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着茅坑不拉屎,“吃空饷”死刑该不该取消入刑

&占着茅坑不拉屎,“吃空饷”该不该入刑?
  清理&吃空饷& 一个欠发达县每年省2000万&吃空饷&者到底窃取了多少国家资产?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
  目前,全国各地正陆续组织编制核查工作,目前已完成清理的有四川、海南、重庆、湖南、河南、宁夏、内蒙古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如果保守地以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5000元~2万元计算,这7个省份今后每年可节省3.5亿元~14亿元财政负担。
  更何况,有分析指出,清理出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彻底大清查,各地因&吃空饷&流失的财政资金&恐怕是个天文数字&。尽管目前浙江并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温州平阳县的案例作为参考。
  从2007年9月起,平阳县对全县机关、乡镇行政单位以及全额、差额事业单位编制进行全面清理,涉及70个部门、31个乡镇;共查出清理对象1026人,通过责令辞退、自谋职业、离岗退养等途径,消减富余人员602人,每年可节约财政支出近2000万元。
  须知,平阳县至今依然是浙江的&欠发达地区&,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显示,直到2014年,当地依然接受中央财政补助,金额为40万元。不难看出,2000万元对平阳县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本次清理编制的&主角&乐清市早在2005年8月就已有尝试。当时《乐清日报》曾刊载乐清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根据报道,那次清理工作被要求在2005年10月底前完成,官方还公布了举报电话。但奇怪的是,到了2005年10月底,当地并没有公布相关结果。根据公开资料,2006年和2010年,乐清又两次出台文件,要求清理&在编不在岗&的工作人员,但最终结果同样没有公示。
  2013年9月,乐清市政府在官网发布《关于清理在编不在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通知》,虽然该文件由乐清市卫生局发布,范围也仅限于卫生系统,但可以看出清理&在编不在岗&的行动已经开始。
  乐清此番排查出&在编不在岗&人员207人,目前72人回单位上班,其余135人全部解聘。保守估计,至少可为乐清市财政减轻500万元的负担。
  细数七类&吃空饷&者 工资未必到本人手里2012年,永康市用两个整版在《永康日报》刊发了《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通报》(以下简称《通报》),192名长期&在编不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被公开点名。永康官方把&吃空饷&者概括总结为七类:
  一、长期请病假事假或超假不归的人员。当地有位姓胡的初中教师,1989年11月,时年27岁的他因病请假,这个假一请就是23年。根据自查结果,多年来财政一直给胡老师拨款发工资,他也一直领着工资。根据《通报》披露的情况,包括胡老师在内,请假时间在20年以上的共有3人;请假时间10年~20年的,共有8人。
  二、停薪留职人员。我国曾经一度允许官员停薪留职,可以下海经商,并保留几年工资待遇,之后再脱钩。这催生了&吃空饷&现象,从1999年开始,全国各地相继对停薪留职人员进行了清理,要求返岗上班或办理退职,但此情况依然在很多地区被保留。
  三、借用、借调、抽调人员。当机关人手不够时,往往会从其他部门借调。如果借调单位的工作已经结束,但人又没回到原单位,两头没人管,就成了&吃空饷&。
  四、中层正职退居二线人员。很多单位为了安顿退二线的老干部,专门设置了一些闲职,一位已经退休的区长称&哪个单位没有几个退二线的局长、副局长?大家上班都正常么?&
  五、被刑事处罚的人员。相比永康,更典型的案例发生在瑞安。当地原副市长蒋良荣2002年因受贿被判刑后仍保留公职,&吃空饷&长达6年,改行经商的他共领取72000余元&逍遥钱&。
  六、在家待岗人员,按规定可以发工资。
  七、未办理辞职擅自离岗人员。小池于2009年前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考进永康财政局,2012年3月她提出请辞,被劳动局拒绝,理由是&工作未满5年不能辞职&。在这种情况下,小池擅自离岗。
  尽管国家发的工资被人以各种名目占用,但事实上,这些钱未必都落到本人手上。永康就曾经查出一名中学教师,在上世纪90年代下海办企业,但身份未清理,学校一直以该教师名义冒领工资,校方辩称,这些工资&由学校统筹用于教学&。
纽约第108任市长布隆伯格于日卸任,这位市长坐拥310亿美元身家,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13位。在任12年中,布隆伯格为工作自掏腰包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亿元),同时拒绝了12年累计2700万美元的市长薪金。&吃空饷&能否入罪?&&应区分情况 分别对待&吃空饷&为何屡禁不止?有观点认为,根源在于惩罚不力。对于&吃空饷&者,各地一般是给予党纪政纪处理,极少有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处罚力度与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不相对应,受罚者付出的&代价&太小,很难以儆效尤。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卢凌建议,将&吃空饷&纳入&贪污罪&。他认为,对于当事人和责任人,除了按照相关纪律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外,还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追缴已经领取的报酬,并按照数额大小,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比人大代表提出的&严惩论&,司法界对&吃空饷&的入罪问题有更细致的分析。诉讼法学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郭华称,无论以哪种形式&吃空饷&,均表现为对国家财产的非法占有。因其主体以及客观方面表现不同,有的构成犯罪,有的不构成犯罪。构成犯罪的,不仅在罪与非罪上存在区别,还存在此罪与彼罪的差异。
  &空饷&领取者不外乎两种人,一种人的确是国家工作人员,如拿&旷空饷&、&病假饷&的人。对于这类人员,他们领取了不应该领取的工资报酬,是一种贪污行为,可依据刑法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另一类人员已经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根本就不是国家工作人员,甚至不存在这个人,如吃&冒名饷&、&死人饷&的人。他们的行为带有诈骗性质,可以按照&诈骗罪&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他认为,&吃空饷&之所以屡屡得逞,不是&吃空饷&者的欺骗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发放&空饷&者在看守国家财产时闭上了他们应该睁大的眼睛,相关部门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明知有人领&空饷&而不进行处理的单位负责人,也就是发&空饷&者,应当按照滥用职权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按照滥用职权罪论处;对将发&空饷&作为行贿手段的,按照行贿罪论处;对存在受贿情形的,按照受贿罪论处。
  所有资料来自 人民网、新华网、钱江晚报、乐清市政府网站等公开消息国家资产是老百姓血汗的结晶,神圣不容侵犯,任何打国家资产算盘的人都应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发饷&是小圈子范围内的事,普通百姓不易知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吃空饷&的必然收益是不劳而获,潜在的风险却只是辞退/返岗,又与自助取款何异?钻空子者自然前赴后继。
  如何消弥&吃空饷&带给社会的整体伤害?根据现行法律(包括刑法)依法治理即可,该罚钱的罚钱,该判刑的判刑。
上一篇:下一篇:简祖文:整治“吃空饷”须狠打“发空饷” - 网易忻州
十天内免登录
简祖文:整治“吃空饷”须狠打“发空饷”
近日,网帖爆料称镇雄水务局合同制工人解某假借在云南大学读MBN,一直在昆明做生意,吃空饷时间长达6年,解某工作由其他同事完成,该单位一直为其缴纳相关福利,合同到期后还续签。网帖还指出其前夫为该局副局长。目前,当地相关部门正在落实。
网易忻州讯:(简祖文)近日,网帖爆料称镇雄水务局合同制工人解某假借在云南大学读MBN,一直在昆明做生意,吃空饷时间长达6年,解某工作由其他同事完成,该单位一直为其缴纳相关福利,合同到期后还续签。网帖还指出其前夫为该局副局长。目前,当地相关部门正在落实。(2月19日新华网)“吃空饷”,也叫吃空额,指不上班但是可以领工资,通俗地说,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吃空饷”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还会使群众对政府失去信心,饱受诟病。近年来,“吃空响”、“多头响”等损害政府公信力的不良作风,似乎成了一个新闻孵化器,各类“剧情”不断曝光。造成“吃空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不透明,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往往是单位的领导要么以权谋私,大搞权力自肥,安插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到单位挂个名;要么碍于情面等原因,心存“反正钱也不是我出的”的错误心理,对一些“吃空响”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拿手中权力将国家财产当作“顺水人情”,拿公家的钱慷个人之慨,任由糟蹋纳税人的钱。因此,要斩断“吃空响”背后的利益链条,相关部门要敢于“亮剑”。此次莱芜市编办对全市核减“吃空饷”人员编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就充分说明了其“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的治理力度,值得我们称赞。同时,要从根本上堵塞“吃空饷”的漏洞,一方面要建立科学严密的监管网络体系,必须填补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设置“高压线”;另一方面。要强化问责力度, 对“吃空饷”者和纵容者予以严惩,坚决遏制“吃了白吃”、 “不吃白不吃”的违法违规行为。当然,问责不是全部,吃空饷屡屡发生,既要严惩责任人,也应该反思这些人为何能够轻易得逞。愿“吃空饷”一词成为历史,不要再上新闻版面的显著位置。
本文来源:网易忻州
责任编辑:xz-shenyajing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易忻州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600人“吃空饷”
来源:新华网 时间: 23:33
&&& 为了整顿机关作风、有效杜绝干部"吃空饷"现象,贵州省德江县对长期占编不在岗人员进行"最后通牒"后,开除了51名拒不归队人员公职。&记者从德江县委了解到,今年7月26日,德江县纪委、组织部等6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占编不在岗人员有关情况的通告》,对涉及无故离岗、停薪留职、县内(外)借用等10种现象的600多名占编不在岗人员,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回到原单位上班。(舜网8月15日转自新华网)&五花八门的“空饷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有些人只所以可以做到,在编不在岗、死亡不注销、调出不下编、留职不停薪、虚报工资表、冒领养老金,甚至有的人犯了王法蹲了大狱还能继续吃,只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人“有人”。他们的人有权,可以毫无忌讳让他们吃的应当,拿的舒心,而心安理得。&据媒体报道,早在2007年,山东省在对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吃空饷”问题进行全面检查时,就清理出涉及虚报冒领工资补贴单位2360个,涉及违规人数11858人,虚报冒领工资补贴4889万余元;河南则清出“吃空饷”者20773人,涉及资金1.53亿元。同样,在去年四月,贵州思南县开展大清查活动时,全县也清查出各类“吃空饷”的离岗干部职工239人; 对此,中国行政学院一位教授曾匡算过,中国大约有30万人在“吃空饷”。&以往的“新闻”虽已成了“旧闻”,但今天笔者闻听德江县再传“空饷门”时,随即产生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有些地方的干部管理队伍切实令人担忧。一个小小的德江县,竟然有600多人在编人员脱离岗位,像干赶闲集一样各忙各的。最后,闹得德江县领导,不得采取了强硬措施,把这些人硬召回来。&从德江县的新闻中我们看到,该县存在的问题让现任的德江一班人有些头疼。为了把“闲人”召来,他们不得不发出“占编不在岗人员由本人凭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加盖单位公章的上班证明及相关依据,到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登记备案,并办理完善相关手续。不按规定时间到原单位上班和到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登记备案的,一律开除公职”的公告。&虽说他们显得无奈,但笔者仍旧感觉他们的“强硬”存有软肋。可以说,面对现在的情况,德江县的领导是下了狠心的。只所以笔者觉得这些强硬的措施有些软,是因为既然调查清楚有600多人占编不在岗人,为何不去查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里呢?找到根先砸了某些管理层的饭碗,脱岗人员不用召,笔者想他们就自己回来了。&故而,笔者在思考这样一些疑问,有600多人在“吃空饷”,难道这些吃空饷的人,与其单位的负责人没有直接关系?做为他们上级的县委、政府及其组织部门或者干部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监管部门,难道就可以推脱责任?把队伍都带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好说的。&邓小平曾在《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中说:“这样的领导干部,索性请他好好休息,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是的,许多地方,有那么多人占着茅坑不拉屎,工资也不少拿,谁的责任?不用明说,大家也清楚。&因此,迫使我们不得不问,一些地方为什么“吃空饷”这样的老问题会频繁出现,久禁不绝呢?在笔者看来,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人事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财政监管不透明所致。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的法律中,并没有对“吃空饷”行为以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做出明确规定,就连一些规章及条例都没有对此明确说明,这就不能怪“吃空饷”者的胆子大了。&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吃空饷”等问题屡屡出现,就必须制定与其相配套的监管网络体系,用以填补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设置“高压线”,强化问责制, 对“吃空饷”者和纵容者予以严惩,才能使“后来者”望而却步。如不然,要想禁止像德江县这样“吃空饷”现象的路还很长,就像割韭菜一样,按掉一茬会再生一茬,这任领导重视,那任领导疏忽,就颇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味道了!
来源网址:/view/94463/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主办技术支持单位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受理信箱:
秦岛生活资讯网传民声、达民意!每日推送精选 新鲜生活资讯以及最新网民关注热点信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狄若薇:根除“吃空饷”,还需制度保驾护航
&&&&&&字号
原标题:狄若薇:根除“吃空饷”,还需制度保驾护航  作者:狄若薇   近日,有网友爆料,黑龙江省讷河市国税局副局长王力的女儿杨晓彤在该局吃“空饷”。网友爆料称,国税局副局长王力女儿杨晓彤于2013年7月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讷河市国税局,但她没有打卡记录,在单位“空饷”,每月还有300元的岗位补助,非公派在加拿大读研究生。   何为“吃空饷”?说白了,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就如新闻中的局长女儿,不上班照样有收入,不干活照样拿工资。“吃空响”不仅是对纳税人心里容忍的考验,也是对在岗人员的不公,然而,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吃空饷”的新闻不绝于耳:书记女儿吃“空饷”、女副县长“吃空饷”、国土资源局一职工连续9年&吃空饷&“等等,不胜枚举。   事实证明,要根治这个”顽症“,并非易事。近年来,尽管国家大力整治”吃空饷“问题,但这样的的新闻还是不绝于耳,”吃空饷“如同割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很快冒出一茬,各种奇闻令人咋舌。   吃空饷之所以成为痼疾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人事制度和财政制度的缺陷,留下权力寻租空间;二是监管与惩治双重疲软,所谓”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戒“那一套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多流于形式,以致防患未然成空洞,行政问责成空文。   要遏制”吃空饷“的蔓延,就要制度保驾护航。首先,要在人事管理制度上更给力,做到在编人员管理公开化。连续爆料的”吃空饷“反映了当前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漏洞多的现实。因而,要在管理机制上下足功夫,改善现行人事管理机制,堵住漏洞,信息公开,管理透明,才有可能形成遏制”吃空饷“的长效机制。   其次,要在追责问责上更给力,甚至上升到法律层面。”吃空饷“往往是双赢,或保留”级别、待遇“另有高就,或单位替领导建小金库,或某些个别人独饱私囊。只有在追责问责上”下猛药“,让其付出更大成本,才有可能”望而却步“。同时,某些”吃空饷“的行为有嫌犯诈骗罪、贪污公款罪,给其法律上定罪,以期达到更好的震慑作用。   再次,要在监督机制上更给力,置于阳光下。近期爆料的”吃空饷“事件,都来源于媒体。笔者以为,除了媒体,其他人并非不知,只是懒于”管闲事“或摄于权势不敢伸张,缺乏举报、监督合力。因而,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渠道,让其运行于阳光下,接受社会公众监管,遏制公权力滥用,从而打破各条黑色和灰色的顽固利益链,刻不容缓。   打击吃空饷者更要制度和监管给力,彻底铲除吃空饷滋生的土壤才是上策。这就需要我们强化制度流程建设,建立严格的工资申请审核发放监督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否则,还是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吃空饷的现象。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刑该不该废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