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用石膏点 石膏怎么做豆腐才嫩

放心美味的豆腐自己在家做!----附豆腐制作过程图文!
一直觉得自己在家做豆腐太麻烦,主要是家里锅小施展不开,一次只能做一小块豆腐,花的时间倒是不少,感觉特浪费时间不划算。这次我终于想到个办法,家里有两个大的不锈钢脸盆,平时用来洗菜的,这次被我用来当大锅直接放在煤气灶上当锅使,挺管用的呢!看了下时间,发现磨豆浆所花时间并不多,就是过滤时花的时间比较多,煮的时间也就几分钟就开了,总的来说,做一块豆腐需要1-1.5小时的时间,但我相信等我以后熟练了就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了。
自从上两次做过豆腐后,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外面卖的豆腐是水淋淋的嫩,组织非常细腻,而我却只能做出如此粗糙的豆腐?白狐自觉缺点一大堆,没什么优点,不过有个优点就是喜欢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啊事竟成!前几天我用500克干黄豆做了两块豆腐,称了下豆腐的重量约900克,豆渣的重量应该是豆腐的好几倍,一大堆呢,听说用豆渣可以自己制作酱油,等我有空的时候再慢慢研究!听说自己做的酱油可好吃了,挺向往那味呢!
切开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哪!这真是我自己做的豆腐呢!咋这么完美呢?忍不住佩服一下自己,臭美了几分钟!与其羡慕别人能做那些事情,不如自己动手多实践几回,实践出真知啊!第一次还中规中矩地按照别人的方子小心翼翼地做,第二第三次就开始凭感觉办事了。为了方便大家共享豆腐的制作过程,我把以前的图片也理一张过来,让大家看得清楚仔细一些。
材料:干黄豆300克,豆浆机(磨生豆的)、豆腐模一个(万能的淘宝上有大概五六十块钱,不过我突然发现红酒的盒子也可以改装呢!还有小蒸笼店里卖8块钱一个,也可以用,比买的豆腐模便宜很多哦!),纯棉滤布一块,大盆子2个(一个用来装渣,一个用来装浆),盐卤,这些是必需的!(万能的淘宝上什么都有)
1.泡好的黄豆加水磨成豆浆(黄豆一般泡一个晚上,开始磨豆浆时将100克黄豆加水至1000ML处),将渣过滤掉后放在一个大盆子里煮(希望豆腐细就过滤两遍)。
2.等煮开了以后小火再煮3分钟,然后熄火。
3.等到温度降到80-85度时加入盐卤水,一点一点用勺子边转边慢慢加,分几分钟加完,这时候就可以看到豆腐在慢慢结成小块状,加火半分钟,盖上锅盖,十分钟后倒入准备好纱布的模内。
4.用手动打蛋器打乱成块的豆腐花,让豆腐分布均匀(这样的豆腐更细嫩,且不会中间有小洞)。
5.将布铺平,用手压一压,在上面压上1千克的重物,人家说15分钟就可以,我觉得一小时后更好。
PS:300克干豆,泡好后的重量我没称,但我分三次磨的浆,所以理论上来说是干豆的100克,它泡好后肯定不止100克呢,豆浆机有有刻度,这个量一是为了便于磨制豆浆,水多了要满出来,水少了不好磨,我想应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控制的。有人向我要淘宝地址,我用的盐卤是买模子时配送的,因为帮我买模子的人是网购狂,估计已经很难找到地址了!网上很多的,你们搜一下就可以了,买来的盐卤可以用一个玻璃瓶子装起来,用的时候需要加水冲淡后再用,量不需要很多。
500G干豆需要卤水量
300G干豆预备卤水量**
3G盐卤+40G水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量,仅做参考!
500克干豆需要的卤水量是40ML(8G盐卤加100ML调配),300克干豆需要的量是3克盐卤+40克水。
我第二次做没有按照这个量,而是将所有盐卤(本就不是很多)放在一瓶子里,装满了水,点豆腐的时候看豆腐情况定量,没有称。
每次做豆腐的时候,QQ宝贝都喜欢将豆腐直接沾酱油(生抽)吃,说特别好吃,而且经常跟我讨价还价,再来一块,再来一块……
切丁也没问题,是不是很可爱?
网上说做嫩豆腐和豆腐脑必须用内脂来点浆才能做,下次咱也买点内脂试试,我发现前段时间我是鸡蛋控,几乎每天都要变着花样做一道和鸡蛋有关的菜,我最近好像成了豆腐控呢!
来自网上的资料,豆腐扫盲:豆腐有水豆腐(南豆腐)、老豆腐(北豆腐)、豆腐干、油豆腐。点浆方法不同,做出的豆腐质量也不同。点浆方法,主要是指做豆腐使用哪种凝固剂。凝固剂用石膏做出的豆腐,因其凝固进度缓慢,故能做出保水性好、光滑细嫩的豆腐。用卤水点豆浆做豆腐,可使豆浆中蛋白质迅速凝固,使豆腐持水性较用石膏点豆浆做的豆腐差,所以做出的豆腐较干,也可以用卤水点豆浆做豆腐干。目前工业化生产的豆腐,大部分是采用——葡萄糖酸内酯作凝固剂来做豆腐,具有白嫩富有弹性,营养丰富,味道纯正,出品率高等特点。&&
根据制豆腐所用凝固剂的不同和豆腐的含水量,习惯上将豆腐分为老豆腐和嫩豆腐。
老豆腐,又称北豆腐、硬豆腐,是指含水量80%—85%的豆腐。一般以盐卤作凝固剂,也有的以石膏或酸黄浆水作凝固剂,其特点是点浆温度较高,凝固剂作用比较急剧,豆腐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味道较香,蛋白质含量在7.4%以上
嫩豆腐,又称南豆腐,软豆腐。一般指用石膏作凝固剂制成的含水量较多的豆腐,其特点是质地细嫩,富有弹性,含水量大,一般含水量为85%—90%,蛋白质含量在5%以上。用葡萄糖酸内酯作凝固剂制成的盒装豆腐、袋装豆腐也属于嫩豆腐的范畴
根据所用凝固剂不同,可将国内生产销售的豆腐分为盐卤豆腐(也称卤水豆腐)、石膏豆腐、酸凝固豆腐。盐卤豆腐风味最佳,但保水性差,得率低,凝固操作难度大。
石膏豆腐质地细腻、保水性好,产品得率高,凝固操作简单,但豆香味不足,常有石膏残留,伴有石膏味。酸凝固豆腐包括酸浆豆腐和葡萄糖酸内酯豆腐(简称内酯豆腐或GDL豆腐)。酸凝固豆腐口味平淡、质地细腻、保水性好,但强度明显不足。由于盐卤豆腐的保水性差,所以一般都制成质地较硬的北豆腐,而酸凝固豆腐保水性好,故都属于质地较软的南豆腐。只有石膏豆腐,其保水性介于两者之间,既可制成北豆腐,又可制成南豆腐。在我国北方,盐卤豆腐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得率较低,一些生产、销售者常以石膏豆腐冒充盐卤豆腐。酸浆豆腐只是在个别地区有生产,产量较小。内酯豆腐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发的新型酸凝固豆腐,其凝固成型机理适合制作盒装充填豆腐。盒装内酯豆腐保质期较长,便于运输,作为豆腐的一个新品种,目前市场销售日增,但由于强度不足,不适合强烈翻动的烹炒,且缺少豆香味,还略有酸味,因此不可能取代用盐卤、石膏制作的传统豆腐。
网上查了下:说一斤黄豆可以做的豆腐量从2斤-6斤不等呢!也有人说盐卤豆腐可做2斤半左右;石膏豆腐可做4斤左右;盐卤豆腐比石膏豆腐好吃一点,如果是做来自己吃,就做盐卤豆腐吧!
先生喜欢吃金针菇,我喜欢吃豆腐,这两菜放在一起,绝配!可惜这次貌似没烧成功,汤汁太少了!如果加点淀粉也许色香味都会增加不少!下次继续努力!事实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和用心,我这样一边拍照一边做菜当然做不好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专题推荐:
您的位置:
>> 石膏豆腐
  石膏豆腐的做法是什么?豆腐是大家都很喜欢吃的东西吧,关于石膏豆腐的做法介绍大家都知道么?毕竟像是豆腐这种经常吃的东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东西了,那么下面康网小编就来告诉大家石膏豆腐的做法的相关信息,让大家更多了解一下石膏豆腐的做法介绍吧。
  南豆腐又称石膏豆腐(东北地区称暖豆腐),它使用的成型剂是石膏液,与北豆腐相比,质地比较软嫩、细腻。
  主料:内脂豆腐1盒,青豆20克,素肉酱2大匙,草菇少许,姜丝5克,
  调料:盐半匙,糖半匙,老抽少许,素鸡粉1大匙麻油少许
  1、将豆腐,青豆,草菇,素肉酱放入打磨机磨成粗状末,放入盘中蒸20分钟定型。
  2、放入姜丝点缀,滴香油于表皮即可。
  拓展阅读:海水豆腐炖海鳗
  主料鳗鳞鱼配料海水豆腐、五花肉调料盐、味精、醋、胡椒粉、花生油、上汤、葱姜片、香菜
  1.鳗鳞鱼处理干净,切段。
  2.葱、姜爆香,加入五花肉翻炒,加鱼段炒一下。
  3.加入海水豆腐及汤,调味,急火烧开,慢火炖透入味。
  4.加胡椒粉、香菜即可。
  小诀窍:
  汤汁洁白、鲜美,鱼肉滑嫩。
  必须将鳗鳞鱼炒一下再炖,可使汤汁更浓白。历史/石膏豆腐
葱+豆腐 相传是,由汉高祖之孙—淮南王所发明。刘安在上烧药的时候,偶然以点,从而发明豆腐。以为是才有豆腐。日本学者根据所著“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末期。1960年在发现的石刻,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汉代的争论。第六卷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一书的作者,综合各方见解,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但他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现在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主流。 到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记载喜欢吃、豆腐和;记载,京城的酒铺卖豆腐脑和煎豆腐。 日本传统的观点,认为唐代和尚在公元东渡日本时把制作豆腐的技术传入日本,日本人视鉴真为祖师,不过,学者们至今还没有找到日本在唐代有豆腐的证据。1183年日本朝廷管员神主中臣佑重的日记中记载有“唐腐”,约半世纪后,有一封日本僧人日连上人的书信中出现suridofu,可能是一种豆腐。到十四世纪,日本文献中多次出现“唐腐”、“唐布”等词,而“豆腐”一词,迟至1489年才出现于日本。二年(1782年),出版了一部名为《豆腐百珍》,书中介绍了100多种豆腐的方法。 豆腐在宋朝时传入朝鲜,初才传入、和。如今豆腐在、、、等国家已成为主要食物之一。 1665年会士(Domingo&Fernández&de&Navarrete)在《旅行记》中最早向欧洲人介绍一种在中国上自下至多食用的食物:豆腐“teu&fu”,还介绍豆腐制法。 在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还不太熟悉豆腐,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和日趋重要,在20世纪末期广为西方食用。现今,在西方的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健康食品店和大型都能买到豆腐。在中国的超级市场,可以找到4至5种不同软硬度的豆腐。
做法/石膏豆腐
&明代详细记述了制造豆腐的。 豆腐的原料是、、、等。先把豆去壳净,洗净后放入水中,适当时间,再加一定的磨成生豆浆。接着用特制的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将豆浆榨出布袋。一般可以榨两次,在榨完第一次后将袋口打开,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 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边煮边要撇去面上浮着的。煮的温度保持在九十至一百一十之间,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点卤的方法可分为、两种。盐卤的主要成分是,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用石膏点卤的话先要将石膏至刚刚过心为止,然后碾成加水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不久之后,豆浆就会成。 若要进一步将豆腐花制成豆腐,则在豆腐花凝结的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至20分钟,即成水豆腐。 现代作法干燥储存备用,浸水之前可以去皮,也可以不去皮,去皮之黄豆制成之豆腐较白。浸泡时间视温度与豆子而定,太久会酸坏。使用电动磨加水磨细,再将此初浆添加热水于有细滤网之搅拌机中搅拌过滤豆渣,以萃取出微热生豆浆。过滤之后的豆渣亦可煎炸入菜,或喂给吃。将微热之生豆浆引至蒸气加热之锅中煮沸,再引入容器中与石膏水充分混合,等待其凝固成豆花。再用抽吸方式将打碎豆花引入铺好细布木制底座与边框之长方体组合中,高度较长宽较小,适当之大小与高度的模具可以于制造与运送时重叠,增加效率。底座有格纹使豆腐成型后表面更加美观,并销售给小贩后供其沿格线手工切割,以零售不同大小给不同客户。然现今多半是美观因素,大小以标准化切割了。木模使用是因为木制模型可以迅速排水,且耐石膏解离后之硫酸根水,木模的材质影响排水的快慢。再将木制上盖置于用布包好之碎豆花之上,使用油压驱动之加压器挤压包在布中之,持续加压,将水逼出至一定量后即成豆腐。再逼出更多水后即成白豆干,尚须上色后方成黑豆干或黄豆干。现代大量制造之豆腐,有些好像并未将之逼出水来,仅仅盛于容器中待其凝固而已。豆花受压出水成豆腐或豆干之型,即可移除上盖与边框木模具,用机器切割豆腐成小块。
营养/石膏豆腐
豆腐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主要是和所添加的或等金属元素,以及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E等,不但能降低体内胆固醇,还有助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 100克豆腐含钙量为140~160毫克,豆腐又是植物食品中含蛋白质比较高的食品之一,它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还含有动物性食物缺乏的、等。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和其他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豆腐含有丰富的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01:28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不用石膏做豆腐的方法--《老区建设》1995年12期
不用石膏做豆腐的方法
【摘要】:不用石膏做豆腐的方法过去传统加工豆腐的办法是采用冷水浸豆,石膏点浆、这样不仅费工费时,成本高,而且产豆腐少,质量差。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不用石膏点豆腐的方法,不但光洁好看、白嫩细腻,而且软而不烂,弓折不碎,出豆腐率高。其做法是:1、温水泡豆。将洗净的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S972【正文快照】:
不用石膏做豆腐的方法过去传统加工豆腐的办法是采用冷水浸豆,石膏点浆、这样不仅费工费时,成本高,而且产豆腐少,质量差。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不用石膏点豆腐的方法,不但光洁好看、白嫩细腻,而且软而不烂,弓折不碎,出豆腐率高。其做法是:1、温水泡豆。将洗净的黄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俊;[J];四川烹饪;2004年06期
鄢教雅;;[J];食品与健康;2002年05期
曹严峻;[J];四川烹饪;2002年12期
曹元宇;;[J];中国科技史杂志;1981年04期
,李福山;[J];中国食品;1984年04期
路英凡;[J];新农业;1984年19期
;[J];旅游;1996年05期
;[J];特区经济;1997年05期
曾庆富;[J];烹调知识;1999年05期
陈海;[J];药膳食疗研究;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凤玲;;[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江礼旸;;[A];《改革开放30年上海食文化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8年
韩晓时;;[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周三金;;[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A];“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技术”试刊论文集[C];2008年
刘少和;;[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文虎;;[A];上海食文化研究会&&美食家&&联谊会活动论文集[C];2010年
党永庵;;[A];三秦文化丛书编辑出版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保健时报;2006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锦屏;[N];健康时报;2006年
健康时报记者
常宾;[N];健康时报;2007年
邹静;[N];保健时报;2004年
;[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云海;[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文娟;[N];中国水运报;2004年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张明;[N];健康时报;2008年
储劲松;[N];安徽日报;2006年
曾敏妍;[N];江淮时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海丽;[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膏豆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