曌艺影视是做影视吴磊勃起吊威亚是哪期的吗?

【聚焦文创50条】快速输出实干型人才 上海影视产业正在“弯道超车”|界面新闻 · 娱乐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学生拍摄作业
2017年11月底上映的《引爆者》中,段奕宏饰演的小人物因被卷入纠纷而脸上挂彩,为他进行&伤效&处理是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种&&特效化妆师的工作,冯曌就是亲手把段奕宏&画伤&的化妆师。而在此之前,他还从全球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拿到了国际化妆艺术展(IMATS)的决赛函,成为进入决算的八名选手之一。这样的工作经历和成绩,对于他来说,在两年前还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同年10月,曾参演过东京电影节获奖影片《我们俩》的女演员宫哲主演的短片《危笑》入围了第33届柏林短片电影节,在此之前,该片还入围了布拉格独立电影节、印度电影节等一系列国际电影节。虽然还没有进入A类电影节,但对于该片青年导演马宸淯来说,这样的肯定也是非常难得的。
还是在这一年,曾做过风险管理分析师的李靓与妹妹李楠合作的首部电影长片《一真见血》拿到了2017年第九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新锐导演奖&的提名。该片在优酷平台上也取得了破千万次的放映量。
这些成绩对于已经成名的电影工作者来说,或许不值一提,但对于新人来说,却都是极大的肯定和鼓励。跨行拍摄、从无到有,短短两三年,这些人的电影事业能够起步、甚至发生质变,在界面娱乐的探访下,发现这一切都离不开&上海电影教育&的作用力&&冯曌毕业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而马宸淯和李靓、李楠姐妹则都参加过上海科技大学与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合作开设的编剧、导演、制片人培训班。
冯曌是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02级的学生,在2015年入学之前,他是一位有十来年从业经历的美妆化妆师,主要做秀场、车展、选美比赛之类的化妆。在看过一档美国真人秀节目Face Off后,他开始对特效化妆产生感兴趣,并查阅了大量资料想去海外求学,&当时国内没有这方面的学校,我想去温哥华电影学院,但因为一些原因没去成。后来在微博上得知上海大学和温哥华电影学院合作办学,我就马上咨询报名了。&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创办于2014年,其创办背景与2013年上海市为提升影视产业竞争力而做出的&引进国际一流电影教育,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一流国际化电影人才&的战略决策有着密切关系。
该院常务副院长刘海波直言不讳的表示,&2013年前后,我想上海的电影产业链是破碎的,人才链是断裂了,是在勉力支撑。北京为什么好?因为源源不断的会有新的人在北京。有了人,哪怕没有产业,人要琢磨事,他要活下去,他得去创造产业,所以人或者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对人才的迫切渴求,让上海市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办学伙伴。而最终选择与温哥华电影学院合作,也正是看中了其近三十年形成的紧跟产业发展趋势的教育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好莱坞大量电影产业向加拿大温哥华迁移,使得温哥华的电影制造业迎来飞速发展。这也让詹姆斯-格里芬等人看到当地影视人才的巨大缺口,从而在1987年创立了温哥华电影学院,致力于打造一个与行业无缝对接的学校,为好莱坞培养人才。其后近三十年的发展中,温哥华电影学院高度融入了当地的电影产业,师资来自产业,学生也回输给产业,这一模式正好符合上海希望在影视人才培养方面&弯道超车&的目标。
所谓&弯道超车&,在温影副院长刘海波看来是因为&留给中国电影参与世界竞争,留给上海电影参与全国竞争的窗口期是有限的&。
&本科生四年教育,再经过五六年成长,大约是十年培养期。北京电影学院成立六十多年,靠第五代、第六代两代电影人撑起来,证明其办学成功。这个时间上海没有。上海必须快出人才、出高端人才。我们弯道超车的策略就是,现在世界电影工业最顶尖的人才在哪里?在好莱坞,那我就把好莱坞的电影教育引进过来,直接对接好莱坞电影工业。所以上海2013年开始洽谈引进北美电影学院,2014年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就开学招生了。&
不同于常规一般大学的四年制本科和两年制研究生教育,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是&学位后教育&,学期一年。刘海波副院长认为,这所学院的建立,鲜明地体现了上海特色。&上海特色有两个向度。一是国际视野,我们直接原汁原味引进北美,所有师资、课程、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是北美的。二是务实精神。现在电影业最缺能创作、能制作、能跟国际对接的人才,我们就培养这样的人才。我们核心课程就一年,在这一年里,不会再有通识教育,学生缺什么,学校就教什么,1200个小时以上的专业时间教学,没有寒暑假,学生来这儿,不是来玩的,是来玩命的。&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学生拍摄作业
&玩命&让冯曌在一年时间里从一个美妆化妆师成功转型为电影特效化妆师,他告诉界面娱乐,自己虽然是在化妆行业从业十多年,但来到学院学习后才发现与国外的差距很大。
&除了技术上需要提高,我们在很多细节上都做得不好。在学习特效化妆时,因我们同步温哥华的课程,在很多产品、设备上会比较先进,这些是国内其他学校比不了的。&此外,因温影是全外教教学,这让&英文不是很好&的冯曌也吃了不少苦,&刚开始很多时候都需要靠助教老师或者同学帮忙翻译,慢慢的英语水平也有所提高。&
冯曌毕业后,参加国际化妆艺术展(IMATS)决赛
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导演贾樟柯宣布应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之邀,出任该院院长。而冯曌和其他十多名同学也在贾樟柯出任院长后,通过学院获得了进入贾樟柯剧组实习的机会,&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国内最专业的剧组是什么样的,而且在学院学到的知识以及和其他专业联合练习,就像真在片场工作一样,可以很好的学以致用,做到无缝对接,毕业后找工作很有底气。之后我又去《引爆者》剧组,专门给段奕宏做伤效化妆,也去了黄渤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剧组,跟黄渤、舒淇、张艺兴合作,这些都是我在来学院之前不敢想象的。&
冯曌给段奕宏做伤效化妆
同样&玩命&后&速成&的还有冯曌的师姐&&温影第一届毕业生高兢。在入学前还是一名钢琴调律师的她,在2015年毕业后参与了《路边野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青禾男高》《极致追击》《妈妈咪鸭》《假如王子睡着了》等多部电影的制作,分别担任音效剪辑师、录音师、对白剪辑师等多种工作。
高兢告诉界面娱乐,她在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建校之前就想学习音频后期,但苦于国内没有好的教音频专业的大学,所以在选专业时就只能尽量往这个方向靠,于是先读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是工作之后,当时的老板告诉我有这么个学校,有视觉媒体声音设计专业,我就报名了。&
与师弟冯曌的学习背景不同,高兢来到温影之前是没有任何声音设计从业经验的,&我是零基础开始学习,所以我的问题在于如何尽快赶上全班进度。好在温影的教学是从基础教起,逐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习难度,所以只要用心学,不会存在和同学基础程度不一样而掉队的情况。有了这一年学习经验,使我顺利从视频后期转型为音频后期,零基础入学也避免了我在行业内自学时积累坏习惯,直接接受北美最正统音频后期流程,且能与产业无缝对接。&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学生进行作业的后期制作
&无缝对接&是温影不少毕业生谈及收获时提及的高频词。这一点也正是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创立的初衷之一。考虑到国内产业的需求和温哥华电影学院的优势,温影第一年开设电影制作、3D动画与视觉特效、声音设计、影视化妆四个专业,到如今第四个年头,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开设的专业也在不断递增,包括第三年增加的双语影视表演和影视编剧专业,以及2017年新增的游戏设计专业。
温影与米粒影业、博纳影业等不少在上海驻扎或开设分公司的影视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其输送人才,而刘海波副院长认为,随着学院专业的增加,招生人数的提升,相应的能够为上海输送具有制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会更多,&很多学员毕业后都加入了包括《时间去哪儿了》、《悟空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鲛珠传》等电影项目的制作。我相信五年超过五百多人的补充便能初步修复上海的人才链,同时也能真正构建起上海的影视产业链。&
贾樟柯任温影院长后,曾选拔十多位同学到其《时间去哪儿了》剧组工作
要在电影人才培养上&弯道超车&,光有一所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显然是不够的。在前者2014年建院之后,2015年上海科技大学也选择与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合作,从短期培训入手,为上海电影产业培养能够直接进入产业一线的创作人才。在合作第一年推出编剧培训班后,2016年这一项目又扩展到了编剧、导演和制片人三个门类。而前来授课的教师大多数是工作在北美电影最前沿的行业资深人士,包括20世纪福斯、派拉蒙前总裁Tom Jacobson,华纳兄弟副总裁Chantal Nong,《完美风暴》、《空军一号》制片人Gail Katz,《阿凡达》、《奇幻森林》视效制片人Joyce Cox等。
作为一个理工科学校,上科大为什么会推出一个电影培育项目?上海科技大学-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影视培训项目主管秦以平告诉界面娱乐,实际上这一项目与上科大自身的学院建设有关,更与上海培育电影人才的战略决策有关。
&我们上科大有三个招本科生的院系,信息学院、生命学院、物质学院,此外,还有创业与管理学院,向其他三个学院提供课程。与南加大的合作,是在当时学校筹备成立创意与艺术学院的路径下推进的。今年创艺学院已经正式成立,我们会继续和南加大电影学院的合作,同时向其它三个学院提供创新创业课程,并面向业界做产业培训。&
与温影教授实际技能而非授予学历类似,上科大的编剧班从招收学员的背景来看,第一届20人中,有三分之一学员有过编剧经验;三分之一是没有写过完整长篇剧本的电影从业人员,包括导演、制片、营销人员;还有三分之一是长期的内容创作爱好者,包括记者、责编、小说家。
而从2016年开始的导演培训班,更是将教学模式拓展为前半部分在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上课,后一半时间回到上海进行拍片,并完成片子的后期剪辑。具体到制片人的培训班,则分为了九个模块,每个模块每个月会有三天外教老师的专业培训。
2016制片人班与教师Gail Katz、Stephen Tolkin的合影
&我们项目的定位是希望给有一定从业经历,但意识到自己还需要学习,或有一些不足或困惑,在寻找答案的人予以专业的帮助。学员来到这里,不一定能获得肯定的答案,但至少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些角度和启示。他们所学到的内容不一定能立即无缝对接到本土实践中去,但至少可以知道,在美国的电影环境中,事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项目主管秦以平说道。
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刘海波想法相同,秦以平也认为只有把人才吸引到上海来,才能完善上海的电影产业链,而这些课程就是一个切口,&吸引一些人才过来,形成圈子,最终带动产业&。
今年入围第33届柏林短片电影节等一系列国际电影节的华语短片《危笑》就是由该项目第一届导演班学员马宸淯的作业发展而来的。
2010年,上海大学毕业的马宸淯因参加上海虹口区的一个创业大赛拿到二等奖,获得启动资金,从而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起初公司业务都是商业广告、宣传片、纪录片的拍摄,但怀揣电影梦的她一直在寻找各自机会进行再学习。2016年在完成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的课程之后,她从北电师哥、同时也是上科大与南加州第一届编剧班学员的导演叶凯口中获知这一项目,便毫无犹豫的报名参加了。
相较于北电的课程,马宸淯认为上科大与南加州的培训更强调将想法付诸行动的决心和能力。&我的导师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14年到15年期间,北电导演进修班的课程教会了我很多技巧,如何分析影片、深化反思,然后形成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习惯:自我否定。确切的说,可能不是北电让我养成的习惯,一直以来都有这种潜移默化的思维在引导我,这样的想法让创作步伐很有深度,却走得有点慢。上科大的课程激发了我的创作,明白支撑你始终的一定是你的想法,否则中途遇到困难很容易就放弃了,做电影最需要的是坚持。&
2017年导演班学员在南加大拍摄,为当地演员说戏
回忆2016年培训班上两个月的时光,马宸淯笑言是&没有睡眠的清醒&,&这个课程是行动派,在美国的四周课程,有三周需要每周一个短片作业,每组成员自己拍摄、并完成剪辑、音效,这也意味着你要非常快的思考并付诸行动,而且要一直保持清醒,没有睡眠的清醒。你感觉被一根线牵着,在很短的两个月内迅速成长。所有我难以预料和原本以为自己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我的结课短片中全部实现了,很刺激。课程结束后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仅要想得深,还要立即行动。&
虽然课程结束后有形的收获是自己的结课作业《危笑》获得了一些国际及国内电影节的认可,但马宸淯认为无形的收获更大,&主要是思维的转变,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每年至少一部短片,慢慢走向长片。做导演就是要不停的拍,不停的去探索和学习,你总能从同行或者自己身上发现特别多的闪光点,这些又转化成动力推进你,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职业,也是我最爱的职业。很幸运在这里学习,大家一起坚持。&
2017年10月马宸淯为豆瓣飞船影业拍摄短片《楼上面》
马宸淯的同学李楠,其项目结业作品《归路》获得尚世影业十万元资助,剧本入围&中国梦网络微电影大赛&。李楠的姐姐&&曾做过风险管理分析师的李靓则在同年参加了上科大与南加大的制片人培训项目,姐妹二人在课程结束后合作的首部电影长片《一真见血》拿到了2017年第九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新锐导演奖&的提名,该片在优酷平台上也取得了破千万次的放映量。
一直想去南加州大学学习电影的李靓在偶然听说这所大学的老师会到上海授课后,就马上报名了上科大与南加大的制片人培训班。不同于编剧、导演班会对报名人员进行选拔,制片人班的门槛则稍微低一点。李靓告诉界面娱乐,&我想先上编剧班,可是一看报考的标准,就改报了制片人班。不过真正原因还是当时想成立自己的公司,更需要全局了解,把控项目,所以制片人班是更迫在眉睫。但心里还是嘀咕,制片人怎么学?结果课程真的开启了我对制片人全新的认识。而老师教的影视项目开发流程、预算管理、分解剧本等内容,被我直接运用在我们第一部长片《一真见血》的拍摄中。&
李靓在制片人课程完成后与妹妹李楠成立青南姐妹影业
在第一届制片人班结业后,李靓又顺利入选了第三届编剧班,&编剧班的课程是两个月高强度的训练,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那个最初看起来支离破碎的剧本,经过课程中不断改进,在结课时竟然可以初步满足院线电影剧本的要求。而通过编剧班的学习,我更会以一个编剧的角度研读剧本,不再像一个旁观者一样指手画脚。所以我向身边的制片人好友极力推荐,一定要抽时间也来上编剧班。做一名具有编剧思维的专业制片人。&
曾写过《阿布》《鳟鱼怀念北冰洋》的青年作家张冠仁与他在亭东影业的其他三个同事也报名参加了第一届制片人班。&&这个进修项目是我们亭东影业负责人于梦首先发现的,他认为今后影视行业发展规律是会像好莱坞一样,逐步转型成为制片人中心制,对制片人的专业性需求越来越高,所以第一期我们亭东影业就派出了四位年轻的制片人来参加业务进修,都是在各自专业性领域很有建树的专业人才,比如国内优秀的摄影指导,剪辑指导,录音指导这些专业背景出身、但还缺乏制片人行业经验的制片人来参加这个项目。&
亭东影业是作家韩寒携手ONE成立的电影公司,至今投资出品了《万万没想到》、《乘风破浪》、《杀破狼:贪狼》3个电影项目。张冠仁告诉界面娱乐,在制片班学习美国成熟的制片厂生产体系之后,最让他和同事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是美国对电影项目筛选的决策机制。&我们参考过国内其他影视公司项目决策开发流程,也对比了美国六大制片厂绿灯机制。最后经过本土化改造,找到了适合我们公司文化、企业气质的方法,在公司内部建立了类似于绿灯的决策机制,争取更全面更高效的决策判断。&
对比国内其他课程,张冠仁认为上科大与南加大的培训更具&长尾和常态的&双长&效应&,&这里的课程设计相对比较严谨,注重美国一线工作者交流。老师也经常会在新一届课程调整后,针对性的通知老学员来&拾遗补缺&。国内其他课程可能比较重视业界资源互换,而这个课程相对专业性和美国对接性更强,国际视野强,很适合创业期成长期的新锐制片公司。&
而除了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建立,上科大与南加大项目的开设,早在2012年上海另一所高校&&上海戏剧学院也&恢复&了电影教育,成立电影电视学院。历史上,上海戏剧学院在创办之初就曾开设电影专业,上戏负责人告诉界面娱乐,&1945年上海建立戏剧专科学院,当时只有两个专业,一个是电影专业,一个是戏剧专业。到1952年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变成上海戏剧学院时,电影专业被砍掉,一直到2012年这部分的教学才再度恢复。&
虽然&恢复&得晚,但上戏负责人认为上戏电影电视学院在教学模式上有优势,&以往上海的高校也有很多影视学院,但基本上是理论教学,没有一线从业人员来教课,所以我们创立电影电视学院时,提出的培养方针就十六个字:创作实践,综合专业,精耕细作,育人育才。&
两年前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有关电影教育的论坛上,上戏相关负责人曾就上戏电影电视学院的办学理念进行过解读,&在美国读导演专业,什么都得学,摄影、录音等所有工种都要学,所以我们学院的学生入学前两年也什么都得学,后两年再分专业。&对于这样的课程设置,上戏负责人认为是有助于锻炼学生在实践中的上手能力。&目前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讲,南方的电影教育,我们这块做的最好。我们这几年,国内的奖项得了五十多个,国际奖项得了二十多个,我们学生都是在毕业前人家就来挑选了。&
与上海戏剧学院重新重视电影教学类似,2015年,有着20多年发展历史的原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也正式更名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更名之后更是邀请到导演陈凯歌担任院长,2016年,学院又聘任导演田壮壮为副院长、导演系主任,奚美娟、赵晓时分别担任表演系和摄影系首席教授。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认为当时选择这些业界名人前辈加盟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第一,他们是电影实践者,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深知一名合格电影人应具有的素养、知识和技能,能够对电影人才培养提出非常针对性的意见;第二,他们在国际国内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可以在电影人才引进和其他资源拓展上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可以为我们的学生带来大量参与电影一线制作的机会;第三,他们都是科班出身,田壮壮副院长曾长期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对我国电影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体验。最后,他们都发自内心的热爱电影事业、热爱电影教育事业,希望能够通过人才培养来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和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不同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学位后教育&或是上科大与南加大的短期培训项目,是以较为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来培育电影人才,但两所学校对接海外的国际化步伐并没有停止,而是逐步加快。
上戏负责人介绍,上戏电影电视学院与俄罗斯、美国等多所知名电影学院都达成合作关系,并且连续六年开设了名为《全景&好莱坞&&高端研究系列》的专题讲座,邀请好莱坞一线的导演、配乐、声音、剪辑和摄影师前来交流。
而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透露,去年到今年,学院已经举办了多场大师工作坊,师资均来自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波兰洛兹电影学院等北美、欧洲顶尖电影高校。&未来我们计划邀请来自北美一流电影学院、具有丰富教学和电影制作经验的教师在学院长期任教,同时与国外高校合作,加强对学院现有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电影专业能力和电影教学能力,让我们的师资水平能够真正与国际接轨。&
此外,在专业设置、招生范围等方面上海电影学院也正在探索新的模式,何小青院长透露,学院已获得教育部批准,将成立目前国内唯一的&电影制作&专业,明年6月即将招生。与其他影视类专业招生走&艺考&路径不同,这一专业将通过普通高考招生,意在于全国范围内寻找更多怀抱电影艺术梦想的&理科生&。&这样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要求,更希望培养出在导演、编剧、摄影摄像、录音、制作等全领域的通才,并使更多年轻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强项,以适应现代电影工业的人才需求。&
可以说从2012年起,上海在电影培育人才方面突然发力,动作频频,并在短短五年间取得了令业内侧目的成果,这一切都与上海市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导向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2011年上海市印发《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八项具体措施中就明确提出&加强电影人才队伍建设,针对电影行业特点开展教育培训,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为上海电影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14年,根据国家财政部等7部委出台的《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精神,上海市委宣传部等9部委又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内容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用地、人才、区域发展、摄制服务七大领域,明确设立&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提出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上海电影发展。
2015年11月,上海市又进一步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扶持奖励范围几乎涵盖了电影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对98个项目资助或奖励的总金额近2亿元,其中就包括对电影人才培育方面的直接扶持。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刘海波告诉界面娱乐,&学院在开办的时候,设备、装修都有政府参与投资,直接拨款大约七千万,包括教学楼的装修、第一期的设备,第二期的设备,第三期还在投,因为电影行业更新太快,我们又再增加了新的专业和班级。&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同样也在政策层面获得了大量的支持,何小青院长透露,2017年上海文教结合专项&高端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机构建设试点&项目,由6家试点学院承担,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正是其中之一。今年他们也获得了&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用于资助学院针对电影青年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项目。
而就在今年12月14日,上海市政府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上海文创50条&),围绕着力推动文化创意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等提出了50条举措。重点聚焦了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出版、艺术品交易、文化装备等八大产业。
如此密集的利好政策,体现了上海市政府发展文创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的决心和诚意,而这些动作也迅速吸引了业界的注意。早在2014年,上海明确设立&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时,包括博纳影业、腾讯影业、阿里影业等重量级企业就纷纷来上海注册了分公司,同时包括王小帅、贾樟柯等知名导演也在上海开设工作室。
但显然要形成完整成熟的影视产业链,光拥有这些成名已久的行业巨头远远不够,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归根到底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撑,而这些真正能够输出到产业的专业人才更仰赖健全的教育机制。
因此在最新颁布的&上海文创50条&中,&创新影视人才培育模式&就列在了影视产业的重点发展条目中。而与界面娱乐对话的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刘海波等诸多正在进行上海电影人才培育的实践者,也都认为&创新影视人才培育模式&是上海高校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也只有&创新影视人才培育模式&,上海影视产业才有机会&弯道超车&。
正如何小青院长在采访最后所说:&电影是产学研最无法分割的行业,上海的电影产业环境和城市吸引力是能够支撑上海诸多电影学院走向国际一流的根基,而上海电影产业的腾飞也需要电影学院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积极的贡献。这其中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复兴上海电影产业和提升上海电影教育相互依存。&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政策与资本的汇集,加上已经初步形成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上海的影视产业而言,形成良性正向的产业循环指日可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界面高级编辑界面记者推荐阅读心理师:扮演者:白锥
关于心理师白锥缪菟壳熬缱榛刮赐嘎叮氪蠹壹笆惫刈。
心理师角色剧照
主演:////
主演:////
主演:////
主演:////
主演:////
主演:////
主演:////
内地电视剧港台电视剧韩国电视剧欧美电视剧
上映:2018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20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19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18年07月
上映:2018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漫漫看微信号
追星微信公众号经营实业“反哺”动画电影《牡丹》
投资8000万元,剧本修改1000多遍,主人公面部修改300多次
  员工拿来一个木偶模仿形体
  王拓开&&□记者&段伟朵&侯梦菲&文&王亚鸽&摄影&&阅读提示&|&提起3D动画电影《牡丹》,很多读者或许不会陌生,本报曾对它的创作进度进行报道。这是一部洛阳本土原创的动画电影,自2010年立项至今,已累计投资8000万元。投资者一边在西安、深圳等地投资实业,辛苦赚钱;一边把刚拿到手里还没有捂热的钱连续3年投资到一部动画电影上。&&今年1月,《牡丹》预告片一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大屏幕,便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是中国动画电影首次亮相“世界的十字路口”。随后,央视新闻联播在报道中,更是给予了《牡丹》“代表中国3D动画最高水平的电影作品”的高评价。昨日,记者前往《牡丹》的“娘家”——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采访,一探究竟。&&现场&&桌上放着镜子,每个动画制作者都要会表演和观察&&昨天下午,在位于涧西区南昌路上的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用玻璃隔断的工作间里,百余名人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正在为3D动画电影《牡丹》做最后的润色。&&今年24岁的孙开琳是安徽人,去年在君兰动画实习一年后,今年毕业后,便留在了君兰动画工作,成为动画部的一名员工。在孙开琳的桌子上放着一面小镜子。她告诉记者,这可不是用来“臭美”的,而是因为动画组的员工都要会表演,电影中动画人物的喜怒哀乐、说话口型都是要看着镜子中的真实表情来做。孙开琳正对面的墙上还有一面大镜子,“为了让动画人物摔跤的动作更逼真,我们还真会跑到镜子前‘假摔’一下呢。”&&走进另外一个工作间,窗户都被窗帘挡得严严实实,办公室里一盏灯都没有开,显得有些昏暗。“这是动画制作后期的一个工作环节——灯光,不开灯是为了使员工们对电脑上的灯光更加敏感。”正在忙碌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以说,灯光工作间是没有灯光的。&&“我们的工作间总共两层,其中一层主要负责前期动画制作工作,包括剧本、原画等;另一层主要负责后期制作,包括模型、渲染、灯光、特效、配音等。”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栾声泽介绍说,在加盟君兰前,他曾在深圳从事动漫行业近十年。&&剧本修改1000多遍,充满浓浓的中国元素&&电影&&3D《牡丹》是一部怎样的动画片?在该公司的播放厅,记者有幸提前目睹了部分片段。&&绚烂的烟花、印着“曌”字的火红的灯笼、河流中漂满牡丹花灯、各式各样的戏剧脸谱……电影片段中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元素,此外,黑暗中的树林层层叠叠,人物迎面走来似乎要撞到观影者身上……3D效果也相当逼真。&&“《牡丹》是一部发生在古代的故事,讲述了百花之王牡丹战胜邪恶罂粟,最终将百花带给人类的过程。”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编辑主管韦迪介绍说,《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充满中国元素的影片,都是由国外的动画公司拍摄的。作为电影人,他觉得很可惜、很遗憾。“为此,我们在《牡丹》中添加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老物件,比如木马、摇椅等,尽可能还原中国最传统的面貌。”&&&“从第一版剧本到现在,我们已经修改了1000多遍。”在编剧组,记者看到韦迪的电脑中,有独特的文件夹命名方式:N字头剧本、X字头剧本、Y字头剧本、Z字头剧本。韦迪解释,每次修改完剧本,都觉得是最后一个版本,便以最终版命名,最后有太多最终版了,便发明了自己独特的命名方式,“N代表Next(下一个)剧本的意思,X代表新剧本、Y代表又一个新剧本、Z则代表最后一个剧本。”&&300套服装用计算机“算”出来,比真实服装昂贵&&技术&&在《牡丹》的宣传片中,除了大量的古典元素,洛阳元素以外,逼真的景物画面,生动的人物表情甚至头发、胡须都丝丝分明,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了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公司独立研发了包括毛发、布料、特效、渲染、表情、骨骼等在内的技术系统,刚刚看到的片段中,就包含了这些高端的技术。”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栾声泽说。&&“我们的定位是做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动画电影,而之前国内市场上类似的产品很少,很多技术都根据需要另行研发。”栾声泽说,比如服装,最具中国风的汉服是长袍大褂,这类衣服如何随着人物动作而自然摆动,就需要建立专门的“解算方案”。“在3D动画中,服装不是裁剪缝制的,而是通过计算机‘算’出来的。”&&“这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技术人员不仅要让衣服动起来,更要让衣服动得好看,动得有镜头感,让观众看起来有冲击力。”栾声泽说,为此,近10名工作人员就服装的解算方案投入近1年时间进行研发。“整部电影出现了大约300套服装,这些‘算’出来的服装可比现实中做出来的服装昂贵多了。”&&“人物毛发丝丝分明,是我们专门研发的毛发系统。”栾声泽说,即使在国外的动画电影中,也少有丝丝分明的头发,但为了营造出古典、逼真的人物形象,团队又专门研发了该系统。&&此外,栾声泽的技术团队对人物表情、人物动作等一一进行攻克,最终达到了逼真、精致的效果。“我们希望从细节处体现品质。”&&经营各种实业,赚钱给《牡丹》花&&投资&&精致的画面源自精益求精的技术,这离不开背后大量的资金投入。记者了解到,3D动画电影《牡丹》的制作累计投资8000万元,均由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自主投资。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为何会如此“大手笔”?&&“最早有这个想法是2009年,当时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突然‘蹦’出一个灵感。”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拓开介绍说,他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从20岁起就开始在深圳打拼,2009年9月成立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于2010年开始3D动画电影《牡丹》的初期筹备工作。&&2011年,《牡丹》初步完成,君兰动画找来中国卡通产业论坛大会主席、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等业内专家对这个动画片进行评估。专家们对动画片给予较高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意见。“要做就做最好”,凭着这样的想法,王拓开决定对《牡丹》进行“回炉改造”,再次“潜心修炼”,这一晃就是3年。&&“牡丹到底是怎么的风格,长什么样子,我们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仅主人公的面部就修改了300多次,才最终确定。”王拓开说,他对这部影片的定位就是“写实”,主角牡丹一定要是一位美丽的、高贵的、写实的女子,而不是夸张的卡通形象。&&“‘写实’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各种‘砸钱’。”王拓开笑着说,最初投入《牡丹》,原定投资1000万元足矣,然而,随着对画面的要求,投资越来越多,原定的资金远远不够。为了筹集资金,让《牡丹》可以继续走下去,大约3年前,王拓开先后在西安、深圳等地投资实业,并把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了《牡丹》身上。&&潜心“修炼”,希望颠覆众人&&对中国动画电影的看法&&观点&&一边辛辛苦苦赚钱,一边把刚拿到手里还没有捂热的钱连续3年投资到一部动画片上,王拓开的所作所为常受到朋友的质疑,很多人觉得不能理解。王拓开是个超级狂热的动漫迷吗?&&“在投资《牡丹》之前,我对动漫是什么一知半解,对如何做动漫一点不懂。”王拓开坦言,与其投资给高手林立的传统市场,不如独辟蹊径,选择别人都不敢做或者没有做的市场。“动漫行业很火,但至今中国还没有一家民营公司作出极致的动漫作品,所以,我选择做这样一件事。”&&选择牡丹作为题材,则是王拓开的家乡情结。“说使命似乎有点矫情,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文化真正做成产业,让洛阳牡丹为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技术上精益求精,没有一点偷懒;剧情上反复推敲,我希望可以用好故事来说话。”由于做好了这两点,王拓开认为,大投资也会有大回报。“我相信,这部动画上映后,会颠覆很多人对中国动画电影的看法。”&&《牡丹》2014年上半年全球上映&&计划&&《牡丹》到底何时可以与观众见面呢?王拓开告诉记者,目前《牡丹》电影项目已经完成95%,动画制作部分已经全部完成,正在进行特效、配音、配乐、后期合成等,“预计今年年底制作完成,明年上半年全球上映。”&&关于未来的发展,王拓开认定了动漫。除了3D《牡丹》,君兰动画还计划与央视国际广告公司、央视少儿频道合作打造一部500集长篇喜剧动画片《吉象三宝》,该片将河南大象首次以卡通的形式搬上电视荧幕。“河南(豫)在远古时代曾是大象的故乡,大象身材庞大,但从不主动攻击别人,《吉象三宝》以憨厚、友善的大象为原型,借以重塑中原人敦厚、善良的形象。”&&&此外,君兰动画的“发展版图”已经延伸到西安,由西安君兰影视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和河南君兰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另一部3D动画《丝绸之路》已经开机,该影片投资1.8亿,剧情背景放在河南的洛阳,再现罗布泊、楼兰古国等风貌。&&“虽然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从没想过放弃。”王拓开打比喻说,他对待动画产业的热情就像追女孩子,“认准了,就一定要‘娶’回家,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但文化产业无价。”说到未来的发展规划,王拓开信心满满。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四川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