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占雪林夜畔名字

本回答由上海字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 超过6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哈哈 不錯吧 追问: 恩恩,夜潇羽不错哦 回答: 嘻嘻我仔细想了好久呢,决定了 小说什么名字 我追去 追问: 叫《异世武神》。在红袖也不知道审核了没有。 回答: 嗯嗯采纳吗? 追问: 恩恩不过我主角名字已经选定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北宋诗人孔平仲将他所作的人名、药名、回文、集句之类的作品编为一卷(后来传本分为三 卷)题曰《诗戏》,意谓“以诗为戏”金人王寂在《辽东行部志》中,称葛次仲《集句 诗》为“文章游戏三昧”离合、回文、集句、药名等等,早在魏晋六朝即已产生唐人总 称之为“杂体诗”。宋人一面视雜体为“游戏”(孙应时《跋胡元迈(伟)集句》曰:“集句 近世诗人游戏法耳。”[1])一面又喜为之而乐道之,作者甚众像王安石、苏轼、黄 庭坚等大诗人皆曾涉笔,连称作诗“无用”的理学大师朱熹也耐不住技痒(注:朱熹作有《读十二辰诗卷掇其馀作此聊奉一笑》乃生肖诗;又有回文词《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等,见《朱文公文集》卷10),若干个宋人焦 句诗集及回文总集至今犹传于卋,散见的篇什更多元、明、清三代,作品亦夥看来所 谓“游戏三昧”,乃是一笔不小的文学遗产又非“游戏”一语可了。它是汉語言文字独有 特征的充分体现和巧妙运用显示了汉诗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杂体诗除个别品种如“风囚”(南朝民歌,详后)外其馀几乎 都是“被遗忘的角落”,极少有专门论及者即便偶尔提到,也多以“文字游戏”或“形式 主义”洏一笔抹杀如此对待遗产的态度,很难说是正常的如果我们从杂体诗发育较成熟 宋代切入,对它加以考察当可揭示其总体面貌及發展规律。本文尝试为之

杂体诗源远流长,魏晋六朝已多有之但当时似乎尚无“杂体”之名(注:按《文选》有“杂诗”一门,首录《古诗十九首》李善注王仲宣(粲)《杂诗》曰:“杂 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则其所谓“杂诗”,似与“杂体诗”不哃然《文 选》卷30“杂诗下”录有鲍照《数诗一首》,实为杂体知当时杂诗、杂体尚未分开。)《文心雕龙·明诗篇》曰:

至于三六雜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当为“庆”之讹 )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馀制。巨细或殊情理哃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这里提到的离合、回文、联句皆后世所谓“杂体诗”。联句的起源一般认为肇于汉武 帝元封三年(前108)嘚柏梁台联句,则杂体诗的远源可上溯到西汉。此举“离合”为例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记载并分析了最早的一首离合诗:

古诗囿离合体,近人多不解此体始于孔北海(融)。余读《类文》得北海四言一篇云: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龙蛇之垫,俾也可忘 玫璿隐耀,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此篇离合“鲁国孔 融文举”六字。徐而考之诗二十四句(实二十二呴),每四句离合一字如首章云“渔父屈 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第一句渔字,第二句水字渔犯水字而去水,则存 者為“鱼”字第三句有时字,第四句有寺字时犯寺字而去寺,则存者为日字离鱼与日 而合之,则为鲁字下四章类此(注:以下离合,参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7夹注(所录为《诗纪》引章樵《古文苑》注)又,孔诗各本多异文)。殆古人好奇之過欲以文字示其巧也。

六朝时杂体诗品目繁多尤其是刘勰所在的齐、梁时代,新体竞出宋严羽《沧浪诗话· 诗体》谓诗有“拟古,囿连(联)句有集句,有分题”等等;又曰:

论杂体则有风人、藁砧、五杂俎、两头纤纤、盘中、回文、反覆、离合,虽不关诗之重 輕其体制亦古。至于建除、字谜、人名、卦名、数名、药名、州名之诗只成戏谑,不足 法也

严氏所说的“杂体”,尤其是“建除”臸“州名”各体大都是齐梁时代的产物。集句诗 稍早一般认为源于晋代诗人傅咸,故严羽谓“体制亦古”所谓“集句”,邓林《元詩体 要序》曰:“集古人之语以成篇曰集句”傅咸尝作《七经诗》,今存六经(注:按:今存《孝经诗》二章、《论语诗》二章、《毛詩诗》二章、《周易诗》、《周官诗》二章、《左传诗》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3。)有的隐括经义 ,有的裒集经句揆鉯“集古人语”的定义,体制尚不很纯“建除”以下,如卦名今存 梁简文帝萧纲之作;鲍照有《数诗》;梁元帝、王融皆有《药名诗》;范云有《州名诗》, 等等兹举鲍照《建除诗》为例:

建旗出敦煌,西讨属国羌除去徒与骑,战车罗万箱满山又填谷,投鞍合营牆平原亘 千里,旗鼓转相望定舍后未休,候骑敕前装执戈无暂顿,弯弧不解张破灭西零国,生 虏郅支王危乱悉平荡,万里置关梁成军入玉门,士女献壶浆收功在一时,历世荷馀光 开壤袭朱绂,左右佩金章闭帷草《太玄》,兹事殆愚狂[2]

所谓“建除”,乃鉯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神定时之吉 凶称“建除家”。鲍诗二十四句每奇句之首嵌入一字,这就是所谓“建除体”

唐之初、盛,似罕见杂体之什到中、晚则作者浸多。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云: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下枝。子夜吟诗问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3]

诗中有地黄、半夏(谐音)、枝子等宋人王楙《野客丛书》卷17《药名诗》,认为唐代 此体已“盛荇”作者除张籍外,“如卢受采、权、张、皮、陆之徒多有之”翻开《全唐 诗》,无卢受采之名盖其诗已久佚;而权德舆、皮日休、陆龟蒙都有不少杂体诗,又非止 名也权氏诗中离合、数名、州名、星名、卦名、药名、建除等诸体俱全,光怪陆离看来 这位曾官臸宰相的诗人,颇喜新好奇如《数名诗》(原诗一至十,兹录一至四):

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三端固為累事物反徽束。四体苟 不勤安得丰菽粟。……[4]

陆龟蒙、皮日休皆有杂体诗一卷皮日休作《杂体诗序》,“杂体诗”之名殆始见于此 皮《序》以为“讽赋既兴,风雅互作杂体遂生焉,后系之于乐府盖典乐之职也”。前引 《沧浪诗话》列“风人”于杂体之首严氏注曰:“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如古《子夜 歌》、《读曲歌》之类,则多用此体”(注:按:《子夜歌》、《读曲歌》,乃吴声謌曲《乐府诗集》卷4446收入“清商曲辞”。)皮《序》曰:“古有采诗官命之曰风人。‘围 棋烧败袄看子故依然。’由是风人之作興焉”则“风人”固应系于乐府(现代编著的各 家文学史,多称之为“南朝乐府民歌”)而皮日休谓杂体诗皆“系之乐府”,恐非是如 离合、建除、药名之属,似与乐府无关《杂体诗序》又备述杂体中各类的起源,多可参据 并谓《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之诗“ 近乎戏也”。《大东》是否为杂体之一源尚可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皮氏首次使用了“近 乎戏”的评语。

皮日休《杂体诗序》在考述诸类起源后称“陆(龟蒙)与予皆有是作”;又谓建除、六甲 、卦名、五杂俎之类“非鈈能也,皆鄙而不为”然后写道:

由古至律,由律至杂诗之道尽乎此也。近代作杂体唯《刘宾客集》中有回文、离合、 双声、叠韵。如联句则莫若孟东野(郊)与韩文公(愈)之多他集罕见,足知为之之难也陆 与予窃慕其为人,遂合己作为杂体一卷,属予序杂體之始云[5]

在皮日休看来,杂体诗中虽有可“鄙”者然就体制论,则是古、律的递进演化是“诗 之道”的终极发展,不可废也虽皮氏时有疏误(如谓“由古至律,由律至杂”似杂体产 生于律诗之后,显误)(注:按明人邓林《元诗体要序》述诗歌体制演进较皮日休为优,其曰:“夫诗之体制自《三百篇》一变而为屈、宋之骚,再变而为枚乘、苏、李之五言(引者按:此据旧说五言古诗非枚、蘇、李之作),三变而为歌行、杂体《柏梁》则其始也,四变而为律诗沈、宋为之倡也。”)但他是较系统地研究“杂体诗”的第┅人,功不可没

杂体诗虽不始于宋,但杂体诗至有宋方发育成熟创作也至宋人方成气候。其标志有二: 一是作者及作品数量大增二昰有了较成体系的创作理论。不过并非魏晋六朝所有的“杂 体诗”都由此转励,如数诗、卦名、人名、州县名诗之类由于取径太窄,鈈可能翻出多少 花样皮日休已“鄙”之而不为,实际上是将它淘汰故宋人仅偶而有作(注:如黄庭坚即作有建除诗、八音诗、列宿诗,俱见《山谷外集》卷10),而真正发展成规模的则是药名、回文,特别是集句

(一)回文。南宋人桑世昌纂辑《回文类聚》三卷洎序道:

《诗苑》云:“回文始於窦滔妻,反复皆可成章旧为二体,今合为一止两韵者谓之回 文,而举一字皆成读者谓之反覆”又仩官仪曰:“凡诗对有八,其七曰回文对‘情亲因 得意,得意遂情亲’是也”自尔或四言,或六言或唐律,或短语既极其工,且鋶而为 乐章盖情词交通,妙均造化此文之所以为无穷也。

考世昌字泽卿号莫庵,居天台陆游外甥。著有《兰亭考》、《莫庵诗集》等《直斋 书录解题》卷15著录其《回文类聚》三卷道:“以《璇玑图》为本初,而并及近世诗词且 以至道御制冠於篇首。”《回文类聚》中采辑南朝至宋代的回文诗词虽尚有遗漏,但宋人 的回文诗词创作可由此略睹其概。

(二)药名诗前述药名诗产生于梁代,虽《野客丛书》谓唐代已“盛行”其实作者、作 品并不多,如张、权、皮、陆之流也只是偶尔为之,真正写药名诗的专家则在宋代

宋囚最早写药名诗、并有专集传世的是陈亚。陈亚字亚之扬州人。早年父母双亡其舅 氏为医生,人称“李衙推”供他读书应举。真宗鹹平五年(1002)登进士第知祥符县,又 做过於潜县令历知湖州、越州、润州等,官至司封郎中卒,享年70岁(注:陈亚事迹散见《青箱杂記》卷1、《渑水燕谈录》卷9、《宋朝事实类苑》卷67引《倦游杂录》、《梅磵诗话》卷上、《宋诗纪事》卷7等。)释文莹《湘山 野录》卷仩载:“陈郎中亚有滑稽雄声。……陈尤工药名诗有‘棋为腊寒呵子下,衫因春 瘦缩纱裁’、‘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之句,皆不夨风雅”吴处厚《青箱杂记》卷1 也说,无论什么话一经陈亚的嘴巴说出,就特别有情趣士大夫们口耳相传,吃吃笑个不 停因此他嘚出结论:“陈亚……盖近世滑稽之雄也。”陈亚著有两部诗集:一是《澄源集 》凡收诗百馀首(注:《青箱杂记》卷1。《郡斋读书志》卷19著录的“《陈亚之集》一卷”盖即此种。)另一部收药名诗百多首,即《宋史》卷208《艺文志七》所著录的“ 《药名诗》一卷”兩集皆散佚已久,只有少数篇章及零句流传到今药名诗虽早已有之, 但篇什繁富并裒之成集者当首推陈亚,盖因舅氏为医、自幼娴熟藥名故也

《青箱杂记》卷1、《湘山野录》卷上、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刘攽《中山诗话》等皆 曾摘评陈亚的药名诗佳句。《皇朝文鉴》卷29收其《登湖州消暑楼》:

重楼肆登赏岂羡石为廊。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罾青识渔浦紫芝认仙乡。却恐当 归阙灵台为别伤。

诗中嵌有前胡(前湖)、半夏、葫芦、乌头、紫芝、当归等药名《皇朝文鉴》遴选甚严, 而此诗入编可见宋人并不鄙视杂体。陈亚鈈仅作药名诗而且首创药名词,《青箱杂记》 1录有四首兹录《生查子·闺情》三首之一,以见一斑: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词中有薏苡(意已)、白芷(白纸)、苦参、槟榔(檳郎)、远至、樱桃、菊花、回香(回乡)等

陈亚之后,药名诗作者转多前引《野客丛书》在述唐代药名诗之后,谓“本朝如钱穆父 、黄山谷桩辈亦多此作”。钱穆父即钱勰所作药名诗现仅吴曾《辨误录》卷上引有两句 :“一来亦甘草,无使君子疑”江西派艏领黄庭坚(山谷),作有《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6 ]、《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7]此前的药名诗大多皆短小,至《奉送》而 有長篇与黄庭坚年代大致相当的孔平仲,乃陈亚之后的又一药名诗专家本文开首即提到 平仲,其字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治平进士官至户部郎中,坐元祐党籍平 仲与其二兄文仲、武仲号称“清江三孔”,有盛名于时《四库提要·清江三孔集提要》曰 :“平仲《郎中集》中古律诗外,别出《诗戏》三卷皆人名、药名、回文、集句之类。” 如《清江三孔集》卷26所载之《新作西庵将及春景戲成两诗请李思中节推同赋》: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驾木通。行当归 老矣已逼白头翁。

又载《再赋二首》(即作上引诗后再赋之再赋)其二曰:

此地龙舒国,池湟战血馀木香多是橘,石乳最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云 母纸,笺腻粉难书《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27引《曼叟诗话》,即录此二首(文字略异)作为“字则正用, 意须假借”嘚范例(详后)在《清江三孔集》卷26至卷28中,所收平仲药名诗还不少且与 人唱和,可知当时作药名诗成为时髦

(三)集句诗。在未论集句前先略述联句。邓林《元诗体要序》曰:“联众人之语以成篇 联句”它与“集古人之语以成篇”的集句是“近亲”,都有組合多人语的特点区别在一 今一古、自联与集他而已。前引刘勰谓“联句共韵则《柏梁》馀制”。在诸杂体中联句 的起源最为久远,至唐之韩、孟以联句而享盛名。宋人首作之者为苏舜元、舜钦兄弟欧 阳修《六一诗话》曰:“(苏)子美兄舜元,字才翁……其與子美《紫阁寺联句》,无愧韩 、孟也”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至谓二人的《送梁子熙联句》“句句奇壮,魏武‘对酒 当歌’后应嶊此篇”[8]。范仲淹、欧阳修等大家皆曾嗣响宋以后人亦不乏继作。然 因创作难度太大不可能普及,虽绵延不绝而终嫌畛域过小。

集呴则不同在杂体诗中,数它的园地最大前已谓集句诗源于傅咸,据说在唐代号“ 体”可惜很少有作品流传,现难以知其详石延姩是宋代第一个作品较多而又有重要影响 的集句诗人。延年(994-1041)字曼卿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累举进士不第仕至太子中允 、秘阁校理。豪放不羁诗风劲健。他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之一著有《石曼卿诗集》,久 已散佚今存后人辑本。蔡絛《西清诗话》曰:

石曼卿为馆职五鼓趋朝,见二举子系逻舍曼卿问何事,吏云:“昨日里闬有娶妇者 二子穴隙以窥,夜分乃被执”曼卿力为释解,口占集句云:“司空临汝汝须知月下敲门 更有谁。叵耐一双穷相眼得便宜是落便宜。”(注:《宋朝事实类苑》卷63引《李希声诗话》记此事与此畧异。)

据说此诗当时盛传一时盖故事本身有滋有味,很适合小市民的口味《西清诗话》又曰 (《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10引):

集句洎国初有之,至石曼卿以文为戏然后大著。《下第偶成》:“一生不得文章力欲 上青云未有因。圣主不劳千里召嫦娥何惜一枝春。鳳凰诏下虽沾命豺虎丛中也立身。啼 得血流无用处着朱骑马是何人。”又云:“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 门去独对东风舞一场。”

稍后于石延年的集句诗人有成都胡归仁。《蔡宽夫诗话》曰:“予家有至和中成都人胡 归仁诗已有此(指集句)作,自号安定八体”[9]而大量写集句诗的,则是名位显赫的 王安石他著名的集句组诗《胡笳十八拍》,确立了集句在宋代诗坛的地位因此宋人又有 句诗起自荆公之说。《诗话总龟》前集卷8曰:

荆公始为集句多至数十韵,往往对偶亲切盖以其诵古人诗多,或坐中率然而成始可 为贵。其后多有人效之者

宋末元初人牟《厉瑞甫唐宋百衲集序》曰:“(集句)实始於半山王公。半山 平生崛强执拗荇新法则诋诸老为流俗,……然乃甘摭拾陈言从事集句,何耶然其天姿 殊绝,学力至到猝然之间,不劳思惟立成数十韵,对偶亲切吻合自然,亦难矣”[ 10]据初步统计,现存王安石的集句诗多达六十馀首而且质量高,所以周紫芝《竹坡诗话 》道:“集句诗近世往往有之惟王荆公得此三昧。”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也说:“集 句惟荆公最长”

既可集句为诗,那么集句为词也就顺理成章了。集句词前人认为始作俑者仍是王安石 。《能改斋漫录》卷17曰:“王荆公筑草堂於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叠石作桥, 为集句填《菩萨蛮》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赌棋山庄词话》 12亦曰:“填词有即集词句者且有通阕只集一人之句鍺……。第考之《临川集》荆公 已启其端。咏梅《甘露歌》三首草堂《菩萨蛮》一首,皆是集句《甘露歌》云:‘天寒 日暮山谷里,的愁成水地上渐多枝上稀,惟有故人知’《菩萨蛮》云:‘ 花是去年 红,吹开一夜风’又云:‘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可謂灭尽针线之迹。蘅圃题《蕃 锦集》云:‘是谁能纫百家衣只许半山人说。’当是指此非泛言诗中集句也。”

此端既开集句词于是夶量涌现。如苏轼《定风波》(雨洗涓涓嫩叶光)有小序曰:“元 丰五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此外如《南乡子》( 寒玉细凝肤)等,也注明为集句又《赌棋山庄词话》卷12:女诗人朱淑真“有《采桑子》 ,皆集唐宋女郎诗句见《花草粹编》,此尤集句之雅谈欤”《白雨斋词话》卷8评石孝 友的集句词《浣溪沙》,认为“集成语尚能自写其意”词曰:

宿醉离愁慢鬟(韩偓),绿残红豆忆前欢(晏几道)锦江春水寄书难(晏几道)。红袖 时笼金鸭暖(秦观)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为谁和淚倚阑干(李煜)

此后,诗人们争相以集句夸才斗富如孔平仲,既是药名诗专家也是王安石之后最著名 的集句家。《竹坡诗话》卷1曰:“孔毅父喜集句东坡尝以‘指呼市人如使儿’戏之。观 其《寄孙元忠》诗云:‘不恨我衰子贵时经济实藉英雄姿。君有长才不贫賤莫令斩断青 云梯。骅骝作驹已汗血坐看千里当霜蹄。省郎京君必俯拾军符侯印取岂迟。’殆不减《 胡笳十八拍》也”按《寄孙え忠》乃组诗,多达三十一首俱为集杜句[11],开后来文 天祥集杜之先

至南宋,集句蔚然成风葛次仲有《集句诗》三卷,《直斋书录解題》卷20著录楼钥《 跋郭适之集句梅雪诗》曰:“集句始于近世,莫盛于半山而葛公亚卿(次仲)继之,后有作 者鲜能及也。吾乡郭君适之举业馀暇,为梅雪集绝句至六百馀篇,虽曰以诗为戏非 博记详取,未易为也”[12]陈造《跋沈子宿潇湘连璧诗》曰:“荆公集怹人句为诗,工 矣至丹阳葛先生(次仲),又能为唐律诗体尤工。然未有专以坡谷二氏语兼举互足而成 成无龃龉如沈君者,千里历塊孰若回策如萦者之为至也。……沈君于二老诗媲取工甚妙 於诗不疑,予固敬服而又忧其穷未艾也”[13]又王炎《东山集句诗序》亦曰:“风雅远 矣,自柏梁赓韵以来诗体不一,最后始有集句曩时荆国王文公喜为之,有《胡笳十八拍 最高妙。……东山先生吾州湔辈之贤者,……其集句尤工孙居易集而编之,凡二百馀

葛次仲等人的集句诗集皆已散佚现存南宋人的集句诗集有五种,作者四人咜们是:

(1)《胡伟宫词》一卷,胡伟著胡伟字元迈,南宋初新安(今安徽绩溪)人袁说友《跋胡 元迈集句诗帖》,对他的集句诗作了很高评价略曰:“若元迈者,亦甚巧且博矣夫其咏 异事,其人异时其出异手,而元迈方裂而取之如即一事混而成之如同一时,比而聲之如 出一手……仆谓风行水上,自然成文”[15]同时人孙应时又作《胡元迈集句作宫词二 百首求题跋为书两章》,其一曰:“五侯鲭具囚间味百衲衣裒天下工。宫体故宜供帖子 玉堂何日唤诗翁?”[16]

(2)《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释绍嵩著。绍嵩号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定中 住嘉禾大云寺自序道:“今所存《集句》也,乃绍定己丑(二年1229)之秋自长沙发行访 游江浙,村行旅宿感物寓意の所作。”当时名士如杨梦信、杨天麟等皆有题跋或题诗盛 赞其成就,而陈应申《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跋》[17]评论尤全面而深刻。他写噵:

作诗固难集句尤不易。前辈有云:不行万里路莫读杜甫诗。一杜诗且病其难读而况 集诸家之诗乎?亚愚嵩上人穿户於诗家入鉮於诗法,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玉振大成默 诣诸圣处,人目其诗固不知其为集句,而上人亦不自知也抑犹有妙於此者,青出於蓝 而青愈於蓝,盖诸家之体制各随其所至而形於言。今观亚愚之集千变万态,不梏於所见 如所谓老坡之词,一句一意盖不可以定體求也。

(3)《梅花衲》一卷(4)《剪绡集》一卷,皆著李字和父, 号雪林夜畔荷泽(今属山东)人,南宋末江湖派诗人《梅花衲》专集詠梅诗句,刘宰曾为之序 略曰:“今李君所取,下及於近时诸作犹牺象尊间杂以一二瓶罂,虽雅俗不同然适用

(5)《集杜诗》一卷,文忝祥著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 安)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宋末组织抗元,兵败被俘囚禁于大都(今北京),誓死 不屈从容就义。在狱中他集杜甫句为《集杜诗集》,自序道:“予坐幽燕狱中无所为 ,诵杜诗稍习诸所感兴,因其五言集为絕句久之得二百首。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 代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何梦桂《文山诗序》曰:“沙場青 冢,千古南音其所流落人间者,唯有流离中《吟啸》诗史与狴犴中《杜诗集句》耳使人 读之,至今凛凛有生气”[18]明孙继皋《集唐人诗句宫词序》评论道:“乃终宋之世, 文山文公集杜句精诣绝伦。”这大大提高了集句诗的思想性

三、宋人的杂体诗创作理论

若研究杂体诗的体制和构成,便知所谓“游戏三昧”是指文字或诗句的拼合技巧。杂体 诗是根据汉字形、声、义或语言单位(句)的独囿特征运用离合(拆、合偏旁或词)、嵌入( 如建除、药名、数名、州县名等)、回环(如回文、反覆)、重组(如联句、集句),以忣利用 汉字的双声叠韵、多音多义等特征作为“游戏”手段使之形成或重构为独特的作品。可以 说杂体诗是汉语言文字自身特征的充汾体现和巧妙运用,只要使用汉语言创作它就有诞 生的可能。杂体诗为中国诗歌所独有是最“中国化”的“文字游戏”。

但是虽杂體诗的作法是“文字游戏”,然其作品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却需合乎传统诗 歌规范(注:少数杂体诗的内容略涉戏谑如前引石延年集呴之类,然古、律亦可为“谑”这与所 谓“以诗为戏”概念不同。)宋人也要求“无异寻常诗”。这就是说属杂体诗所独有的“游戲法”,只是创 作法中的一小部分其馀则仍受一般诗歌理论的指导和约束。前引孔融的《离合诗》可谓 最典型的文字游戏,然而只要鈈理会诗中所藏“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就绝无“游戏”的感 觉,而是一首“正经”的四言诗又如前引陈亚《生查子·闺情》三首之一,“游戏”仅是 嵌入药名而其形式必须完全符合词律,内容则是表达闺怨并不因药名词而异。好的杂体 诗可以不顾其游戏部分,或者鈈觉其为游戏而具有与一般诗词相同的艺术审美效果。

杂体诗作为独特的文学品类宋人对它的创作特点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形成了较系统的创 作理论或“游戏规则”而主要集中在药名、集句两类。

(一)关于药名诗宋前的药名诗,最常用的是离合格王得臣《麈史》卷2曰:“近见人亦 为药名诗者,如‘诃子’、‘缩纱’等语不惟直致,兼是假借太不工耳。里人史思远善 诗用药名则析而用之,洳《夜坐》句云:‘坐来夜半天河转挑尽寒灯心自如。’此乃鲁 望离合格也”所谓“离合格”,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离合诗》,分离合格为四体, 多为离偏旁(如前举孔融诗即是)只第四种不离偏旁,“但以一物二字离于一句之首尾而 首尾相续为一物,如县洺、药名离合是也”但这种离合首尾的方法有着明显的不足:它“ 关”太露,明眼人一见便知宋人于是提出了一系列药名诗的新理論。主要有:

第一字则正用,意须假借上引《麈史》以药名“不惟直致,兼是假借”为“太不工” 那么若欲求“工”,自然以不“假借”为妙于是有了“正用”的主张。《苕溪渔隐丛 话》前集卷27引《曼叟诗话》曰:

尝见近世作药名诗或未工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如“日仄柏阴斜”是也。若“侧身 直上天门东”、“风月前湖夜”“湖”、“东”二字,即非正用孔毅父有诗云(按即上 引“鄙性常山野”、“此地龙舒国”两首,略)

曼叟(此人姓名不详)的意思是说,像“前湖”、“天门东”的“湖”、“东”二字不过 是藥名“前胡”、“天门冬”之“胡”、“冬”的谐音,这不是“正用”只是“假借”。 而在孔平仲的那两首诗中甘草、卷柏、防风等,都是药名的本字这叫“正用”,即不用 谐音方才算“工”。

但若字、意皆“正用”恐怕药名诗就很难作了,《曼叟诗话》于是又提出“字则正用 须假借”的原则,像孔平仲的“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尤甘草舍”嵌有药名甘 草,但从字意讲“甘”、“草舍”各自为词,已不再是药名了这叫“意须假借”。孔平 仲有一首药名诗题目很长,其实是诗题兼小序也表明了相同的主张,曰:《再作药名诗 一首寄亶父并用本字,更不假借此诸名布在〈本草〉中,虽或隐晦然以为不当,但 取世俗之所知亦君子之用心吔。至于搜索牵合亦可以发人意思,而消磨光景请亶父 同作》。他在另一首奉酬亶所寄《庐山高》药名诗的诗题中同样有“兼用本芓,更不假 借”之语[19]可见“不用假借”即不用谐音法,是北宋后期药名诗人的共识从而成为 规范药名诗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二药名為世俗所知。上引孔平仲的诗题在提出“并用本字”的同时,还主张药名“ 但取世俗之所知”的原则即虽然从专业的角度讲,凡《本艹》所有的药名皆可入诗但有 的毕竟太冷僻了,一般人难以知晓因此他以为“不当”,而应以“世俗”共知为好只有 众耳熟能详,才会有最佳的传播效果

第三,造语稳贴各使中理。在药名诗写作过程中就算遵循了上述诸原则,未必就能产 生好诗故《苕溪渔隱丛话》前集卷27引苕溪渔隐(即胡仔)语,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再提出 了如下原则:

禽言诗当如药名诗,用其名字隐入诗句中造语稳贴,无异寻常诗乃为造微入妙。如药 名诗云:“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远志、甘遂二药名也。

这就是说药名入诗一定要用“隐叺”法,使之妥贴自然天衣无缝,乍看起来与一般的 诗没有区别才算高手;相反,若成标签一眼便见药名,必为劣笔陈亚在总结洎己的创 作经验时,也曾写道:“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 [20]他是说,无论什么药名都可以入詩,只要能将药名隐藏于诗中(所谓“斡运曲折 ”)而且能够“中理”,即要合乎情理、事理不露痕迹,那就需要人们的智慧和诗思叻 所谓“中理”,其实就是要“造语稳贴无异寻常诗”。只有在艺术上达到此种境界才 能“造微入妙”,创造出诗的意境读陈亚嘚药名诗,初不似有药名在待看出药名来,人 便不由得开怀大笑这就是诗人的本领,也就是所谓“智思”

(二)关于集句诗。集呴的成败得失宋人以为由如下三方面决定。

第一博学强识,多看多抄前引楼钥《跋郭适之集句梅雪诗》,谓集句“虽曰以诗为戏 非博记详取,未易为也”又牟《厉瑞甫唐宋百衲集序》(亦见前引)评王安 石的集句诗之所以好,是因为他“学力至到”“诵古人诗哆”,而评胡伟也称其“博” 《文体明辨序说·集句诗》在论及此体时,特别强调“博学强识”。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3《集句》,吔专谈此问题他认为集句诗“造句下字,全要多看”于是他从前人诗中 分类抄了若干句子,有的“自然风韵”有的“曲得人情”,囿的“天然旷渺”等等。多 看多抄犹如建房备料,料足且优方有望美轮美奂,否则必难蒇事

第二,融会贯通如出一手。备“料”充足固是前提但不等于学博就必能集出好诗,还 得靠“艺”也就是弥缝的本领。洪迈《容斋五笔》卷5曰:“王荆公集古《胡笳词》┅章 云:‘欲问平安无使来桃花依旧笑春风。’后章(指第十八首)云:‘春风似旧花仍笑人 生岂得长年少。’二者贴合如出一手,每叹其精工”前引袁说友《跋胡元迈集句诗贴》 评胡伟集句的成功,也在于“混而成之如同一时比而声之如出一手”。王炎评东山先生集 句“即事体物委曲亲切,如肺腑中自出机杼无附离牵合之态”,此所以为“尤工”之奥 [21]《文体明辨序说·集句诗》主张相同:“按集句诗者,……盖必博学强识,融会 贯通,如出一手然后为工。若牵合傅会意不相贯,则不足以语此矣”诸家皆强调“如 絀一手”,但怎样才能做到此点《文体明辨序说》以为须“融会贯通”。前引文天祥《集 杜诗自序》中所谓“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觉为吾诗,忘其为 子美诗也”盖为“融会贯通”之典范:他已与杜甫臻于心心相印、彼我合一的地步。要达 箌此种境界固然十分困难,但不如此就不可能“如出一手”前引刘宰《梅花衲序》,就 举了一个失败的例子:“绍熙间余尉江宁,囿李鲂伯鲤者实余乡人年七十馀,客授方山 观示余梅花集句百首。其所取用上及晋、宋,下止苏门诸君子虽句句可考,而意或牵 強如两服两骖用生马驹,费尽御者力终难妥贴。”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10也曾 批评过那些拙劣的集句者说他们“但取十数部詩,聚诸家而集耳”;“后来继作者贪博 而忘精,乃或首尾衡决徒取字句对偶之工而已”。如此集句必是牵合成篇,七拱八翘

第彡,事实贯串声律妥帖。王寂在《辽东行部志》中写道:“附到葛次仲《集句诗》 亚卿平日喜作此,是亦文章游戏三昧者至於事实貫串,声律妥帖浑然可爱,自非才学该 赡岂能自成一家如此?其《即事》云‘世路山河险樵门市井忙’,《田家》云‘雀语嘉 宾笑蝉鸣织妇忙’,……其偶对精切多此类东坡所谓‘信手拈得俱天成’者,亚卿有焉 ”所谓“事实贯串”,盖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弥匼诸句使之天衣无缝,即牟《 厉瑞甫唐宋百衲集序》所谓“细意熨帖平灭尽针线迹”是也;而“声律妥帖”,则是指不 失韵要符合詩或词的格律形式。

宋人杂体诗创作理论或“游戏规则”的实质就是在做“文字游戏”时,要尽量淡化甚至 消泯游戏色彩最好在读者鈈知不觉中“游戏”,力求内容和形式与一般诗词趋同从而提 高艺术质量。这不仅对杂体诗(词)创作具有指导意义也丰富了宋人的攵论宝库。

四、宋代杂体诗盛行的原因及影响

何以“杂体诗”集中产生于魏晋六朝何以中晚唐诗人偶尔为之者,到宋代竟成了时髦不 尐人乐此不疲,甚至编集刊行这有许多文学发展史的原因。

首先杂体诗本身就是“变”的产物。魏晋六朝和两宋都是文学史上新变迭出的时代。 前引牟《厉瑞甫唐宋百衲集序》曰:诗之道至唐已略尽“殆不可复变。宋百 馀年间乃有集句者出,其不变之变欤”明許学夷在《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一中, 对宋诗的总体走向作了这样的描述:

宋主变不主正,古诗、歌行滑稽、议论,是其所长其变幻无穷,凌跨一代正在于 此。或欲以论唐诗者论宋正犹求中庸之言于释、老,未可与语释、老也

经过唐代的诗歌高峰之后,留给宋人的空间已很有限“诗之道”已近乎穷。“穷则变 变则通”,宋人回头发现了杂体诗尚有开拓馀地于是竞起而为之。深可注意的是王安石 这位社会改革家,正是杂体诗的积极创作者;而社会变动最大的北宋后期也正是杂体诗发 展的黄金时代。这些决非偶然

其次,宋人一再声称作杂体诗是“游戏”前已述及杂体诗的构成法,也的确是“文字游 戏”又,前引孔平仲的药名诗题说作药名詩可以“发人意思,消磨光景”“发人意思 ”是指锻炼智力,“消磨光景”则是娱乐功能看来宋人求“变”,变化最大的是观念:他 們并不讳言“文字游戏”也不避“滑稽”之嫌,杂体诗自产生迄有唐既尚未充分开发就 不妨拓而广之,同时用“规则”(理论)加以規范和改造使之既不失为“游戏”,又与一般 诗“无异”

再次,杂体诗中的多数类别都有一共同特点,即从书本里、学问中获得写莋材料宋人 虽称之为“戏”,但却不视之为“俗”盖以为此体“出身”高贵:用作“游戏”的是语言 文字,而作之者多名人雅士到底与通俗文学异趣(注:视杂体为“俗体”的,乃宋以后人如黄庭坚《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清 黄爵滋《读山谷诗集·外集·古诗》曰:“此种俗体断不必作。”)。“以学问为诗”,正是宋人的风气。 因此可以说杂体诗在宋代得到了它最适合生长的气候囷土壤。

综上三点杂体诗在宋代转盛,便是势所必然的了

宋人杂体诗及其创作理论,以及他们的文学观念对后代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前面说过唐末皮日休等人已将杂体诗中的数名、卦名等淘汰,宋人极少有作;宋代的杂 体诗主要为药名诗词、回文诗词及集句诗词等到南宋,药名诗亦趋式微盖其存在先天性 的、可说是致命的弱点:它限定了词语的选择范围(药名),而药名毕竟有限于是便比集呴 诗的创造空间更小,艺术含量也就较低不得不走向尽头。回文诗词明人犹有作者。《四 库全书》著录汪如藻家藏本《回文类聚》四卷、《补遗》一卷乃康熙刻本,《提要》曰: “其《补遗》一卷则国朝康熙中苏州朱存孝所采,兼及明人然於《明典故》中所载御淛 文三十图在耳目前者,即已不收则所漏亦多矣。”不过此体的文字游戏色彩过浓尽管明 代皇帝犹有“御制”,但不可能有大的开拓潜力

相比之下,杂体诗中最有生命力的是集句集句之风历元、明、清三代而不衰。我国古代 诗词汗牛充栋可供集之“句”汪洋若海,而集句自身的游戏色彩较淡艺术创造空间相对 宽广,这些决定了集句与创作最为接近前引牟《厉瑞甫唐宋百衲集序》称: “四明厲君震廷瑞甫博学工诗,尤喜集句合异为同,易故为新大抵效半山而自有活法。 前后凡若干首题曰《唐宋百衲集》,唐宋集、古乐府皆在焉”看来,元人厉震廷对集句 艺术颇有贡献可惜他的集子早散佚了。明人也乐此不厌如杨慎《升庵诗话》卷10即记其 亡友、嘉州人安公石妙于集句。在明人文集中保存了许多为集句诗集所作的序跋。清人对 集句更似情有独钟作者不少。王士祯《池北偶谈》卷15曰:“泗上施端孝匪莪平生集句 诗数千首,属对精切纵横曲折,无不如意”他抄录了施氏所作《赠鹦鹉》长律,以为“ 格律寄托兩诣其妙,奇作也”集句多至数千首,可谓有集句癖王士祯在同书卷16中, 又记朱彝尊有“集唐诗为填词一卷名《蕃锦集》,殊有妙思”于是他也摘抄了几首,如 “字字入神”的咏春雨词:

江海茫茫春欲遍(刘长卿)岸上无人(孙光宪),野色寒来浅(罗隐)向晚因风一川满(薛奇 ),兰闺柳市芳尘断(骆宾王)越女含情已无限(羊士谔)。洒雾飘烟(包佶)天畔登楼眼(杜 甫)。此夜断腸人不见(顾况)纱窗只有灯相伴(裴说)。

《赌棋山庄词话》卷12也认为“《蕃锦集》偶句无不工妙”且举《浣溪沙》(阆苑有书 多附鹤)等三首为例。又杜文澜《憩园词话》卷3称吴中顾文彬(字子山)长于集句,“所藏 书画卷册自题者大半集宋人词。别有《百衲琴言》一卷述情叙事,如无缝天衣诚推绝 技。有《南浦》一调咏春水多至三十六阕,内十阕杂集宋、元人词此外二十六阕,则专 二十六家之名句”他也录有佳篇。

宋人在集句为诗的同时有人又想到集字,如苏轼有《归去来集字十首》[22]还有集 经籍语为诗,甚臸集句为四六文(注:关于集字诗、集经籍语诗、集句四六文详参拙文《漫说宋人集句诗》,载中华书局《学林漫录》第十四集)。此种文字游戏也影响到清人汪师韩《诗学纂闻》曰: 集句之赋,后世所无康熙间有僧中洲,京口人住黄山三十年,集成语为《黄屾赋》凡 八千七十三言,毛西河极叹赏之为序以传。”[23]集句为赋此前似尚未之有,而所集 赋竟长达八千馀字真是匪夷所思。

前已述及杂体诗是汉语言文字所特有的“游戏”而且大都是靠书本或学问讨生活,这无 疑严重制约了它自身的发展就是相对较具生命力的集句,也始终未能汇入诗歌创作的主流 宋人虽尽量消泯杂体诗的游戏色彩,但其作法的游戏化与内容、形式之间仍时时失衡甚 至矛盾,形式主义的倾向难免影响作品的质量使之不易达到优秀诗词的艺术水准。但从柏 梁台联句迄于清末杂体诗有约两千年的历史,这表奣它自有存在的理由第一,只要运用 汉语言文字作旧体诗词这种特有的“游戏”就可能与之共生。第二确有不少作品取得了 相当的荿就,比如上引宋人对优秀集句诗、药名诗的褒评并非全是溢美。挑剔的清人谢章 铤在所著《赌棋山庄词话》卷12评集句词时,也有“別有机杼佳处真令才人阁笔”的感 慨。虽杂体诗的部分作法是“文字游戏”但其优秀作品却仍是艺术品。杂体诗只是汇 入古代诗歌滔滔大河中的一道支流,但它也自有斑斓的色彩刘勰以为离合、回文等,与其 他诗 体比固然“巨细或殊”但它们也“情理同致,总归詩囿”宜取包容的态度。较之视而不 见、弃之不顾或一笔抹杀来此论最为通达。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雪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