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压力大,要不要继续上课外暑期辅导班压力大?

81.8%受访者表示孩子上补习班的花费已成家庭重要经济负担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文:有些孩子很聪明,却有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习问题。我们跟踪发现,这些孩子很多都有长期家教或课外补习的经历。家长为了孩子一时的成绩而上课外辅导,是一种功利心态。这不仅会让孩子养成对知识浅尝辄止的恶习,以后也会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

    伴随着教育部新拟定实施的小学生减负规定,各地小学开学已有半个多月。有人发现,虽然上有减负令,但开学后身边孩子上补习班的脚步却并未停止。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对103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9%的受访者确认,开学后的新学期里,身边上补习班的小学生仍然很多。71.3%的被访者反映,现在学校老师向学生、家长推荐或要求上补习班的情况已然很普遍。

    北京贺女士的儿子今年开学刚上初中,她的儿子每天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建议要做的同步练习外,周末还要上英语和数学补习班。“从小学开始,我看到其他孩子上《新概念英语》,也让儿子学了。每周六上3节课3个小时,一个学期20多节课上完一本书。奥数也是老师推荐的,周日上一个半天。”

    贺女士发现现在孩子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是好的学生周末越忙着补习。现在即使老师不推荐,她也会主动打听哪位老师或者哪个补习班比较好。但她也疑惑,“孩子现在周末就连轴转,到了更高年级怎么办?”

    山西阳泉的梁先生在教育行业工作,他儿子今年上四年级。“我让他在校外上了一门阅读课和英语课,目的在于拓展他的兴趣,而非再嚼课上学过的东西。”梁先生认为,现在的课堂那么大,老师再有能量也不能把每个人的电都充足,再加上每个孩子的接受程度不同,因人而异的查缺补漏是必不可少的。

    梁先生解释,孩子本身对阅读就有一些兴趣,阅读课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多读一些好的文章和段落,因为语文靠补习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要长期熏陶。“但英语班是我逼孩子报的,孩子自己兴趣并不大。”

    调查中,受访者认为身边孩子所报的补习班中,“英语”补习班最多(81.1%),其次是“数学(包括奥数)”(59.4%),“语文”(36.0%)排在第三位。

    对于孩子上补习班的主要原因,受访者首选“竞争太激烈,周围人都上补习班”(60.6%),其次为“许多考试内容课堂不讲,只在补习班里讲”(26.1%)和“学校课堂质量不高”(21.1%)。其他还有:“学校老师要求”(17.1%)、“家长要求”(18.6%)、“孩子自己想多学一点”(9.2%)、“成全孩子的兴趣”(2.5%)等。

    贺女士当时还想让儿子报作文班,但她试听了一次觉得并不满意,且收费高昂——每节课收费100元多,上的话要一次性交4000多元。贺女士说,这学期开学老师向家长推荐了一个周末辅导语数外的班,12次课每次3小时,收费1620元。“我觉得对孩子的用处不大,也没报。事实上,上完《新概念英语》一本书就要2700元,再加上其他科目的,一年下来,光补习费就要花掉8000元~9000元,比学费还贵。”贺女士说。

    王雯(化名)是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在某知名教育机构兼职给学生上课。她说,每周末各个培训机构都会挤满了来上课的学生,有的上完了英语,就在别的教室外等着上数学,看着比平时在学校上课都忙。“家长们的心态无非是与其到时候上不了重点中学不甘心,不如把钱花在前头图个安心。”

    调查中,81.8%的受访者表示,孩子如今上补课班的花费,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具体而言,34.7%的受访者每月平均花在孩子上补习班上的费用在500元以下,54.1%的受访者所花费用为500元以上,还有27.1%的受访者的花费在1000元以上。

    知名教辅机构京翰教育的王新恩(化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由于小升初时翻译口语7级证书和奥数证书可以带来推优加分,家长一般都会报这两个班。北京奥数比赛的“迎春杯”和“走美杯”一般是从3年级开始参赛,所以很多孩子小学2年级就开始上奥数课了。“而且,由于奥数内容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占了20%的比例,而这部分知识课堂上并不涉及,不上的话这20%的分数基本会丢掉。仅我所在的校区,今年上奥数的就有60多人!” 

    王新恩老师介绍,我们机构的补习班一般都是一对一的,会根据孩子的情况配备不同的老师,收费标准也不一样,200元到400元一小时不等,每次两小时。一个月4次的话,差不多2000元左右。据我所知,很多孩子的听课卡里竟然存了好几万元钱。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减负规定即便能够在教育系统内部施行,校内负担虽然减轻了,但家长们还是会因为升学压力让孩子到校外补课,这样一来,家庭的教育负担反而更重。而且现实已经教育家长——现在让孩子轻松一天,未来就会让自己和孩子一辈子不轻松。因为现在虽然高校众多,教育资源丰富,但由于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以及应试教育,教育资源的紧张已经被人为地制造出来了。

    如何才能让孩子远离补习班?受访者主张“限制老师课外开班”与“整治课外辅导乱象”

    如何才能让孩子远离补习班?调查中,“限制老师课外开班”与“整治课外辅导乱象”获选率最高,同为69.8%,其次是“减轻考试压力”(67.9%),排在第三的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58.5%),最后是“家长也要放松竞争神经”(43.4%)。

    熊丙奇认为,要改变当下的教育现实,政府部门一方面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另一方面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然而,由于政府部门不想放权——既不愿意打破择校利益链,建立新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教育拨款体系;又不愿意放开考试社会化,把招生自主权还给大学,以至于改革从来都是只见打雷不见下雨。”熊丙奇说,不断以减负之名发通知,本质上是一种用行政规章代替法律,强化行政部门权力的做法。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文认为,补课内容如果是非课堂相关的,可以拓展兴趣,但如果还是课堂内容,继续以量补质,就会带来很多弊病。“有些孩子很聪明,但却有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习问题。我们跟踪发现,这些孩子很多都有长期家教或进行课外补习的经历。”李晓文认为,家长为了孩子一时的成绩而上课外辅导,是一种功利心态。这不仅会让孩子养成对知识浅尝辄止的恶习,以后也会影响他的思维能力。小时候过分干预了孩子的认知过程,长大后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人格问题。

    李晓文表示,教育部门未经慎重考虑就提出减负,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小学1年级到3年级,正是在孩子的兴趣中培养他自理能力、阅读习惯的好机会,不按照教学规律做作业而去上补习班只会害了孩子。“要远离补习班,就要从扶持基础教育、提高课堂质量做起,而非简单地做减法。”

}

原标题:不超前、不超纲,为什么暑期辅导班依然这么火?

暑假期间,很多家长会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兴趣班。有的家长给孩子报班是因为担心孩子学习被落下,也有的家长是因为担心孩子无人看管发生安全事故。有多少家长给孩子报了暑期培训班?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中,93.6%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给孩子报暑期培训班的中小学生家长多,93.2%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家长大都给孩子报两个及以上培训班。集中补习学业短板、防止孩子假期学习懈怠和担心孩子落后是家长给孩子报暑期培训班的三大原因。52.1%的受访者坦言身边大多孩子反感上暑期培训班。65.4%的受访者希望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焦虑、不“抢跑”。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81.2%的人是中小学生家长。其中,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29.5%,二线城市的占47.7%,三四线城市的占18.6%,城镇或县城的占3.9%,农村的占0.4%。

93.6%受访者坦言身边给孩子报暑期班的家长多

翟心静(化名)来自安徽省,她的孩子上高二,今年暑假报了3个补习班,“早上英语,下午数学,晚上语文,都是隔一天上一次。最近一次模考,孩子数学成绩很不理想,所以我给她报了一对一的辅导班提高成绩”。

河北唐山市民王颖的儿子今年读小学二年级,她在暑期前就根据周围人评价、培训机构宣传单筛选出了一家培训机构,报了数学、英语两门课给孩子。“这家机构宣传他们请的都是有职称的专业教师。语文我还能教教他,数学和英语得专门去学学。”她说,“儿子不喜欢假期上课,总问我能不能少上一门。我觉得虽然才二年级,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40岁的上海市民朱敏(化名)今年暑假给读初二的孩子报了3个培训班,“她哪方面弱我就给报什么班。英语课单数日子上1个月,每天早上9点起两个小时,数学是每周一、三、五的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物理是集训的,八月底两个星期”。

调查中,93.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给孩子报暑期培训班的中小学生家长多,93.2%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家长大都给孩子报两个及以上培训班。具体来说,2—3个的最普遍(61.7%),4—5个的其次(23.9%)。

进一步调查显示,家长给孩子报的各类暑期培训班中,课外辅导班(76.8%)最多,文化课补课班(58.3%)和兴趣班(56.2%)也比较多,其他还有竞赛类培训班(23.0%)等。至于中小学生面对暑期培训班的态度,52.1%的受访者坦言是反感的,“不愿意去上”,30.4%的受访者表示孩子喜欢去,17.5%的受访者则是无所谓的态度。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教师张蕾有10年教龄,她介绍,班里多半学生都参加了暑期培训班,“比例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她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学习压力以及家长的暗示或强迫,很多孩子都不想去参加暑期培训。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指出,暑期培训班现象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培训班应运而生。

“现在竞争激烈,不补不行。”朱敏说,培训班要求每天要有固定的做题量,让孩子一直有做题的手感。“趁着暑假总结上一个学期不扎实的知识点,打牢基础。而且初三学习很紧张,听说老师会半学期上完一学期的内容,剩下时间复习,不提前过一遍怕孩子跟不上”。

张蕾对记者说,培训班打出来的广告都非常诱人,让家长心动不已。另外,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法陪孩子,孩子在家不是看电脑玩手机就是看电视,报培训班一能省心,二能让孩子学知识。

家长为孩子报培训班的动机有哪些?调查中,58.2%的受访者指出是趁假期集中补习学业短板,57.3%的受访者认为是防止孩子假期学习懈怠,51.7%的受访者指出有的家长发现周围报班孩子多,担心自己孩子落后,其他还有:家里没人看管孩子,担心孩子安全(39.5%),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36.4%),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15.1%)以及孩子自己喜欢(7.1%)等。

“家长们有攀比、跟风心理,看别人都上课外班超前学东西,就让自己孩子也超前学。由于学生都超前学习,学校老师也教得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表示,考试政策不改变,学生上培训班的现象就难改变。他还指出,一些课外教育机构抹黑学校教育,个别老师也不好好教课,与课外机构利益重合。

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焦虑、不“抢跑”

朱敏认为,改变学生集中上暑期培训班的现象关键是从学校抓起,“很多学校都默认学生会出去补习,所以课上很多内容老师都一笔带过,甚至不讲。如果学校可以真正让学生减负,一学期别学那么多,报班的现象自然就少了”。

“现在一个班通常有很多人,如果降到30人左右,老师讲课能更详细,学生课上学习效果会更好,省去报课外班。”翟心静说。

张蕾认为,家长和老师能做的有很多,“比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教导他们正确、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也不要盲目跟风,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和真正的需求出发,而且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看看哪些是真的能够符合孩子兴趣和需求的课外班”。

如何能改变中小学生暑期集中上培训班的现象?调查中,65.4%的受访者希望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焦虑、不“抢跑”,50.0%的受访者希望加大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督审查力度,47.3%的受访者期待通过夏令营、托管机构等保证孩子假期过得安全充实,38.3%的受访者建议学校假期开放体育馆等功能,36.7%的受访者希望学校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减负”落实到位,21.0%的受访者希望社区、机构等多给孩子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彭泽平建议,教师布置暑期作业应该注意灵活多样,并且控制好作业的量与难度。其次,家长应该了解、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规律,根据孩子情况选择适当的培训班或兴趣班,让孩子更健康地学习、成长。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把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质量,使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而不是增加学生及家庭的负担,产生恶性循环。

张宝义指出,学生只有假期时间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生活,但很多人却把它作为上课时间的补充,引导上出现了很大偏差,社会上对于这个问题也不足够重视。“国外一些国家会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甚至政府买单,来让学生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例如美国一些学生会利用这段时间去参观造币厂、做邮票、去动物园饲养动物。这方面我们还没有相应的规划措施,缺乏‘大教育’的理念”。

张宝义认为,对于培训班,不能单纯去取消,而应规范其发展。“我认为培训班应该完全纳入到工商部门的监管,按照市场价格在有关部门规范内申报,同时对危楼上课等现象加强监管,必须取缔。学校要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和教育,比如音乐、美术。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社会上,应发动企业、各单位,举办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调动孩子参与社会、学习的欲望”。

陈友华建议大力整顿课外教育培训机构,针对中小学进行教育资源精准化配置。他还希望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

报了课外辅导班担心孩子压力太大,不报又担心孩子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报与不报家长都很纠结。 新华社发

学生竞争压力大、家长望子成龙等原因促使课外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南方日报记者 周游 摄

孩子每天放学后,身为家长的你是否还会为他们报名参加一些课程辅导班?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在下午放学后,还要投入到紧张的课外培训当中,据一些业内人士估算,深圳大概有近15万中小学生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班。

如果细心观察,你可能会发现不管是在学校周边、路边一些广告牌,甚至是一些居民楼窗户上,频频可见“课外辅导”、“家教培优”等广告。业内人士透露,深圳市场上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课外培训机构和“个体户”都在争夺中小学课外辅导这块“大蛋糕”。近年来,北京、广州等地的品牌课程辅导机构纷纷布局深圳市场。

深圳中小学生课外培训真的这么“火”吗?红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家长、老师对此如何看待?深圳市场上的课外辅导机构又是怎样的发展状况……本期教育培训周刊,关注中小学课外辅导。

五年级女生放学后参加两个课程辅导班

荔园小学5年级学生阿雅(化名)和阿萱(化名)每天的生活很忙碌。她们每天放学回家吃饭、写完作业后,得赶紧赶往校外的课程辅导机构继续补习英语和奥数,补习从晚上7时20分到9时20分。

“回到家还得写学校和补习班的作业,我要是作业没写完,第二天早上还得早点起床继续写。”阿萱说自己写字写得慢,每天都得花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把作业写完,有时候作业少,还得练练书法或是长笛。

阿雅说自己写作业速度较快,一般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可完成。“写作业、参加补习班,每天还得练一个半小时的钢琴,周末还得上古筝班,压力好大。”这么忙碌紧张的生活在阿雅看来已经习以为常,她像个小大人似的告诉记者,“现在辛苦一点以后比别人能力高,过得更好。”

为了应对每天忙碌而又紧张的学习生活,阿雅也有自己的减压方法。她告诉记者,她每天都会跟自己说要放宽心情,还和同学开心地玩闹,静下心来时阅读一些女生杂志以及《红楼梦》等书籍,“看到古诗词里面优美的语句我就感到很快乐。心里面觉得很美的时候人会觉得压力小一点。”

晚上7时,位于福田区百花四路的邦德教育课程辅导点灯火通明,在一间间用玻璃隔离起来的房间里,坐满了来自附近的小学生。在学校上了一天课后,他们将在这里花120块钱再上2个小时的补习课。

记者了解到,该辅导班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课程辅导。学生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一科接受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辅导班还有不同的层次可供选择。记者在五年级的秋季课表上看到,语文有培优层次,英语有培优和竞赛层次,数学则有教材、提高、培优、竞赛四个层次。每科每周上两次课,时间分布在周四至周日,因为白天学生要在学校上课,因此周四、周五的课程安排在晚上,而周末白天、晚上都有开课。课程一直从9月6日续到明年1月1日,基本上持续了一个学期。

学大教育深圳分公司市场总监李海超告诉记者,由于学生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时面临很激烈的竞争,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升学,一些家长选择通过课外培训机构为孩子补课,“目前来看,四年级以上尤其是毕业班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比较多,这部分学生占我们这里补习学生总数的三四成。而小一点的孩子则是以兴趣特长类型的培训课程为主。”据其推算,保守估计深圳大概有近15万中小学生报名参加课外辅导。

记者了解到,一些家长为孩子报名课外辅导,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些家长也将“孩子成绩是否提高”作为衡量课外辅导机构效果好坏的主要标准,这也使得课外辅导机构在课程开设、讲课方面围着“学生在考试时成绩能够提高”转。在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中,人们的需求也并不均衡,学科倾斜情况较严重,英语、数理化等课程深受追捧。李海超告诉记者,小学生加强数学、语文这两个科目的比较普遍,初中生普遍加强数学、英语科目,而高中生加强数理化的较普遍。

家长纠结是否报考课外辅导班

刘女士的儿子今年刚上初三,她给孩子报了英语、数学和物理班。她告诉记者,这些科目是孩子的弱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要科目,所以不能松懈,必须得“努一把力”。而女儿在滨河小学读二年级的陈女士表示,她目前给女儿报了英语和歌舞类的辅导班,“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我不想让她那么累,所以等到稍微大一点时再给她报多一些课程辅导班吧。”陈女士说。

在采访中,也有家长对于报不报辅导班很是纠结,一名家长表示,孩子班里的多个同学报名参加补习班,正在发愁到底要不要也给自家的孩子报名,“报的话会担心孩子压力太大,不报的话又担心时间长了,孩子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

目前什么样的家长或孩子会选择课外培训机构呢?据育才四小语文老师李雄兵观察,主要分为四大类,一类是孩子有旺盛的学习需求,家长也愿意投资的;第二类是“一举两得”类型,即家长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他们下班往往比孩子放学晚三四个小时,因此家长让孩子上校外课程辅导班,一来帮助孩子辅导功课,二来可以照顾孩子,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第三类是学生成绩较差,家长希望通过课外辅导班提高成绩的;第四类是学生并没有主动报名的愿望,但家长有攀比思想,看到别的孩子报名,觉得反正孩子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报名补习的。

学大教育深圳分公司市场总监李海超认为,在深圳,根据家长自己的意愿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的比重会大一些,“孩子可能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成绩增长比较慢,还有些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开窍,潜能没有被开发,家长便想通过参加课外辅导的方式让孩子短期内提高成绩。”

是否应该给孩子报课外补习班?育才四小的李雄兵老师认为,这要看孩子的需要,如果孩子的确在学习上出现了问题,落下了课堂上该掌握的一些内容,家长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可以报课外辅导班,“相当于复习、巩固该掌握的内容”。

而也有老师表示,学生要尽量在课堂上“消化”知识,课外做一些习题复习巩固知识,成绩就不会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太大必要报名辅导班。如果实在出现偏科,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家长再考虑通过课外辅导班补课,“但一定要注意适度,不要给孩子增加太多的学习压力,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李海超表示,校外教辅机构的本质还是教育,但它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在于教辅机构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李海超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机构时不要跟风,同时要适度,“每天放学后都给孩子安排课程辅导是不行的,要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我觉得一般情况下一周安排两到三次的辅导就可以了。”

深圳课辅市场“群雄混战”

深圳经济较发达、学生竞争压力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舍得为孩子投入,教育部门规定学校内不准开展各类补习……一系列原因使得深圳市场上的课外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学校周边、在路边的广告牌、在居民楼的窗户上,各式各样的“课外辅导”、“家教培优”广告频频出现,课外辅导遍布深圳的各个角落。“我们学校周围的课外辅导班大概有四五家,而如果在福田、罗湖区的一些学校周围,课外辅导班可能会更多。”李雄兵老师说。

对于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学生、家长选择课外培训机构?李海超分析称,如今的教育资源很紧张,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同学,而家长又对孩子的期许比较高,希望他们的成绩能够再提高一点,于是在正常的学习之外,通过报名课外辅导班的方式为学生“加油”,“对课外辅导的重视程度跟我们的教育资源紧张有关系,孩子在升学上面临激烈的竞争,学生只有提高成绩来应对竞争,提高成绩的方式可以靠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课堂上老师帮助、课外培训机构的辅导等,在正常课堂学习孩子成绩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家长只能通过课外辅导这种方式。”

“如果深圳的教育资源足够,每一个小孩不必通过那么大的竞争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的话,我相信随着竞争的减弱,深圳课外辅导的市场会变小。”李海超称。

记者注意到,深圳课辅市场除了邦德教育、动感蓝天、深圳新世界等本地课外辅导机构外,这几年来,北京、广州等地的品牌机构也纷纷进入深圳市场,如成长于北京的学大教育、新东方教育等都在深圳布局发展。

对于这些品牌辅导机构纷纷抢占深圳市场,有业内人士认为是因为深圳参加课外补习的中小学人数众多,市场蛋糕足够大。而学大教育深圳分公司市场总监李海超认为,深圳的课外培训市场还是个新市场、不成熟的市场,所以大家都来争夺,另外是因为深圳是一线城市,从营销策略方面来讲,这些品牌机构也需要进入深圳市场。

李海超告诉记者,算上一些家庭作坊式的“私塾”以及个体户,保守估计深圳市场上的培训机构大概有上千家。

目前深圳的课辅市场又处于何种局面?“可以说是群雄混战。”李海超分析称,目前很多机构都在默默地进入深圳市场,大家都在虎视眈眈,“我相信明后年一定会有个市场洗牌的过程,那些有品牌、有品质的机构最终能够赢得市场。”

记者了解到,无资质、找间房子就开班、招个老师就开课、虚假承诺、教学质量低等成为“黑培训”的代名词,这些“黑培训”的存在,给课辅市场带来混乱。目前整个课外辅导市场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行业管理混乱,各个机构推出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师资标准不一、效果也千差万别。

“现在市场上的课外培训机构太多了,我们不知道哪家才是正规的,也不知道哪家收费合理、教学质量高。”一名家长称。在采访中,有家长建议深圳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力气整治、规范课外辅导市场,使得他们能够明白、放心地消费。对此建议,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市场的东西还是留给市场自己去调节,只有当竞争存在的时候,市场才会良性发展。如果培训机构不去提升自身的品质、服务,那它就会被淘汰。”

专家建议应慎重选择培训机构

记者了解到,一些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班时,认为只是短暂辅导,没必要认真考察、长久打算,因此随意选择。有专家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不应仅凭一时兴致为孩子报名,而应该综合考虑,认真慎重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机构。

那面对各式各样、数目繁多的课外辅导机构,家长如何从中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呢?李海超建议,家长首先要看品牌和教学质量,“大品牌有其成功的经验、成熟的模式,得到的认可度也会更高一些。”其次在选择辅导机构时要有一个底线即尊重孩子的意愿,“比如孩子有接受课外辅导的意愿,家长就不要拒绝,如果家长自己想让孩子接受辅导,要问孩子愿不愿意,千万不要强制让孩子接受。要让孩子觉得参加课外辅导不是一件辛苦的事。”再者,家长应该实地去参观课外辅导机构,观察此机构的氛围、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甚至是旁听公开课后再做选择。

也有业内专家建议称,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机构时还应注意环境和安全问题,“能否让孩子在家门口轻松上课,免受乘车颠簸劳累也应是家长关注的问题,课外培训机构的外在环境也能够反映该机构的内在品质,家长可以从外部环境初步判断办学者的专业水平。许多家长和学生在选择课外辅导机构时不查看办学许可证、消防证等相关证照,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

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双学位研究生项目启动仪式日前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举行。两校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及首届30名新生出席启动仪式。

据介绍,环境工程专业双学位项目旨在发挥北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各自的学科优势,在“水与环境技术”领域依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研究所,致力于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推动两校在水与环境技术领域深入的合作与交流。该项目的启动,将大大加快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步伐,带动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首批30名新生中,有70%是全国各高校的推免生,30%为通过国家统一的研究生考试和学院全英文面试的学生,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质强。根据安排,学生们头两年在北大深研院校区学习,最后一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合格者将获得两校分别授予的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位。

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牛津大学签署协议,三方拟建立“水与环境技术”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此次环境工程专业双学位项目就是其中的一项合作。

此外,记者还获悉,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新大楼日前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举行奠基仪式。该大楼将于明年秋季竣工,2013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外法律界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据介绍,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创建于2008年10月,目前是中国大陆唯一一所引入美国法律教育模式(J.D.模式)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学院。

哈工大深研院9名教师入选“孔雀计划”

记者日前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悉,深圳市“孔雀计划”首批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共61人,其中该校9名教师入选,入选人数位列深圳高校之首。

据悉,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首批入选的61名高层次人才中的绝大部分是留学回国人员,从事专业涉及高新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申报单位集中于科研学术教育卫生类和企业技术与创业创新类。其中科研学术教育卫生类单位主要集中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6家机构。深圳市政府将为入选“孔雀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补贴、租房补助、研修津贴、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配套的政策支持。

ACCA专业资格考试有变革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近日公布了今年6月的专业资格考试成绩。全球共有6294人完成了ACCA的全部14门考试,其中深圳17人。统计显示,全球有近20万人参加了6月的ACCA考试。

记者了解到,随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全球人力市场的变化,ACCA近年来进行了不少变革,特别是今年。在广泛征询了企业、培训机构、会员、学员和其他专业会计师组织及监管者的意见后,ACCA推出了国际财会基础资格(Foundations in Accountancy,简称FIA),包括一系列初级资格考试,学员可灵活选择,全面照顾学员和企业双方的实际需求。同时,ACCA推出了全新的在线注册模式,让有志于参加ACCA专业资格考试的人士可以随时进行注册,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同时还缩短了注册ACCA的时间。

此外,ACCA还调整了学员的考试收费政策,在每年3月8日前报考6月考试,或在每年9月8日前报考12月考试,将可以享受优惠。

北大新加坡国大共同培养双学位研究生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孙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暑期辅导班压力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