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两个结局》各人物结局

为什么《我的父亲母亲》离婚收场
由、、、主演的正在北京卫视热播。全剧以翠花和陈志这对“城乡结合”夫妻的特殊婚姻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一出颇具代表性的悲剧婚姻缩影。曾创作过、、《母亲、母亲》、等作品的编剧赵冬苓,这次把笔触放在婚姻生活中最可怕的窘境——夫妻精神世界的不相通上。“特殊时代造就的境遇,让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但彼此的心灵却始终无法契合,只能在婚姻中苦苦挣扎,寻求出路,这其实是很多中国人婚姻的缩影。”赵冬苓把自己对婚姻与爱情的诸多感悟放置其间,梳理着婚姻生活的“一地鸡毛”。《我的父亲母亲》有特殊的历史大背景记者:您这部戏关注的是“城乡结合”的夫妻精神世界的不相通,您是否认为生活中这种婚姻状况有着很大比例,并且看到很多深受其害的例子,所以希望剖析这种婚姻类型。您认为这是否会让“50后”观众产生很大共鸣?赵冬苓:其实,我关注的不光是“城乡结合”的夫妻精神世界的不相通,我们过去有很多因为家庭、出身、地位、境遇不一样的夫妻,生活中无法沟通而过得非常痛苦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有一个词叫“陈世美”,当一个男人地位发生了变化,想要离婚的时候,整个社会都用这个词谴责他。我觉得不光是“50后”的观众看到这部戏会产生共鸣,“50后”的子女也会产生共鸣,因为他们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父母的婚姻状况,也能够引发他们的关切与思考。记者:这部戏的最后并没有给出一个暖色调,而是翠花和陈志这对磕磕绊绊的夫妻还是以离婚收场,没能携手到金婚,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赵冬苓: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里,很多夫妻都是打打闹闹,但最终还要在一起过一辈子,好像“不打不闹不成夫妻”。在这部戏里,我最终让陈志和张翠花离婚了,我觉得这才是这部戏跟以往的婚姻家庭题材作品都不一样的地方。中国人总是说起婚姻就是和和睦睦一辈子,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压抑。剧中,最后两个人的离婚,其实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正是社会的进步,使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所以,最终翠花愉快的选择放手,她和陈志各自去寻找新的生活。通过这部戏,我们对中国过去的婚姻模式,或者说是对在影视剧中时常被表达的一种婚姻价值观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我们的见解。另外,这部戏不是一般的婚姻家庭题材作品,它有着很强的、很明确的社会背景,整个故事从“文革”结束一直讲到改革开放,其中涵盖着几十年的社会生活变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中的人其实也是在不断成长,不断得到解放。我们是把翠花和陈志这两个人,把这样一段独特的婚姻,放在了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去处理的。因此,从这一点上讲,我们这部戏讲的不光是婚姻家庭故事,其实讲的是几十年之中,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中国社会中人的成长与个性的解放。记者:这种相对现实和残酷的结局,您没有考虑过观众的接受度,似乎不是一个常规“结局”。赵冬苓:当初在写完大纲之后,曾经有一位专家建议我改成“大团圆”结局。但是我很明确地拒绝了。我觉得电视剧还是要有担当。既然要写婚姻家庭题材,就希望对中国的婚姻家庭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要明确的、大胆的表现出来。而且我觉得,这部戏中的“离婚”写得并不残酷,并不是那种悲悲戚戚的。制片方对我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我把这部戏的“离婚”段落写成全剧的华彩段落。最终我们剧中的离婚,简直像一场“欢乐颂”,比他俩当年结婚还要热闹,情绪还要好。我觉得,这场戏我们是在庆祝人的解放,每个人都自由了,蛮好的。《我的父亲母亲》有难填的精神鸿沟记者:剧中说的是当年城乡差异的婚姻,而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婚姻也会有城乡差异的矛盾,您怎么看待两代人在这方面的不同?赵冬苓:我想如果今天的年轻人还会遇到这种差异的话,他们的解决方式会简单得多。首先,过去那种“人情依附”的情况已经不多了,要么双方会很快地调整、进步,要么会痛快的分手,除非极个别的情况。当年五六十年代的人遇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他们会面临很多社会的束缚,要这样生活一辈子。现在起码社会的束缚不多了。如果还有“死亡的婚姻”而不能得到解脱的话,那往往就是个人的原因了。记者:当夫妻间的精神鸿沟出现,您给出的对策是怎样的?赵冬苓:我觉得这种鸿沟存在之后,就要看比较弱的这一方,是不是能够自省了。但这种自省,有的时候真的很难。记者:剧中陈志一辈子休戚相关的两个女人,张翠花和叶秀萝,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您其实内心更偏爱哪种女性呢?赵冬苓:叶秀萝这个角色我自己也很喜欢,但其实我对翠花有一种特别的怜爱。在我下乡的那两年,我在农村也见过一些这样的女孩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她们都是知识青年的牺牲品,就像早年间李春波那首歌里所唱的“小芳”一样,在那样一个时期,她们爱上的不光是一个男人,她们也是爱上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能性,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但是她们并不会去想精神方面的东西,只是单纯地想,一旦嫁这个人,就要把这个人牢牢捧在手里,所以你会看到她们这一路上很痛苦地挣扎。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在这部戏里,全剧的最后,我让她们之中的一个代表——翠花最终醒悟了。剧中的叶秀萝是一个很自爱的知识女性的形象,但不幸嫁了一个钻营取巧的丈夫,际遇也很令人同情。其实这里面我对每个人都是悲悯的,包括冯远征饰演的马庆生。他当然不好,但是你会觉得他那种底层小人物的挣扎非常能够让人理解和同情。他是非常爱妻子的,但他在秀萝那里却得不到任何感情的回应,我对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是充满同情的。《我的父亲母亲》里没有坏人记者:您之前的《中国地》、《沂蒙》等作品都把主旋律和市场结合得比较不错,在当前雷剧横向的环境下,您的这种坚持是不是尤其困难?赵冬苓:是比较困难,这两年我也遇到了很大的困惑,甚至有制片方很直接的跟我说:“赵老师,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像你这样认真写作的人会比较吃亏。”这个问题我也反复思考过,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想法:我这一生就是以写作为业的,我会坚定的写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另外,我现在也不断地在向市场学习,向年轻的编剧学习,我现在写的东西,商业性会越来越强,对于观众的考虑会越来越多。迎合市场和艺术创作本身是一对矛盾,但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一直在艰难的寻找其间的平衡点。既要使自己的作品保持一定的品位,又尽量争取最大限度的观众。我经常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自嘲,“傻瓜才考第一”。就是说,我不会去争收视第一的成绩,但我还是希望自己作品的收视排名能够比较靠前。也就是说,我会放弃一部分观众,但是我会想办法留住另一大部分观众。这其中的分寸就是“得失寸心知”,创作之中需要自己去慢慢地摸索和把握。记者:在《我的父亲母亲》里,每个人都有人性闪光的时刻,不管是“好人”还是所谓的“坏人”。这是您创作中特意追求的吗?赵冬苓:如果看我的作品会发现,我的作品里面基本没有“坏人”,我总是以一种比较怜悯的目光去看待这世界上所有的挣扎。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挣扎?挣扎着生存,挣扎着成长,挣扎着去经历很多事情,看每个人怎么去战胜自己的命运。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几乎从来没有写过坏人,除非说抗日战争中,我当做符号来运用的日本鬼子形象,我就把它写成一个符号而已。我作品当中有“小人”,但是没有“坏人”。记者:这些年编剧的地位有很大提高,您认为争取话语权的空间是否还有提升。赵冬苓:我一直在表达一个观点,编剧权益的维护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在里面,编剧不是在食物链的最下一层。编剧本身也要努力,编剧最重要的资本就是作品,要用作品去说话,当你用作品打开天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是不可战胜的。 本报记者 王雯淼 J208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赵冬苓谈《我的父亲母亲》:拒绝大团圆结局(图)-中新网
赵冬苓谈《我的父亲母亲》:拒绝大团圆结局(图)
  由陈小艺(饰张翠花)、辛柏青(饰陈志)、曾黎(饰叶秀萝)、冯远征(饰演马庆生)主演的《我的父亲母亲》正在北京卫视热播。全剧以翠花和陈志这对“城乡结合”夫妻的特殊婚姻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一出颇具代表性的悲剧婚姻缩影。曾创作过《沂蒙》《母亲、母亲》《南下》等作品的编剧赵冬苓,这次把笔触放在婚姻生活中最可怕的窘境夫妻精神世界的不相通上。“特殊时代造就的境遇,让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但彼此的心灵却始终无法契合,只能在婚姻中苦苦挣扎,寻求出路,这其实是很多中国人婚姻的缩影。”
  作品中有小人,但没有坏人
  记者:剧中陈志一辈子休戚相关的两个女人,张翠花和叶秀萝,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您其实内心更偏爱哪种女性呢?
  赵冬苓:我对翠花有一种特别的怜爱。在我下乡那两年,我在农村也见过一些这样的女孩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她们都是知识青年的牺牲品,就像早年间李春波那首歌里所唱的“小芳”一样,在那样一个时期,她们爱上的不光是一个男人,她们也是爱上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能性。她们只是单纯地想,一旦嫁这个人,就要把这个人牢牢捧在手里,所以你会看到她们这一路上很痛苦。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在这部戏里,全剧的最后,我让她们之中的一个代表翠花最终醒悟了。
  剧中的叶秀萝是一个很自爱的知识女性的形象,但不幸嫁了一个钻营取巧的丈夫,际遇也很令人同情。其实这里面我对每个人都是悲悯的,包括冯远征饰演的马庆生。他当然不好,但是你会觉得他那种底层小人物的挣扎非常能够让人理解和同情。他是非常爱妻子的,但他在秀萝那里却得不到任何感情的回应。我作品当中有“小人”,但是没有“坏人”。
  强扭的婚姻是对人性的泯灭
  记者:您这部戏关注的是“城乡结合”的夫妻精神世界的不相通,您是否认为生活中这种婚姻状况有着很大比例,并且看到很多深受其害的例子,所以希望剖析这种婚姻类型。您认为这是否会让“50后”观众产生很大共鸣?
  赵冬苓:其实,我关注的不光是“城乡结合”的夫妻精神世界的不相通,我们过去有很多因为家庭、出身、地位、境遇不一样的夫妻,生活中无法沟通而过得非常痛苦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有一个词叫“陈世美”,当一个男人地位发生了变化,想要离婚的时候,整个社会都用这个词谴责他。我觉得不光是“50后”的观众看到这部戏会产生共鸣,“50后”的子女也会产生共鸣,因为他们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父母的婚姻状况,也能够引发他们的关切与思考。
  记者:这部戏的最后并没有给出一个暖色调,而是翠花和陈志这对磕磕绊绊的夫妻还是以离婚收场,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
  赵冬苓:在这部戏里,我最终让陈志和张翠花离婚了,我觉得这才是这部戏跟以往的婚姻家庭题材作品都不一样的地方。中国人总是说起婚姻就是和和睦睦一辈子,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压抑。剧中,最后两个人的离婚,其实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正是社会的进步,使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曾有一位专家建议我改成“大团圆”结局,但我拒绝了。我觉得电视剧还是要有担当。既然要写婚姻家庭题材,就希望对中国的婚姻家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王雯淼)
  感恩的婚姻
  不长久
  爱情可以写意,婚姻必定写实。所以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着重讲述农村姑娘招娣对下乡教书先生单纯的、执着的恋慕;片中父亲的角色几乎只是个“现代文明”的象征性符号,母亲存在的意义也只有向往知识、爱慕父亲,诗意而美好。与电影中招娣与教书先生之间被美化的爱情不同,电视剧作品中的这种恋慕关系,是现实的、粗鄙的、简化的。
  电视剧版《我的父亲母亲》中,张翠花热情泼辣、勤劳能干,在感情上是主动而迅猛的“肉食女”,因为一次报告会爱上了有文化的知青陈志,大胆示爱,从此开始了情感上起起伏伏的婚姻生活。悲剧在母亲的一句话:“良心比爱情更重要”。这是陈志放弃心灵匹配的伴侣叶秀萝、忠贞不渝陪伴翠花三十年的婚姻基础。
  与翠花相伴度过的近三十年,陈志经历了知青身份上大学、回村工作、入党走入仕途、中年事业发展受阻、夫妻失和等诸多人生大事件。他更像一个“草食男”,个性虽不张扬却一脉相承――一条很好的“错位婚姻”主线。近三十年的婚姻生活,翠花主要完成了从农村人到城市人的转变,承担了几乎电视剧中所有“狗血冲突”的功能――她“一根筋”式的执拗和粗暴,是“错位婚姻”不幸的主要推手。
  有着现实生活经验的赵冬苓,给予《我的父亲母亲》大量生动鲜活的细节,也让情感上不忠于婚姻的陈志和总是制造麻烦的翠花不讨人厌,也让最后陈志与翠花以离婚收场的婚姻变得合情合理:含辛茹苦的付出并不一定让对方幸福,相濡以沫的相伴并不一定幸福。(梅子笑)
【编辑:上官云】
>文娱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父亲母亲》今晚收官 曾黎情归何处引关注
[导读]《我的父亲母亲》将在今晚将收官上演大结局。气质女演员曾黎在剧中饰演情路坎坷的叶秀萝,随着冯远征饰演的丈夫马庆生的离世,叶秀萝与陈志的爱情结局也让人颇为期待起来。()曾黎与()由刘惠宁执导,曾黎、辛柏青、、()领衔主演的怀旧情感大戏在北京卫视荧屏掀起几轮收视热潮后,将在今晚将收官上演大结局。气质女演员曾黎在剧中饰演情路坎坷的叶秀萝,随着冯远征饰演的丈夫马庆生的离世,叶秀萝与陈志的爱情结局也让人颇为期待起来。《我的父亲母亲》讲述了在特殊年代,下乡知青们的波折爱情与婚姻。青年女演员曾黎在剧中饰演高干子女叶秀萝,姣好的容貌与脱俗气质成功俘获两位男主角陈志(辛柏青饰演)和马庆生(冯远征饰演)的心。虽然与陈志两情相悦,但特殊的时代特性注定了叶秀萝与陈志的悲剧。对于叶秀萝这个角色,曾黎认为她在表演的时候一直是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家庭的败落、爱情的牺牲,她几乎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对于这部戏,曾黎可谓倾注了相当大的心力,以至于拍摄期间都会经常沉浸在叶秀萝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据悉,在全国卫视荧屏创下收视佳绩的《我的父亲母亲》将在今晚上演大结局。几位主角命运将如何?叶秀萝与陈志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敬请期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娱乐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娱乐”,获取更多娱乐资讯。
搜索华尔兹:
[责任编辑:liyizhang]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大家都在看《我的父亲母亲》收官 父母错爱孩子拆婚|我的父亲母亲|错爱|婚姻_新浪娱乐_新浪网
>>点击" />
《我的父亲母亲》收官 父母错爱孩子拆婚
  新浪娱乐讯 由新丽传媒、天视卫星传媒联合出品,陈小艺、辛柏青、冯远征、曾黎、王馥荔等人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今晚(8月7日)将在北京卫视收官。该剧凭借“知青版致青春”的精彩故事获得好口碑和不错收视。
  正剧翻身鼓励创作正能量作品
  据悉,《我的父亲母亲》起初并不被看好,而在csm33城收视率排行榜单上,《我的父亲母亲》杀入了高收视率第一阵营,几度赢得第二位的好成绩。因此,多位专家在会上呼吁创作者们应该坚持创作正能量作品,多写正剧,丰富文化市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强调说:“该剧故事编排好,人物关系非常好,像这种探讨个人进步与社会守成矛盾的作品,应该受到鼓励,多创作多播出。”
  对于该剧颇受好评和取得高收视率的表现,剧评人李星文曾将其归因为:”一方面是档期选择得好,遍寻卫视收视排行榜,不是古装剧就是战争剧,零星夹杂偶像剧,正牌家庭伦理剧就这一部。任何时候,差异化出击都是有效战术。另一方面是作品质量过硬。”在研讨会上,张育华持有相近的观点:“《我的父亲母亲》之所以好看,一是它具有相当的价值重量和文化担当,一是它用出乎意料的离婚结局来违逆了常规观众期待,挑起了兴趣。”
  父母错爱“招致”儿子拆婚
  《我的父亲母亲》讲述了70年代中国小城,知识分子辛柏青与农村姑娘陈小艺因故结成夫妻,却屡因初恋曾黎而亮红灯,同时,又不断遭遇情敌兼政敌冯远征的各种“围追堵截”,由此演绎出跨越30载的婚姻保卫战。剧中“爱情与婚姻”关系的主题、老派人物拍出现代感、主创鲜活的表演、正剧逆袭等诸多方面都成为热议焦点,尤其在辛柏青跟陈小艺婚姻的最终结局上,还引发了离或不离两方观点的争论。
  作为编剧赵冬苓唯一的一部探讨婚姻的作品,《我的父亲母亲》对婚姻与爱情的深刻探讨,在观众、媒体和学者中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她说:“通过这部戏,我想对中国过去的婚姻模式,或者说是对在影视剧中时常被表达的一种婚姻价值观进行反思。”尤其遭儿子“拆婚”而最终离婚的陈志和翠花的故事结局,成为研讨会上讨论的热点,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戴清提出:“中国的主流影视剧中默契地遵循着婚姻再难都要‘回到再牵手’的观点,而该剧的离婚结局恰恰才是更解放更进步的‘回到两性和谐’。”对于离婚结局的安排,《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总结为:“该剧结局既不是大团圆,也不是悲情结局,它是从生活入手,呈现了历史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下,编剧给出的圆满的结局。”
  摄影录音“约架”保品质
  除了故事好之外,陈小艺、辛柏青、冯远征、曾黎等人横跨几十年的表演也深得大家喜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陈炜表示:“陈小艺就是女版石光荣和农村版杜梅,透过她和几位演员的精彩表演,这部剧就像一个高超的外科医生解剖了人生和婚姻。”而辛柏青饰演的陈志,让很多专家想到了知识分子,仲呈祥院长便强调:“陈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健全的人格,他就是要做自己愿意去做的,能够对社会产生效益的事情,他写出了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人格和对滚滚红尘的反抗。”而在人物塑造上,张育华也给予了盛赞:“除了主演,该剧对工农兵大学生的冷峻表现也值得肯定。看得出来,编剧赵冬苓在创作人物时保持了鲜明的宽容又不失针砭的敏感,很平和,丝毫没有优越感,值得敬佩。”
  得到观众肯定的陈小艺,也不忘为剧中的老戏骨们叫好称赞。此外,无论是角色服装,场景布置,还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小道具,都极具质感。据陈小艺介绍,“我们拍戏的时候,灯光、摄影、录音各组人都追求质量,有时候,灯光为给你拍得好看,就要玩命地打好光,可是又挡住了举杆人的位置,双方就会为质量争吵起来,直到找双赢的解决方案。”(TG/文)
(责编: sisi)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父亲母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