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古界至今没有北京发现墓葬8座元代墓葬

陕西横山元代壁画墓&发现夫妇六人宴饮图(图)
&&&&来源:&&&&
&&&&&&字号
原标题:陕西横山元代壁画墓发现夫妇6人宴饮图
  1月1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透露,当地横山县发现一座元代壁画墓,壁画的主体图案为墓主夫妇6人并坐宴饮。该墓与关中地区元墓区别较大,而同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地区元墓有较多相似。该壁画墓是目前陕北地区首次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元代壁画墓葬,墓葬形制完整,壁画精美,为陕北地区元代考古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中新社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责编:易潇、许心怡)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锡盟考古:元代皇族陵墓得以确认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元上都瓮城复原图
元上都遗址之残碑
  元代皇族陵墓的重大考古发现得以确认
  “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元上都,是一座极具历史价值的元代都城。元代共有六位皇帝在此登上蒙古大汗之位,元代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宫廷政变也发生在这里。
  随着对元上都遗址考古研究的深入开展,元代历史上著名的政变失败者、蒙古皇族安西王阿难答的陵墓,在距上都古城200余公里的河北省“坝上草原”的沽源县白城子遗址(元代属上都路管辖)被发现。
  内蒙古元代考古学家王大方向我们讲述了这次政变,“这次中国元史上著名的宫廷政变,发生于公元1307年初,是年为元成宗大德十一年,世祖忽必烈的继任者成宗皇帝于当年二月暴病身亡。此时,左丞相阿忽台与成宗皇后伯岳吾氏秘谋,拥立皇族、世祖之孙阿难答为帝。此事受到了皇族、成宗之侄爱育黎拔力八达和海山的反对。爱育黎氏拥兵从河南赶到大都,自称‘监国’,旋即又迎接从阿尔泰山带兵赶回的海山为帝,即为元武宗,一举粉碎了阿难答的宫廷政变。此后,阿难答被斩于上都,伯岳吾皇后也被处死。阿难答被处死后,海山帝依照蒙古皇族葬俗,并参之以伊斯兰教葬俗,将其葬于上都东南的白城子(察罕脑儿行宫)。”
  阿难答(?-1307)为安西王忙哥剌之子,忙哥剌为忽必烈第三子,封为安西王,其封地在西部的甘肃、宁夏、陕西、四川一带,但在上都的白城子也有封地。阿难答此人,据《史集》和《多桑蒙古史》记载,是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皇族,在其所部十五万众中,有一大半人也信仰伊斯兰教。成宗皇帝曾多次劝谕其改信佛教,阿难答不从。阿难答被处死后,其子造反,后被抚平。最后,有一部分人西迁到东乡地区,与当地藏、汉人士通婚,后发展成为以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为主体的东乡人。
  公元2000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对沽源县境内的所谓“萧太后梳妆楼”进行考古发掘时,在楼中发现了一座宏大的蒙古贵族墓。墓内分为左中右三室,中室是一男性尸骨,棺木奇特,在一段完整的红松上挖出一道凹槽,死者恰置其中。左右两室为两具女性尸骨。在男性棺木中出土有龙纹鎏金银带饰,证实其主人生前为元代蒙古贵族。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林梅村先生考证,此陵墓融合了蒙古与伊斯兰葬俗文化,即:以蒙古皇族专用的独木棺为葬具,以伊斯兰教高级上层人士的墓葬“拱北”(一种上圆下方的西亚风格的建筑)为死者的陵墓。这座陵墓的主人,即是发动上都政变的安西王阿难答。他在上都被斩后,按照蒙古皇族与穆斯林礼仪,被安葬在上都附近的察罕脑儿行宫。
  据《元史·祭祀志》,蒙古皇族以独木棺为葬具,“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这次在上都察罕脑儿行宫出土的独木棺,显然是蒙古皇族特有的葬具,但葬于伊斯兰式的拱北中,又表示死者为穆斯林,而在元代的皇族中,只有皇孙阿难答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
  这次重大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揭示了元代蒙古皇族独特的葬具以及阿难答本人曲折而传奇的经历,也反映了元代各民族与多源文化互相交流的繁荣历史场面,是元代考古的一项重大发现。
  王大方说,元代时,元上都辖区广泛,其属地包括今河北省、山西省及内蒙古的一部分。随着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不断推进,对元上都及其周围的文物遗存,将进行深入地考古发掘,相信会有更多的鲜为人知的元代文物展示到人们面前。
文章来源: 锡林郭勒盟政务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 小溪
版权与免责声明廊坊霸州发现6处元代墓葬
09:58作者:
据从廊坊霸州市文物管理所获悉,工作人员在霸州任水村发掘出6处墓葬,一座石碑及随葬陶器十余件、铜镜一面、铜钱发簪数枚,从石碑中考证该墓葬为元朝所建,距今700多年历史。
图为古墓发掘现场
1月22日,笔者来到任水村墓葬现场,古墓的发掘区域已经用围挡挡住,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正在用专业工具进行后期的挖掘工作。霸州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康健向笔者介绍:&去年9月22日廊坊市供电局工作人员在此处搭建电线塔基座,作业到地下3米时打到了一个石雕,之后通知了我们,我们进行了半个多月的挖掘工作,将墓穴还原了出来。&康健描述,当逐渐挖开古墓时,大部分墓顶砖已经塌陷,墓室里也都淤满了泥土,都是经过一点点清理才将古墓内的模样还原,墓室内的尸骨也清晰可见。墓穴中共有墓葬6处,其中长方形墓葬2处,圆形墓葬4处。在挖掘坑西侧发现一座石碑,石碑上字迹清晰,写有&大元故承务郎河间县尹黄公之墓,元统二年三月二十五日&,从石碑中可以看出该墓穴为元代,承务郎在元代为六品,推测该墓穴主人应该是当地的地主富户。元统二年也就是1334年,距今有700多年历史。墓穴中发掘陶器十余件、铜镜一面、铜钱发簪数枚都为随葬物品。
这是霸州市首次发现元代墓穴,本次挖掘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元代的历史和随葬习俗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一批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或后才能发表评论
文人艺匠的造物,虽不若有宗教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但亦不失为精致生活和温雅气质的产物。2015年博观春...
在绩溪县城东街,有片胡姓住宅区,称“金紫胡&,因宋代名臣胡舜陟获封金紫光禄大夫而得名。金紫...
佳士得纽约于日到21日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第一次举办亚洲艺术晚间拍卖(网上拍卖从3月...
大家最新观点
2017品藏大赛揭晓
北京盛藏艺术品有限公司 (C)
服务电话:400-813-9977
京ICP证080520号论坛热点推荐
查看: 15379|回复: 17
江西历年来轰动全国的“十大考古发现”!江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历史!
立即注册,与更多好友畅游大江!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江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赣鄱大地每年都有许多重大的考古新发现。这些新发现充分展现了江西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内涵,以及江西人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目前,重大考古发现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一年一度的“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文博考古界的著名品牌。从1990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举行每个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这个活动对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跨越历史长河,细数江西历年来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你将对江西有着更全面的认识!
1991年十大考古发现1江西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址时代:商周发掘地点:江西省瑞昌市夏坂镇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y% [& j, v) [0 Y) `2 X
简介:铜岭铜矿遗址是近年中国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采铜炼铜遗存,其采冶时代从商代中期延至战国早期,所揭示的遗迹有露采坑、矿井、巷道、选矿场、工棚等百余处,铜、石、竹、木、陶质采矿工具和生活用器数百件 ,其年代之早、保存之好、内涵之丰富,为古代矿冶遗存所罕见,它是我国冶金考古和青铜文化研究的重大发现与突破。9 b: n& S2 Z! [' e& v
1993年十大考古发现2江西丰城洪州窑窑址时代:唐汉发掘地点:江西省丰城市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丰城市博物馆/ V3 V0 F: y% a, {' y9 b&&v
简介:洪州窑遗址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洪州窑始烧于东汉(25年~220年)晚期,发展于东晋、南朝,唐代中期达到鼎盛,至晚唐、五代逐渐衰落。, E- B# Z+ ?0 t: P1 z# o
洪州窑遗址发现于1977年,遗址内现已发现窑场遗址30余处,主要分布赣江两岸,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480平方米。共揭露窑址5座,出土各类青瓷和窑具标本12000余件。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隋代至唐代的依山坡以砖或砖坯砌筑的龙窑遗迹。
洪州窑遗址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内容,对于研究唐代名窑的烧造历史、制瓷工艺,尤其是进一步探讨匣钵装烧、玲珑瓷和芝口瓷等烧造工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995年十大考古发现3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时代:旧石器末期至新时期早期发掘地点:江西省太源盆地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安德沃(Andover)考古基金会发掘领队:严文明(中方)、麦克什(美方)4 R: L! l8 o3 Q$ W
简介: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安德沃考古基金会联合组成中美农业考古队。开展了对万年仙人洞取样、发掘和对万年吊桶环遗址的发掘,并对两遗址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遗物,获取了大量自然、人文信息。" @/ |. G&&B( Y9 U+ v
1999年夏,在1993年和1995年度发掘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发掘。两遗址相距约800米,其中吊桶环遗址应为仙人洞居民狩猎的临时性营地和屠宰场。时代在距今2~1.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及距今1.4~0.9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出土遗物有625件石器、318件骨器、26件穿孔蚌器、516件原始陶片,20余片人骨和数以万计的兽骨残片。两遗址在石制品加工和陶器制作方面有明显差异。陶片为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原始的陶制品之一。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清晰的地层关系证据,并找到新石器早期的水稻遗存。
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地层堆积,涵盖了由旧石器时代末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完整地层序列,它对于研究人类如何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化演进过程。尤其是对有关稻作农业起源、陶器的发现、动物的驯化等重大学术课题的解决提供了相关的考古学证据,揭示出目前我国从旧石器时期向新石器时期过渡的最清晰的地层关系证据。
2002年十大考古发现4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时代:元代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领队:杨军
简介:2002年6月,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在改造老厂房时,发现地下有古代酿酒遗迹,李渡酒业有限公司立刻报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和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迹和遗物,获得重要成果。; {; Q7 \&&{6 e$ Z% b: c* h
已发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发掘面积约250平方米,发现元代酒窖,明代水井、晾堂、酒窖、炉灶、蒸馏设施、水沟、墙基等酿酒遗迹,布局配套,完整齐全。5 `" o0 {" ~6 l! Z
在以淀粉质为原料酿酒的各种方法中,特别是糖化、酒化同时进行和半固态发酵方法的运用以及这两项技术的巧妙结合,在酿酒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李渡酒正是运用此法从民间酿酒中发展起来的。本次发掘证明,李渡酿造蒸馏酒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历经明清,连续不断,发展至今,是继四川成都水井坊之后我国发现的又一处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它为中国蒸馏酒酿造工艺起源和发展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2003年十大考古发现5江西景德镇珠山明、清御窑遗址时代:明、清代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发掘领队:刘新园
简介:2002年10月——2003年1月、2003年10——12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江西景德镇珠山明、清御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788平方米,出土了一批遗迹和一大批遗物。
; q# |* z1 I3 q
出土遗迹有墙、窑炉和清末民国时期江西瓷业公司发行所房屋建筑等。窑炉遗迹一组6座(已清理出4座),均为葫芦形,坐东朝西,整齐有序的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皆为楔形红砖砌成,由窑门、火膛、前室、后室和护窑墙等组成。这组窑炉遗迹的年代为明洪武中期至永乐时期。葫芦形窑炉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来的,在景德镇元代民窑中已见使用,在御窑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0 a4 F1 z* p# d% I2 a5 |* u
出土遗物非常丰富,以瓷器为大宗。瓷器中明代早、中期的数量多,也是这次出土瓷器中的精华所在。种类较为丰富,即有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红釉、黑釉、紫金釉、白釉、黄釉、青釉、仿哥釉、仿宋官青釉、青花和斗彩瓷器等。器类也较多,主要有梅瓶、瓶、僧帽壶、梨形壶、罐、小罐、碗、盘、方盘、杯、靶盏、盒、炉、觚、爵、花盆、栏板等。胎细釉润,纹饰丰富多彩。器物上多刻写、书写年款。有不少瓷器品种,如永乐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釉里红云龙纹梅瓶、红釉刻花云龙纹梅瓶、内红釉外釉里红赶珠龙纹大碗、内白釉外釉里红龙纹小碗、黑釉划花鼎式香炉和宣德仿哥釉瓜稜小罐等,在以往的考古资料和传世品中所不见,是极为珍贵的精品。, p4 b* o# F- k9 J. \
还出土了其他一些重要价值的标本,均为以往所不见或罕见之御窑遗物。此次考古发掘为研究、探讨明代早、中期御窑的范围、烧成技术、产品特征和管理制度等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8 e4 z1 z2 N&&L
2007年十大考古发现6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时代:东周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靖安县博物馆发掘领队:徐长青
简介:墓葬位于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茅屋组李洲坳山东坡,是有封土的大型土坑竖穴墓葬。原封土高约12米,封土底部为圆形,直径30—35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在封土的正中下方位置,挖有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穴。墓穴南北长14.5米,东西宽11.3—11.7米,墓口至底部深约4米。墓穴四壁陡直,表面抹有一层青膏泥作为保护。墓葬东壁南端挖建一东西向斜坡墓道,与东壁基本垂直,墓道宽度3.2米,坡度25度。& ]0 R7 w0 D" F% e6 R
墓穴底部东南高,北部低,不甚平整。填埋时,先在墓底垫厚40—60厘米的青膏泥,使底部平整。在青膏泥上放置棺木47具。在棺木底部,普遍垫有一层竹席;竹席上还保存有十分清晰的捆绑棺木的竹绳。这些竹绳、竹席层次关系清楚,没有明显的打破关系。棺木用多层竹席包裹,下葬之后,再次用青膏泥覆盖墓葬及棺木;之后用厚约10厘米的黄土覆盖棺木及墓底,夯打并火烤,形成致密的包裹层。黄土包裹层比较明显的分3个区域。主棺所在的C区,首先封裹并火烤,单独享用墓葬东南一角,单独成小冢,然后是A区和B区。埋葬后墓底形成3个小冢。
墓穴内填土由北往南逐层夯筑填起,分4层,每层填土颜色均有所不同,各层之间有大块石块间隔。填土深度达到墓葬开口后,开始扩大面积封土。棺木主要为东西向分布,排列密集,大小基本一致,大多数保存完好。棺木均上下半圆形结构,用原整木对半剖开,然后用斧、锛类工具挖成。棺木多数东西向,少数南北向;死者多数头东脚西,仰身直肢,少数为侧身屈肢。下葬时使用纺织品匹料或竹席包裹尸身,有的可能未穿衣物。随葬品放置在死者脚边或脚边的竹笥之中,最多随葬19件,最少3件。随葬品组合有小型青铜手工加工工具、木质纺织工具、竹质纺织工具和陶纺轮、漆勺等。少数随葬原始青瓷器、青铜鼎、彩绘漆剑。棺木中有22具发现有人类遗骸。人类遗骸能够检测的个体均为女性,年龄15—25岁。死者少数为侧身屈肢,多数仰身直肢。6 e, a! T6 F: J/ Z7 d
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其中竹木器144件,漆器12件,玉器13件,青铜器30件,原始青瓷器7件,金器1件,金属器5件以及纺织品300余件。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人体骨骼标本。
李洲坳墓葬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结构最为奇特的一坑多棺的墓葬。
从考古学层面分析,李洲坳墓葬出土文物与江西贵溪崖墓出土的同类器物基本一致;与湖南地区越人墓葬的随葬品组合也相似,反映了南方越人集团所具有的特殊文化现象;同时,从墓葬结构,漆器文物的某些特点分析,又具有某些早期楚文化的因素。因此,李洲坳东周墓葬所代表的是一支具有深厚越文化因素,又受到某些楚文化风格影响的新型青铜文化。它也反映了在春秋时期,在赣西北地区可能还存在过一支具有高度青铜文明成果的大型政治集团。
依据墓内出土的年代特征鲜明的原始青瓷器、越式青铜鼎,经过与江西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同类器物相互比较,初步推断,李洲坳墓葬的年代当在春秋中晚期,年代距今约2500年。
专家点评:李洲坳东周墓葬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墓,其奇特的葬制和葬俗,均为国内首见。保存较好的人类遗骸,在南方酸性土壤环境下尤为难得,为先秦时期南方地区体质人类学提供了重要标尺。该墓葬对研究越系文化及其与周围青铜文化的关系,也有重要价值。
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7江西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安市博物馆发掘领队:肖发标
简介:华林造纸作坊遗址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华林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东溪行政村的周岭自然村。月对其进行了第一期考古发掘,揭露出大批与造纸工艺有关的遗迹。经专家论证,一致认为该遗址是我国首次经过科学发掘的造纸遗存,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造竹纸作坊遗址,对探讨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展史有着重要价值。月,对其展开了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 P& b) L2 b( n: r& q
一、弄清了福纸庙造纸作坊遗址的布局状况。宋元造纸作坊遗迹的分布面积较小,只分布在发掘区的南部;明代造纸作坊遗迹的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发掘区的北部,保留也较为完整。# C' b' ?8 I3 b9 n
二、完善了明代造纸作坊遗址的工艺流程。发掘出来的明代造纸作坊遗址对完整,各项工序相互关联,几可再现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记“造竹纸”有关原料加工的一整套工艺流程。
三、新发现了元代抄纸房遗迹,使该遗址保留的造纸工序从“斩竹漂塘”到“煮楻足火”“碓打纸浆”后,又延伸到了“抄纸入帘”。
四、进一步证实了华林造纸作坊始建于宋代,最早年代可以上溯到南宋时期,无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造竹纸遗址。
五、清楚了造纸用水碓的形态演变。) S: p4 M& {* ~7 e9 h0 J$ m1 u! B
六、对华林造纸的规模与商贸路线有了更多了解。- z0 @# v& A/ h# u&&H
专家点评:苏荣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 s( c' Q4 ^, Y1 I% K&&\, `0 {1 I5 z
相对于无机质生产的手工业遗址,有机质的手工业生产遗址保存困难,遗留有限。譬如,我国是众所周知的丝绸、造纸以及漆器的母国,虽然不断有相关遗物出土,文献记载言之凿凿,但作坊遗址罕有发现。) Y& Q0 M9 `" D9 ~9 G3 z+ N. e
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自西汉的造纸遗物屡有出土,藏之公私的古籍汗牛充栋,长期以来却没能发现古代造纸作坊遗址,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从这一点看,江西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发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D3 |7 i8 n. F4 J; @1 \
古代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原料造纸。华林造纸遗址是以竹子为原料的作坊遗址,而遗址所在的周岭周围的丘陵上遍生毛竹,原材料是充分的。9 [/ t' y3 g&&D4 s
造纸的三大工序中,关键环节是抄造工序,华林造纸作坊遗址内,在抄纸池旁发现了纸药锅的灶,应当是了不起的发现。
造纸作坊中,最复杂的是原材料加工工序。而该遗址中发现了沤池与烧草木灰的灰坑及废灰的堆场、蒸煮遗迹等等。
华林造纸作坊遗址发现最多的是水碓,也是发现该遗址的重要线索。发掘者经过调查把水碓划分出3个类型,反映出发掘工作的细致,值得首肯。
考古学家认定该遗址的年代从南宋经历元代并延续到明代,相信有充分的依据。如此长的跨度,遗址的重要性自然更为突出。我们现在对古代造纸技术之所以知道较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宋氏是奉新人,籍贯在高安北临,曾在分宜任教谕,地处高安南近。华林造纸作坊在其不大的活动范围内,正是田野考古和文献记载相结合的理想案例。相信随着对发掘获得的深入研究,还会有一系列新的重要的内容随后公布。
2013年十大考古发现8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乐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乐平市博物馆发掘领队:张文江+ `# T: F: @* @' J! \) q
简介:南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东北,1964年发现,2013年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示龙窑遗迹2座、灰坑10个、灰沟1条、道路遗迹1条,总计揭露面积1013.5平方米,出土大批窑具和瓷片标本,重达数十吨。; x5 Q8 k* ?- G) b. Q+ I0 O" j
发掘表明,南窑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堆积最深超过5米,规模宏大,分布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遗址遗存丰富,包含了取土的白土塘、运输原料的江湖塘、溪坑、码头、储料池以及烧造产品的窑炉等反映制瓷工艺流程的作坊遗迹。全面揭露一条长达78.8米龙窑遗迹,是迄今为止考古揭露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尤为独特的是,该龙窑早期烧造时在窑床中段使用了方形减火坑的技术手法,这是以往龙窑遗迹中所不见的。
考古研究证明,南窑是江西地区一处重要的独具风格、特色鲜明的唐代青瓷窑场,具有长沙窑风格,兼具洪州窑、越窑和河南鲁山窑的特点,部分产品具有外销的性质。南窑始烧于中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历史有两千多年。然而考古资料表明其最早的瓷业遗存是10世纪晚唐五代时期生产青瓷和白瓷的窑业遗存。此次发掘的南窑遗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
专家点评:徐长青:陶瓷产品兼具洪州窑、黄金埠窑、越窑、长沙窑等多方文化特点。是瓷都景德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先声,为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b" z7 o0 Y6 z6 N4 G0 ?& U
王光尧:产品风格和内容表明唐代中晚期以腰鼓为代表的宫廷雅乐已在江西地区普及,表明江西地区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性。从使用匣钵和有部分精细产品看,该窑场也可能生产部分供应上层社会的精品。
南窑遗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一步。6 i+ x% O/ U' p) O4 J2 Z* G
2014年十大考古发现9江西赣州七里镇宋元窑址(入围终评)近日,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排名前25的候选项目入围终评,其中江西赣州七里镇宋元窑址入围。终评结果将于4月7日至9日在北京揭晓。; J7 Z&&M3 i- [) \. ?, S; x
据了解,七里镇宋元窑址位于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现有窑包堆积16处,遗址总面积2平方公里。七里镇窑自晚唐创烧以来,宋元曾鼎盛一时,到明中期停烧,产品曾漂洋过海销到韩国、日本等国,是江西宋元四大名窑之一。七里镇窑址1959年被列入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4年7月至12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赣州市博物馆联合对七里镇窑址的周屋坞、赖屋岭两座窑包山进行了主动考古发掘,目前共揭示3条龙窑并出土近3万件各种釉色的宋元瓷器、匣钵、垫饼等,瓷器主要有五代时期的青瓷、北宋早期的乳白瓷、北宋至南宋时期的青白瓷与酱釉瓷、南宋至元代的黑釉瓷等。其中,周屋坞窑是目前全国所见窑室最大的龙窑。% _- |1 {( u$ |6 Y/ R% i/ u
江西历史上十大考古发现跨越全省各地,纵贯千年历史,不论是田野发现、水下考古、遥感探测、实验研究,都显示了考古学对于真相探索的能力。这份榜单也旨在告诉人们,关于我们的过去,总还有未知值得探索。发现江西,发掘江西古文明,一起努力!( Y1 W7 [* Y: g, [
景瓷网特惠价:¥8869.00元
工艺:釉上彩
方式:只需0元预约参与抽奖
奖品:电信版iPhone6
不错,很全面,建议版主设精
吉安市的新干大洋洲和吉州窑都没有,可见楼主对江西的考古知识一点也不了解
吉州窑 木叶天目 剪纸天目 和洪州窑一样是全国十大名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k& T/ n# g4 ]
我认为新干大洋洲,历史意义,文物价值,数量,文物奇异之处,远远胜过其他。不知道为什么,在全国影力有限 ...& ^9 c0 |( D) F" h5 U
就是因为楼主这种人太多了 乱宣传 这种拿省内忽悠误导一下省内人 拿省外去别人就以为江西啥都没 谈什么影响力
新干大洋洲这种不去宣传 拿一些没什么含量的去宣传江西 你说能给外省人啥印象
没文化,新干青铜都不知
没新干大洋洲?奇怪?
筑卫城遗址,吴城商代遗址,新干大洋洲商代墓葬群
看了回复贴了才知道有个新干大洋洲的商墓遗址,搜索了一下,发现其意义远远超过以上除了万年稻种遗址以外的其他任何遗址发现。
吉安市的新干大洋洲和吉州窑都没有,可见楼主对江西的考古知识一点也不了解
我认为新干大洋洲,历史意义,文物价值,数量,文物奇异之处,远远胜过其他。不知道为什么,在全国影力有限,知名度也小。
居然没有新干大洋洲青铜&&楼主没做功课就不要误导他人
* G0 p+ H2 }; [
还有筑卫城遗址,吴城商代遗址 : u8 `! X3 g2 I1 `' x
& n) r& O3 z* V2 g
至于赣州那个什么七里窑不要出来让人笑话了 6 F6 I- ~: Y' o- |+ F4 f7 h6 e
美女与瓷器
Powered by
& 大江网论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希腊 墓葬考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