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黑镜国歌是首相策划到底是哪一首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历史】中华民国的国名、国歌和国旗
1、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成立
日爆发的武昌起义震动全国。各省革命党人纷纷发动新军、会党或商会起义。本来反对革命的各地立宪派绅商多顺风驶舵,转向共和。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或弃职逃命,或被迫表示拥护独立。
武昌起义后一个多月,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
上海、江苏、贵州、安徽、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区先后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呈土崩瓦解之势。
12月2日,革命军攻占南京,长江上下游革命势力联为一气,南方各省均告光复。湖北和上海军政府都倡议组织临时中央政府。11月30日,各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决定在临时政府未成立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并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代表会议还决定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在南京召开大总统选举会。经反复协商,革命党领导人多主张推举刚刚从海外归来的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每省一票。孙中山以16票当选。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仍留在武昌。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
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2、关于北洋政府
1912年1月至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临时宪法,南京为临时首都。
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宣统帝溥仪的母亲隆裕太后发布退位诏书,“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为一大中华民国”;至此,中华民国正式取代与继承大清帝国。
1912年4月,孙中山辞职,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首都迁至北京。此后至1928年间称为“北洋时期”,该时期的中华民国政府也称为“北洋政府”。代表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的即是北洋政府。
4、关于国歌
(1)《中华民国国歌》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
  亚东开化中国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
  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
(2)《中华雄踞天地间》
  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革命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
  中华雄立宇宙间
  廓八埏
  华胄来从昆仑巅
  江湖浩荡山锦连
  勋华揖让开尧天
  亿万年
  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滚滚浪潮淹没。
(3)《卿云歌》
  1916年袁世凯下台。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
  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由教育部下令于1921年7月在全国传唱。
(4)《三民主义歌》1930年始
  《三民主义歌》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中华民国国歌,也是民国历史上和近代史是影响深远的国歌,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选择为世界最佳国歌。
三民主义歌由中国国民党党员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合作作词。原为广州黄埔军校的校歌,首次出自民国十三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之训词。北伐成功之後,中国国民党选择三民主义歌歌词为党歌并公开徵求伴随音乐。程懋筠的作曲在139名参赛者获胜,得到500银圆奖金。
  日,由于当时中华民国处在训政时期,许多国民党党员提议使用《三民主义歌》作为国歌。由于反对使用一党标志代表全国,所以设立了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支持国民党党歌。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批准了提案,而在1943年,
《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5、关于国旗
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
&&&&&&&&&&&
中华民国国旗(1912年-1928年)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二次北伐,攻克北京,改北京市为“北平特别市”(简称“平”),并立南京为首都(简称“京”)。国民政府所用之“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取代北洋政府的五色国旗(其后东北易帜)。
中华民国国旗()
6、关于国名
“中华民国”这个国号,是由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的。
1904年,孙中山在美国用英语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演讲时,用了“中华民国”一词的英译: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日,同盟会在东京召开纪念《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孙中山先生在演讲时,第一次用汉语提出“中华民国”这个名称。
1907年,为宣传反清排满革命思想,大学问家兼大革命家章太炎在《民报》第十七号上发表《中华民国解》一文,“中华民国”这一名称从此为更多人们所了解。为证明此国号名称之“名正言顺”,章太炎引经据典,广征博引,从历史文献中找到很多直接和间接材料,指出只有“中华民国”这个称号才是最好最恰当的国号,是独一无二的最佳选择。
由此看出,在选择和宣传“中华民国”这个称号的问题上,应当说孙中山和章太炎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个是最早提出且从法理上给予论证,一个是从历史文献和文化渊源中寻找证据,使其进一步合法化并获得文化上的正统化。
1916年7月,孙中山在上海作题为《中华民国之意义》的演讲时说:“诸君知中华民国之意义乎?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欧美之共和国创建远在吾国之前,二十世纪之国民,当含有创制之精神,不当自谓能效法于十八、九世纪成法而引以为自足。”原来,孙中山根据自己多年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研究,认为共和国体虽然是当时盛行于欧美的代议政体,但仍有其弊病。他要在中国实施直接民权,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点,所以要定名为“民国”而非“共和国”,而其英文的表述则为: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显然,孙中山要坚持共和国的根本原则、即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所有的人民主权原则,并希望借鉴瑞士、美国等国发展民主的经验,来补充代议制民主政体的不足:“更有进者,本党主张之民权主义,为直接民权。国民除选举权外,并有创制权、复决权及罢免权,庶足以制裁议会之专制,即于现行代议制之流弊,亦能为根本之刷新。由此,这‘中华民国’中的‘民’字绝对是核心内容,不可不用。”
日,孙中山在广州为全国青年联合会所作演讲中,再次提及这个问题:“‘中华民国’这个名词,是兄弟从前创称的,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诸君自然知道‘中华民国’和‘中华帝国’不同。帝国是以皇帝一人为主,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孙中山认为,从中国的领土、人民和国家主权的同一性和历史连续性来看,“中华民国”是与“中华帝国”相联系和相比较而存在的。中华民国的领土、国家主权仍然是“中华帝国”原来的领土和国家主权,但这些过去属于皇帝个人,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也;而“中华民国”的领土则是“普天之下,莫非民土”,“中华民国”的人民则是“率土之滨,莫非国民”了。最后,“中华帝国”的国家主权属于皇帝个人,而“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已经属于全体国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孙中山在政治上和法理上的贡献如是,再看看章太炎。
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中对“中国”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阳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就汉土言汉土,则中国之名,以先汉郡县为界。然印度、日本之言中国者,举中土以对边郡;汉土之言中国者,举领域以对异邦,此其名实相殊之处。”
而“华夏”之说,按照章太炎的解释,谓“华”取自华山;“夏”取自夏水。在《中华民国解》中,章太炎写道:“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世言昆仑为华国者,特以他事比拟得之,中国前皇曾都昆仑与否,史无明征,不足引以为质。然神灵之胄,自西方来,以雍、梁二州为根本,宓牺生成纪,神农产姜水,黄帝宅桥山,是皆雍州之地。高阳起于若水,高辛起于江水,舜居西城(据《世本》,西城为汉中郡属县),禹生石纽,是皆梁州之地。观其帝王所产,而知民族奥区,斯为根极。雍州之地,东南至于华阴而止;梁州之地,东北至于华阳而止。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则缘起如此也。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至于秦、汉,则朝鲜、越南皆为华民耕稼之乡,‘华’之名于是始广。‘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然今世已为通语。世称山东人为‘侉子’,‘侉’即‘华’之遗言矣。正言种族,宜就‘夏’称,《说文》云:‘夏,中国之人也。’或言远因大夏,此亦昆仑、华国同类。质以史书,‘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夏’本族名,非都国之号,是故得言‘诸夏’。……下逮刘季,抚有九共,与匈奴、西域相却倚,声教远暨,复受‘汉族’之称。此虽近起一王,不为典要;然汉家建国,自受封汉中始,于夏水则为同地,于华阳则为同州,用为通称,适与本名符会。是故‘华’云,‘夏’云,‘汉’云,随举一名,互摄三义。建‘汉’名以为族,而邦国之义斯在;建‘华’名以为国,而种族之义亦在。此‘中华民国’之所以谥也。”
章氏之言,过于艰涩,总而言之,“华”为国名,“夏”为族名,与“汉”字之名,三义互通。因此,“华夏”连称,按照其弟子许寿裳的解释,就是对民族主义最好的解释,就可以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在中国是适当的,在外国就不适当”之说做出最有力的证明。而“中华”之称,既具庄严肃穆之状,又与历史上的“中华帝国”文脉相承,因此,“中华民国”就是最好最恰当的国号。
总之,在解释为何使用“中华民国”这个称呼为“国号”方面,孙中山和章太炎各自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具体而言,孙中山着重解决的是为何要用“民国”而非“共和国”,是侧重于其革命性和民主性;而章太炎着重解决的是“中华”二字的文化渊源,是为新生的共和国寻求文化和传统意义上的支撑,显示其合法性和正统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华民国国歌,摘自百度,(这才是真正传承中华文化的国歌)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歌词是: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这是我国第三首国歌。
编辑本段袁世凯篡夺了中华革命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  歌词是: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锦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滚滚浪潮淹没。
编辑本段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
&&卿云歌卿云灿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并由教育部下令于1921年7月在全国传唱。
编辑本段&&三民主义歌三民主义歌由中国国民党党员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合作作词。原为广州黄埔军校的校歌,首次出自民国十三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之训词。北伐成功之後,中国国民党选择三民主义歌歌词为党歌并公开徵求伴随音乐。程懋筠的作曲在139名参赛者获胜,得到500银圆奖金。  日,由于当时中华民国处在训政时期,许多国民党党员提议使用《三民主义歌》作为国歌。由于反对使用一党标志代表全国,所以设立了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支持国民党党歌。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批准了提案, 而在1943年, 《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歌词是: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中华民国另设国旗歌,名为《青天白日满地红》,由戴传贤作词、黄自谱曲,供升降中华民国国旗及中华台北奥委会会旗时演奏。歌词为: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亚称雄。毋自暴自弃,毋固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务近功。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野生主播求抱走
你的老公已到达战场。来个守护啵?
你们没洗脸的小仙女来了
嗷嗷想要个守护?
新人求守护求关注啦啦啦
我胖我是你家大米了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台大票选最希望消失歌曲:“中华民国国歌”排第一_凤凰资讯
台大票选最希望消失歌曲:“中华民国国歌”排第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台大学生认为&中华民国国歌&最应该消失 台网友:最该消失的大学呢?【环球网报道记者 徐亦超】台湾大学的一门通识课日前票选出&最希望消失的歌曲&,
原标题:台大学生认为&中华民国国歌&最应该消失台网友:最该消失的大学呢?【环球网报道记者 徐亦超】台湾大学的一门通识课日前票选出&最希望消失的歌曲&,结果排名第一位的歌曲令人大跌眼镜,是所谓的&中华民国国歌&,事件在岛内引起强烈争议。对此,民进党&立委&郑宝清14日上午质询台当局&行政院长&林全,林全仅表示&有看到媒体报道。&而当郑宝清进一步称,这就是因&威权体制&留下的意识形态所致,所以是否先移除校园内蒋介石铜像?林全则推说,会请台教育部门研议。据香港中评社3月14日报道,台湾大学社会系教师李明璁本学期在台大开设通识课&音乐社会学&,并出3道作业题目,其中的一道题目为&如果你希望有一首歌能从地球上永久性地消失,那会是什么?&最后在139份回答中,票选出第一名为&中华民国国歌&,引发激烈的议论。民进党&立委&郑宝清14日在&立院&质询林全时,先问林全是否知道台大相关的票选结果,林不愿正面回答,最后仅表示&我有看到媒体报道。&郑宝清随后又称,他不是要问林&国歌&的问题,而是要询问&转型正义&的议题。郑宝清又声称,全台最菁英的学生最讨厌歌曲竟是&中华民国国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地方像台湾这样,每逢&2&28&,蒋介石铜像就造成撕裂、冲突,他已提案移除校园内的蒋介石铜像,问林需要多久时间可以全面让蒋的铜像在校园消失?林全表示,台教育部门已有相关处理原则,将照此处理,至于时程,因社会上有些改变的话,总是希望能有更多沟通,所以会请教育部门研议。对于台大课堂上这项给予&绿委&充分&发挥空间&的票选题目,众多台湾网友却并不买账。不少网友都在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上留言,将矛头纷纷对准台大。有网友酸讽,谁可以举办一个&最该在地球上消失的大学测验吗?&有人更直言,&不意外,台北帝国大学(台大旧称)&,&让台大也从地球上消失吧&,还有网友感叹,&怕以后只有大陆的国歌可以听了,无法理解&台独&对台湾人民有什么好处?&事件在&脸谱&上引发岛内网友激烈讨论凤凰多知道&中华民国国歌&台湾地区现在的&中华民国国歌&,又称&三民主义歌&,是孙中山在日举行的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对该校师生发表的训词;1928年底,中国国民党决定将训词定为党歌、并对外征求曲谱,最终由程懋筠的作品获选。国民政府在1930年决议先以&中国国民党党歌&代用为国歌,之后对外征求创作,但均定为&从缺&,此歌曲遂于1937年正式定为国歌。国民政府退台后沿用。其词为: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责任编辑:张博麟 PS038]
责任编辑:张博麟 PS03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98667
播放数:613879
播放数:2311947
播放数:5808920中华民国国歌--第四野战军第一门户网站
第四野战军第一门户网站
你当前的位置:&
中华民国国歌
中华民国国歌
  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
  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
  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
  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
  贯彻始终。
  以上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源自孙中山先生之训词。
  这是训词出自民国十三年六月十六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之训词。北伐成功以後,戴传贤建议将此训词,采为中国国民党之党歌歌词。民国十七年,经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向社会各界公开徵求乐谱,最後由国立中央大学声乐教授程懋筠以曲调优异所作的一首,在一百三十九件作品中,拔得头筹,成为中华民国国歌的谱曲人。
  民国十八年一月十日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采程懋筠所谱者为党歌。因该歌词极富爱国思想,且曲调庄严和平,雄壮有力,有激发民族意识之效能。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行政院明令全国在国歌未制定前,一般集会场合,均唱这首党歌代替国歌。
  其後社会人士认为党歌是勉励党员之训词,只能代表党不能代表国,且全体国民不全然为党员,实有制定国歌之必要。於是教育部行文通令全国,徵求国歌歌词,欲以当选的国歌颁行全国。经教育部多次的审查,均未能作出最後决定。
  民国二十五年再组成「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专门负责主持国歌编制研究事宜,并正式登报公开徵求国歌歌词。经过「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研究结果:认为黄埔军校训词,充分表现革命建国精神,不但合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且代表中华民国立国精神。乃向中央建议,以 中山先生对黄埔军校之训词,作为正式国歌。民国二十六年六月三日,中央常务委员会终於通过以党歌作为国歌。国歌徵选案至此遂告确定,自此,党歌正式变成国歌。
&&&&& 程懋筠(一九○○-一九五七),江西新建人,出身官宦世家,幼时尤好音律,先後在江西省立高等师范学校、东京音乐学校(日本上野音乐学院)等校深造,专攻小提琴,後来改修声乐与作曲。返国後,任教国立中央大学、杭州社会大学等校,教授声乐与作曲。民国三十六年暑假来台,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曾致聘书,嗣因返沪任教,大局逆转,未及再度来台。
&↓相关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首国歌的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