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京多大地震龙多大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长80米/重220吨) —【世界之最网】当前位置: >
> 手机访问: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长80米/重220吨)来源:时间:编辑:admin最记录: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什么龙?看到很多媒体把地震龙列为最大的恐龙,那只能说是科学家计算的一种错误,根据当前出土的恐龙化石来看,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易碎双腔龙,体型比地震龙大的多,最长可达80米,最重可达220吨。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
易碎双腔龙的化石是在1877年被挖掘的,当时的挖掘者之一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科普根据发现的部分脊椎化石,推算出易碎双腔龙的庞大体型,它们平均长达35米,最长60---80米,体重平均大概180吨,最大220吨,身高在14米到16米之间,它是一种食草性恐龙,毫无疑问,易碎双腔龙是历史上最大的恐龙,这个体型比现有&&还大几倍。
现在一般评估恐龙大小都会用梁龙这种食草性恐龙对比。假设易碎双腔龙与梁龙有着同一的比例,它的体型就是58米,与保罗在1994年的估计范围(40到60米)吻合。卡彭特也指出易碎双腔龙的最小估计值,亦比其他恐龙更为巨大,如超龙(32.5米)、腕龙科的波塞东龙(34米)及泰坦巨龙类的阿根廷龙(35米),因此易碎双腔龙从体形上来讲才是最大的恐龙,也是史上最大的动物。
以卡内基梁龙的估计质量为120公吨,易碎双腔龙的体重就可以是180---220吨。易碎双腔龙体重大于阿根廷龙的100吨。近期,科学家们重新研究估计,利用超龙和迷惑龙估算后,得出了新的数据。体长可达到60---80米甚至以上,体重190吨以上,这个显然和这个巨型动物的真实体重更加符合。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易碎双腔龙最大个体可达60---80米长、臀高10米、头高14-15米之间、体重最重220吨。
地震龙并不是最大的恐龙
看多很多媒体把地震龙列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虽然地震龙的体型也的确很大,但跟易碎双腔龙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只能说地震龙是最大的恐龙之一了。地震龙的含义是&地震的蜥蜴&。它最早是197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的,时代为侏罗纪纪晚期的约1亿5400万年前到1亿4400万年前。
据初步估计,它的长度至少有50米。不过现在的数据已缩水至29-42米长,22吨重。 地震龙长着长,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高大的身躯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如此巨大的肯定需要特别大的食量,但是这些恐龙却全都长了一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脑袋和不大的嘴,怎么来满足那么大的食量呢?大概它们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学家推测,马门溪龙一天要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这恐怕也是了。
下一页还有更多庞大的易碎双腔龙的图片&&& 1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世界上最大的猫多重呢?可爱的小猫咪是大多数人选择猫做宠物的原因,但如何猫的体重达到700斤的庞然大物的时候,你还会选择它做宠物吗?世界上最大的猫就接近700斤,它是一只来自乌克兰...
最记录:66758
1、渔民捕获蓝色龙虾 2012 年6月,一名加拿大渔民在大西洋海域捕获一只罕见的蓝色龙虾,据称,蓝色龙虾出现的概率为200万分之一。据这位51岁的渔民鲍比斯托达德(Bobby Stoddard)称,我已经从事龙虾...
最记录:59639
斑鬣狗,是种来自非洲的恐怖凶残的动物,这样的动物拥有强有力的尖牙,算是世界上咬合力最强的哺乳动物,斑鬣狗可以完败藏獒,甚至它的咬合力比狮子还强,也可以是狮子的对手,今天小编就...
最记录:8698
如果你养了一条宠物狗的话,你一定会认为你的狗狗是最可爱的狗,不过下面这个世界上最丑陋的10只狗可是参加最丑狗狗大赛的历届冠军,真不知道有几个人能接受的了这么丑的狗!估计狗自己都...
最记录:28040
每一年都有新物种的发现,可能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听说和见过,但它就是静静的存在于世界的某角落。为纪念卡尔o 林奈的生辰,某国际分类学委员会公布了最新发现的年度最重要的新奇物种。...
最记录:10296
大家知道尼罗河巨蜥吗,非洲最大的蜥蜴品种,也是非洲大陆产体型第二大的爬虫类,仅次于尼罗鳄。这样的蜥蜴喜湿不喜干,就算是在环境很严峻的地方也可以生活的很好,被称为是巨蜥中的生存...
最记录:3564
这世间的动物总是千奇百怪的,既有丑陋到让人无法直视的极品动物,也有十分漂亮让人过目不忘的动物。那么要说最美丽的动物,大家会想到什么呢?可能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开屏的孔雀吧,但...
最记录:4968
狗狗作为家庭中最常见的宠物,深受人们喜爱。一般的狗狗自然是要越小越萌才更引人喜爱,但有的人则更喜欢巨型犬,那么世界最高大的狗是哪个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大乔治吧,但大乔治却并...
最记录:8674
本月排行★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谁吗?没错就是泰坦巨蟒,泰坦巨蟒又...
★纯血马其实就是马的一个种类,是纯种马与其他马的杂交的结果...
★兔子在萌宠界一直都有着很高的地位,毕竟那么可爱,放到眼前...
★看过世界上最长的蛇觉得很可怕,再来看看世界上最长的鳄鱼湾...
★古人云食色,性也,其实动物也一样。虽然大多数动物的求偶...
★淫鱼(yn y)又称为是鲟鱼(xn y),是鱼类中的大熊猫,在中国...
★狮子作为森林之王,是十分厉害的猛兽。但可惜的是,很多种类...
★来自英国的捕鱼者蒂姆-韦布(Tim Webb)最近在泰国抓到了一条大鲤...
动物之最推荐
动物之最排行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长80米/重220吨) —【世界之最网】
当前位置: >
> 手机访问: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长80米/重220吨)来源:时间:编辑:admin最记录: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什么龙?看到很多媒体把地震龙列为最大的恐龙,那只能说是科学家计算的一种错误,根据当前出土的恐龙化石来看,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易碎双腔龙,体型比地震龙大的多,最长可达80米,最重可达220吨。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
易碎双腔龙的化石是在1877年被挖掘的,当时的挖掘者之一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科普根据发现的部分脊椎化石,推算出易碎双腔龙的庞大体型,它们平均长达35米,最长60---80米,体重平均大概180吨,最大220吨,身高在14米到16米之间,它是一种食草性恐龙,毫无疑问,易碎双腔龙是历史上最大的恐龙,这个体型比现有&&蓝鲸还大几倍。
现在一般评估恐龙大小都会用梁龙这种食草性恐龙对比。假设易碎双腔龙与梁龙有着同一的比例,它的体型就是58米,与保罗在1994年的估计范围(40到60米)吻合。卡彭特也指出易碎双腔龙的最小估计值,亦比其他恐龙更为巨大,如超龙(32.5米)、腕龙科的波塞东龙(34米)及泰坦巨龙类的阿根廷龙(35米),因此易碎双腔龙从体形上来讲才是最大的恐龙,也是史上最大的动物。
以卡内基梁龙的估计质量为120公吨,易碎双腔龙的体重就可以是180---220吨。易碎双腔龙体重大于阿根廷龙的100吨。近期,科学家们重新研究估计,利用超龙和迷惑龙估算后,得出了新的数据。体长可达到60---80米甚至以上,体重190吨以上,这个显然和这个巨型动物的真实体重更加符合。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易碎双腔龙最大个体可达60---80米长、臀高10米、头高14-15米之间、体重最重220吨。
地震龙并不是最大的恐龙
看多很多媒体把地震龙列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虽然地震龙的体型也的确很大,但跟易碎双腔龙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只能说地震龙是最大的恐龙之一了。地震龙的含义是&地震的蜥蜴&。它最早是197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的,时代为侏罗纪纪晚期的约1亿5400万年前到1亿4400万年前。
据初步估计,它的长度至少有50米。不过现在的数据已缩水至29-42米长,22吨重。 地震龙长着长脖子,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高大的身躯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别大的食量,但是这些恐龙却全都长了一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脑袋和不大的嘴,怎么来满足那么大的食量呢?大概它们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学家推测,马门溪龙一天要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这恐怕也是了。
下一页还有更多庞大的易碎双腔龙的图片&&& 1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兔子在萌宠界一直都有着很高的地位,毕竟那么可爱,放到眼前就萌化一堆人啊。而宠物兔中自然更喜欢小巧的了,比如荷兰侏儒兔就是世界上最小的兔子,不仅长不大,体重最多也就1.2kg,养着可...
最记录:4388
大家都知道,藏獒是中华神犬,以高大威猛著称,狗的寿命也不过上十年,而一岁的藏獒就可以达到100斤了,在中国有藏獒王之称的巨獒比尔,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藏獒,它肩高85厘米,站立高达1你...
最记录:13039
狼牙虾虎鱼别称红鳗虾虎鱼,为鳗虾虎鱼科狼牙虾虎鱼属鱼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在香港和越南等地,这类鱼虽然长相丑陋,但是可以作为桌上佳肴。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番狼牙虾虎鱼。...
最记录:10041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鹰,菲律宾鹰。菲律宾鹰是菲律宾的“国鸟”,又称食猿雕,其体态强健,体长近1米,重4公斤以上,翼展可达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鹰,也被人们赞为世界上“最高贵的飞翔者...
最记录:58810
世界上最大的鱼是什么鱼?小编在之前为大家报道过长达34米,重达200吨的世界上最大的鲸鱼,不过生活在海洋里的鲸鱼是哺乳动物,并不是鱼类。严格来讲,世界上最大的鱼是恐怖的鲸鲨,发现最...
最记录:18899
世界上最大的猫多重呢?可爱的小猫咪是大多数人选择猫做宠物的原因,但如何猫的体重达到700斤的庞然大物的时候,你还会选择它做宠物吗?世界上最大的猫就接近700斤,它是一只来自乌克兰...
最记录:64608
在这个以貌取人的年代,你长的丑就是你的错,在社会上就吃不开,但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世界十大丑陋动物,虽然一个个都丑的不忍直视,但缺也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在现实中这类动物并不多见,...
最记录:9559
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东西总是很多,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了几个最奇怪的生物,相信你一定没有见过。它们有的恐怖如异形怪物,有的样子则十分有趣,让人觉得很有意思。大自然母亲在创造这些奇异...
最记录:7484
本月排行★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谁吗?没错就是泰坦巨蟒,泰坦巨蟒又...
★纯血马其实就是马的一个种类,是纯种马与其他马的杂交的结果...
★看过世界上最长的蛇觉得很可怕,再来看看世界上最长的鳄鱼湾...
★你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本篇内容的主...
★莽山烙铁头蛇被称蛇中熊猫,莽山烙铁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蛇类...
★狗是人类生活的最佳伴侣,养一条世界上最聪明的狗,可以让你...
★远古巨兽大复活是什么意思?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可...
★打伞树蛙是一件非常神奇画面,由一位印尼的摄影师在邻居家后...
动物之最推荐
动物之最排行登录 | 注册
没有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恐龙帝国: 世界上最大的震龙
12905次播放
地震龙(属名:Seismosaurus)意为“使大地震动的蜥蜴”,是巨大的草食性恐龙之一,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地震龙是恐龙中超大恐龙的代表龙,在1991年发现了第一只地震龙化石。地震龙长着长脖子,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现在地震龙已被断定为一种长得过大的。地震龙这个物种名称已废除,现名哈氏梁龙。
地震龙(属名:Seismosaurus)意为“使大地震动的蜥蜴”,是巨大的草食性恐龙之一,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地震龙是恐龙中超大恐龙的代表龙,在1991年发现了第一只地震龙化石。地震龙长着长脖子,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现在地震龙已被断定为一种长得过大的。地震龙这个物种名称已废除,现名哈氏梁龙。
00:00/03:56
赞该声音的人(6)龙(属名:Seismosaurus)意为“使大动的蜥蜴”,又名震龙,是巨草食性之一,,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地震龙是中超大恐龙的代表龙,在1991年发现了第一只地震龙化石。地震龙长着长脖子,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现在地震龙已被断定为一种长得过梁龙。地震龙这个物种名称已废除,现名哈氏梁龙。  最大的恐龙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身材最大的恐龙是震龙,它的身长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达到18米!!体重达到130吨!!!也就是说,2到3条震龙头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从足球场的这个大门排到另一个大门。而如此沉重的庞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话,它那硕大的巨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颤抖,就像地震一样。这就是“震龙”一名的含义。震龙  震龙生活的时代是大约1亿6千2百万年到1亿3千6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一般称为蜥脚类)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26米)、雷龙(身长21米,体重25吨)、超龙(身长42米,肩部高5.19米,臀部高4.58米)、马门溪龙(身长22米)以及腕龙科的腕龙(身长25米,体重30~50吨)等等。  这些巨大的恐龙都是吃植物的,高大的身躯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别大的食量,但是这些恐龙却全都长了一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脑袋和不大的嘴,怎么来满足那么大的食量呢?大概它们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学家推测,马门溪龙一天要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  想一想,一头马门溪龙23个小时要吃下多少树叶呀,还有成千上万其它的马门溪龙呢,还有更多的其他巨型蜥脚类恐龙呢。看来,那时侯地球上肯定是植物茂密、森林遍野,自然环境非常地优越,才使得这么多的庞然大物能够悠闲地生活在地球上。  现在,我们在陆地上再也见不到如此庞大的动物,能够与它们相比的大概只有生活在海洋里的蓝鲸了。雌性蓝鲸可以长到30多米,体重可以达到200吨重。  最后灭绝的恐龙  作为一个大的动物家族,恐龙统治了世界长达1亿多年。但是,就恐龙家族内部而言,各种不同的种类并不全都是同生同息,有些种类只出现在三叠纪,有些种类只生存在侏罗纪,而有些种类则仅仅出现在白垩纪。对于某些“长命”的类群来说,也只能是跨过时代的界限,没有一种恐龙能够从1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一直生活到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之末。霸王龙  也就是说,在恐龙家族的历史上,它们本身也经历了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有些恐龙先出现,有些恐龙后出现;同样,有些恐龙先灭绝,也有些恐龙后灭绝。  那么,最后灭绝的恐龙是哪些呢?显然,那些一直生活到了6千5百万年前大绝灭前的“最后一刻”的恐龙就是最后灭绝的恐龙。它们包括了许多种。其中,素食的恐龙有三角龙、肿头龙、爱德蒙托龙等等;而肉食恐龙则有霸王龙和锯齿龙等。  中国最早装架的恐龙化石骨架  中国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于1939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将之定名为许氏禄丰龙。许氏禄丰龙不仅是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而且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其间的故事酸甜苦辣、饶有趣味。许氏禄丰龙  1937年,芦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了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的科学家也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颠沛流离中仍为国奋进的生涯。杨钟健就是这样离开北平(现在的北京)来到西南大后方的。1938年7月,他担任了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昆明办事处的主任,很快就开展了对云南地区的地质和古生物化石的调查工作。当年冬天,地质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就在野外调查中在昆明西北方的禄丰盆地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  一年后,杨钟健与卞美年等人再次赴禄丰考察,又发现了新的产化石地点。他们随即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发掘工作,获得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和丰富的野外地质资料。所发现的化石动物群被称为禄丰蜥龙动物群,其中包括属虚骨龙类的芦沟龙、属肉食龙类的中国龙、属古脚类的兀龙、云南龙、巨型禄丰龙、许氏禄丰龙以及属似哺乳爬行类的卞氏兽等珍贵化石。其中,材料最为完整的就是许氏禄丰龙。  1939年至1940年,杨钟健先生在昆明瓦窑村相继撰著了“禄丰恐龙之初步观察”、“禄丰恐龙化石发现之经过及其意义”和“许氏禄丰龙之再造”等研究论文。到了1940年秋,中央地质调查所昆明办事处撤消,人员迁往设在重庆北碚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总部。杨钟健先生带着从禄丰采集的化石分乘两辆汽车转移到北碚。为了防止日军飞机的空袭,地质调查所在北碚的安置比较分散。总所设在文星湾现在的北碚自然博物馆内,图书馆建在2公里之外的鱼塘湾,在远离镇子4公里的天生桥也建造了一些简易的办公室。  杨钟健先生在北碚总部附近的牌坊湾秦家院租下一处民房居住,而每天却都要到天生桥去上班。他家的住处是木板房,遇到大风天气就嘎嘎响着摇动不止。杨钟健先生不以为然,还戏称其为“危楼”,并写下一副对联:“危楼一角,背山面水峡在望;漂泊三年,东奔西走了何时”。他每天清晨从这间危楼里出发,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步行4公里去天生桥上班。天生桥的办公条件也一样地简陋,小小的办公室四面透风。后来,为了使杨钟健先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研究那些珍贵的脊椎动物化石,所里在离他家1公里左右的图书馆里腾出了一块场所供他使用。上班方便了,杨钟健先生的工作进展就更快了。1941年春天,他就撰写出版了《许氏禄丰龙》一书。这是中国人研究恐龙的第一本科学专著。  根据杨钟健先生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许氏禄丰龙属于古脚亚目板龙科。它长约6米,站立起来身高超过2米。它的头小,嘴部尖尖,鼻孔呈正三角形,眼眶挺大。生长牙齿的齿骨又细又弱,上牙大约有27颗,下牙有20颗,呈扁平的叶子形状,前后边缘还都有锯齿。许氏禄丰龙的脖子挺长,有10个颈椎(脖子部位的脊椎骨)。它的背椎(背部的脊椎骨)有14个,荐椎(腰部的脊椎骨)有3个,尾椎(尾巴上的脊椎骨)有45个。它的颈椎和背椎都相当粗壮。许氏禄丰龙前肢短,后肢长而且粗壮;前后足都有5个指(趾)头,后足的趾骨比前足的指骨强壮;前后足的第一爪都发达。由此推测,它活着的时候可以用后足站立和行走,尾巴拖在地上起平衡作用。在觅食或休息的时候,它也可以前肢着地。  许氏禄丰龙生活在1亿9千万年前,是侏罗纪早期的素食恐龙。它经常游荡在湖泊或沼泽岸边,以茂密的细枝嫩叶为食,不过,它也很可能偶尔吞食一些能够容易捉到的小昆虫。  在说杨钟健先生吧。他在专心整理、研究禄丰龙等脊椎动物化石的同时,还热心地利用它们来进行科学普及工作。在昆明的时候,杨钟健先生就曾经把这些珍贵的化石展览于公众。日,在中国地质学会于文星湾地质调查所举行的丁文江逝世5周年纪念会后,杨钟健作了“许氏禄丰龙之采修研装”的讲演,并引导与会者参观了许氏禄丰龙化石骨架。6-8日,许氏禄丰龙在地质调查所对外进行公开展览。这是许氏禄丰龙的首次公开亮相,对公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每天前来参观的人数不下4、5百人。  1944年12月,中国西部博物馆在北碚文星湾建成。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筹备单位之一负责其地质博物馆的布陈,将许氏禄丰龙化石骨架安置在该馆的陈列大厅里。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的日益临近,中国西部博物馆组织人力将许氏禄丰龙翻制了一套模型继续陈列在展厅内,将正型标本替换下来。1946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迁回南京,许氏禄丰龙也被转运到了南京。1948年,科学工作者将许氏禄丰龙在南京重新装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北京成立,许氏禄丰龙又被转运到了北京,架立在该所的标本馆内。1994年,该所创建了“中国古动物馆”,从此,许氏禄丰龙与其它10多条恐龙骨架一起构成了中国古动物馆的基本展品,每天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成为科学普及的一员“战将”。  最早将分支系统学应用于科学普及的恐龙展览  1995年6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将经过三年整改后的两个恐龙展厅重新向公众开放,焕然一新的展览立刻吸引了社会极大的关注。新的陈列不仅使恐龙的姿态更加生动逼真,而且在布陈中反映了大量恐龙及其系统关系研究的最新成果。过去按时代顺序安排的早期恐龙和晚期恐龙两部分展览被用分支系统学的研究成果组织成的蜥臀类恐龙展厅和鸟臀类恐龙展厅所取代,使观众能够了解恐龙的谱系树。这是博物馆界第一次根据现代建立生物亲缘关系的最佳科学方法分支系统学来推出的大型恐龙展览。恐龙分支图(一)  分支系统学也称系统发育系统学,是一种确定各种生物亲缘关系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希首先提出了分支系统学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尼尔松博士的主持领导下成为了这个新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中心。此后,分支系统学逐渐占据了生物演化关系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对世界各国的古生物学家在研究从鸟类起源到动物地理分布等一系列难题的努力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把恐龙展览放在分支系统学的背景上,充分代表了该博物馆的科学家所从事的研究特色。恐龙分支图(二)  分支系统学与重建生物系统关系的传统方法的区别是它用共近裔性状的特征分布来检验系统关系。科学家主要是寻找在不同动物中所表现出的相似特征型式。这种性状的分布通常将紧密相关的几个类群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类群等级,较小的几个类群包含在较大的类群之中。例如,“恐龙”类群包含在较大的“脊椎动物”类群中,因为恐龙和其他所有脊椎动物都有脊椎骨。脊椎骨被称之为所谓的脊椎动物这个类群的一个共近裔性状。每个类群或分支由一系列这样的从一个共同祖先继承下来的共近裔性状所确定。  尽管分支系统学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法,还需要经受批评和检验,但它是比用化石时代或它们所产出的特定的岩石层位来确定亲缘关系更可靠更客观的方法。例如,分支系统分析表明,鸟类起源于一种小型的很可能像恐爪龙或快盗龙那样的食肉类恐龙。这些食肉类恐龙鸸鹋龙类,生活在1亿零7百万年至7200万年前的白垩纪。然而现在所公认的最早的鸟始祖鸟却生活在大约1亿4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如果仅仅依据地质年代,科学家也许会得出一个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结论,即最早的鸟类演化成了像恐爪龙和快盗龙那样的恐龙。那么这个矛盾的情况怎样解决呢?分支系统学的解释就是,化石记录可能不完整,可能有一种与恐爪龙很相似的更为古老的动物演化出了鸟类和晚期的包括恐爪龙和快盗龙在内的鸸鹋龙类这样两个分支,但是这种古老的祖先动物的化石却还没有被发现。  通过用性状组合进行分支系统学分析,科学家可以检验系统发育关系或谱系树,但是并不是为了指明谁是祖先、谁是后裔,而只是假设动物相互之间最密切的亲缘关系。在用化石的地质年代无法得出可靠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的情况下,分支系统学分析就能够提供动物系统发育可能的所在位置关系的一个重要背景。有了分支系统学,科学家对地质年代里哪里存在演化分支以及这些演化分支中哪里存在化石记录的“缺环”就有了更加真实客观的了解。  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新恐龙展览中,科学家选择了各种恐龙类型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属来做出分支系统图。分析时,形状的选择非常重要。对现生动物来说,可以从遗传学、生物化学甚至从行为学等各个角度选择性状,但是对于化石来说,只能局限于骨骼结构上的性状。因此,古生物学家在性状选择时往往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在分布上过于有限的许多性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例如,“甲板”只在举例的这个分支图中的代表之一剑龙里出现,因此这一性状对例子中所举的这些特定恐龙来说提供不了然后有关亲缘关系的线索。而“四肢”这个性状在所有的恐龙以及许多其它的动物中都存在,这个性状又太泛泛了,同样没有什么意义。采用比较限定的分布来选定性状常常会大大减少潜在的有用形状的数量。  为了简便易懂,这里的这个分支图只给出6个性状。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却往往要用20到100个性状来探讨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通过对骨骼的仔细比较并将性状分布列成图表,就可以找出重复形成同一类群的性状形式。对大量的数据必须用计算机程序来处理。在每次研究中,性状分布发生的每一次抵触都需要研究者重新检查标本,并审视诸如标本保存是否足够完好、性状是真正的相同还是“貌合神离”等等问题。然后,在分支图中形象地将亲缘关系系统描绘出来。由最大量的行状支持的分支图被选定为最佳分支图,但是它也只不过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而不是作为终不改变的最后结论。科学是无止境的,新理论的提出往往使许多旧的理论被淘汰,同时一些过去不被重视的假说会被重新采纳,但是所有这些过程都要经受科学和实践的检验。就连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展出的分支系统图也可能仅仅是暂时的最佳分支系统图。  在分支系统学分析中,那些确定较大类群的特征由于被认为出现较早而被成为原始特征,而较小类群所共有的特征由于出现较晚而被称为进步特征或衍生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时,所谓原始和进步的概念都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某些特征比另外一些特征高级。在举例的这个分支图中,“腰带窝穿孔”定义包括所有恐龙和鸟类在内的“恐龙纲”这个类群。而在所有脊椎动物中,“腰带窝穿孔”这一性状是恐龙所特有的,因此可以说它相对于其它脊椎动物来说是进步的。但是当研究恐龙家族内部的亚类群时,这个性状就被当作原始的了。同样,例子中构成鸟臀目这个类群的四个恐龙属由耻骨向后延展的一个“耻骨后突”这个衍生形状所定义,而这个性状在鸟臀目内部又因出现很早而成为相对原始的性状了。  现在,许多科学家对恐龙的兴趣已经转向对恐龙在许多情况下都很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性的研究上,而不是建立在难以解决的证据上。尽管由于新化石的不断发现而使分支系统学的结论经常更改,但是科学家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对生物的亲缘关系的认识越来越细致。因此,分支系统学方法可以说是检验生物演化路径的一个客观的好方法。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恐龙化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为丰富多彩的,而分支系统学指导的藏品布陈使得观众能够得到更为客观的从化石本身所获得的知识。  人类所知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龙筑巢地  不久以前,古生物学家在位于欧洲比利牛斯山脉南部的西班牙境内,于距今大约6千5百万年至7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海滨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碎片和恐龙蛋化石。由于化石太丰富了,以至于没有人能够预测到底有多少。马德里自治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约瑟-桑兹教授考察了这一地区一块面积达9平方公里的古海岸的化石,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恐龙筑巢地。这样大规模的恐龙筑巢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大的。  桑兹教授对埋藏在砂岩中的那些未经触动的骨骼化石碎片和蛋化石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在一块将近1万立方米的砂岩中竟然埋藏有30万个恐龙蛋。  在实验室里对这些恐龙蛋进行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蛋壳中那些为胚胎提供氧气的微细的气孔与鸟类的不一样,这肯定了其恐龙蛋的身份。  在野外,桑兹还发现了一些微的很可能是幼年恐龙的骨骼碎片。同时,还发现了24个保存非常完整的蛋巢化石,每个蛋巢里面有1至7枚直径大约为20厘米的圆形蛋,它们不规则地排列在蛋巢之中。这种排列方式的蛋巢与过去发现的其它恐龙蛋巢完全不同,比如科学家曾经在蒙古发现的恐龙蛋巢起中的蛋呈规则的螺旋状排列。  由于距离地表仅1米上下的恐龙蛋巢保存得都很良好,因此桑兹认为,来到这个群聚地的“新移民”肯定没有践踏以前来到这里主朝的恐龙留下的蛋巢,这才出现了这种显得拥挤不堪的状况蛋巢在砂岩中彼此的相隔距离一般都不到1米。桑兹根据这些情况推测,当时恐龙肯定是特别喜欢这个地区,到了每年的繁殖季节都要来到这里产蛋以繁殖后代。  令桑兹感到遗憾的是,他还不能鉴定出在这个地区产蛋的恐龙的属种,因为他仅仅发现了一些非常残破的骨骼化石,还不足以提供能够鉴定出恐龙属种的充分证据。  不过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恐龙筑巢地还是为科学家提供了许多其它的信息。例如,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的恐龙可能喜欢在海边筑巢的证据。恐龙喜欢在海边筑巢的习性很可能是因为海边柔软的泥沙能够保护产下的蛋,防止其破碎。过去,科学家曾经从海洋沉积物中发现过幼年恐龙的骨骼,但是那很可能是被水冲进大海的恐龙个体形成的化石。而西班牙发现的这些海滨沉积物中保存的蛋巢化石是恐龙在海边筑巢行为的第一个确定无误的证据。  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  20世纪90年代,一个由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专家马丁-洛克莱教授率领的古生物考察队在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上的一片泥滩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化石。其中,有5串足迹都比过去在葡萄牙发现的延伸了147米的世界最长恐龙足迹还要长,其长度分别为184米、195米、226米、262米和311米。  这些足迹是由20多条巨齿龙留下的。巨齿龙是一种与霸王龙相似的食肉恐龙,但是它们生活在距今1亿5千5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那个时候霸王龙还没有出现呢。  新发现的足迹与过去在北美洲和欧洲发现的巨齿龙的足迹非常相似,说明在侏罗纪晚期的时候巨齿龙的分布范围很广。  每个足印的大小与霸王龙的足印差不多,有60多厘米长。足印还显示其足后跟比较长。足迹显示的跨步长度表明,这些巨齿龙的身体只比一般身长在12.2米左右的霸王龙略微小一点。像所有的肉食恐龙一样,巨齿龙的足迹显示它的一只脚的足印并不落在另一只脚的前面,而是在左右足印之间有90多厘米宽的间距。科学家据此推测,巨齿龙很可能像鸭子那样摇摇摆摆地走路。  中国最早被命名的恐龙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产地之一,中国的恐龙化石发现地遍及东西南北。云南、四川、山东、内蒙、新疆等地都以出土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而闻名于世。与这些恐龙大省相比,黑龙江简直有点儿“默默无闻”了。可是你知道吗?中国最早被科学地命名的恐龙化石却正是发现在黑龙江省、黑龙江畔的一个小渔村附近,这个小渔村就是嘉荫县的渔亮子。满洲龙  由于黑龙江水的长期侵蚀,沿江两岸的地层不断地被剥蚀,里面埋藏的恐龙化石就不断地被冲刷出来,暴露在江边的河滩上。当地的渔民发现了这些化石后非常惊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粗大的动物骨骼。消息不迳而走,被对岸的俄国军官听到了,就前来调查并采集化石。最初,俄国人把这些大化石骨头误认为是猛犸象,而且在俄国伯力地方报纸上作了报道。俄国地质学家被这一报道所吸引,从1915年至1917年连续到我国进行了三年的大规模考察和发掘,采集到一批恐龙化石。他们把采到的化石进行了修理,并配上三分之一的石膏模型,把这些化石装架起来,陈列到彼得堡地质博物馆里。研究认定,这是一种鸭嘴龙,高4.5米,长约8米,俄国地质学家把它命名为满洲龙。  嘉荫出土的这些满洲龙化石颜色大多是深褐色或黑色,埋藏在砾岩中,石化程度很高,质地坚硬,黝黑发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含化石的砾石层是含油层位,因此地下的石油长期浸泡化石的缘故。  鸭嘴龙是恐龙家族中的晚辈,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一类以植物为食的素食恐龙。它们那两条巨大的后腿与长长的尾巴构成一个类似于三脚架的装置,足以支撑其笨重的躯体。它们前肢短小,自由地悬在身体上部,可以用来抓取树上的枝叶。它那高昂的头上长着一张偏平的鸭子似的嘴,嘴里长着数百颗小牙齿。这些牙齿呈棱柱形,牙根细长,一层层地镶嵌排列着。这样,当上层牙齿磨蚀殆尽,下层的牙齿就长上来补充。因此,鸭嘴龙就有了能够自我修复和更新零件的用于研磨粗纤维性食物的高效器官,这也许正是它们特别适应于白垩纪晚期的生态环境的原因,因为,到了白垩纪晚期的时候,地球上柔软的蕨类植物已经衰落,而多粗纤维的、较硬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已经开始成了地球植被中的优势类群。  嘉荫县不仅出土了属于鸭嘴龙的满洲龙化石,还发现了似鸟龙化石和大量的植物化石。对这一生物群落的研究和分析表明,现在如此寒冷的黑龙江畔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密繁盛,气候条件与现代的海南岛差不多。  令每一个中国人深感遗憾的是,中国出土的第一条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并没有被珍藏在中国。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地质学工作者和古生物学家在那条恐龙的附近又找到了新的恐龙化石地点,发掘出了一批新的满洲龙化石。这些化石现在陈列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等科普场所里,正在向观众讲述着6500万年前的故事。  世界最大的食肉恐龙霸王龙  如果有人问你,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龙是什么,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说:“霸王龙!”  应该说,如果说你的答案错了,那还真有些冤枉你,因为霸王龙确实在许多有关恐龙的书籍中都是被描述为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龙的。  但是现在我们要告诉你,霸王龙在过去确实扮演过最大食肉恐龙角色,不过现在,它的“冠军”地位已经让位了。  1993年8月,阿根廷的古生物学家在其境内的内乌肯省发现了一种食肉恐龙,其化石材料包括大腿骨、臀部骨骼、尾骨和带有牙齿的下颌骨。由于它的大腿骨就长达1.4米,牙齿有成年人的小臂那么长,因此科学家研究后认为,这种生活在距今1亿1千万年前的恐龙有12.5米长,体重估计达8吨,比那个叫做“苏”的霸王龙之王还要长10厘米。科学家推测,这种恐龙以粗壮的后腿支撑身体并两足行走,前臂短小,只用于抓取食物。它那巨大的牙齿完全可以撕碎任何猎物。  这么大的食肉恐龙一次得吃下多大的猎物才能满足它的胃口啊?说来也巧,在同一地区,古生物学家还发现了一种巨大的素食恐龙。这种素食恐龙长达30多米,体重估计有将近100吨。很可能,这种巨大的素食恐龙正是那种巨大的肉食恐龙的主要捕食对象。
13-06-13·
13-06-11·
13-06-11·
13-06-11·
13-06-11·
13-06-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大的蟒蛇多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