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晞,日禺,日正,日昃,日晡是什么意思,日没,日夕

四季、月份及时辰的别称
四季、月份及时辰的别称
四季的别称:
阳春、青阳、艳阳、阳节、淑节、韶节、青春、苍灵、三春、九春。
朱明、朱夏、炎序、炎节、炎夏、清夏、朱律、长嬴、三夏、九夏。
素商、高商、金天、白藏、素节、商节、萧长、凄辰、三秋、九秋。
元冬、元英、元序、清冬、严节、寒辰、岁余、安宁、三冬、九冬。
农历十二个月份的常见别称:
一月: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元月、新春、新正、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岁首、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春、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正月、正岁。
二月: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着夹钟、仲钟、仲春、仲阳、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竹秋、花朝。
三月:暮春、末春、季春、寎月、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筍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
四月:乏月、荒月、阳月、梅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清和月。
五月: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贱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六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七月: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霜月。
八月: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大清月、竹小春。
九月: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玄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禰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十月: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小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十一月: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冬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十二月: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暮岁、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
十二时辰别称: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下面对十二时的名称逐一诠解溯源,以便大家了解它们的词义、来源和用例。
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见《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当日凌晨1时。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我国现在的农历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的起点。人们总是用夜半子时合朔作为起始点来计算历法的。
夜半:子夜 夜分 中夜 未旦 宵分
“鸡鸣”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1-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
鸡鸣:荒鸡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气”是所见到的“平旦”一词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
平旦:平明 旦明 黎明 早旦 日旦 昧旦 早晨 早夜早朝 昧爽 旦日 旦时
“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日出:日上 日生 日始 日晞 旭日 破晓
食时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
食时:早食 宴食 蚤食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隅中:日禺 禺中 日禺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
日中:日正 日午 日高 正午 亭午 日当午
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13-15时。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
日昳:日昃 日仄 日侧 日跌 日斜
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晡”(馎)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晡时:馎时 日馎 日稷 日夕 夕食
“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19时。“日入”一词似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
日入:日没 日沉 日西 日落 日逝 日晏 日旴 日晦 傍晚
十一、黄昏
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黄昏:日夕 日末 日暮 日晚 日闇 日堕 日曛 曛黄
十二、人定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人定:定昏 夤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眼眸深邃、轮廓分明、身材颀长,活生生的一幅画。
这在监狱民警看来,那么令人不可思议。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礼记&少仪》有:“言语之美,穆穆皇皇。”中华用语不光讲究谦恭,也讲究婉雅,今天就先来看一看称谓之雅。
  巍巍昆仑,滔滔黄河
  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 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神州:相传,中国远古部落首领黄帝统治的土地被称为神州。《古今通论》:&昆仑东南方五千里谓之神州,州中有和羹乡方三千里,五岳之域,帝王之宅,圣人所生也。&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孟子&梁惠王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中夏:《后汉书&班彪列传下》:“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吕向 注:“中夏,中国。”
  函夏:《汉书&扬雄传上》:“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家乡: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桑梓:唐&柳宗元《闻黄鹂》:“乡离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梓里:金&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
  故园:唐&杜甫《上白帝城二首》:“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园人。”
  故乡: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乡国:宋&苏轼《游金山寺》:“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乡邦:南北朝&鲍照《还都》:“君王还京国,游子思乡邦。”
  乡关:唐&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井:明&崔桐《醉李补阙雨中寄题》:“白发返乡井,微官有子孙。”
  乡曲: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 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 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 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 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子时:夜半、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
  丑时:鸡鸣、荒鸡。
  寅时:平旦、平明、旦明、黎明、早旦、日旦、昧旦、早晨、早夜、早朝、昧爽、旦日、旦时。
  卯时:日出、日上、日生、日始、日、旭日、破晓。
  辰时:食时、早食、宴食、蚤食。
  巳时:隅中、日禺、禺中、日禺。
  午时:日中、日正、日午、日高、正午、亭午、日当午。
  未时:日i、日昃、日仄、日侧、日跌、日斜。
  申时:晡时、A时、日A、日稷、夕食。
  酉时:日入、日没、日沉、日西、日落、日逝、日晏、日B、日晦、傍晚。
  戌时:黄昏、日夕、日末、日暮、日晚、日、日堕、日曛、曛黄。
  亥时:人定、定昏、夤夜。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故交:旧友。唐&杜荀鹤的《山中作与故交宿话》:“山中深夜坐,海内故交稀。”
  款交:友谊深厚的朋友。《杜京产传》:“会稽孔巅清刚有峻节,一见而为款交。”
  神交:心意相投的朋友。西晋&虞溥《江表传》:“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闻也。”
  石交:友谊坚如磐石般的朋友。《史记&苏秦列传》:“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
  世交:世代有交谊的朋友。《晋书&何劭传》:“太保与毅有累世之交。”
  硕交:友谊非常坚固的朋友。《文选&阮r〈为曹公与孙权书〉》:“而忍绝王命,明弃硕交。”
  至交:交情最深厚的朋友。唐&孟郊《劝学》:“至涅不缁,至交不疑。”
  杵臼交:不嫌贫贱的朋友。《后汉书&吴v传》:“公沙穆东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v赁舂。v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聊斋志异&成仙》:“文登周生,与成生少共笔砚,遂定为杵臼交。”
  布衣之交:平等相处的普通老百姓的交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青云之交:与仕宦(即权势者)交的朋友。《书言故事》记载:江淹一次喝酒后感慨地说:“袁明叔与我,有青云交,非直衔杯酒而已。”
  半面之交:只见到一面的人。《后汉书&应奉传》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记载,应奉的记忆力非常好,有个车匠曾于门中露半面看他,几十年后,在路上见到那个车匠,应奉还认得他并同他打招呼。也作“半面之旧”。
  一面之交:相逢一面,交情很浅的朋友。《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注引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倾盖之交:萍水相逢却相交甚欢的朋友。《孔子家语&致思》:“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甚浃洽。”
  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之交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金石之交:友谊学厚如金石般坚固的朋友。《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虽自以为汉王为金石之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肺腑之交: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君子之交:不计功名利禄,以声气相求,道德相期的朋友。《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北周史&黎景传》:“虽穷居独处,不以饥寒易操,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之交。”
  贫贱之交:贫困潦倒时结交的朋友。《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忘形之交: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新唐书&孟郊传》:“小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之交。”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再世之交:与父子两代都结为朋友。《宋史&邵伯温传》:“伯温入了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
  总角之交:也作总角之好,指童年就很要好的朋友。《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竹马之交:幼年时的朋友。《世说新语&方正》:“帝曰:‘聊故复忆竹马之交好不?’”
  八拜之交: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后来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知音之交(伯牙和钟子期)、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舍命之交(角哀和伯桃)、胶漆之交(陈重和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和巨卿)、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欢伯: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汉&焦延寿《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金波: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元&张养浩《普天乐&大明湖泛舟》:“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喈喈。”
  鬯(j& ch&ng):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的诸侯。《诗经&大雅&江汉》:“厘尔圭瓒(z&n),鬯一卣(yǒu)。”
  白堕:一个善酿者的名字。宋&苏辙《次韵子瞻病中大雪》:“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唐&杜牧《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壶觞:盛酒的器皿。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壶中物:唐&张祜《题上饶亭》:“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杯中物:唐&白居易《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
  忘忧物:东晋&陶潜在《饮酒&其四》:“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醇酎:味厚的美酒。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阴注阳受》:“复置醇酎数斗於侧,其人以巨杯引满而饮。”
  酌:邹智《吊刘忠定公文》:“折寒梅以为羞兮,洒飞泉以为酌。”
  酤:《诗经&商颂&烈祖》:“既载清酤,赍(jī)我思成。”
  醑(xǔ):本意为滤酒去滓。唐&李白《送别》:“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鞭。”
  醍醐:唐&白居易在《将归一绝》:“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
  黄封:皇帝所赐的酒,也叫宫酒。苏轼在《与欧育等六人饮酒》 :“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
  清酌:祭祀用的酒。《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唐&徐夤(y&n)《劝酒》:“休向尊前诉羽觥,百壶清酌与君倾。”
  昔酒:久酿的酒。《周礼&天宫酒正》:“辨三酒之物, 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缥酒:绿色微白的酒。三国&魏曹植《七启》:“乃有春清缥酒, 康狄所营。”
  青州从事: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坏酒的隐语。《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 ,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宋代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岂意青州六从事, 化为乌有一先生”的诗句。
  曲生、曲秀才:唐&郑ぃqǐ)《开天传信记》:“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明&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清代北轩主人写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馆难忘曲秀才。”
  曲道士:宋&陆游《初夏幽居》:“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曲居士:宋&黄庭坚《杂诗》:“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曲蘖(ni&):本意指酒母。《尚书&说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唐&杜甫《归来》:“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
  春:《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唐&杜甫《拨闷》:“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茅柴:对劣质酒的贬称或对市沽薄酒的特称。宋&吴聿《观林诗话》:“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
  香蚁:酒味芳香,浮糟如蚁。唐&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浮蚁:东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绿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唐&白居易在《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碧蚁:宋&吴文英《催雪》:“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
  天禄:《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
  椒浆: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屈原《九歌》:“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扫愁帚、钓诗钩:宋&苏轼在《洞庭春色》:“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狂药: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下羁。唐&李群玉《索曲送酒》:“廉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
  酒兵:酒能解愁,就像兵能克敌一样。唐&李延寿撰《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
  般若汤:和尚称呼酒的隐语。宋&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谓鱼为水梭花,鸡为钻篱菜,竟无所益,但自欺而已,世常笑之。”
  清圣、浊贤:《太平御览》引《魏略》:“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三国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后人就称白酒或浊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宋&陆游《溯溪》:“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
  七弦:三国魏&嵇康《酒会》:“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七丝:宋&赵\《游青城山》:“陟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
  凡桐:佳琴多为桐木所斫。宋&苏辙《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久厌凡桐不复弹,偶然寻绎尚能存。”
  玉振:古琴弹时金声玉振。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古琴名:冰清、春雪、玉振、黄鹄、秋啸。”
  玉琴:琴以玉饰。唐&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玉徽:琴徽每以玉制。《梁书文学传&庾肩吾》:“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丝桐:相传远古伏羲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孤桐:峄山南坡所产桐木,制琴质好,声音清亮,故称。《尚书.禹贡》:“峄阳孤桐。传: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鸣丝:古琴拨丝弦而后得声。唐&李白《邯郸南亭观伎》:“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
  鸣琴:古琴拨弦而鸣。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峄阳:峄山南坡,称“峄阳”,所产之桐是造琴的上等木料,故精美之琴代称之“峄阳”。晋&葛洪《抱朴子.擢才》:“峄阳云和,不为不御而息唱,以竞显于淫洼。”
  弦桐:古琴桐木为制,练丝为弦,故称。南朝宋谢庄《月赋》:“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
  桐君:桐为斫琴佳材,拟称为“桐君”。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珠柱:北周&庾信《小园赋》:“琴号珠柱,书我玉杯。”
  流徽:古琴以十三徽为志,故琴音为“流徽”,代指琴。南朝梁&张率《相逢行》:“堂上抚流徽,雷朝夕施。”
  清英:古琴桐制,音色清悦。《文献通考&乐十》:“相如之绿绮,蔡邕之焦尾,以至玉林、响泉、韵磬、清英、怡神之类,名号之别也。”
  绿绮:西晋&傅玄《琴赋序》:“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焦尾(桐):汉蔡邕以烧焦桐木制琴,故称。《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落霞:唐&陆龟蒙《幽居赋》:“著名聚雪,仍招死草之讯;琴号落霞,尚被枯桐之说。”
  舜琴:琴古制五弦,传为舜发明。《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虞弦:相传虞舜制五弦琴。明&高明《琵琶记》:“强对南熏奏虞弦。”
  槁梧:以干枯桐木制琴。《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瑶轸:琴轸玉制,泛指琴。唐&李白《北山独酌寄韦六》:“坐月观宝书,拂霜异瑶轸。”
  瑶琴:南朝宋&鲍照《泥古》:“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纲罗。”
  鹤轸:相传师旷鼓琴,玄鹤来舞。唐&王勃《与员四等宴序》:“古今惜芳辰者,停鹤轸于风衢;怀幽契者,伫鸾觞于月径。”
  爨(cu&n)下余:唐&韩愈《题木居士》:“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余。”亦称“爨下残”、“爨下薪”。
  三尺桐:也称“三尺琴”。传说神农桐木制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故称。宋&苏轼《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峄阳友:明&黄一正《事物绀珠》:“李建勋称琴为峄阳友。”
  清英居士:对古琴拟人戏称。元&罗先登《文房图赞序》:“焦桐字良材,号清英居士。”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命笔、涉笔:提笔撰文、写诗、作画。
  起笔:文章的开头。
  亲笔:自己写成的文字。
  嘱笔:受人之托写的文字。
  执笔:集体讨论,由一人或数人动手写。
  辍笔:写作时中断或停止。
  文笔:文章的韵味和风格。
  练笔:练习性的写作。
  试笔:尝试性的写作。
  仿笔:模仿别人的字画。
  神笔、妙笔:特别精彩的文字。
  生花之笔:杰出的写作才能。
  伏笔:文章中某些读了后才能进一步明白其含义的文字。
  警笔:富有启迪和哲理的警句。
  闲笔:与题意关系不紧的文字。
  名笔:著名人士写的文章。
  大手笔:名作家、书画家的作品。
  工笔:特别细致的文字、绘画。
  掾笔:重要文章或笔力雄健。
  仙笔:文章清逸超群为常人所意想不到。
  歪笔:无聊、庸俗或耍小聪明的文字。
  曲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
  信笔:不假思索、随意写成的文字。
  逸笔:轻松自如的文字。
  随笔、漫笔:对阅读、工作、生活某方面有所感想而写的文章。
  赘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
  败笔:字句或笔画写得不好。
  秃笔:比喻不高明的写作能力。
  大笔:称颂他人的文章。
  绝笔:一个人最后的文字或作品。
  谨笔:对上级、长辈写信或文章谦称。
  草笔:对同辈、小辈写信或文章谦称。
  刀笔:旧时的公文、诉讼状。
  御笔:皇帝写的文章。
  余笔:正文结束后的补充性文字。
  润笔:古代的稿费。
  投笔:文人不再从事写作。
  收笔:文章的结尾。
  汉语可以朴实无华,也可以美轮美奂。身处俗世,能够偶尔品味一下这些渐渐被遗忘的雅韵,蛮好。
  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如无特殊标注,“还原社”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还原社公众号(hysociety)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还返国学本色、复原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明、扼守千年传承.....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晡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