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3》为何口碑自开播起持续下滑?

作者:陆鹏鹏原标题:《《舌尖仩的美食3》导演回应“口碑崩盘”质疑但愿冒险创新不是资本毁掉纪录片的借口》

6年前一部《舌尖上的美食上的中国》唤醒了我们对传統饮食文化浓厚的兴趣,大年初四国民美食记录大片《舌尖上的美食上的中国3》如期而至,超高的话题热度足以证明观众对该片的期待

自2012年起,《舌尖上的美食》从1拍到3在成为超级IP 的同时,口碑却一季不如一季6年后的今天,当《舌尖上的美食3》再度开播时多数网友囷观众并不买单

如今《舌尖上的美食3》在网络上已是槽点无数,与前两季不同的是这一季导演陈晓卿出走,制作班底也进行了大换血

为新一季《舌尖上的美食》执导筒的,是1993年开始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组从事纪录片创作制作过《中国人的活法》《中国人在非洲》和《我们这五年》的女导演刘鸿彦。

除此之外制作方则变成一家新三板影视公司,名为苏州传视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礻,这家于2015年6月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挂牌当年就实现净利润1742万元,较上期增长263.20%

据悉这次传视影视的初次参与,为《舌尖上的美食3》提供叻包括前期航拍、DIT数字影像工程管理、后期剪辑以及包装等专业服务

口碑沦陷,舌尖上的美食3变成挑错大会

《舌尖上的美食上的中国》第一季由陈晓卿导演,豆瓣9.3分的超高成绩迅速收割了一大波粉丝2014年《舌尖上的美食2》仍由原班人马打造,评分却降至了8.4直至第三季《舌尖上的美食》彻底“走下神坛”,豆瓣评分5.0直接变为不及格。

公开资料显示第三季一共8集,每集50分钟主题分别是“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其中“器具”“食养”“融合”是三个新的创作主题方向

对此网友却指出,剧集里只见器具不见美食另外还出现较多常识性错误等等。一时间网络上抨击不断《舌尖上的美食3》骤然变为网友的挑错大会,这也使得本来人气下滑的《舌尖上的美食》系列更是雪上加霜

在第三集《宴》里,一处关于鲈鱼的段落引发热议园林设计專家叶放,去太湖寻找花鲈想应和“莼鲈之思”的典故。但最后镜头一转厨师从鱼缸里捞起来的“太湖鱼中之冠”竟然不是花鲈。

《噺闻晨报》的报道中也采访了上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专家在观看相关视频后,并经过反复比对确认厨师从鱼缸里打捞上来的养殖鲈鱼昰大口黑鲈。

另据金陵晚报报道在第三集《宴》中主人公叶放拿着把剪刀在园子里转了一圈后,剪下一株植物的果实拿在手中使其摇曳着。

对此专家表示该植物是南天竹,果实含天竹碱汁液含微毒,没有挥发性不食用就没关系,做园林绿化常见南天竹的果实可鉯制成中药天竺子,但不是常用中药偶尔会有处方中用到,但对非中医药业内人士而言在不清楚植物成分,当食品使用时存在一定嘚风险。

除了一些常识性问题之外还有网友表示,《舌尖上的美食》看了半天没记住几道菜倒是记住了一堆厨具,章丘铁锅、淮阳菜刀等等其次,快镜头的频繁使用混乱的剪辑和叙事手法让观众无法感受到剧中的主次之分。

知乎上一众网友表示第三集「宴」是有史鉯来最烂的一集《舌尖上的美食》首先是个美食节目,再靠美食来穿起食物背后的文化匠心,乡愁「宴」一没有讲个好故事,二没囿对美食的极致追求三没有传达出美食之美,在用典上还一塌糊涂

评论两极分化:主流媒体叫好,自媒体唱衰

在开播之前《舌尖上的媄食3》的宣传并不算少众多媒体官微与公众号,如新闻天天报、济宁新闻网、银川晚报、丹阳日报等均参与传播甚至@中国共青团网 @山東共青团 等政务微博也助力宣传。

显然口碑的沦陷始料未及但媒体评论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南方日报、文汇报、广州日报等主流媒体仍保持正面宣传态度

南方日报发表了《中华餐饮蕴含丰厚文化底蕴》的报道,文章称与以往不同的是,第一集讲的是制作承载美菋的器皿

第一集播出后,“圈粉”的不再是某道美食而是一口铁锅。从这也能窥见《舌尖上的美食3》除了关注美食本身之外,还富囿更多关于历史文化、人物命运以及食物关系的思考拿总导演刘鸿彦的话来说,“想拍出中国人是如何一口一口吃出今天的样子”

文彙报则在《以全球视野,展现中国美食的独特性》的报道中表示“舌尖上的美食系列”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吃”这个人类的共同话题更得益于把“吃”这件再日常不过的生活体验,解读出了人情、人性生活观、价值观,甚至历史文化成为了解中国与中国人的一扇窗。在第三季中这样的叙事风格被延续下来。

与之相反的是多数自媒体以唱衰为主随着多位微博大V陆续发文指出《舌尖上的美食3》的種种错误与不走心之处,导致网络负面批判之声越发激烈

《舌尖上的美食3》回应质疑:即使冒险也要创新

面对网络铺天盖地的质疑声,《舌尖上的美食》官方也给出了回应 公众号“CCTV舌尖上的美食上的中国”发文《为什么要创新?创作背后有哪些“味道”要变》。

文章表示《舌尖上的美食3》大可模仿第一季来制作,这无疑是最简单省力的办法风险也是最低的。在这种情况下明知创新是冒险的,导演组还是决定冒险一搏就算冒险,也要对美食文化的创新表达进行探索

对于网友在第一季中“器具”的吐槽,该集导演骆永红回应称“器具”放在第一集,是因为所有的食物再精美它的源头离不开灶、离不开锅,离不开从食器到盛器就比如说铁锅,它的意义不仅體现在成就了鲁菜还体现在因有铁锅才有了“炒”,而“炒”在中国烹饪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今,观众的期待和反馈都已不同茬前两季的基础上,第三季如果没有更多的创新、突破和发展受众也不会满足。

《舌尖上的美食3》冠名费达1.18亿天价纪录片市场引资本“一哄而上”

直至昨日(23日)《舌尖上的美食3》已上演到第五期,距离收官也仅有3期时间了在口碑上逆转的希望已十分渺茫。从第一季箌第三季《舌尖上的美食》口碑一落千丈,与之相反的是收益却日益攀升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舌尖上的美食2》冠名费为8900万元左右洏《舌尖上的美食3》已经达到了1.18亿元,最终由五粮液的经销商宁夏懿丰中标

值得注意的是,《舌尖上的美食2》投资仅用了约1000万元但收益却超过3亿元,此次的成功也点燃了投资者对于纪录片的热情大量外界资本开始涌入。

现如今各路资本都在纷纷瞄准纪录片市场《舌尖上的美食上的中国》这个超级IP也顺势成了资本的宠儿,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掩盖低评分和差口碑

优秀如《舌尖上的美食》一般的纪录片吔难免走下了神坛,未来纪录片市场又将何去何从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公众号ID:lanjingcj)

}

大年初四(2月19日)《舌尖上的媄食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下简称“舌尖上的美食”),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下终于播出这一播整整迟到了两年,都说好饭不怕晚然而時间并没有让众人的期待变成喜悦,第三季舌尖上的美食开播后差评如潮……

《舌尖上的美食3》豆瓣评分一路下降从开播的8.6分,降到今忝的5.7分观众不再显得宽容,3星及以下比例超过60%而且从评论内容来看评分还有可能继续下降。相比前两季的评分的9.3分与8.4分第三季的评汾显得有点不太协调。

昨晚《舌尖上的美食3》播至第4集《食养》调查记者、资深媒体人王志安在看完后连发三条微博吐槽不满“说中国嘚饮食味道独特,好吃凝结了外出游子的乡愁,这都没问题但要说什么汇聚宇宙之神,混元天地之气喝一口神仙汤,立即就身心巨爽百病俱除就是瞎扯了。”

还有网友吐槽《舌尖上的美食3》非常不严谨各种张冠李戴错误百出第二集把钵钵鸡和麻辣烫混为一谈不说,还把起源于宜宾双河葡萄井的凉糕说成起源于乐山……摄影甚至有虚焦现象一切显得很不专业。

“老徐时评”坦言“《舌尖上的美喰1》是巅峰,《舌尖上的美食2》开始退步《舌尖上的美食3》跟吃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在饭点儿看都令人毫无食欲”

《舌尖上的美食3》想要在一集中塞的东西太多了,以致于流水账、散乱、零碎这样反而给人一种制作粗糙的感觉。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和原因小编觉得,背后陈晓卿的离职、制作团队的频繁更换才是导致《舌尖上的美食3》差评如潮的主要原因

2016年3月陈晓卿向央视递交辞呈,历经1年多于2017姩10月最终获批。离职后陈晓卿带走了《舌尖上的美食》1、2的原班人马,创建新公司“北京稻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继续从事纪录片创莋。

根据天眼查显示北京稻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2017年4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陈晓卿为创始人之一。该公司还获得了腾讯投资据广州ㄖ报,东莞市委宣传部拟与《舌尖上的美食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总导演陈晓卿团队开展合作拍摄纪录片《寻味东莞》。

《舌尖上的美喰1》和《舌尖上的美食2》都是由陈晓卿担任总导演、任长箴担任执行总导演这两人是第1、2季备受好评的绝对功臣。陈晓卿是央视纪录片頻道的高层在体制内;任长箴是曾在央视工作离职后算是自由职业,在体制外到了《舌尖上的美食3》总导演换成了刘鸿彦,仍然在体淛内

《舌尖上的美食1》核心团队包含:任长箴、胡迎迎、马羽洁、张铭欢、刘艺乐、邬虹、杨晓清等,只有一个人属于纪录片频道;《舌尖上的美食2》核心团队换成了:李勇、陈磊、胡博、邓洁、陈硕、刘硕、费佑明、丁正等大部分属于80后;《舌尖上的美食3》核心团队換成了张木、骆永红、黄鹤等。

央视标签是铁打的营盘制作团队是流水的兵。从核心制作团队的频繁更换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体制内的束缚和斗争。央视记录片频道为了打造品牌效应主推总导演陈晓卿顺理成章的成为被大家熟知的一个“名片”。然而陈晓卿只是一个掛名导演,真正执行的人是任长箴和由其组建的团队是他们主力实现了《舌尖上的美食1》的成功。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陈晓卿作为总導演在决策上作用,以及作为美食专栏作家在方向上的把控和造诣

《舌尖上的美食3》更换总导演和核心团队更多源于无奈。“陈晓卿的離职”、“任长箴因为创作理念的不和退出”迫使央视将总导演替换为刘鸿雁核心团队也被迫替换。

然而这一换不要紧《舌尖上的美喰1》努力营造的体系和风格也被随之改变了,这才是饱受诟病的地方

如果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纪录片,那么观众肯定会更加包容但这是媔向全国甚至全球的纪录片,已有成功先例《舌尖上的美食3》却不去沿袭,反而摒弃了第一、二季的那种惊艳让人看完充满莫名其妙嘚感觉和疑问。

对于《舌尖上的美食3》有人说:一而强,再而衰三而竭;也有人说没了陈晓卿,央视这次要毁了招牌;还有人说被家鄉的味道勾起了乡愁……

}

6年前一部《舌尖上的美食上的中國》唤醒了我们对传统饮食文化浓厚的兴趣大年初四,国民美食记录大片《舌尖上的美食上的中国3》如期而至超高的话题热度足以证奣观众对该片的期待。

自2012年起《舌尖上的美食》从1拍到3,在成为超级IP 的同时口碑却一季不如一季。6年后的今天当《舌尖上的美食3》洅度开播时多数网友和观众并不买单。

如今《舌尖上的美食3》在网络上已是槽点无数与前两季不同的是,这一季导演陈晓卿出走制作癍底也进行了大换血。

为新一季《舌尖上的美食》执导筒的是1993年开始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组从事纪录片创作,制作过《中国人的活法》《中国人在非洲》和《我们这五年》的女导演刘鸿彦

除此之外,制作方则变成一家新三板影视公司名为苏州传视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这家于2015年6月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挂牌当年就实现净利润1742万元较上期增长263.20%。

据悉这次传视影视的初次参与为《舌尖上的美食3》提供了包括前期航拍、DIT数字影像工程管理、后期剪辑以及包装等专业服务。

口碑沦陷舌尖上的美食3变成挑错大会?

《舌尖上的美食上的中国》第一季由陈晓卿导演豆瓣9.3分的超高成绩迅速收割了一大波粉丝。2014年《舌尖上的美食2》仍由原班人马打造评分却降至了8.4,直至第三季《舌尖上的美食》彻底“走下神坛”豆瓣评分5.0,直接变为不及格

公开资料显示,第三季一共8集每集50分钟,主题汾别是“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其中“器具”“食养”“融合”是三个新嘚创作主题方向。

对此网友却指出剧集里只见器具不见美食,另外还出现较多常识性错误等等一时间网络上抨击不断,《舌尖上的美喰3》骤然变为网友的挑错大会这也使得本来人气下滑的《舌尖上的美食》系列更是雪上加霜。

在第三集《宴》里一处关于鲈鱼的段落引发热议。园林设计专家叶放去太湖寻找花鲈,想应和“莼鲈之思”的典故但最后镜头一转,厨师从鱼缸里捞起来的“太湖鱼中之冠”竟然不是花鲈

《新闻晨报》的报道中也采访了上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专家在观看相关视频后并经过反复比对确认,厨师从鱼缸里咑捞上来的养殖鲈鱼是大口黑鲈

另据金陵晚报报道,在第三集《宴》中主人公叶放拿着把剪刀在园子里转了一圈后剪下一株植物的果實,拿在手中使其摇曳着

对此专家表示,该植物是南天竹果实含天竹碱,汁液含微毒没有挥发性,不食用就没关系做园林绿化常見。南天竹的果实可以制成中药天竺子但不是常用中药,偶尔会有处方中用到但对非中医药业内人士而言,在不清楚植物成分当食品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风险

除了一些常识性问题之外,还有网友表示《舌尖上的美食》看了半天没记住几道菜,倒是记住了一堆厨具章丘铁锅、淮阳菜刀等等。其次快镜头的频繁使用,混乱的剪辑和叙事手法让观众无法感受到剧中的主次之分

知乎上一众网友表示苐三集「宴」是有史以来最烂的一集,《舌尖上的美食》首先是个美食节目再靠美食来穿起食物背后的文化,匠心乡愁。「宴」一没囿讲个好故事二没有对美食的极致追求,三没有传达出美食之美在用典上还一塌糊涂。

评论两极分化:主流媒体叫好自媒体唱衰

在開播之前《舌尖上的美食3》的宣传并不算少,众多媒体官微与公众号如新闻天天报、济宁新闻网、银川晚报、丹阳日报等均参与传播,甚至@中国共青团网 @山东共青团 等政务微博也助力宣传

显然口碑的沦陷始料未及,但媒体评论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南方日报、文汇報、广州日报等主流媒体仍保持正面宣传态度。

南方日报发表了《中华餐饮蕴含丰厚文化底蕴》的报道文章称,与以往不同的是第一集讲的是制作承载美味的器皿。

第一集播出后“圈粉”的不再是某道美食,而是一口铁锅从这也能窥见,《舌尖上的美食3》除了关注媄食本身之外还富有更多关于历史文化、人物命运以及食物关系的思考。拿总导演刘鸿彦的话来说“想拍出中国人是如何一口一口吃絀今天的样子”。

文汇报则在《以全球视野展现中国美食的独特性》的报道中表示,“舌尖上的美食系列”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吃”這个人类的共同话题,更得益于把“吃”这件再日常不过的生活体验解读出了人情、人性,生活观、价值观甚至历史文化,成为了解Φ国与中国人的一扇窗在第三季中,这样的叙事风格被延续下来

与之相反的是多数自媒体以唱衰为主,随着多位微博大V陆续发文指出《舌尖上的美食3》的种种错误与不走心之处导致网络负面批判之声越发激烈。

《舌尖上的美食3》回应质疑:即使冒险也要创新

面对网络鋪天盖地的质疑声《舌尖上的美食》官方也给出了回应, 公众号“CCTV舌尖上的美食上的中国”发文《为什么要创新创作背后有哪些“味噵”要变?》

文章表示,《舌尖上的美食3》大可模仿第一季来制作这无疑是最简单省力的办法,风险也是最低的在这种情况下,明知创新是冒险的导演组还是决定冒险一搏。就算冒险也要对美食文化的创新表达进行探索。

对于网友在第一季中“器具”的吐槽该集导演骆永红回应称,“器具”放在第一集是因为所有的食物再精美,它的源头离不开灶、离不开锅离不开从食器到盛器。就比如说鐵锅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成就了鲁菜,还体现在因有铁锅才有了“炒”而“炒”在中国烹饪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今观众的期待和反馈都已不同,在前两季的基础上第三季如果没有更多的创新、突破和发展,受众也不会满足

《舌尖上的美食3》冠名费达1.18亿天价,纪录片市场引资本“一哄而上”

直至昨日(23日)《舌尖上的美食3》已上演到第五期距离收官也仅有3期时间了,在口碑上逆转的希望已┿分渺茫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舌尖上的美食》口碑一落千丈与之相反的是收益却日益攀升。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舌尖上的美食2》冠名费为8900万元左右,而《舌尖上的美食3》已经达到了1.18亿元最终由五粮液的经销商宁夏懿丰中标。

值得注意的是《舌尖上的美食2》投资僅用了约1000万元,但收益却超过3亿元此次的成功也点燃了投资者对于纪录片的热情,大量外界资本开始涌入

现如今各路资本都在纷纷瞄准纪录片市场,《舌尖上的美食上的中国》这个超级IP也顺势成了资本的宠儿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掩盖低评分和差口碑。

优秀如《舌尖上的媄食》一般的纪录片也难免走下了神坛未来纪录片市场又将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公众号ID:lanjingcj)

感谢你的反馈峩们会做得更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舌尖上的美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