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山东陆姓山东张氏家谱字辈大全排行?

【忠烈堂】陆氏家谱盐城陆秀夫世系排辈 - 宗支世系 - 字辈世系 - 百姓源流网
宗支世系【忠烈堂】陆氏家谱盐城陆秀夫世系排辈时间: 9:13:49&&作者:佚名&&来源:建湖家谱寻根网&&查看:2491&&评论:0
(23)上岗支
十六世[俊侯,永迪,太学]十七世[嘉,馀,均度,耀卿]十八世[道,钟,程,禹功,文功,高嵩]十九世[礼,祥,祚,裕,宗,祯,补,秀,锦,柱,林,信,儒,佩,任,杰,伦,亿,俨,偀,传,位,体,攸,何,芹,安]二十世[田,昌,又,愚春,愚彩,常春]二十一世[文,殿,桂,连]二十二世[咏,宝,儒]二十三世[村,鸿,锦,为,春元]二十四世[成,应,弼,瑞]二十五世[松,汉,廷,海,登,长,渭]二十六世[立,长]二十七世[法]二十八世[守]
(24)陆庄支
十六世[俊锡,调臣,尽臣]十七世[界,宗]十八世[尧,睿,苛,智,恭,惠,敏,舜章]十九世[宜,天相,成群,连群,炳文,焕文,世明]二十世[泮,轩,辂,天才]二十一世[殿,昌]二十二世[遐,学,有年,颐年,长贵]二十三世[为,友,步]二十四世[应,金奎,玉璋,玉瞵,玉琦]二十五世[凤]二十六世[立]二十七世[发,德,法]二十八世[守]
十六世[泮臣]十七世[甫义,甫注]十八世[壇]十九世[成]二十世[步,嵩]二十一世[芳]二十二世[学]二十三世[锦,广兴,广德]二十四世[寿,宗]二十五世[凤,广]二十六世[立,淮]二十七世[法]
十六世[泮臣,太学]十七世[甫信,均美,均于]十八世[自,登坛,近坛]十九世[安,三元,成魁,成元]二十世[又,车,步向,步玺]二十一世[兰,枢,迎,为,孚,树,栋,村,桢,登,梁]二十二世[儒,如]二十三世[宝,锦,步]二十四世[长,应,广,必,弼庆]二十五世[连,洪,计,立,少,会,启,德标]二十六世[汉,法,玉,于,余,德,青]二十七世[守,为]二十八世[其,建]
(27项陆港支
十六世[子文]十七世[东升,永升]十八世[赞宸,赞详]十九世[大有,魁阳,魁春]二十世[步高]
(28收成前堡支
十六世[子厚]十七世[中]十八世[荣昌,乃积,乃仓,益藻]十九世[洳,坤藩]二十世[馀,高]二十一世[连,克谨,克勋,荣华]二十二世[增]二十三世[裕,为]二十四世[应,弼,清泉,清源]二十五世[廷]二十六世[立]二十七世[法]二十八世[守]二十九世[启]三十世[德]
(29阜邑喻口支
十六世[子余]十七世[西侯,东侯]十八世[陈常,正刚]十九世[贵方,起方,魁沅,书沅,文沅]二十世[九,雅,荣,有广,裕广]二十一世[连,有山,云端]二十二世[魁,增茂,增盛,培先]二十三世[锦,闰,波,连,榛,清,葙]二十四世[寿,弼清]二十五世[凤]二十六世[立]二十七世[法]
(30护陇堆内大陆庄支
十六世[子余]十七世[世侯,康侯]十八世[正常,正举,正魁,自高]十九世[耀光,耀明,友礼]二十世[彬,瑾,暻,恺,柱,紧,松]二十一世[载,本]二十二世[增,长,太湖,殿成,殿标]二十三世[保,连,为鼎]二十四世[来,万,学,寿]二十五世[凤,文,连景]二十六世[金,海,荣]二十七世[根,山,青]二十八世[一,益]
十六世[太平,俊民,宾吾,西园,宾贵]十七世[涵,芾棠,爱棠,备武,备文,备考]十八世[锡,豹文,虎文,瀛洲,瀛仙]十九世[平,祥,泗川,茂松,庆松,镜蓉,江蓉,渭川,金城,连城]二十世[必,宗,忠,信,仁,智,礼,义,观兰,观芝,逢源,朝珍,朝栋,士纲,士常]二十一世[忻,懋,惠,慜,渐,恒,纯,同,明,纹,远,万成,连培]二十二世[桂,芳,邦,珍,山,林,济川,汉川,増荣,春景]二十三世[为,汉,如,高,春,万,台,鸣鸿,鸣皋,长泰,有泰,勇清,锡清,云清]二十四世[昭,仁,景,长,春,林,连生,连发,寿杰,寿俊,寿宽,开江,开元,香早]二十五世[得,迎,广,秀,金,清]二十六世[寿,喜,长保,元,正]二十七世[炳,国,建,银,俊,慧]二十八世[文,敦,登,一]二十九世[永]
(32三里港支
十六世[裕侯]十七世[阴杉]十八世[祖广]十九世[成]二十世[喜]二十一世[林]二十二世[荣]二十三世[堂]二十四世[昌]二十五世[子]二十六世[立,道]二十七世[咸,建,发]二十八世[志]
(33阜邑新沟支
十六世[龙,远,永通,永建]十七世[均,竹,笏,嘉,尚如,承馀,承润]十八世[升,时,路,云,岐徵,应徵,四一]十九世[荣,耀,谊,兆子,贯张]二十世[榆,桓,慨,悦,性,慷,悭,悯]二十一世[祖]二十二世[肇]二十三世[郅]二十四世[寿]二十五世[廷]二十六世[立]二十七世[法]
(34阜图庄支
十六世[永,自强]十七世[嘉,松,峋,峒,峻,昆,栋,楹,岩,崇,岱,岫,嵇,朱,畛,炎,玺,铃,文彦]十八世[时,钿,镐,鋗,震,璁,钜,铨,锺,鋕,钊,鉴,鲸,准,礼,义,涟,瑾,瑜,来宾,采章,鸣章]十九世[南,庭,宜,伋,们,备,保,僘,侣,仁,英,正君,正国,正邦]二十世[倚,林,材,昌,经,保田,有年,有长,同关,书堂,书贵]二十一世[知,葆,裕,龄,泰和]二十二世[森,保,满堂,来堂,才宝,才玉]二十三世[宏,鸿]二十四世[山]
(35蒋胡北宋庄支
十六世[永敬,永爱]十七世[嘉]十八世[时]十九世[庭]二十世[春林,惠林,金全,金林]二十一世[义]二十二世[成]
(36薛陆舍支
十六世[祥之]十七世[起升]十八世[卿,仕学,仕成]十九世[智]二十世[倚]二十一世[元]二十二世[雍,时,学]二十三世[锦]二十四世[寿,必成,必尧]二十五世[友,奉,风成,风才]二十六世[立,灏容]二十七世[法]二十八世[守]二十九世[其强]
(37复兴舍支
十六世[祥之]十七世[俊升]十八世[仕]十九世[智]二十世[常]二十一世[桂]二十二世[学]二十三世[成]二十四世[弼]二十五世[正,盐章]二十六世[立]二十七世[法]二十八世[守]
(38海关南支
十六世[衡,德明,树屏]十七世[光,万有,著寅]十八世[章,指升]十九世[思,来仪]二十世[常,懋官]二十一世[桂]二十二世[培]二十三世[锦]
(39陆家堡支
十六世[永,也,士春,延宁,昌猷,昌德,昌德]十七世[柯,培,鸣,琳,佩,兆,巩,鳌,粲,宏,容,苍,英,亮,贞,量,承,绍,隐,闻,显然,逢泰,有泰,昆山]十八世[彬,乔,荣,有林,至仁,文宜,秉鸾,春华,芳华,桂华]十九世[朝,广,蔚,宝林,悦来,凤翔,山元,凤三]二十世[贵,经,财富,长林,长泰,长春]二十一世[如,在田,在松]二十二世[培]二十三世[锦,为,建荣,建平,钧科,钧连,钧云]二十四世[寿,海,应成,应林,永捷,素平,永来,永生,永安,永青,永康]二十五世[凤]二十六世[立]
(40东陈堡支
十七世[显然]十八世[至义]十九世[朝]二十世[贵,开元]二十一世[如]二十二世[培]二十三世[锦]二十四世[寿]二十五世[凤]二十六世[立]二十七世[法]
十六世[兆,书绅,铭绅,敷言,奏言,得舆,在舆,乘舆]十七世[霖,星,朋,三]十八世[梦,佂,芝]十九世[炎,墀,生]二十世[广,侯,振鑫]二十一世[龄]二十二世[必]二十三世[士]二十四世[仁]二十五世[京]
(42山阳大施河秦南仓支
十六世[合贞]十七世[祚佑]十八世[云龙]十九世[焕章]二十世[元]二十一世[龄,步高]二十二世[凤,兴衢,云衢]二十三世[为,怀]二十四世[得,翰]二十五世[子]
(43杨侍庄北侍庄支
十六世[文华,太祥,荣华,道远,陵生,琦生,尔生,合淳]十七世[侯,鼎臣,心和,帝东,士雄,兴平,汝经,祚祜,祚恒,祚健]十八世[子高,亮武,文盛,讳相,应科,攸起,天涵,亮盛,仰魁,长卿,继敏,汝慕,振远]十九世[凤仪,凤彩,俊德,树德,弼臣,世宗,四德,四明,有高,明德,加爵]二十世[万,兆元]二十一世[松,鹤,兆龙,有龙,自明,自富]二十二世[厚,文,济淳]二十三世[映,廉,品]二十四世[楼]
标签:&上一篇:下一篇:相关文章
Powered by姓陆的辈份怎么排?
(29条回答)
var sogou_ad_id=731549;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陆氏族谱序言【石咀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59贴子:
陆氏族谱序言收藏
橫縣1996年編族譜序言(節錄)華夏民族發展,曆史悠久,人口眾多,姓氏龐雜,文化遺產丰富多彩,形成了東方獨特的文明社會而立於世界之林。……我陸氏前輩從青州府不斷分支全國各地……陸立志公在嶺南的陸氏,可分為兩支:第一支是漢朝時,陸賈公到廣州任官職,陸績公到郁林任官職,其后代往廣東、玉林繁衍;第二支是北宋朝代,陸詵公、陸繼績公到廣西任官職,有一批兄弟隨之同來,其后代在嶺南繁衍。前后兩支組成了陸氏嶺南支系。……經過我們查看了各村屯的族譜,知道了進入橫縣創業定居的陸氏可分為三支:第一支是陸椿公,他是繼績公的后代,是明洪武二年以馴象衛的武官銜入籍橫州的;第二支是富八公,他是陸詵公的后代,明正統年間進入永淳(今歸屬橫縣),當時他在永淳,到了宗字輩分支,宗祐公在永淳,宗信公分支靈竹;第三支是世平公,他是繼績公的后代,他的祖先陸祐公先官廣東澄邁和三水,他的第六代孫瑞錦公入靈山謀生(正籌宗兄認為:他是世平公17代孫,對第三支世平公的寫法難以接受。因為三水縣於明嘉靖五年〈1526年〉五月以南海縣之龍岡置,析高要縣地蓋之。瑞錦公入靈山比三水置縣早83年,三水還沒有置縣,去三水當什么官?若是陸?曾去三水任官,只能是瑞錦公入靈山83年后的事,怎么會有陸?為官三水,其后代居於三水,后來遷來靈山之理?——編者),錦公長子世平公創建陸屋村(鎮),世平公的孫輩們在明末清初分支各地謀生。其中?源公(字元城)入橫縣創建靈屋村,還有分支林村、平朗鄉、巒城鎮、南鄉板路、云表等地。總之,進入橫縣的各支都是同一支系,同為陸詵公、繼績公的同胞兄弟,是屬唐朝的吳支郡支系。現在在橫縣二十二個鄉鎮中,有一百七十二個村屯均有陸氏聚居,人口約三萬多。桂平陸氏第七支系陸聞顯公族譜序言(摘錄陆旻顯 聞顯公陆文顯闻顯公陆聞顯)我陸氏始祖出自何地,起於何時?因無具體文字記載,亦難以查考。只根據口碑傳說,我陸氏太祖溯自河南開封府祥符,后遷至廣東肇慶、高要等地,几代后又遷往廣東三水,明朝前期又遷入廣西(具體地點不詳),曾居於廿四土州(屬何地不明)。據傳:正德王點狼兵(狼兵——明時稱廣西東蘭、那地、南丹、歸順諸土司之兵為狼兵)以剿十三村(桂平東區木樂、馬皮、油麻三地交界的村莊)之叛賊。我太祖聞顯公身居該支狼兵首領,即帶子帶兵同往徵剿,平叛后即駐兵於吉一里之水秀村落業。便頂耕該村張佛成、李阿龍、寧一歌等三戶之田地,后該三戶人家即改歸我姓“陸”。公見此地山青水秀,深感滿意,即定居於此村。公因徵剿賊人,有余賊所恨,存心報復。一天,賊人窺公獨自一人騎馬出入於木樂、馬皮、油麻三地交界之山嶺,數名余賊即上前襲擊我公,追公至良友山之晾傘石時,因寡不敵眾,被賊刺成重傷而倒地。該馬識人性,馬見陆旻顯傷於石穴,便高聲嘶叫,未見旻顯公起,馬即急跑回家,家人見狀欲牽馬,馬不從,知公定遇難。家人即隨馬跑至晾傘石尋公,因林木荒草茂密,難以尋找,連找了三天,才見一堆被螞蟻啣坭封固的墳堆,不見尸體,只見衣袍的一角及一顆兵印,才知是闻顯公遇難,后把公葬於此地。文顯公自明初繁衍至今已22世了,其后裔已分布几個省、區和我市的東南西北區,約5000多人口。桂平陸氏第八支系陸環公(子環)族譜序言(摘錄)我陸子環公原籍粵東瓊州府瓊山縣珠璣巷根竹村,受侯選粵西潯州儒學知府,於大明中葉嘉靖元年(1552年)應掌潯州,偕父與兄赴任。父名鼎士,兄陸琪、陸甫,母乃龍氏(早故)。停轅伊始,憑白石山勝地,遂卜居焉。在瀾壽聖地之旁,土名官財嶺建宅。鼎士告終后,於嘉靖二年(1523年)三月初九日寅時葬於白石山壽聖寺之觀音坪石穴,同月十二日損去了陸琪、陸甫二兄,即日請尼開挖起鼎士棺尸,合家才均安。后鼎士之遺骸未知置於何地,竟失奉祀。后以鼎士公之第三子陸子環公為始祖敬奉。陸子環號月軒,原配韋氏,生三子:坦善、坦真、陸坦。家有伯父號鼎志,配冼氏,只生一女名石蘭,住在原籍,即嶺南,又名粵東,瓊州府瓊山縣珠璣巷根竹村。子環公之長、次二子坦善、坦真外出營業不歸失傳。陸環公於大明中葉,嘉靖初年,宦游西粵(廣西),職掌潯州,巡按釆風,覽山川之秀麗,愛風土之淳寵。初定居於潯北大宣里(今桂平市金田鎮),因旱、澇災害多,后遷居於潯南中秀里(今桂平市南區麻垌鎮),遂籍於白石山之旁的木良村,經營創建締造址基,開棟於以賦鶯遷,安居仁里。及后二世祖陸坦(陸環公之子),箕裘繼美,承先緒而彌恢,皆以忠厚而傳家也。數百年來,生齒日繁,幅與日窄,村邊廓外,春樹萬家,犬吠雞鳴,聲傳壘戶;由中秀里而分居各里,各愛山明,自木良而遷往各村,隨籌水秀,枝分愈廣,派演愈多。自明迄今,繁生綿延,遍布九州,從繁華都市到山青水秀的村莊,星羅棋布,棟宇連云,俊杰之才若星海銀河,賢豪之士溢滿神州。該支系已21世,人口達2300人之多。桂平陸氏第九支系璧堂公族譜序言(摘錄)西山鎮嶺頭村隆兆屯我陸氏始祖璧堂公,乃系粵東(廣東省)南雄城北9公里的梅關古驛道珠璣巷荔枝村人。當時(具體時間已失傳)因時世混亂,璧堂公便帶妻(姓氏失傳)、子瑞清、瑞登、瑞珍和媳婦等,上到粵西(廣西)潯州府桂平縣永和里(今之西山鎮)周城村(即今之桂平糖廠范圍內)居住,因居住條件不好,常有旱、澇,生產生活艱難,后又遷到嶺頭荒村(即現在的隆兆屯下邊)居住。不久又從荒村搬上山腳,就是今之隆兆村。安置好定居地點后,璧堂公便單人一個返回廣東老家探親。從此之后不聞璧堂公的聲息,至今已算失蹤了。二世祖的三兄弟從此分為三個房頭(又叫“三多堂”,即上面所述的三兄弟)。該支系繁衍至今已16世,人口約210人。桂平陸氏第十支系劉氏太婆(其夫名失傳)序言(摘錄)劉氏太婆及四個兒子原是廣東英德縣珠璣巷白石寨牛來社居住,后因世亂逃難。始祖(劉氏太婆之夫)去世后,由劉氏太婆背着太公之骨骸離居,逃往廣西桂平縣金田鎮新燕村上甘屯落居。后來招同村的曾仕全上門為夫,無生育。劉太婆原在廣東生有四子:長子國通、二子國勝、三子國選、四子國明。后因年老與夫曾仕全分居,劉氏太婆將第四子國明跟隨曾仕全過活,以便養老和繼承曾家后代。長、二、三子繼承陸家。三子國選去世無后,長子國通生一子叫文光,二子國勝生一子叫文照。就這樣,由劉氏太婆的兩個兒子為第二世起,繁衍到十三世,至今已有人口200余人了。資料來源於&&嶺南陸氏族譜&&1、隔田陆氏亦即绝大多数陆姓的开宗立姓之祖,是战国时齐国的陆通(田通),陆姓初建至今已两千三百多年。据《史记》记载,虞舜未成为尧的接班人时,居住在妫水之滨,舜的后代以河为姓,遂姓妫。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天下,舜的后裔妫满被封在陈,为公爵,死后谥胡公,史称胡公满,后代以陈为姓。历十余世,至陈厉公生公子陈完,字敬仲。后陈国发生内乱,陈完率家人于公元前672年逃到齐国,被齐桓公拜为工正,食邑于田,遂改为田姓,此时已进入春秋时期。二百八十余年后,公元前391年,田完的后裔田和取代了姜姓的齐康公,成为齐国的君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齐代姜齐”,此时已是战国时期。公元前319年至公元前301年,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齐宣王田辟疆在位,他把自己的小儿子田通(字季达,死后谥封元侯)封在平原郡般县陆乡(今山东乐陵县西南),田通的子孙以封邑为氏,遂有陆氏。《新唐书o宰相世系》记载:陆通(田通)“生恭侯发,为齐上大夫。发二子:万、皋。皋生邕,邕生汉太中大夫贾。万生烈,字伯元,吴令、豫章都尉,既卒,吴人思之,迎其丧,葬于胥屏亭,子孙遂为吴郡吴县人。……”往下一直排列到第十六代,已是东汉。由于“陆氏出自妫姓田氏”一说历史记载翔实可靠,世代传递脉络清晰,被认为是陆氏正宗,陆通被许多陆氏族谱奉为开宗立姓之始祖。2、隔田陆氏的始迁入粤之祖,是浙江平湖的陆顺宗。陆顺宗一支离开南雄珠玑巷进入珠江三角洲,至今已经八百八十余年。陆通的曾孙陆烈葬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后,家人由山东莱芜(二世祖陆发的食邑地)迁来此地落户,使吴郡成为陆氏新的繁衍发展中心,经不断分枝扩散,今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很快成为陆姓最集中的地区。其后,在历史上的各个战乱动乱时期,为躲灾避难,或为寻找新的生活基地,已经由北方姓氏变为南方姓氏的陆氏,有继续南迁的趋向。北宋晚期,党争、变法、农民起义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所造成的社会动荡,迫使部分百姓离乡背井,南迁避乱,其中就有陆顺宗的祖先。陆顺宗,号和斋,浙江平湖人(今浙江省平湖市,属嘉兴,在浙江省东北角,与上海接壤)。他的祖先从浙江故乡迁到广东南雄珠玑巷居住。1129年,年轻的陆顺宗从珠玑巷出发,进一步南下珠江三角洲地区。据相关族谱记载,陆顺宗首先落脚在新会(古称冈州)社仓地,“传至四世,后(1295年)该地筑城,(四世祖)德显、德明翁奉母迁避,又在中乐都窑头新村而家焉。旋又遭匪扰不堪,直抵鹤山古劳都隔朗村,聚族而居,生齿日繁。厥后星罗棋布:那凹、越塘、杰洲、玉岗、新村、朗边,皆同都而同邑也。若新会,则水牡湾、沙头嘴、棠下墟、小湖苹岗;若南海,则省城、佛山;若顺德,则甘竹;香山,则小榄;若广西,则西龙州实为宗属,确有据可凭。”也就是说,这一支陆姓,主要分布在鹤山、新会地区,南海、顺德、香山也有分布,最远到广西。他们均奉陆顺宗为本支脉始迁入粤之始祖,在陆氏谱系中称陆顺宗枝。3、隔田陆氏本支直接始祖,是鹤山古劳都的陆伟。陆伟率族人迁入香山(中山)地区,落户隔田,始建陆家村,至今已经六百余年。据鹤山、新会陆氏联谊会声明称:陆顺宗“淑配钟氏、黎氏,生有三子一女:长子曰龟龄,次子曰蛇龄,三子曰鹤龄。龟龄淑配杨氏、李氏,生四子:长曰士龙,乃正室夫人杨氏所生,享年三十七岁。士龙妣林氏夫人携长子二子德显、德明迁居鹤山之隔朗村,后开枝去同邑之杰洲、那要、玉岗、朗边,新会之沙头咀、牡丹村,阳春之棠棣村等地。三子德信随其妻往新会天河之平岗村居住。龟龄次子曰应宗,三子曰应成,四子曰应和,均为李氏所生。应宗下落不明。应成定居赤岭头,后开枝去汉坑、大岗尾。应和迁居会城近郊之奇榜村,后开枝去元岭村。蛇龄不知下落,传说寄踪于南海、三水一带。鹤龄生一子曰士麟,迁居于新会崖门之仙洞村。士麟生二子曰德贤、德荣。德贤居仙洞,后分枝去南昌村。德荣迁往鹤山之那水村居住。”陆伟是陆鹤龄的远代子孙,字贯魁,号云荣,生于1386年。大约1408年左右,22岁的陆伟率领家族离开鹤山古劳都塘井村,渡过西江,进入香山县境,先在海边的香山场落脚,再迁沙塾,最后确定在隔田(今中山市南朗镇崖口行政村隔田地区)落户定居。此后七十年间,陆伟家族繁衍生息,其它亲族陆续迁入,到陆伟1479年以93岁高龄去世的时候,这一支陆姓已经在隔田牢牢扎根,建起陆家村,与较早迁来的谭姓、杨姓和稍晚迁来的萧姓一起,形成崖口地区的四大姓,共同开发建设这一地区。其后,在编纂隔田陆氏家谱时,陆伟当然性地被奉为这一支陆姓的始祖。
登录百度帐号查看: 39915|回复: 218
江苏宿迁陆氏宗谱研究总会欢迎您
本帖最后由 陆旭 于
11:28 编辑
我宿迁陆氏始迁祖---柴公,苏州吴县洞庭山人,明初游学至宿。据谱载:柴公为龟蒙祖之裔孙,庠生,家中排行老二,长兄留在苏洲,三弟迁居平湖,“俱书香累代,科第联绵,其渊源已对谱相合,姑未能远稽”(十世奋勇公语)。
欢迎海内外柴祖系各位宗亲有空到族谱录纪念网()“宿地陆氏始迁祖柴公纪念堂”祭拜柴祖。
<p id="rate_"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威望 + 1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望 + 3
" class="mtn mbn">
本帖最后由 陆旭 于
10:28 编辑
柴祖支下1-8世祖讳世系简图
(83.76 KB, 下载次数: 0)
10:2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本帖最后由 陆旭 于
11:33 编辑
五修宿迁陆氏世谱编委会议定:宿迁陆氏始迁祖柴公为元候公第59世。
清朝乾隆时(公元1769年)11世鸣驺公主修世谱时始定字派:自13世“克”字辈至28世“立”字辈。
解放初期(公元1958年)陆氏宗亲迁祖茔时议续:自29世“正”至44世“宗”字辈。公元1998年五修世谱编委会再议续:自45世“弘”字辈至60世“忠”字辈。
柴祖系下相支陆氏辈占字序为:
克、绍、景、从,
承、先、永、裕。
敬、启、昭、宣,
家、乘、以、立。
正、大、光、明,
万、年、长、青。
作、福、崇、本,
文、孝、延、宗。
弘、德、昆、盛,
守、义、业、隆。
乐、善、恒、远,
衍、世、惟、忠。
宿迁陆氏世谱迄今共历五修,历次修谱的年代及修纂者
明崇祯末公元1644年首修世谱 纂修&&陆奋勇(10世) 、 陆奋飞(10世)、陆奋武(10世)
清乾隆朝公元1769年次修世谱 续修&&陆鸣驺(11世)
清嘉庆朝公元1808年三修世谱 续修&&陆绍韩(14世)
清道光朝公元1848年四修世谱 续修&&陆景骧(15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98年五修世谱 续修 陆永春(19世)、 陆永干(19世)、陆永森(19世)、陆启超(22世)
引用陆燕超诗,概述宿迁陆氏的辉煌历程。
本帖最后由 陆旭 于
11:34 编辑
始祖柴公藉苏州
洞庭山西陆家巷
龟蒙裔孙书香第
明初游学至宿迁
落地生根枝漫天
创基不易三代单
四世始分成二支
六世雄凤鏊开象
八世已成十八支
凤祖济源县令清
奋飞公登天子门
日盛明经接踵行
大之冲霄及子张
三公承接祖草图
明末始修陆世谱
彰祖明派扬族荣
自谱初成枝系根
历经五修四百年
枝晰脉明六百载
此功不朽子孙赞
陆氏家谱序& && &
& && &读诗大雅,绵厥初,生民笃,公刘诸什,推原祖功宗德,自履武置巷涉渭夹涧,陶复陶穴,以迄虞芮,质成丰镐,配京其世族,班班可考,已迹其初,不遏播种树艺阴行善而已,而后至保世滋大。由是观之,自天子公卿大夫士以至庶人,不积德累仁而能延世以昌族者未之有也。然其先世未当不克谐敦睦,而后寝以乖睽。故读行苇,而知世业之兴,咏角弓而叹先德之坠,氏族之盛衰离合,德泽浅深系焉。粤稽二典首亲九族记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族。然则聊祖宗易世之体,存木水源之思,族谱可无作欤?
& &&&钟吾陆氏自忠宣派衍,三吴远祖分祥宿邑,传至今复十有三世,绳绳秩秩,以引以翼,方百世未艾也。自六世祖分枝为三,即以隐德播乡间,清慎守官,常筑基维厚嗣,后螽麟爰以日繁。至十世冲霄公遂以辛未第起家,部曹为名,二千石。其仁心义质,行清而政和,犹圣门之有渊骞,循吏之传龚鲁也。乃其伯仲大之、子张茂才,少以长兄抚诸幼弟,义兼慈严,教同保传,为一门孝友先。其季耕陇居士,又以布衣为乡祭酒,乐善施仁,赈穷恤乏,岁全活以数百十计,暨诸弟夜余乃文,凌霄辈无不孝友姻睦,父事兄,母事嫂雍雍肃肃无间言,所称相好无尤,绰绰有裕者殆庶几欤。予每登其堂,见其家人穆穆如春阳初至,元气胚胚勾萌未发,太和蕴隆一室间,未尝不叹其前世积累深而为后世贻谋者远也。今大之于奕叶,远迁之后,怵然虑宗支之紊乱,亲族之睽离,名分之陵替,深虑遏佚前人光糜以式谷孙子是惧。乃于其家建宗祠。起亲睦堂,定婚祭条约,而光修定家谱,以示崇本睦族之义。其用心滋苦,已将刻以垂后裔。不鄙而问序于予,予惟自王迹熄而教化湮,持之者不在上必在下,风俗淳浇,人心厚薄,世道升降,恒自一身一家造端始惟贤者修身正家,不出壶閥,而化行乡国,有惟风易俗之能,鼓钟声闻之感昔王彦方陈太丘,潜德里闻而乡人不敢为非;司马温公居洛,修家范至诚,动物儿童走卒皆知君实,范文正公置义田赡宗族,传至数世,修其业承其志不衰,此皆前贤景行也。
& & 今陆君既已躬太北之行,必履司马之诚,复敦勉于文正公之义,诚因族谱之修而引伸勿替,设诚而力行之,绍顏氏柳氏之遗训,推蒙南朱陆之家规,收召族人立族长定族约,俾子弟率其父兄孙子思其宗祖,履霜露而有怵惕之容,执抔卷而存一本之思,拱桑梓而生恭敬之色,毋或怙侈灭义,以荡凌德为祖考羞,则今德孝恭施于宗族,以御于家邦,人心可正,风俗可移,世运可挽,陆世之德泽且兴,绵绵瓜瓞并垂无疆之休宁,祗绍闻衣德,接忠宣之令绪,已乎苏端明族谱,引曰:读吾之书者,仁孝之思,爱敬之意,可以油然而兴矣。嗟呼!为陆氏之宗族暨子若孙者读是谱也,其可不油然而兴哉。
& && && && && && && && && && && && && &崇祯甲申岁嘉平月年通家友弟上谷梁以樟拜手敬题
& & 从来国有史纪,家有族谱,以木本水源列序不紊,俾异世之后可得而镜焉。然纪出自史氏之笔,美恶褒贬同于哀钺,而谱乃一姓私书,家自为政。谱一立而昭穆明,亲疏别,名分正,长幼序,嫡庶定,情问亲崇本睦族之道联合一体之谊,莫加于此。
& & 予家世三吴派衍,宣公其分支于浙,存宗于苏者,现今书香累代,科第联绵,其渊源已对谱相合,姑未能远稽。自始祖柴公游学至宿,迄今已十三代矣。子姓繁衍,生同祖,居同地,或因人日已众,见日紧稀,而祖孙兄弟支派不明,有见面不相识,字讳不知忌者,甚至情义乖忤,下犯上,卑凌尊者往往有之。予深为隐痛,但自愧庸儒无能光显前人。乃以祖遗菜圃一区,东半建大生庵,西半建 宗祠,起亲穆堂,盖乐善睦族予夙念也。
& & 值甲申岁,予避地于海盐之金沙,族人亦散处。久之异地而迁,历世而后,其不相识,无忌讳,又不知尝何如也?盖欲修谱定派以聊同宗,幸藏有大父所,传叔父所识宗派旧图一册,细阅之更深有慨焉。
& & 自始祖传至六世,雄祖、鏊祖以隐德居乡间,还金义渡,输粟济荒,凤祖以贡举知济源县,公慎清勤。自是生育益繁,始分三派,至予十世,各派人文日盛,明经接踵行,三弟飞仍以辛未起家,绳绳振振递及十三世,正在方兴未艾,其缘何与?虽不敢遏扬前懿,然莫非祖宗积德所由致也。使不修谱以志之,不惟先代之存心立行泯泯无传,而后世新疏名分之大义,久必紊乱无考矣。予斟酌祥察,定以宗图支派世系,次序名讳登之梨束。
& & 其诰命志铭,行谊事实,与夫祠图之仪规,婚丧之条约,俟后续梓。此予崇本睦族之意,联合一体之谊也。凡我后人能敦伦立已,好善施仁,则于此谱有光,若荡检逾闲,相怨交愈,则于此谱有玷,愿其相砥砺,阅此谱绎此意尝不负前人之积累,不负予修谱之初心。人人亲亲长长,为贤人,为名臣,膺褒美华哀之荣,绵万世相传之脉,兹始基之耳。《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敬以四语用告同宗。
& && && && && && && && && && && && && && && && && && && && &&&崇祯甲申岁孟夏十世孙奋勇敬题
五修世谱时柴祖第19世孙永干公执笔拟定:
陆氏家训格言
人生之初 嘉玉可塑 父母养育 含辛茹苦 幼苗成长 园丁培傅 家庭细胞 国家关注 中华民族 善良质朴
发明创造 举世昭著 传统美德 继承先祖 为国奉献 为民服务 团结奋斗 民强国富 自强不息 大同共谋
修德养性 工在后天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无欲则刚 正气浩然 光明磊落 广结良贤 虚怀若谷 琴心剑胆
三思而行 敏捷果断 知足常乐 安享天年 成人之美 济人之难 助人为乐 与人为善 严于律己 待人以宽
不念旧恶 以德报怨 受恩莫忘 施惠勿念 诚实守信&&力戒谎言 求同存异 取长补短 闻过则喜 迷途知返
见义勇为 直言敢谏 孝敬父母 团结脉源 兄友弟恭 萁豆勿煎 伉俪情深 不宜早恋 婆媳妯娌 亲密无间
尊老爱幼 扶贫助残 邻里相处 仁义为先 美好家庭 率先垂范 遵纪守法 为政清廉 一时之利 终身悔忏
勤俭建国 治家亦然 报国恤民 心丹志坚 尊师重教 栋梁源泉 爱护公物 珍惜资源 搞好环卫 保护自然
求知思善 学而不厌 书山有路 学海无边 科学技术 认真钻研 热爱本职 敬业争先 劳动致富 外财勿贪
争创高产 科学种田 节约用粮 素食多餐 少生优生 家裕国荣 精神文明 道德规范 小康生活 幸福美满
港澳陆台 本同一源 弘扬祖德 爱国当先 统一大业 争做贡献 成我族望 裕后光前
宿迁人明代县令陆凤是个清官
宿迁新闻网-宿迁晚报讯日,刊登《市区出土明代一县令墓葬》一文,报道2月27日晚,宿迁市区黄河路东侧老报社建筑工地出土了一古墓,发现出两块完整的石刻墓志铭。经考古人员鉴定,该古墓主人是明代嘉靖年间怀庆府济源县知县陆凤。3月2日下午,家住市区棉花加工厂宿舍的陆永森老人,携带几卷家谱来到本报告诉记者,他是陆凤的后人,按明代末期传下来的家谱记载,陆凤任济源知县时,是个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的清官。
陆永森老人说,他家传下来的《陆氏世谱》上记载有:陆凤字朝阳,11岁时父母双亡,是祖父母将他养育大的。陆凤自小懂事,为人善良,十分孝敬祖父母,并且教导弟弟学习诗文,深受乡邻的夸赞,都说他是个孝顺无比的孩子。陆凤22岁时考取功名,先任陈洲卫经,后因政绩突出,被调任怀庆府济源县知县。
记者在陆永森老人提供的《陆氏世谱》上看到,家谱上记载陆凤父亲有3个儿子,陆凤是老大,其两个弟弟没有后人,陆凤生育有3子,分别名叫陆用中、陆建中、陆执中。陆凤上任济源知县时,济源民风很差,经过陆凤的一番治理,济源县风调雨顺,老百姓对他很是爱戴。陆凤任期未满时,因故辞官回乡,当时济源老百姓知晓后,数千人哭泣夹道挽留他。陆凤回到宿迁后,每天教导子孙读书,83岁时寿终。
今年已经80岁的陆永森老人说,家谱上记载,600多年前一位名叫陆柴的祖先从苏州迁到宿迁,成为他们家谱上记载的第一代祖先。陆凤是陆柴的第六代后人。陆永森说,根据家谱的延续记载,他是陆凤的第十三代后人。
随同陆永森老人一起来到本报的其女婿说,《陆氏世谱》上有图记载,陆凤死后葬于原宿迁城西城墙外陆氏祖茔,但没有留下详细的地址。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他们想找到祖茔也不知道在哪儿,昨天,看到本报有关报道后,才知晓陆氏祖茔的原址。
10世祖奋飞公,宿迁名人之一。吾头像即奋飞公像,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06:34 编辑
陆奋飞(约1592-约1657),明朝宿迁人。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中举人。
  1626年,总河、总漕两都府拟议开凿宿迁境内马陵山,辟一条水道。陆奋飞上书,历陈此举八害,此议因此废止。
  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陆奋飞中进士。先任推官,后改嘉兴府教授。其间曾受理一案,有人以千金贿洛他,陆奋飞坚拒不纳。后有人就此事问他,他回答说:“一时之利,终身之悔也。”此话一时传为名言。
  后迁南京国子监助教。靖江某监生应纳粮米450石,交纳后而监生死亡。胥吏趁机中饱私囊,事后反逮治监生家人,以至有一弟六仆受牵累而死。监生的友人激于义愤,主动代坐牢狱。陆奋飞对此事极为愤慨,极力为其申辩,事情得以澄清。
  后升工部营缮司主事,因母逝而去职服丧。适逢皇帝下诏求直言,于是陆奋飞上书朝廷,请改五年恤刑为一年一恤。这个意见得到崇祯皇帝的赞许和采纳,减轻了刑囚的冤滞,改良了明朝的刑法。
  守丧期满后,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不久告假还乡。1641年,周延儒再任首辅,陆奋飞上书,柬请缓征、省刑、停工、起废、养士5事。主张立即起用谏官刘宗周、陈子壮、周镳、金铉等人。
  后任户部福建司郎中,兼饶州府知府。任上因镇压当地农民起义,被晋升九江道参议。后辞官回宿迁,不久明朝覆亡。于是退居县东北白鹿湖以东的东柳洲,以明朝遗老自居,与兄弟子侄饮酒赋诗,沉于佛教,优游10余年,著有《云液草》。
& & 一日夜半,呼子侄辈曰:“今夕之梦,尊神邀我以结友,我将舍汝去也.”是夜端坐而卒,时年六十七。公貌魁梧不群,志趣淡泊,雅好读书,尤喜释老之学。终其身家庭无间言,诗文壮丽。
陆奋飞墓在三仙洞景区,虎山西麓。
陆奋飞,字紫霞,新沂市马陵人.明万历四年进士,(《宿迁县志》称奋飞“曾中戊辰会试副榜,本朝科名冠诸郡。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兵部车驾司员外郎、江西饶州知府,分守九江道参议等职,直言敢谏,多所匡正,其政事以清惠闻”。
满清入关,而南京福王立,奋飞奉使河北,不稍屈节,归耒至而南京陷,遂退而避地陆墩.盖取其幽远,且在巨浸中也.(陆墩亦称东柳州,在宿迁县东五十里白鹿湖中,距侍岑东南十余里处)迨后满清定鼎,下令剃发,又避至司吾山深处,建楼以居,以遒书,道装自隐,终身不下楼,以示不履清土之意。楼基址迄今尚存,附近故老每娓宫其事。
其所著《云液草》,后人刊刻,于犯时忌处,皆以“口”代字,全书“口”约千数百个。
清雍正、乾隆间,开六溏河,白鹿湖水深宣泄,已涸为良田。其旧迹中高墩颇多,陆墩在其内,但已不能指实。
吴伟业《为紫霞年兄诗》云:
招提东望柳堤深,雁浦鱼庄买棹寻。
墩似谢公堪睹墅,肖如贺监早抽簪。
云遮老屋容君卧,月落空潭照此心。
百顷荷花千尺水,夜凉兄弟好披襟。
又:《下相极乐庵读同年北使②时诗卷》:
兰若停骖洒墨成,&&过河持节事分明。
上林飞雁无还表,&&头白山僧话子卿。
近人婺源江艮峰((极乐庵怀紫霞先生)诗云:
& & 红羊劫换鬓毛皓,&&往事凄凉可奈何。
& & 持节苏卿余涕泪,&&着鞭祖逖怕闯歌。& &
& & 梅村旧雨相思杳,&&兰若宗风提倡多。
& & 惆怅云堂寻墨迹,&&钟鱼引月上松萝。
& & 又:(《过宿迁极乐庵明日晤陆紫霞年兄话旧有感》:
& & 同时知已曲江游,&&纵酒高歌玉腕骝。
& & 黄叶浑随诸子散,&&白头犹幸故人留。& & ‘
& & 云堂下榻逢僧饭,&&雪夜听钟待客舟。
& & 如此冲寒缘底事,&&相逢无计诉离愁。
& & 近人罗俊来《陆公墓诗》云:
(原注云:明进士陆奋飞,明亡,居楼上,不履清土,著有((云液草)等集
& &&&趾践有清土,&&立志不下楼。
& &&&楼圯名不圯,&&古碑傍山阿。
& &&&(诗载《拾憩诗草》)
注:(1)吴伟业()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师事张溥。为复社成员.明崇祯进士,官左庶子.弘光朝任少詹事。入清后官圜子祭酒。其诗多寓身世之感.也有些篇章暴露统治者时人民的残酷榨取。早期作品风华绮丽,明亡后多激荡苍凉之音.尤善七律和七言歌行。《圆圆曲》、《楚两生行》等篇较有名.也工词曲书画.有梅村家藏稿》等.为“江左三大家”之一。与钱谦益、龚鼎孽同时。
②阿(a)“阿”字从阜可声,本义是大山。《王勃·滕王阁序》:“访风影于祟阿.”山的转弯处也称“阿,由此引中为弯曲的地方。
陆奋飞(约1592一约1657)。字冲霄,号九万。8世佶祖孙,明宿迁人。父梦拾东斗星精而生.五岁知孝其王父,十三能为文,廿七中万历戊午科举人(1618年明万历46年),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 著《云液草》三卷传世,遂后世子孙以“云液堂”冠分堂号。
改的好,陆旭好样的!
& & 五修世谱的陆氏宗亲们,你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四修至五修历150载,若无众宗亲的无私贡献,几成断代谱,那将是我宿迁陆氏的巨大的憾事遗恨千古,幸遇诸宗亲鼎诚竭力,修续成功,并付梓登束,成为陆氏家族的传家宝书。感谢历次修谱的众宗亲。希望2038年六修世谱时我们共协力。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19:08 编辑
期盼能看到收藏于宿迁市博物馆六世凤祖的墓志铭全文
殷切想拜读收藏于南京图书馆十世奋飞祖的大作《云液草》
自宿迁陆氏始迁祖柴祖第13世“克”字辈始排字辈: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14:26 编辑
克、绍、景、从,承、先、永、裕。
敬、启、昭、宣,家、乘、以、立。
正、大、光、明,万、年、长、青。
作、福、崇、本,文、孝、延、宗。
弘、德、昆、盛,守、义、业、隆。
乐、善、恒、远,衍、世、惟、忠。
字辈与世次关系
本帖最后由 陆旭 于
22:08 编辑
江苏宿迁三听堂陆氏辈占字序:
克(71世)绍景从,承先永裕。敬启昭宣,家乘以立。正大光明,万年长青。作福崇本,文孝延宗。弘德昆盛,守义业隆。乐善恒远,衍世惟忠。
山东陆氏世德堂世序占字:忠(77世)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丕承以光祖,宗建立鸿德。绍续振景安,心保守乃有。进兴广开正,业文华昌盛。东原发科,举国同庆(124世)。
江苏盐城忠烈堂陆氏从80世到99世排序是:立法守其德,同宽日上然。瑞云恩良庶,毅举庆向荣。
每一个字辈对应一个世次,不管你知道不知道自己的字辈或世次,你的世次是唯一的。每一代人都有其对应的世次,而同一世次可能在不同堂号里是不同的字辈字,同样同一字辈字在不同堂号中的世次又不尽相同。用上述字辈表举例说明:比如世次为80世的在三个族谱中的字辈字分别是:启、家、立。而“立”字辈在三家族谱字辈序中都有之,但是世次则分别为:86世、94世、80世。字辈即世次,世次用辈占字代替起于宋朝。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13:49 编辑
(19.25 KB, 下载次数: 0)
12:4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阅读权限: 10
宿迁陆氏始迁祖柴公灵位,希望柴祖的子孙们前来拜祭!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17:40 编辑
陆旭 发表于
始祖柴公藉苏州
洞庭山西陆家巷
龟蒙裔孙书香第
8世18祖支:佃、仲、佶、仁、可立、可权、可继,经、官、书、仪、奇、韬、典、星、养、律、耦。经祖至耦祖11支均为6世凤祖孙子,首修族谱的10世奋飞公、大之公、子张公皆为佶祖孙子,佶祖多被认为云液堂始祖。律祖支分堂号为德润堂。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杨氏家谱字辈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