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带来哪些乡村旅游发展的2017年企业利好政策策

一号文件带来哪些乡村旅游发展的利好政策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于2月5日正式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9份中央一号文件,全文约13000字,共分6个部分33条。
作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拓宽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继续成为亮点。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支持政策原文。
1、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
2、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
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3、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农业农村各业用地。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完善农业用地政策,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探索对资源匮乏省份补充耕地实行国家统筹。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头条号/趣游山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声 明:本站原创文章,版权为作者和中国乡村发现网共同所有,只要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便可自由转载。
本站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 站内文章及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我们会立即处理&&投稿邮箱: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浏河村7号&&邮编:410003&&电话: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指明了方向。
休闲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民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全域旅游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从产业发展、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机制和人才培训等方面都进行了顶层设计。
一、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1. 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2. 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3.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
4.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
5. 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
壹度创意策划设计的&哒啦仙谷&景区打造了一个美丽浪漫的传说
二、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打造田园综合体和产业融合示范园
1. 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2. 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
3.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4. 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三、整合撬动社会资本,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
1.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着力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
2. 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
3. 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4. 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省级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尽快建立担保机构,实现实质性运营。
5. 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
6. 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符合有关法律和规定的前提下,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研究制定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具体意见。
7. 对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强化农民参与和全程监督。
壹度创意规划设计的北京蓝调庄园以浪漫爱情为主题,以婚庆和温泉为依托,成为京城最火的综合性庄园之一
四、加快创新,完善财政与金融支农协作模式
1.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贷款投放持续增长。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适当下放县域分支机构业务审批权限。对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差别化考核办法。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2. 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
3. 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完善农业发展银行风险补偿机制和资本金补充制度,加大对粮食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对达标县域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快完善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运作机制,研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方案。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覆盖面。
4.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5. 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
6. 加快农村各类资源资产权属认定,推动部门确权信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共享。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7. 鼓励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
8. 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重组。在健全风险阻断机制前提下,完善财政与金融支农协作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
9. 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
10. 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壹度创意规划设计的北京圣露国际酒庄,不仅是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高端形态,更是融合了&时尚农业&和&艺农生活&两大理念的新型乡村旅游目的地。
五、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发展
1.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农业农村各业用地。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2. 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
3. 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
4. 完善政策,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
5.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探索对资源匮乏省份补充耕地实行国家统筹。
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1. 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
2. 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深入推进现代青年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
4. 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相关土地分类:50人有用57人有用60人有用77人有用2017年,新疆哈巴河县农机局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农机局、地委及县委政府相关精神,明确思路,合理部署泰州市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的通知》(苏政办发〔号)精神,【政策文件】旅游+、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写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旅游业的春天已经开启!
12、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加快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启动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落到实处。继续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完善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政策。加快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与修复治理。加大野生动植物和珍稀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推进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治理,继续开展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13、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16、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来源:中国政府网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经过本平台根据旅游实际情况改编, 转载和改编只是为了提供同行参考和借鉴,更多信息而非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
TA的最新馆藏新闻中心News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带来哪些乡村旅游发展的利好政策?
来源:长岭信息资讯网&&&作者:admin&&&发布时间: 04:13 &&&点击数: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月5日发布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文件中着重强调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通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当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旺盛。因此,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文件还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整合撬动财政资金。通过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把最该办的事办好。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作为“药引子”,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文件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奖代补和贴息、建立担保机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措施。旅游从业者需要关注文件中以下重点: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1、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2、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3、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4、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5、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1、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2、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3、 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4、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5、 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1、 推动建筑设计下乡,开展田园建筑示范。2、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创建。3、 加快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大力推进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4、 支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5、 完善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提高补助标准,集中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重点对象。6、 基础设施治理及改革如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选择适宜模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和改厕。开展城乡垃圾乱排乱放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深入开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工作,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展农村地区枯井、河塘、饮用水、自建房、客运和校车等方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推进光纤到村建设,加快实现4G网络农村全覆盖。推进建制村直接通邮。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实施重点文化惠民项目,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在农村地区深入开展送地方戏活动。完善农业补贴制度1、 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重点补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收入、绿色生态。2、 深入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制度改革。3、 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调整产粮大省奖励资金使用范围,盘活粮食风险基金。4、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粮棉油糖和饲草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5、 深入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6、 健全林业补贴政策,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范围。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1、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着力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2、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3、 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4、 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5、 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6、 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7、 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8、 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9、 在符合有关法律和规定的前提下,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建设。10、对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强化农民参与和全程监督。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 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2、 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整省试点范围。3、 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4、 全面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5、 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6、 允许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按规定用于村集体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的补偿。7、 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法律,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资格。8、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9、 稳妥有序、由点及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成员身份,量化经营性资产,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权利。10、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11、 研究制定支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税收政策。12、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3、 加快水权水市场建设,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和进场交易。14、 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1、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农业农村各业用地。2、 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3、 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4、 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5、 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6、 完善农业用地政策,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7、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探索对资源匮乏省份补充耕地实行国家统筹。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1、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多渠道就业,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着力解决新生代、身患职业病等农民工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2、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3、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4、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5、 鼓励各地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农村金融创新1、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2、 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适当下放县域分支机构业务审批权限。3、 对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差别化考核办法。4、 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5、 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6、 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7、 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创新信贷投放方式。8、 完善农业发展银行风险补偿机制和资本金补充制度,加大对粮食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信贷支持力度。9、 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对达标县域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10、加快完善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运作机制,研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方案。11、 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高县市覆盖面。12、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13、 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14、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15、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16、 加快农村各类资源资产权属认定,推动部门确权信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共享。17、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18、 鼓励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19、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重组。20、 在健全风险阻断机制前提下,完善财政与金融支农协作模式。21、 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22、 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23、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24、 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25、 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来源:创艺园旅游规划活动通知:日―6日将在北京召开中国文旅地产暨特色小镇模式创新与项目实操总裁峰会,集合20多位行业大咖和一线操盘手亲自为您全方位解读互联网+时代的文旅地产如何赢在内容、如何打造有价值的极致体验,与参会嘉宾共同践行20几个项目的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时间:&日-6日地点:&中国●杭州参与资格:文旅地产开发商及产业链 董事长 总裁 300人峰会特色:实操专家讲解+案例分析+模块总结+实地考察峰会主题内容第一板块:文旅、特色小镇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解读标、标杆项目实操分享第二板块: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创新及实践第三板块:欢 迎 晚 宴 暨 中 国 文 旅 产 业 专家委员会产业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服务对接&第四版块:文旅&、特色小镇项目I P打造&、核心&价值提炼及运营创新第五板块:文旅&、特色小镇项目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与实践&第六版块:特色小镇标杆项目实地考察研讨(仅限会员企业负责人参加)一键扫码,直通组委会(备注:咨询杭州峰会)报名:编辑“文旅咨询+姓名+企业+职位+联系方式发送至182 手机182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峰会内容,在线抢先报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国家利好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