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元宵节快乐,今天宫女吃汤圆圆了吗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原意为“的晚上”,因为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赏月,于是后来节日名称慢慢演化为“元宵节”。上元节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汉代名人东方朔为了帮助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与亲人团聚,设计让其在正月十五于宫中煮汤圆,并在街市挂起的彩灯上大书“元宵”二字,前来观灯的亲友见之大呼“元宵”,元宵得见亲友。

据说后来袁世凯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老百姓不买他的账,所以“元宵”两字照样能在民间流传。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我们一直都把元宵节当做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是你们可知道元宵节在古代也相当于情人节?

古代“情人节”其实有三个:元宵、上巳、七夕。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传说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这一天,藏在深闺的女子和青年小伙子都纷纷外出踏青,她们在河畔嬉戏、插柳赏花,如杜甫所说“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如果说农历“三月三”是古代白天的相亲节,那么“元宵节”可以说是是古代男女晚上的相亲节。

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的。

北宋欧阳修“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是出自欧阳修之手,看拉来我们这位醉翁可不是一位在元宵佳节没有故事的男同学。

辛弃疾的《青玉案》中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

可见元宵节其实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

所以说既然今年马上要到来的的情人节没有赶在双休日,大家完全可以在今天家人爱人两不耽误,汤圆赏月跟鲜花红酒一并进行。元宵节和情人节一起过了岂不正好?

本文来自中财华商集团(zchsjt),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并标明来源。图片以及部分素材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 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 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 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 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 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 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 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 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 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女吃汤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