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代玩起来ue4 镜头晃动一直在晃动,这个能调整吗

《辛德勒的名单》之镜头分析+前60幕剧本分享
更多内容请点击菜单中的“历史”
后台回复“《辛德勒的名单》”获取汁源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美国1993)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那天和公司的产品技术开会,大家在讨论一个APP的性能问题,即一条数据查询后的载入时间多少算刚好,最后的结论是三秒钟。而大学时候上视听语言课的时候,一帧静止画面的停留时间也恰好是三秒钟。这两件事之间的联系就是人类的视听习惯,想来也是很有意思的。
所以一直都希望认真的扒一个片,那就这样突然的开始吧。
而为什么会选择伯格大师的《辛德勒的名单》,因为这部电影中的镜头如教科书一般的守约和经典,没有含糊,不会出错。入正题。
1.为什么开片点蜡烛的镜头里,会先点远处的一根,再点近处的一根?
镜头模仿了在做弥撒的小姑娘的眼神轨迹,并且在第50s的画面里,小姑娘和第二根——也就是近处的那根蜡烛共同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先远后近看起来更流畅。
2.为什么开篇点两根蜡烛,而不是一根或者是三根?
1)00:01:16片头字幕,将影片名字放在两根蜡烛之间,才能显得对称;
2)辛德勒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时,能够和蜡烛同时出现,也预示着这个名字代表着希望。
3.为什么要拿蜡烛熄灭后的烟和火车头喷出的蒸汽做跳接的连接点?
因为两种物体的外形和动作非常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拍摄蜡烛的烟时,镜头是由下向上顺着烟升起的方向拍;接下来拍摄火车头的蒸汽时,镜头是由上向下逆着蒸汽升起的方向拍。
摄影机前后相反方向的运动,表示出前后镜头中的故事不是顺序发生的。可能无直接关系,或是有相反的关系。当然有的时候只是为了表示转场。
Ps.如果想要表现一个人乘车,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到一个新的地方,也可以使用借助相同事物进行跳接的方式来表现过程的推进,但这个时候摄影机在两个镜头中的运动方向应该就是一样的了,或者就都是静止的(比如《小姐》电影临近结尾,河正宇和金敏喜两张脸的叠加转场)。
4. 00:01:46 September 1939…… 两段故事背景交代性质的字幕,在镜头展示上有什么特殊处理?
第一段字幕(两段中偏短的一条),背景画面拍摄的是镜头从右向左摇动,经过了一个由一列火车和一条铁轨组成的景深镜头。画面最终停在站台的位置上。
第二段字幕(两段中偏长的一条),背景画面中是固定镜头拍下的画面。布置工作台的登记员(第一个入画的人)位于画面中间的位置,说明他是这个场景核心意思所在。远景处握手攀谈的两个人(第二三个入画的人),他们的出现填补了画面的空白,让观众有更多注意力关注画面,等待字幕。近景处巡逻的一对哨兵(第四五个入画),他们出现的目的也是单纯的丰富画面内容,让观众阅读字幕时候,画面不至于显得单调。
5.接第四问,作为点缀意义出现的第二三个人和第四五个人,他们入画的顺序能否对调?
不能。因为能对调的话,导演就对调着拍了。
另外,远景处的人看起来小,近景处的人看起来大,所以点缀性质的群众演员由小到大的逐一填补画面,可以表现出情节发展是井然有序的。如果是比较匆忙的故事段落,那可能就是直接用中景,近景不停的往外跑人都有可能。
6.登记员是如何布置他的工作台的?
登记员的工作台上前后一共放了7件物品,分5个静止镜头拍摄完成。
下图标识的是7件物品的放置顺序:基本上是顺时针出现。安排墨水瓶最后一个出场的原因,是因为可以和后面拧开墨水瓶开始蘸墨水写字的动作衔接上。
下图标识的是每件物品所出现的镜头位置。
这5个镜头基本上是从00:01:56-00:02:09完成的,通过手部动作参与,和物品本身动静差别,完成了5个镜头的拍摄。
但还是要吐槽的是,这五个镜头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因为第4、5件物品比第6、7件物品的镜头顺序要靠前,但在拍摄这两件物品的时候,能从镜头背景处隐约看到第6、7件物品已经放在那里了。所以拍摄第4、5件物品的镜头应该是插进去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导演觉得这几个镜头之间彼此没有区别(都是静止物品),所以加入了第四件物品——是一个可以左右自行晃动的印章,以此避免这几个镜头间的单调吧。
Ps.下一个镜头再次出现桌面的时候,物品的摆放再次调整了位置。所以……
7.[00:02:23]犹太人群像戏一段的拍摄,有什么特点。
德国人维持秩序下的站台,穿着体面的犹太人无论男女老少逐一报上自己的姓名。这一场戏展现了“名单”背后大群鲜活的犹太人脸孔,为下一场戏辛德勒的单人出场做足了气氛。
另外,整部影片局促紧张的调子也是在每一幕气氛的积累之下形成的,这一场戏也恰到好处的拍出了这样的气氛。
摄影机的变化增多:手持镜头移动拍摄,快速的摇动镜头,景别变小并在特写之间频繁切换,显得非常匆忙;
音响增加了很多细节:汽笛声,说话声,婴儿哭声,听起来非常嘈杂。
8.为何辛德勒出场一直是用背影。
1)避免将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演员的脸上,而是将更多的关注集中到他的行为动作上,从而更多的去揣摩人物性格;
2)由背影引导摄影机进入环境,可以很好的展现环境情况。
眼下这个club将是辛德勒以一个外人的身份和德国高层军官建立交际关系的主战场,他选择了这个地方,同时也选择了这里的人。之后一来二去短暂的推杯换盏,辛德勒将迅速成为纳粹的座上宾,为他之后的生意迅速铺平道路。
&9.[00:05:14]开始判断对桌身份的一场戏,镜头是如何移动的。
有叙述关联关系的镜头,应该使用有规律的移动来建立镜头间的关系。
比如相同的运动方向。
这一场戏,镜头上的运动分为两组。
第一组是中景,通过辛德勒的过肩拍摄他在观察对桌的人。画面都是从右往左。
第二组是通过特写镜头,拍摄出辛德勒更进一步的观察对方的军衔,景别卡的更小,剪辑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虽然第二组景别变小速递加快,但仍旧保持了画面从右往左的运动。之后接到“预定”那一桌空桌的时候,画面才改为由左到右的运动。这样的变化表明了即将落座这一桌的人,是后面要有戏的人。所以故事情节上也顺理成章的猜测出,这一桌的人应该就是辛德勒锁定的目标,而并非眼前的这一桌。
10.[00:07:53]开始,镜头是如何叙述辛德勒通过舞女结识纳粹军官的。
这个段落展现了镜头语言的叙事能力,在短短42秒的时间里,不借助对话便完成了如下一系列动作:
1)舞女和纳粹军官在club的表演上相互看到了;
2)纳粹军官对舞女“无意中”的观察,吸引了辛德勒的注意;
3)纳粹军官对舞女的热情升级,辛德勒虽看到了机会,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可以出手;
4)辛德勒确定纳粹军官对舞女的性趣开始露出苗头的时候,此时便果断叫来酒保,花大价钱让舞女去陪军官喝酒;
5)在辛德勒和酒保交代陪酒的事情时,纳粹军官对舞女的性趣已经完全到位,内心戏无法隐藏的写在脸上,这个时机刚刚好;
6)下一场戏,舞女已经坐在军官旁边喝酒,而军官也终于开始大谈纳粹军需的事情,辛德勒的买卖就在这里了。
除了感叹一下42秒钟可以说这么多事情之外,还有一个事情值得注意:纳粹军官无非就是看着大姑娘傻笑拍手流口水,镜头是如何表现他情绪逐渐升级的过程呢?
如下是他4次出镜时镜头和表演的变化。
第一次出镜:
镜头从左向右摇,正在喝酒的纳粹军官侧背影随即入镜,当时的他还在喝酒,抬头的时候才看到面前跳舞的舞女。
第二次出镜:
直接切的侧脸,热烈的鼓掌。
不论是镜头的位置还是人物动作,都开始出现主题,开始表现他对舞女的关注。
此处为傻小子真挚的表演干一杯。
第三次出镜:
罗宾逊夫人即时感,傻小子看见大姑娘的开心再次升级,性冲动的意味开始显露。
也就是在这个镜头之后,辛德勒终于确定时机成熟,叫来酒保开始掏钱。
第四次出镜:
这里藏匿了一只影史上最有违和感的花痴,镜头回归到第二次出镜的位置,通过人物表演上的变化,表现了德国军队在甄选士兵晋级将领的工作中所存在的巨大漏洞,用人不力就是他们丢掉欧洲战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42秒钟,如果是在我国谍战剧里的话,可能连女主角一个媚眼的时间都不够吧。
00:10:00,辛德勒最终结识了占领克拉科夫的德军最高将领。人脉打通完毕,他的生意可以正式开始了。影片的第一大部分就此结束,故事的世界观也基本建立完毕。
所以,有良好体验的叙事节奏,靠的应该是成熟的故事逻辑和合理丰富的叙述细节。应该被砍掉的,是对叙事和表现人物没有贡献的镜头、情节和小设计,哪怕只有1/24秒。
11.辛德勒在第一次接触伊扎克·史登的过程中,镜头如何表现出他强势的一面。
电影开始前十分钟,辛德勒已经快速完成了他在纳粹高层的关系网建设,成功迈出了生意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找一个管理者,所以在经人介绍之后,他来到了犹太委员会。
辛德勒的再次出场,仍旧是背影跟拍。
观众的目光聚焦在旁边那一队焦虑警觉的犹太人身上——他们害怕辛德勒(害怕德国人)。
紧接着第二个镜头,切到了全景。
那队犹太人组成了静止的画面背景(因为在排队,所以不动,而不是毫无缘由的不动),辛德勒迈着大步从他们身边经过。一动一静,一少一多的差异,将这个高大威猛,走起路来坚定有力的德国人从画面中突显出来。
说一点表演:辛德勒的从容就好像他对战争的事情根本不知情,大规模犹太人的紧张情绪他也完全不关注。这样的表演,不仅将他和犹太人区别开,也将他和纳粹士兵区别开。他只是一个投机商人。
来到委员会时,辛德勒的站位并非画面焦点(正常情况下前景处的白衣女人才是焦点),但群众的眼神生生将他看成了焦点,伊扎克·史登的出场(戴眼镜的犹太人,之后的工厂帮手)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为什么单从两张剧照上看,我们就能判断出辛德勒是强势的一方呢?
1)因为比较两张剧照焦点位置,辛德勒比史登要高。虽然不在同一画面中,但构造出前者俯视后者的视角关系,俯视即压迫。
2)辛德勒的身材号大,史登号小,这种事情很难反转的,又不是在做喜剧。
找到史登之后,辛德勒和他进了一个隔间,开始面试。这次细看我才发现,原来辛德勒最开始不仅没有高层关系,还没钱,他是纯靠发战争财空手套白狼。
走进隔间落座,刚开始的时候辛德勒坐桌子上,史登在下,一高一低压迫感还是在持续。
谈了两句之后,辛德勒就迅速坐到桌子的另一端,两人在画面中的分量突然对等了。原因是辛德勒告诉了史登,需要由史登来拉投资,辛德勒自己没钱。
后续的对话开始用正反打镜头的方式进行(所谓正反打简单说就是,俩人对话你来我往的过程中,一次只有一个正脸出现在镜头中)。如果说之前的压迫感是通过位置高低营造出来的话,那后面就进入了景别和画面的阶段了。
如下两图,在同一组正反打的镜头中出现的两方,辛德勒是单独出现的,而史登是过肩拍出现的。也就是说辛德勒占主动,史登被动。
另外,在这段非常简短的对话中,辛德勒个人的景别是有缩小的,如下两图,从近景切到了特写。而史登的景别则一成不变。这样的差别也体现了辛德勒情绪上的变化,越来越强势。而史登则一直在防守。
12. 00:17:00-00:19:07,日,强制迁入犹太区最后期限的一场戏是如何拍摄的。
两分钟的时间内,通过对大规模人群的宏观表现+单个家庭迁出时的细节描绘,共同完成了这场戏的拍摄。
克拉科夫及临近城市的犹太人向只有16个街区的隔离区迁移的群像,开启了这部电影的主要段落。人群通过这座钢铁大桥离开属于自己家园的同时,电影主旋律配乐也第一次隆重响起。
约翰·威廉姆斯为这段主题配乐一共准备了两种乐器的版本,一种是钢琴,一种是大提琴。这里为了与庞大的迁移人数以及悲痛占主导的群体情绪相匹配,使用了大提琴的版本。
全景镜头之后,一些看似随机抓到的近景人像,逐一展示了后续故事中即将登场的新角色。如何让观众在人群中看到你想让他们看到的那张脸?找个好看的,或者让其他人都看别处。
单个家庭被驱逐的段落,导演使用了运动长镜头的方式进行拍摄。三个主要人物和两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在镜头里,并且通过人物+摄影机位置的变化,完成了镜头内的人物调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的动作看起来更快(比如拍摄5000米跑冲刺,如果只拍一个人跑直线,是根本无法展现竞争的焦灼的。只有同时拍摄多个人交替领先,才能将竞争状态和速度表现出来。),以展现当时的匆忙。
经典又让人心碎的翘五金件儿的镜头
这家犹太中产留下来的公寓成了日后辛德勒的新居,他们搬进隔离区的过程,和辛德勒鸠占鹊巢的过程,通过平行剪辑的方式拼接在了一起。但也许是导演并不想用大是大非的标准去绑架辛德勒,所以这段戏看下来竟然有一些诙谐。当然这段发生的时候,电影里尚未开始流血。
另外,由于中产从家里搬出的那段戏,和后续平行剪辑的那段戏之间一个废镜头都没有,所以为了将这两场戏区别开,从交替点的第一个镜头起(即上图),BGM便从主旋律换成了有清晰节奏感的另一段配乐了。
13.如何不用正反打来拍摄一段双人对话?
所以说《辛德勒的名单》就是一本经典教科书。
这场戏讲的是辛德勒和史丹讨论雇佣工人的问题。他们俩人一边聊天,一边从镜头的近景处拿起账本源源不断地向远景处的桌子上运。
拍摄这段对话一共用了两种方式:焦点切换和镜头内的人物调度。
这两张图可以看到焦点先集中在辛德勒身上,然后转移到史丹身上。虽然一直都是史丹在说话,但第一个焦点还是给了辛德勒。这一点在实际拍摄中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人物主次的问题。
在他们走来走去的过程中,通过人物在近景、中景、远景的位置变换完成了镜头内的蒙太奇。这种镜头内的调度,细想来很容易拍得不自然。如果一不小心搞得角色都只在近景位置才发言,或是两个人交替发言的站位形成了某种规律,那就会很容易产生破坏整部电影形式感的段落。所以,中景处位置的协调(即现在史丹所站的位置)非常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后台回复“《辛德勒的名单》”获取汁源
1.黑白片火车轮子在铁轨上滚动,渐渐地慢下来。折叠桌的腿交叉地打开了。火车上的一扇门被打开。文书拿着文件夹,上面写着名字,这些人名重叠地出现在移动着的轨道上。文书(画外音):罗森……利勃曼……华士堡……吓坏了的乡下人的脸,他们从旅客列车上下来。折叠桌上放着表格。紧握钢笔、铅笔、印泥盒和图章的手。文书(画外音):……听到念你的名字,就走到那边……把这个放到那张桌上……打字机的键盘被敲动,纸上出现一个人的名字,银幕上立刻出现这个人的脸;又打上一个名字;又出现一个人的脸。文书(画外音):……你排错了行,在那边等着……你到这儿来……一名男人被带离长长的行列,然后让他站到另一行的排尾。一只手拿着一枚橡皮图章,将它盖在一张表格上。镜头紧盯着一张脸。有人在打字机的键盘上又打出一个人名,又出现一张脸;又一个人名……文书(画外音):……比伯曼……施泰因贝格……奇洛威茨……一只手在一张登记卡上作了一个记号,那是一条灰色的条纹;此时寂静无声……接着响起了音乐,是一首匈牙利的爱情歌曲:“忧郁的星期日”,……那灰色的条纹印渐渐地显出了颜色,变成鲜明的黄色。2.内景& 旅馆的一间房—克拉科夫—波兰—夜
那首歌是从一台无线电收音机中播出的,收音机放在生锈的水池架上。房间的灯光昏暗,家具都是便宜货。窗帘已退色,墙纸已开始脱落……但是,放在单人床上的一套西服却很漂亮。一名男子的手正系上衬衫的扣子,扎紧了裤带。他穿上了双排扣的上衣,系了一条丝质领带,把一条手帕折好并放进上衣口袋里。这一切做得很细心,很妥贴。
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叠钞票,还有香烟、饮料和一本护照。这位绅士拿起一只黑底上有金色卍字的珐琅质徽章,把它别在华丽的晚礼服上衣上。他退后一步,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他感到满意:奥斯卡·辛德勒——来自茨维陶的推销员——穿了一身考究的衣服,看起来很体面,即使是在这间简陋的房间里。
3.内景& 夜总会—克拉科夫—波兰—夜
一盏聚光灯照在拥挤不堪、烟雾腾腾的俱乐部的小舞台上。一名歌女在唱歌。这是1939年9月。齐格蒙德·利斯特将军的装甲师从苏台德出发挺进,已经占领了克拉科夫。现在,在这家俱乐部里喝酒、交际、进行交易的是一批不寻常的顾客:党卫军军官和波兰警察、流氓、歌舞女郎和企业家。他们在战争的环境中聚集在一起。奥斯卡·辛德勒独自饮着酒,他的目光环顾四座,审视着一张张脸,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他连看都不看。他注意的细节包括:此人的军阶是否比那人的军阶更高。有人偷偷地把钱塞到某个军官手里。一名侍者送来了饮料,把杯子放在那位收钱的党卫军军官的面前。一名中尉同他的女友和另一名军阶稍低的军官同坐一桌。侍者:那位先生要我送来的。侍者示意另一张桌子旁坐着的辛德勒,他似乎没有注意这两名党卫军军官,只顾同这里最漂亮的女郎饮酒。中尉:认识他吗?他的下属表示不认识。他的女友也说不认识。中尉:设法弄清他是谁。那下级军官走到辛德勒的桌前。他们握了手,互相作了介绍,而正在观察的中尉简直不能相信,他的人会欣然坐在辛德勒桌旁的椅子上。中尉在等待,可是他的下属却没有回来;他已经忘掉了自己的任务。终于,这位党卫军中尉不高兴了。他只得站起来,走了过去。
中尉(对女友):你留在这里。他的女友看着他走向辛德勒的桌子。在他还没有走到之前,辛德勒已经站了起来,怪他不该把女友留在那边的桌旁;他向她打招呼,要她也过来同他们坐在一起。他示意侍者把几张桌子并在一起。侍者拿来了几碟鱼子酱和更多的饮料。中尉装出要掏钱包的样子——中尉:这些让我来付吧。辛德勒:不,收起来,收起来。辛德勒已把钱掏出来了。就在他付钱的时候,他的眼睛还在扫视四周,注意到有一张桌子上的女郎婉拒两位新来的高级党卫军军官。一名侍者把桌布铺在拼好的桌子上。辛德勒让两名党卫军军官坐在那位女友的两边。辛德勒:你喝什么?杜松子酒吗?他示意侍者再斟满军官们的酒杯,然后回到主人的位子上,再次扫视着四周。在这个角落里,从辛德勒的桌上爆发出一阵阵欢笑声。谁都不像他们那样欢乐。他的客人已增加到10人,也许12人——党卫军、波兰警察,还有女郎——他就像一位大方的主人周旋于这些客人之间,盛情款待他们,并确保每个人都吃饱喝足。在另一张桌子旁,有一名党卫军军官示意一名下属到自己跟前来。一小时前他同另一名党卫军官受到那名女郎的拒绝。那位下属走了过去。军官甲:那是谁?军官乙(好像谁都知道那样):那是奥斯卡·辛德勒。他是××的老朋友……我可不太清楚。
一位女郎把一只镁光灯装在一台大照相机上。她擎着这架庞大的相机,贴在脸前调焦。镁光灯闪了一下,发出一声响,一张黑白照片拍好了:奥斯卡·辛德勒文雅地笑着,周围是他新结识的朋友们。4.外景& 广场—克拉科夫—白天
一张贴着黑白照片的工作证,打字机在上面打上一个人名。一只手把一张小条贴在这张深蓝色的工作证上。人们排着长队等候着。靠近停着的卡车旁,还有一些人也在等候。附近的建筑物旁边,也有人在等候。文书手里拿着文件夹,在人群中走动,大声地喊着人名——
文书:格罗德尔……格曼纳洛娃……利布思金德……5.外景& 公寓楼—克拉科夫—白天
在楼道里,辛德勒别在上衣翻领上的党徽泛着亮光。他站在这座公寓里一个套间的房门前——辛德勒:斯特恩?这时辛德勒身后的一扇房门被轻轻地关上了。某处的原本响着的一台收音机也突然不响了。辛德勒:你是伊萨克·斯特恩?斯特恩出现在自己的房门口,从外表看,他像一个犹太教的学者。面对佩戴纳粹党徽的辛德勒他只得无奈地点了点头,好像末日已经来临。斯特恩:是我。辛德勒伸出手。斯特恩感到迷惑不解,也只好伸出自己的手。他发觉对方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6.内景& 斯特恩的套房—白天辛德勒走进这间简朴的公寓,在一张椅子上坐下,他从一个小瓶里倒出一点儿白兰地酒。辛德勒:你为利波瓦街上的一家公司管账,对不对?那家公司生产什么?是不是锅盆之类的用品?斯特恩盯着辛德勒递给他的那一小杯白兰地酒。他不认识这个人,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斯特恩(稍顿):根据法律,我必须告诉你,先生,我是犹太人。看起来辛德勒有些迷惑不解,接着他耸了一下肩,并不理会斯特恩的话。辛德勒:好吧,你干得不错。你认为那家公司怎么样?他一直拿着酒杯,想递给对方。斯特恩摇摇头,表示不喝酒。斯特恩:它的业务还不错。辛德勒点点头,拿出一只香烟盒。辛德勒:我对搪瓷工艺一窍不通。你懂吗?他递给斯特恩一支烟。斯特恩又拒绝了。斯特恩:我只不过是一名会计。辛德勒:这只不过是简单的工艺而已,你说是吗?把那里的机器调换一下,或者再装一些别的设备,就可以生产别的东西了,你说行吗?辛德勒压低了说话的声音,好像有人藏在什么地方偷听——辛德勒:战地用品,军用餐具……他等待对方的回答,而且误会了斯特恩的沉默,还以为斯特恩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辛德勒:还需要和军队签合同。但是,斯特恩是完全明白的。他非常了解这项业务了。辛德勒和蔼地微笑着——辛德勒:一旦战争结束,这一切都没有必要了,而现在,真是机会难得。你可以发大财,你说对吗?斯特恩(尖刻地):我以为大多数人当前正忙着别的事。辛德勒想了一会儿,究竟人们在忙着什么呢?他想不出来——辛德勒:忙些什么呢?譬如——斯特恩情不自禁地笑了。对方的态度是那么直率。因此,同自己比起来,尤其是同1939年被占领的克拉科夫的一名犹太人的复杂心情比起来,他们的境况简直有着天壤之别。他着实感到困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斯特恩想结束这次谈话了。斯特恩:只要有合同,我肯定,你会干得很好。事实上,情况愈糟,你会干得愈好。很高兴见到你。辛德勒:合同嘛,这是容易办到的。难的是,要弄到收买那家公司的资金。他纵声大笑。但是,接着就像他突然大笑一样,他又变得非常一本正经,完全不像在开玩笑——辛德勒:你认识一些人吧?斯特恩好奇地盯着他,看着坐在那里的辛德勒,他又啜了一小口白兰地,看起来很平静。辛德勒:犹太人,是的。投资者。斯特恩(稍顿):犹太人不再能拥有产业了,先生,这就是这家公司预备出售的原因。辛德勒:那好,他们不能拥有它,我来当它的老板;我可以用产品来偿还购买公司时的债务。他们可以把产品拿到黑市上去卖,他们用什么办法卖掉都可以,这样大家都会高兴的。他耸了耸肩;对他来讲,这很公平。但斯特恩却不这样认为——斯特恩:就卖那些瓷烧锅和平底锅?辛德勒(点了点头):他们完全可以处理掉。斯特恩打量着辛德勒:这个人只不过是一个满口生意经的推销商,但是,他穿得比别人都讲究。斯特恩:对这种买卖感兴趣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辛德勒(一面说一面慢慢地点头):他们应该感兴趣(一阵沉默)。
未完待续……
导演帮高薪高福利诚聘!
新媒体运营总监&|&影视记者 | 运营编辑
(影视行业)
以上职位均需要2-3年影视行业及相关工作经验
简历与作品投递邮箱
期待你的加入;欢迎自荐/推荐
责任编辑 奥德赛
福利来了!转接环玩各种镜头的常识
我的图书馆
转接环玩各种镜头的常识
转接环玩各种镜头的常识-佳能机身篇
佳能的机身可以通过转接环转接以前胶片时代的很多镜头
例如蔡司的CY口镜头,徕卡的R口镜头,宾得的PK口镜头,
佳能的FD口镜头,尼康的AI口镜头,美能达的MD口镜头,
哈苏CF口镜头,康泰时645镜头,禄来QBM口镜头等等,
因此转接环也是一个很好玩的领域。
当然能接转接环的不仅仅是佳能机身,
其他品牌机身也可以用转接环接其他厂家和接口的镜头。
现在可以使用转接环转接最多接口的机身是SONY的NEX
Nikon的机身因为法兰距的问题不能用任何转接环转接镜头,
如有需求,只能镜头改口接Nikon机身使用。
这种玩法,适合两种人群:一是非常喜欢经典名镜的人。二是预算有限的童鞋。
第一种喜欢经典名镜的,如果玩胶片,效率会比较低下,当然这也是一种玩法
但是却会让很多经典的手动镜头的使用效率比较低
所以转接数码是非常使用的一种玩法
第二种情况,很多预算有限的童鞋,买了机身买不起镜头,可以使用这种玩法。
佳能的狗头很狗,成像质量不敢恭维,但佳能的红圈镜头又太贵,大多动辄上万元。
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转接环加各大品牌的手动镜头的玩法,
这些经典镜头二手价格便宜,成像质量又不输于红圈头,是练习摄影技术的上佳选择。
例如佳能50/1.2需要12000左右的预算,但如果不追求自动对焦的话,转接环+CONTAX的50/1.4需要3000的预算就可以了,成像质量绝对高于套机镜头。尽管光圈没有达到1.2,但是已经很超值了。如果预算还紧张,可以考虑转接环+美能达50/1.4镜头,500元左右就足够了。
但大多数人对于转接环搞不清楚,下面我就重点说一下转接环的常识
转接环最初是纯机械部分,国内的各种加工厂都可以生产,车床车呗,精度够了就可以。所以这种环最便宜,百八十块钱。但是太便宜的不建议购买,可能会接触不实,导致镜头在拍照的时候从接环上脱落之类的事故,那就惨了。
但因为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是电子对焦屏,而不是以前的裂像屏,所以是否对焦准确,就是个大问题。
所以后来出现了电子合焦提示环,在转接环上焊接上了电路部分。有了这种电子转接环后,在半按快门的时候调焦,合焦时就会有“滴”的一声提示,并且对焦屏的对焦点红色亮点显示。这样极大的方便了对焦合焦的确认。这种对焦环国产的根据做工及精度一般在300元左右。日本产的就要在千元左右了。
但是由于对焦环精度的问题,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电子合焦提示合焦,但实际拍摄后却发现跑焦。要么跑前,要么跑后,所以又出现了所谓的第五代第六代的可微调焦距的电子对焦环。
关于代数,其实并非官方说法,因为每个做转接环的作坊都有自己的代数,所以关键还是看功能。这种国产的高精度环一般价格在600元上下。
后来又出现了可编程的转接环,操作极其复杂,所以实际使用的麻烦程度,还不如直接使用胶片相机。
下面说一下焦点可微调的转接环的使用方法,供大家使用的时候速查。
首先明确一个易混淆的概念,就是镜头光圈和机身光圈。镜头光圈指的是手动镜头的光圈,这个和焦点微调设置无关。另一个是机身光圈,就是佳能机身液晶屏上显示的可调光圈,这个和焦点微调相关。因为机身上的参数像ISO,快门速度都是在拍照的时候有用的,只有机身的光圈值无用,所以用这个值来做焦点微调。
把镜头接在转接环上,把加上转接环的镜头接在机身上。然后
1.把数码机身的拍摄档位打在M档或者是AV档2.机身光圈值定在3.5,并调整好机身的ISO和快门速度。3.镜头机械光圈打到最大,然后半按快门合焦拍摄一个特写物品4.检查照片回放,看焦点是否跑偏,如正常,光圈值打到2.0,就会锁住这个合焦设置,以后就调其它参数拍照就可以了。5.如果跑焦,则对照下图的表格进行微调,例如拍摄尺子,焦点合焦提示在9厘米处,拍出来的片子发现焦点落在9.1厘米处,所以需要让焦点往前提一档,让其落在9厘米处,这时候机身光圈值打在F2.5锁住,然后拍照就可以,其他情况,以此类推。
6.F2.5为往前一档,F2.2为往前两档。F2.8为往后一档,F3.2为往后两档。
6.一旦镜头拆下机身,所有设置失效,再次接上镜头要重新设置。不过同一镜头和转接环接同一机身,调整到以前设置好的焦点参数就可以。
7.转接环的拆卸请勿使用蛮力,都有机械锁扣装置,找到锁扣按钮,就可以从镜头上轻松拆卸转接环。
另外,有些镜头用转接环后在佳能的机身上会打反光板,所以提前要在网上查清楚,或者向卖家问清楚,你想用的镜头能不能用在佳能机身上。没有问题再入手。
当然如果打反光板,也不是不能使用,还可以通过打磨数码机身的反光板进行改造。
在使用过一段时间的电子合焦环以后
我现在更喜欢不带电子合焦的对焦环
同时更换对焦屏为裂像屏
这样可以玩手动镜头更舒服一些
同时还可以继续保持电子对焦
这种裂像屏150元左右
好点的600元
当然也有原厂的裂像屏
我还没有试过
Canon 的1V使用带合焦电路的转接环会出现程序紊乱
所以这个机器还是使用纯转接环会比较好些&
建议预算有限的童鞋可以这样玩
机身400D,500D,40D,50D都可以不过这类机身因为非全幅所以镜头焦距要乘1.6才是使用时的焦距。
当然更高档的机身也可以例如5D2,1DsMarkIII
更能体现老镜头的成像优势&
如果让我组合一套性价比好的转接环系统
建议 Canon 50D + FD-EOS转接环 +&Canon FD50 F1.4 SSC(价格850元左右)
个人建议:如果使用非全幅机器要么5014,要么2428,因为50在非全幅机器上使用焦距是8024在非全幅的机器上使用焦距是38
如果使用全幅机器可以考虑3518
美能达镜头建议转接NEX,因为转EOS的接环上还有个镜片
这个镜片的质量不好说,所以不建议转接佳能的机器
美能达 Minolta MD口(后期叫MC口)
美能达 MD 50 ROKKOR F1.7 二手价格300元左右
美能达 MD 50 ROKKOR F1.4 二手价格500元左右经典铭镜推荐
美能达 MD 35 ROKKOR HH F1.8 二手价格1,900元左右美能达 MD 24 ROKKOR F2.8 二手价格1,500元左右&美能达 MD 58 ROKKOR F1.2 二手价格美能达 MD 50 ROKKOR F1.2 二手价格2,200元左右
美能达镜头技术细节请参考
康泰时 Contax (就是蔡司YC口)
Contax 50 F1.7 二手价格1,200元左右Contax 50 F1.4 二手价格2,700元左右
Contax 45 F2.8 二手价格2,100元左右Contax 85 F1.4 二手价格4,500元左右
Contax 28-85 F3.5-4 二手价格3,500元左右
经典铭镜推荐
Contax 28 F2&& 二手价格7,500元左右Contax 35 F1.4 二手价格8,500元左右Contax 135 F2& 二手价格7,000元左右Contax 15 F3.5 二手价格16,500元左右
康泰时的镜头只选一个我推荐5014康泰时镜头技术细节的帖子请参考
宾得 Pentax PK口
PENTAX PK50 F1.4 二手价格700元左右PENTAX PK50 F2.8 Macro 二手价格1,700元左右
尼康 Nikon AI口
Nikon Nikkor AI 50 F2 二手价格500元左右这是尼康的一代经典手动镜头价格便宜成像质量又好不过通过转接环接在佳能的机身上看起来好像有些诡异
徕卡 Leica R口
LEICA R50 F2&& 二手价格3,500元左右LEICA R90 F2.8 二手价格3,500元左右
经典铭镜推荐
LEICA R100 F2.8 Macro 微距 二手价格11,000元左右
LEICA R80-200 F4& 二手价格11,000元左右
徕卡好镜头太多但平民价位太少七枚玉,八枚玉成色好的二手价格都过万所以只推荐一个把玩的话推荐R502
现在好像M口的徕卡镜头转接环也出现了M口的镜头个个经典颜色表现出众如果只玩一个推荐M7514这只
LEICA M75 F1.4 二手价格26,000元左右
关于徕卡镜头的技术评论请参考转贴这个帖子我第一次看没看懂后来存到手机里现在看了七八遍了每看一遍都有很多新的认识和收获
上述镜头淘个成色好点的未来的日子里会不断的涨价将来不玩了可以顺利的出掉
所以对于摄影这样的玩法能让你直接的体会到经典器材的优秀更快的接触到摄影的精髓和灵魂并且镜头还会保值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二手镜头的挑选经验
大致就这些,还有问题的,大家可以在帖子的评论里面提问。
PS:图片借用“一起徕吧”淘宝店的图片,在此声明一下。
他家的转接环贵了些,但是质量非常好。
是我用过感觉最好的转接环,
服务态度也好
不厌其烦的解释如何使用焦点微调功能
PS:最近KIPON的环卖的铺天盖地
更多是为NEX准备的
但是做工相对会粗糙一些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e4 镜头晃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