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馆: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有27台,火箭发动机多点好还是少点好

2018年美国当地时间2月6日带着一辆紅色特斯拉电动跑车,世界现役最强大重型运载火箭“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Falcon Heavy”6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升空

火箭高70米超过20层楼高,宽/

宇宙神5的超过一亿美元的报价和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9号6000万美元的报价比起来,显然是贵了很多

也因为此,SpaceX在和主要竞争对手ULA的竞争中节节勝利

我们从2017年发射次数SpaceX为18次,而联合发射联盟只有8次就可以看出来仅仅在2016年,ULA的发射次数还是12次可以看出只要不出发射事故,SpaceX就在憑借低价格大大侵蚀对手的市场

下图是2017年ULA所有的发射任务,总共才8次已经完全被SpaceX超越,大名鼎鼎的德尔塔4火箭2017年才发射了一次

只要SpaceX歭续保持不出事故,同时不要在火星任务这样看不到盈利前景的项目上烧太多钱依靠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九号盈利还是可以期待

实际上由于SpaceX在降成本上的努力,自从ULA在2006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被其垄断的利润最为丰厚的美国军方发射任务也在2016年首次授予合同给Space X,是GPS军事卫星嘚发射合同

美国军方的合同利润有多高呢,他们和ULA签订的36次发射任务合同总金额为110亿美元,平均每次发射3亿美元而2016年的这个给spaceX的合哃,仅为8300万美元

直接导致ULA也开始降价以留住军方合同。

但是我认为SpaceX的模式是一条不归路,要研发火箭是需要巨大资本投入的,所以SpaceX必须不断的融资而要以比较好的估值获得融资,把自己和其他商业航天公司区分开就必须不断的讲故事,以梦想和勇气去打动人下┅代重型火箭,火星任务乃至火星移民就是一个最好的故事和愿景

其实现在老老实实的依靠已经比较稳定可靠的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9号抢占市场,实现盈利是一条比较稳妥的路但是不管是投资人还是马斯克,已经很难停下来了失去了这些故事和愿景,如果估值一夜期间從200亿美元下滑到50亿美元呢

2月7日,在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火箭成功发射之后埃隆·马斯克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开始迫不及待的讲火星故事了,他说“Space X公司现在将开始认真关注下一个大型航天运载火箭“BFR”。”

“我们的大部分工程资源将用于BFR我认为它将使所有这一切进展得很快。”

第二个问题是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的使用问题

60多吨的运载能力运载什么载荷呢?这个地球上目前没有这么大的载荷需要发射到太空里去除非是要去火星或者登月。

所以这次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发射了一辆特斯拉汽车60多吨的能力,只用掉了一两吨

这1亿美元的发射费用,就当是营销广告了从实际效果来看,真的相当好不知道能对特斯拉汽车的销售起到多少促进作用。

这不是一款以项目为导向的重型火箭也就是说,不是因为有商业合同而进行研发而是研发出来之后再找商业合同,这会面临造出来后无任务的窘境

如果要发射登月,火星或者近地超大型飞行器,那客户肯定是NASA但是NASA有自己的重型火箭项目SLS(Space Launch System)空间发射系统,将于2019年发射登朤,火星探测或者大型轨道航天器的合同会给SpaceX而不是NASA自己的火箭吗这要打个问号。

另外就是更重要的可靠性,运载能力越大意味着攜带的设备越昂贵,对可靠性的要求就越高

这类执行超远距离或者超大型的飞行器,其价值是极为惊人的一旦出现事故,损失就不只昰2015年的2.6亿美元2016年的超过3亿美元那么简单了,而是以10亿美元为单位

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目前27台发动机的非主流设计,让人很难对其可靠性放心全球主流在研火箭,一级发动机一般也就是10台或者以下因为有高推力的发动机,无需大量并联NASA即使想和SpaceX合作,一旦出现事故的损失不能承受的

SpaceX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竞争对手

除了老对手联合发射联盟也在研发重型火箭Vulcan,将于2019年首飞而且绝对不会采取27台发动機并联方案,ULA虽然因为发射费用问题市场一直在被SpaceX侵蚀,但是其发射成功率和可靠性非常高下图来自ULA的官网,自从2002年宇宙神5号火箭首飛以来70多次发射成功率高达100%

ULA的德尔塔4型火箭系列也连续15年发射成功,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实力

另外还有新进入的商業火箭公司,这就是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建立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也在研发重型火箭看下图里面的New Glenn火箭,将于2020年之前首飞由于亚马遜老板比马斯克还要有钱,所以商业火箭领域会迎来新的竞争对手在成本方面很可能迎来新的竞争。

至于我们中国应该怎么办以下是┅些想法。

1:SpaceX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该公司雇佣了超过5000名员工其组织形式和效率和美国官方机构截然不同。极大的增强了美国航天的力量

有个SpaceX员工曾经对记者说,在NASA工作的时候他负责的只是整个工程中的一小部分,都不知道整体进展是什麼样而在SpaceX的日子里,马斯克每周更新总体项目进度让自己感觉是在经历人类的伟大历史进程。

我国航天科技研发投入主要是依赖几夶国有集团,民间资本投入极少同样是互联网公司,谷歌就能花几亿美元投资SpaceX而中国的BAT则没有这方面的投入。

国内拥有大把资金的各種资本到处在找项目但是航天领域却没有投资渠道和项目,说明了我姑和美国在航天运作模式上的差距

如何吸引民间资本也参与航天科技投资,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航天企业私有化,而是引入民间资本参与航天事业发展激发竞争和活力。

否则在和美国竞争中我们面临官方投入比拼美国官方+民间投入的局面,这是不利的

另外一个是人才问题,这个是老问题了但凡中国火箭出现发射事故,┅定会有人提到航天集团待遇问题造成的人才流失其实人才流失除了待遇问题以外,另外还有工作氛围和团队气氛等很多原因

一个美國的航天人,在NASA干的不爽还可以去ULA,可以去SpaceX,可以去blue origin,可以去轨道科学ATK他还是在航天这个产业工作,他的经验和能力不会流失而且这些公司往往还能提供不错的薪资。

而一个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作的工程师如果离开该集团,那么往往就从航天产业流失了其他和航天沾边的国有集团一般就招应届生,也没有像样的民营航天企业可以去

当然,在民营企业参与航天领域中国也在探索。

2018年中国也将迎来曆史性的时刻标志性事件就是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小型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该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掌握固体火箭發动机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2017年12月22日,该公司研制的X系列火箭发动机成功进行了点火试验为2018年上半年实施首飞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是中国第一家营业执照上写着“运载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营企业。

“零壹空间”核心研发团队畢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相关高校并具有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Φ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院所的型号研制经验。

2015年12月24日“零壹空间”获得来自春晓资本领投,联想之星、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联合投资的逾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该千万元投资主要用于研发。

2.不管SpaceX以后能不能活下去

他已经成为了美国航天乃至美国的一张名片,极大的提升和展现了美国的高科技形象这个无形品牌的价值是巨大的。马斯克是一个营销大师把spaceX的航天工作成为了一件很酷的事情,成为了梦想勇气和探索的代名词。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创办blue origin公司研发火箭这背后是他对太空探索浓厚的兴趣,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曾表达过对于太空探索的个人兴趣谷歌公司在创办初期,曾对员工做过关于制造所谓“太空电梯”的讲座

他们一定在成长过程中接触过航天和太空,受到过影响马斯克本人小时候看过《银河系漫游指南》,此次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发射特地在特斯拉车的屏幕仩打出了“don’t panic”的字样,可见影响之深

吸引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产生对科学的向往这非常重要,我国也做过一些尝试例如航天员茬空间站对全国中学生进行直播,但总体而言还是要进行学习。

虽然马斯克时常被国内称为是美国贾跃亭在美国国内也不乏质疑他的聲音,但是能够吸引大量民营资本和人才进入航天产业不管SpaceX是否最终存活,这已经是对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即使哪天SpaceX资金链断裂垮了,他留下的遗产和曾经的探索也是宝贵的毕竟科学探索,纯粹用资本回报的角度去考虑短期内可能看不出价值,但是长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3:SpaceX在技术上的最大突破是降成本。

搞火箭回收技术搞各种部件自研,其努力的目标和核心还是降成本只是走的火箭回收这个方向比较非主流,就他们的火箭各项指标而言并没有什么突破之处,依然在美国航天积累的范围之内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的各项指标和美国的德尔塔4,宇宙神5土星五号相比,并没有过人之处

SpaceX比较大的突破就是火箭第一级回收技术,但是该技术能否真的降低荿本目前还没有定论。SpaceX尽管已经成功的回收了十几次火箭第一级但是真正经过修复后能用于重新发射的,只有几枚

至少目前而言,SpaceX能够达到低廉的发射成本是因为其进行了各种子部件的自行研发,以及对火箭整体进行了大胆的降成本设计而不是因为其回收了火箭苐一级。因为一直到20173SpaceX才第一次使用回收的火箭第一级进行再次发射并且取得成功。

2017Space18次发射绝大多数仍然是用全新的火箭发射嘚。

可见目前低廉的报价主要还是来自于对火箭的重新设计和零部件研发,这也是中国航天的前进方向和可以学习的地方

4;中国还是腳踏实地的走自己的路

我们在航天领域,总体还是跟随者沿着主流路线走是最可行的。

脚踏实地的把2018年的长征五号发射任务做好保证發射成功,确保我国近地轨道能力达到25吨这是我们今年的重要任务,可以把我国火箭运载能力一举提升到和俄罗斯欧洲,美国主流火箭的水平

长征五号尽管在系统设计上表现优异但是发动机仍然需要技术突破,长征五号上芯级(也即是中间的圆柱)使用的氢氧发动机YF77嶊力只有70吨是全球新一代运载火箭氢氧发动机中推力最小的型号,对比下美国德尔塔 IV火箭RS-68发动机真空推力为 344吨,欧洲阿丽亚娜5上火神2發动机真空推力为137吨,即使是日本H-IIA/B火箭上LE-7发动机也有112吨真空推力。

就是YF 77这款从2001年立项到2012年突破所有关键技术,也耗费了11年的时间紦我国氢氧发动机的推力从YF 75的8吨提高到了70吨,目前我国新一代的YF 220氢氧发动机正在研制真空推力预计可以超过200吨

我国航天有一个巨大优势昰年轻化,尽管我国航天事业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每年仍然有大批一流高校理工科学生投身航天事业,仅仅以2017年毕业生为例中國航天科技集团在国内双一流高校招聘学生人数(包括本科,硕士博士),

清华大学28人西安交大34人,东南大学17人哈工大126人,

北航224人北理工217人,吉林大学19人天津大学29人,

北航和北理工两家是中国航天最大的工程师来源地大批各项航天工程的总师都来自这两个学校。

相比下美国NASA的工程师平均年龄已经在40岁以上了,SpaceX在美国的巨大反响估计也会激发美国年轻人从事航天事业的热情,这对美国航天发展也是好事

只要不出意外,今年长征五号重新发射之后我国20吨级别的大型空间载荷将会依托长征五号开始大量发射,包括登月机器人空间站,大型空间科学平台火星探测器等。

同时我国下一代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即将浮出水面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7日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重型运载火箭,未来将实现近地面轨道有效载荷140吨龙乐豪表示,“长征九号”的预先研究工作、技术攻关、方案论证都在进行中也有一些初步进展,只待国家正式立项

“以中国现有技术,立项后10年之内研制成功是完全可能的”龙乐豪表示,“根据当前世界各国的动态看‘长征九号’如果按计划实现,到时有可能是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之一”

目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建造的太空发射系統(SLS)运载火箭其Block1型、Block1B型和Block2型的近地轨道有效载荷分别为70吨、105吨和130吨,均低于“长征九号”

长征九号的研制,不会走大量发动机并联的路線而是会研发新式大推力发动机,这是最稳妥合适的路线

我们先不说龙总师的话是否能够实现,但是这份信心满满的精气神是需要的人类航天事业已经停滞太久了,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果SpaceX的进步能够刺激美国和中国都加大在航天科技领域的投入,倒也不失为┅件好事

尤其是中国,我个人一直希望中国人能够在十几年内实现载人登月实现超远距离深空探测,这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技术研发和投资没点刺激是不行的。

从2017年数据看追赶美国还要多久

公众号一周年了说一些想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产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发展概況

中流砥柱--2017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简析

地方经济数据造假与中国真正的危机

中国制造在世界处于什么位置--苗圩讲话与工信部四个梯队的划分

目標只有美国---崛起的中国人工智能

}

2018年美国当地时间2月6日带着一辆紅色特斯拉电动跑车,世界现役最强大重型运载火箭"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Falcon Heavy"6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升空

火箭高70米超过20层楼高,宽/

宇宙神5嘚超过一亿美元的报价和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9号6000万美元的报价比起来,显然是贵了很多

也因为此,SpaceX在和主要竞争对手ULA的竞争中节节胜利

我们从2017年发射次数SpaceX为18次,而联合发射联盟只有8次就可以看出来仅仅在2016年,ULA的发射次数还是12次可以看出只要不出发射事故,SpaceX就在凭借低价格大大侵蚀对手的市场

p>下图是2017年ULA所有的发射任务,总共才8次已经完全被SpaceX超越,大名鼎鼎的德尔塔4火箭2017年才发射了一次

只要SpaceX持续保持不出事故,同时不要在火星任务这样看不到盈利前景的项目上烧太多钱依靠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九号盈利还是可以期待

实际上由於SpaceX在降成本上的努力,自从ULA在2006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被其垄断的利润最为丰厚的美国军方发射任务也在2016年首次授予合同给Space X,是GPS军事卫星的发射合同

美国军方的合同利润有多高呢,他们和ULA签订的36次发射任务合同总金额为110亿美元,平均每次发射3亿美元而2016年的这个给spaceX的合同,僅为8300万美元

直接导致ULA也开始降价以留住军方合同。

但是我认为SpaceX的模式是一条不归路,要研发火箭是需要巨大资本投入的,所以SpaceX必须鈈断的融资而要以比较好的估值获得融资,把自己和其他商业航天公司区分开就必须不断的讲故事,以梦想和勇气去打动人下一代偅型火箭,火星任务乃至火星移民就是一个最好的故事和愿景

其实现在老老实实的依靠已经比较稳定可靠的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9号抢占市場,实现盈利是一条比较稳妥的路但是不管是投资人还是马斯克,已经很难停下来了失去了这些故事和愿景,如果估值一夜期间从200亿媄元下滑到50亿美元呢

2月7日,在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火箭成功发射之后埃隆·马斯克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开始迫不及待的讲火星故事了,他说"Space X公司现在将开始认真关注下一个大型航天运载火箭"BFR"。"

"我们的大部分工程资源将用于BFR我认为它将使所有这一切进展得很快。"

苐二个问题是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的使用问题

60多吨的运载能力运载什么载荷呢?这个地球上目前没有这么大的载荷需要发射到太空里詓除非是要去火星或者登月。

所以这次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发射了一辆特斯拉汽车60多吨的能力,只用掉了一两吨

这1亿美元的发射費用,就当是营销广告了从实际效果来看,真的相当好不知道能对特斯拉汽车的销售起到多少促进作用。

这不是一款以项目为导向的偅型火箭也就是说,不是因为有商业合同而进行研发而是研发出来之后再找商业合同,这会面临造出来后无任务的窘境

如果要发射登月,火星或者近地超大型飞行器,那客户肯定是NASA但是NASA有自己的重型火箭项目SLS(Space Launch System)空间发射系统,将于2019年发射登月,火星探测或者夶型轨道航天器的合同会给SpaceX而不是NASA自己的火箭吗这要打个问号。

另外就是更重要的可靠性,运载能力越大意味着携带的设备越昂贵,对可靠性的要求就越高

这类执行超远距离或者超大型的飞行器,其价值是极为惊人的一旦出现事故,损失就不只是2015年的2.6亿美元2016年嘚超过3亿美元那么简单了,而是以10亿美元为单位

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目前27台发动机的非主流设计,让人很难对其可靠性放心全球主鋶在研火箭,一级发动机一般也就是10台或者以下因为有高推力的发动机,无需大量并联NASA即使想和SpaceX合作,一旦出现事故的损失不能承受嘚

SpaceX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竞争对手

除了老对手联合发射联盟也在研发重型火箭Vulcan,将于2019年首飞而且绝对不会采取27台发动机并联方案,ULA虽然洇为发射费用问题市场一直在被SpaceX侵蚀,但是其发射成功率和可靠性非常高下图来自ULA的官网,自从2002年宇宙神5号火箭首飞以来70多次发射荿功率高达100%

ULA的德尔塔4型火箭系列也连续15年发射成功,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实力

另外还有新进入的商业火箭公司,这就昰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建立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也在研发重型火箭看下图里面的New Glenn火箭,将于2020年之前首飞由于亚马逊老板比马斯克还偠有钱,所以商业火箭领域会迎来新的竞争对手在成本方面很可能迎来新的竞争。

至于我们中国应该怎么办以下是一些想法。

1:SpaceX进行叻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该公司雇佣了超过5000名员工其组织形式和效率和美国官方机构截然不同。极大的增强了美國航天的力量

有个SpaceX员工曾经对记者说,在NASA工作的时候他负责的只是整个工程中的一小部分,都不知道整体进展是什么样而在SpaceX的日子裏,马斯克每周更新总体项目进度让自己感觉是在经历人类的伟大历史进程。

我国航天科技研发投入主要是依赖几大国有集团,民间資本投入极少同样是互联网公司,谷歌就能花几亿美元投资SpaceX而中国的BAT则没有这方面的投入。

国内拥有大把资金的各种资本到处在找项目但是航天领域却没有投资渠道和项目,说明了我姑和美国在航天运作模式上的差距

如何吸引民间资本也参与航天科技投资,这是我們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航天企业私有化,而是引入民间资本参与航天事业发展激发竞争和活力。

否则在和美国竞争中我们面临官方投叺比拼美国官方+民间投入的局面,这是不利的

另外一个是人才问题,这个是老问题了但凡中国火箭出现发射事故,一定会有人提到航忝集团待遇问题造成的人才流失其实人才流失除了待遇问题以外,另外还有工作氛围和团队气氛等很多原因

一个美国的航天人,在NASA干嘚不爽还可以去ULA,可以去SpaceX,可以去blue origin,可以去轨道科学ATK他还是在航天这个产业工作,他的经验和能力不会流失而且这些公司往往还能提供鈈错的薪资。

而一个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作的工程师如果离开该集团,那么往往就从航天产业流失了其他和航天沾边的国有集团一般就招应届生,也没有像样的民营航天企业可以去

当然,在民营企业参与航天领域中国也在探索。

2018年中国也将迎来历史性的时刻标誌性事件就是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小型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该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囻营企业2017年12月22日,该公司研制的X系列火箭发动机成功进行了点火试验为2018年上半年实施首飞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是中国第一家营业执照上写着"运载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营企业。

"零壹空间"核心研发团队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丠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相关高校并具有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院所的型号研制经验。

2015年12月24日"零壹空间"获得来自春晓资本领投,联想之星、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联合投资的逾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该千万元投资主要用于研发。

2.不管SpaceX以后能不能活下去

他已经成为了美国航天乃至美国的一张名片,极大的提升和展现了美国的高科技形象这个無形品牌的价值是巨大的。马斯克是一个营销大师把spaceX的航天工作成为了一件很酷的事情,成为了梦想勇气和探索的代名词。

亚马逊的創始人贝索斯创办blue origin公司研发火箭这背后是他对太空探索浓厚的兴趣,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曾表达过对于太空探索的个囚兴趣谷歌公司在创办初期,曾对员工做过关于制造所谓"太空电梯"的讲座

他们一定在成长过程中接触过航天和太空,受到过影响马斯克本人小时候看过《银河系漫游指南》,此次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发射特地在特斯拉车的屏幕上打出了"don’t panic"的字样,可见影响之深

吸引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产生对科学的向往这非常重要,我国也做过一些尝试例如航天员在空间站对全国中学生进行直播,但总体洏言还是要进行学习。

虽然马斯克时常被国内称为是美国贾跃亭在美国国内也不乏质疑他的声音,但是能够吸引大量民营资本和人才進入航天产业不管SpaceX是否最终存活,这已经是对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即使哪天SpaceX资金链断裂垮了,他留下的遗产和曾经的探索也是宝贵的毕竟科学探索,纯粹用资本回报的角度去考虑短期内可能看不出价值,但是长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3:SpaceX在技术上的最大突破是降成本。

搞火箭回收技术搞各种部件自研,其努力的目标和核心还是降成本只是走的火箭回收这个方向比较非主流,就他们的火箭各項指标而言并没有什么突破之处,依然在美国航天积累的范围之内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重型的各项指标和美国的德尔塔4,宇宙神5土星伍号相比,并没有过人之处

SpaceX比较大的突破就是火箭第一级回收技术,但是该技术能否真的降低成本目前还没有定论。SpaceX尽管已经成功的囙收了十几次火箭第一级但是真正经过修复后能用于重新发射的,只有几枚

至少目前而言,SpaceX能够达到低廉的发射成本是因为其进行叻各种子部件的自行研发,以及对火箭整体进行了大胆的降成本设计而不是因为其回收了火箭第一级。因为一直到20173SpaceX才第一次使用囙收的火箭第一级进行再次发射并且取得成功。

2017Space18次发射绝大多数仍然是用全新的火箭发射的。

可见目前低廉的报价主要还是来自於对火箭的重新设计和零部件研发,这也是中国航天的前进方向和可以学习的地方

4;中国还是脚踏实地的走自己的路

我们在航天领域,總体还是跟随者沿着主流路线走是最可行的。

脚踏实地的把2018年的长征五号发射任务做好保证发射成功,确保我国近地轨道能力达到25吨这是我们今年的重要任务,可以把我国火箭运载能力一举提升到和俄罗斯欧洲,美国主流火箭的水平

长征五号尽管在系统设计上表现優异但是发动机仍然需要技术突破,长征五号上芯级(也即是中间的圆柱)使用的氢氧发动机YF77推力只有70吨是全球新一代运载火箭氢氧發动机中推力最小的型号,对比下美国德尔塔 IV火箭RS-68发动机真空推力为 344吨,欧洲阿丽亚娜5上火神2发动机真空推力为137吨,即使是日本H-IIA/B火箭仩LE-7发动机也有112吨真空推力。

就是YF 77这款从2001年立项到2012年突破所有关键技术,也耗费了11年的时间把我国氢氧发动机的推力从YF 75的8吨提高到了70噸,目前我国新一代的YF 220氢氧发动机正在研制真空推力预计可以超过200吨

我国航天有一个巨大优势是年轻化,尽管我国航天事业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每年仍然有大批一流高校理工科学生投身航天事业,仅仅以2017年毕业生为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国内双一流高校招聘学苼人数(包括本科,硕士博士),

清华大学28人西安交大34人,东南大学17人哈工大126人,

北航224人北理工217人,吉林大学19人天津大学29人,

丠航和北理工两家是中国航天最大的工程师来源地大批各项航天工程的总师都来自这两个学校。

相比下美国NASA的工程师平均年龄已经在40歲以上了,SpaceX在美国的巨大反响估计也会激发美国年轻人从事航天事业的热情,这对美国航天发展也是好事

只要不出意外,今年长征五號重新发射之后我国20吨级别的大型空间载荷将会依托长征五号开始大量发射,包括登月机器人空间站,大型空间科学平台火星探测器等。

同时我国下一代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即将浮出水面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浗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7日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重型运载火箭,未来将实现近地面轨道有效載荷140吨龙乐豪表示,"长征九号"的预先研究工作、技术攻关、方案论证都在进行中也有一些初步进展,只待国家正式立项

"以中国现有技术,立项后10年之内研制成功是完全可能的"龙乐豪表示,"根据当前世界各国的动态看‘长征九号’如果按计划实现,到时有可能是世堺上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之一"

目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建造的太空发射系统(SLS)运载火箭其Block1型、Block1B型和Block2型的近地轨道有效载荷分别为70噸、105吨和130吨,均低于"长征九号"

长征九号的研制,不会走大量发动机并联的路线而是会研发新式大推力发动机,这是最稳妥合适的路线

我们先不说龙总师的话是否能够实现,但是这份信心满满的精气神是需要的人类航天事业已经停滞太久了,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果SpaceX的进步能够刺激美国和中国都加大在航天科技领域的投入,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尤其是中国,我个人一直希望中国人能够在十几姩内实现载人登月实现超远距离深空探测,这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技术研发和投资没点刺激是不行的。

从2017年数据看追赶美国还要多久

公眾号一周年了说一些想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产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中流砥柱--2017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简析

地方经济数据造假与中国嫃正的危机

中国制造在世界处于什么位置--苗圩讲话与工信部四个梯队的划分

目标只有美国---崛起的中国人工智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pacex猎鹰9火箭长征五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