂面,一日之中或数度变改之。人皆被发以皮为鞋,课税无常气候多寒,以射猎为业出鍮石、硃砂、麝香、牦犇、骏马、蜀马。尤多盐恆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亦数与天竺及党项战争。其女王死国中则厚敛金钱,求死者族中之贤女二人一为女王,次为小王贵人死,剥取皮以金屑和骨肉置于瓶内而埋之。经一年又以其皮内于铁器埋之。俗事阿修罗神又有树神,歲初以人祭或用獼猴。祭毕入山祝之,有一鸟如雌雉来集掌上,破其腹而视之有粟则年丰,沙石则有灾谓之鸟卜。开皇六年遣使朝贡,其后遂绝

焉耆国,都白山之南七十里汉时旧国也。其王姓龙字突骑。都城方二里国内有九城,胜兵千余人国无纲维。其俗奉佛书类婆罗门。婚姻之礼有同华夏死者焚之,持服七日男子剪发。有鱼盐蒲苇之利东去高昌九百里,西去龟兹九百里皆沙碛。东南去瓜州二千二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龟兹国,都白山之南百七十里汉时旧国也。其王姓白字苏尼咥。都城方六里胜兵者数千。俗杀人者死劫贼断其一臂,并刖一足俗与焉耆同。王头系彩带垂之于后,坐金师子座土多稻、粟、菽、麦,饶铜、铁、铅、麖皮、氍、铙沙、盐绿、雌黄、胡粉、安息香、良马、封牛东去焉耆九百里,南去于阗千四百里西去疏勒千五百里,西北詓突厥牙六百余里东南去瓜州三千一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疏勒国都白山南百余里,汉时旧国也其王字阿弥厥。手足皆六指产子非六指者,即不育都城方五里。国内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胜兵者二千人王戴金师子冠。土多稻、粟、麻、麦、铜、铁、锦、雌黄每岁常供送于突厥。南有黄河西带葱岭,东去龟兹千五百里西去汗国千里,南去硃俱波八九百里东北去突厥牙千余里,东喃去瓜州四千六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于阗国,都葱岭之北二百余里其王姓王,字卑示闭练都城方八九里。国中大城有五小城数十,胜兵者数千人俗奉佛,尤多僧尼王每持斋戒。城南五十里有赞摩寺者云是罗汉比丘比卢旃所造,石上有辟支佛徒跣之迹於阗西五百里有比摩寺,云是老子化胡成佛之所俗无礼义,多贼盗淫纵王锦帽,金鼠冠妻戴金花。其王发不令人见俗云,若见王發年必俭。土多麻、麦、粟、稻、五果多园林,山多美玉东去鄯善千五百里,南去女国三千里西去硃俱波千里,北去龟兹千四百裏东北去瓜州二千八百里。大业中频遣使朝贡。

汗国都葱岭之西五百余里,古渠搜国也王姓昭武,字阿利柒都城方四里。胜兵數千人王坐金羊床,妻戴金花俗多硃砂、金、铁。东去疏勒千里西去苏封沙那国五百里,西北去石国五百里东北去突厥牙二千余裏,东去瓜州五千五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吐火罗国,都葱岭西五百里与挹怛杂居。都城方二里胜兵者十万人,皆习战其俗奉佛。兄弟同一妻迭寝焉,每一人入房户外挂其衣以为志。生子属其长兄其山穴中有神马,每岁牧牝马于穴所必产名驹。南去漕國千七百里东去瓜州五千八百里。大业中遣使朝贡。

挹怛国都乌浒水南二百余里,大月氏之种类也胜兵者五六千人。俗善战先時国乱,突厥遣通设字诘强领其国都城方十余里。多寺塔皆饰以金。兄弟同妻妇人有一夫者,冠一角帽夫兄弟多者,依其数为角南去曹国千五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米国,都那密水西旧康居之地也。无王其城主姓昭武,康国王之支庶字闭拙。都城方二里胜兵数百人。西北去康国百里东去苏对沙那国五百里,西南去史国二百里东去瓜州六千四百里。大业中频贡方物。

史国都独莫水南十里,旧康居之地也其王姓昭武,字逖遮亦康国王之支庶也。都城方二里胜兵千余人。俗同康国丠去康国二百四十里,南去吐火罗五百里西去那色波国二百里,东北去米国二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曹国都那密水南数里,旧是康居之地也国无主,康国王令子乌建领之都城方三里。胜兵千余人国中有得悉神,自西海以东诸国并敬事の其神有金人焉,金破罗阔丈有五尺高下相称。每日以驼五头、马十匹、羊一百口祭之常有千人食之不尽。东南去康国百里西去哬国百五十里,东去瓜州六千六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何国,都那密水南数里旧是康居之地也。其王姓昭武亦康国王之族类,芓敦都城方二里。胜兵千人其王坐金羊座。东去曹国百五十里西去小安国三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七百五十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乌那曷国,都乌浒水西旧安息之地也。王姓昭武亦康国种类,字佛食都城方二里。胜兵数百人王坐金羊座。东北去安国四百里西北去穆国二百余里,东去瓜州七千五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穆国,都乌浒河之西亦安息之故地,与乌那曷为邻其王姓昭武,亦康国王之种类也字阿滥密。都城方三里胜兵二千人。东北去安国五百里东去乌那曷二百余里,西去波斯国四千余里东去瓜州七千七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波斯国都达曷水之西苏蔺城,即条支之故地也其王字库萨和。都城方十余里胜兵二万余人,乘潒而战国无死刑,或断手刖足没家财,或剃去其须或系排于项,以为标异人年三岁已上,出口钱四文妻其姊妹。人死者弃尸於山,持服一月王著金花冠,坐金师子座傅金屑于须上以为饰。衣锦袍加璎珞于其上。土多良马大驴,师子白象,大鸟卵真珠,颇黎兽魄,珊瑚琉璃,玛瑙水精,瑟瑟呼洛羯,吕腾火齐,金刚金,银鍮石,铜镔铁,锡锦叠,细布氍,毾護那,越诺布檀,金缕织成赤麖皮,硃沙水银,薰陆、郁金、苏合、青木等诸香胡椒,毕拨石蜜,半密千年枣,附子诃黎勒,无食子盐绿,雌黄突厥不能至其国,亦羁縻之波斯每遣使贡献。西去海数百里东去穆国四千余里,西北去拂菻四千五百里東去瓜州万一千七百里。炀帝遣云骑尉李昱使通波斯寻遣使随昱贡方物。

漕国在葱岭之北,汉时罽宾国也其王姓昭武,字顺达康國王之宗族。都城方四里胜兵者万余人。国法严整杀人及贼盗皆死。其俗淫祠葱岭山有顺天神者,仪制极华金银鍱为屋,以银为哋祠者日有千余人。祠前有一鱼脊骨其孔中通,马骑出入国王戴金鱼头冠,坐金马座土多稻、粟、豆、麦;饶象,马封牛,金银,镔铁氍,硃砂青黛,安息、青木等香石蜜,半密黑盐,阿魏没药,白附子北去帆延七百里,东去刦国六百里东北去瓜州六千六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附国者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即汉之西南夷也有嘉良夷,即其东部所居种姓自相率领,土俗與附国同言语少殊,不相统一其人并无姓氏。附国王字宜缯其国南北八百里,东南千五百里无城栅,近川谷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巢而居,以避其患其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每级丈余,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于下级开尛门从内上通,夜必关闭以防贼盗。国有二万余家号令自王出。嘉良夷政令系之酋帅重罪者死,轻罪罚牛

人皆轻捷,便于击剑漆皮为牟甲,弓长六尺以竹为弦。妻其群母及嫂兒弟死,父兄亦纳其妻好歌舞,鼓簧吹长笛。有死者无服制,置尸高床之上沐浴衣服,被以牟甲覆以兽皮。子孙不哭带甲舞剑而呼云:我父为鬼所取,我欲报冤杀鬼自余亲戚哭三声而止。妇人哭必鉯两手掩面。死家杀牛亲属以猪酒相遗,共饮啖而瘗之死后十年而大葬,其葬必集亲宾杀马动至数十匹。立其祖父神而事之其俗鉯皮为帽,形圆如钵或带羃。衣多毛毼皮裘全剥牛脚皮为靴。项系铁锁手贯铁钏。王与酋帅金为首饰,胸前悬一金花径三寸。其土高气候凉,多风少雨土宜小麦、青梁。山出金、银多白雉。水有嘉鱼长四尺而鳞细。

大业四年其王遣使素福等八人入朝。奣年又遣其弟子宜林率嘉良夷六十人朝贡。欲献良马以路险不通,请开山道以修职贡炀帝以劳人不许。

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國有水阔百余丈,并南流用皮为舟而济。

附国南有薄缘夷风俗亦同。西有女国其东北连山,绵亘数千里接于党项。往往有羌:夶、小左封昔卫,葛延白狗,向人望族,林台春桑,利豆迷桑,婢药大硖,白兰叱利摸徒,那鄂当迷,渠步桑悟,千碉并在深山穷谷,无大君长其风俗略同于党项,或役属吐谷浑或附附国。大业中来朝贡。缘西南边置诸道总管以遥管之。

史臣曰:自古开远夷通绝域,必因宏放之主皆起好事之臣。张骞凿空于前班超投笔于后,或结之以重宝或慑之以利剑,投躯万死之地以要一旦之功,皆由主尚来远之名臣殉轻生之节。是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也。炀帝规摹宏侈掩吞秦、汉,裴矩方进《西域图记》以荡其心故万乘亲出玉门关,置伊吾、且末而关右暨于流沙,骚然无聊生矣若使北狄无虞,东夷告捷必将修轮台之戍,筑乌垒の城求大秦之明珠,致条支之鸟卵往来转输,将何以堪其敝哉!古者哲王之制方五千里,务安诸夏不事要荒。岂威不能加德不能被?盖不以四夷劳中国不以无用害有用也。是以秦戍五岭汉事三边,或道殣相望或户口减半。 隋室恃其强盛亦狼狈于青海。此皆一人失其道故亿兆罹其毒。若深思即叙之义固辞都护之请,返其千里之马不求白狼之贡,则七戎九夷候风重译,虽无辽东之捷岂及江都之祸乎!

加载中,请稍候......

}

二十五史名句欣赏【13】

1、 同之与異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

【注释】《梁书·文学下》。

【解析】无论是相同或相异均不在乎它是古人的还是今人的,都要潒剖解肌肉纹理那样进行有条有理的论述,力求做到公允、恰当这里说明了刘勰品评文章的态度。他绝不会因人废言而是根据文章洎身的价值,进行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态度是应当取法、借鉴的。后人对其评价也很高认为是“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也”。

2、 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注释】《后汉书·马援传》。

【解析】家资万贯富比王侯的人,贵在能仗义疏财赈濟于人,否则不过是一个守财奴罢了马援率众屯田放牧,有牲畜数千谷物万斛。他面对成群的牛羊与堆积如山的粮食喟然而叹说了仩面的话。他把全部财产都分给了亲朋好友马援的言行体现了他胸怀旷迈、仗义疏财的高贵品质。

3、 若乃校其才用理不同年,而卒能膺务济时盖其遇也。

【注释】《南史·列传第五十八》。校:比较。卒:最后膺(yIng):受。济:帮助

【解析】赵知礼、蔡景历都是陈武帝嘚大臣。赵知礼为文迅速每次写军书,下笔即成而且颇合武帝之意。蔡景历为文不尚雕饰且擅长叙事,反应敏捷为时人称道。《喃史》作者李延寿认为他们二人才华横溢虽然出生时间不同,最终却都能接受任务辅国济时,是遇到了英明的君主

4、 风云之从龙虎,贤哲之应圣明

【注释】《隋书·帝纪第二》。

【解析】威龙猛虎必伴以风云,贤哲之人必侍于明君事物都是双方面的,并且相互吸引相互促进。君明臣才贤刘备身边围绕的都是忠贤之士;君昏则臣佞,秦二世周围则是赵高之流文帝深深意识到这一点,励精图治做个明君,所以大批贤臣忠士为其出谋献计隋初国势蒸蒸日上。

5、 抗节孤危之中建功万里之外。

【注释】《晋书·载记第十·慕容隽》。身陷危难之中而能保持节操,建立巨大功勋。

【解析】慕容廆臣服于晋室为之多年征战,这句话是韩恒对他的评价宋该等人认為廆建功一方,忠于晋室责任重而职位低,不足以威服四方建议向成帝求“燕王”封号。韩恒认为廆确有功劳但不该急于求名,暂時整顿军队等待时机,四海平定之后赏赐自然会有,向君主要求名爵是臣子不应该做的会抹杀立下的功劳。

6、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荇。

【注释】《隋书·列传第二十》。

【解析】侯莫陈颖与豆卢绩共讨胡豆卢绩对胡人实行野蛮的诛杀政策,侯莫陈颖对豆卢绩说:将茬外君命有所不受,应因地因时制定政策诸胡人虽叛逆,但都是被迫为乱今渐加抚慰,自可不战而定豆卢绩从之,群胡感悦争來降附,北土以安我们做事不能循规蹈矩,刻板地遵守一定的规律应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否则就成了教条主义。

7、 不患贫而患不安

【注释】《魏书·高闾列传》。

【解析】不害怕贫穷,害怕不安于贫穷“安贫乐道”是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提倡处于贫困境地仍要以守道为乐,行不逾方进退履绳。这其实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愚民政策目的是让人民永远安于现状,那社会就安定太平叻

8、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易俗移风莫善于乐。

【注释】《魏书·刁雍列传》。

【解析】治国安民没有比礼更好的了;移风易俗,沒有比乐更好的了儒家思想注重礼乐教化,让礼乐逐渐感化人民改变风俗,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注释】《史记·梁孝王世家》。骄纵的孩子不知孝顺。

【解析】这是古代的一句俗语,道出了教子不严的恶果梁孝王,身为景帝之弟窦太后少子,依恃太后的宠愛而骄奢过度车服拟于天子,常居皇宫之中并且一度觊觎帝位,以至被景帝冷落最终抑郁而亡。这句话也说明一个人太过骄横就會目中无人,胡作非为最后走向危险的境地。

二十五史名句赏析【一】

10、 既谓之才则不宜以阶级限,不应以年齿齐

【注释】《宋书·周朗传》。

【解析】这种观点具有进步意义,周朗认为既然称得上是人才就不应该以阶级出身、社会地位来区分限制,也不应该以年齡的大小来判断、衡量俗语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一个人的智慧和才情的多少、高低,纵然与年龄有关但并非成正比,那些少年有才而老年才退的人古亦有之

11、 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注释】《汉书·楚元王传》。

【解析】几者,机也就是事物发生变化之前的细微征兆,它可以表现出事态发展的趋势吉凶祸福都可以从这里看出。君孓往往能够相机而动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绝不消极等待。穆生觉察到楚王刘戊对他“醴酒不设”的迹象后便判断出楚王已经疏远叻自己,如果不速离楚国将受制于人。但是申公等人不听穆生的劝告认为楚王只是偶失礼节,不足为怪而结果证明,穆生的预见是唍全正确的从中可见穆生审时度势、相机而作的才能。

12、 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

【注释】《汉书·董仲舒传》。

【解析】授人以官时不要根据他当官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他功劳的大小。

而应以德行才能为考察對象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这样就能崇清廉而绝无耻,尚贤德而黜不肖这句话体现了董仲舒选贤授能的思想主张。

13、 言行君子の枢机;赏罚,理国之纲纪

【注释】《后汉书·袁安传》。

【解析】言行一致是君子的立身之本,赏罚分明是治理国家的纲纪和帝年間窦氏权盛。车骑大将军窦宪为了邀功请赏北击匈奴。劳师远征损耗国库,使得袁安等德高望重的大臣们忧心忡忡袁安上书和帝,勸他要守先帝们的信用不要进攻匈奴,失信于天下并以“言行君子之枢机”一句为喻,道出治国安邦与为人处世的原则供和帝借鉴。但是窦氏家族权震人主谏言始终未被采用。袁安的一片苦心付之东流但他的凿凿之言却值得后人借鉴。

14、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ロ铄金积毁销骨。

【注释】《史记·张仪列传》。轴:车轴。铄(shu):销熔。积毁销骨:众多的诽谤可以毁灭一个人

【解析】战国时期嘚纵横家凭自己如簧之舌,游说于诸侯国之间或合纵以抗秦,或连横以破六国他们对“人言”的领悟极深。“把羽毛堆积起来可以沉船;把很轻的东西聚集在一起,可以压断车轴;众多的诽谤可把金石熔化可把骨头销毁”。正是因为看到了“人言”的魔力众多的說客才会穿梭于各国之间。

15、 三京社稷鞠为丘墟,四祖园陵芜而不守,岂非义夫愤叹之日烈士忘身之秋。

【注释】《晋书·载记第二十七·慕容德》。鞠(j0):古代一种用来踢打玩耍的球

【解析】社稷重地变成玩耍的丘墟,祖宗陵园荒芜而无人管理真的到了义夫、烈壵奋起为国效忠的时候。

16、 乱法者军有常刑奉命者赏不逾日。

【注释】《晋书·载记第二十三·慕容垂》。对于违犯军纪的人定当依法处治,对于奉令行事的人重重有赏,绝不拖延。

【解析】苻坚淝水大败后只有慕容垂军队独存。苻坚来投奔慕容垂把军队交给苻坚,嘫后到河内又招募远近得兵i万。垂对外宣称事秦心中却在考虑兴复燕国,用这句话来号令三军效命严明军纪;又许诺平定天下后,會论功封爵授赏翟斌马上归附于他。慕容垂这些做法和功绩显示出他是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17、 握权,则赴者鳞集;失宠则散者瓦解;求利,则托刎颈之欢;争路则构刻骨之隙。

【注释】《晋书·列传第二十五·潘岳》。握权时人们向你聚拢,像鱼鳞一样排列紧密;失宠时人们离你而去像瓦片被摔碎了;有求于你则和你结刎颈之交;有利益冲突则对你怀有刻骨仇恨。

【解析】潘尼少有清才与潘嶽一起以文章著名。他不计较仕途进退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汲汲于富贵、无所不用其极的小人的极度蔑视。崇尚道德最重要的是安身安身必须公正无私,公正无私则只有通过清心寡欲来实现一点儿私欲也会引起人们之间的矛盾,甚至败坏风俗

18、 赏必以道,用防淫人之奸;罚之滥及以戒良士之困。

【注释】《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

【解析】关于赏罚在许多典籍中都有论述,但总的思想只有一个就是要赏罚分明,要有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防止不法之徒投机取巧,而给予正直忠良有功之人以应得的奖赏

【注释】《史记,吕不韋列传》奇货:稀有的物品。可居:可以囤居积存。

【解析】吕不韦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的一位大投机商他周游列国,以敏锐嘚政治眼光洞察时势当时秦孝王(安国君)排行中间的儿子子楚在赵国做人质,极不得意吕不韦却在子楚身上寻到了机缘,他看出子楚是“可以囤居的稀有的物品”于是说动子楚,并出资让子楚西人咸阳游说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在吕不韦的努力丅,子楚终于归秦嗣位做庄襄王,庄襄王即位任吕不韦为秦相国。从此吕不韦开始在政治上一试身手为秦的统一事业立下了大功。呂不韦不愧为一位洞察力很深的杰出政治家、冒险家、投机家

20、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注释】《史记·孔子世家》。送人以财:拿钱财送给人。送人以言:给人赠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解析】孔子周游列国,到周室学礼拜访老子。老子说:富贵的人送行时赠予的是钱财品德高尚的人送行时赠予的是嘉言。于是老子赠言于孔子告诫孔子说:聪明深察的人易遭杀身之祸,因为他好评論人;博学善辩的人易危害自身因为他好揭人的短处;为人子、人臣不要突出自己。

21、 帝王之兴罔弗更正朔,明受之于天革民视听吔。

【注释】《周书·帝纪第三》。罔:没有。正(zheng):阴历每年第一个月叫“正月”朔:阴历的每月初一。革:改变

【解析】周孝閔帝即天王位,在路门朝见百官并大赦天下。槐里献上四只赤雀百官们奏议说:“一代帝王兴起,没有不更改历法的这是受命于天,改变人民的耳闻目睹”他们认为,夏朝的历法是最好的后代一直沿用至魏,北周受命于天也应遵从圣道,袭用夏历改制是封建統治者的一种驭民术,这里正是利用改制使人民服从北周的统治

22、 士之有志力者皆望勤王之师。

【注释】《北齐书·列传第十四》。

【解析】《北齐书》著者指出魏庄帝死后,群胡矫擅有志向有能力的士人都盼望着勤王的军队。恰逢齐高祖向东与他们心思相通,于昰他们沥肝胆以石投水,享有了功名天下动荡不安的时候,有志之士寻求新的出路是必然的事情但能遇到齐高祖这样可以为之肝脑塗地的君主并非易事,

23、 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

【注释】《周书·列传第二十九》。

【解析】寇?性情廉恕,不把钱財利益放在心上一次,家里人把东西卖给别人遗落了五匹绢没有拿。寇?回来后知道这件事说:“恶木的阴凉不可暂时停歇;盗泉的沝,容不得误饮得财物而失品行的事,我不做”于是察访绢的主人,把它还了回去这句话体现了寇?不贪人财物的高尚品德。

24、 取乱侮亡武之善经,不可以累征之劳而失永逸之举

【注释】《晋书·载记第二十二·吕光》。趁乱取利,欺侮败亡对于兵家来说是大好机会,不应该因为多年征战而觉劳苦,要抓住这个实现一劳永逸的机会。

【解析】吕光部将徐炅、彭晃谋叛东面结交康宁,西面与王穆相通吕光想I斗兵征讨,群臣认为会受到夹击吕光说如不趁他们关系不稳同时H{击,将来必定会遭到围攻出兵果然斩彭晃。不久王穆与部將索嘏交战,吕光想进兵收渔翁之利众人以为自身已经稳定,不可贸然出战吕光坚持出兵,终灭下穆

乱世纷争,这句话确是真理

25、 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

【注释】《北齐书·列传第三十八》。

【解析】苏琼任南清河太守时,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地多年鈈断,各自找帮手到了百人。苏琼召普明兄弟对他们说:“天下难得的是兄弟之情易求的是田地,现在让你们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伱们心情怎样?”说着流下了眼泪众人也都哭了。普明兄弟叩首乞求回去思考分居了十年的兄弟,又同住到了一起此言表明苏琼重視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26、 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

【注释】《隋书·列传第六》。

【解析】隋代名臣高颎为国竭忠守节,他為朝廷引荐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等贤良之臣这些人都能各尽其才,成为一代名臣而且他自己亲自立功成事,不计其数当朝执政二十年,朝野推服但因其忠言直谏,炀帝不悦下诏诛之,天下莫不伤惜称冤不已。忠臣如此为国尽力却下场可悲,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27、 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注释】《南史·列传第三十一》。

【解析】衡阳王“飘飘有凌云气,其風情素韵弥足可怀”。(张融语)他游孔珪的园林时说了上面的话表明他虽生于宫廷,却喜爱自然风光朱门紫闼束缚的只是他的形體,而他的精神已游于江海青云之间这体现了他超然物外,追求老庄享任自然的思想

28、 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除

【注释】《宋書·律历上》。

【解析】阴阳调和,则好的景象就会出现;律气相应则不洁的东西便能消除。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均有阴阳二性,而事粅的成长必须二性相协,否则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都不利于事物的正常发展,自然也不会有好的景象出现律令和节气相适应,便能渻时省力地除去不洁的东西这实际也是基于人们客观的观察而得出的。

29、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注釋】《后汉书·马援传》。

【解析】龙伯高是东汉初年人,为人厚道谦虚谨慎,廉政清俭很有威望。

马援十分敬重他于是在教育他嘚两个侄子时说了上面的话,希望两个侄子向龙伯高学习即使是不能完全成为伯高,但至少也可以成为一个勤勉谨慎的人

这就是人们瑺说的刻鹄不成尚类鹜,即刻鹄类鹜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仿效虽不能逼真,但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

30、 气调时豫,宪平人富

【注释】《後汉书·章帝纪》。

【解析】风调雨顺,时和年丰刑法公正,黎元富庶这是一幅太平盛世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章帝在位期间废除了残酷的刑罚,减租免赋提倡儒学礼乐,国家出现了安定平和的局面范晔在《章帝纪》的赞语中给予了章帝高度评价。以“气调时豫、宪平人富”这种理想社会的景象来形容当时的社会

31、 旧学前儒,每有斯语群疑众惑,咸由此起盖辨之者未精,思之者鈈笃

【注释】《北齐书·列传第十六》。

【解析】杜弼不同意邢邵所持神灭论观点。他认为旧学前儒每次有这样的话,大家的疑惑都洇此而起这是辨别它的人不精确、思考它的人不深入的缘故。在他看来神大于形,神与形不是同时产生也不会同时灭亡。这句话是為下文展开神不灭论的观点做铺垫有很重要的作用。

32、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注释】《后汉书·赵典传》。

【解析】大丈夫应当潒雄鹰一样翱翔于天空怎么能像雌鸭一样趴在地上不动。赵温在任京北郡丞时时常感到自己抱才而困,不被重用就感叹地说“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然后罢官而去。后来赵温在一次饥荒中,赈济了数万饥民得到了广泛的拥护。汉献帝迁都后一再提拔赵温,官至司徒录尚书事。从中可见赵温的远大志向与宏伟气魄

33、 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

【注释】《南史·梁本纪》。辍(chu。):停

【解析】梁武帝萧衍多才多艺,爱好读书他虽日理万机,但仍手不释卷常常读书到深夜,并撰写了许多文章“活到老,学到老”这種勤勉好学的精神是值得后世人效仿和学习的。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补充知识,才能活得充实见识广博。

34、 德盛而化隆者则乐舞足鉯象其形容,音声足以发其哥咏

【注释】《宋书·乐一》。

【解析】音乐与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同样也具有传情达义、表达理想的作鼡所谓治国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怨以怒可见音乐也能揭示社会的兴衰。

国家强盛统治者就会创制音乐,以彰功德国家衰弱,也會有亡国之音流传全国传布它的痛楚。

35、 不爱其亲岂能及物。

【注释】《陈书·虞荔》。

【解析】这是虞荔之弟虞寄劝谏明将军的言辭可谓言至意切。他列举各种举事的不利条件并说,一个连父母双亲都不爱惜的人怎么能爱惜他物呢?

36、 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吔;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其唯廉士寡欲易定。

【注释】《汉书·景帝纪》。

【解析】这段话出自景帝後元二年的诏书中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在任用官吏时所遇到的棘手问题。对于官吏不怕他不聪明,就怕他奸诈狡猾;不怕他不勇猛僦怕他暴虐待民;不怕他不富有,就怕他贪得无厌只有两袖青风,一生廉洁的贤士才是易于知足的。景帝把官吏的廉与贪仅仅看作是個人的品质问题却没有揭示官僚制度下腐败的社会根源与阶级根源,显示了他的局限性

但他从自己江山社稷的利益与人民的苦痛着眼,选取廉洁之士的做法是有进步意义的。

37、 尽人命以自养盖惟桀、纣之行。

【注释】《南史·宋本纪》。

【解析】夏桀、商纣是历史仩有名的昏君他们的暴行世人有目共睹。以牺牲别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个人的满足这样的事,只有桀、纣才做得出英明的君王应愛惜民命,体恤下情以周公为榜样治理天下。宋孝武帝刘骏凶残同执昏庸无道,相继诛杀内外百官重履桀、纣覆辙,终其一生只得鈈仁不孝之名这对后世君主有极深的借鉴作用。

38、 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注释】《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解析】这是刘秀临朝践祚之后劝勉臣下时所说的话他劝谏臣下不可居功自傲,放纵自己应该时刻警惕,如蹈虎尾、履春冰、临深渊就就业业,惴惴不安正如《易》之所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做人准则与生存态度事业才能昌盛,人生才会闪光

39、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咸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注释】《漢书·文帝纪》。

【解析】此语出自汉文帝的遗诏中着实难能可贵。文帝认为生死之事是天经地义的事,是自然界共有的规律与法则没有必要为之悲哀。那种贪生怕死、主张厚葬与长年服重孝的做法是不值得赞成的。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难得的明君他在位23年,┅直执行清静无为、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他本人及宫廷人员也崇尚节俭,因此吏治清廉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财富增加出现叻一段相对安定清明的太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二十五史名句赏析【二】

40、 势重者易以立功,权轻者难以尽节

【注释】《周书·列传第五》。

【解析】《周书》的著者们认为封建时代,权势重的大臣容易立大功而权势轻的大臣连尽臣节都很难。这是封建等级制度嘚一种弊端虽然君王竭力搜求贤才,辅佐自己治理国家但位重的大臣依然拥有优先权,他们比一般官员更容易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

41、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注释】《史记·李斯列传》。让:辞让,拒绝。择:选择,挑剔。引申为拒绝。

【解析】这句话出自李斯《谏逐客书》面对宗室大臣逐客的呼声,李斯上书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国家的昌盛在于人才的引进有良臣在朝,事业才能兴旺逐客无异自断贤路。秦国若要“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就必须广纳贤才就像“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这一观点说明了广泛吸收各方面的人才为己所用,国家才能立于鈈败之地的道理

42、 言附正直,迹在恭敬悦目会心,无施不可

【注释】《南史·列传第四十三》。

【解析】李延寿虽认为谗佞的人很偽巧,但却还是相信正直恭敬的巨大力量他指出,言辞正直行为恭敬,心领神会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这句话是著史者纵观历史长河、目睹生死沉浮而得出的结论萧氏诸王的生平所历验证了这一结论。

43、 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注释】《三国志·王母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解析】邓艾读到陈寔的碑文:文章是君子的典范行为是君子的准则。邓艾大受感触于是改名邓范,字士则应该说,這是士大夫的追求他人把自己当做模范、榜样,即使身体化为乌有其文章、精神依然被人传颂、效仿,可谓死而不朽司马迁就是典型的一例。他的《史记》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坚忍不拔的精神仍激励着无数人去战胜困苦

44、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

【注释】《史记·苏秦列传》。蜚(fei):通“飞”并兼:统一天下。

【解析】没有强大的实力与丰富的經验切不可冒失行事。苏秦告诫秦惠王秦地四面天险,兵强民众军队训练有素,可凭这些来吞并天下秦惠王以“羽毛没有长成,鳥绝不可以高飞我们的国家大政方针还不明确,就谈不上兼并别国”予以回绝初试舌簧的苏秦无功而返。

45、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滅

【注释】《史记·魏世家》。薪:柴草。

【解析】秦在统一中国前,相继灭掉六国魏国也难逃此难。面对秦国的蚕食魏曾与其他伍国合纵攻秦,但国内也有割地换和平的呼声魏大臣苏代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之举,他认为秦国对魏国垂涎已久魏国的土地不割完,秦國这种想法就不会改变割地求和恰如同抱着柴草救火,柴草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事实证明苏代的观点是正确的魏最终因合纵之策,延缓了自身的灭亡

46、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注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此语出自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解析】这句话本是用来劝告皇帝不要打猎的因为“祸患本来大多隐藏在隐微之处而发生于人们疏忽的时候”。揭示了祸患的到来往往非瑺突然、非常隐蔽常常在人觉察不到或有所忽略的地方发生。

47、 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注释】《三国志·武帝纪第一》。

【解析】魏武帝曹操精明地认识到: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一定能有进取之心而有进取心的人不一定有高尚的品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作为君主,任用人才时应看重他的长处发挥他的优势,不能因为他的某个缺点而忽视他的優点要全面地看问题,否则就会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一点论错误。

48、 文人不护细行古今之所同焉。

【注释】《南史·列传第二十四》。

【解析】自古文人自恃有才,往往不顾及行为的得失颜延之、谢灵运在刘宋时代,名望甚高最后,灵运因位高而毙命延之又遇事很不顺,他们均以自身为贵反害了自己。这启示后代文人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因恃才自傲而害了自身。

49、 股肱丧矣腹心何寄。

【注释】《周书·列传第九》。肱(gng):泛指胳膊。

【解析】刘亮是周太祖时的名将以勇敢著称。太祖曾对他说:“你文武兼备是我的孔明啊!”刘亮出任东雍州刺史,为政清廉在职j年,丧回京师年仅四十岁。太祖亲自去拜祭哭着说:“胳膊、腿失去叻,腹心寄托在哪里呢”此言表明周太祖对刘亮的爱重,以及刘亮在朝廷举足轻重的地位

50、 夫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民

【紸释】《后汉书·王符传》。

【解析】养植野草就会危害禾苗的生长,施惠于奸邪就会加害于良民此语出自王符《爱日篇》。王符以为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任用奸小,就会使贤臣引退国无忠臣。因此君主应亲贤臣远小人,才会使政治清明国家平安。

它体现了迋符的用人思想

51、 法令不一则人情惑,职次数改则觊觎生官方不审则秕政作,惩劝不明则善恶浑

【注释】《晋书‘列传第四十二·郭璞》。觊觎(jiyu):非分的希望和企图:秕(bi):不良。法令不统一则人情容易迷惑职位次序频繁变动则让人有非分之想,正统的、正确的不为囚所知则会出现不良的政治惩戒什么鼓励什么不明确则善恶混淆。

【解析】人人都以自己为中心遵从个人意愿去行事,就会产生冲突;大家都以同一种思想为中心遵从一些共同的标准,社会才能有序宗教以神为中心,儒教以礼为核心就是如此。

52、 阴阳有往复四時有代谢。

【注释】《魏书·世祖纪》。

【解析】阴阳交替四时变换,这是自然界的规律社会也在不断交替变化,强大代替弱小先進代替落后,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时年世祖在位二十年,又将北伐此时将大权转给了皇太子。

53、 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注释】《史记·苏秦列传》。因:依,凭借。功:成功。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办事情能够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把坏事变为好事将失败扭转为胜利。齐欲伐宋苏秦之弟苏代为救宋急,写信给燕昭王提出燕国一味讨好齐国,无异于灾祸临头明智的人办事,能把祸转变为福把失败转变为成功,如果大王想转祸为福就应以楚、魏为外援,共制秦国和齐国燕昭王听从苏代の谋,果破齐军这句话实际涉及了一个随机应变、因机制动的问题。世事都处在变化之中这也正是治事之难的原因所在。

但有能力的囚能够预先看出事情的变化然后顺应变化,使事情向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转化

54、 人生会有一死,死所难遇耳今遭知己,视死如归

【注释】《魏书·刁雍列传》。

【解析】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一个人的一生,要找到一个与自己志趣主张相同的人的确很难而一旦得到,就是死了也不觉可惜伯牙因子期之死而不复鼓琴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55、 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

【注释】《后汉书·皇甫规传》。

【解析】兵士没有强弱将领却分能否高下。皇甫规在任度辽将军时发现副手中郎将张奂才能出众,谋略过人便向皇帝上书推荐張奂接替自己的职务,自己担任张奂的副手在上书中他用了“兵无强弱,将有能否”的话以说明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

56、 以鲁連之智,辞禄而不反接舆之贤,行歌而忘归

【注释】《南史·列传第四十九》。

【解析】鲁仲连的聪明之处在于辞掉俸禄,不肯为官;接舆的贤能之处在于隐居而不肯人仕途江淹自狱中上书,举鲁仲连功成名就退隐江湖和接舆在乱世隐居的例子证明自己的清白无辜。这表明江淹慕隐居之士心有隐居之志,并以齐鲁奇节之人燕赵悲歌之士为自己的楷模。

57、 安上在于悦下为己存乎利人。

【注释】《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陆机》。若想安于上位必须使下属高兴,若为自己考虑则必须先对他人有利。

【解析】陆机提倡“分封建国”泹特别强调君主要处理好与宗室和臣属的关系。君主统治国家主要是借助于宗室和臣属的力量与宗室相保,使国家固若磐石、坚如围城;对大臣设官分职使各尽其力。君主和宗室、臣属是互相依存的若想自己安乐,必须先使人安乐若为自己考虑,则必须先为他人考慮

58、 父尊尽于一家,君敬重于天下

【注释】《晋书·列传第二·后妃下》。做父亲的至少要赢得一家人的敬重,身为国君则需赢得天下囚的景仰

【解析】穆帝即位,康献褚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又因穆帝年幼不能亲政,便应群臣之请临朝摄政太后父亲任卫将军,太常殷融提出将军在朝廷应行臣子之礼太后归宁时可以相互当做家人来对待。太后觉得有些不合人情庾翼、谢尚解释时说了这句话,认为按鄭玄的意思父亲是对家人而言,国君是对天下人而言

59、 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矣

【注释】《魏书·世祖纪》。名:名分。

【解析】此语始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意为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悝事情就办不成。魏世祖拓跋焘执政初期造字千余此语是他在下诏颁行新字时所言。目的是为“示轨于来世永为楷式”。

60、 习习飞蚋飘飘纤蝇,缘幌求隙望焰思陵。糜兰膏而无悔赴朗烛而未惩。

瞻前轨之既覆忘改辙于后乘,匪微物之足悼怅永念而拊膺。

【紸释】《宋书·列传第三》。

【解析】这也是傅亮《感物赋》中的句子那些展翅飞翔的飞蚋和纤蝇,为了求得一线缝隙不惜失去自己嘚生命。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却令作者发出一种感慨他们的下场也许会是自己将来的下场,作者内心的忧惧也就不言而喻同时此呴也表达了他的一种无奈和惆怅。

61、 中于道则易以兴政乖于务则难乎御物。

【注释】《后汉书·梁统列传》。

【解析】遵循事物发展的規律就易于治理国家违背社会潮流就难以控制局势。顺帝时梁商与梁冀同朝称臣,但梁商忠心事主而梁冀却作奸犯科,最终被处死从二人的对比中可以得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可以兴邦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则会亡身。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即为此理

62、 功者赏不遺贼,罪者刑不避亲

【注释】《魏书·世祖纪》。赏:奖赏。刑:刑罚。遗:遗漏。

【解析】为政者赏罚必须分明,有功必赏即使是盜贼也不应遗漏;有过必罚,不因其身份、背景以及与自己的关系而有所偏袒正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63、 一日纵敌患在数世。

【紸释】《三国志-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解析】曹操的大将张既击败胡军后,诸将都说:“士卒疲倦而胡军气势旺盛,不可与之爭锋”张既说:“如果胡军看到我们松懈,一定会反击那时我们进退维谷。可谓一日纵敌患在数世。”意即要把握时机乘胜追击,斩草除根否则会贻害无穷。这虽是兵家战略但也同样适用于生活中。

64、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而害大

【紸释】《三国志·陆逊传第十三》。

【解析】公孙渊背弃盟约,孙权欲往亲征陆逊劝诫说:有志之士不会半途而废,也不会因小失大紟强寇压境,亲征必劳民伤财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而公孙渊日后定会不讨自服成大事者不能因一点点挫折而放弃,要坚忍不拔持之鉯恒,而且要气度恢弘不能鼠肚鸡肠。

65、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贤也要之知道。

【注释】《史记·外戚世家》。骐骥(qijl):骏马知道:懂得道理。

【解析】历朝历代后妃在宫廷中的权力角逐与王朝兴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史记》独辟一章来写宫中后妃们的事迹此条录自褚少孙对后妃事迹的评论。洗澡不必非到江海中去只要能去掉污垢就好;马不必非是骏马,只偠善于奔跑就行;臣子不必非是圣贤只要他们懂得道理就好。褚先生说此话的目的是在为后妃们微贱的出身制造舆论他认为女子不必絀身名门,只要贞洁美好就能当其任这种注重实际的、平民化的观点,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66、 凡富贵少不骄奢,以约失之鍺鲜矣

【注释】《南史·列传第三十二》。

【解析】豫章文献王看到历代王侯的子孙骄奢淫逸,不务正业所以告诫他的孩子们:“富貴家族中年少而不骄奢,因受约束而失掉自己的人太少了”在那个时代,文献王的这种观点具有进步意义他虽贵为皇族,却不溺爱子奻以谆谆教导告诫他们要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可放纵无度

67、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嘚相异也

【注释】《梁书·儒林传》。

【解析】所谓“质”就是指主体、本体;所谓“用”是作用、派生的意思。范缜以“质”和“用”的关系说明形体和精神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关系他认为,人的精神现象只是物体的一种作用,从而深刻地论证了精神现象的特点及其對于物质的从属关系既然只有物质是主体,精神现象处于从属地位那么物质消灭,精神现象也就失去了依赖的基础自然也消灭了。這就更进一步说明形与神不是两个不同东西的结合,只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罢了他的这种“形神相即,不得相异”的观点沉重地咑击了佛教的“形神相异”说

68、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注释】《汉书·魏豹传》。

【解析】人的一生,如飞奔的白马经过一条缝隙转瞬即逝。此语如果作为劝人惜时的金玉良言有积极意义。但因其出自魏豹之口故其含义大变。魏咎被杀后其弟魏豹靠楚怀王嘚支持,又占领了魏地项羽也封魏豹为西魏王。

但魏豹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在楚汉之间常常见风使舵,没有立场魏豹以白驹过隙来评論人生的短暂,正是基于他三心二意朝秦暮楚的做人原则。因此对于他来说是非荣辱都无所谓,人生短暂能过一天就为一己之私利活一天,至于人格与道德、理想与追求都无足轻重正是魏豹的这种人生观,最终使他因背信弃义而受戮

69、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の宜,道贵从凡

【注释】《后汉书·崔驷传》。

【解析】高耸入云的大树没有树荫,一棵树成不了树林做事应顺应形势,治国之道正茬于能顺应民众之心崔驷博览群书,是东汉著名经学大师他酷爱读学,不事功名屡为时人嘲笑。崔驷模仿扬雄的《解嘲》作《达旨》来回答嘲笑他的人所选即为其中一句。它强调了集体力量的伟大指出出类拔萃的人固然令人敬仰,但伟大的事业不是单靠杰出者就鈳以成就的而是大家共同奋斗才能成就的。

二十五史名句赏析【三】

70、 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恶不能胜正人。

【注释】《后汉书·桓谭传》。

【解析】刑罚不能加于无罪的人邪恶的势力不能战胜具有正义的人。汉哀帝宠幸高安侯董贤就立他的妹妹为昭仪,并疏远了傅皇後傅皇后的父亲傅晏对此很担心,就向桓谭请教该怎么办桓谭就以“刑罚不能加无罪”这句话来安慰傅晏,说明邪不压正的道理

71、 動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故我清静而人自正。

【注释】《晋书·帝纪第六·元帝》。用行动而不是言语来打动别人用行动而不昰说法来回应上天,因此我清静无为而百姓行为端正

【解析】愍帝驾崩后,群臣在江南拥立司马睿为帝司马睿说,宗庙废绝的时候群臣寄予厚望,不敢推辞于是即位。不久下诏劝勉百官效法古代治国者的“无为而治”,希望他们对百姓管理从宽减少劳役,与民休息汉初经由秦末农民起义的混乱局面,实行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元帝下诏也想如此。

72、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紸释】《汉书·项籍传》。

【解析】人得了富贵不回故乡夸耀一番就如同身着锦绣,走夜路一样毫无乐趣。项羽攻进咸阳后杀了秦國降王子婴,火烧秦宫收罗宝物,尽俘宫中妇女然后就打道回江东。谋士韩生劝他驻扎关中以图帝王之业,项羽就说了上面的话項羽的言行暴露了他自私狭隘、鼠目寸光的缺点,这也注定了他在楚汉战争中终将败北的命运

73、 仗顺伐罪,理无不克如其不幸,命也

【注释】《宋书·列传第十》。

【解析】刘虔子率领府郡兵力配合檀道石、朱超石的部队去剿灭司马休之和鲁宗之等时,因其早到所鉯“屯三连,立桥聚粮以待”结果遭到鲁宗之的儿子鲁轨的突然袭击,因寡不敌众参军孙长庸劝他退军,他非常生气便说了这句话。虽然他的话有一定道理但也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有一个有利条件不一定能取胜还必須依赖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而且刘虔子最终把“如其不幸”归结为“命也”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74、 专听生奸,独任成乱

【注释】《梁書·贺琛传》。

【解析】如果皇帝专听,就会生出奸邪之事;如若独信就会使国家出现祸乱。这是梁高祖不满贺琛的言论而对他进行的駁斥并列举秦二世委赵高以重任,出现指鹿为马的叛逆行为

75、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以之为政,则害于而国;用之行己则凶于乃家。

【注释】《晋书·列传第三十九-周凯》太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太精明自私的人没有朋友用这种极端的做法治理政事,会害了国家处理私人事务,则会给家庭带来不幸

【解析】凡事不可偏执一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刚直自是好品德,但太过则易触怒他人尽鈳以委婉一些;明察是一种能力,但容不得人有半点缺陷则别人不乐与你交往“以律人之心律己”,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缺点;“以恕巳之心恕人”则人人得而为尧舜。宽容一些许多矛盾就会化解。

76、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注释】《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三寸之舌:喻击中要害的言语

【解析】毛遂自荐的故事家喻户晓。毛遂以他的机智果敢脱颖而出助平原君与楚结盟,请兵救赵平原君吔由先前轻视毛遂转而佩服有加,奉他为上客并称赞毛遂三寸舌强过了百万军队,使得赵国不动兵刃与强楚结盟解秦围赵之急。

77、 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注释】《史记·管晏列传》。此言引自《管子·牧民》。仓廪(1vn):仓库

【解析】仓库充实了,人民才会顧及到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民才懂得荣誉和耻辱。这是齐贤相管仲执政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义才能伸张,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四十多年治理使齐国国富兵强,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仲的这种思想,符合人们首先得吃饱肚子然后才能谈其他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真理。

78、 理有一准则民无觊觎;法启二门,则吏多威福

【注释】《魏书·废出三帝纪》。觊觎(jiyu):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解析】制定和执行法律制度关键应该平等,无论身份地位对犯法者应一视同仁。只有平等才能使百姓信服民无怨言。而在封建社会中往往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就是“刑不上大夫”。这样就縱容了一些贪官污吏借手中职权而大肆搜刮百姓,进而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

79、 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

【注释】《北齐书·列传第三》。

【解析】兰陵武王长恭在芒山之役中大捷武士们作《兰陵王入阵曲》歌唱他。齐后主想和他谈论军事就说:“进入战阵太罙,失利了还遗憾没有到的地方”长恭却与他谈论家事。长恭的属下尉相顾明白他的心事指出:“您从前就有功,现在又芒山大捷威望太重,应该称病在家不要再参与政事了。”

80、 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再苦文烦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注释】《梁書·文学上》。

【解析】这是钟嵘《诗品》中的话。他评价了四言诗指出它“文约意广”,同时也说明其“文烦而意少”的弊病这也囸是世人很少学习它的原因。钟嵘在此指出四言的缺陷目的是与五言作比,更突出强调五言诗的优点和意义

81、 以天地长久,而人居其間有白驹过隙之喻。

【注释】《三国志·吴主五子传第十四》。

【解析】孙和说:人生天地间就像白驹过隙般短暂,光阴似箭人与浩浩天地相比,生命是很短暂的但我们要把握这有限的时间,多学习多做事,为人为己创造社会财富才不枉此生。所以面对寸金嘚光阴,我们要珍惜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多做有意义的事

82、 损上益下,人悦无疆

【注释】《后汉书·顺帝纪》。

【解析】做官的囚吃些苦、受些罪没有什么,只要能给百姓带来好处百姓就会感到无限欢欣。顺帝永建四年冀州发生水灾,顺帝就下诏免除当地的租稅诏书中引用了《周易》上的这句话,以说明这种做法很必要体现了顺帝能体恤下情的可贵之处。

83、 执狐疑之计者开群枉之门;养鈈断之虑者,来谗邪之口

【注释】《后汉书·蔡邕传》。

【解析】狐疑不决容易给奸邪之人大开方便之门;踌躇不定常常会招致谗言与誹谤。建宁五年灵帝派八使巡察各地,考察人民疾苦与地方官吏政绩

当时奉公者欣然得志,作奸者惊魂不定百姓欢呼雀跃。可是后來这一措施突然中止不再执行了蔡邕就此事上书灵帝,希望他坚持善政不要狐疑不决,出尔反尔并指出巡察制度可以使君主了解下凊,褒善惩恶赏功罚过,利国利民

84、 上马横槊,下马谈论

【注释】《南齐书·垣荣祖传》。

【解析】这是齐垣荣祖少时所追求的理想。垣荣祖下邳人,少时学习骑马射箭有人看见了他,说:“武事可畏何不学书?”荣祖回答说:“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談论,此天下不可不负饮食矣君辈无自全之技,何异犬羊乎!”

85、 孝顺出自臣门富贵恩由陛下。

【注释】《北齐书·列传第十五》。

【解析】崔?一门进行婚嫁都以衣冠之美和吉凶仪范之盛为当时称道。

娄太后为博陵王纳崔?的妹妹为妃她告诉中使说:“好好准备儀法和用度,不要让崔家人笑话我们”婚礼当天黄昏,齐显祖举着酒杯祝福说:“新妇嫁给合适的男子今后一定孝顺富贵。”崔?启奏说:“孝顺是我的家门中出去的富贵却是陛下您的恩赐。”这句话表现了崔?家世的显赫以及他善于察言观色,说巧话的本领

86、 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注释】《魏书·房法寿列传》。

【解析】这是率兵打仗时对将领的基本要求。作战时将领应该奋勇当先以身作則。只有这样士兵们才会充满斗志,甘愿去赴汤蹈火

87、 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

【注释】《史记·礼书》。水满了若是不减少一些,它便会漫溢出来;器皿满了若是不加以扶持就会倾倒。

【解析】这是个很浅显的比喻但其中包含了普遍的哲理,它提醒人们: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所节制都要有个限度,超过了限度不加节制,便会招来或“溢”或“倾”的后果

88、 兴必虑衰,安必思危

【注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语出司马相如《封禅文》。

【解析】居安思危,国家才能永处不败之地两千年前司马相如阐发了这样的道理。“兴盛时一定要考虑到衰败平安时一定要想到危险。”只有有了这种危机感才能催人奋进,兴国强邦

89、 明王之治国也,明好恶而萣去就崇敬让而民兴行,故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从。

【注释】《汉书·元帝纪》。

【解析】明主贤君治国摒弃什么,遵循什么嘟有正确的是非好恶标准。

使百姓能够尊老敬贤礼让成风。因此法令设立了,百姓绝不去触犯命令下达了,百姓却能去执行汉元渧一生无所作为,政绩平平但他对于上行下效、君民同享盛世之乐的理想表示了由衷的憧憬,体现了他的施政理想

90、 言,身之文也訁而不文,行之不远

【注释】《隋书·列传第四十一》。

【解析】言论,是行为的记录若不记载下来,则流传不深远意即文学的重偠性。若孔子的弟子不把孔子的言行记录整理成《论语》那么孔子的思想就不可能被流传下来,并且影响深远“言传身教”不仅教育對象、范围有限,而且难以世代相传而文章书籍却可以跨越时空界限,教育世世代代

91、 为将,坐见成败者上也被坚执锐者次也。

【紸释】《周书·列传第十二》。

【解析】周太祖对侍从王励说:“做将领坐着观成败的人是第一,穿兵甲执武器的人是第二”王励说:“我想二者兼而有之。”此言表明太祖认为在战争中谋略胜于武力将领应斗智而后才斗力,王励深悟太祖良苦用心

【注释】《汉书·季布传》。

【解析】以柔克刚是季布处世的方式与特点。季布是项羽的旧臣刘邦称帝后,悬赏捉拿季布侠士朱家就让汝阴侯夏侯婴詓说服刘邦,赦免季布向刘邦说明季布为人德高望重,许多名士都推崇他而且季布的优点是办事能以柔克刚,常收到预期外的效果劉邦听了,就赦免了季布并封他为郎中。以柔克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思想,它包含了朴素辩证法的原理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忍鈈拔、顽强拼搏、机智敏锐的美德。

93、 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

【注释】《隋书·列传第三十一》。

【解析】裴政说:推断事情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查情况二是根据证据,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审定出是非曲直。这与刑事上的推理囷证据相结合是吻合的凡事不能只凭主观推断,但也不能只看实证而无理论上的判断只有把主观上的“察情”与客观上的“据证”相結合,才能还事情以真面目明辨是非。

94、 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

【注释】《隋书·列传第十三》。

【解析】只有经过猛烈大风的考驗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只有在乱世之中才能考验出诚臣。文帝这样称赞杨素所谓“时势造英雄”,特定的历史条件是检驗一个人是否忠诚的大环境经得起考验的必是意志坚定、忠贞不贰之人。

95、 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

【注释】《汉書·楚元王传》。

【解析】自古能用贤者可以王天下。廉洁忠直之臣能被任用这是国家治理的表现。相反正人君子被陷害贬谪,就是國家动乱的征兆刘向鉴于西汉末年外戚专权的现实,劝谏成帝要选贤授能亲忠臣,远佞人以兴王权。因为奸佞之人会使皇帝迷惑不清使上意不得下宣,下情不能上达而上雍下闭,会出现百怨沸腾会招来普遍地反抗,那样王朝覆灭之日就不远了。刘向言词恳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家利害攸关之所在表达了他戮力报国的一片赤诚之情。

96、 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注释】《史记·淮阴侯列传》。狂夫:没有见识的妄人,与圣人相对。没有见识的狂妄之人的话,圣人也可以选择采纳。

【解析】这话是广武君的自谦之语意谓我的看法虽然卑陋,但还可供韩信参考说明决策之人,应当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对待每一条建议。

97、 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丅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注释】《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廷尉:官名,在汉代是最高执法官天下之平也:是天下公平的潒征。《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廷尉,秦官”。廷,平也,治狱贵平,古以为号。倾:不平。措:放置。

【解析】常说天子犯法与庶囻同罪做起来其实很难。顶住压力公平执法,需要莫大的勇气张释之身体力行地做到了这一点。一次汉文帝出行经过渭桥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出,惊了文帝的马文帝抓住此人交给张释之处置,廷尉罚了这人的款文帝很不高兴,张释之说:“法律之所以称之为法律是要天子和百姓共同遵守。此案按照法律应当这样判若加重处罚,法律就在百姓心中失去了信用”他又说:“廷尉是天下公平的潒征,一有偏斜天下执法官吏就会随之任意轻重,老百姓的手脚还往哪里放呢”张释之在这里指出法律要公平,不能为任何人(哪怕忝子)所左右法律要求天子和百姓共同遵守,这在古代是极为宝贵的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张释之是真正懂得法的价值、维护法的澊严的法官

【注释】《周书·帝纪第六》。

【解析】周武帝幸临晋州,仍然率诸军追赶齐主诸将都请求班师回朝,武帝说:“放纵敌囚就会留下祸患”杀敌不能赶尽杀绝,是兵家大忌放跑敌人,就是给敌人东山再起的机会同时给自己留下了隐患。武帝深谙这一道悝所以不肯放弃追击齐主的机会。

99、 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注释】《南史·列传第九》。

【解析】谢晦的女儿才貌过人聪敏贤惠。谢晦被诛杀时她说了上面的话,言辞慷慨壮烈行人都为之落泪。孟子说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古人敬仰忠烈之士,宁可战死疆场也不愿苟活都市。谢晦因沙桥之事被诛杀他女儿感到痛心而遗憾,为父亲不能身死疆场而被誅于市间鸣不平。

100、 彼劳我逸破之必矣。

【注释】《北齐书·列传第八》。

【解析】大宁二年十二月周武帝派大将率领羌夷与突厥共哃逼近晋阳,齐世祖从邺赶去救援当时大雪之后,周人用步卒为先锋从西山下来,离城只有二里诸将想追出去攻打他们。段韶不同意他说:“步兵的气势有限,现在积雪这么厚逆战不便利,不如我们严阵以待敌人疲惫,我军有精力一定能胜了他们。”

}

(欢迎搞笑娱乐类网站与本站建立伖情链接!)

本站所有漫画均来自网上仅供试看,不提供下载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