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转世灵童纪录片一部纪录片

原标题:尼泊尔灵修少年?人类真正的宗教是追求真理!

人类真正的宗教是追求真理

惊动全球!尼泊尔男子在菩提树下打坐六年,不吃不喝也不排泄!

亲访尼泊尔灵修少年 证悟后6年准备启程传道

灵修少年证悟后作了6年的准备终于启程传道。

这仿佛暗示,他此生的传道,将消除宗教之间的隔阂、实现万法归宗,迎来一个灵性的大提升、人类转变时代。

一名英国的访客面见他的时候问道:

这个我不能告诉你,但未来会知道的。

他暗示到未来地球不仅仅适合人类居住,而且适合其他形态的生命甚至诸佛居住

从中国出发飞跃喜马拉山便来到尼泊尔,人们称之为“众神的国度”,在这片国土上有多种宗教和信仰,特别受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万物有灵崇拜的影响,人们往往同时崇拜两种宗教的神、同时参加多种宗教典礼,这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对这里的人民来说,宗教生活是世俗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尼泊尔人均GDP仅743美元(2015年),作为亚洲最穷的国家之一,其一举一动对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直到2005年5月18日上午11点,一位15岁的年轻人走向一棵菩提树下,进入了深深的禅定。

探索频道在2005年播出了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The Boy With Divine Powers(灵修少年)》,节目播出后轰动全球,之后其进入了连续6年的禅定,终于在2017年3月举办的一场法会上,宣布即将启程向全世界传法,笔者也亲身前往法会现场,踏上了这趟探索的旅途。

灵修少年现在法号为“Maha Sambodhi Dharma Sangha Guru”,意为“大等觉-法-众-导师”,等觉的意思为证悟达到诸法平等的境界。

他平时在原始森林里面训练僧团,在他成道的龙华树下有一个水泥的金刚座和一个茅草屋,除此之外一无所有,现在他偶尔会展示少量进食,因为其反对展示特异功能,而提倡解脱轮回。

会场布置得十分美感,中间是灵修少年冥想中见到的最主要的一位古如来,其名号梵语为“慈心”,有人认为是弥勒佛,但他告诉大家这是一位古佛,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未来会更详细地解释。其僧团颜色为蓝色,他表示只是象征意义不一样,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也不重要。

法会现场围墙上挂着他15岁时禅定的照片,他那时因为回忆起了宿命通和过去的禅定而自行去菩提树下打坐。

世界各地的信众来到此处,他们有些信仰佛教、基督教,有些是New-Age的追随者并且自身带有一些诸如高维视力的特异功能,或带有一切外星的前世记忆,来此迎接一个新的时代,也有不少像笔者一样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某种信徒,而是灵性道路上的探索者,在这里人们受到平等对待,短短几天内笔者仿佛看到了大同世界,不同经验背景的人们没有任何隔阂、任何歧视,相敬如宾。人们来自欧亚,甚至遥远的阿根廷。

徐小虎教授是我国国画等领域的学术泰斗并有深厚的西方背景,今年已经84岁,是上师和中国、欧洲信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她放弃了世俗的生活追随灵修少年多年,她告诉笔者灵修少年身体里面并非是一个小孩子,第一天我们为她准备了简单的生日派对。

信仰灵修少年的、多次参加他法会的不少都是高学历、高等教育的人士,有位南美的志愿者精通8国语言,他可以和每个主要到访国家的信众沟通,虽然尼泊尔物资极其匮乏,法会现场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不乏考虑美感。

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每一片竹子都是自己削出来的,才有了这个简易的国际到访棚子,在这里有些从灵修少年10多岁时便出家跟他一起学习的美国人年纪也不小了,右边这哥们每件T恤上面都是印的耶稣,他不说话只做事,笔者到得晚只有去挑一下水。

在尼泊尔你有信仰并不是值得羞耻的事情,佛陀和诸多大师均诞生于这个国度,他们的教学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卡车上也印着“God is great”和咒语。

大家排队接受上师的祝福,他希望我们不要贪恋外力,而要认识到通过修行不仅可以揭示自身无穷的智慧,还能解救自己和其它生命。他只是一个传道者而不是救世主,只不过他拥有向全世界渗透真理的能力。现场很多欧洲来的朋友,他们长得就像天使一样。

上师出来的时间是不定的,他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离开禅定来到法会,只要有一个人在排队接受祝福,他就不会下座,每天约上万人到来,他的祝福会持续每天10-12个小时,期间他不用吃饭或饮水,却不停流汗,到了晚上尼泊尔人就不会知道他去哪儿了,实际上他完成后会直接接见我们国际到访者和僧团,并不是去吃饭或者是休息,而是告诉大家未来如何传法的事情。

在上师出来前,旁边的瑞士阿姨Carrent,她一生追随过各种著名的瑜伽大师,最终来到这里,她说这位Guru(导师)的气质远远超越她曾经见过的所有瑜伽大师,包括一些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在上师出来前1分钟她感觉到现场能量开始上升,而笔者感受到仿佛从地下涌现无条件的慈爱,突然在脑海中播放一生中因为愚昧而伤害别人和自己的事情,开始落泪和充满忏悔。大家很明显的共同感受就是,我们面前坐的并非一个25岁的少年,在连续12天每天超过10小时祝福仪式中,他看每个人的眼神都一样,并且从头至尾没有任何其它动作或厌倦,这样的活动对凡人来说哪怕只有1天也会让人疯掉。从宗教学术的角度看这仿佛是心无挂碍的至高境界。这也是笔者此生唯一经历的具有神圣感的场面,非语言性的教导和震慑是最令人震撼的。

笔者在他启程向世界传法的法会上获取了很多信息,有些是不能公开的,因为过早公开会干扰历史线路的行进。大致就是讲这是一个大时代的最后一个时代,这个时代过去之后,随着他的修行法和真理传遍世界、随着全人类透过修行、修心来美化这个世界,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地球。一些美国的、欧洲的以及中国的弟子已经放弃了一切世俗的生活来此在身边跟随他多年,他们中有些曾经就根本不知道这个人,从梦中或心灵感应感召来到此地。有些人带着多维视力,他们从他背后看到了一排圣人的视相——佛陀、耶稣等等。有些人带着外星的前世记忆,讲述了一些神奇经验和今生为什么会来到此地,都指向地球的扬升和人类回归心灵的旅途,但和一般高灵的信息不同的是,灵修少年的最终目的和愿景是让地球上的全人类通过修行达成脱离轮回的终极目标,并让地球成为适合人类、动植物、一些肉眼不可见的生命物和甚至佛居住的净土,而人类关于轮回和业力的知识记载通常是来自投胎到地球的传道者而非外星人口传,这是有密因的。他告诉大家“Maitri/慈心”就是钥匙。而他从接到一些薄伽梵、古如来(被他称作“最高灵魂”或“觉悟者、自在者”)的指示来地球上达成这个目标,从最初到现在已经苦修了几千年。同时他也带有和通常所说的外星人完全不同的气质:他毫无任何个性的特点、无比平静,笔者和其他拜访者在他面前感受到仿佛时间彻底静止一般的平静与无条件的慈爱和平等,完全无需语言交流,完全不需任何提问与质疑。曾在这些年多次参加他的法会的外国朋友们告诉笔者:在原始森林森林里时,蚊子不会攻击他,野生动物也不会攻击他,若去那里拜访他,事先让志愿者转告,老虎和黑熊就不会攻击拜访者。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切灵魂是平等的时刻。笔者所见证和听闻的远远不止如此,但鉴于灵修少年严禁对外宣扬关于他的神通的事实,以免让信众偏离解脱轮回的慈心之道,仅作少量分享。对于质疑,他的回答是:“人们有表达的自由,不需要阻止他们说,但未来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那就是慈心——对万物无条件的、平等的善意与关爱,当人悟入永恒的慈心时,万法归一,万物合一。从今日逐渐清晰的事实,我们重新来看待灵修少年从15岁到25岁这10年成道的经历。

一切暂时的智慧,仅仅在表现形式上富足而已,人类被空洞的语言文字所束缚,这在法(Dharma)里面是不需要的”

东方佛教哲学往西方渗透、瑜伽和心灵修行在西方的流行不过是最近一两个世纪才开始的。法国法兰西大学的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在其书《哲学家与僧侣》中写道:“20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撞见了东方的佛教”。确实东方的信仰形成了一套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看待事物的基础哲学和认识论,尤其当量子理论出现之后,西方科学所依赖的根基、看待事物的根本观念——机械论基础哲学已经近乎崩塌,世界不再是曾经西方人认为的那样“如同大量齿轮和嵌合结构结合在一起运行”的实在图景,一下否定了在电磁学鼎盛的时代,人类曾经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像魔法师一样操作这个宇宙机械装置来随心所欲地操纵自然现象、认为已经非常接近宇宙的终极奥秘,于是海森堡有深深的疑问:“如果构成原子的不是东西(实在的存在),为什么原子却是东西”。然而,东方人声称“实物只是本质的外在动态联系和表象”、“时空只是人依赖事件顺序认识世界造成的错觉”,以这套曾经“略带奇葩的”观念来看待微观世界的量子行为,却比机械论更加符合实际观测,在人类看待客观世界的根本观念上,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转折。

量子物理提供了一个视角,即:整体不可分割的联系。斯塔普说道:“一个基本粒子并不是独立存在、不可分解的实体。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组向外扩展达到其他事物的联系”;玻姆则说:“我们应该说,整个宇宙的不了分割的量子特性相互联系是基本的实际存在,而有相对独立行为的部分仅仅是这个整体中特定的、偶然的形式”、“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之间的矛盾,暗示了在自然宇宙中存在一种更基本的层面。无论是量子理论还是相对论,都指向这一更深层的理论。而这种更基本的层面,代表了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和一种隐含的秩序,在此之上才产生了我们对这个经验宇宙的解释秩序”。新的经验促成了科学视角的转变、科学所依赖的基础哲学的转变——整体不可分割特性,这正是东方人看待世界的哲学。如同释迦牟尼在2600年前所宣扬的:“事物通过相互依赖而获得自己的存在和性质,它本身脱离依赖便荡然无存,它不存在绝对性固有的自身属性(缘起性空理论)”。若持这样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则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不同物质可相互转化、空间和时间互相影响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看法,只是尚待实验证实。

那么回到主题——灵修少年是否能依赖某种整体不可分割的特性和转化、从而从周围获取能量和养分呢?

psychology》,认为禅定的目的是超越逻辑,超越语言,并努力消解各种形式的概念凝固。在佛教对禅定的描述中意识和物质也是没有界限的,从而意识可能让身体与周围的物质环境进入一种融洽、和谐的状态,如同中国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量而佛经中记载“初禅天”以上的某些地球之外的高等人种依靠禅定可以直接进食能量,同时我们道家也有“辟谷”的说法,即在修行中通常只少饮水并在一段时期内打坐而不吃饭,但辟谷6个月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这种事情通常停留在无法验证的传闻层面。灵修少年后来对此的解释是:“在那种状态下,我与水、气、天、地、和光合为一体,并能通过禅定而获取养分元素。接着,身体机能减慢,我得以进入类似于冬眠的状态”,可见这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迷信的说法,而是既带有超自然色彩,又包含完整的逻辑与功能关系描述,并非是荒谬无力的。对人们好奇张望的眼神,灵修少年表示不屑一顾:“我净化世界的苦修,却被人们当做一种猎奇”,这话背后仿佛是一种圣人看凡人的超然姿态,同时他说道:“我打坐的时候意识是不在这个身体内的”,如同佛经中记载的“八地菩萨”可以用意识生出身体去地球之外学习法,让身体同时存在于多个地方、同时做多件事情,就像未经观测的电子一样。如果您以为他就是出来给人们展示一下不吃不喝、在一个地方冬眠。

那他接下来的作为和开示将令人震惊。

这件事情在“灵修少年”在菩提树下打坐6个月时达到了最热点,那时每天上万人从尼泊尔和外国跑到他打坐的地方参观,把他围在中间围得个水泄不通。这件事情在本国影响力太大了,不得不惊动了警察和国家政府,他们认为有必要搞清楚这个惊动全国的事情。探索频道在拍摄纪录片期间对灵修少年连续近距离拍摄,尼泊尔政府安排了国家科学院(相当于尼国的中科院)、佛教研究学者、内政部形成一个团队专门调查这个事情,他们对护持管理人员强硬地要求:“要么让我们调查正在发生的一切,要么这就是一个骗局,你们要关闭这个地方,世界各地的媒体纷纷报道这一事件,炒得沸沸扬扬,如果一切都不是事实的话,那对我们国家形象影响就太坏了”,最后其结论居然是:“如果有宣布的必要,可以对外宣布这确实是个无法解释的奇迹”。在2005年12月9个政府官员在甘迦玛喇嘛的带领下连续观察48个小时,2006年2月一个新闻组织携医疗团队对他进行近距离观察,发现他在半小时内只吸气三次,咽口水一次。从医学的角度讲,不喝水很快就会造成严重肾衰竭。

最终这个事情在多次研究后并未被定性为骗局,不仅如此,尼泊尔总理还接见了他,在有公众活动期间还为他配备特种兵保镖。最重要的是为他发放了尼泊尔外交护照,意味着他不需要签证就可以去任何国家传道,他未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但完全不像是未受教育的人,佛教言通常大菩萨应世的时候各种机缘都会非常顺利,他的种种行为已经展示出一种趋势——貌似他并不是高原上某个寺庙里传说中的隐世得道高僧,而是在走向世界,并对整个世界有某种时代意义?他15岁时的仅有几次出定向公众开示语气都是面向全人类的。

灵修少年接见尼泊尔总理

经过采访当地人得知,这位90后修行者当时在母胎中时,母亲只要吃肉便会呕吐,他也不能吃肉,小时候看到村民杀牛杀羊的时候他会极力保护它们。到了11岁的时候他遵从藏传佛教金刚乘出家修行,但出家时拒绝削发剃度的仪轨。当地保留着一个寻找转世灵童的传统——把小孩拿到山洞里面去打坐,试图检测他们是否具有前世修行的经历。与他同组的另外两个小孩进去一会儿就出来了,而他只吃了一点点东西就在里面呆了三天,就是这时他的师傅发现他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据他所说,他是在6、7岁时第一次看到了火葬后,慢慢回忆起从前世的记忆,于是再有了后来15岁时他突然未经告诉任何人突然去菩提树下打坐的事情。由于看望的人群太多,严重打扰了他的修行,几度突然转移修行地点、在他打坐达到10个月时,人群看到他头顶出现青白色的光芒、胸口出现一个金色的“卐”,如果按佛经所讲这几乎是成佛的相了,人们认为这下他应该成佛了,并开始叫他“佛男孩”、“释迦牟尼转世”,而他却否认。更震惊的是,他告诉众人他将要去丛林深处禅定整整6年,如果不顺利可能要20年才能圆满修行。

在他通知了最早的7名护持群众的一天早上,他向这7名弟子作了道别,便只身前往丛林深处进行6年禅定:

通过询问一些修行高僧,他们告诉笔者这个人是在禅定的状态下说话的,但关于他的身份还需要观察他接下来做什么,凭经验目前无法测知。

现场的群众都希望灵修少年能够传递一些地球世界外部的信息,他在10个月禅定期间出定几次作了讲话:

“愿万物众生和平,人类精神富足。问候各派信众、圣人,所有宗教和组织。三宝的薄伽梵指示我拯救、提升人类和世间众生。我遵守诺言,救度娑婆世界,超脱七情六欲,让世人不犯下罪恶。我一心不乱地打坐,解救人类和所有生命。人类真正的宗教,是追求真理,人唯有找到真理,才能受益。愿所有宗教传统改变,信众们要先找到真理,在内心涵养宽容、慈悲、非暴力、和平、必须以救世之道美化世界。我会继续冥想打坐,专注于发展智慧直到大彻大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救度众生。谨向大觉悟合十,祝大家平安”。

可见这个说话和架势是向全世界说而不是对尼泊尔某个村、某个庙或者佛教徒。透露了他是受一些“薄伽梵/大神”的指示来提升、救度人类,让人类从分歧走向大同社会,并有在未来把人类宗教统一为“追求真理”的愿景,这仿佛是佛陀所说的“万法归宗和诸法平等”。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最后在雪山上面连续禅定了6年而成道,佛教认为大多数修行者只能达到脱离轮回的程度或证悟少量智慧,罕见像佛陀一样以肉身状态领悟世界的真相。这位年轻人在丛林里的一棵龙华树下成道之后,根据自身的证悟,对这个世界的宗教作了一番耐人寻味的开示:

“万物的本体只有一个,所有的灵魂都一样”。

“纵有无数星辰可见,天空为一;纵有万千道法现前,其宗为一。那是不同时代所产生的智慧,今以各色宗教、教义、道和文化色彩斑斓地点缀于这个世界,虽然上师之道本质上相仿,但不同的上师有各自的教条、定位及随之收获的成果”。

“无法脱离生死轮回的道是不能称之为道(梵语意为修行法门)的,那仅仅是在这稍纵即逝的世俗中的业余娱乐”。

“在人类的世界里,人类有自由:他们可以选择专注于法道或者于有罪的行为,而个人追随之道是否具有脱离轮回的真实形式,是另一个极为个人的探求,虽然有各种世俗的请求,上师只能授予法和道,而一步步往前行走在这道上的责任仍是个人自身的探求;而个人所追随之道是否具有脱离生死轮回的真如形式,则是另一个极为个人的探求”。

“但人类远离慈心智慧,即便终生以法的名义从事任何修行也不可能证悟。这个世界的意义是在于区分法和罪,而其结果好坏在于他们所作所为所成就的业力,公平地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证悟或是要承受什么”。

通过这开示大概勾勒出他想表达的轮廓:不同宗教只是同一真理披不同的衣服来有形地展示给凡人,他们的定位和成果不同,其中有些不能脱离轮回,人的选择是个人的探求,而轮回就像是在这个世界上不停地学习、其中所有选择都是自由的、非外力干涉的、自己探索的,最终业力公平地决定一个人是否证悟真相。

他在成道之后很少对外说话并且没传法,于是佛教界开始坐不住了,有人在龙华树下禅定6年,这恐怕是成佛了呀~~从他十多岁时便追随身边的一名美国弟子告诉笔者,2011年月黑风高的一个夜晚,尼泊尔一位藏传佛教的僧人起身去拜访他并提了很多问题,类似于:您是不是佛教呀?您是不是成佛了呀?您怎么还不传法呀?您开示怎么不照着佛经讲呢?美国弟子说这是第一次看到灵修少年对外以非常快的语速连续不停说了5个小时,最后喇嘛带着一脸震惊的表情离开了。

这个世界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个法,需要等一段时间。我不会玩文字游戏或者不停对外灌输文字来描述超越人类经验的真理。颜色、宗教学术和仪式,只有几乎不到百分之零的法(本质的真理)在其中(释迦牟尼也说过)。上师唯一的语言,就是一条无形无现的解脱之道,并且那里没有任何分别和歧视,上师很高兴信众无私奉献虽然他们不了解这种语言,我几千年来苦行不仅仅是为了哪一个特定的群体(佛教或某类人),这法将是所有宗教教法的集合,觉悟有许多次第,当所有的层次消灭破除即是等觉。

这仿佛暗示,他此生的传道,将消除宗教之间的隔阂、实现万法归宗,迎来一个灵性的大提升、人类转变时代。一名英国的访客面见他的时候问道:您已经证悟了吗?是的。您已经成佛了吗?这个我不能告诉你,但未来会知道的。他暗示到未来地球不仅仅适合人类居住、而且适合其他形态的生命甚至诸佛居住。

不管灵修少年是否有能力带来人类的转变,这里面的奥秘都是每个人自身的探索,《僧侣与哲学家》中写到:“我会说佛教本质上是一个形而上的传统,从这个传统可以吸取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运用到每一刹那和所有的状况之中。如果我们对宗教的定义是要盲目接受一种教义,不需要自己重新发掘那个教义的真理,那佛教就不是一个宗教。佛陀说的很清楚,他的教义必须被检查,必须被思考,不能只是因为尊敬佛陀而单纯的接受。教义的真理必须自己发觉,通过不断地修炼最后迈向心灵的证悟。” 从盲目信仰和遵从教义仪轨里面解脱出来,是东方宗教独有的特指。

牛津大学的犹太教授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探讨了宗教和灵性之旅的差异:

宗教是一份契约,而灵性是一段旅程。宗教对世界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描述,并提供一份定义清晰并记载各项预定目标的契约合同。如“上帝是存在的,他告诉我们应该遵循某些行为。如果你服从上帝,你就进入天堂;不服从,则在地狱被烧死。”

而灵性之旅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旅程一开始,通常都是一些大问题,例如: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善?在大多数人欣然接受当权者提供的答案时,灵性的探索者却不那么容易满足。他们会下定决心探索这些大问题,不论这些问题将他们引向何方。例如,一个学生起初主修经济学,想在华尔街找份工作,但学着学着,最后却进了印度教的修行所,或是到津巴布韦帮助艾滋病患者。只要在人生中质疑着各种世俗的惯例和契约,都可以视作灵性之旅。

这种旅程与宗教有根本差异,因为宗教力图统领世俗的秩序,但灵性要规避世俗的桎梏。灵性流浪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挑战各大宗教的信仰和惯例。宗教有种麻烦的倾向,即喜欢把事实声明转化为伦理判断,比如原本只是事实声明的“《圣经》由上帝所著”却变成道德命令:“你必须相信《圣经》是上帝所著,否则就是罪过”。

对宗教来说,灵性是一种威胁。宗教通常会极力阻止信众踏上灵修之旅,宗教面临的挑战也不是追求食物、钱权的凡人,而是来自那些追求灵性和真相、无法用陈词滥调打发的人。

推动新教徒反抗天主教会权威的、虔诚而苦修的修士——马丁·路德,对生命有许多疑惑希望得到解答,因而他拒绝接受教会用各种礼仪、仪式和契约给出的答案,在1517年10月31日带着一份长长的文件,走到维滕贝格诸圣堂的大门,文件总共列出95条论点反对当代宗教行为,尤其是反对教会贩卖“天堂的门票”。

从历史的角度看,灵性之旅往往以悲剧收场,因为这是一条孤独的道路,只适合个人。推倒某些荒谬的宗教制度,往往又促成新的宗教制度的建立,甚至连佛陀和耶稣也未能幸免,在坚持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们艰难地颠覆了传统印度教和犹太教的旧法则、仪式和制度,但到头来,人类却以他们的名义建立起更多的法则、仪式和制度。

所以佛教说“见佛杀佛,逢祖杀祖,始得解脱”,讲的就是在灵性的道路上,如果发现佛教已经落入宗教化、制式、僵化、固定化,就必须把这些一并摆脱。

在未来,也许一个新的宗教会以“追求真理”为最高宗旨,来重现圣人们曾经一生贯彻的同样精神,但不同的只是这次是真的有机会传向整个世界,不同的宗教,它们只是探索真理的传统不同

笔者在现场看到神圣而具有美感的仪式,不同宗教的人和无信仰者平静地聚集在一起,仿佛看到了人类未来的道路:不再破坏自然、不再残害生命,不同信仰、肤色的人们团结在一起,追求真理。这个真理不仅仅是科学,因为知识和才华并不能让人成为一个好人,并不能让人拥有完美的人格,而灵性的旅途恰恰提供了道路。从佛教的传统来说,认为过早透露未来的趋势会破坏历史的进行趋势,但如灵修少年所说,未来大家都会知道。他从一个未经教育的90后少年走到接纳比他大几十岁的僧团、获得总理接见、外交身份,已经是一个现代世俗社会的修行启示录。人类工业文明不过一两百年,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想宇宙能产生、我们能在此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最神奇的奇迹,若有其他可能性也并不诧异。佛陀说:佛经中的每一句话必须亲身证实后才能信;科学说:我保留自身被证伪的可能性,灵性和科学,互相都保持了最大限度尊重和让步。

笔者当面看到他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气氛和他超然的气质。现场碰到的徐小虎教授,她已经84岁,放弃了所有的世俗生活来这里跟随灵修少年超过5年了,同样的还有一些美国弟子是从灵修少年十多岁时便一直在他身边学习。

徐教授在TED上演讲:他身体看着是十多二十岁,但里面的意识绝不是这个年龄的人,我已经84岁了,在他身边却只能像个小孩子一样,他掌握了英语,已经为世界传法扫清了一切障碍,一段时间之后,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将会来临。“人类真正的宗教是追求真理”,灵修少年15岁时这句话指明,科学和宗教是否有界限在于宗教是否偏离了道路,而这个地球所因循的环境法则不是很迎合灵性的发展,往往导致人类走向物质主义。

虽然我们的经验和智慧目前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对未知的事物至少保持观望态度也算是一种科学精神,如灵修少年所说:“成千上万种人有成千上万的想法、成千上万的评价,让他们说,他们有说的自由,但最终大家会接受的,真理的力量不是靠与人辩论或争论才能彰显出现的”。从少年到现在,他从没指责过什么、对外说话也很少,便能让众人信服并走向世界,这也许就是真理的力量吧。释迦牟尼说:当有大菩萨来应世,他的弘法道路会异于常人的顺利,这便是真理和爱的力量,人们相信可以自己证实的东西,人们相信对自己好的东西。

本文中叙事来自于笔者亲身赴尼泊尔询问核实而非直接调用网络资料

纵有无数星辰可见,天空为一;纵有万千法道现前,其宗唯一。那是在这世界上不同时代所产生的智慧;那是万千得道上师在祥瑞的时候为世界的福利授予的道,今以各色宗教、教义、道和文化,色彩斑斓地点缀于世界。

虽然所有上师之道其实相仿,每一位上师有其各自教条、定位及随之收获的成果。而无法脱离生死轮回的道(梵语Marga)是绝不能称之为“道”的,那仅仅是在这稍纵即逝的世俗中的业余娱乐。

在人类的世界里,人类有自由:他们可以专注于法道或者有罪的行为。上师只授予法和道,而一步步往前行走在这道上的责任仍是个人自身的探求。但是人类若远离慈心智慧,即便究其一生以法的名意从事任何修行,也不可能悟入真实。

这个世界的意义是在于区分法(梵语Dharma,意为真理的总和、正确的践行生命的方式)和罪。而其结果好坏在于他们所作所为而成就的业力,公平地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证悟或是要承受什么。

人类需要维持一时的自我正念并默观:为何上师要这般苦行?究竟只是为了这个世界、有灵众生和花草树木的生死轮回解脱。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灵性觉醒

}

2018北京纪实影像周影像单元公益影像艺术沙龙将会在全北京五个文化艺术空间分享最棒的纪实影像作品。收好这份手帖,享受京城最后的夏日时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长按下方二维码,直通活动行,报名参加第二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影像单元公益影像艺术沙龙活动!

公益影像艺术沙龙排片表

公益影像艺术沙龙影片索引

公益影像艺术沙龙场地索引

公益影像艺术沙龙日期索引

《四个春天》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导演陆庆屹以自己年逾古稀的父母为主要拍摄对象,朴素而真切地展现了他(她)们在家乡小镇的生命状态,大量主观性的镜头让观者时刻处于在场者的视角,逐渐被深深代入到黔南地区的日常生活语境,劳作、歌唱、出游山野、探亲、丧葬、欢聚离别,无数客观而意外的细节拼凑出一幅充满原始诗意的人间图景,让我们深陷于对时间这一永恒命题的感思之中。

黔南地区小镇,烟火与诗意并存。导演从脾气暴躁的“问题少年”到温暖随和的纪录片作者,背后是15岁离家,29年的各种经历积淀,对父母对家乡,越是远离,越是深爱。日常生活,平铺直叙,那又如何?也能看得热泪盈眶。

绝不是那种苦大仇深、挖空心思展现社会阴暗面、以刻奇群体煽动群盲的类型。导演反而是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父母和家人,用大量朴素的、真实的、暖色调的影像构建了四个年头的家庭生活场景。整部影片几乎包含了所有的人生境遇,三牲五鼎、诗词歌赋、相濡以沫、嬉笑怒骂、生老病死、垂垂暮年、父慈子孝,好的不好的都在里面了。这种影片其实已经没啥解读的必要了,安静地观看它就是对其最好的礼遇。

2018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

10岁的托比亚斯站在清理鱼内脏的渔民中间,地上污血横流,散落着鱼内脏。他面前是一大桶新鲜鳕鱼头,托比亚斯随手拿起一只,把鱼的下唇戳进一根铁钉固定着,掰开鱼嘴,另一只手举着刀,飞快地把露出来的鱼舌割下来。这是纪录片《鳕鱼舌的秘密》中的一幕场景。在挪威北部的渔村,孩子们从6岁起就能拿着刀割鱼舌,这是挪威渔业中最有趣的环节之一。数百年来,孩子们会在挪威北部工厂切下从冰冷纯净的海域中捕捞上来的鳕鱼舌头。孩子们的行为并非迫于生计,而是因为有趣,父母们也鼓励子女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体验传统。

2017年,第3届极地光影电影节 - 入围影片

2017年,第17届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 - 开幕影片

2017年,第15届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 入围影片

2017年,韩国EBS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 入围影片

2017年,挪威阿曼达奖-“最佳纪录片”“最佳儿童电影”(提名)

英国/尼泊尔|93分钟

纪录片讲述的是在尼泊尔高原喜马拉雅山出生的一群孩子的故事。这是一个风景迷人但生活非常艰苦的偏远地区,从四岁起,一些孩子就被父母送到加德满都的雪地学校,希望教育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由于村庄偏远,他们十多年都不会见到父母,也没有机会与父母通电话。毕业后,由慈善机构赞助的一些孩子要回家看望父母,在那片遥远的土地上,生活方式几千年来都没有改变,他们的父母期待看到孩子们在现代世界中的成长变化,孩子们也在回家之行中学会了感恩……这部电影记录了归家孩子们的心路历程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动人、有趣以及发人深省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孩子和父母为教育做出的巨大牺牲,并希望通过提高他们对困境的认识来帮助他们,并帮助其他孩子重返家庭。该片为尼泊尔这一古老文化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探索了当地孩子接受教育的普遍问题,并探讨了人类精神及其在困难环境和微薄资源中生存和发展的非凡能力。

加德满都国际电影节 - 入围影片

博卡拉电影节 - 入围影片

尼泊尔人权国际电影节 - 入选影片

近20年来,美国全职父亲的数量翻了一倍,在40%的美国家庭中,母亲成了赚面包的人。一组组家庭中的角色互换带来的是一次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人们逐渐打破僵化的思维定式,解除刻板印象的魔咒,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家庭结构。18个月的时间里,导演Lzzy从西雅图到洛杉矶、从华盛顿到波特兰,4个美国家庭的真实记录,展现出来答案,也许不仅仅是打破性别角色的Flip,还有在变化中的美国家庭前沿……

2016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女性影展 - 入围影片

《中国梵高》是余海波、余天琦执导的纪录片,该片讲述世界最大的油画复制工厂——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农民画工,在多年复制西方经典油画之后,如何面对现实、对面自我、道德、艺术追求的多重选择。

影片始于对大芬村油画作坊的全景式描绘,一幅幅脍炙人口的梵高作品被整齐地悬挂在逼仄的工作室中,打着赤膊的男人们流着汗、叼着烟穿梭其下。这里是高雅艺术的创作场所,同时又带有流水线般强烈的重复感,而贯穿影片的主题也是围绕着“艺术创造/机械生产”这一对矛盾展开,继而讨论画工身份认同的撕裂,反思大芬村在机械复制时代的命运,及“中国制造”在全球艺术市场中的处境。

2016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2017年,洛杉矶华语电影节 - 最佳纪录长片;

2017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 - 最佳中外合拍长片;

2017年,DocPoint赫尔辛基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2017年,第14届波兰华沙纪录片电影节

纪录片《黄河尕谣》以一个“民谣流窜犯”的乡愁故事,在对故土的回望中,为每一个漂泊在城市中的当代中国人,寻找心灵的归属。透过影片主角西北歌手张尕怂的民歌之旅、他吟唱的西北小调,可以看到更多的是一个八零年代人,如何在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的浪潮中,离开家乡进入城市,一路打拼,却一次次地回到故乡、面对故乡、思考故乡。

一个纪录片把中国西北的艺匠的人生升华了。从一开始,他满嘴咧咧着远方才是梦想,带着来自故土的音乐出发。他的家乡有山有水有苞米地。他面对新世界的兴奋与学习的欲望,再到后来被“现实”摁在地上磨平一切,乃至他的音乐。最令人悲哀的是,这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因为现实就是这个样子。只有花了这么长时间的纪录片才拍得了这样一个“人物”。逐梦的这一过程,如果站到更远的维度去看,最美的印记便是曾经创造过的东西。

2018年,鹿特丹影展-亚洲影评审团(提名)

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 入围影片

一部讲述“洋面孔在中国如何吃香”的纪录片,这部作品瞄准一群“靠脸吃饭”的外国人,他们凭一张外国脸蛋,成为中国各行各业都欢迎的通行证。“导演大卫本人为亲身体验,就扮演过萨克斯手、乐队成员、CEO、建筑师……但这跟演技一点关系都没有,真正有关系的只是他外国人的身份和他的脸。这部纪录片揭示的不只是“崇洋媚外”这么简单,更让人看到当下“经济奇迹”背后人们的价值迷茫。

2017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刻瑞斯》是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纪实影片,跟随了四个住在荷兰西南部偏远农场的孩子。从小,他们就要在农场里学习祖先传下来的务农技能,他们梦想有一天能够接管祖辈的农场。虽然这个梦想从未动摇过,但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外面的世界开始闯进他们的生活。随着四季流转,庄稼成熟然后被收割,动物出生然后被送进屠场。孩子们面临着自然的变化、极端环境的威胁和生死的循环往复。影片不仅讲述了农场的生活,更是一个关于梦想和孤独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关于成长。通过对孩子们的生动刻画,透过他们的眼睛去探索世界,同时检验他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讲述了一个直抵人心具有普世价值的故事。

第68届柏林电影节纪实单元 - 闭幕影片

《那个静默阳光的午后》

一具冰冷的遗体,在医学院的解剖课中,默默的和一群医学院学生,走过一学期艰巨的学习,陪伴他们穿越成为医生的成年礼。在台湾捐赠遗体做为解剖课教材使用的亡者,被尊称为大体老师,在极度重视亡者身体安葬的亚洲,贡献自己的身体需要面对亲人的不舍,获得深厚的了解与支持。这样贡献的心意,将带给家人以及医学院师生什么样的改变?即使灵魂早已离开身体。本片经历细腻的情感,思考『活着』到底是什么意思?当生命的终点不是身体的毁坏,而是影响力,人们会如何决定自己生命的色彩?

2017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入围)

光影纪年纪录片学院奖(入选)

2016年秋末,一场思索八年、筹备两年的书法艺术跨界时尚设计的展览在台北上演,这场超乎想像的时装演绎,颠覆大家对传统书法的印象。这是台湾最知名的书法艺术家董阳孜女士,再次运用书法与不同领域创作者的跨界合作,她号召6位台湾新生代服装设计师,以书法线条为考题挑战时尚设计,以“读衣”为名。五年五次书法跨界时尚展,董阳孜女士将从台湾出发,走过亚洲、欧美与华人时尚设计师共同让人们看到汉字书法艺术展现的无限可能。本短片纪实呈现第一届五年计划书法时尚展的展演。“读衣”系列短片将有五集,每年透过近身拍摄的方式,纪录董阳孜女士与服装设计师之间火花四溅的合作,正如董女士说的:“书法艺术不仅是传统,更是与时俱进的当代艺术。”

一个没文化的辍学者,发现自己妻子落后的处理月经的方式后,开始帮助其他印度妇女处理此事。从一开始的被辱骂到后来的备受称赞,本片讲述一个非典型英雄的成长记。

《走进芭蕾——胡桃夹子》

每年,世界各地都会上演着不同版本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本片带你走入洛杉矶Daukayev芭蕾舞学校,走进这群8-13岁的学生舞者,看他们如何为这部名剧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努力。

亚特兰大电影节 - 最佳纪录片

本片通过三个人的视角,让我们可以看到塞尔维亚人的生活,他们热爱音乐和舞蹈,民族小号已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家园。然而他们每天也都在担忧自己的安全,曾经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战争成为他们无法抹去的阴影。

2013年,洛杉矶国际电影节 - 世界首映

我们听过很多年轻人讲他们的爱情故事,屌丝逆袭型、青梅竹马型、或者no zuo no die型。虽然我们有时恃小而傲,且不妨听听那过来人之言。这些老人,他们年轻时也没那么完美,也忙着出轨,也忙着吵闹……什么是爱,旺盛分泌的多巴胺,时间30个月?不是,如今这些老人依然不知道爱情究竟是什么,却依旧爱着对方。

中国香港 |107分钟 |豆瓣评分:8.1

李小龙未满周岁便亮相银幕的《金门女》,导演伍锦霞是三藩市华侨,三、四十年代在中国香港和美国执导过九部粤语片,不乏民族意识及女权色彩。既是第一位执导港片的海外华人女导演,更是独立特行、超越时代的奇女子,毕生短髮男装打扮,人皆以“霞哥”相称,于纽约经营的中餐馆更成了传奇地标。

科普性较强的资料记录&剪接,在历史钩沉中追寻这位好莱坞首位华人女性导演不寻常的一生,这些强有力的标签结合众口交赞的口碑,虽仍只能简单勾勒其传奇形象,但已足够迷人;以《排华法案》的兴起&废弃与二战时局为背景,横向联系同期女星黄柳霜、导演桃乐茜·阿兹纳,形成一个超越时代的阵营。

第二届美国华盛顿华语电影节 - 跨文化交流奖

第一届中国女性影展 - 开幕影片

2014年亚洲国际女性影展 - 开幕影片

第37届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 - 官方推荐影片

旧金山国际亚裔美国电影节 - 官方推荐影片

美国圣地亚哥亚洲电影节 - 官方推荐影片

讲述了在印度北部高地的一个佛教男孩,发现自己是一个百岁藏族僧人的转世后,他的教父带他踏上了探索自己过去旅程的故事。

毫无保留的信任与爱,让你们有力气跨越山川河流,霜风雪雨。这段不长不短的八年记忆,也会流传到下一世吗?

前后拍了八年时间,从主人公4岁拍到12岁,作为身份模糊的转世灵童,成长绝不可能是无忧无虑的,然而“叔叔”一直陪在他的身边。故事和画面都美得要死。

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 展映影片

韩国国际电影节 - 评审团最佳奖

《八十六天中的六十九分钟》

影片描述一个3岁的小女孩和她的家人从希腊难民中心到乌普萨拉的漫长旅程。在一群穿越海岸线的难民中,一个穿着蓬松外套,背着背包的的女孩即将开始她的旅程。她是影片的主角,她和家人的目的地是她的祖父在瑞典的家。通过与小女孩一起生活、跋涉,我们能明白到叙利亚难民在寻求美好的生活的过程中必须拥有多么巨大的勇气。影片描写了叙利亚危机的各种因素,揭示了难民家庭每天必须面对的身体和情绪的挑战。虽然小女孩可能不能够完全明白她所经历的事情,但她的努力和乐观如此耀眼,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在寻常的生活中,以小女孩的角度呈现希腊难民的被动以及乐观和勇气。

2017年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 开幕影片

2017 Hot Docs加拿大国际纪录片节 - 新兴国际电影制作人/最佳国际纪录片(提名)

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 谢菲尔德青年评委会奖

以女子团体及流行音乐为主要载体的“偶像文化”现下正渗透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东京偶像》以纪录片的形式,深入这一文化现象的核心,探讨偶像文化潮流对于社会的冲击。影片通过一位真正的“东京偶像”来展现她的成名之路。她的“哥哥们”是一群在网络上与现实生活中以追随少女偶像为毕生事业的中年男性。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曾被认为是社会的边缘人物,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偶像文化,伴随着偶像文化的膨胀发展,如今已成为网络世界的主流。本片导演三宅响子透过少女偶像带有挑逗意味的装扮,来揭示性别力量在日本流行音乐工业制度中的角色。

对于经管人士来说,偶像工业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对于传统“主流”人群来说,这样的偶像就是一群“虚荣”、“拜金”、贩卖青春的女性。对于社会学家来说,社会中这群沉迷偶像、无心与“真实女性”接触的宅男带来生育率的下降是他们所担忧的。对于女权立场的研究者来说,这种社会对女性柔弱、纯洁形象的要求是一种压迫。

2017圣丹斯电影节 - 展映影片

2017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 - 展映单元

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提名)

纳什维尔电影节(提名)

洛杉矶亚太电影节(提名)

旧金山纪录片电影展(提名)

星际争霸(Star craft)职业电玩联赛是南韩社会一大盛事。这些年轻的电玩选手享受国家级待遇,也是支撑游戏产业的闪亮明星。影片记录电竞高手李帝东以及另外两位以他为超越目标的后辈。游戏对他们而言早已经不再是玩乐,而是职业。他们肩负社会大众的期盼、在父辈所无法理解的领域称霸,也得提早面对职业人生的酸甜苦辣与压力。

暴雪当年推SC2的难看吃相在韩国圈儿内曾掀起一片激荡。电竞终究不同于其它运动,一款作品火十年已相当老龄。平衡调整更新换代全是开发商说的算,续作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一次大洗牌。也许不管换做什么游戏都不会影响电竞业日益欣欣向荣,但对于将青春全赌在一款游戏上的职业选手,却是过于残酷。

应用程序市场正在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具利润的市场之一。然而,像其他多数高利润的行业一样,应用程序市场也是在男人们压倒性的掌控中。本片讲述了一项名为技术创新的挑战,这项挑战旨在鼓励女孩们去开发应用程序。本片跟随着许多来自全球各地的高中女生,她们都梦想着未来在这个最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谈到计算机科学,上百万名女孩都被排除在外。尽管美国大部分学士学位都是女性拿到的,但她们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的数量却比男性少20%,这对我们的经济和大部分女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2017年中国国际女性影展

Martha Nabwire和Niki Tsappos参加了巴黎最大的国际街舞比赛。这是第一次两个女性成为嘻哈音乐的世界冠军。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差异,让两人关于未来的设想出现巨大分歧。

作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很幸运,女性影展的闭幕片。不论舞蹈多么让我们默契,我们生而为人的对自我的寻找与认同,却始终让我们不忘独立与自由,世界如此美好,也是因为我们有这么多独特且不同的个体。女孩子的无畏,为平等与自由干杯!

在法国南部,来自37个国家的科学家们正在建造最复杂的机器:人造太阳。如果他们成功的话,它将产生最清洁,廉价和丰富的能量。如果失败,这将成为人类最大的科学失败之一。

核裂变是过去几十年来产生能量的必杀技。它是推动星球和产生宇宙终极能量来源的过程。科学家们已经用了接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在地球上寻找以裂变作为能源来源的方法。

研发“核聚变”新能源,项目还在漫长的进行阶段,是否成功未知之数。本纪录片更多是展现核心人员的心态,给予观众理解与思考:到底这个有可能不成功的项目值不值得持续?答案目前为止无人能绝对肯定。

一个世界国际电影节(提名)

360科技电影节(提名)

生命科学电影节(提名)

萨拉索塔电影节(提名)

墨尔本环保电影节(提名)

五名智障儿童进入学校的第一次经历,他们将不得不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他们似乎与外界隔绝了。但渐渐地,随着学生们对每件事的关注和反对,这门课在我们的眼前成形了,这让他们的父母非常惊讶和高兴。这是一群不同于其他孩子的孩子的冒险,他们对生活和世界敞开心扉。

中国台湾 | 90分钟

婚纱照除了是情感的显影,也能够从中折射出一个人对于爱情、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观感及态度。面对即将到来的婚期,新人筹备婚事的衝突开始取代求婚时的浪漫,婚姻是否真如他们想像中美好?结婚当天,这组婚纱照能博得父母和宾客的好评吗?踏入婚姻生活后,日子会不会依然如同那张婚纱照一样笑得甜蜜?《幸福定格》是第一部探索这个特殊文化现象。本片透过记录拍摄婚纱照的历程,尝试梳理当代华人社会对于幸福、爱情、甚至是他们自己的定义。

婚姻中的两个人,也许是世界上贴得最近的两个人了吧,只是终究还是两个不同的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摩擦与弥合就是不可避免的。7年的时间,你会看到不同组夫妻之间最隐秘的交流,有关回忆、有关性、有关孩子等等。有趣的是,从横向上看,不同阶层的人交流方式各有亮点。婚姻的真相真可爱。

真实记录四川西部藏区生活的人们以及自然界里其他生命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和瞬间,全面反映那里人与自然的相处法则,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共存共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

与生硬的讲解不同,这部纪录片看上去很舒服,敬畏自然,记录着不同家庭、不同工作、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不图功利、呈现完美!

吉尔吉斯斯坦 | 52分钟

在东阿富汗的瓦罕帕米尔,这个地球上最孤立的高海拔地区,生活着吉尔吉斯游牧民族。这个仅有1200人的民族在4300米海拔的山上扎营,尽他们所能地生存下去。他们紧邻中国、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然而历史关闭了边境,把他们禁锢在这片土地上。

被国境划分困在阿富汗边境,夹在中国和塔里克之间帕米尔高原上柯尔克孜族部落。不但生存环境极端恶劣难以生存,更毫无任何当代文明设备,极端落后被所有政府遗忘。许多人靠鸦片打发日子,三分之一妇女会在生产时死去,仅有一点羊还会遭遇塔吉克人的抢劫。

在这部影片中,维尔托德泰松开始了一个大胆的挑战,他会独自在湖上的小木屋里生活,完全切断外面的世界,没有道路,没有邻居,最近的城镇里小木屋500公里。从二月至七月,他将用相机拍摄下他和他所经历的,与我们分享他沉默、孤独方式与自然交流的经验。

过没有时间的日子,才会更深的思共考时间是什么。独处也是一门摊技能,需要刻意练习。一个人完全在冰天雪地隐居,一边修行,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神奇。

一直以来,来自西班牙、德国、法国、巴西的足球队都是引人注目的焦点。在巴西这个足球大国,因为世界顶级足球明星的影响,这里的青少年足球队已经成为未来国家足球队的希望。在绿茵场上他们东奔西跑,用汗水和努力实现自己的足球梦想。

《法国小伙的身土不二实验》

来自法国的一个小伙子发现,所有与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大多数是外国生产,于是他大胆的进行了一项实验,从现在开始要坚持使用一年来自法国生产的物品。

人类的生活垃圾对海洋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塑料一类的垃圾,没有海洋能够消化大量的塑料。这数百万吨的塑料被称为第七大洲。他们携带的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成为一个大陷阱捕获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跟随法国著名探险家帕特里克戴克索恩的第一次北大西洋远征,前去探索这一现象,但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让他重新开始新的启程。

位于法国南部的西多会修道院,是一座成立于1147年的修道院。现在仍有30名修女居住其中,她们的年龄从26岁到96岁不等。修道院的千年时光似乎一点一滴融入她们的生活,让温馨的日常也有如浓墨重彩层层叠绘的油画一般,庄严而美丽。

这是一部由丹麦纪录片导演Kaspar Astrup Schroder所拍摄的中国题材影片。他用两年的时间拍摄,影片通过镜头平静而真实地记录在“太阳村”生活的孩子,没有过度的煽情与歇斯底里,仅用儿童的视角创作的一部微妙而敏感的电影。

2017年,第26届美国温泉城纪录片电影节 - 最佳国际纪录片奖

场地指南请看同日推送!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护身符中的转世遗嘱

藏历铁马年(1990 )的一天,夏玛活佛、蒋贡活佛、杰曹活佛突然得到八蚌·司徒活佛的通知,要他们在锡金绒定寺的一间殿堂聚会,不得有误。很快,十六世噶玛巴活佛的四大弟子相聚一起。

八蚌·司徒活佛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取下自己佩戴的护身符放在三位师兄弟的面前,然后面带微笑神秘地望着他们。这是一个四方形黄色锦缎包着的护身吉祥物,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值得惊奇的地方。三位活佛都很清楚,护身符对每一个藏族人来说,是极为寻常的御邪物,多数藏族人的身上都佩戴有类似的东西。

八蚌·司徒活佛示意他们打开护身符,三位活佛感到更奇怪了,按藏族人的传统,吉祥护身符是不能随便打开的,另外他们也知道里面除了写有或印有祈愿文和咒语的纸片外,不会有别的什么东西。但八蚌·司徒活佛脸上的神秘表情使他们同时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师尊十六世噶玛巴活佛的遗嘱,差不多10年了,此事一直悬挂在他们四大弟子的心上,因为找不到遗嘱,师尊的转世灵童至今还没法寻访。难道遗嘱就藏在这个护身符里?

护身符被打开了,里面有一张纸,上面有红笔写成的诗句,三个活佛知道那不是咒文,他们急切地读起来:

奥妙智慧的极乐中,无内无外的法界里,自此到雪山之北(西藏)的东边,在拉多的地方,一个十六世噶玛巴让迥日必多杰,白光之游牧民族地,遍布翠绿的青草,在称为巴果宝地,于享乐年出世,善巧父亲是顿珠,智慧母亲是洛嘎,闻名奥妙的法螺乐音,宣布大宝法王(噶玛巴)将跟随圣者顿月珠巴(司徒活佛),无分制派系,遍满四处,不分远近,是众生的护佑者,如太阳般不断利乐众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找转世灵童纪录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