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后 PC 后pc时代 知乎

不是后PC时代,而是PC+时代来源:畅享网&&作者:高玉娴 17:05:01日前,张亚勤离开微软加入百度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都在揣摩其离开微软的原因以及微软的未来,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PC时代的结束。分享到:
本文关键字:
日前,张亚勤离开加入百度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都在揣摩其离开微软的原因以及微软的未来,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PC时代的结束。&其实,早在前两年,关于PC时代是否终结的讨论就已经在业界展开。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平板电脑的兴起以及各种日常设备被接入,移动互联迅速发展,加上弹性工作制被广为提倡,BYOD(自带工作设备)在办公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因此,PC市场也加速衰败。面对此番趋势,包括、惠普、戴尔等许多行业巨头在前两年也陆续将业务重心从PC转向领域,加速转型。因此,许多人认为PC时代已经结束,&后PC时代&概念开始深入人心。&然而,这一概念也一度引起了争议,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平板电脑只是PC的一个重要补充设备,PC仍然是人们使用频率很高、且很重要的工具,从视频剪辑、音乐混合,到表格制作和正式公文等等都需要PC的参与。&&显然,目前在许多功能的实现上,移动设备仍远远不能取代PC设备。20多年来,PC能够在IT界叱咤风云、屹立不倒,关键就在于它超强的运算能力,而这点恰恰是移动端无法企及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型的电子设备已经动摇PC的&权威地位&,但在商业和专业用途上,它仍然拥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因此,笔者认为所谓的&后PC时代&,并非谁取代谁,也并非PC时代的结束,而是PC领域的又一轮革新。&近期,IDC也发布了最新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智能连接设备的出货量将近10亿,总收入4890亿美元。而到2016年Android设备的份额将超传统 Windows PC,但是由于用户基本上会持有多种设备,所以将未来的时代称之为PC+时代比后PC时代更合适。&因而,对于IT厂商而言,单纯的PC端或者单纯的移动端都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跨端应用才是王道。&对于微软来说,当然也是如此。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所说,上一个时代成功的公司,在下一个时代几乎注定失败。闪耀了一整个PC时代之后,能否果断破茧,毅然转型,抓住PC+时代,成为了微软关键的一步。&过于留恋过往的既得利益,就必然使其陷入困局。想要在接下来的趋势中继续&呼风唤雨&,恐怕微软需要一个更有魄力的掌舵者。正如凤凰财经的评论文章所说:&未来如果微软没有成功,不能责怪任何人,但是万一成功,一定有英雄存在。&&责编:dora.gao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分享到:
发表评论姓名:&&&&邮箱:&&&&验证码:
信息化规划
通过咨询项目或年度顾问方式,帮助您架起业务和IT的桥梁,解决业务和IT创新融合、现有系统取舍难、IT架构、建设路径、IT治理、IT支出优化等IT策略问题。
拨打400-698-9918
立刻联系您身边的IT顾问,获得专业梳理(节假日不休)
通过电话,与您交流信息化现状及要解决的管理问题,帮助您确定IT建设的基本思路,回答您在IT规划方面的常见困惑。
拨打400-698-9918
立刻联系您身边的IT顾问,获得专业梳理(节假日不休)
声明:此服务畅享IT不收取任何费用!
如觉满意,可为畅享IT向您的朋友圈进行口碑宣传。
与您签订总包或三方合同,帮您解决业务和IT规划落地走样、IT详细设计缺失、难以寻觅靠谱的技术供应商、多个供应商协调难、维护升级服务保障难等棘手问题。
拨打400-698-9918
立刻联系您身边的IT顾问,获得专业梳理(节假日不休)
供应商选型
为您推荐与企业需求、预算相匹配的靠谱服务商、产品商,解决产品选型没有底、服务商质量难保障的问题。
对需求设计给出建议,对企业准备的需求文件提出评审意见。
通过典型客户参观、专家评价等方式,对您预选择的供应商给出第三方评价。
拨打400-698-9918
立刻联系您身边的IT顾问,获得专业梳理(节假日不休)
声明:此服务畅享IT不收取任何费用!
!如觉满意,可为畅享IT向您的朋友圈进行口碑宣传。
与您签订监理合同,以里程碑专家评审、项目变更协调、风险控制研讨、供应商关系协调、CIO智力网络等为主要服务内容,与甲乙方一起实现上线成功。
拨打400-698-9918
立刻联系您身边的IT顾问,获得专业梳理(节假日不休)
通过电话,交流您IT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在IT建设路径、供应商选择、IT项目棘手问题处理等方面提供智力和资源支持。
拨打400-698-9918
立刻联系您身边的IT顾问,获得专业梳理(节假日不休)
声明:此服务畅享IT不收取任何费用!
!如觉满意,可为畅享IT向您的朋友圈进行口碑宣传。
开发维护外包
畅享IT帮助寻找可靠的、性价比高的开发力量,签订外包合同或三方合同,为企业提供可信赖的开发量,为IT供应商解决开发力量不足的问题。
畅享IT帮助寻找靠谱的、性价比高的维护力量,签订外包合同,对客户满意度负责,为客户解决维护运营服务保障难的问题。
拨打400-698-9918
立刻联系您身边的IT顾问,获得专业梳理(节假日不休)
对IT系统、IT项目或IT管理进行评估,出具中立评估报告,解决IT评价难、取舍难的问题。
拨打400-698-9918
立刻联系您身边的IT顾问,获得专业梳理(节假日不休)
企业若对供应商产品或服务不满意,可请畅享IT做案例采访,进行曝光。
拨打400-698-9918
立刻联系您身边的IT顾问,获得专业梳理(节假日不休)
声明:此服务畅享IT不收取任何费用!
!如觉满意,可为畅享IT向您的朋友圈进行口碑宣传。
400-698-9918后PC时代?更是全新的PC时代!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2日讯(记者 高斯翾) “后PC时代”一词由来已久,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以公元2000年作为科技史的一个分水岭。公元2000年之前称之为“PC”时代;而公元2000年之后则被称为“后PC”时代。
苹果前CEO乔布斯去世前曾抛出这样一个观点,他认为个人电脑将不再统领数字世界,未来几年领导整个数字世界的将是其他的产品,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着互联网全面走入人们的,"后PC时代"的产品已经成了生活中"不能没有"的一部分。
我们已进入后PC时代
对于苹果"后PC时代"的观点,惠普、微软都曾经给予过反驳,称平板电脑等设备只是PC的一个重要的补充,而PC仍然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且最重要的工具。不少人一提到后PC时代,也会争得面红耳赤,纷纷强调PC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坚持后PC时代还没有到来。
这其实只是一部分人对后PC时代一种误读。所谓"后PC时代",并不是谁会取代谁,更不是PC会就此消亡。不过面对着PC产业日薄西山,而苹果"赤裸裸"的千亿现金储备,任何人都不能无视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其实后PC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PC不再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人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体验网络带给我们的享受。
硬件厂商已转向手机与平板
"后PC时代"的说法已经提了好几年,但是以什么标准判断这个时代真的到来了?硬件厂商便可以证明!
据市场研究公司IHS发布的报告称,全球生产的内存芯片用于PC的比例已经低于50%,正式宣告所谓后PC时代的到来。虽然这只是一项数据,但事实上它却显示了现代科技行业的转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内存芯片的主要用途一直是生产PC。但显然,现在已经不是了。
那么这些芯片都跑到哪儿去了?首先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据数据显示,到今年年底,智能手机消耗的内存芯片将占到20%左右,而平板电脑的芯片总数也在持续增长。巨大的市场需求,让这些硬件厂商已经"调转枪口",将更多的原件提供给了"后PC设备"。
 移动应用助推后PC时代
苹果CEO库克在今年3月的iPad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后PC时代,因为苹果迄今为止已经销售了1.72亿台包括iPod、iPad和iPhone等"后PC"设备,这些产品占公司总营收的76%,而iMac和Mac笔记本业务所占营收比例已经越来越低。这项数据表明,相比传统的PC设备,后PC时代的产品需求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支撑这个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种类繁多的移动应用。
有的人曾经开玩笑,说现在的人甚至蹲厕所也要抱个平板切水果。这种比喻可能有些夸大,但是消费者的个人习惯正在随着这些有趣的应用而发生改变。iOS系统的日益完善,是APP应用大规模爆发的导火索,众多的应用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数据显示,APP数量在过去的三年里增加了300,000个,APP下载量已经突破352亿次,APP客户端前途一片光明,爆炸式市场增长也带给了移动市场巨大的商机。
  一个全新的时代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咄咄紧逼,传统PC的日子愈发艰难起来。虽然个人电脑不会立即被移动设备所取代,PC仍是数字家庭、办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人们对它的依赖已经不再那么强烈,生活习惯也因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而改变了。面对更轻薄、更便携的移动设备,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享受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
不可否认,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网络布局也还不够发达,这些后PC时代的产物在我国还更多是个"玩意儿",并没有将它强大的功能,完全发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不过在这个蒸蒸日上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兴、华为等大厂商已经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中小企业的数量也已达到千万,他们正以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朝着全新的PC时代前进。
这并非是"后PC时代",PC的重要性只是越来越淡,但不会缺了PC,PC也不会被彻底取代。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全新的PC时代!
(责任编辑:冯虎)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675260条
评论261156条
评论160001条
评论132118条
评论111544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解读“后PC时代”
  这次发布会最关键的词汇大概就是乔布斯所说的&后PC时代&的概念。这个概念其实隐藏在苹果产品发展的主线条中,去年个人也撰写了类似的文章,表明苹果的产品设计理念更接近于视频游戏机的设计理念。正所谓&平板电脑后PC时代的设备,要比PC更容易使用,更依赖用户的直觉。 只靠技术远远不够,需要把技术与艺术和人文结合起来,需要软硬件的结合。&  解释一下就是:客户选择这类产品,主要看可以做什么,能否简单便捷的做好,而不是关心硬件的标准和系统的所属。而新的性价比=投入的金钱/方便有效的应用体验。  对于习惯于PC时代的人来说,由于一个潜在的前提是,操作系统基本是固定的,使用的软件相对固定。这样评价一个系统的效能则主要从硬件配置和软件投入来比较,也就是说。软件投入是相对固定的,或者说所有提供的设备使用的软件环境基本相同,那么硬件就成为相互比较的基础。也就是主要的变量。  而一旦软件环境完全不同的情况下,硬件似乎很难作为最重要的比较参数来看待了。  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当年的PS2,xbox和Wii之争,Wii当时所用的硬件是最差的,但整体操作感觉是最好的,因此,Wii可以大卖,但随着Xbox的Kinect和PS体感器件的推出,这种优势则不复存在,但竞争的格局则不再局限于游戏机视频计算能力和主体计算能力了。  乔布斯的目的是把人们评价产品的方式拉回原点,就是我们的需求本身。其实,任何技术发展的路径常常是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如果大家接受这种评价方式,对于竞争者来说,大家就回到了事情的原点。就是针对目前的应用或潜在的应用来说,各家能否提出更直觉,更便捷,更实用的产品。就像游戏机的竞争环境一样,当产品关注到最后体验的时候,这些产品生态其实都是封闭的。  因为Android复制的是当年Windows的模式:统一的操作系统+一拥而上的硬件制造商。  对于Android体系下的产品,大家比较的参数主要是硬件。因为操作系统都是一样的。显然苹果不想这样去和Android产品竞争。  即便如此,相对于某个特殊应用,例如视频播放性能,可以跨平台测试,但一旦实现的基本的性能指标,多余的对体验是没有帮助的,例如720P播放,30帧对比60帧的播放能力虽然低很多,但对于使用体验来说,毫无帮助。用户不能从这种提升中直接受益。这就是所谓的产品直觉。但一个划动操作的流畅度则会完全改变用户对产品的印象。定点操作的准确度也是如此。这还是可以比较的,更深入的是,操作模式的改变,新的操作模式是否更直觉,更容易理解,不需要复杂的产品说明,直接上手就能操作。可以说苹果在这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相对于其他公司来说,苹果是把&人机操作指南&作为圣经来执行。而同样的指南不论微软还是其他公司都没有这样完整和详细的纲领指导。  如果人们接受&操作的直觉性&这个衡量指标,则苹果就可以把自己多年的积累换成价值观。  以前有句老生常谈:&领先的企业制定标准&。其实最领先的企业是建立新的价值观。例如时尚奢侈品,名牌服装,瑞士钟表,钻石,包括国家形象,乃至互联网本身,更多需要输出的就是价值观,或者说是格调,文化。  操作直觉是很难用一些参数来衡量的,其实就是个调调。很主观但又很现实的东西。放下既有的观念,一比较就显现。最好的方式,是把产品扔给孩子,也不进行指导,看看他们会不会很快上手。在这一点上,苹果当然是绝对的优势。但反过来看,提倡这种设计理念,实在对消费者没有任何坏处。  不过在人类的学习模型中,复杂的概念性进入,也就是陡峭的学习曲线,可以让用户更深刻的理解操作,并很难放弃。平滑的学习曲线,则不容易形成新的操作习惯。这也说明了很多Windows用户转向于Mac的困境。其实问题不在于Mac是否好用,而是用户发现以前在Windows下面学习的概念和技术,无法使用到Mac中,这让很多人产生挫折感。所以习惯或陡峭的学习曲线可以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因此,直觉操作和培养型操作是系统设计的两个极端,后者我们常常讥讽为&工程师作品&。但理念还是有一个区分的,前者是关注于我想用什么,什么更适合我。后者是这个东西一旦学会非常好用,你可以用它做很多事情。  因此会出现两种产品,一种是多功能需要用多个方便的产品实现。一种是一个产品实现更多的功能。  在计算机硬件成本很高的时代,我们倾向于用软件把一台计算机武装成变形金刚。  但如果一旦硬件成本不高,我们则倾向于使用更多方便使用的产品。我们可能不会吝啬于用一台(单手)智能手机+(双手)平板电脑+(膝上)笔记本+(桌面)台式机,来构筑我们的使用环境。因为每个产品有自己的使用特性和方便之处。我们不再希望笔记本可以充当电话,平板和台式机。但同样也不会希望平板电脑可以取代笔记本,台式机和手机。就像很多PS,xbox和Wii的用户一样,他们不太认为在PC上玩游戏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所以直觉设计和体验是高度相关的。  因此,平板电脑并不是笔记本的替代品。早期WinCE手机用户指责其他手机不能兼容Windows其实是可笑的想法,智能手机并不是缩小的Windows.这不是尺度的问题。所以当年Windows Tablet希望通过一支笔来实现平面操作的指针操作之间的转换,被证明是一个彻底的失败。不是笔不好,而是平板操作可以利用手势,笔不能。所以从操作的革新性上看,没有跨越性的直觉操作创造,用户不会接受新的产品模式,除非这个产品价格太过低廉。对于iPad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开始人们认为这只是一个放大的iPhone.但深入之后会发现,手势操作与尺度之间也有关联,不同尺度下的手势使用是不同的。例如在iPhone下可以利用晃动手机实现后悔或Reset,很酷,但用iPad做这件事就很变态。而对于浏览网页和读书来说,iPhone就是个灾难。因为你在那么小的屏幕上无法精确点击链接。  视网膜屏幕对于iPhone来说是必须,但对iPad来说,则是奢华。这涉及到一个秘密,你自己可以测试一下,对于4&的屏幕来说,接近看,有效视觉范围没有缩小,也就是说,当你把屏幕放在离眼睛15公分的时候,你依然能够看到全屏,但同样15公分的距离,你不会看到iPad的全屏。这就像使用放大镜的原理,如果局部放大没有足够的意义,你不会使用放大镜。iPhone是可以经常贴近来看,并通过贴近这个操作,来实现放大镜的功能,那么这个时候,视网膜技术就起到了贴近放大这样一个功能,反之在iPad上则是一个不十分必要的功能。但可以作为一种噱头或更高级体验的追求,但不是一种必须。  到了这里,我们就知道,很多推测iPad会在2代实现视网膜的人,实际上走入了硬件误区而不是体验或直觉为上的设计理念。  那些跟风而上的类视网膜设计的手机,也没有理解苹果采用的理念。当然也就只能是跟风者(Copycats)。  苹果提出后PC时代,是对我们既有设计观念的一次挑战,但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策略,是转移视线或固化优势。  做为一个伟大的企业,他们必然是思想者,思想者从不自私,他告诉你所有他的秘密,但你不见得就会接受,这是上帝给人类开的最大玩笑。  附带说说对iPad2的隐忧  这一次苹果在iPad2中采用了新的增强CPU-A5,双核并大幅提升图形计算能力接近九倍。而整体尺寸明显缩小,厚度缩小近三分之一。而电池续航能力同上一代相同。  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不仅提升计算能力,还要降低尺度,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虽然以往的苹果产品没有出现大的纰漏,即使有屏幕或其他设备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软件解决,没有太多硬伤,但此次产品真的有些许的担忧:  1、改进的电池是否能具备持久性,实际使用中,一代的电池在半年后,基本上只能达到原来的80%或更低。  2、发热量是否正常。  3、新配备的折叠保护套,并不是一代的全面保护,其实一代压边设计的原装保护套可以让iPad抗摔能力很强,而二代本身就薄,这样在摔到地面的时候,挠曲变形更厉害,玻璃面很容易破碎。  这一切担忧,可能需要等到机器大规模拿到手才能揭晓。作为个人提示:最好在上市三个月后购买。  iPad2是重要的工程节点  在众多山寨围攻下苹果,iPad2让那些关心硬件的用户也减少了选择的范围。在所有目前的平板产品中,iPad性价比最好。  至于在iPhone使用的视网膜技术,对于iPad只是增加成本,降低产能,而对应用体验的提升则微乎其微。则如此多产品围攻的局面下,保持产品核心竞争力是最紧要的。  而这次发布会最大的看点是两个重要的应用:GarageBand和iMovie.这对苹果来说则完成了一次涅槃。现在原来Mac下的核心应用都有了iPad版本,iLife,iWork, 除了iPhoto的图片编辑功能。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GarageBand是其它平台难以企及的高水准应用,视频编辑不论Android还是W7都不可能短期推出和iMovie匹敌的应用。  苹果的产品自身一般不会区分软件硬件, 而更多视为一个应用体。此举无疑强化了在音乐和视频应用市场的优势。如果说iWork与Office相比还有距离,多媒体则完全是苹果的强项。  本人以为平板上的GB比Mac下更好用,尤其是软Midi键盘、吉它和鼓,如果将来GB提供软乐器无线输入输出,也就是无线Midi协议,GB就可以发展成强大的便携调音台。和音乐应用整合节点。而目前很多优秀的iPad乐器也可以集成使用,就象GameCenter, 这会让iPad更加绚丽。相信这一天不会很久。  这两项应用都可以发展出巨大的插件和设备外围市场。  现在可以这么讲,苹果己经接近完成将自身应用软件优势在所有可能设备的全面部署,随着Lion的发布,将会把这些应用优势进行一次大融合。这也许就是帮主说的后PC时代。  来源:李天白投稿,。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
做为一个伟大的企业,他们必然是思想者。
恩,受教了~看了文章才明白后PC到底指的是什么
后PC?已经开始了吗?
准备丢弃PC了。。IPAD前景可贵。。。
准备入手IPAD2~~哈哈
后PC时代,谁能领跑?
LZ说错了吧 = = 要也是PS3吧....PS2在当年绝对是秒杀其他全平台的
再补充一句 = =
Android与微软完全是不一样的,开源你懂么...
随着硬件技术的提升,最终所为的&后PC&也会无限接近于PC.以后会有更开放的硬件,比如可以更换的硬盘/SSD,CD,卡槽等等,而OS也会更随性,所以现在说什么苹果定义了什么先格局为时太早了,手机平板机,这2个产品的硬件标准定义远远没有确定.现在就想把这2种产品定义为封闭式的硬件,为时太早了,就像博主自己例举的游戏机一样,游戏最早是封闭,但是从PS3和360开始已经慢慢走向PC化了,而且会越来越开放.唯和和PC定位不同的是更注重娱乐化和易操作性,还有性能.
记得有一个说法: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想象下,用苹果的那些玩艺能生产内容吗?个人强烈鄙视苹果.其实,移动性强的产品因为功能定位的问题,很多方面只能说勉强能用而已,后PC? 目前的电子设备追赶PC的功能将是永远的目标!不看好安卓们的将来
后pc时代,另一个时代的兴起
.安庆法律人
写得很有深度,也是第一次座位这么靠前。
需要稍稍修正一下小错误wii的竞争对手是ps3和xbox360任天堂在ps2和xbox时代的竞争机型是ngc,而ngc的彻底失败才促使不擅长硬件研发的任天堂另辟蹊径推出wii但其实在ps2时代,sony曾在ps2上推出过eyetoy的外设只不过无论sony还是游戏厂商,都没有想到这种新外设带来的新玩法在今后能够掀起体感游戏的狂潮...
便携式设备是好,不过首要解决的是电池问题。。
作者能把PS2和XBOX还有WII放一起,可见发文以前一点调查也没有做...多读点书,再来做果粉吧
呵呵,终于发现博主不擅长的领域了很明显ps2、xbox和wii是不能放在一起的,三者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ps3、xbox360、wii,这三个才具有可比性bearpool 于
15:50:08 回复ps2、xbox和wii的内容我也想吐槽……一国饺子 于
16:45:04 回复其实吧,同吐槽极端例子...一锅饺子 于
16:45:35 回复ID标错悲剧...
赞助商广告
本站采用创作共用版权协议, 要求署名、非商业用途和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本站内容必须也遵循“署名-非商业用途-相同方式共享”的创作共用协议.戴尔创始人:后PC时代PC仍未死 还早着呢!
[摘要]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本周曾表示,PC大势已去,即将消亡。
BI中文站 11月14日报道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本周曾表示,PC大势已去,即将消亡。他在接受英国《电讯报》采访时称:“为什么还要买PC呢?”库克这番话旨在推广苹果新推出的大尺寸iPad Pro平板电脑,但却引发了业界热议。库克的这番话与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的预测相一致。乔布斯2010年就曾表示,“后PC”时代已经来临。但对于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生产PC的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而言,PC时代远未结束。虽然关于PC市场需求每况愈下的报道屡见不鲜,但迈克尔还是坚持认为,PC仍将是戴尔的一项核心业务。迈克尔说:“在后PC时代,PC业务依然强劲。在后PC时代开始时,每年的PC销量为1.8亿台,而如今已超过3亿台。因此,我喜欢后PC时代。”迈克尔还称:“在过去的连续11个季度,我们的PC市场份额一直在增长。去年,我们的涨幅还超过了和联想。当前的PC保有量为18亿台,其中6亿台已经使用了4年多。随着我们推出更多设计精美、功能强大的PC产品后,我相信他们会选择升级。我相信,我们会赢得越来越多的份额。”与此同时,迈克尔也承认,该市场正在快速改变。PC虽然还没有被淘汰,但必须面对其他许多设备的挑战,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游戏机,甚至是联网汽车和家电等。但上述设备必须要依赖于云平台。迈克尔相信,这种所谓的“数据经济”(data economy)也是科技市场的下一个重大机会,而这也正是戴尔斥资670亿美元收购数据存储厂商EMC的原因。迈克尔希望以此强化戴尔的云服务,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此外,迈克尔还认为人工智能并不会威胁人类就业。他说,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崛起,这些只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不会威胁人类就业机会。迈克尔还以医疗保健行业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他说,戴尔已经存储了超过100亿张医学图像供全球的医生和护士使用。戴尔希望医务人员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来分析这些图像,解读患者数据,从而制定出可行的治疗方案。迈克尔说:“没有人想取代医疗保健服务商。我们只想告诉告诉他们,说‘基于我们所见,80%的可能性是某种疾病。’”迈克尔还谈到了近期备受争议的《调查权利法案》(Investigatory PowerBill)。英国政府本月初公布了一项新法案草案,即《调查权利法案》,它要求苹果和其他公司保留加密智能手机和服务的密钥,从而在政府部门获得授权时为其提供密钥。迈克尔对此表示:“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我们都将遵守。但我的观点是:在我们的产品中留一个后门,以便让政府进行审查,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想法。”(谭燃)【美国Business Insider作品的中文相关权益归腾讯公司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等。】
[责任编辑:alonliu]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pc时代 知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