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神话的粉丝太搞笑了居然有9999万神话的粉丝太搞笑了,怎么搞的

1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有多少收入?绝对是一个令你惊讶的数字!
我的图书馆
1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有多少收入?绝对是一个令你惊讶的数字!
作为一个公号狗,很多人就会遇到两个门槛,第一就是开通原创功能和赞赏功能,第二就是过流量主。一般来说,只要坚持一个月的原创,并且拥有一百多个粉丝,微信团队就会发来开通原创功能的邀请。再过一周后,就会邀请你开通赞赏功能。但很多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微信公众号的流量主一定要达到2万粉丝才能开通 ?而且原创号也要1万粉丝才能开通?我告诉你原因,是因为流量主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微信团队怕过早给你开通你就坚持不下去了。在很多人眼里,自媒体是爽到爆的职业,每天码码字就能月入过万,其实那真的只是少部分极品。现在微信公众号的平均阅读率为百分之五,稍微好一点的原创号阅读率能达到10%,而广告的点击率为1%,广告单价为0.2元。这样我们来推算一下,微信公众号流量主的收入大约是多少。根据前面的数据,1万粉丝的公众号,写一篇文章阅读量一般平均为1000次,广告点击10次,就是2块钱。纳屁?一个月还赚不到一百块钱!怎么会这么少?就算是十万粉丝,一天的流量主收入也仅为20元,一个月还不到一千!是不是很意外!很多人会说,不是还有赞赏功能么?然而现实是,赞赏的收入真的是极低。比如啪啪酱有三百万+粉丝,而且内容已经原创到了极致,但每篇文章打赏人数仅在一千人左右。相当于三千个粉丝才有一个人愿意打赏,而且一般的打赏额度都不会很高,平均每个人的打赏金额为3元。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万粉丝,并且文章刁得天花乱坠,每天的打赏收入也不会超过10元。这样算下来,一万精准粉丝的优质原创公众号,每个月靠平台带来的收入在500元以下。而那些专业的营销号,每天发满8篇,清一色的低俗段子配标题党,阅读量会高一些。由于非原创,广告单价会低一些,大约是一万阅读8块钱,但每天的总阅读量超过到40万的公众号,根据统计不到200个。而微信公众号的总数量为2000万,也就是说,不到十万分之一的公众号,靠流量主实现了月入过万。十万分之一是什么概念?我举个例子,湖北省每年高考,有万分之一的人能上清华北大……所以十万分之一,绝对自媒体界的龙凤麒麟了。因此大部分原创作者都会关注流量主,因为不仅收入低微,而且影响用户体验。但同样是公号狗,有的公众号拥有10万粉丝,每天都在累死累活地原创,月收入不到五千;而有的人虽然只有一万甚至一千个粉丝,却能轻松万入好几万,这其中的差距又在哪里呢?某知名自媒体曾说,依靠平台变现的自媒体,必死。他讲了个例子,一个一万优质粉的公众号,接一篇软文或者公关稿,两千元妥妥的。比如某手机卖3000,利润为30%,在你的公众号里面发篇稿子,只要能影响100个人去购买这台手机,相当于给手机公司创造了9万的利润,给你分几千,不是很正常么?另外接公关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今年四月以来骂百度的自媒体很多,夸百度的就很少。但那些天天在喷的人,一分钱都没赚到,而帮百度洗白的人,却赚了不少公关费。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公号狗写了一篇推荐书籍的文章,推荐了五本书籍,阅读量很高。当时我给她留言,为什么不在阅读原文加一个购买书籍的链接,这样这篇文章就可能产生好几万的销售额。结果她给我回复:你他m的,怎么不早说!老娘亏了!
发表评论:
馆藏&20125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114网址导航当我们聊“粉丝经济”的时候,真正的粉丝在做什么?_友诚聚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当我们聊“粉丝经济”的时候,真正的粉丝在做什么?收藏
不论哪个时代,粉丝似乎都会被其他人当做异类,但他们恰恰又是最唱不衰的文化小众圈,永远都富有激情。在追星这场想象力游戏当中,偶像只是他们大party里一张好看又极具吸引力的邀请函,引爆粉丝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自嗨状态。
在音乐付费时代,粉丝们可以花两块钱下载偶像们的最新单曲,但在购买时也会有粉丝选择将数量1张变为2000张,视作应援偶像新专辑的方式,尽管一首歌的两千遍并没有什么差别。以鹿晗、TFboys为例,这样的人气偶像已经占据了微博的时段热搜——几乎每一条微博都收获粉丝20万+的评论和转发。他们自诩和偶像在共同成长的路上,也逃不掉偶像高颜值外表下的人格魅力。这些正当红的鲜肉偶像在微博上已坐拥千万粉丝,唱歌、演戏、走秀、上综艺与其他明星并没什么不同,但对于粉丝来说,他们的存在就像“行动的荷尔蒙”。当圈层之外大多数人对这一现象疯狂又无解时,粉丝文化正在以足够有力的态度存活。
当然不是所有明星偶像都可以被归类为“鲜肉”,活跃在各类社交平台的人气偶像们在过去一年中,铁打不动地出现在各类人气榜单排行榜。其中以大V和明星资源为中心的微博无疑成为催化“粉丝经济”的集聚地,汇聚了音乐和影视剧相关的最受网民喜爱的热门话题,其中TFboys、吴亦凡、钟汉良、李易峰和鹿晗们都是常客。图片来源:2015凯度中国社交媒体报告
数据来源:纬岭榜单
那条创下吉尼斯纪录的微博,是粉丝的一场实力告白鹿晗拥有的创吉尼斯纪录的微博评论下都什么内容?那可都是鹿饭们真真实实的告白。鹿晗和他的破亿评论的“情书”
作为曼联球迷的鹿晗曾转发过一条关于曼联的微博,但他一定没有想过有一天他送给曼联的“十年相依,终身红魔”八个字会被粉丝们选中,作为送给鹿晗生日的一封情书又送回自己,毕竟这代表着“你爱足球,爱你所爱”的粉丝决心。2014年鹿晗生日当天,这条微博在百万粉丝的计划中获得了完美的1314万评论量。一年后,在微博修正只能显示9999万条评论的Bug后,这条微博的评论数达到一亿零二十五万两千六百零五条,同一条微博下的两次吉尼斯纪录由此诞生。
这封长达1314万条情书的背后,是经过长时间网络社交发酵后集结而成的数百万鹿粉们:她们通过精心严密的计划,计算好每日的必须评论量,再分配任务给各个鹿晗吧,具体的评论数不够就添、多余则删,1314万评论的情书就在这样整齐划一的严密安排下有序进行。
做起公关的粉丝,想的是怎么让自家偶像更红“偶像值得上天馈赠。”这句话说是这群年轻粉丝的终极信仰丝毫不为过。“始于颜值,陷于品格”是这些粉丝们的一贯着迷模式,现在的他们将“帮助偶像实现梦想”作为自己最大的愿望,不仅仅是消费者,粉丝们可以做视频、出周边、做应援还可以公关、造势,社交媒体为粉丝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追星途径。当这些鲜肉偶像组团承包了针对年轻群体的品牌或产品时,粉丝一刻都不会闲着:她们清楚地知道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向行业内证明自家偶像的“商业价值”和粉丝力量,为其争取更多的演艺机会。在你以为90后正称霸的时候,00后的小朋友们却正做着一些想象不到的事情。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春节,TFboys这三只平均年龄16岁的偶像组合已经在芒果台跨年晚会、央视春晚后第三次登上芒果台元宵晚会这样的主流舞台。三个人当中,99年出生的队长王俊凯2014年的一个单条微博同样在去年6月份收获4277万转发量被认定为吉尼斯世界纪录;2000年出生的成员易烊千玺在14岁生日时便有粉丝送给他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15岁生日时粉丝们更是通过飞机横幅应援,为其定制的专属生日语录飞越北美三大城市上空,同时还拥有四万平的月球地皮。
但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在于,尽管粉丝的心意可能已经通过这些出手阔绰的大手笔传达到偶像那里,粉丝送出去的终身有效的别墅居住和环球航行的机票,作为偶像来说他们没有承认收下,当然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去使用。TFboys成员易烊千玺
易烊千玺和“他”的小行星这些看起来和钱有关的东西在粉丝这里似乎最不成问题。开启培养用户付费下载音乐习惯的中国唱片业,因为鹿晗的出现让行业人重新燃起一丝希望: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已经发行过三张数字专辑和一张实体专辑,其中一万张豪华版限量专辑上线89秒后便一售而空。而情人节当天预售的第三张mini数字专辑《Reloaded+》,9分钟销售破十万。这样的现象,业内把它叫做“鹿晗效应”。鹿晗半年内的第三张数字mini专辑在QQ音乐付费收听
坚持“偶像值得上天馈赠”的粉丝们,也可以接受他们的不完美90后、00后和一些妈妈粉已经构成了粉丝队伍的铁三角,对路人粉甚至是艺人的公关团队来说,也生怕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话语和动作造成粉丝们的不满,成为他们强大公关意识下被喷和手撕的对象。吴亦凡回国后的最新单曲《Bad Girl》上线,其中吴亦凡自己的粉丝也利用自身在粉丝社群中的影响力撰写长微博,直言不讳地表达出对吴亦凡新作《Bad Girl》不满,认为MV制作“粗劣”、“low”,会因此影响到他的演艺事业。而在去年8月,吴亦凡为了出演电影《西游伏妖篇》剃了光头,为工作献身这件事发生在这个年轻偶像身上确实会有不少人为他的敬业态度竖大拇指,毕竟不是所有的高颜值偶像都在自己风头正火的时期都有勇气做出这样的决定,粉丝们也在认可这一正能量的同时考虑到在影响自身形象的同时,会不会降低他参与其他影视作品的机会。然后在去年11月,吴亦凡的宣传在粉丝的诟病和攻击中宣布辞职,在其微博下众多的留言中,粉丝们最客气的便是“谢谢你的离开”。但同时或许你还会看到《老炮儿》期间吴亦凡粉丝的努力:在电影上线期间,他们自发的印制了一些关于电影的宣传单页和台历,在一些电影院线分发给路人,他们用“吴亦凡粉丝邀请你看电影”的口吻,帮助偶像争取票房。说实话,在电影《老炮儿》中的形象扮演,却也着实让“圈外人”更加了解了这个90后的大男孩身上所汇集的真正实力。也表现出“去鲜肉化”背后的这些年轻偶像正在有所作为。吴亦凡《bad girl》
有趣的是,当粉丝对现状种种不满意的同时,她们也展现出包容的一面:可以崇拜偶像光鲜的一面,也可以丝毫不避讳的分析自家艺人的不完美。他们对吴亦凡本身才华和品格的信任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的质疑。恨铁不成钢也只是针对那些职业化的宣发团队,毕竟这些年轻人还拥有对公关公司来说不那么专业的——情感需求。喜欢鹿晗、吴亦凡的90后们为之疯狂,在80后以及年龄往上的人们对这些圈层的活跃则呈现出一种完全无感的状态。在他们看来,这些所谓年轻偶像的“红”是脑残粉齐心奋战的结果。但作为已经在追星路上锻炼出专业公关素养的粉丝们来说就是那样理所当然。“培养模式”路径下的偶像们,从刚出道时的不完美到现在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演艺机会,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努力也通过互联网社交被粉丝们冠以“正能量”的榜样,质朴、谦逊也是在他们帅气外表下被粉丝们拥簇的品质标签。
从末端消费到营销话语权,粉丝像更强大的经纪人从很多方面来讲,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发展正在改变以往大众偶像的成名路径。事实上,这些鲜肉偶像的粉丝已经从单纯的购买专辑、周边和演唱会门票的末端消费状态完成了华丽转身。他们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完成粉丝聚集,还可以与明星们建立直接的沟通互动,更有专业粉丝通过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为偶像们提供事业上的帮助。甚至,以TFboys为例的偶像组合已成为造星模式的典范。作为更想让自家偶像红出一片天际的粉丝,他们拥有的不仅仅是“全心全意”的真情实感,其中所蕴含的稳定有力的粉丝流和大数据,一方面成为艺人事业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则是被各个商家品牌所看重的商业变现能力。图片来源:2015艾瑞中国音乐粉丝调查报告
其实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不一样,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拥有不同的明星作为精神寄托,但任何时代的年轻人也都是相同的——他们都会被当下那些具有新鲜活力的偶像们所吸引,既然无害也就无可厚非。就像当初被80后奉为乐坛“天王”的周杰伦一样,曾经的《双节棍》也好,《七里香》也罢,在那个时代同样不被所属年龄层之外的人理解。但在十几年后的今天,粉丝们又披上情怀的外衣,仍能够理所当然地继续消费这一天王级偶像人物。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有料Vol.92鲜肉粉丝与经纪人撕战独家调查_影音娱乐_新浪网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小鲜肉们驾驶着战车,轰轰烈烈地把中国娱乐圈翻了个底朝天。而在“改写”、“颠覆”和“洗牌”俱成陈词滥调后,人们渐渐发现,所谓的新生势力并不仅是鲜肉们本身。在更多时候,他们的粉丝比艺人还要敏感细致、雄心勃勃、富于主见甚至令人畏惧。在对偶像事无巨细的支持中,他们不仅团结着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也随时准备着剔除一切对偶像不利的“阻碍”。与艺人紧密相连的经纪人、幕后团队以至于艺人自己,更难逃他们雪亮的眼睛、甚至激烈的抨击。
让人心惊的是,这些年轻人绝不满足于打打嘴仗。他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底气,已经让不少“专业人士”尽折腰。
2014年11月,被粉丝们集体声讨的李易峰经纪人董可妍宣布离开欢瑞,由此彻底撕开鲜肉粉丝和幕后团队大战的序幕。2015年11月,被粉丝们厌弃的吴亦凡宣传冯丽华在压力下宣布“离开”;12月,鹿晗与井柏然同上《GQ智族》杂志封面,部分坚信鹿晗应独上封面的粉丝淹没了其宣传人员的微博页面……
最新的进展是,在日晚上,井柏然的经纪人张阿信同时被两派粉丝猛烈攻击。因为发微博称在拍摄《盗墓笔记》过程中对鹿晗方面一再“退让”、“牺牲”,他成为众矢之的,连感叹一下“透明的玻璃窗边待着挺好”都能得到一万五千多条回复。愤怒的鹿晗粉丝们要求他就此向鹿晗道歉,激动的井柏然粉丝则指责他“早干嘛去了”、“你怎么对得起小井的辛苦”……
到了这步田地,再迟钝的圈内人也知道,以往从上至下、自艺人制粉丝的操作模式已走到了转捩点。在鲜肉们重构了圈中规则的同时,他们的粉丝也在推翻固有的艺人运作思维;这两者之间谁是鸡谁是蛋,还真是难以为外人道。
  在被“鲜肉”一词标识的2015年之后,中国娱乐圈在新年伊始就迎来一场戏剧性的鲜肉粉丝撕X大战。与人们的惯常印象不同,这次他们抨击的对象并非自家偶像的竞争对手,也不是“无良媒体”、“无良片方”,而是一位资深艺人经纪。
  事端缘起于将在今年上映、由鹿晗和井柏然主演的热门IP电影《盗墓笔记》。1月14日,一向表现谨慎的井柏然经纪人张阿信发微博称,“关于盗墓,我们让,不撕。”在微博截图中,他称,《盗墓笔记》片方“迫于鹿晗方面的压力”,已致使井柏然方面做出了诸多让步。比如,为了“最大限度”地远离拍在演员表第一位的鹿晗,井柏然饰演的另一位主角张起灵得排在角色海报的末尾――所谓“压轴”;比如,鹿晗方面还提出“所有单人海报加入每个演员的番位”;再比如,鹿晗将近过半的时间都在请假,但井柏然则全程驻组,每天穿着几十斤重的戏服从5点拍摄至深夜。
  在截图的最后,张阿信质问:“(片方)一再承诺这不是粉丝电影,是个大格局电影,现在是闹什么?”
  虽然张阿信迅速删除了该微博,事件还是以“井柏然经纪人手撕鹿晗”为名迅速发酵。鹿晗粉丝的强大攻势自不殆言――他们在微博上建立的“张阿信”道歉话题在一天之内获得了450多万阅读量。在张阿信后一条、以至于前两个月的微博下,都新增了大量鹿饭们的愤怒言辞。更令人惊异的是,井柏然粉丝们也爆发了似乎积累已久的情绪。他们呼喊着“求井宝换团队”、“团队是吃屎的吗”、“别再耽误井了”、“你怎么对得起小井的辛苦”……
  在与我们的连线中,张阿信的语气礼貌、无奈,甚至有些犹豫。为什么兼任华谊艺人总监的他,要发这条注定激起千层浪的微博?“我们也要跟粉丝有个交代啊。”这句话,他先后强调了三次。
  而在另一方面,同样是为了“番位”、逼格、艺人的前途和粉丝的尊严,“鹿饭”(鹿晗粉丝昵称)也在对其团队施加强大的压力。后者在整个事件中选择保持沉默,似乎试图在尽己所能将事件的影响程度降低。
  在日的《盗墓笔记》发布会上,井柏然和鹿晗言笑晏晏,举止如常,似乎这一切喧嚣都从未发生。只有从导演李仁港异常谨慎的措辞――比如,从不提“主演”之称而只说“众主创”――中,能看到这一系列争端的影子。
  把时间推回2015年12月,25岁的鹿晗登上了时尚男刊《GQ》杂志的闭年封面。加上今年他拿下的《GQ Style》、《人物》、《福布斯》、《ELLE》、《时尚芭莎》、《南都周刊》、《嘉人》等杂志封面,其在90后艺人群体中突出的高逼格形象已确立无疑。
  但是,他那些为数众多、组织严密、被媒体称为建立了“帝国”的粉丝并不满足。相反,其中一些人在怒发冲冠。他们认为,与鹿晗一起主演电影《盗墓笔记》的井柏然,根本没资格与鹿晗同上《GQ》封面,“这后面一定有阴谋”。
  出道比鹿晗早的井柏然,比前者多出种种资历――比如《加油好男儿》全国总冠军头衔、提名香港金像奖和金鸡奖、主演中国史上票房最高电影。但在愤怒的粉丝眼中,他依然只是无数“蹭”当红鲜肉光环的“其他艺人”之一。在微博上,他们建立了相关话题“三土天真十二月的惊吓”,阅读量达到930万。话题导语称:“说好的十二月惊喜,却变成了十二月的惊吓。顶级单人资源变双人资源……,捆绑西皮更是一刻不停。”言语中直指杨思维(微博名“杨天真”)和搭档陆(被起了“三土”的外号)合伙创立的“壹心娱乐”。
  这些粉丝认为,是与鹿晗合作的壹心工作不力甚至私心作祟,致使鹿晗没能单独拿下杂志封面。在这种情势下,杨思维本人成为众矢之的。她的照片被相关话题“壹心娱乐吃里扒外”设为主页头像,还配上了讽刺的“台词”:“亲,喝鸡汤吗?”
  事后,虽然《GQ》时装总监崔丹一再解释:杂志有双人封面传统,又恰逢鹿晗和井柏然一起主演《盗墓笔记》,“一切天作之合”。但对认定井柏然与鹿晗在银幕内外都已形成竞争的部分粉丝来说,他的解释也可能是“公关的结果”。
  这当然不是壹心第一次被鹿饭们“喷”了。自从2014年年底鹿晗退出偶像组合EXO、宣布回国发展开始,他将“花落谁家”成谜。在其之前,EXO另一位人气成员吴亦凡退团回国,其在国内的经纪和宣传人选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从2014年10月鹿晗被传出会与壹心合作后,杨思维每发一条微博――不论其内容与鹿晗是否有关――都能收到少则数十条、多则数千条的“鹿饭”回复。他们向杨思维嘱托:要对鹿晗好,要顾惜他的身体,要让他多吃饭,但又不能让他长胖;要留下好的造型师,要给他争取最好的资源,别让别的艺人蹭他的人气,更要及时删除“黑料”……
  而当鹿晗的“黑料”挂微博热搜,与鹿晗合作的其他演员上了新闻标题时,那番“无微不至”变了一副面孔。粉丝们要求她“上点心”、“别给鹿招黑了”、“不能把他的资源让别人蹭”,质问她“怎么不让鹿减肥”、“怎么不让他剪鬓角”、“为什么给他绑CP”,甚至直接骂她“胖”、“丑”。
  在巨大的压力下,2015年7月,杨思维发出了一条情绪强烈的微博回应粉丝们。“看完了所有评论,除了说脏话的和诅咒老娘胖的,其他统统接受,感谢那些理智说话的同学们,让我更理解了你们的想法。…… 我不在乎暂时看不到工作成绩 因为心中有数的很,但是感让大家感受到茫然及失望了,确实需要调整。”之后,她关闭了自己微博的评论。
  看得出来,粉丝们新生的、强烈的“当家做主”式态度,并不会让杨思维感到焦虑。而她的处境,也算不上最富戏剧性。随着“鲜肉”们――或者用一位鲜肉幕后团队人员的话来说,“粉丝型艺人”――的崛起,圈中艺人、幕后团队和粉丝之间的关系早已大变。之前上下分明、各谋其政的齐整局面一去不复返。
  一位鲜肉幕后团队的成员向新浪娱乐坦言:“在整个粉丝对明星施加影响力的事件中,有一个特别不好,就是去年董可妍的事情。可妍其实是非常资深的经纪人,因为李易峰的粉丝认为她偏心杨洋,要求罢免她,欢瑞居然就真的为了平息粉丝的怒火fire她了。……我相信这个事件会让很多粉丝认为自己具备这样的影响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起发动一个事件,我们一定可以改变什么。”
  所谓的“董可妍”事件,是指2014年年底,李易峰当时的经纪人董可妍在多方指责之下,离开了李易峰所在的欢瑞世纪。根据粉丝们的说法,董可妍随意给李易峰“搞黄”大刊拍摄、拖延电影和广告邀约、并在各类活动现场耍大牌。当时据媒体报道,“由粉丝们发起的话题‘请欢瑞(李的经纪公司)正视DKY事件’瞬间刷爆微博。网友们在微博上刷话题罗列圈内人对于经纪人董可妍‘抱怨’类发言截图,借此希望李易峰所属公司能够正视问题。”
  在“嘴宝缝纫兴趣小组”(以下简称“嘴宝”)看来,其他鲜肉宣传和经纪们的压力,与自家同道们的情况相比也算不上什么了。“鹿晗?鹿晗很好啊,最最完美的团队,最最完美的粉丝圈,”接着,她迅速打出一段话:“吴亦凡的草台(班子),是所有小鲜肉里最最差劲。”
  “嘴宝”不愿意透露真名和职业,只说明自己“20岁左右,女”。她很惊讶于我们能在微博上“挖”出她来:“我有三个号,你们是怎么找过来的?”她的谨慎有其原由。在号称上百万的吴亦凡粉丝中,她是有名的“刺头”,曾经发过数个传播量惊人的长微博,指责吴亦凡的经纪和宣传团队工作不力,甚至直接批评吴亦凡本人对自己发展路线的把握。即使在“梅格妮”(吴亦凡粉丝昵称)内部,“嘴宝”也常常被骂为是“黑子”。但她坚持不懈,毫不动摇。
  “做他的粉丝好累啊!”她感叹道,随即发过来数个链接,都是她和其他“妮”们撰写的长微博链接。其中的激烈言辞全部用亮蓝色衬底强调出来。“吴亦凡先生,不知道您身边有没有人告诉过你,你在掉粉……因为您的粉丝对你的团队的信任危机已经达到了顶点。”
  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嘴宝”历数了她和同道者发现的偶像及其团队的种种“失误”:
  没有参演张艺谋的跨国巨制《长城》,却主演了新导演上阵的《致青春》续作《原来你还在这里》;
  吴亦凡新创作的歌曲《Bad Girl》,MV制作“粗劣”、“low”,还会影响他的电影事业有所影响;
  到了2015年8月,吴亦凡为了出演电影《西游伏妖篇》剃了光头,影响形象不说,还降低了他参与其他影视作品的机会;
  一贯以来,吴亦凡的文案不得力、工作团队不稳定,出来的效果都是“花钱买黑点”……
  在这类观察细致入微、眼中难容一颗沙子的“刺头”粉丝看来,吴亦凡的事业已经到了flop(过气)的边缘。这与外界的判断大相径庭。我们疑惑:作为当红的“小鲜肉”,吴亦凡在高口碑电影《老炮儿》中的表现不是广获好评吗?他不是与周星驰、吕克-贝松等顶尖电影人合作吗?《Vogue》等高端杂志封面他不也拿下过了吗?再加上明年就要上映的话题之作《爵迹》,难道吴亦凡面前的大路还不够平坦?
  “嘴宝”们觉得不够。他们忧心吴亦凡路线走偏了,“是先试对了再试错”;担心他工作接得太多太没选择,“这是要榨干自己养团队”。并且,他们不吝于表达意见。在2015年11月,饱受粉丝们诟病和攻击的宣传冯丽华,终于在微博上表示“对于我工作方面不尽妮们满意,我全部接收”,并宣布将交接吴亦凡的宣传工作。在下面整整13页的回复中,最客气的恐怕也就算“谢谢你的离开”了。
  在如此压力之下,没有哪位“鲜肉”的幕后人员能不心有忌惮。冯丽华宣布“交接”后,曾任华纳唱片中国公司市场总监、周迅和许晴经纪人的黄烽,成为了吴亦凡的经纪人。说到粉丝,他的语速总会慢些。
  “是问做他的经纪人有什么特殊性吗?……周迅的粉丝也不少,粉丝对她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哪怕跟她本人见面,也就是点个头。在那种状况下,经纪团队的主要工作是规划好职业路线,做好她的电影、商业、公益等项目。在亦凡方面,我们就需要逐步养成新的思维方式,就是做每一件事都要提前考虑到粉丝的感受。
  他顿了一顿,慢慢说下去:“亦凡的粉丝数量大,有组织,有力量,还能监督我们的工作。我们不能站在传统的角度来做经纪了。”
  的确,以鹿晗为代表之一、横空出世便一飞冲天的“鲜肉们”,不仅让大众、媒体、影视片方感到惊异,更让围绕着艺人的整条流水线措手不及。
  以往,他们站在高位,费心于培训艺人,为之拉到好影视项目、搭上大导演、争取最高报酬、拿下大刊封面、“蹭”上红毯、靠上大牌代言。而在“鲜肉”身上,他们很快会发现,自己的一切都暴露在一个远比媒体、大众和艺人本身更为严苛和难以捉摸的评审眼前。他们不得不放低身段,把与后者沟通也作为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列入日程。
  黄烽所说的“新思维方式”,在业界其实已成共识。粉丝们理直气壮地“手撕”经纪和宣传,渐渐取代了常人印象中偶像闪亮登场、粉丝们就开心不已的和谐画面。――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其实以前,也发生过这种因粉丝不满而更换艺人的工作人士的情况。但是现在有网络了,这种事就被放大了。”
  天娱传媒副总裁兼“青年文化官”赵晖如是说。他曾任任湖南卫视选秀节目《快乐男声》宣传负责人,也是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的营销宣传负责人。对于粉丝们心理和地位的变化,他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以往粉丝也就是买买偶像的磁带、看看演唱会、贡献自己的消费,再也就是给偶像写个信,说点意见。就算他得到了回信,别的粉丝也不知道这些事,更不知道自己的意见能不能被采纳。但现在不同了,粉丝跟艺人直接就在微博上面互动,天天等着被‘翻牌子’。更专业的粉丝还可以给明星提供自己的资源和帮助。这样一来,粉丝就从艺人产品的购买者,变成了艺人事业的辅助者。”
  互联网缩短了粉丝和偶像之间的距离,这给艺人带来了一把难以掌握的双刃剑。诚然,粉丝因此更积极主动,为明星贡献出前所未有的人气和“业绩”。赵晖举例说,国外粉丝就可以通过网络,为出国宣传的艺人提供人脉和资源。
  而具体在各位当红“鲜肉”身上,这种贡献则可能更大、更令人惊异。在报道《每个帝国都有秘密―鹿晗的粉丝帝国》中,分布在各个国家――甚至包括战乱的伊拉克的粉丝们,都随时准备着将鹿晗的最新信息翻译成13种语言以供传播。他们还发明了种种为鹿晗增加荣誉的方法。比如,发帖接力让全球粉丝以“鹿饭”名义做公益,让鹿晗的单条微博评论数超过1亿,(再次)打破吉尼斯记录。为此,新浪微博甚至修改了只能显示9999万条评论的后台设定。
  类此的“业绩”还包括:鹿晗微博个人词条浏览量突破300亿;微访谈一小时便达到113万提问量打破记录;首张mini数字专辑正式上线首日突破88万记录;百度鹿晗吧用149分钟达成100万盖楼,刷新了贴吧的最快回贴记录,等等等等。业界传说,鹿晗著名的“妈妈饭”、曾任百度副总裁的王梦秋,,更是靠自身的强大影响力和人脉为鹿晗的宣传助力。
  粉丝们众志成城的结果是,大众也许不知道作为艺人的鹿晗唱过什么歌曲、出演过什么影视作品,但都能直观地从网络中感受到:这个新鲜面孔真红啊。
  这由粉丝们齐心协力捧出的“红”,则可以迅速变现,成为艺人下一步事业发展的直接基础。2015年年初,鹿晗被传出要与某移动电商平台合作、甚至成为投资人。有圈内著名经纪人分析称:“他们(鲜肉)粉丝身上最大的价值是数据量,在大数据时代,这些年轻偶像带来的稳定粉丝流和数据正是互联网和移动端看中的。”据称在鹿晗宣布与这家移动电商平台合作后,平台app的下载量就疯狂上涨,让商家尝到了不少甜头。
  于是,粉丝效益双刃剑不那么“和谐”的一面也因此浮出水面。在对“鲜肉”们的成名居功至伟的粉丝们心中,偶像是“最好的”,“值得被全世界所爱”。而职业化的经纪和宣传团队,则往往接手工作不久。即使拥有出众的专业素养,他们也极难达到年轻粉丝们极富感情的要求――比如全心全意,比如饱含真爱。
  赵晖就记得,自己有一次“获益良多”的工作经历。他和同事们为天娱的某位艺人制作了一件宣传材料的打样。在他看来,打样样式精致、配色漂亮,完全没问题。但是一经公布,粉丝们却普遍表示不满。他们给出了一个完全出乎赵晖意料、却又“非常合理”的理由。“比如说,这个艺人是白羊座的。粉丝们就说了:白羊座今年幸运色没有黑色,你们这个打样的背景为什么偏偏要设置成黑色的?”
  在鹿晗和吴亦凡这两位曾经的队友、现今国内最火的鲜肉身上,类似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鹿晗的体重、发型和工作量往往是粉丝们不满的对象。而在刺头粉丝“嘴宝”发来的长微博中,也提到了许多常人绝难注意的细节,比如宣传发的时尚活动现场照片中,吴亦凡不慎踩到了《Vogue》中国版编辑总监张宇的裙角;在公布的街拍照中,吴亦凡戴的墨镜遮住了其精致的眉眼,等等。
  更深层的矛盾,往往出自于艺人整体发展中的变量。粉丝批评的对象,本就不仅限于针对日常工作中的纤毫之差。艺人的团队配置、事业规划、精力分配,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为此,他们不惜群情激动、众志成城、持续出击。而同时,而在“鲜肉”们爆红的短短一两年内,经纪和宣传工作的重点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选择匿名的鲜肉团队成员分析道:“他们是先由网络红起来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对于大众来讲就是个网络红人。因为大众其实没看过他们的作品,甚至可能不知道他们的样子,只是听说了他们的名字。所以整个经纪公司在操作过程中,就面临如何让大众认知他们的问题。”
  要想“让大众认知”,就必须走上更为传统和稳健的发展路线――走出小圈子,参与大圈子中的竞争与合作,以“新人”的身份融入到各类项目中。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点燃粉丝们敏感情绪的导火索。
  在2015年10月电影版《盗墓笔记》卡司曝光后,鹿晗、井柏然、杨洋、李易峰四家“鲜肉”粉丝围绕着原作者南派三叔的一场“混战”。网剧《盗墓笔记》的主演――李易峰和杨洋――的粉丝们抱怨三叔“抛弃”了自己偶像。而鹿晗和井柏然的粉丝们则希望能通过影响原作者,为鹿晗和井柏然饰演人气主角“吴邪”和“张起灵”创造更多声势。
  一时间,多路鲜肉的粉丝“攻陷”了南派三叔的微博,甚至引发了他本身的“盗墓粉”的激烈反弹。一位愤怒的书迷安特(@)鹿晗粉丝说道:“你自己大声问三叔!书粉为他做过啥!你问他更在意啥也没为他做过的书粉,还是你们这群啥都为了他做的明星粉!本来觉得鹿晗挺可爱想路转粉的,让这群明星粉喷的我直接粉转黑了。”
  在经纪圈内部,有人认为这些活动虽有声势,却能产生意义。“我觉得粉丝会过度夸大自己的作用。因为决定角色也好、敲定合作也好,经纪公司团队以及艺人的现状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是粉丝往往会扩大艺人的现状,他会认为你就是king,你就应该获得一切。”
  只是在如此情势下,鲜肉们的幕后团队总是几经周折变化。据圈中知情人士透露,吴亦凡的妈妈对儿子的发展很上心,吴亦凡回国后就不停接触圈中资深人士,希望能够请来帮助儿子打理经纪事务,但也许“关心则乱”,又表现出一个母亲的“强势”,所以吴亦凡的团队短短几年变动很大,接触过的资深人士中还包括曾经为李冰冰效力多年的纪翔。现在接手的黄烽,曾经是周迅的经纪人。
  在经验丰富的赵晖看来,大家无非都是都求好心切。只是粉丝们未必能知道公司每个决定背后的具体背景。“比如说,有个很厉害的粉丝跟艺人团队牵线,介绍了一个很牛的日本造型师。但是恰逢国际关系有变,事情敏感了,公司不太好用这个造型师。那粉丝可能就觉得委屈了:我花了这么多精力去沟通,你们怎么不用呢?”
  有时,这种“委屈”甚至可能打破艺人本身的发展局面。一位制片人这样举例:“粉丝并不知道圈里幕后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就亲眼见过,某鲜肉团队为其艺人在幕后铺路布局了很久,被粉丝网上大量负面攻击相关人员搞砸的。”
  在接手了吴亦凡的经纪工作后,黄烽也觉察出了工作具体情况和粉丝期待之间的差距。虽然声势浩大,但吴亦凡毕竟回国仅一年。其经纪团队变动多次,而艺人的业务又涉及音乐、电影、时尚多个领域。
  黄烽坦言,现在自己对团队的管理,还处于重新梳理、扩招团队的基础阶段。粉丝们对吴亦凡工作安排的种种怨言,他并非不知道。但也只能反复解释:“现在我们的深度的大企划项目还得往后排。团队的带宽还不够,怕不能保证质量。”他感叹:“别看亦凡盘面非常好,他还有太多想干的事。时间压力大,档期太紧。”
  不过,鹿晗、吴亦凡粉丝中的“大大”――即有影响力和名气的粉丝们,则似乎对这一切都表现出祥和冷静。这些执掌大权的高层粉丝们往往与艺人的幕后团队多有沟通。他们清楚,经纪与宣传毕竟是自己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我觉得他事业很好啊,我们都很支持。”“酱酱”告诉我。她27岁,是吴亦凡百度粉丝贴吧的吧主之一。“新人嘛,谁能完美?个别爱挑刺的不代表所有粉丝。”这类粉丝很少?“就一两个吧。”
  在长期为吴亦凡组织线下应援的粉丝“酱酱”看来,无论是吴亦凡的大事业走向,还是他对经纪团队的选择,都“很好”,粉丝们都“非常支持”“相信团队和吴亦凡的判断”。
  而在鹿晗方面,即使是杨思维被“黑粉”淹没的时候,在她的微博下也有大批粉丝表示“支持你们的工作”、“姐姐辛苦了,别理那些黑粉”。其团队内部有一位曾在韩国经纪公司工作过的“资深经纪人”在负责与粉丝方面对接。此人的工作主要在于“引导”。
  “比如说鹿晗去参加《跑男》,我们就很担心,因为游戏里面其他的明星会撕他名牌,怕造成其他粉丝们的不理解。在这些事情上,我们都会有官方的引导。……而且大部分粉丝也是接受这个引导的。比如说鹿晗贴吧,他们会直接写声明: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鲜肉”们对于自己团队与粉丝之间的和与分,则一概保持沉默。鹿晗从未回应过“封面之争”和“排位之争”。而在与自己有私交的宣传冯丽华宣布离开前后,吴亦凡也从未公开表达过态度。处于风暴眼中的他们,是在以静默表示“手心手背都是肉”,还是怕越说反而越乱?我们不得而知。
  在不久以前,也曾陷于这类风波的李易峰,也被我们问及会否受粉丝意愿的影响。他的回答不乏坦诚。
  “如果他们的意见左右我演戏的话,我很难做到真实的自己,也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演员。我得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清楚了自己要什么的时候,才会把这个事情做好。”
  “我和他们的关系怎么样?像朋友、像家人、像情人、像夫妻、像老师、像同学。”
  在一些人眼中,在关于粉丝“撕”经纪/宣传的众说纷纭之下,也许还有新的机遇可以发掘。
  赵晖就相信,粉丝再进一步、直接参与进明星的创作中,就是下一步发展的新趋势。“‘玉米’们为春春写的那首《和你一样》,现在已经成了每次她开演唱会必唱的曲目。这一定是可以推广开来的。”
  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比如,在采访的结尾,“嘴宝”就一直在向我们追问,吴亦凡的新经纪人是谁。“不会是那个XXX吧?”她忧心忡忡地问,“那要完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贾斯丁比伯恶搞粉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