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 后期软件相机如何实现后期前置

为什么我拍的照片要是不后期处理一下都感觉灰灰的,我不想后期处理,在拍的时候相机需要注意那些参数设置。评论相机品牌:NIKON&CORPORATION&相机型号:NIKON&D90&曝光:光圈优先&光圈:F7.1&快门:0.04&sec&ISO:200&曝光补偿:0&EV&评论相机品牌:NIKON&CORPORATION&相机型号:NIKON&D90&曝光:光圈优先&光圈:F7.1&快门:0.04&sec&ISO:200&曝光补偿:0&EV&评论相机品牌:NIKON&CORPORATION&相机型号:NIKON&D90&曝光:程序优先&光圈:F5&快门:1/60&sec&ISO:800&曝光补偿:0&EV&评论相机品牌:NIKON&CORPORATION&相机型号:NIKON&D90&曝光:程序优先&光圈:F5&快门:1/60&sec&ISO:800&曝光补偿:0&EV&
请教大家。我是个超级新手,身边又没有玩单反的人,只能在此拜求大家指点迷津。
大家的照片也都后期在电脑上调过的吗?
Re:[sunny楼]&以下是引用&sunny&于&14:45:35&在3楼的发言:&大家的照片也都后期在电脑上调过的吗?
我的有几个没有后期!不过好多都要后期下。
我的摄影,我做主!以我的视角,带给你不同的视角享受和美感!
做下后期会让你的片片更加出彩.更加漂亮...
用光的艺术
用光积蓄的艺术
用光家人信任的艺术
用光生命中剩余时间的艺术
有好的后期更能展现主题。慢慢学啦。
不要后期可以.玩卡西欧相机就是了.卡西欧相机拍出来照片百分之九十八不要后期.指本人所拍.传一张PP看看相机品牌:CASIO&COMPUTER&CO.&相机型号:EX-S12&曝光:程序优先&光圈:F7.9&快门:1/200&sec&ISO:64&曝光补偿:0&EV&
建议楼主看看这个帖子,看完之后你可能会对后期有些新的看法~~.cn/dc/.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主题:换门过来的前尼康全幅用户谈谈两家的影像差异,尤其是人像
泡网分: 12.027
注册: 2008年02月
两家的画面描绘力都是当今最顶级的,单独看都非常的棒,对比的话还是有略微的差异性,但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喜好之分。
尼康的风格是描绘物体轮廓的边缘线条反差比佳能要大。佳能边缘线比较纤细反差小过渡柔和。表现到人像上在有对比的情况下看尼康就会显得比较硬一点,不够佳能柔美与自然。这个柔性与硬性的差异两家的官方人像样张表现的很明显,佳能都是视觉效果自然的常态化拍法感觉有刻意展示,尼康好多都是人工布光的时尚类拍法。
在镜头上尼克尔新的金圈头都是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狂冲MTF曲线。而佳能的镜头似乎更注重自然晕映的再现。给我的感觉就是尼康适合搞科研把图像放大到100%用放大镜观察每一个像素,而佳能要从全局整幅图像上去看你所拍到的,更注重整体画面感。造成的结果就是局部细节看尼康菱角分明,结像结实清晰,佳能显糊。而整张图像看,尼康对比度高暗部收得紧,佳能过渡绵密,阶调再现力高,似乎显得更有味道。
下面这句话是我在隔壁一个人像帖子里回的
前尼康全副用户,本月已换门5d3。就是因为尼康拍人像视觉体验没佳能好,和色彩无关和细节无关,是一种明暗影调,佳能要比尼康丰富,虽然只是那么的一点点,但是这个感觉很微妙。这是我觉的两家在人像上的最大差距,轮廓线条,皮肤发色都只排在它后面。非常的微妙,那种以丰富的明暗影调构筑出的厚重感与层次是尼康在人像表现上所欠缺的,尼康皮肤的明暗变化在对比之下没有佳能丰富,显得有点平。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1235&&回帖:107 &&
泡网分: 11.614
注册: 2008年06月
湖南蛋炒饭 发表于
你始终记住:
N是一部机器,用机器的眼看世界
C是你眼睛的延伸,用你的心灵看世界有道理,我觉得应该是人操作机器来实现自己想法的展现,而不是机器替我如何,所以我选择了N。
泡网分: 13.687
帖子: 10935
注册: 2012年05月
Greyhead 发表于
佳能拍白人男子,一定会拍得粉粉嫩嫩……谢谢认同俺的观点并作出补充。
泡网分: 21.023
帖子: 6426
注册: 2009年05月
西山邻语 发表于
最好是拍印巴人种的男士,拍白人会被认为是酒后出镜。佳能拍白人男子,一定会拍得粉粉嫩嫩……
泡网分: 0.01
注册: 2008年11月
LZ说的很到位
泡网分: 3.474
帖子: 2173
注册: 2011年07月
感觉对成像风格影响最大的还是镜头。记得看哪个帖子里说把尼康镜头转接到佳能机身上,拍出来的照片就完全是尼康那种高反差风格了。
泡网分: 23.765
帖子: 1135
注册: 2006年04月
本来有点中毒D800,但一看样片背景中的绿色虚化,和当年D70+85/1.4D是一个德性,就有点想放弃了,再看到现在,真没看到什么满意的人像,甚至于风景的色彩,也难以接受。
泡网分: 23.15
帖子: 6320
注册: 2007年09月
shoeking 发表于
一个吃伟哥坚持35秒&&一个吃虎鞭坚持35秒&&一个吃米饭坚持35秒&&到底哪个厉害?震精了,这是神马神奇米饭?
话说回来,不得不承认,作为非后期高手,用佳能的人像模式是相当好的,我始终觉得佳能的人像模式直出是它的独家秘笈。
注册: 2006年03月
一个吃伟哥坚持35秒&&一个吃虎鞭坚持35秒&&一个吃米饭坚持35秒&&到底哪个厉害?
注册: 2006年03月
哈哥 发表于
多年双修乃至多修,眼下感觉NC两家共同点越来越多的飘过,,,,,,,,,确实如此,少少开心 少少失落
泡网分: 4.853
帖子: 4678
注册: 2012年06月
去蜂鸟尼家论坛逛了下,想找人像贴看,发现还挺困难。大部份是花花草草加风景。其实尼康用来人像还是可以的,特别是上妆掩盖掉人脸一些缺陷,再加点腮红之后。但是出去旅游时,正常素面+油光的情况下,拍出来会让你有摔机器的冲动,当然摄影大师和高手除外啦,对他们来说,用什么机都能拍出与众不同的味道,可惜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水平的,就只能看着大师的照片感叹了。相对来说,佳能在这种情况下,明显是会好一点的。试过就知道了。
泡网分: 52.738
帖子: 8192
注册: 2003年09月
上张尼康的片子做参考 本帖最后由 摄摄猫 于
09:14 编辑
泡网分: 52.738
帖子: 8192
注册: 2003年09月
用了这么久的尼康,我说两句。尼康拍人像相对佳能在脸部更容易出现大片高光,拍摄时曝光要特别注意稍微一过就会有高光溢出的问题。同样风景片也是这样,用尼康要小心过曝的问题。颜色上佳能是要讨巧些,粉里透白的肤色的确比真实还原出来的亚洲人肤色要好看些。后期调整上佳能要略好于尼康,感觉宽容度好些,可调节的范围要广些。但如果后期技术不行的用尼康更容易出片。
泡网分: 25.18
注册: 2004年02月
湖南蛋炒饭 发表于
你始终记住:
N是一部机器,用机器的眼看世界
C是你眼睛的延伸,用你的心灵看世界牛!!莱卡是可以拍摄灵魂的机器!!
哈苏是什么??
泡网分: 3.25
帖子: 5896
注册: 2004年02月
tweeter 发表于
LZ和日本人一样,喜欢AV片的人像色彩,换句话说:审美水平差哟,这有一位欧美重口味AV的粉丝。
泡网分: 11.519
帖子: 2271
注册: 2008年12月
tweeter 发表于
LZ和日本人一样,喜欢AV片的人像色彩,换句话说:审美水平差瞎说,日本人的审美是世界领先滴
泡网分: 30.213
帖子: 6611
注册: 2008年01月
LZ和日本人一样,喜欢AV片的人像色彩,换句话说:审美水平差
泡网分: 9.647
注册: 2008年10月
enuo 发表于
很多因素,机身特性、像素、镜头等等。
佳能的几个L定一直是人像的杀器,尼康长久以来,基本只有851.4D一个头撑着,也就是这两年才有了851.4G和351.4G。50L还是没有对手。
像素也是佳能的一直占有,最近尼康才追了上来。
楼主说的这些区别,我感觉基本得在顶级或者准顶级的器材上才看得出来。如果佳能用个550D套头和D800+851.4G比,可能相反。比也是同级别去比啊
泡网分: 9.647
注册: 2008年10月
湖南蛋炒饭 发表于
你始终记住:
N是一部机器,用机器的眼看世界
C是你眼睛的延伸,用你的心灵看世界说得好
泡网分: 9.647
注册: 2008年10月
湖南蛋炒饭 发表于
这个说法是胶片时代流传下来,C机器+柯达反转,是最适合拍人像,其实差别也是很小的,只有当你有多年的经验,非常敏感的能力才能分辨。
有人说数码时代可以P,其实数码时代就是快餐时代,P几千张几万张不如换门来更好
在人像上的差异,其实是两家公司设计理念不同所导致的,与机身,镜头都有关系
佳能以层次和细节,色彩取胜,更接近自然,更接近人眼的感觉,更强调参与,所以号称“感动”
尼康以锐度,反差取胜,更讲究数据的极限化,在新闻上,多以第三者身份旁观,色调偏冷
如果你确定拍婚纱拍家人,那佳能是不二选择,温暖细腻的调子,心理神会的交流,是用尼康P死都P不来的
如果你确定拍车展拍走秀之类,无所谓了同感同感!
泡网分: 0.129
注册: 2011年01月
用LR做后期的表示无压力,两家都一样,哪家都一样
泡网分: 0.41
注册: 2011年11月
coldsome 发表于
确实,动嘴的总是比动手的多的多。俺倒是做了试验,可是简单了点,有人说不充分。可惜俺早把佳能相机归还了,也没时间、没模特搞这个事情,加上身边的人几乎全用的尼康,找个佳能相机也有点费劲。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倒是想继续做测试。很多专业人士条件好,但可能不屑于掺和这种事情吧,想做到公平、全面的比较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看过你做的那个对比测试,支持实验党,无忌上如果实验党多些,那么吵来吵去的口水能少很多了。
测试条件我想最好是户外晴朗天气下自然光线(有条件能做其他光线条件下的测试就更好了),2部机器的测试时间间隔不要超过半小时;模特男女无妨但是必须素颜没化妆的;相机的话佳能的色彩倾向比较稳定所以什么型号应该问题不大,尼康的最好是expeed2或者3(因为据说色彩和expeed1不同)处理器;其他的嘛光圈快门曝光等参数相同即可,这样的实验应该就差不多了。
泡网分: 18.973
帖子: 13140
注册: 2009年09月
nining88 发表于
相机是真实反映拍摄内容
而不是魔镜
不是你每天反复念“我是天下第一美人”
它就可以把你拍成美女
看张感到吹弹可破的肌肤美感的
这张确实很棒,是俺最喜欢的风格
泡网分: 18.973
帖子: 13140
注册: 2009年09月
中位数 发表于
不同照片真的不太好比,模特本身皮肤、化妆程度、妆容倾向、灯光角度、后期处理等等影响因素太多太多了。
我昨晚花了1小时看两家普通用户直出的片子,都是好片差片都有,还是不好判断。一直没找到期望中的相同条件下的测试照,继续纠结。确实,动嘴的总是比动手的多的多。俺倒是做了试验,可是简单了点,有人说不充分。可惜俺早把佳能相机归还了,也没时间、没模特搞这个事情,加上身边的人几乎全用的尼康,找个佳能相机也有点费劲。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倒是想继续做测试。很多专业人士条件好,但可能不屑于掺和这种事情吧,想做到公平、全面的比较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泡网分: 0.41
注册: 2011年11月
风味绝佳 发表于
很好,下面有人引用了台湾黑面的片子。那我们就来看看我认为两家在人像上的最大区别“明暗影调”
找了一张图,左边5d2右边d800,都是人造光源下的时尚类写实人像,都没有夸张的艺术色彩修饰,构图打光略有差别,但基本是属于同一风格类别的作品。
有没有觉得右边的单薄平整,左边的在对比下显得更厚重,层次感更佳,变化更丰富?
如果你看不出那么恭喜你,你是幸福的,少了很多烦恼和纠结。如果你的看法与我相同,那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觉差异?只是因为发色嘛?
不同照片真的不太好比,模特本身皮肤、化妆程度、妆容倾向、灯光角度、后期处理等等影响因素太多太多了。
我昨晚花了1小时看两家普通用户直出的片子,都是好片差片都有,还是不好判断。一直没找到期望中的相同条件下的测试照,继续纠结。
泡网分: 19.221
注册: 2005年11月
风味绝佳 发表于
很好,下面有人引用了台湾黑面的片子。那我们就来看看我认为两家在人像上的最大区别“明暗影调”
找了一张图,左边5d2右边d800,都是人造光源下的时尚类写实人像,都没有夸张的艺术色彩修饰,构图打光略有差别,但基本是属于同一风格类别的作品。
有没有觉得右边的单薄平整,左边的在对比下显得更厚重,层次感更佳,变化更丰富?
如果你看不出那么恭喜你,你是幸福的,少了很多烦恼和纠结。如果你的看法与我相同,那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觉差异?只是因为发色嘛?
依我看更多的是光线角度的差别,一个是侧光,一个是顺光
要对比,应该拿相同的场景来进行对比
现在用什么机器都是浮云,看来我是最幸福的
泡网分: 50.899
帖子: 16411
注册: 2008年03月
我也谈谈我对尼康肤色表现的看法。
我觉得N的肤色之所以看起来不如C有层次,主要原因是N的肤色色相拉不开。
从同场景对比看,用拾色器检视脸部各点的色相,可以发现N的肤色色相范围是要相对窄一些的。
所以就像楼主说的,N的人像样片总是大片的拍法,因为这样光线变化会更大,明暗冷暖可以拉得更开一些,算是扬长避短了吧。
那么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可以尝试用替换颜色工具,将面部亮部区域色相向黄色拉,并降低饱和提升明度;暗部则向紫色拉,并适当改变饱和度和明度,我觉得会有一定的效果。
泡网分: 19.221
注册: 2005年11月
nining88 发表于
本来感觉佳能在人像直出上确实讨喜
但看到到处踩人家的人像
让那些用别家机器的兄弟丢饭碗?
必须出来压一压
机器的因素远比人的因素小
这里上个图大考一下各位高手
能否把下面右边的图P成左边的
这俩图是什么相机拍的不重要
试了一下,主要是去了点黄,加了点粉色
尽量保持图片的自然
同意楼上的说法,如果爱拍美女PS功底又不好,还是选佳能的好点。
泡网分: 13.687
帖子: 10935
注册: 2012年05月
风味绝佳 发表于
很好,下面有人引用了台湾黑面的片子。那我们就来看看我认为两家在人像上的最大区别“明暗影调”
找了一张图,左边5d2右边d800,都是人造光源下的时尚类写实人像,都没有夸张的艺术色彩修饰,构图打光略有差别,但基本是属于同一风格类别的作品。
有没有觉得右边的单薄平整,左边的在对比下显得更厚重,层次感更佳,变化更丰富?
如果你看不出那么恭喜你,你是幸福的,少了很多烦恼和纠结。如果你的看法与我相同,那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觉差异?只是因为发色嘛?
幸福的人很多,很多。
泡网分: 32.42
帖子: 3747
注册: 2003年04月
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觉
泡网分: 25.839
帖子: 6136
注册: 2009年06月
在镜头上尼克尔新的金圈头都是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狂冲MTF曲线。而佳能的镜头似乎更注重自然晕映的再现。给我的感觉就是尼康适合搞科研把图像放大到100%用放大镜观察每一个像素,而佳能要从全局整幅图像上去看你所拍到的,更注重整体画面感。造成的结果就是局部细节看尼康菱角分明,结像结实清晰,佳能显糊。而整张图像看,尼康对比度高暗部收得紧,佳能过渡绵密,阶调再现力高,似乎显得更有味道。
总结的很到位不过仅限于原片,做过后期的片无所谓N\C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摄影和照相的区别(前后期对比图)
269浏览 / 8回复
拍摄这组可以说是一种另类的自我挑战。强烈顶光下造成严重反差,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亮闪补光,但咱觉得亮闪是对美女的不敬(炽她眼),且前期补光的都不算真本事,所以拒绝亮闪照摄不误,也根本不去考虑什么测光不测光的,结果一片黑麻麻,其实是故意而为之,您知道是何用意吗?如果您想到了,那便明白摄影与照相的区别了。继续发扬保持原始人皮质感的优良传统,让所谓的“磨皮”成为笑话。器材:&[]&&镜头:4.3 - 215.0 mm (35 mm equivalent: 60.0 - 3001.9 mm)时间: 13:42:33&&快门:1/40&&光圈:F/5.0&&焦距:30毫米&&感光度:80&&器材:&[]&&镜头:4.3-215.0 mm时间: 13:42:33&&快门:1/40&&光圈:F/5.0&&焦距:30毫米&&感光度:80&&器材:&[]&&镜头:4.3 - 215.0 mm (35 mm equivalent: 24.0 - 1200.8 mm)时间: 13:42:47&&快门:1/40&&光圈:F/5.0&&焦距:30毫米&&感光度:80&&器材:&[]&&镜头:4.3-215.0 mm时间: 13:42:47&&快门:1/40&&光圈:F/5.0&&焦距:30毫米&&感光度:80&&器材:&[]&&镜头:4.3 - 215.0 mm (35 mm equivalent: 60.0 - 3001.9 mm)时间: 13:42:55&&快门:1/40&&光圈:F/5.0&&焦距:30毫米&&感光度:80&&器材:&[]&&镜头:4.3-215.0 mm时间: 13:42:55&&快门:1/40&&光圈:F/5.0&&焦距:30毫米&&感光度:80&&器材:&[]&&镜头:4.3 - 215.0 mm (35 mm equivalent: 60.0 - 3001.9 mm)时间: 13:43:27&&快门:1/40&&光圈:F/5.0&&焦距:30毫米&&感光度:80&&器材:&[]&&镜头:4.3-215.0 mm时间: 13:43:27&&快门:1/40&&光圈:F/5.0&&焦距:30毫米&&感光度:80&&器材:&[]&&镜头:4.3 - 215.0 mm (35 mm equivalent: 60.0 - 3001.9 mm)时间: 13:43:33&&快门:1/40&&光圈:F/5.0&&焦距:26毫米&&感光度:80&&器材:&[]&&镜头:4.3-215.0 mm时间: 13:43:33&&快门:1/40&&光圈:F/5.0&&焦距:26毫米&&感光度:80&&器材:&[]&&镜头:4.3 - 215.0 mm (35 mm equivalent: 60.0 - 3001.9 mm)时间: 13:43:40&&快门:1/40&&光圈:F/5.0&&焦距:26毫米&&感光度:80&&器材:&[]&&镜头:4.3-215.0 mm时间: 13:43:40&&快门:1/40&&光圈:F/5.0&&焦距:26毫米&&感光度:80&&
绝了,这后期能起死回生。
前妻做够,后妻完善,感谢分享,收藏了。
反差好大,后期功夫了得。按偶目前的水平,即使能拍到前期水平,后期也望尘莫及。
很欣赏柜统老师《摄影和照相的区别》的帖子,原先感觉老师所拍人像视觉独特,超清晰,善用光,致画面靓丽震撼,此帖的现实突显了老师的高超后期。说实在的,还真不清楚故意拍成一片黑麻麻是何用意?但特别清楚将如此暗调片子调处得自然鲜明,非一般高手所为,只有五体投地的佩服!
经过研看老师近期的的帖子,发现其是乐于分享和交流的摄影高手,作为新手和摄影领悟能力较差的我,恳请老师再多分享一些拍摄和后期技巧,就这组片子而言,想请教老师:
第一是不是用光圈优先拍摄的?都是F5.0嘛;
二是快门速度都低于1/100,是否用了脚架?
三是对焦区域采用多点还是中心或是自由点?
四是对焦模式是单次还是连续?
五是强大后期主要调整方法是不是拉曲线和可选颜色、色相/饱和度等?
六是不磨皮又用什么方法处成具有质感的靓丽皮肤?
不好意思,问得有些多,恳请您在方便的时候赐教就行。当然,发一个后期教程帖,那就惠及众多影友了。
恭祝老师及家人幸福安康!开心拍摄!佳片泉涌!
川绵凯歌16 发表于
很欣赏柜统老师《摄影和照相的区别》的帖子,原先感觉老师所拍人像视觉独特,超清晰,善用光,致画面...
承蒙关注。
柜统 发表于
承蒙关注。
柜统老师太客气了,关注您是我的荣幸。因参加战友会,回复晚了些,请谅解!我没点开时好像看到老师对我请教的问题有赐教内容,不知何因点开后就看不到,看来网络知识欠缺和领会能力差真误事,遗憾啊!
欣赏学习 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前期后期皆强大 小编教你汽车拍摄全攻略
前期后期皆强大 小编教你汽车拍摄全攻略
作者:袁野
    《拍车实战》第二期又与您见面啦~上一期是经过网友们踊跃的留言笔者吸取上一回网友们说的一些拍摄、后期的意见进行了调整。上期回顾:(点击查看)    尤其是网友“”说的:“感觉车 很假.. 变成悬浮的感觉了”我觉得说的很对。确实有这样的问题;还有的网友说L“汽车大片????!!!杯具啊!没有料就别出来忽悠!看看广本车的画册小日本亲自来广州拍的,认真看都是垃圾,更别说这个还出来教人拍汽车,简直贬低国人审美。看看保时捷,什么叫拍摄和修图的高境界那才体现出来!有真材实料才出来。”我也承认,您说的对。笔者很同意这位网友的评论网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抱着一种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一起拍车、一起玩的乐趣。希望这个长期的栏目能得到更多网友的支持以及一起能探讨汽车拍摄的理念、知识、以及技巧。这样对于大家的摄影技术才能有真正的提高。·器材的选择    言归正传,我们这一次拍摄要比上回拍摄在器材上更有优势,上一次只用到了两盏灯,这回我们采用了3只棚拍灯+1只的组合,而且特意的使用了横臂以及更高像素的5DmarkIII进行拍摄。选择5DmarkIII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细节    机身:佳能5DmarkIII    选择理由:机器像素很高,对于后期修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是也有些缺点,至于是什么,卖个关子,留到后期修片的里面再说吧。    镜头:佳能EF 24-105 f4L is usm    选择理由:由于环境很是复杂,需要灵活的焦段,而且考虑到方便,不用更换镜头等因素来说,这支镜头够用了。此镜头涵盖24、35、50、85这4大焦段。笔者认为是相当的方便。而且成像方面,不说多突出,但整体还算可以。至于光圈不够大这不算事,即使是大光圈没啥用,笔者配合棚拍灯即便是F1.0的镜头也缩小到F8用,所以这只F4的镜头足够用了。日清MG8000闪光灯    闪光灯:日清MG8000    选择理由:输出量从1/1到1/128之间都可以选择,而且此灯专为连闪设计,当1:1比例输出的情况下回电时间相对较短。最重要的是每次的闪光指数几乎相差无几,非常的稳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    笔者选用了U2的300W棚拍灯套装,这里强调一下绝不是打广告,因为灯是笔者自己的,之所以买是因为这套灯很便宜,性价比来说还算实惠。笔者还想强调一下,这绝不是非常专业的广告拍摄,只是一个汽车摄影爱好者的拍摄,所以请网友们不要再跟汽车广告的拍摄进行对比。  300W棚拍灯    套装一共有3只灯,3条灯腿。这样相对下灯的时候就灵活的多了,不再像上次一样就两盏灯,用起来很蹩脚。    但是这只灯毕竟是最入门的灯,输出量调节也是旋钮+刻度的,不是电子式的。所以输出准确度上还是有一些遗憾。不过前面也说到了,我们不是拍摄汽车广告,而是喜欢汽车摄影。所以我们还是能通过手动以及多次尝试达到一定的效果的。接收器(左)、发射器(右)    从外观看,很难一下搞清,哪个是引闪器、那个是发射器。所以,笔者特意的做了个图,告诉大家到底怎么区分,包您看完再也不犯晕。    发射器:   发射器    顾名思义,发射器就是发射信号的发射终端。因为发射器要压在相机热靴上面,也就是要有金属触点与热靴相连,所以,发射器的下面是金属的,且有金属触点。    接收器:接收器    由于接收器不存在与热靴相连产生信号传递的任务,所以,接收器下面是塑料的,没有金属触点。    以上的区分是不是很简单,让您一下就能区分开。注意发射器与接收器频率是否一致    小提示:在使用引闪器时候,一定要注意引闪器发射端与接收端的频率是否统一。如果没有在一个频道上,则不能实现同步。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检查一下以免不能实现同步的时候着急。    有的网友会问,我怎么实现3只棚拍灯与1只闪光灯同步引闪的,我做了个图,大家一看明了。接收器压在闪光灯上,用光敏引闪与三只棚拍灯实现同步接收器压在闪光灯上,用光敏引闪与三只外拍灯实现同步    因为棚拍灯均可以通过光敏来实现同步引闪,所以,用闪光灯接收相机发射来的信号,同时同步引闪三只棚拍灯是不错的方案。这一过程是完全同步的,几乎毫无时滞。《拍车实战》第一期 (点击查看)  点击进入 ·小说横臂的使用    先看看这次使用的U2棚拍灯。由太大,没法拿到公司拍摄,于是在笔者家中拍摄,效果没有在棚里拍的好,所以请大家见谅。3只U2棚拍灯    大家会好奇,中间那个长长的高高的是什么——它叫“横臂”。说道横臂,也许有的人会陌生,其实大多数摄友都见过,只是叫不上名字。有人又会好奇的问,为什么要用横臂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的从使用安装上介绍一下。一根标准的横臂(不带灯,没有上配重)上了灯、配重;并且调整好平衡的横臂    从长相上看大家都能大概明白,横臂说白了就是灯腿上多出一个平衡臂,通过调节平衡臂使灯头能探出去,做一些比较刁钻的动作,还能保证灯腿不穿帮。    下面我细说一下横臂的使用小技巧    1、把灯头以及配重块装到横臂上。并且把横臂打平,调节平衡。  装上灯头以及配重块(配重块很沉,小心砸到自己)    (1)上灯以及配重的时候要把横臂中心处调节锁扣都锁上,且有一人帮忙扶住臂,以免前后不平发生单头点地。顺时针锁定、逆时针解锁    (2)从图上能看到,平衡的条件是力臂A、B达到相等,所以要把单臂调节好,直到锁扣解锁的时候放手,横臂不发生倾斜为可以。松手后不发生倾斜即为平衡    2、调节灯头探出的长度    (1)松开锁扣,且有一人帮忙扶着力臂不发生倾斜。图片说明    注意:松开2处的锁扣后,能抽动臂向左右调节。    (2)先调整好灯头的探出量小心探出,不要松开不该松开的扣导致灯掉落伸长后要及时调节力臂的平衡调节横臂后面的配重以及后面力臂的长度松开锁扣,调节横臂    当灯头端过沉,通过调节配重块依然无法满足平衡的时候,松开图中锁扣,横臂可以在左右这两个方向上拽动来以此来做更进一步的调整。    下面我们将展示此横臂最长探出的长度此款横臂探出的最长状态最长探出量为1.5m    1.5m的探出量还是相当的够用的,既能从正上方扣下给顶光;也能摆到最低位置从下往上冲光,总之半径1.5m范围内全无死角,是不是很给力啊。    特别注意:    这里说一下要特别注意的事情那就是灯腿下面的三只脚也有学问。一定要让其中一只脚的指向跟灯头的方向一致。其中一只灯腿的方向与灯头保持一致其中一只灯腿的方向与灯头保持一致    千万不要让灯头方向的灯腿撇开放置(如下图)。不要如图示那样放置不要如图示那样放置    这样放置的话,如果灯头调整力臂稍有变化的时候,灯头一侧会直接坠地,损坏灯头。    有了这款横臂拍摄的时候一定会更方便也会比普通灯腿要好调节。至于实战使用如何,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车辆与场景的透视结合    这次依然选择了地库进行拍摄,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演示灯光使用的效果;但是混乱的车库环境也给笔者造成了很多的麻烦,后面总结的时候笔者再慢慢道来。    但是地库有个好处,那就是没人管,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不会受到光线、地点使用等外在条件限制,下班后把自己的爱车停进自己家楼下的车库,摆一个喜欢的角度,用上三两只灯,花费1个多小时的拍摄兴许能拍出自己爱车的大片。    下面笔者就阐述一下自己选择这个车库拍摄时候选择的角度、以及透视关系的处理想法。    首先笔者选择了一条带有纵深的车库,这样车在车库中会有层次,而避免没有透视造成的车与背景太平。笔者选择了车库中一条很长的通道    其次就是笔者由于机位的高度,是与人高度一致,还是与车的高度一致呢。    约与人站起的高度相仿焦平面距地面的距离约为1.7米    可以从图中看到,当约与人高度相仿的时候,纵身透视里面的牌子会有重叠,且纵身的透视不强烈。    与车身中线位置齐平焦平面距地面的距离约为1米    此时,后景中牌子已经能有层次的区分开,且透视关系非常的强烈    两种高度对比后,笔者选择了后者。    当选择镜头焦段的时候有笔者还是选择了50m便准镜头的焦段。    24mm广角端采用24mm广角端贴近车的透视效果    此时的透视可以明显的看出,后景的物体被缩小,且透视关系很不明显,车身也有很明显的变形,尤其车头位置很明显。这样看非常的不好。    35mm焦段采用35mm端拍摄效果    焦段变为35mm后透视关系会有改变,但是还是会觉得车体发生了变形,且后景的物体依然很小。    50mm焦段采用50mm端拍摄效果    焦段变为50mm后能明显的感觉到透视关系变得很融洽,而且车身的变形得到了良好的矫正。    至于不采用85mm甚至105mm的焦段是因为笔者身后没有足够的距离可退,更重要的是随着焦段的提升,景深也不容易控制。50mm也正是人眼透视的效果,这样一来透视更符合人眼的视场,透视才能显出的出效果。    当机位确定后,笔者可以放心的拿出灯具,开始下一步的布光工作了。小贴士:    只有当车辆调整好位置,构图确定之后才能下灯,这样避免反复的调整造成时间的浪费。小说机器:    由于这次使用的是I,况且地库的环境光线很差,5DIII的25600高感可给笔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图片说明    这样对于确认构图,拍摄样张来说可是有了不少的优势。以上的试片全是ISO 25600下拍摄的。·拍摄实战与灯光运用    说了那么多,这回真正的要进入拍摄部分了。这回由于灯光可用的比较多,所以这里要着重的说一下灯光的使用。    下面就一张全景灯位图。通过全景图我们可以对整体的光位有很直接的了解。4只灯的灯位图    对于整体我们有了概念,下面我们就从1号灯到4号灯逐一的说明放置的原因以及位置。    1号灯:1号灯的位置    1号灯是很特殊的一只灯,因为它是安置在横臂上的。所以,它能伸进车头方向至发动机盖位置,从车头发动机盖向下发射光源,这样车头、机器盖、车顶都能很好的着光。同时采用横臂也不至于灯架穿帮。    但是由于灯光射向车顶、发动机盖、车头的距离不一样,即车头受光&发动机盖受光&车顶受光,所以1号灯应该尽量照顾发动机盖,也就是说,让灯头进入发动机盖上方区域,使得灯头扣着向下指向。1号灯的位置如图所示    1号灯这样的放置虽然能让发动机盖着光,但是车头位置以及车定位置可能着光就差了,所以我们就用2号灯进行对车头的补光。    2号灯:闪光灯    2号灯选择放置在车头的目的:    1、一部分的灯光间射到车头上。    2、另一部分是通过漫反射给整体打底子光。    3、引闪其他的3只棚拍灯。2号灯的作用    因此能看出2号灯的任务还是很重的,笔者也通过多次的调整才找到最好的位置,这个位置即能提高整体的照度,也能为车头补上合适的光线,笔者设置2号灯的输出量为1/4,此时是最合适的。    车头以及发动机盖的光线基本可以,但是车的轮廓以及侧面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笔者拿出了第二只棚拍灯。放在了灯位3的位置。    3号灯:3号灯的作用    3号灯主要的作用就是为车身侧面进行上光。之所以把灯放在地上是因为这样灯芯能最小限度的体现在车身上,如果灯位高于车身是俯射在车身上,那车身腰线以上的地方会有灯芯的出现;如果灯位是齐平于腰线的位置,那么灯芯就会毫不保留的出现在腰线上,这样从侧面看会破坏整体的效果,用光也很生硬、不自然。    所以,我们把灯放到地上,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让灯有些微微的仰射在车身侧面上,这样整体的效果会显得很自然。注意!灯光照射的范围    如图所示,灯光照射的范围是线A、C这个范围内,如图可以看出,射到A、C的光线要比B的少。换句话说就是射到车身中部的光线要比射到车头的光线要多,所以,在调整灯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车身中部出现灯芯很重的效果,同时,还要用2、4号(车头、车尾)的灯进行补偿,配合使用。    4号灯:4号灯的作用    4号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车整体勾出一个轮廓,让车尾不会融在背景中。其次4号灯的作用上面也说了,是跟2号灯来平衡3号灯的照度问题。    4号灯的位置要尽量的高,因为车尾部C柱内侧及时有了灯芯的出现依然会藏在画面里不会被拍到,但是如果灯位很低,那么在车尾保险杠上会出现灯芯,画面中也能看得出来尾部出现高光范围。所以,4号灯被笔者直接升到了最高。    说完灯位,下面我们看一下这样布光出来的整体效果。整体效果    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整体调子可以接受,尤其是腰线,比较能突出彰显车的硬朗运动,但是细节还需单独的拍摄,尤其是汽车的左前轮藏在了阴影里、车的大灯还是有反光等等,再次的细节拍摄通过后期进行叠加替换处理。     我们还是采取确定整体效果,细节单拍后期合成的操作方法。 ·车身细节单独拍摄    整体的搭调子确定了,我们还是觉得车体的细节差一些,所以单独进行细节拍摄,后期叠加处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存在问题的细节被圈出    我们把拍摄后的图进行分析。找出以下问题。    1、车的轮胎细节明显不够,尤其是左前轮,黑死毫无细节。    2、车灯上有反光以及穿帮的细节。    3、车右侧玻璃上面有很多的的反光不干净。    4、机器盖内侧有些小程度的曝光不足。    5、车顶要稍微的加一点光。    6、驾驶室内细节不好。    7、背景纵深很不明显,而且环境很黑。    分析分踢过后我们逐一的进行细节的拍摄。    1、车轮细节:    我们先把右前轮及右后轮拿出来进行拍摄。给右前轮及右后轮补充细节灯位说明图灯位说明图    右前轮、右后轮细节的拍摄只需要调动两只灯——2号灯、3号灯。把他们的位置放低,2号灯放在车的右前侧,直接指向车轮的位置。3号灯往前提,增大输出量。光就能更直接的冲到车轮上。    这样一来,右前、右后轮都能有非常满意的曝光。    再说一下左前轮    左前轮的细节几乎没有,是一片的死黒。所以,我们直接拿个灯,从下面冲到左前轮线面,细节就ok了。为左前轮补光    从拍摄效果看还是很不错的,细节即可浮现,通过后期再进行更进一步的修补。2、车灯的细节    我们放大车灯会发现,环境中的景物都穿帮在灯体的塑料外壳上了。灯体外壳上穿帮的物体很多    我们依然用到上回拍摄的方法(),利用黑色卡纸遮挡环境来避免其他景物的穿帮。依然利用黑色卡纸进行遮挡灯光使用方法    为了避免灯体塑料外壳的反光,我们直接用灯直冲车的大灯,避免灯体的塑料外壳反光。(ps:这就是用横臂的好处,调节的时候笔者直接把灯头指到灯的位置,不用在搬来搬去调节高低。给笔者省了好多事。)拍摄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得到非常不错的效果,使得车灯显得炯炯有神。3、右侧玻璃的反光左侧玻璃上的反光    因为光线直射车体的时候,车身右侧的玻璃反出了环境中的物体。这样显得非常不美观。因此这一部分要重新补细节。改善车窗反光    我们把所有的灯都冲到地库顶棚上,利用光的漫反射打亮车体,这样可以明显的看到车玻璃上一点反光也没有了。4、发动机盖以及车顶部分依然采用漫反射的上光方式    我们依然把灯头指向天花板,通过漫反射照亮车顶以及机器盖,因为地库高度有限,笔者不能用非常好的方式处理这两部分。但是车顶部分基本可以,机器盖靠近挡风玻璃内侧的部分也没问题。使用说明    由于机器盖部分比较难处理,拍摄不能一次获得很满意的效果,笔者决定只要橘黄色部分,后期跟整体合成来使用。    车顶部分还是可以了。5、驾驶室细节部分    我们发现驾驶室的细节不太让人满意,我们还是采用老办法让驾驶室充满造型灯。依然采用造型灯照明的方式注意细节    PS:一定要把车内的装饰物,如坐垫、挂饰等都拆下来,以免影响整体效果。从外面看的效果    这样的方式我们在上一期()使用过了。要点就是,第一就是关闭棚拍灯的闪光,其二就是打开造型灯,从车外用合适的曝光拍摄即可。6、背景纵深处理    我们依然发现纵深处没有细节,而且透视根本看不到,所以,笔者还是使用上一期的方式()即踩住刹车,让刹车灯照亮整个纵身,通过长曝光拍摄,后期合成。采用刹车灯照亮整个纵深    这样的方式也许有的网友不太喜欢,那笔者建议也可以不踩住刹车进行长时间的曝光,获得纵身的效果,后期再合成也可以。    笔者没有拍摄另一种方案供网友们看也是一种失误,下一期的时候笔者一定会将各种情况全都展现出来。    整体基调的片子有了,细节也有了。马上就进入后期修片的步骤,带着大家继续向成片前进!·后期修片之车体修整    还是那句话,一张片子的好坏除了前期构思拍摄,剩下的就全是后期的事情了。所以,拿到片子后,我们还是很细致的划分了车的修整区域,这样修起图来才不会乱。分析后期修修片方案    从图上来看,要修的还是非常的多的,所以,我们先对整体进行修整,然后再对细节做一些完美处理。    整体修整:    1、车身侧面    2、前保险杠    3、发动机盖    4、车顶    5、A柱及反光镜    6、大灯及雾灯    7、驾驶室细节    既然确定了修理步骤,那我们就一步一步的来进行。    1、车身侧面修整   查看拍摄图    从拍摄的图可以看出,车身的金属银色质感没有很好的出来,我们选取车身侧面进行单独处理。通过曲线调整加强质感使用曲线工具    我们选择出车身部分,通过曲线工具进行调整。把曲线的肩、趾部分别下拉、上拉一些。    2、前保险杠    采用同与车身侧面相同的方式处理。选择出保险杠进行处理    处理的同时一定要让保险杠与车身侧面的质感非常的接近才能不会造成不匹配的效果。    3、发动机盖    由于前面拍摄的时候遇到里一些问题。我们采用拼凑的方法来进行合成。依然采用漫反射的上光方式选取橘黄色部分使用   选取橘黄色部分使用    笔者都选取两次拍摄中的橘黄色部分使用,对两部分进行合成。选取细节拍摄部分选取原片部分进行合成    虽然挡风玻璃侧发动机盖没有很亮,但是整体效果还是能接受的。    4、车顶选择车顶    笔者选取了细节拍摄部分的车顶。    5、A柱及反光镜选择A柱及反光镜,整体提亮右侧的反光镜    笔者选择A柱及反光镜部分进行整体提亮,还是要注意这部分不要显得太亮,还得配合整个车体进行调整。    车体银色的外观部分我们都进行选择,并且单独的调整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整体效果。调整对比修整前的效果选择区域调整后整体效果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前)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后)    通过调整,整体车的质感还是出来了。    6、大灯及雾灯    我们先观察了车灯。充满反光的灯体外壳    这样的大灯肯定是要被替换掉的。抠出细节拍摄部分的大灯替换到原来的位置    替换后非常的明显,还是这样的车灯显得更有神,才不贵“泪眼”的称呼。    我们又观察了原图左侧的车灯,发现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所以就不打算做替换了。左侧车大灯没有问题    笔者认为奥迪A4L最漂亮的部分就是它的大“眼睛”所以笔者反复确认整体效果。确认无误才进行下一部的修片。车灯修片后的整体效果    另外还有车的雾灯部分,整体拍摄的时候显得没有神,但是在拍摄的时候(车灯细节)获得了一个完美的雾灯。原来的雾灯扣出细节拍摄部分的雾灯 修整后的整体效果调整对比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前)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后)    7、驾驶室细节选择拍摄细节部分的驾驶室部分放到合成图片中把车侧的玻璃也抠出来合到图中调整对比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前)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后)    整体效果以及非常接近最后成片的图片了。剩下的就是细节的修整,虽然不是特大的工程,但是调整完会让片子整体换个样。 ·后期修片之细节调整    我们还是看一下整体效果,然后分析一下,细节有哪些地方是需要调整的。    1、轮胎细节    2、车灯反光细节    3、挡风玻璃反光细节    4、车牌    5、地面细节    6、背景处理    我们按着顺序进行。    1、轮胎细节:从图中看轮胎细节不是很好    图中可一看到,轮胎的细节还是不很好,所以我们要给车的轮胎添加细节。首先我们从右侧车轮开始。    右前侧轮胎:    从细节拍摄图中抠下车轮。发现白色部分太亮。    新建一个图层,选择黑色画笔进行涂抹。新建图层    涂抹的形状如图示。黑色画笔进行涂抹        再选择橡皮工具,擦成图示的形状。调整形状    改变透明度,细节比原来白色很重的时候要好得多。改变透明度    右后轮、左前轮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选择细节拍摄图相应细节后进行调整,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复述了。调整对比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前)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后)    2、车灯反光细节    用多边形选区工具在灯的位置画一个下图的形状。用多边形选取画的形状实际效果改变透明度至6%调整对比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前)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后)    3、挡风玻璃反光细节    这个步骤跟给大灯加细节是一样的。依然是用多边形选区工具画一个形状,然后改变透明度。用多边形选区工具画形状改变透明度调整对比: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前)整体效果对比(调整后)    4、车牌    我们还是采用上一期使用过的车牌,把它贴在我们的车身上。还是要注意的就是车牌的原图尺寸大小尽量的不要太小。不然没法跟车匹配。网上下载的车牌    因为这会车的位置不再是一个平面,车牌贴合可能会出现难度,我们通过photoshop中的“变换透视”,“自由变换图形”来贴合车身。    变换后的效果    光有车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为车牌做一个架子。让车牌架有立体效果 利用倒角命令给车牌架一个立体的效果    用矩形选区选择车牌大小的区域,再用勾边的命令给它勾个边(黑色),双击此图层,给它一个倒角的命令。再仔细调整到满意为止。最终车牌架的效果换完车牌的效果    5、地面细节观察地面情况    图中区域,尤其是绿色圈到位置影子很重,很难看,所以我们打算替换掉这部分。选区这张图的地面细节    前面拍摄轮胎细节这张图的地面细节也可以,我们选择这张图的地面,并且叠加到拍摄图上使用。选区地面细节叠加使用叠加后的效果    照片左边的底面细节还算可以,但是车头处的地面还是显得有一些阴影过重。车头地面细节还是缺乏我们选取这张图片的车头细节抠出细节    我们选取上图地面的细节,然后对拍摄图片进行合成。来获取完美的地面。    6、背景处理     背景的处理我们依然采用刹车灯照亮,长时间曝光的方法,再抠出合成到照片中。抠出背景抠出后的效果最终合成的效果    我们再对图片做最后的调整,调整曲线、锐化。最终效果修片效果对比分析不足与改进    虽然整体效果看上去还可以,但是这次拍摄也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笔者总结一下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心得。    1、车身上依然有很多反光以及穿帮。有待解决的车身反光问题      2、车左侧A柱上有影子,前期拍摄的时候没有注意,而且后期合成的右侧玻璃还是没有显得特搭配,后面拍摄要换一种方式表现车窗。   细节有待改进    还有的就是整体环境,可以考虑不用尾灯照亮,如只是长时间曝光不踩刹车的效果。这些都可以尝试。    所以,笔者希望以后的栏目中能为大家呈现更多更好的拍摄方法,毕竟我们拍摄的不是商业大片,而是用手里最少、最便宜的设备实现更好的效果。    下一期,笔者将会自己DIY一些拍摄其才以及辅助的装备,敬请大家期待。也非常欢迎大家积极留言,互相交流。《实战拍车》第一期(点击查看)点击进入
超多摄影技巧、实用器材推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蜂鸟网(fengniaoweixin)
此文是否有帮助:
袁野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论坛帖子12618次2995次3902次4794次5733次6728次7659次8650次9613次10610次
焦圈,为摄影而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康810后期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