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票房,完全不懂为什么查询两年前的转账记录没有分账票房和总票房

来源:抓影网&&作者:抓影达人&&时间: 10:11:00&&
据猫眼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6日,2017年内地分账票房(不含服务费)455.1亿,如果算上服务费,总票房则是485亿,已超过2016年全年总票房(457亿),相比去年提前55天达到这一成绩。
上半年中国影市的表现我们已经回顾过了,那个时候,国内电影净分账票房253.53亿元,较去年同时期245.85亿元增长不足4%,而暑期档的《》和十一档的《》,可以说是一挽2017票房颓势的大功臣。
△截止到日内地电影票房排名 截止到日,票房破10亿的有13部,占据了总票房的半壁江山。其中TOP10的电影分别为《战狼2》(56.8亿)、《》(26.7亿)、《羞羞的铁拳》(21.8亿)、《》(17.5亿)、《》(16.5亿)、《》(15.5亿),《摔跤吧爸爸》(13亿)、《》(11.8亿)、 《》(11.6亿),《》(11.3亿 ),十部电影总共贡献了202.5亿票房,占目前总票房的41.8%。仅一部《战狼2》(总票房56.82亿,累计分账票房53.1亿),截至目前在总票房的占比超过11%。
在票房TOP10的电影中,国产片有4部,总票房112.6亿,占目前TOP10总票房的55.6%;进口片6部,总票房89.9亿,占目前TOP10总票房的44.4%。与上半年的TOP10相比,《战狼2》和《羞羞的铁拳》跻身进榜,《生化危机:终章》和《》则淘汰出局。
△截止到日内地电影票房TOP10 截止到日,国产片票房TOP10 分别为:《战狼2》(56.8亿)、《羞羞的铁拳》(21.8亿)、《功夫瑜伽》(17.5亿)、《乘风破浪》(10.46亿)、《》(7.56亿)、《》(6.97亿)《》(5.74亿)、《》(5.49亿)、《》(5.37亿)、《》(5.35亿),总计143.04亿。
进口片票房TOP10 分别为:《速度与激情8》(26.7亿)、《变形金刚5》(15.5亿)、《摔跤吧爸爸》(13亿)、《加勒比海盗5》(11.8亿 )、《金刚:骷髅岛》(11.6亿)、《》(11.25亿)、《生化危机:终章》(11.1亿)、《》(10.38亿)、《》(7.43亿) ,总计118.76亿。
对于票房的数字回顾,我们放到年底的时候再来详细梳理,如今离2017年结束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此时此刻,叔更感兴趣的是预估一下2017的总票房能走多远,以及哪些影片会成为神助攻,“狠狠地”帮总票房刷新高?
十一月几部进口片,自然是被给予了“厚望”的。 11月3日上映的《》,截止目前票房4.46亿元,加上11月10日的《》,11月17日的《》、《》、11月24日的《》,五部电影砍下15亿轻而易举。 【几部片子已经介绍过啦,上映也会再做详细评论,不再赘述。传送门→好莱坞大片霸屏的十一月,请不要忽视这几部国产片】
11月过完之后,进口片的“甜蜜期”便随之结束,到了12月,基本没有大部头的进口片可看,数量少、质量一般,票房也难续十一月的风光,勉强挑出来有代表性的三部:日本《》、施瓦辛格主演的《》和俄罗斯电影《》,目测对票房的贡献不会很大。
上映日期: 日(中国) 类型:动画/剧情 国家地区:日本 导演:新房昭之 主演:广濑铃/ 还记得去年12月2日上映的《》拿下了5.76亿的票房,但《烟花》无论是名气还是评分显然都不如《你的名字》,导演亦不如新海诚那样有粉丝号召力,上映时间比日本晚了四个月,网上基本也有了资源,票房能到千万级别就不错了。
上映日期: 日(中国) 类型:剧情/惊悚 国家地区:美国|英国 导演:艾略特·莱斯特 主演:/斯科特·麦克奈利 去年12月8日,导演的《》上映,不但掀起热议话题,最终还斩获了4.26亿的票房,成为12月电影票房的“爆点”,今年12月,老一辈的施瓦辛格接棒了老一辈的梅尔·吉布森。从内容上来看,《空难余波》更接近去年12月9日上映的《》,但是从口碑上看,豆瓣评分7.3的《萨利机长》和豆瓣评分8.7的《血战钢锯岭》都甩了评分仅有5.5的《空难余波》一大截,如此看来,《空难余波》如果能拿到和《萨利机长》一样的成绩(6200万票房)就算成功了吧。
上映日期: 日(中国) 类型:动作/剧情 国家地区:俄罗斯 导演:安德烈·克拉夫库克 主演:安东·阿达辛斯基/Aleksandr Armer 来自战斗民族俄罗斯的电影本来不怎么受国内观众的关注,但这部《维京:王者之战》却号称是俄罗斯版的“战狼2”,所以单独拿出来说一下。本片在整整一年前就在俄罗斯本土上映了,上映9天票房即突破15.6亿卢布(1.78亿人民币),创俄罗斯史上票房最快过亿纪录及最快过10亿卢布纪录,毫不费力地夺得2017年俄罗斯最高票房,就连普京总统也看了好几遍!并且亲见主创团队……嗯,观众难免好奇凑个热闹。 综上,进口片辉煌的11月和黯淡的12月,预计可贡献约17亿左右的票房。
国产片的走势则正好跟进口片相反。 纵然11月有几部诸如《》《》《》等几部质量上乘的片子上映,但市场似乎不太买单,上映六天的《相爱相亲》票房才刚刚突破一千万,其余值得关注的还有两部主演的电影《》、《》,导演、主演的电影《》和港片《》。 《暴雪将至》虽然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东京电影节上把段奕宏捧上了影帝宝座而知名度大增,题材也是卖座的犯罪嫌疑,但是影片还是采取了偏文艺的叙事并留白了不少内容,雨水不断的氤氲画面对普通观众而言也是个挑战。 《暴雪将至》因为得了奖,也许市场反应会稍好一点,《狂兽》和《引爆者》则难有票房,一个一再改档,片名也太各色不知所云,另一个导演新人题材小众。
《追捕》可能是四部电影里票房表现最好的,毕竟有吴宇森的个人品牌支撑,这次他也终于回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拍起了悬疑。虽然日版经典原作珠玉在前,但张涵予和福山雅治迷之搭配的大叔组合也让人好奇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11月所有的华语片,预测8个亿吧。 不过熬过十一月到了十二月,进入贺岁档,国产片的票发爆发期就来了。 票房最大的期待,应该是陈凯歌大制作的《》。
上映日期: 日(中国) 类型:爱情/奇幻 国家地区:中国 导演:陈凯歌 主演:/// 之间坊间一直盛传《妖猫传》的投资高达十亿人民币(早前的媒体报道是“陈凯歌《妖猫传》150亿日元制作费吓晕日本人”)这是国师的手笔呀!在《妖猫传》之前,华语片(含合拍片)单片投资额最高的,是导演的《》,总投资1.5亿美元,超10亿元人民币。《长城》背靠好莱坞的传奇影业和环球影业,做到64个国家地区上映,国内票房11.73人民币,全球总票房也就3.31亿美元(22.36亿元人民币),最后还亏了不少钱,《妖猫传》可没《长城》那阵势啊! 据业内人士估算,如果《妖猫传》真的投资9.7亿,扣除发行等费用,至少要卖到超过30亿人民币的票房才能回本。 不过后来导演陈凯歌间接又委婉地提到了《妖猫传》的成本,按照他的说法,总投资大概在2.5亿人民币,那么,电影的票房在7亿元左右才可回本。
众所周知,贺岁档已经不是国内最红火的档期了,在这档期历年上映的电影中最高票房为《》的16.8亿左右,所以,陈凯歌的《》最高目标或许应该是超过《寻龙诀》。 那我们就在影片保本和陈导的“美好愿望”之间选择保本吧,姑且预测票房7亿。毕竟白居易隔空爱上杨贵妃,这事儿怎么听都是扯。
上映日期:12月15日 类型: 动作 / 奇幻 导演: 袁和平 编剧:
主演: //// 除了《妖猫传》之外,12月还有一部大制作电影《》,导演袁和平,编剧徐克,主演大鹏、倪妮、周冬雨、伍佰、李治廷、等。久未露面的伍佰今天为了宣传电影,夸赞“大鹏唱歌像、李治廷像黎明”
早在1982年,袁和平就导演过《奇门遁甲》,主演是袁和平的弟弟袁日初,其他主演还有、、袁振洋、高雄等,豆瓣评分7.7,不过时隔多年启用内地演员翻拍新版,不知道观众会不会买单。 鉴于去年12月导演的《》只收获了1亿票房,可见“旧故事新翻拍”的生意没有想象中的好做,乐观一点,给4亿的票房预期吧。
上映日期: 日(中国) 类型:剧情/奇幻 国家地区:中国 导演:韩杰 主演:// 12月人气最旺的电影,当属《》。 王俊凯+迪丽热巴两大流量保驾护航,还有原著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的IP,还有的加盟……宣传嘘头、人气,兼具。 王俊凯出道以来参演的几部电影戏份都很少,《》属于客串,《长城》基本是露个脸,所以《解忧杂货店》应该算是王俊凯正儿八经参演的电影,粉丝们想必会疯狂为爱豆打call吧。 但是, 粉丝对票房的贡献其实并无太直接的关系,考虑到主演的大IP《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最后也只拿到了5.35亿票房,所以《解忧杂货店》也预测3亿吧。
其他粉丝向电影,主演的爱情《》(12月8日上映)、刘亦菲主演的奇幻喜剧片《》(12月29日上映)、林允主演的剧情片《》(12月22日上映)。四部片子加起来,保守估计五个亿。 贺岁档自然要喜庆,所以不少喜剧片锁定了这一档期。 今年的贺岁档,又重出江湖了。 这次是真正的重出江湖,演喜剧。去年《》太不像贺岁档的葛优。(去年12月撩阿娇今年12月撩阿sa,葛大爷你这样不地道)。
认得这几张脸吗?葛优、、、、、、、,喜剧人在开会! 导演集齐这样一帮人,不知道咋想的。葛优参演这部电影,也不知道咋想的。
综艺大电影算什么?相声也要搞大电影了!12月1日,、、岳云鹏、郭麒麟主演的相声大电影《》上映!虽然叔看着海报上这无比油腻恶俗的三张脸就恶心得想申报工伤,但是一点儿都不影响它圈钱。 明显冲着钱来的,还有主演的《》。看,这两部电影的海报都是“一家人”。
新加入喜剧队伍的,还有。电影《》导演最开始据说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吴君如,主演有吴君如、、岳云鹏(三部喜剧片一起上小岳岳你有点忙啊!)、、Papi酱 、、……看预告就是那种最低级的香港烂片。 四部圈钱喜剧片,总票房预计10亿不是梦!但其实叔的问题是,葛优岳云鹏杜淳包贝尔小沈阳陈赫VS郭德纲于谦岳云鹏郭麒麟VS曾志伟王迅潘斌龙VS吴君如沈腾岳云鹏张译Papi酱,这几个人搞来搞去你们就不怕观众串戏吗!
其他还有三部票房预计尚可的电影:成龙主演的科幻动作片《》、歌星跨界来演戏,李荣浩主演的动作片《》、主演的《》,三部片子票房预测5亿吧。 从以上来看,今年贺岁档惨不忍睹的片单,真是让人想吐
所以这么算下来,12月国产片大约能拿下28亿的票房,加上11月的8亿票房,2017剩下两个月大约能为全年总票房贡献36亿。 再把这两个月进口片17亿预测票房算进来,2017年总票房或许能破500亿?
虽然今年属于好莱坞的小年,缺少有像《速度与激情8》这样的票房巨鳄,但是仍有不少题材各异的好莱坞六大分账片已经开始运作引进内地,准备在这个持续爆发的市场分一杯羹。
2月第一周已经过去了,春节假期还会远嘛盆友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下一月电影圈的新鲜事儿吧:一月总票房49亿超去年同期;陈可辛首次用iPhoneX拍短片;《每分钟12
印度影片《神秘巨星》1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至今,九天共获得3.72亿综合票房,在新上映影片中票房仅次于《勇敢者游戏》和《无问西东》,且自上映后以25%左右的排片占
近日,爱奇艺如期公布了12月网络电影最新票房榜:本月共有两部影片分账过千万!动作悬疑片《伏妖·白鱼镇》以1195.5万元票房分成获得总榜及新片榜冠军。同样破千万
作者/郭雅琼编辑/友子本文共2312字,所享阅读时间5分钟这几天,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着实有点忙——在上海跟邓超一起吃皮蛋,在北京和黄渤一起斗舞,还跟前国手
今日福利中影光峰全国第8848套落地暨SFC上影影城(喜玛拉雅店)《环太平洋:雷霆再起》观影会3/:30上周五中国特色《水形物语》特供版终于
之前社长盘点了2018年要上映的电视剧啊网剧啊什么的,今天本帅来说说我今年最期待的10部大片,重量级重量级,可看度都是5颗星,来看看和你的一样不——1、《复仇者
文章点击排行榜
1.2.3.4.5.6.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电影票房分账的规则与流程
已有 2814 次阅读 20:39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分享到微信
& & & &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电影,可分为国产片、合拍片、进口片三类。在票房分账问题上,国产片、合拍片无本质区别,进口片应另当别论。
(一)国产片与合拍片
& & & & & & & & & & & &&
& & & & 国产片、合拍片的票房分账规则,如上图所示,具体操作过程可细分为如下七步:
【第一步】所有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影片,不论是国产片、合拍片还是引进片,售票与票房收入均要计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指定的“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http://www.gjdyzjb.cn/login”,全国任何一家电影院均要安装此系统,每一部影片的实时票房数据都会即时汇总到该系统。该管理委员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等多个部委联合设立并共同主管,官方网站名为“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网址为http://www.zgdypw.cn,该网的数据是制片方、发行方、院线、影院等各方分账的唯一依据。社会上、网络上流传的其它电影票房数据,若与“专资办”官方数据不一致,都不具有权威性。
【第二步】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又称“总票房(Σ总)”,首先要向“专资办”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由各电影院每月支付给“专资办”,上缴国库。具体操作时,“专资办”会委托、授权各省级新闻出版广电局向本省各电影院征缴或催缴。其次,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就是向国税、地税缴纳各种赋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Σ总)直接扣划并缴纳。以上两项,合计5%
+ 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是“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Σ净)”。显然,Σ净=(1 - 8.3%)·Σ总。
举例说明,假定某电影总票房为10亿元,那么,应向“专资办”缴纳10×5%=0.5亿元,应缴纳的税费是10×3.3%=0.33亿元,两项合计即“不可分账票房”为0.5+0.33=0.83亿元,此电影的“可分账票房”即净票房就是10-0.83=9.17亿元。
【第三步】净票房(Σ净)减去6亿元,如果Σ净 -
6 ≥0,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将征缴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请注意,此费不是“拷贝费”。
为什么要收这笔钱?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1990年代初,数字技术取代胶片时,全国绝大部分影院没有资金更换数字电影放映机,是“中影数字”出资完成了设备升级,它对中国电影数字化进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时至今日,全国至少七成的影院仍在使用“中影数字”的数字放映机,因此,它要抽成。另方面,截至2016年底,全国至少一半的数字电影的发行方是“中影数字”,因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具有国内一流的技术与设备,可以制作数字拷贝。而且,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另一家国有独资子公司——中影数字院线(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院线”)是中国最大的国有院线,影院数量最多。正是由于上述两个原因,每部影片都要缴纳“中数代理费”。
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电影市场的放开,民营、民间资本越来越活跃,“万达”、“华谊”、“光线”等民营电影公司经常不与“中影数字”合作,自己发行,这当然可以,是可行的。不过,不管谁发行,发行方先要把影片用SONY HDCAM D5磁带做成数字母盘,然后把母盘制作成多个数字硬盘即数字拷贝,同时制作出密钥;然后,邮寄/快递给各院线,各院线再分发给各自下属的影院。各影院收到数字拷贝后,登陆“中影数字”的官网http://www.digifilm.com.cn或发行方指定的网站下载密钥,才能使影厅内放映机的服务器读出数字拷贝,开始放映。全国每一家影院创办之初,都会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获得一个8位编码,这是唯一的识别码;全国每一家影院的每一个影厅的服务器,也有一个类似网络IP地址似的的唯一标识吗,放映任何一部影片前都需要专用的、各自的密钥,才能读出数字拷贝,才能放映。制作一个数字拷贝,“中影数字”要收取发行方300元,一部向全国各省各级城市发行的影片需要大约2000个数字拷贝,合计300×2000=60万元,这笔费用就是“拷贝费”,由发行方或制片方承担。民营发行方的“拷贝费”会少1/3甚至2/3。2000年以后,尽管可以通过卫星或云传输影片,但由于一部数字电影一般都在100G以上(3D约为200G,IMAX或中国巨幕约为400G),要求影院的网络带宽很高,一般需要千兆光纤,且传输的稳定性、安全性常常不能确保。截至2016年底,仍以邮寄/快递数字拷贝为主,这种方式和胶片时代的“跑片”没有本质区别。
那么,到底收1%还是3%呢?由于票房越小的影片越需要国家/国企扶持,因此,“中影数字”对Σ净 -
6≥ 1亿元的电影征缴3%,对Σ净 -
6≥2亿元的电影征缴2%,对Σ净 -
6≥3亿元的电影征缴1%,有时还有1.5%、2.5%等具体额度(λ),由“中影数字”灵活掌握。此费由影院或其隶属的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
由于以6亿元为界,所以,只有净票房(Σ净)超过6亿元的电影,也就是总票房(Σ总)超过6÷0.83=7.2289≈7.3亿元的电影才会被“中影数字”征缴此发行代理费。
举例说明,假定某电影总票房为10亿元,那么,净票房就是9.17亿元,由于超过了6亿元,“中影数字”就要征缴发行代理费。由于9.17-6=3.17&3,故要征缴9.17的1% 即0.0917亿元。
【第四步】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净票购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的票房,即Σ净–
λ(0.83Σ总–6)= Σ3,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Σ3的5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Σ3的43%。
继续举上例说明,假定某电影总票房为10亿元,那么,净票房就是9.17亿元,“中影数字代理费”为0.0917亿元,剩下的票房即Σ3=9.17-0.3≈9.1亿元。电影院可分享9.1×50%=4.55亿元,院线可分享9.1×7%=0.637亿元,制片方与发行方可分享9.1×43%=3.913亿元。
【第五步】制片方与发行方如何分账?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Σ3的5~15个百分点,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请注意,发行方要的是“百分点”,俗称“点”,不是43%Σ3的15%,不是43%Σ3×15%,而是15%Σ3。也就是说,发行方也会盯紧Σ3、净票房、总票房。那么,只剩下43-15=28个百分点归属制片方,即Σ3的28%才是制片方的。
继续举上例说明,假定Σ3=9.1亿元,那么,发行方要分享的发行代理费最多为9.1×15%=1.365亿元。这时,剩下的票房才是制片方的,它可分享9.1×28%=2.548亿元。1.365+2.548=3.913=9.1×43%。
很多情况下,制片方要求发行方预付宣发费,那么,发行方会将代理发行费提高到20个点,即要求分享Σ3的20%。继续举上例说明,即9.1×20%=1.82亿元。
如果制片方要求发行方既要预付宣发费又要预付制作费,那么,发行方会将代理发行费提高到25甚至30个点,要分Σ3的25%
~ 30%。继续举上例说明,即9.1×30%=2.73亿元。
如果发行方承诺保底发行、买断发行,这时就不谈什么代理发行费了,发行方直接支付片方保底费或买断费,所有的Σ3全部归属发行方,盈亏自负,与制片方无关。
【第六步】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点,一般占Σ3的3~5个点。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43%·Σ3中的3~5个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Σ3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
【第七步】制片方与投资方之间如何分账?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家。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常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2017年春节档上映的周星驰《西游伏妖篇》的投资方多达21家,成龙《功夫瑜伽》的投资方也有十几家。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跟投方”。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很多电影的片头出现多家“联合出品”、“联合摄制”的公司,不一定每家都会被算作投资方,有的只是制片方为了促进发行为其挂个虚名而已。
为了责权清楚,方便操作,不论投资方有多少家,发行阶段的制片方必须是一家,制片方物色的发行方也必须是一家,但发行方挑选的院线可以是多家。
另外,制片方不一定是制作方/承制方,后者只是像承包工程似的来料加工,不参与投资,不参与发行,从制片方手里得到制作费,挣点辛苦钱。
& & & & 以上七步,【第六步】不一定有,【第三步】大片有小片没有,其它五步每部影片都会经历。为了清晰、直观阐明问题,笔者自绘了如下两幅中国电影产业链条示意图,一为资金投入图,一为资金回收图:&& & & &&另附一幅他人所绘、笔者审定的图,亦可参考,如下:& & & & & & & & & &
& & & & 除了票房,国产片、合拍片还有如下其它途径回收资金,统称“非票房收入”:
1、电视版权:指的是电视放映权,主要靠央六,2016年CCTV-6的收购费为140~400万每部,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等综合决定。其次靠部分省级卫视,如江苏卫视、北京卫视有时也会购买某些电影(主要是大片,如周星驰的代表作)的电视播映权,但不会与CCTV-6争夺,这与争夺电视剧的独播权完全不同。
2、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乐视网等是主要买家。
3、海外销售:面向中国港澳台地区、海外国家的院线、电视销售版权。
4、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各类专项补贴。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国巨幕两种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 & &&上述非票房收入,有时也比较可观,主要都归制片方。近年来,制片方都在不断加大并积极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润最大化。
(二)进口片
& & & & 我国的电影进口片分为两种:分账片和批片。
& & & & 分账片,即国外电影的制片方不卖断发行权,而是委托中介在中国大陆代理发行,商定好分账比例,按影片在中国大陆的票房分成,国外制片方、中国大陆发行方和中国大陆各院线、各影院各得其所,利益共享。一般用于引进美国、欧洲、印度的商业大片,故又名“分账大片”。
& & & &批片,又名“进口买断片”,是指中国大陆发行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国外影片的放映权买断,国外的制片方、发行方不参与中国大陆的票房分成。由于这类影片多以批量的形式引进,故名“批片”。
& & & &在中国大陆影院,截至2016年底,每年能看到的进口片最多有45部,其中有20部是进口分账大片、20部“批片”和5部3D影片。其中,分账大片主要是北美新片,距北美上映不超过半年,一般都是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有完善的市场运作,以商业片为主,要参与中国大陆票房分成。而占每年进口片配额近一半的“批片”,通常是“多国别、多题材、多样式的进口影片”,买断价格从十万到近百万美元不等。由于价格低,大多不是新片,或是独立制作的艺术电影。“批片”如同批发,影片质量自然参差不齐。
& & & 按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分成的比例是外国制片方占35%,中国大陆发行方占17%,中国大陆放映方占48%。外国制片方就是该外国电影的制片方或其委托的发行方,总之就是能代表该片著作权人的某一个公司。中国大陆发行方就是引进该片的中国公司,截至2016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只批准了中国电影集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国企有资格引进国外电影,也就是说,不论是分账片还是批片,引进片的中国大陆发行方必定是二者之一。中国大陆放映方就是各条院线及其下属的影院,这48%中至少30个点都会归属影院,院线最多能拿到18个点。
& & &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都是基于“净票房”而分账,因为,进口片和国产片、合拍片一样,都必须先向国家上缴8.3%。
& & &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尤其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互联网尤其网络视频点播的冲击,近年来引进片的外国制片方分享的比例越来越低,最低可至25%。
& & & &不论是国产片、合拍片,还是进口片,在中国电影票房分账中占大头的永远是放映方——即院线和影院,尤其是影院。长期以来,包括张伟平/张艺谋、冯小刚、周星驰等制片方资深人士对此颇有微辞,试图提高片方的分账比例,甚至还对簿公堂(如周星驰公司诉“华谊”《西游降魔篇》票房分账案),但是,最终并未改变大局。这就是为什么国有老牌电影制片厂效益惨淡甚至纷纷倒闭,而院线尤其影院却如火如荼生意火爆之根源,这就是为什么“万达”等影视寡头要极力拓展自己的院线和影院之根源。
(三)北美电影票房分账规则
& & & & 与我国不同,在北美上映的电影的分账规则考虑到了时间因素,实行的是“在按时间段分账与保底约定中求大者”的模式。具体操作过程和流程如下:
&【影片上映第一周】用影片的总票房(Φ总),减去院线必要的固定开支(T)后,片方一般按70%计算出自己应得的份额,即ρ(Φ总 -T)=A;然后,片方根据与院线签订的合同中的保底额B,B的计算方法是总票房(Φ总)×事先谈妥的保底系数(ρ′),该系数一般从30%到70%不等,不减去院线的固定开支,即B=
ρ′Φ总 ;最后,发行方比较A、B的大小,取大者作为第一周的分账额度。
&比如,假定《阿凡达》在北美第一周的总票房为1亿美元,院线必要的固定开支为0.2亿美元,该片片方先算出A=70%×(1-0.2)=0.56亿元;然后,按照事先谈妥的保底系数,假定为60%,该片片方再算出B=60%×1=0.6亿元;显然,0.6&0.56,则该片片方第一周应分享的票房分账为0.6亿元。
& & & & 可见,这两种算法的区别与差异就在于双方约定的ρ、ρ′的大小。对于大片,院线自然会接受较大的ρ′。
【影片上映第二周及以后】从第二周开始,片方的分账比例逐渐减少,院线的比例相应提高,可能变为6:4,5:5,4:6甚至3:7等。
& & & &影院都喜欢大制作、大片,因为,观众多,放映周期长,获益多。院线、影院、发行方不是艺术家,目的主要是赚钱。
& & & &不难看出,北美电影的分账规则,更精密,更动态,更合理,合同的设计与执行对数学的运用比较充分。说到底,票房分账与艺术学不相干,与会计学、税务学、统计学最相关,也就是与数学最相关。编导演等影片主创大都是文学艺术家、文艺型人才,他们对数学(包括数字、公式、算法)不敏感,甚至很反感,这就是很多导演不熟悉发行的根由。这是一种劣势,需要补上短板,要捡起数学,要文理兼通,这样才不会被电影发行尤其票房分账所迷惑,所困扰。其实,这里面能用到的数学知识充其量只是初中水平,并不复杂,根本用不上高等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〇一七年二月九日
评论 ( 个评论)
Sinovision,Inc.&
All&Rights&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两年前账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