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恋爱毕淑敏:人生本没有意义吗?

□我觉得中国人太讲究生存的数量,而不在乎生存的质量
□人生本没有意义,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
□死亡是一个自然的现象,现在却被工业化了
毕淑敏说,她从来没和这么年轻的朋友谈过生死,她没有把握大学生对这个题目是否有兴趣,而我们这个民族是不喜欢谈死亡的,只谈人生的几大乐趣,就是福、寿、禄。但是,当她站在大连大学礼堂的讲台上时,惊讶地发现,这个上下两层,能容纳一千多人的礼堂里,连过道中都挤满了年轻的面孔。
人生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
为什么要和大学生谈生论死?“因为人的生存就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过程。无论你有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奇异的幻想;无论人类怎样通过神话,甚至现代的克隆技术去追求不死,人的生命终究有一个限度。当我们思索这个向着死亡的存在时,便会感到与生俱来的焦灼和恐惧。不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每活一天,就是向死亡逼近一天。我们要面对这个现实,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存在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毕淑敏的开场白,将全场带入凝重的氛围之中。
毕淑敏说:“中国人有一句话说‘好死不如赖着活’,我不喜欢这句话。我觉得中国人太讲究生存的数量,而不在乎生存的质量。但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和高度。尊严地活着和尊严地死去是一个人整体价值不可分割的部分。”
毕淑敏告诉大学生,台湾学者杨国枢1994年在大学首开死亡学课程,他想可能没人来听,所以贴出海报说有100人就开课,没想到来了300人。为什么现代人对死亡越来越关注?杨国枢总结了四点原因:一是人类永远对死亡充满了好奇;二是现代人的苦闷;三是现代社会压力太大;四是许多人探索死亡是为了探索生命的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这是当代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人生本没有意义,”毕淑敏的回答赢来大学生的一片掌声。但掌声过后,毕淑敏的话又让大学生们陷入思索当中:“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
讲到这里,毕淑敏请大家拿出纸来,在上面画一条横线,在左边的起点上写上“0”,代表出生,在右边的终点上写下自己打算活到的岁数,代表死亡;再在横线上画出自己现在年龄的坐标,然后在已经活过的日子里,写下自己做过的最出色的事情;在还没有活过的日子里,写下今后最想做的三件事。
毕淑敏请愿意和大家分享的同学走上讲台。一个男生走上来,说他今年21岁,此前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打算活到60岁;在21岁到22岁之间,想找一个心爱的人,22岁以后要大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做一个对社会、对自己有用的人。毕淑敏问他:“为什么你说21岁以前没有成功的事情?考上大连大学你不觉得成功和骄傲吗?”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这位男生也兴奋起来:“是的,很光荣,很高兴!”
一位男生从二楼跑下来,他气喘吁吁地自我介绍说:“我来自云南省一个边远的山区。对于生和死,我追求的是生命的质量,而不是它的长短。21岁以前,我做过的最成功的事就是走出家门,从南方闯到北方,来到这座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我今后打算把我的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毕淑敏幽默地问:“你能说得具体点吗,比如是否准备得诺贝尔奖什么的?”男同学充满信心地说:“不排除这种可能,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
“最值得我骄傲的是,初中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考大学,考了三年终于考上了!”
“20岁的我最自豪的是,每次到一个新学校都是我自己去的,包括这次上大学,也是我一个人从遥远的南方乘火车来到大连的。”
同学们接二连三地走上讲台。毕淑敏说:“你们谈了很多,那么真切、诚恳,我非常高兴和感动。有些同学对自己20岁以前的成功估计不足。我觉得你们从一个不懂事的婴儿,成长为一个茁壮的青年,有了知识、体力和理想,有了是非标准,有了今后生活的蓝图,这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我希望同学们对这条生命线做些反思,还可以和朋友分享生命的计划。一个人要爱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许我们的个子不够高,长得不够英俊,或头发不够黑,皮肤不够白,我们会有种种不如意的地方,但生命不是因为外在的东西而宝贵。我们既然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大脑,就可以决定自己的生命放射出怎样的光芒。”
当话题从如何“生”转向怎样看待“死”时,毕淑敏说:“死亡是什么?死亡是一个自然现象,就像现在是秋天,我们在大连大学的校园里走,会看到黄色的树叶飘然落地。在前工业社会,我们能看到老人在家里死去,死亡是整个生活结构的一部分。但现在死亡都到哪里去了呢?死亡都被送到医院里去了,临终的人身上插满了管子。这是一种工业化的死亡。我去美国访问一些研究死亡的机构和临终关怀医院,他们正发起一个运动,让死亡回归家庭。让一个人在他非常熟悉的环境中安然地、有尊严地结束他的生命,周围的亲人也用安祥的态度来接纳这个过程,我觉得这是对生命整个过程的一个呵护。”
毕淑敏并不想美化死亡,她说:“死亡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恐惧?除了它会让我们有不洁的联想等生理上的因素外,最核心的恐惧就是丧失。其实,人生有许多丧失,比如失恋,失去友谊,这些都是小的、局部的丧失,死亡就是最后一次丧失。只有直面死亡,你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当中的一个个坎坷和丧失。”
“让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演讲结束前,毕淑敏请大学生们再拿出纸来,给自己写一个墓志铭。
“如果我死了的话,墓碑上应该刻的是‘在奇迹中生活过的人’。我觉得我能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我爱过,我哭过,我活过,我是一个完整的人。”
年轻的大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毕淑敏打开自己的本子,用一段哲人的话作为结束:“死亡将导致我们的毁灭,但对死亡的察觉,又能拯救我们。追寻生命意义的价值感和目的,是人类最显著的特性。能够存在于孤独、并且必须面对死亡的世界上,才是我们最真实的挑战。”



嗯,不错,我今年28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每个人对人生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有各不相同的答案


}
习题题目 18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6.6%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
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内在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
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上飘忽不定,就是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对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
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1.从文中看,“这种外在的框架”是指什么?(不超过25个字)(4分)
答: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2.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有哪几点?请概括说明。(4分)
3.本文第九段写了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青年学生的情况。请结合本文所谈的人生意义,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在一所有名的大学演讲开篇,开门见山,抓住大学生提出的“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核心问题作为行文的线索,形散神聚,结尾一段深化了全文主旨。
B.第二段写了对大学生提问的态度,“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感到迷茫无奈。
C.“……寂静,如同旷野”,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两个比喻写出了大学生对作者独特见解的惊讶、疑惑的心理过程。
D.“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与“给人生加个意义”的见解,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恰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辩证思考。
最后一段,写了有3%的美国人朝着目标持之以恒成了社会精英,其余的人则差得多,对比鲜明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大学重视精英教育。

1.(4分)从小被家长、老师和各种教育所灌输的人生意义的答案。(家长、老师和各种教育三方面,少一个扣1分;字数[含标点]超过25个字的,每超过5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0-现代文阅读

习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给人生加个意义毕淑敏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内在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上飘忽不定,就是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对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1.从文中看,“这种外在的框架”是指什么?(不超过25个字)(4分)答: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2.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有哪几点?请概括说明。(4分)答:3.本文第九段写了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青年学生的情况。请结合本文所谈的人生意义,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答: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以在一所有名的大学演讲开篇,开门见山,抓住大学生提出的“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核心问题作为行文的线索,形散神聚,结尾一段深化了全文主旨。B.第二段写了对大学生提问的态度,“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感到迷茫无奈。C.“……寂静,如同旷野”,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两个比喻写出了大学生对作者独特见解的惊讶、疑惑的心理过程。D.“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与“给人生加个意义”的见解,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恰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辩证思考。最后一段,写了有3%的美国人朝着目标持之以恒成了社会精英,其余的人则差得多,对比鲜明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大学重视精英教育。...”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3.(①答案能说明青年应有自己的目标②答案能扣住深化主旨或主题均算对)
4.(B“作者迷茫无奈”不对;C“疑惑”不对; E“说明美国大学”全句不对)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给人生加个意义毕淑敏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给人生加个意义毕淑敏...”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给人生加个意义毕淑敏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内在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上飘忽不定,就是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对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1.从文中看,“这种外在的框架”是指什么?(不超过25个字)(4分)答: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2.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有哪几点?请概括说明。(4分)答:3.本文第九段写了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青年学生的情况。请结合本文所谈的人生意义,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答: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以在一所有名的大学演讲开篇,开门见山,抓住大学生提出的“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核心问题作为行文的线索,形散神聚,结尾一段深化了全文主旨。B.第二段写了对大学生提问的态度,“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感到迷茫无奈。C.“……寂静,如同旷野”,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两个比喻写出了大学生对作者独特见解的惊讶、疑惑的心理过程。D.“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与“给人生加个意义”的见解,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恰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辩证思考。最后一段,写了有3%的美国人朝着目标持之以恒成了社会精英,其余的人则差得多,对比鲜明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大学重视精英教育。”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给人生加个意义毕淑敏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内在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上飘忽不定,就是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对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1.从文中看,“这种外在的框架”是指什么?(不超过25个字)(4分)答: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2.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有哪几点?请概括说明。(4分)答:3.本文第九段写了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青年学生的情况。请结合本文所谈的人生意义,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答: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以在一所有名的大学演讲开篇,开门见山,抓住大学生提出的“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核心问题作为行文的线索,形散神聚,结尾一段深化了全文主旨。B.第二段写了对大学生提问的态度,“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感到迷茫无奈。C.“……寂静,如同旷野”,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两个比喻写出了大学生对作者独特见解的惊讶、疑惑的心理过程。D.“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与“给人生加个意义”的见解,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恰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辩证思考。最后一段,写了有3%的美国人朝着目标持之以恒成了社会精英,其余的人则差得多,对比鲜明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大学重视精英教育。”相似的习题。

}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有一个女人,曾经在这个问题上走入歧途,陷入恐慌,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

若干年前,她看到了一则报道,说是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的答案。来稿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三个答案。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选答案。

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权威们的表决,报纸发布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单。记得大致顺序是这样的:

第一种最幸福的人:给孩子刚刚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

第二种最幸福的人:给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

第三种最幸福的人: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沙堡,望着自己劳动成果的顽童。

备选的答案是: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画上了句号的作家。

消息入眼,这个女人的第一个反应仿佛被人在眼皮上抹了辣椒油,呛而且痛,心中惶惶不安。当她静下心来,梳理思绪,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原来她是一个幸福盲。

为什么呢?说来惭愧,答案中的四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那时的她,居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初步拥有了。她是一个母亲,给婴儿洗澡的事几乎是早年间每日的必修。那时候家中只有一间房子,根本就没有今天的淋浴设备,给孩子洗澡就是准备一个大铝盆,倒上水,然后把孩子泡进去。那个铝盆,她用了6块钱,买了个处理品,处理的原因是内壁不怎么光滑,麻麻拉拉的。她试了试,好在只是看着不美观,并不会擦伤人,就买回来了。那时要用蜂窝煤炉子烧水,水热了倒进铝盆,然后再兑冷水。用手背试试水温正合适了,就把孩子泡进盆里。现在她每逢听到给婴儿用的洗浴液是“无泪配方”,就很感叹。那时候,条件差,只能用普通的肥皂给孩子洗澡。因为忙着工作,家务又多,洗澡的时候总是慌慌忙忙的,经常不小心把肥皂水溅到孩子的眼睛里,闹得孩子直哭。洗完澡,把孩子抱起来,抹一抹汗水,艰难地扶一扶腰,已是筋疲力尽,披头散发的。

她曾是一名主治医生,手起刀落,给很多病人做过手术,目送着治愈了的病人走出医院的大门的情形,也经历过无数次了。回忆一下,那时候想的是什么呢?很惭愧啊,因为忙,往往是病人还在满怀深情地回望着医生呢,她已经匆匆回过头去,赶回诊室。候诊的病人实在多,赶紧给别的病人看病是要紧事儿。再有,医生送病人,也不适合讲“再见”这样的话,谁愿意和医生“再见”呢?总是希望永远不见医生是最好。她知趣地躲开,哪里有什么幸福之感?记得的只是完成任务之后长长吁出一口气,觉得已尽到了职责。

对比第三种幸福人的情形,可能多少有一点点差距。儿时调皮,虽然没在海滩上筑过繁复的沙堡(这大概和那个国家四面环水有关),但在附近建筑工地的沙堆上挖个洞穴藏个“宝贝”之类的工程,倒是常常一试身手。那时候心中也顾不上高兴,总是担心路过的人一脚踩塌了她的宏伟建筑。

另外,在看到上述消息的时候,她已发表过几篇作品,因此那个在备选答案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作家完成最后一字”之感,也有幸体验过了。这个程序因为过去的时间并不太久,所以那一刻的心境记得还很清楚。也不是什么幸福感,而是愁肠百结——把稿子投到哪里去呢?听说文学的小道上挤满了人,恨不能成了“自古华山一条道”,一不留神就会被挤下山崖。那时候,虽然还没有“潜规则”这样的说法,但投稿子要认识人,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她思前想后,自己在文学界举目无亲,一片荒凉,一个人也不认识,贸然投稿,等待自己的99%是退稿。不过,因为文学是自己喜爱的事业,她不能在自己喜爱的东西里面藏污纳垢。她下定决心决不走后门,坚守一份古老的纯洁。知道自己这个决定意味着要吃闭门羹,她心中充满了失败的凄凉,真是谈不到幸福。

看到这里,朋友们可能发觉这个糊涂的女人不是别人,就是毕淑敏啊!的确,当时的我,已经集这几种公众认为幸福的状态于一身,可我不曾感到幸福,这真是让人晦气而又痛彻心扉的事情。我思考了一下,发觉是自己出了毛病。还不是小毛病,而是大毛病。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后半生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了幸福的基础,所有的结果都是沙上建塔。从最乐观的角度来说,即使我的所作所为对别人有些许帮助,我本人依然是不开心的。我不得不哀伤地承认,照这样生活下去,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幸福盲。

从那时起,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把握和感知,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敏感和享受,像一个自幼被封闭在黑暗中的人,学习如何走出洞穴,在七彩光线下试着辨析青草和艳花,朗月和白云。如同那些被病魔囚禁的盲人,手术后打开遮眼纱布时的诧异和惊喜,不由自主地东张西望,流下喜极而泣的泪水。

*本文摘自《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

《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3月版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淑敏:人生本没有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