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没有设周易

今天看《易经》
&&&&作者: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生,山东省平原县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硕士)。1942 196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 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现属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筹建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并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1987年起先后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作为学术界的代表,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著述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中国佛教论文集》(合著)、《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中国宗教大词典》、《中华大藏经》等。另有学术论文多篇。
  一、《易经》的起源
  《易经》自古被称为六经之祖。其余为《诗》、《书》、《礼》、《乐》、《春秋》,都是有文字的记录。唯独《易经》产生于人类创造文字之前,用画来表达意思。最初只有 (阳)及--(阴)两画。按照数学排列组合的规律,这两种基本符号三组组合,只能有八种可能,是为八卦的开始。这八种再组合一下就变成六十四种排列方式。阴阳代表“正面”、“反面”或者“有”、“没有”两类相反的意思。
  历代记载伏羲作八卦,文王演绎为六十四卦,古代一直是这么相传,司马迁《史记》也有记载,今天看来这个记载符合实际情况。伏羲时代是群婚制,没有固定的家庭,靠打猎为生。狩猎有时有收获,有时无收获,生活资料来源不固定。所以人们就想预先测算今天的收获。测算、预测是人类的进步,只有人类有这个智慧。
  伏羲是驯服兽类的一个代表人物,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特点,古代人没有名姓,就以神话人物对人类的贡献作为其名字。种植物的神农氏,发明用火的燧人氏,发明造屋的有巢氏,这些“氏”不是他们的名姓,人们纪念他们,就以他们对群体的贡献为名。
  这一点中华民族与西方神话有些不同。比如西方认为普罗米修斯偷了天火传到人间,天帝发怒,给他以惩罚;中国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发明用火。在中华民族最早的传说中,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人们的实践起了主要作用,而不是神的恩赐。
  中华民族是注重实践、务实的民族,而且处于北半球寒温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这一带植物有生长季节,有生长期、成熟期,人们只有努力才能维持生活,而赤道附近地区如印度、印尼,一年气候相差不大,且植物四季常绿,可以维持生活,不用担心食物问题,比较容易取得食物,天气不冷,不存在穿衣服御寒的问题。因此,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原始社会开始长期磨炼中养成的。
  因此,我们对祖先氏族领袖崇拜,是因为他们留下了永远的丰功伟绩,像大禹治水、燧人氏发明火、有巢氏发明房屋等等,所以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习惯,祖先常常留在人们的记忆、传说中,所以“敬天法祖”,敬天神是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基本信仰。
  阴阳是根据世界现象归纳的概念,“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自始至终是对立的统一,有不一样,可又互相需要、互相离不开。这个观念很原始、很朴素,可也很根本。八卦把乾作为阳性、男性的代表,代表进取、刚强、主动;坤代表阴性,代表万物保守、服从、顺从方面的性质。
  最早祖先崇拜的“祖”字,左边“示”部代表祭坛,右边是“且”,古代“且”象征男性生殖器崇拜。考古发掘陶制、泥巴制、石头制的“且”有很多,这说明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由来已久。后来儒家继承了这个传统,并加以发挥,使之神圣化,给予崇高的解释,一直到明清。比如清朝故宫皇帝办公的地方叫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中间的殿叫交泰殿。
  占卜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占卜方式最早是一阴一阳,可行不可行,一正一反,从数学角度看,正、负双方机遇是一样的,所以看起来很公平。算卦至少有50%是猜对的,如果再加上社会经验、算卦人的愿望给予解释补充,又增加了25%的可能性,这样按概率论来说算卦准确率有75%。人们心理上有个习惯,对于有利的、符合自己意愿的事情容易记住,算不对的事情容易忘掉。所以古人一直相信算卦可以解决疑难问题。但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发展,人类行为不限于可行不可行这两种可能,还有很多中间的可能,介于可行不可行之间。八卦后来就发展为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爻有384种可能。爻的增加是社会复杂性的反映,也是数学上卦爻排列组合必然的结果。
  《易经》原来只有卦象,后来算卦的人将解说词做了记录传下来,称为《易传》,有十类,附在卦后。
  科学发展到今天,除了人类以外,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动物懂得用占卜。《易经》文字很简单,所以可以有多种解释来理解,中国六经里,只有《易经》注释最多,据现在初步调查,光六十四卦的解释大概就有4000多种,有出版的书,也有未发表的手稿,其中山东省图书馆收集最全。
  《易经》是从图像开始,对易图的解释也有一个逐渐完善的传承系统。沿着图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的变化形成另一个支派,称为象数易学,简称“象数学”,易图的象数学经过几千年流传,已发现古今流行的2000多种关于图像的著作,而且现在还不断出新。
  今天我介绍给大家的几本书就是最近几年出的,《易经》留给人们无限发挥的余地。
  二、《易经》内容简介
  商代甲骨文也是用来占卜的,但凿龟、看灼裂的“兆”占卜吉凶,只有专业人员才看得懂,手续比较麻烦。《易经》的占卜方法比较容易,因为是周人习用的一种方法,故称《周易》。
  古代的国家大事,一是祭祀,一是战争。小的个人的事情也需要占卜,该做不该做的,也需要占卜。
  《易经》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两个方面:
  (一)万物交感观念
  《周易》六十四卦里,天、地是实物,天在上,地在下,古人认为天地是万物之母,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天地生六个子女,巽、震、兑、离、坎、艮。
  《易经》所谓“吉”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具有交感的性质;所谓“凶”或不吉利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不具有交感的性质。《易经》占卜问吉凶祸福,本身是迷信,但是《易经》对于吉凶的解释,却包含当时人们对世界一般事物最原始的哲学理解。《易经》从交感的观点观察万物的动静变化,并认为凡有动象、有交感之象的卦是吉的,有前途的,因为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原则。
  如泰卦的象是地在上天在下,实际上应当天在上地在下。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就象征天和地的交感变化。与此相反,如否卦的象是天在上地在下,天本来就在上,地本来就在下,这种情况不会引起上下交感易位的变化。不交感,就没有变化,事物就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否卦不如泰卦吉。泰卦和否卦是一个对立面,一吉一凶。吉和凶的根据是变和不变,交感和不交感。它通过宗教迷信的形式反映出极其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总的原则就是事物在变化发展中就有前途,就是吉兆;如果没有发展变化就没有前途,是凶兆。我想,《周易》的这个认识是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最朴素的一种辩证法观点,虽然还不完整,但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荀子是先秦很有名的哲学家,也是儒家大师之一。荀子说过,“善易者不占”,即真正懂得《易经》的人,不去算卦。也就是说,对于《易经》我们要懂得其中的道理,算卦算吉凶祸福是需要占卜的。
  (二)物极必反的观念
  物极必反的观念,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端,就要走向反面。《易经》举乾卦为例,乾卦有六爻,从下往上,第一爻叫“初爻”,然后由下而上按顺序排列,二三四五六,最后一个叫上,第六爻不叫六,而称为“上”,因为定在六爻的最上的位置,乾卦初爻到六爻中间有六个层次,六个变化阶段。以龙为例,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图腾,是民族象征,龙的变化从存在、变化到最后,乾卦爻第五个层次,九五爻是吉,九五至尊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到顶第六爻就是亢龙有悔。
  初九(第一爻)是潜龙勿用;九二(第二爻)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第三爻)是终日乾乾,奋斗不息,一直在前进;九四(第四爻)是或跃在渊,无咎;九五(第五爻)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最好的爻;上九(第六爻)是亢龙有悔,亢是走到头,走极端。用龙的变化说明一个事物从开始到衰败有一个过程,事物有进有退有得有失,到了极端就会过渡到反面。
  《易经》还提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指出没有任何平路,都是有坑坑坎坎的,事物是循环的,没有一去不返的,这都说明“物极必反”的原则。这个观点在春秋时期广泛传播且为人们接受。所以今天说人要有忧患意识,就是在平安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平安,顺利的时候要考虑到不顺利,处在逆境的时候不要悲观,因为还有否( )极泰( )来。
  战国时魏国的范雎,在秦国做了多年宰相,很有功劳,后来燕国人蔡泽进言说《易经》无往不复,物极必反,你做了多年宰相,到顶了,最好早一点退下来,否则会有灾祸,范雎接受了他的意见,推荐蔡泽做了宰相。可见《易经》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到社会上层,这个故事记载在司马迁著的《史记》里。
  《易经》指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过渡到反面,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也有时代、历史的局限性。基本弱点在于神秘地、抽象地脱离了具体条件讲变化。结果变化、发展成了人们无法驾驭的神秘力量,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今天看来仍未跳出神学的圈子。但在当初这个观念已经很可贵了。
  古代吉凶祸福,物极必反,有循环论的意思,今天我们是进化论,不是循环论,是螺旋形上升,走的是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但不是循环之后又回到原先起点。这是跟从前不同的地方,但是基本原理是古人研发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迷信成分越来越少,科学阵地越来越扩大。
  从《易经》也可以看出古代哲人怎么摆脱迷信命定论,不断走向科学世界观的一个过程,《易经》给我们开了个好头。
  《易经》基本内容就是物极必反与上下交感的观点,任何《易经》书里都离不开这两个基本观点的解释。详细的解释千条万条,就不在这里详述了。客观地解释《易经》的基本内容、基本框架就是这样,大家可以慢慢地看我向大家介绍的这几本书。
  三、今天看《易经》
  首先要看到,不关心未来的人是短见的人,不关心未来命运的民族就没有希望,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关心未来,是人类进步可贵的地方,有了关心未来、创造未来的要求,才有改善环境、创造发明的动力。《易经》从出现到现在几千年了,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历经了不断前进、关心未来、改变现状、开拓新世界的过程。
  有一些人出于爱国热忱,故意拔高《易经》,说电脑的二进位原理,《易经》早已提出了,电脑发明权不在外国,而在《易经》。我认为爱国精神是好的,为祖国争光,精神可嘉,可是这并不符合事实。用不科学的方法对待过去的传统文化,是错误的道路,不可取。爱国是好的,可是用歪曲历史的方法讲爱国主义,就没有价值,因为它不符合事实,没有说服力。
  还有一种歪曲,比如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讲和谐社会,认为《易经》中早就提到和谐共处。最近,报上还有一篇文章大讲《易经》的智慧。但不能说今天的和谐来自《易经》,而且《易经》本身的精神是对立统一中的不断进取,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歪曲古代《易经》迎合现在的政治口号,这是糟蹋了《易经》,曲解了古人,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不是真正爱护《易经》,我们只能从发展观来看《易经》,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也是唯一的道路。
  《易经》的发展观辩证法与物质是分不开的。我们这个物质世界辩证发展,同时又是客观存在的,哲学是关于整个宇宙发展的总规律的学问,给人提供了观察认识世界、适应改变世界的工具,观点和方法不可分。
  拿我个人来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开始学马克思主义,前苏联联共党史第四章第二节斯大林解释唯物辩证法,教科书上说,观点是唯物的,方法是辩证的,我认为这个说法简明但不准确,因为观点和方法不可分割。
  中国的《周易》从一开始就有全局发展观的萌芽,天行健,自强不息,世界万物永远在变化,这是《易经》的根本精神。全局观点是中国的特色,从日常生活里可以看出,比如在欧洲商店买东西,你买2.5元的东西,给他10元,他就先找5角,再找2元,最后给5元,从小到大找起;而中国正相反,同样买2.5元的东西,给他10元,他先找你5元,再给你2元,再给你0.5元。又比如外国人写信,先写门牌号,再写街道、城市、国家;而中国人写信,先写国家,再写省、市、街道、门牌号。这是两种思维习惯。中华民族习惯从整体到具体,这一点非常可贵。
  同样对辩证法,俄罗斯人是一种理解,中国人又是一种理解,在原来的民族习惯的传统思维上接受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比较正常比较合理。
  因此,从哲学萌芽开始,我觉得《周易》走的是很健康的发展道路,带了个好头。我们照搬前苏联教科书,也走过一些弯路。结合中国历史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在座的各位的共同责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上使它现代化、科学化,继续发展,不能拔高,不能歪曲,也不能拿实用主义来应付现在的政治口号,否则也糟蹋了历史。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革命实践结合产生了新中国,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毛泽东同志创建新中国得到全国以至全世界的称赞,也是用马克思主义根据现代中国实际来发展和开展革命的。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工人、农民,还有帝国主义,几种力量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把关系摆对,认识清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建国以后,开始发展生产、安定生活,抓得也很好,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做得也很好。毛泽东在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不管世界上喜欢不喜欢这个人,诽谤或者称赞,历史上这是个伟大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功劳不朽。
  可是,发展文化也得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跟中国传统文化实际相结合,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可以走上正路。中国社会的实际,文化的实际,有5000年之久持续不断的发展,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过去,我们结合历史实际不够,甚至有一段时期割断了历史,吃了大亏。
  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普遍原理和中国5000年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探索一条新路,继承5000年的好的文化。列宁曾经说过,共产主义文化应该继承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该拿来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包括古代的、当前的,包括中国的、世界的,为我所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这是我们的一个共同的责任。
  但是,现在社会上有个普遍倾向,认为自然科学、数理化、应用科学是科学,社会科学好像不在科学范围之内,没有摆在应有的地位,这是不全面的。人类文化既包括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如果丢掉那一半,而且不承认社会科学应有的地位会吃大亏。我们这些年走了一些弯路就是由于忽略社会科学也有规律。科学创造发明可以创造财富,但如果违背社会科学规律,创造的亿万财富可能化为乌有。
  “文化大革命”就是活生生的教训,国民经济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原因就在于割断了历史,割断了传统文化,违背经济规律。辩证法主要是发展观、全局观,如果只是局部或凝固地看问题,都违反规律,受惩罚的是社会和群体。围湖造田破坏自然规律,结果受到惩罚。提倡学生努力学习,可是忽略了世界观教育,忽略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也就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要知道,人民素质全面发展并不是单科突进。
  现在研究《易经》不是崇拜迷信古人,而是在古人留下的很好的遗产基础上起步、前进,按照规律发展,这不仅是任务,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意愿。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绩显著,连续二三十年持续发展,不容易,文化建设也要抓起来。现在问题是文化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教育经费要增加,经费是一个方面,另外要培养什么人更值得注意。
  举例子来说,只有中国有5000年持续不断的历史,在这里演员就是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有时汉族人当皇帝,别的民族就辅助它;有的是少数民族人当皇帝,汉族就辅助它,从未中断。可是中国学校对历史太不重视,另外,投入力量也不够。高考时理科不考历史,这不行。要认识到教书是育人。培养13亿现代化的公民,不仅要懂得数理化,还要懂得怎么做人、怎么生活,这应该从小学开始,甚至从幼儿园开始。
  拿教育投入来说,科研有回报,可是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回报,只有投入,一般地方官员对没有回报的投入不感兴趣。所以虽然中央支持,但是基础薄弱,这个问题就不在这里讲了。
  今天主要讲《易经》发展变化的观点,这是祖先留下的一个宝贵遗产,我们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挥、发展、充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缺少旧的优良传统,也不会做得令人满意。
  问:《易经》和《道德经》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易经》的辩证法,对立、统一,好像在《道德经》里也有反映,这两者是传承关系吗?
  任先生:这有先后的关系,《易经》在前,老子《道德经》在后,古人说过,易老相通,老子继承发展得很好。不过《易经》讲刚健进取,老子讲柔弱胜刚,老子看到《易经》的刚健进取,有所发展,但是也有所偏离。
  主要参考书:
  汪致正:《易学津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王博:《周易经传译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网站编辑: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一)-免费教案
&|&&|&&|&&|&&|&&|&&|&&|&&|&&|&&|&&|&
◆您现在的位置:&&>>&&>>&&>>&&>>&教案正文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一)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一)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一)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知道我国义务教育法所确认和保障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及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能够从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三个方面初步分析义务教育的特征。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图片、文字、录像等材料,让学生知道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通过联系当地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法律保障义务教育的普及,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思想觉悟目标通过依法施教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法律在保障共面受教育权方面的作用,由此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教学重点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特征。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投影:丹阳经济实力在江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育发展却跃入全省先进行列。“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在丹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市委、市政府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乡镇财税体制改革后,很多乡镇坚持教育发展的目标不变,投入不减。近两年来,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和内部设施的总投入达到2.16亿元。1997年丹阳市被评为全“双基”教育先进县(市)、江苏省教育先进县(市)。如今在丹阳,乡镇与乡镇、学校与学校,你追我赶,不甘落后。问:丹阳市的乡镇由过去比办企业到现在比办学校这一深刻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温故中引出新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正强烈地呼唤着人才素质的现代化;而现代化的人才培训,必须领先教育的现代化。丹阳正是从本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一实际,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来拉动乡镇经济现代化建设。导入新课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在旧中国的烂摊子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追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教育的普及还是提高都还存在着差距。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华民族要崛起于东方,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须大兴科教之风,从娃娃抓起,从培养人才的基础过程抓起。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使用的课本封面上有一行字,是什么?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修订本)。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义务教育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内容。讲授新课二、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板书) 1.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板书) 请同学们看投影:材料一:原国家教委制定的《关于在九十年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实施意见》中,确定到2000年,在占全国总人口85%左右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左右,在校生达到5500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在校生达到1.35亿。我国是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实现上述目标要分三步走:1996年累计在总人口45%左右地区“普九”;1998年累计在总人口65%左右地区“普九”;到2000年累计在总人口85%左右地区“普九”。材料二:据统计,1996年全国已有52%的人口地区“普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实践入学率分别达到98.8%和82.4%;在校生分别为1.36亿人和5000万人。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材料一:说明我国目前正在有、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材料二:说明1996年已经超额完成“普九”任务,“普九”工作进展顺利。提问:我国为什么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即初等(小学)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1)义务教育的含义(板书)(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归纳。)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这里的“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守应尽的义务;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初等(小学)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共九年,又称九年义务教育。(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原因(板书)材料: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历史上曾一直落后于中国,唐朝时,日本曾19次派人来中国求学,日本的“大化革新”还照搬了中国的经验。但从近代日本就开始强盛了,尤其是当代日本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为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非常重视教育,注重提高国民的素质。在1873年,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就达到了28%(我国解放初才达到20%),1907年入学率就高达97%,二战后日本更是大办教育。目前日本正在普及高等教育。(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搞好义务教育,对于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发展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大力发展义务教育,是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根本措施。日本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很有启示,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所以,我国必须普及义务教育。那么,我国为什么不像日本那样普及高中教育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开头的一段材料,然后作出回答。(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不像日本那样普及高中教育,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还不具备普及高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能力;二是就教育自身发展而言,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抓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义务教育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必要性等,下面我们来接着了解义务教育的特征。(3)义务教育的特征(板书)请同学们看投影:材料一:1996年,辽宁丹东市第31中学的学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多达50人,于是学校所在地哈木堂镇政府向各村发出通知,要求辍学学生返校上课。负责教育的同志挨门挨户的宣传《义务教育法》,动员家长让孩子复学,但仍然有9名学生没有去学校报到。在秋季开学前,镇政府在多次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告到镇安区人民法院,法院经过依法审理,向这9名学生的家长下达了裁定书和执行通知书,对每位辍学学生家长罚款300元至500元,并强令他们在规定其间内送子女复学。由于法律的有力干预,这9名学生在新学期回到了学校。材料二:截止1997年底,全国已经有1882个县(市、区)和县级行政区单位“普九”人口覆盖率为6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87.1%。其中江苏丹阳市小学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实践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7―15周岁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提高到95%。材料三:1996年底,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三家联合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缴杂费,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缴借读费,除此之外,未经三家联合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学校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提问: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哪些显著特征?(学生结合材料回答,教师进一步分析并板书。)材料一:说明义务教育制度是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全社会必须遵守的,不能违反,凡不履行其应承担的各项义务的行为,都要受到强制性的处罚或制裁,即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材料二:说明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在我国境内,凡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期限的义务教育;全国各个地区都要实施义务教育。材料三:通过有关中小学收费政策的了解,使我们认识到,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这说明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还难以做到免收一切费用,对杂费应按国家规定标准收取,不得乱收费。①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板书)②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板书)③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板书)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前,学龄儿童入学率从旧中国的20%提高到90%,实践校数达到7.6万所,在校长数达到近4000万人,分别比旧中国增长了17倍和46倍,这些为推行义务教育打下了基础。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尚未普及小学教育,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没有受完规定年限的教育,致使文盲、半文盲仍在产生;不少中小学教师缺乏应有的培训;一部分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在一些城镇和乡村初中学生中途辍学严重等等。这些状况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义务教育法,以法律为依据,在全国有步骤地实施义务教育。2.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板书) 普及义务教育为什么需要相应法律来保障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仔细阅读教材的材料,然后谈谈你从这段材料中看出了什么?(学生阅读、思考、探究。)从该材料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确实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上仍很薄弱。在很多地方,中小学教育的条件得不到保障,大量的少年儿童不能正常地接受学校教育。多义务教育的含义看,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那么,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为了保证义务教育得以全面贯彻实施,我国专门制定了一部法律,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最重要的法律保证,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关于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情况。(设计学生活动:安排一个义务教育法专题问答。步骤:首先让学生自主看书、设疑、探究;然后小组之间相互问答。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都要认真参与。)问:义务教育法是什么时候通过的,什么时间施行的?答:分别是1986年的4月12日和7月1日。问:义务教育法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答: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问:义务教育法施行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答:它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反映了国家对未来一代的关怀,而且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具体体现。问:义务教育法共有多少条?它都定了哪些重要问题?答:18条。它规定了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学制,义务教育的管理和经费,对妨碍义务教育行为的处罚等重要问题。问:义务教育法对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怎么规定的?答:它的第5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能推迟到7周岁入学。”它的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同时还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就业。”教师: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所以,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国家、社会、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要求各方面都要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那么,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有实施义务教育中分别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学生回答后,显示相关的内容。)责任主体 应
责 国家 制定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兴办学校,保证必备条件;筹措经费,帮助贫困学生;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 社会 捐资助学,尊师重教;拒收童工,维护学校的教学程序和场地设施等。 学校 及时组织学生入学;不得随意开除适龄学生或勒令其退学;禁止体罚学生;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全面发展。 家庭 使适龄子女按时入学;保证适龄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史以来中央专项资金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教育工程是什么吗?对它的进展情况了解吗?请同学们看课后阅读与思考。(学生回答,教材归纳。)“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教育是1995年到2000年期间实施的一项旨在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宏大工程,这一工程由中央、地方投入巨资,先期在经济发展中等的湖北、湖南等12个省的383个贫困县实施,目前又在新疆、内蒙古经9个省469个贫困县实施,它一方面使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另一方面推动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这一实例反映出国家在义务教育中的职责主要有制定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兴办学校,保证必要条件;筹措经费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等。同学们知道,目前我国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影响最广泛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是什么?它是希望工程,回答正确。自1989年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如今,经历了15个年头,进展如何呢?请同学们看投影:据了解,目前全国希望工程的筹资规模已超过11亿元,救助失学儿童160多万名,建设希望小学4000余所;还为近万所农村小学配置了“希望书库”。另外,为了表彰和鼓励在贫困乡村学校一直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该工程还设立了“希望工程园丁奖”,并对1000多名希望小学的校长进行了业务培训。为了下个世纪的中国不再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希望工程正进入冲刺阶段――经过两年的努力,希望工程要累计救助失学儿童250万到30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6000所,到本世纪初基本完成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使命。这一事例反映出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社会的主要责任是:捐资助学,尊师重教。学校在保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主要有:及时组织其入学;不得随意开除适龄学生或勒令其退学;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和全面发展。请同学们看投影:在陕西省乾县大墙乡的西小章小学,校方一个学期除了向每位学生收取135元的书本费、杂费、报名费以外,还要收报费、药费、考试费,并为乡里代收每年50元的“普九费”。100多名学生因缴不起或不愿缴“普九费”而退学。提问:学校的这种做法错在哪里?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名因缴不起“普九费”而被迫退学的失学儿童,你该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学校由于乱收费,致使大批学生因缴不起“普九费”而辍学,严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作为受害学生,应该依靠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合法权利。家庭的责任主要有:使适龄子女按时入学;保证适龄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们最后讨论第37页的“议一议”:如果家长让你辍学学务工、务农,你怎么办?(学生回答,教育归纳)家长让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务工务农,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没有承担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应负的责任。作为孩子,应该向家长宣讲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让家长知道自己的所为是违法的,应立即改正。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个概念: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三个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有关教育的一部法律:义务教育法;在实施义务教育中五个方面的责任: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一)》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