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家庭急救箱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值得收藏

Access denied | seniorservicesas.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seniorservicesas.com)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98c5-ua98).在家中遭遇意外伤怎么办?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轻则伤及肌肤,影响健康,重则危及生命,给家庭、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伤痛和损失。
其实,只要我们加强安全意识和注重预防措施,有很多家庭意外是可以避免或者妥善解决的。
中山一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熊艳为大家介绍外出血、扭伤、烫伤、窒息、高血压、心绞痛、昏迷和心脏骤停这八类常见家庭意外伤识别和紧急处理方法。
通常而言,能看得到的出血即外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往往呈渗血状,而静脉出血呈缓慢流淌状,动脉出血则呈喷射状、迅猛,进展快,很快导致休克和晕厥。有些出血是肉眼看不到的,常常称之为内出血,例如:脑出血、腹腔出血等。日常家庭意外中最常见的出血是手切割伤导致外出血。
处理方法:
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压迫止血
用流动自来水冲洗干净(冲走伤口上的污物),如果出血较少且伤势并不严重,可在清洗消毒之后,以创可贴覆盖伤口。
若伤口大且出血不止,应先止血,伤口处用干净纱布包扎,可捏住手指根部两侧并且举高过心脏水平,采取这种手法能有效止住手指出血,如果出血仍不止应及时赶往医院作进一步处理。
对于肢体外出血,建议可使用橡皮筋、止血带或用家中的长布条、长围巾等,加压并包绕肢体进行包扎,以远端触不到动脉搏动为佳,但需要注意每隔30分钟将止血带放松数分钟,否则容易引起肢体缺血坏死。
慌乱之下处理其他部位外出血,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可以考虑压迫止血,简而言之就是哪里出血就压哪里,可用干净毛巾或衣物覆盖,用力加压于表面,并迅速送往急诊处理。
最常见的是脚踝关节的扭伤,通常还伴随有出血、皮下青紫与水肿。
处理方法:
制动(停止活动)、冰敷
不要随意活动受伤的关节,让关节得到即时休息,否则容易造成进一步损伤和肿胀,恢复起来更加困难。
可用毛巾包住冰袋冰敷在关节周围,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做到每隔一小时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时,通过冰敷收缩血管,肿胀的程度就会逐渐减轻。
24小时后可将受伤部位垫高,给患处予以热敷、红外线灯照射,以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愈合。
如果经过几日的自我治疗和休息之后,患处仍肿胀、疼痛且行动不便,那么有可能是肌肉拉伤或者韧带断裂甚至骨折,需要考虑尽快到医院就医。
开水、高压锅蒸汽烫伤是小孩、老人或家庭煮夫煮妇们不小心常会遇到的险情。
处理方法:
流动自来水冲洗
立即将被烫部位放置在流动的冷水下冲洗到没有灼热感为止,或是用凉毛巾冷敷。如果烫伤面积较大,伤者应该将整个身体浸泡在放满冷水的浴缸中浸泡10~20分钟,用干净的纱布、被单、衣服覆盖或是绷带松松地缠绕在烫伤处以保护伤口,立即送医院。
注意不能采用冰敷的方式治疗烫伤,冰会损伤已经破损的皮肤导致伤口恶化,也不要随便将抗生素药膏或油脂涂抹在伤口处,以免加重伤口局部的感染。
异物吸入窒息是小孩和老人不小心常会遇到的险情,表现为短时间内脸转变成红色或青紫色,不能说话或是呼吸。往往会有手势示意气道出现梗阻。
处理方法:
排除异物,防止异物下行,谨慎拍背
1、婴幼儿:
不要随便拍背,应迅速呼叫救护车,在等待救护车同时迅速采取以下措施:用单手前臂托起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托着孩子下颌,让患儿身体前倾,面部、气道朝下,用手掌力拍患者后背两肩中间的位置,用冲击力使气流将异物冲出(图1)。
还可以将孩子趴在凳子上或腹部抵在一个硬质物体上,头部向下,然后用力拍背,挤压腹部,让异物随冲击力气流冲出(图2)。
民间有方法称为“倒提法”,把孩子双脚倒提,头朝下,拍背,此方法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体重较轻者。
试行“海姆利克氏操作法”: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图3)
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可以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图4)。
如果意识丧失,则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启动心肺复苏。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脑、肾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血压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不可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
急救方法:
一旦高血压发作应迅速通知急救中心或送诊,同时辅助以下缓解措施:
1、可临时使用开博通或依拉普利含服,特别提醒不建议舌下含服心痛定或硝酸甘油等药物;
2、如病人有头痛、呕吐,甚至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障碍或剧烈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道,还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以利止血和降低脑压,并迅速联系送往急诊室处理;
3、如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尿频、甚至视线模糊,或已出现高血压脑病,家人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并及时服用降压药, 还可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
心绞痛是冠心病引起的急性缺血发作症状,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血管变窄、血流量减少,此时若遇到劳累、运动、情绪激动紧张、用力排便等加重心脏负担的情况,常可诱发心绞痛。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并延伸至颈部、左肩背或上肢,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
急救方法:
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1片(合并血压高时谨慎用硝酸甘油,以防继发脑供血不足)。同时停止体力活动,就地休息,消除寒冷、情绪激动等诱因,可口服安定3毫克,有条件情况下吸氧10到30分钟。
如未缓解,隔5到10分钟再含服一片硝酸甘油,连续3次含服无效,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要考虑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应立即送医院。
通常患者需在医院留观至少6小时,比对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变化,判断有无心肌梗死,能否出院以及是否需要住院。
最常见的有心、脑血管意外、药物和有机物中毒,如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安眠药过量,洗涤剂、农药等,以及苯、氯气、一氧化碳等工业性中毒。
急救方法:
1、对于昏迷患者
首先检查有无脉搏、呼吸是否正常,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嗜睡、抽搐,家属要注意让患者头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同时立即送医院。
2、对于中毒患者
救助者要先了解清楚患者是由于什么原因中毒、中毒时间等,以便医生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
如果是工业性中毒,首先是让患者脱离中毒现场,然后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如果药物和有机物中毒,若病人还很清醒,在急救车未到前,可以采取催吐的办法,或服用一些蛋清、牛奶、清水等,减缓毒性发作。
但如果是服用了腐蚀性毒物,不可催吐,因为这些毒物在通过食道呕吐出来的时候还会二次灼伤食道和喉咙,体质虚弱者也不宜催吐。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
心脏骤停患者,黄金救治时间4-6分钟,每延长1分钟,生存率下降10%。现场的紧急心肺复苏,对患者生存至关重要。
急救方法:
心肺复苏术、公共场所配置AED(自动电击除颤仪)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CPR)
1、按压部位:胸骨切迹上两指或胸骨正中下1/2处。
2、手法:两个手掌十指相扣叠放在一起,两手臂与胸骨垂直,双肩正对双手。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胸骨中下端下陷约5-6厘米,然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使胸骨回到正常位置,但两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压力均匀,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如果施救者没有通气设施或不愿意口对口通气,可以只做持续不间断胸外按压。
3、复查呼吸、颈动脉搏动及循环迹象。
4、如未恢复,继续施救,直至呼吸心跳恢复,或医生诊断临床死亡停止抢救。
注意: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不慌张、冷静、科学施救。
在家急救措施:
1、判断:心脏骤停表现为神志丧失,无呼吸或残喘状呼吸(最主要的判断);无大动脉搏动,面色苍白或紫绀。
2、呼救:立即呼救、求助他人帮忙拨打120急救车、检查施救现场是否安全。
3、迅速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地面仰卧,压额抬颏使头向后仰,开放气道,然后迅速解开衣扣、领带、腰带等,清除口、鼻腔和咽喉处分泌物及异物。
4、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技术要领如上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可以只按压,不通气。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5、口对口人工呼吸:右手托起下颌,拇指轻翻口唇,左手捏住病人鼻孔,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吹气于病人口内,直至胸廓隆起时止,吹气停止后,松开鼻孔再将头转向一侧,深吸气,再次吹气于病人口内。
6、有条件可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
附:如何正确使用120急救电话?
1、打通120,请保持冷静,切勿只说求求你快点,这样只会更加浪费时间;
2、简明扼要讲明患者性别、年龄和病情;现在主要问题,如有无胸痛、喘不过气、神志不清、昏迷,或是外伤、生小孩等,接线员会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迅速找相应的内科、外科甚至产科医生出诊,以便专业的急救人员提前作好准备,到达后能对症施救。
3、请务必告知详细地址,附近有何标志性建筑物,最好有人在路口或街口提前等候,如果无人等候要注意提前说明,等救护车到达后迅速派人来引路。
4、明确表达患者需求,如果只是老年人居住高楼不能下楼梯,急需担架员并不用医生的也应讲清楚,以便更好利用院前急救的医疗资源。
值班帮帮:朱晓枫
文章转载自“中山一院”官方微信公
编辑 李珩丹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创造更多价值当前位置: >
亚健康自测
首播很多人,都会选择用用决明子当枕头,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决明子保健枕芯作...
Female Diseases
[][][][][]
Ask The Expert
Female Aelf-Test过年常见病急救方法,收藏好,非常实用!
   春节期间有哪几类疾病高发?
万一碰上了怎样急救才能去除痛苦或挽回性命?
1常见病一:过年鱼刺卡喉多
过年就得“年年有余(鱼)”,直接导致鱼刺卡喉需急诊求医病例大增。耳鼻喉科医生提醒,只有喝醋有一点小用,最靠谱的办法还是快快就医,以免发炎、溃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2月15日是除夕,广州市民李婆婆开心地和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年饭,谁知一个不小心,李婆婆在吃鱼时被鱼刺给卡住了。由于是除夕夜,李婆婆心想着还是不去医院了,说不定忍一下,那个小鱼刺就自己消除了,就这样硬着忍了一宿。
第二天,李婆婆实在疼的忍不住了,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医生一检查,发现一根长约4cm长的鱼刺硬卡在李婆婆的咽喉下段,嵌顿住了,周围充血特别明显,李婆婆一吞口水都痛,医生经过三番五次的努力都未能取出,最终要靠电子喉镜才顺利取出了鱼刺。
医生告诉小编,连日来,过年吃鱼,导致鱼刺卡喉的病例较多,一直没停过处理。在被鱼刺卡住后,很多人喜欢自己抠喉咙,比较靠上的还有可能被抠出来,靠下或者非常靠下的就基本上抠不出来了,并且往往一抠就作呕、反胃。手指抠的太狠,患者喉咙里面到处都是瘀血,还给医生检查、处理带来困难。
应对措施:
喝醋、大口吞饭、咽叶子菜……其实卡刺后人们常用的“招儿”里,只有喝醋有一点小用。
医生指出,喝醋可以软化一些细小的鱼刺,但是粗大一些的鱼刺就软化不了。即便是软化鱼刺,也不一定就能让其脱落,尤其是鱼刺扎的比较深的时候。吞饭也一样,扎的太深,就算吃饱肚子也未必能把鱼刺顶下去;而吃菜则更悬,菜叶或菜梗不一定就能勾住或者缠绕住鱼刺,所以也不一定见效。
有人被鱼刺卡喉,不扣喉、不折腾,但也不处理,想忍着等它下肚。结果却往往引起卡骨处发炎、溃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耳鼻喉科医生提醒,吃鱼要小心再小心,一旦鱼刺卡在喉咙,建议还是尽早就医。就连那些卡在咽喉的下段的骨刺,医生也可通过专业的喉钳取出来;骨刺再往下到了食道,或刚好卡在食道入口,喉钳也去不了,还可拍片检查来辅助诊断,然后借助胃镜、食道镜来取。
2常见病二: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往年各大医院急诊统计资料发现,每年春节前后是心脑血管的高发期,其中,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最大。
症状及应对措施:
春节期间,许多潜在的因素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比如气候寒冷;吃太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打牌、玩麻将时情绪过于激动。
1.一旦出现晕厥,要让病人平躺在通风的地方,抬高下肢,饮用糖开水或者用力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位置)。如果不能恢复,要立即送往医院。
2.高血压病人发病后,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立刻服用降压药。如果病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有呕吐,甚至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3.心脏病病人发病时,解开颈、胸、腰部比较紧的衣服。保持患者温暖,必要时可用毛毯或衣物盖好。注意不要摇晃病人或用冰水泼病人以试图弄醒他,不要让他进食及喝水。
3常见病三:急性胃肠炎
节日期间,很多家庭的生活规律被彻底打乱,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的,很伤肠胃。
主要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还可出现脱水、休克。
一般来说,急性胃肠炎病人多是恶心、呕吐在先,接着出现腹泻,腹泻每日从3-5次甚至达数十次。
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应尽量卧床休息,同时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或是冲兑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体液。
如果呕吐持续或是腹泻严重,则需马上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并静脉输液。
此时,病人应吃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来缓解胃肠负担。
4常见病四:酒精中毒
每年春节期间,医院急诊室都会有不少人因酒精中毒来治疗。
酒精中毒者除了有呕吐现象外,在神经兴奋期时还会有话多、言语不清、动作笨拙等表现。
当中毒者进入昏睡期后,一般表现为颜面苍白、口唇微紫、皮肤湿冷、体温下降、瞳孔散大、脉搏快、呼吸缓慢有鼾声。
在亲朋好友相聚时,也应相互提醒慢慢饮酒,更不要空腹饮酒。
如果有人因饮酒过量出现狂躁症状,也千万不能使用镇静剂,更不要用手指刺激咽部来催吐,因为这样会使腹内压增高,导致十二指肠内溶物逆流,从而引发急性胰腺炎。
5常见病五:急性胆囊炎
由于节日期间大吃大喝或是大量饮酒,或是饮食太过油腻,还可能导致胆汁分泌过多,从而诱发急性胆囊炎,或是胆石症急性发作。
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腰背部放射,同时还可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
如果病情、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到医院求治。
6常见病六:消化性溃疡穿孔
如果有消化道溃疡的老病史,再在春节期间暴饮暴食,就很容易诱发溃疡穿孔。
突然发生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出现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部分人还可能出现休克症状。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7常见病七:猫狗咬伤
现在不少家庭中喜欢养猫、狗等宠物,过年时人多,宠物易受惊伤人。因此,去养有宠物的亲朋好友家做客时,可能会被猫、狗抓、咬伤。
一般而言,儿童最容易被猫狗咬伤,通常被咬的地方是脸部。
被宠物抓、咬伤后,要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反复多次地冲洗伤口,尽量减少病毒的侵入。
不管是被猫还是狗抓、咬伤,都一定要尽快进行狂犬疫苗注射,不能超过24小时。
这些都是春节时期常见的疾病,这些应对措施也非常实用,收藏在手机里,推荐给朋友们,有备无患!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健康中国:0~6岁常见病护理百科全书》详细地介绍了0~6岁的宝宝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常见疾病的症状表现及患病原因,并提供了科学周到的护理方法,让患病中的宝宝享受到最安全、最稳妥的护理,更好地恢复健康。另外还向父母提供了各种用药常识、家庭急救的方法及常见病的食疗参考,希望可以成为父母护理宝宝的健康备忘录,成为维护宝宝健康的小小守护神。
适读人群 :0-6岁
  经过十月怀胎,宝宝终于来到了父母身边。作为父母爱的结晶,婴幼儿身上承载的是父母深深的期望。希望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父母掌握了婴幼儿科学喂养和智能开发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健康中国:0~6岁常见病护理百科全书》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婴幼儿各种常见病的症状,指导防治各种疾病的科学方法,并提供父母应该掌握的育儿常识,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健康中国:0~6岁常见病护理百科全书》内容丰富详尽,易学易懂,是每个家庭养育健康宝宝的理想参考书。
第一章 新生儿常见病防治及日常护理第一节 新生儿的生长发育1.新生儿的概念2.阿普达(Apgar)评分3.新生儿的头部4.新生儿的皮肤5.新生儿的脐带6.新生儿的呼吸7.新生儿的心率8.新生儿的体温9.新生儿对外界刺激的感觉程度第二节 新生儿常见病的防治1.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败血症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4.新生儿破伤风5.新生儿湿肺症6.新生儿肺膨胀不全7.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新生儿肺炎9.新生儿出血症10.新生儿脱水热11.新生儿黄疸12.新生儿脐炎13.新生儿硬肿症14.新生儿溶血症1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新生儿低血糖17.新生儿乳腺炎18.新生儿尿布疹19.新生儿鹅口疮20.新生儿腹泻21.新生儿克汀病第三节 新生儿的日常科学护理1.新生儿的大便2.新生儿应及时接种疫苗3.新生儿的正确喂养4.正确帮助新生儿打嗝儿5.正确应对新生儿漾奶的方法6.给新生儿洗澡时的注意事项7.培养新生儿自然睡眠的习惯8.新生儿睡觉的正确体位9.新生儿的保暖10.新生儿五官的护理11.预防新生儿感染12.正确护理早产儿13.正确护理小样儿14.正确护理巨大儿第二章 婴幼儿常见疾病防治第一节 婴幼儿各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1.1~3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2.4~6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3.7~9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第三章 婴幼儿各时期的日常护理问答第四章 婴幼儿家庭用药常识第五章 婴幼儿常见意外情况处理与家庭急救第六章 婴幼儿常见疾病食疗参考附录一 婴幼儿接种疫苗常见问题附录二 预防接种疫苗程序参考表附录三 0~3岁婴幼儿体检完全手册
更多图书信息
出版: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使用移动设备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密码登录在这里哦~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打开书问阅读|微信
扫一扫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急救知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