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民国开国纪念币国自己的钢产量是多少

胡新民:历史拒绝假设:真实的民国“黄金十年”
龙腾移动网页版
黄金10年是4大家族和买办们的黄金10年。龙腾网
& && && &&&黄金10年中中国工业的主要代表居然有个造面粉罐头的企业家。这就是民国所谓的制造业。龙腾网
& && && &轻工业品投资快来钱快、4大家族都爱做、同时垄断进口工业产品。
& && && &投资大风险高技术含量高回报慢的重工业。4大家族都不愿意做、因为做了就是在和他们幕后的各国制造业竞争。
kalaoo 发表于
18:42 龙腾网
黄金十年,以现在的眼光看,的确是低水平的建设龙腾网
但必须想到,也就十年的时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刚刚起步才 ...
老毛什么时候说过这种不要脸的话了。 ————希特勒
kalaoo 发表于
黄金十年,以现在的眼光看,的确是低水平的建设龙腾网
但必须想到,也就十年的时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刚刚起步才 ...
老毛感谢了很多人龙腾网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好先生,就是蒋介石。”——《我们党的—些历史经验》,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
“很感谢国民党对我们的经济封锁。”——《同斯诺的谈话》,见《毛泽东文集》第8卷
“我们要感谢何应钦,他不给八路军、新四军发饷,他这样一困,我们就提出了是解散,是饿死,还是自己动手搞生产的问题。解散不甘心,饿死不愿意,那剩下一条,就是首长负责,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在中国GCD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
“我历来感谢何应钦。一九三七年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每月有四十万法币,自从他发了法币,我们就依赖这个法币。到一九四○年反共高潮时就断了,不来了。从此我们得自己想办法,想什么办法呢?我们就下了个命令,说法币没有了,你们以团为单位自己打主意。从此,各根据地搞生产运动,产生的价值不是四十万元,不是四百万元,甚至于不是四千万元,各根据地合起来,可能一亿两亿。”——《关于国际形势问题》1958年9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
“感谢美国人给我们运来一批重炮,当运输大队长的是蒋介石。”——《中法之间有共同点》1964年1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
洋火洋油洋钉洋车洋面洋布~~~等等等等联合发来贺电
拜托贬低民国黄金十年的各位龙腾网
黄金十年发生年代是1938年前的事情,别把1949年以后拿来比,更别把2000年后的拿来比
用各位的思维,我们用现在的成就,可以把1990年前中国人搞的建设一切都骂成狗屎龙腾网
在我看来,只要是认真搞了建设,就是值得赞赏的一件事龙腾网
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最早要追溯到清末,比较有代表意义的
第一步是清末的洋务运动
第二步是民国的黄金十年
第三步是1949后的156项工程
第四步是改革开放
每一步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搞的东西
网上有人用慈禧的建设成就来讽刺老毛的建设成就
其实,不带点偏见,慈禧那个时候做的很多东西,还真是开创性的东西
没有慈禧那个时候的洋务运动,中国到了民国,一样得把慈禧那个时候做的事情,从白纸一样再把架子搭起来
没有民国的建设基础,老毛一样要把民国时代的建设重新来一遍
没有老毛从苏联搞来的156项援建,改革开放的起点就会更加低下
我们评判前人的成就,重点不是用后人的眼光看前人的成就有多伟大
而是看前人是否在当时的条件下,尽力了
从这个角度看,洋务运动值得夸,民国黄金十年值得夸,建国的156项工程值得夸,改革开放值得夸
哪去和满清比吧,也没多少优势&
kalaoo 发表于
11:07 龙腾网
拜托贬低民国黄金十年的各位龙腾网
黄金十年发生年代是1938年前的事情,别把1949年以后拿来比,更别把2000年后的 ...
清末,北洋政府已经国产化的东西,到了黄金十年反而自己不能生产或只能少量生产,大部分要靠买办大量进口,,成了你眼里值得夸的事情。龙腾网
你还是多看点资料再来扯淡吧,不学无术的东西
lhyxw_II 发表于
清末,北洋政府已经国产化的东西,到了黄金十年反而自己不能生产或只能少量生产,大部分要靠买办大量进口 ...
呵呵,你这种只看局部,不看整体的思维模式,很奇葩啊 !龙腾网
知道你不读书,我下面给你扫扫盲
国民政府时期的“黄金十年”或十年建国是指【1927年-1937年】这段由中国国民党一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在动荡中求发展并一统中华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华民国在政治、经济、基建、文化、教育、社会政策、边疆民族政策、外交、军事等施政各方面皆取得了一定成就,整体环境为1840年以来中国最高水平。但是日本的侵华战争使得1930年代前几年以及蒋中正和中华民国政府主导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努力成为泡沫,所有建设成果几乎完全消失,亦从根本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根基
抗战胜利后接受东北的现代化成果超过自身建设的十倍以上。至于自身成果是被滥发纸币弄没的。&
历史追溯在政治方面,一方面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竞逐争斗,并让中原大战与国共内战等战事于中国山东、江西等地持续爆发。但在中国其他地区,以军事强人蒋中正为首的中国国民党逐步于中国建立起相对稳定、巩固的统治机器,于安定中,同时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等发展的新进程。惟年代中末期之1937年开始,邻国日本的军国主义政府却发动了全面性的侵华战争,陆续增兵入侵中国,使得十年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龙腾网
编辑本段经济振兴在所谓黄金十年建国初期,国民政府所遇的困难极大,除了财政方面收入少支出大,在政治层面,国民政府实际上只掌握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几省,其他省表面上服从中央,收入却不上交。占总收入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关、盐、统三大税收,也因晚清及北洋政府向外举债而早被当作抵押。战事频仍,导致军费开支庞大且要偿还前清政府所定条约债务。当时国民政府财政上面对的困局是中央丧失田赋收入及地方上存在着税收混乱。加上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各国不敢向外投资。1920年代与1930年代之交,国民政府可谓处境恶劣。龙腾网
什么时候沿海省还需要内地省来补贴。今天内地省交给中央的税收还不如中央补贴他们的多。&
①工商业发展龙腾网
&&1934年中国学生代表团参观德国工业设施
1930年-1936年间,中国工业成长率已经达到7.7%以上,社会经济状况也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较于其他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大萧条,中国工农业产值达到了清朝末期、民国肇建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最显著的工业成长分别为中国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及钢铁工业。除此以外,就农业方面,以乡村自治、合作社和平民教育为三大主体的乡村建设,提供广大的原物料与食物,并开始享受到市场整合的现代经济制度。此阶段中国经济虽在国有化及私有资本化的历程颇有弊端,然而在中央掌控金融主导权与轻工业逐渐成形鼓舞下,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化的起端,并以官僚资本及引进新组织新技术等方式,彻底改善中国既有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成果。龙腾网
大陆学者黄汉民通过对1930年代中国工业产值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虽然1930年代前期中国的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中国工业生产的总趋势却仍在跌宕起伏中继续有所发展,并在1936年达到了近代历史上最好水平,例如发轫于1920年代的针织、丝织、染织、印染、毛纺织等工业都有长足发展,而且又产生了一批新兴行业,如电器用具工业、电机工业、染料工业、酒精工业、酸碱工业等等,新兴行业又促进了工业部门结构调整。此外产品种类增多,产品结构也起著变化,部分国货产品开始替代了进口外货。其次,工业地区分布也在在扩大,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了。龙腾网
十年建国时期中国重化工业建设,主要以国防工业为核心。具体工作则是由资源委员会进行的。1935年4月,国防设计委员会与兵工署资源司合并,改称为“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从此,资源委员会也担负了整个国家的重工业建设任务,这就表明以后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明显地具有作为战时国防体制的一个环节的性质。1936年3月,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中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
由于国民政府的重视与推动,上述重工业及厂矿,有的已建成投产,有的进入筹备阶段。在冶金工业方面已建成的有中央钢铁厂、湖南茶陵铁厂、湖北灵乡铁矿、江西钨铁厂、四川彭县铜矿、湖北大冶、阳新铜矿、中央炼铜厂、重庆临时炼铜厂、湖南水口山铅锌矿、云南锡矿、青海金矿、四川金矿等;在燃料工业方面,有江西高坑煤矿、天河煤矿、湖南湘潭煤矿、河南禹县煤矿、四川巴县、达县石油矿等;在化学工业方面,有氨气工厂及无水酒精厂等;正在筹备举办中的有中央机器制造厂、湖南湘潭飞机发动机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四川长寿水电厂等等。1937年,这些工厂的产品产量为电力153.3万度,煤2万吨,净钨砂11926吨,锑14597吨,精铜9吨,铁砂6313吨,电讯机425具。这些厂矿的建成和投产,奠定了战时国防工业的基础。因为资源委员会设立的这些厂矿大多是当时国内没有或非常缺乏的行业,不少与国防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
俺都不说什么了,比不上东北不说,连北洋都不如,而且大部分数据与蒋无关。&
十年建国,政治上另一个特点,是起用了一批非国民党的技术专家进入政府,特别是在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专家的作用较为显著。当中最著名的,是1932年11月成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4月改名为资源委员会),主持者是钱昌照、翁文灏,其他委员还包括著名学者胡适、丁文江、杨振声、张其昀、吴鼎昌、张嘉璈、陶孟和、范锐、吴蕴初、刘鸿生、万国鼎、沈宗瀚、王世杰、周览、徐淑希等人。193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主要是由这些人主持的。这个机构和这些学者,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极大贡献。 龙腾网
资源委员会的前身国防设计委员会,于1932年11月成立时,本隶属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会址设于南京。1935年4月易名为资源委员会会后,改隶属于军事委员会。1938年3月改属国民政府经济部。1946年3月改隶于国民政府行政院。蒋介石一度兼任委员长,由正副秘书长(后改称正副主任委员)翁文灏、钱昌照负实际责任,其成员为军政、财经、工商文教各界的知名人士。它的主要任务为执掌资源的调查研究和资源的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龙腾网
1935年初起,资源委员会负责统制全国钨、锑等战略矿产品的出口运销事宜;1936年起,在湖南、江西等地筹建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制造厂、中央电工器材厂、湘潭煤矿、龙溪河水电厂等二十余家重工业厂矿。抗日战争爆发后,负责主持上海等地工矿企业的内迁,并购储大量汽油等战略物资。抗战期间,在四川、甘肃、云南等地创办电厂、煤矿、油矿和机械、化工、冶炼等厂矿共一百一十九个,大量生产后方急需的汽油、电力、机器、煤炭等产品,缓和了后方物资紧缺的危机,同时向美、苏等国输出价值数千万美元的钨、锑、锡等矿产品,换回大量军火和重要物资,并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为抗战作出了极大贡献。
抗战期间军工厂倒闭。&
①交通建设
1934年年6月,国民政府派出徐庭瑶、俞飞鹏等一行21人赴欧洲考察军事、交通。1935年中国实行了币制改&&革,并得到了大量的外国货款,开始大力推动基础建设计划。1936年底,国民政府制定国防交通建设计划,使交通建设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单从1936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的一年半中,就建成铁路2030公里,平均每年达1353公里,这是1927年至1935年8年间年建筑速度的6.5倍。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公路干线例如平汉,粤汉,浙赣等铁路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1928年北伐完成后,国民政府特设铁道部,积极发展铁路交通,总计,在黄金十年建国期间,国民政府共修铁路3793公里(东北三省修筑的1600公里未计在内),使中国本土(东三省未计在内)铁路共达1.2万公里。 龙腾网
公路方面1935年后,国府将原来的公路网作了加修和延长。到1936年底,各省联络公路已完成2.1万余公里。同时,国府亦积极帮助闽、粤、桂、鲁、川、滇、黔等省修建联络公路,共建成6000余公里。至1937年7月,连接各省的公路网已基本形成,总长度109,500 公里。包括完成公路工程者43,521 公里,未完成公路工程的道路 65,979 公里。至1937年,全国共有公路营业客车1万辆、货车1.3万辆。龙腾网
及时在抗战爆前建成的交通系统发挥极大效力,尤以铁路建设成效最为显著,例如抗战初期,广九铁路就从香港运输大量武器补给,再转往东南战场。可以说没有战前的交通建设,国军在抗战初期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将会大打折扣。龙腾网
拜托,你以为民国是蒋介石的 ?你的被代表思维是否太浓厚了点 ?民国也是你老祖宗的,你老祖宗也在民国为建设中华出力了。同样,老毛也是民国建立的师范学校里边毕业的,也是民国培养的人才。&
这都一百年过去了,居然还没有数据吗?同期东北6万公里公路已建设。至于铁路,按你自己的数据,人家北洋军阀修的都比你长里啊。&
建设战略大后方
国民政府计划中的战略大后方,是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四省。1935年4月,蒋介石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主席。在四川,同年2月任命刘湘为主席,国民政府从持久战的战略出发,把抗战作战轴心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把西南地区 作为抗战的战略根据地,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更重要是,西南地方当局,在民族危难的大前提下,都愿意跟中央达成共识,配合中央的调度。例如龙云在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就敦促国民党中央重视加强云南的交通、教育建设,开发西南资源,将云南建设成国防后方。龙腾网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府把发展后方工业放在战略关键位置,提出“三分军事,七分经济”的口号。先将沿海地区大量的工矿企业和技术人员转移后方,为后方发展工业创造了物资条件和提供充足的技术人才,并且加快了发展后方工业的步伐。兴办工业企业的种类从钢铁、机械、有色金属冶炼扩大到化工、电子等方面,发展工业地区也从湖南、湖北、江西扩大到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很快形成了重庆、川中、广元、昆明、贵阳等11个工业区,使战前中国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轻重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变。国民政府的措施也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推动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不论重工业或轻工业;军工或民用,但凡国防民生之物,差不多一应俱备。抗战期间,中国第一次建立了钢铁制造、特殊合金钢制造、电解铜、精密机床制造等新兴工业。几乎覆盖当时中国有能力生产的所有产品,形成了一个基本能够自给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龙腾网
市政建设龙腾网
十年建国初期,在一批市政学家倡导,国民政府主导下,掀起了一场旨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市政改革”运动。历史上中国的行政序列向来没有市的建制,近代市政建设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新政”所推行的地方自治,但真正开始按照西方现代城市体制建立现代城市市制的,是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的广州由孙科主持颁布&&首都计划
实行的《广州市暂行条例》,标志著中国近代史上真正意义的城市改革拉开了序幕。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特别市组织法》和《市组织法》,正式将城市纳入国家行政序列,奠定了近代中国城市建制。市政改革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次改革使城市从封建行政体系附庸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政治经济社会实体。至此,中国城市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至少在形式上得以完成,形成了现代城市体系的雏形:首先是重组了中国城市的空间,修了马路,盖了楼房,城市的外在景观开始有了现代气息。其次是建立了新的市制,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从而使中国城市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元第一次出现在国家行政建制上;使中国城乡合治的传统开始改变,传统城市的功能单一性、政治地位的从属性和与乡村的同一性状态开始改变。第三是城市管理法制化的探索成为“市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确立了现代化的城市政府体制以及确保这种体制运转的相关机制,如对政府机构及组成人员的产生、权力和义务、议事和办事规则等方面予以规定,并初步建立起制度保障机制。
不过1930年代中国的“市政改革”及城市现代化进程,却因抗战爆发而中断了。再者,当时中国的城市化比率极低,实现城市现代化变革所需要的完善的社会条件并不具备,城市基本上仍然处在贫穷落后的乡村的包围之中,整个国家工业化发展仍未足够,大部分城市仍然还只是消费性的。加上中国传统的专制体制和专制观念仍然存在,城市独立和市民自治仍缺少宽松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尽管受到当时历史条件限制,国民政府的市政改革影响仍然深远,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留下了许多深刻而有益的启示。
推行市政改革同时,国民政府亦着手起草了可谓中国近代最早的城市规划,即“首都计划”。这部规划于1929年底颁布,着眼于城市的百年大计,其后却因战事而搁置,但今时南京内城的基本格局,仍有当时规划排布的沿袭与留存。“首都计划”邀请了美国人亨利墨菲及古力治作顾问,墨菲就是清华园的规划设计者,中方主事的则是林逸民负责的“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有论者指尽管以现代目光来看,“首都计划”的时代局限性十分大,但其有关城市之史地概略、空间布局、道路系统、公园安置诸方面的用心深微还是令人感叹的,可说是一部有情有心的规划。
外交政策十年建国,国民政府外交方针主要有四大目标:龙腾网
【A】废除不平等条约
【B】阻止日本的大陆政策龙腾网
【C】争取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D】建立东亚集体安全保障体系
193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在于逐渐废除许多不平等条约,并收回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的重大权利。其主要活动如日收回英国占领的威海卫;日收回比利时在华租界,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新税则,标志着中国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又如1930年,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将江苏地方政府所辖上海临时法院改为中央所属,日,上海临时法院裁撤并改设上海特区地方法院。改制同时,上海租界中国人民刑事案件须中国与相关国家官员会审的司法制度完全取消,也就是租界内不涉及西方国家人员的民刑事案件,皆由中国法院审理。
教育投资近代日本及西方列强的崛起,其一原因,就是义务教育的普遍化。清末起有识之士已意识到义务教育的重要性。1912年,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教育部就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1928年,国民政府大学院召集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即通过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决议厉行国民义务教育。1935年5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修正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大纲》及《民国24年度中央义务教育经费支配办法大纲》。计划拟于10年期内使全国学龄儿童逐渐由受一二年制义务教育而达于四年制之义务教育。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学龄儿童强迫入学暂行办法》,不过国府义务教育计划还未实行,八年抗战就爆发了。由1927年至抗战爆发这十年间,时值内忧外患,不过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仍有相当不错的建树。1929年-1936年,学龄前的儿童就学率从17.1%上升到43.4%,当时的大学生的比例是1:16000;中学生的比例是1:4407;小学生的比例是1:60。1936年全国共有专科以上的学校108所,其中,大学42所,独立学院36所,专科学校32所。共有272个学院,1095个系,在校生41922人。龙腾网
李华兴主编的《民国教育史》则指出:“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间,是民国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的时期。由于社会政局相对稳定,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教育管理的渐次完善,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勤勉敬业,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龙腾网
国府对教育重视程度,可反映在教师的待遇上,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仅为15元。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府即有计划地将大学迁往内地,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50%以上的中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都转移到了大后方。但大批来自沦陷区的学生衣食无着,教育部长陈立夫便以个人名义借贷建立了贷金制度,凡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可直接向学校贷款以维持生活,贷金包括膳食及服装各项费用,并免费提供住宿。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这些贷金以后并未偿还,这等于政府向学生无偿提供了学费和生活费,因此贷金制随后改成了公费制。
国府迁都重庆时,由于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一些政界、教育界人士极力提倡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将一切正规教育中断,高中及大专院校停办,师生员工应召入伍,共赴国难。不过中正却提出了“战时教育需作平时看”的观点:“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平时看,切勿为应急之故而丢却了基本。我们这一战,一方面是争取民族生存,一方面就要于此时期改造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看到战后。”
这时期,国民政府财政极其困难,但仍然将巨款投向了教育,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甚至提供食宿,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蒋中正的“战时教育需作平时看”政策,保证了战时教育的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据著名学者何兆武所忆述:“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大学生不仅免学杂费,而且还免每天的午餐费,如果学生上学仍然有困难还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且助学救济金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同时,抗战客观上为我国的西部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使西部诸省在基础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底开始在四川、河南、贵州、陕西、湖南、甘肃、江西、安徽等地先后成立了22所国立中学及3所国立华侨中学,先后培养教育了10万‘战区流亡学生’。中国GCD的许多杰出人才就是这些国立中学培养出来的,比如: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著名诗人贺敬之、国防科工委主任上将丁衡高等。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些国立中学于1946年逐步复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谱写了一个残酷战争期间中国教育的传奇。”
在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国民政府也重视大学的科学研究。教育部于1938年特地拨经费给国立大学,令其恢复因战争而停办的研究所,恢复招收研究生,并酌情增设新的研究所。1938年到1944年,经济部共获准专利423项,是从民国初年到战前专利总数的182%。
总括而言,十年建国以至抗战期间,尽管面对内忧外患与及财政匮乏的种种困难,国府仍将可观的资源投放入教育建设及科研上。由此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知识人材,对近现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少贡献
新闻出版①广播业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于1928年秋于南京设中央广播电台,作为宣传政令的机关,同时各省市的公民营电台亦迅速增加,全国电台,无论公营民营,均受该会的指导监督。龙腾网
中央广播电台初隶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1931年7月改隶中央执行委员会,其节目有宣传、演讲、教育、新闻、娱乐五类。据1937年6月调查,全国共有电台78 家,总电力为122&#?。以地域分,分布于全国十九省区,江苏及上海地区占半数以上。当时广播仍在初兴阶段,电台电力弱,在78 个电台中,一百瓦特以内28 家,一百至五百瓦特者 38 家,一千瓦特以上者12 家。不过,当时全国各地收音机数目不及百万,仅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0.25,听众是很少的。龙腾网
1930年代的中国报业,大报企业化经营趋势逐渐明显;内陆及偏远地区的小报也逐渐发达。
当时的中国报业,北方的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南方的则集中在江苏、浙江,据1935年的统计,江浙地区的报纸414家,占全国百分之41.4,河北、河南、山东的报纸223家,占全国报纸百分之22.3。
大报社都集中在都市,具有悠久历史的,上海有《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天津有《大公报》、《益世报》等等;十年建国期间,新创办的报纸,上海有《晨报》(1932),《立报》(1935),北平有《华北日报》(1929),南京有《民生报》(1927)、《京报》(1928)、《民报》(1929)、《朝报》(1933)、《救国日报》(1933)、天津有《庸报》(1927)、《商报》(1928)等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政界、学界各派竞逐,杂志业十分兴盛。
据统计,1936年全国有杂志1,518家,周刊423家,旬刊152家,半月刊184家,月刊591家,双月刊20家,季刊101家,半年刊18家,年刊11家。创于十年建国时代,而影响力较大的杂志以政论性的和文艺性的居多,当中又以左派的刊物为盛。左派刊物中,如创于1928年的《文化批判》(月刊)、《拓荒者》(月刊)、《世界文化》(月刊);创于 1931年的《文学导报》(月刊)、《文艺新闻》(周刊)、《北斗》(月刊);创于 1932年的《文化月报》、《文学》(月刊);创于 1932年的《艺术新闻》、《文化新闻》、《北平》(半月刊);创于 1935年的《大众生活”(周刊)等,都具有影响力。
为了对抗左派的刊物,亲政府人士也办了不少政论性和文艺性的刊物,如陶希圣主编《新生命月刊》(1928年创于上海),叶楚伧主编的《中国文艺月刊》(创于南京)、陈穆和主编的《当代文艺》(1931年创于上海)、张其昀主编的《国风半月刊》(1932年创于南京)、中国文化建设协会所办的《文化建设弓刊》(1934年创于上海)等。
总括而言,尽管1930年代国府剿共益烈,对广播及新闻出版业的控制也有所加强,但同时期政见不同者在各个媒体仍然针锋相对,尤其在左翼及亲政府人士之间为甚。反映社会仍享有相当言论自由。
我只知道民国黄金十年搞的好 把自己的首都都搞没了 被酸腐文人贬的一文不值的开国十年 太祖可以在城楼子上看自产的坦克&&民国黄金十年是否会惠及民众我不清楚 我只知道像我这种小老百姓的身份躲不进外国租界 等我的只有刺刀 就算我从军报国 也只能背上炸药包 去滚敌人的坦克 真希望发明时空机 把那些怀念民国的全送回去
你现在还可以用这样的逻辑骂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嘛,中国到1988年粮票还大行其道,钢产量只有今天的一个零头。外汇更是稀罕得了不得。高速公路基本为零。唉,实在不知道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有啥了不起哟 !&
涂装就是战斗力
本帖最后由 lhyxw_II 于
12:21 编辑
kalaoo 发表于
22:45 龙腾网
新闻出版①广播业龙腾网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于1928年秋于南京设中央广播电台,作为宣传政令的机关,同时各省 ...龙腾网
汉阳钢铁厂在北洋军阀时期年钢产量就达到5万吨,但于1925年停止炼钢。国民党接管后,经过十多年的统治,竟然没有使该厂恢复炼钢。到日武汉失守前夕,只将汉阳钢铁厂30吨马丁炉2座,35吨及50吨高架起重机2部及铸锭用模等附属品拆走,运入四川。令人发指的是,汉冶萍自己不产钢,但却将挖出的铁沙,以及炼出的生铁大部运往日本八藩钢铁厂,又铸成杀人武器,用来屠杀中国人。1935年以后,日本在东北鞍山等地建设的钢铁厂陆续投入生产,结果使得旧中国“名义上”的钢产量迅速提高。1937年
  下表为1927年到1937年中国钢产量(含日本产量):
  年份 钢产量 铁产量(万吨)
  1927  3.0  43.7
  1928  3.0  47.7
  1929  2.0  43.6
  1930  1.5  49.8
  1931  1.5  47.1
  1932  2.0  54.8
  1933  3.0  60.9
  1934  5.0  65.6
  1935  25.7  78.7
  1936  41.4  81.0
  1937  55.6  95.9
1937年一些代表性国家的钢产量:
――一流工业国如:美国为5100万吨(1.3亿人口,人均390千克),德国2000万吨(6800万人口,人均290千克)。
――差些的工业国如:苏联1800万吨(1.8亿人口,人均100千克),日本580万吨(7100万人口,人均80千克)。
――非工业国又如何?英国殖民地印度为91万吨(3.7亿人口,人均2.5千克)。
那么中国是多少?56万吨(5.1亿人口,人均1.1千克)。
其实区区56万吨里面还大有文章。1937年,日占东北的钢产量就有52万吨,大概是中国非日占区产量的10倍吧。这还得说日本人很重视工业,占领东北之后就大搞建设,于是东北钢产量猛增,撑起了全中国的数字。
这就是说,即使是在民国经济“黄金十年”最后一年,民国治下4亿多人口的钢产量也只有大概4万吨,人均100克左右,大概是同期美国的分之一,苏联的千分之一,日本的800分之一,甚至还不到印度的二十分之一
各国钢产量数据出处:《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
日占中国东北钢产量出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kalaoo 发表于
22:42 龙腾网
基础建设龙腾网
①交通建设
1934年年6月,国民政府派出徐庭瑶、俞飞鹏等一行21人赴欧洲考察军事、交通。1935年中 ...
我去,那里来的地摊真相文?
----------------------------------------------
节选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在整个民国时期,发展很差的运输始终是中国经济的一个主要缺点。无论从微观或宏观来看这都是明显的。
年间,中国本土修建的铁路将近3400公里 (好牛B,平均一年300多公里,完全可以和印度人的速度比一比) ,包括完成粤汉线、浙赣线和山西的同蒲线。这些成就主要不是靠外国借款。例如,浙赣铁路主要是由中国银行提供贷款,山西的铁路则出自该省的税收。不过,跟其他地区一样,在军费需求和还本付息之外,只剩下很少的资金用于南京政府广泛谈论的经济“重建”。在这同一时期,在满洲建成了4500公里铁路,主要是日本在1931年后新建的,作为把满洲国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基地的计划的一部分。不顾中日战争时期的巨大困难,中国政府宣称在未被占领地区完成了1500公里铁路线(嘴炮开疆还真是光荣传统) ,在支持经济和军事上起了重要作用。日本人则在满洲增建了许多路线。
在这50年来修建的铁路中,将近40%在满洲,32%在长江以北的中国本土,22%在华南,4%在台湾(更牛B了,近一半铁路是日本人建的,中日友谊万岁) 。人口稠密的华南铁路里程相对来说很少,这证明了一个精巧的现代前(帆船和舢板)和现代(轮船和汽艇)的水路运输网的持久性,它继续有效地同蒸汽火车竞争。从面积和人口比例上看,满洲的情况远较中国其他任何地区为好,这暗示并反映了满洲更为广泛的工业化。没有铁路穿过富饶的省份四川,或西部地区如甘肃、新疆和XZ。除了与国家大小不相称的少得可怜的总里程外,中国铁路的发展还十分杂乱无章,路线的分布常常是不经济的。从中国本土来说,一个更合乎需要的系统也许是以汉口为中心的辐射网。而实际的系统是一个平行的铁路网,过于集中于华北和华东。在满洲,曾发展过一种辐射与平行相结合的铁路网,但由于20年代中日在东北的竞争,这种铁路网受到不经济的复线的损害。
运输部门和在别的部门一样,中国经济在20世纪前半期变化很小这个平凡的事实往往被掩盖起来,被推到视线之外,而把不相称的注意力放在经济中很小的现代部门,这表现在官方的言行中,表现在中国经济学家的著作中,表现在打算写给外国人看的年鉴和报告中,也表现在由非中国学者指导的对1949年以前中国经济的研究中——只除了日本人,他们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有一个比较“现实主义的”看法。至于南京政府,它放弃了土地而肆无忌惮地从现代部门榨取收入,这等于建造空中楼阁。
刘大钧:《中国的工业与财政》,第197—219页;顾琅:《中国十大矿厂调查记》,3,第49页。
美国银行公会,商业和海事委员会:《中国,一次经济调查,1923年》,第16页。
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总局:《中国的公路》。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172—180页。其他资料估计的英里数略有不同。
张嘉璈:《中国为铁路发展而奋斗》,第170—171页。表Ⅲ。
侯继明:《中国的外国投资和经济发展》,第32、39—42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210页。
中国情报部:《中国手册,年》,第217页。
满铁调查部:《华中的帆船贸易》,第134—135页。
杨端六等:《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第140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228—229、235—236页。
本帖最后由 lhyxw_II 于
05:05 编辑
kalaoo 发表于
22:44 龙腾网
外交政策十年建国,国民政府外交方针主要有四大目标:
【A】废除不平等条约龙腾网
【B】阻止日本的大陆政策龙腾网
【A】废除不平等条约---抗战爆发N年后,还在给日本缴纳庚子赔款
(日梅乐和致孔祥熙电:“应付日庚款及善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除面陈次座外,谨电请鉴核。”
日孔祥熙致梅乐和电:“宥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之七:中国海关与庚子赔款》,中华书局1983年版,196页
日梅乐和致关务署第11969号呈:“……至日本庚子赔款部分计英金三万二千八百二十四磅十五先令,系于八月三十一日到期,前以奉到钧署八月卅电饬暂缓拨付,未即照拨。嗣于八月三十一日奉准拨付,即于当日将款如数拨付,已由日方收讫。嗣后对于日本债、赔各款,在未奉另令以前,自应遵照此次电令,仍照向例按月到期时照拨,以全债信……”
——同上书,197页)
【B】阻止日本的大陆政策---被人占了东北屁都不敢放一个
【C】争取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援助---那是,什么苏械德械美械都不在话下,不过那都是剿赤匪用的,不是抗日用的
【D】建立东亚集体安全保障体系---恩,建立是建立了,不过是日本在中国土地上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嘛,我们都知道你不用费心科普了
kalaoo 发表于
建设战略大后方
国民政府计划中的战略大后方,是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四省。1935年4月,蒋介石任命吴忠信为贵 ...
果然是好大的后方。。。。。。。。。。。。。。。。。。。。。。。。。。。。。。。。。龙腾网
<font color="#27--1937
南京政府政令不出华东五省!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江西北部,仅此而已!
南京政府变成重庆政府,实际控制多大地盘?呵呵,只有云、贵、川区区西南三省,加陜西南部、甘肃而已!
<font color="#46--1949年
1946年,党国接收大员满天飞,日本帮国民党消灭了各省军阀势力,党国终於破天荒地控制了大部分国土,但南京的实际控制区域,也不超过三百万平方公里!XZ、XJ、青海、甘肃、内蒙、外蒙、东北三省,国D基本没有任何实际控制权,除此之外以陕西山东等为代表的广大地方还有很多匪区哦。。。
所以,建设战略大后方。。。战略大后方。。。大后方。。。后方。。。方。。。
        
        
本帖最后由 lhyxw_II 于
12:31 编辑 龙腾网
kalaoo 发表于
教育投资近代日本及西方列强的崛起,其一原因,就是义务教育的普遍化。清末起有识之士已意识到义务教育的重 ...龙腾网
教育文化费支出占总支出比例最高一年是1935年,3.7%;同年军务费支出27.1%、债务费支出34.6%。
---民国三十四年编《财政年鉴续编》
======================
在民国成立后的1/4世纪里,中国的教育仍然规模甚小。年全国大专院校学生注册人数是42710名,年增加到46785名。1933年大学毕业生总数是7311名,1934年为7552名,难以与政府的发展保持同步。就国家的规模而言,这些成果太不足道了。在教育部1935年编制的26个国家高等教育对比一览表里,中国排在最后,1934年每万人中只有0.88名大学程度的学生。在中国前面排第25位的土耳其,1928年(凯末尔政权的第5年)每万人中有3名大学生。总之,居于共和中国之巅的受过大
学教育的人,依然构成顶上的薄薄一层现代精英,其人数几乎不超过往昔士绅阶级中的高功名获得者。同时,现代高等教育的详细资料、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质量迄今知之甚少。学校的记录几乎全部来自教授和行政人员,而不是来自学生。我们至今对实际进行的讲授,它对中国当时需要的适合程度,甚至达到的数字,几乎没有概念。
出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译者。
艾德敷:《燕京大学》,第129页,又130、149—151、155页。又见菲利普·韦斯 特:《燕京大学与中西关系,年》,第3章。
兰伯顿:《上海圣约翰大学,年》,第106—109页;又见下列中国教 会大学联合董事会史:罗德里克·斯科特:《福建协和大学》;文乃史:《东吴大 学》;德本康夫人和鲁思·M.切斯特:《金陵女子文理学院》;L.埃塞尔·华莱 士:《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刘易斯·C.沃姆斯利:《华西协合大学》。
韦斯特:《燕京大学与中西关系》,第91—109、129—135页;艾德敷:《燕京大 学》,第130、209、120—211页。作为世俗国家政权在“使燕京大学中国化”方面 取得进展的进一步证据,燕京大学不得不在1930年解散宗教系,教育部申明 宗教哲学和宗教史等课程可分别在哲学系和历史系讲授。
《中华民国传记词典》,第2卷,第430页。
丁致聘:《中国近七十年来教育记事》,第254页。
受南京政府任命在四川等原先半自治省份任职的人暗中受到怨恨,并被指为“中央人”。
任鸿隽:《五十自述》中“年”一节。
柯树屏:《王雪艇先生在教长任内之教育措施》,《传记文学》第239期(1982年4月),第125页。
王聿钧和孙斌编:《朱家骅先生言论集》,第139页。
柯树屏:《王雪艇先生在教长任内之教育措施》,第126页。
同上书,第125页。
《朱家骅先生言论集》,第125、138页;何炳松:《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大学教育》,载《晚清三十五年来之中国教育,()》,第130页;黄建中:《十年来 的中国高等教育》,载《抗战前十年之中国》,第503页。
陈能志:《战前十年中国大学教育经费问题》,《历史学报》第11期(1983年6 月),第173—176页。
同上,第175-177页。这种状况的例子可在1928年至30年代初国立中山大 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的事件中看到。
陈能志:《战前十年中国大学教育经费问题》,《历史学报》第11期(1983年6月),第179页。
陈能志:《战前十年中国大学教育经费问题》,第191—201页。
许多事例中的一个:1932年6月27日国立青岛大学学生罢考期终考试,导致该校校长杨振声辞职;丁致聘:《中国近七十年来教育记事》,第263页。
见伊斯雷尔:《中国学生的爱国心,年》,第5章;约翰·伊斯雷尔 和唐纳德·克莱因:《造反者和官僚:中国一二九运动参加者》;关于社会背景,又见叶家哲(音):《爱国精神与革命:20世纪20年代学生积极行动的性质和原因》,载陈福霖和托马斯·H.埃特佐尔德编:《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 国民族主义和革命》,第94-170页。
注:(1)“私立”类包括教会大学院校;(2)数字仅包括已向教育部注册并得到教 育部立案的高等教育院校;(3)当时日本占领下的东北的数据在官方数字中 缺。(4)黄建中:《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第504—514页给出稍微不同的一组 数字。在黄建中的表中,院校总数达108所,未给出确切年份;然而,各类的相对规模与教育部的1934-1935年数字相同,因此:国立,24所;公立技术,2所;省立,28所;市立,2所;私立,52所。这些总数可同1928-1931年院校86 所的官方数字比较,该数字包括大学59所,其中国立15所,省立17所和私立 27所;技术学校27所,其中公立21所和私立6所。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 《全国高等教育统计(1928年8月至1931年7月)》,表1。
杨亮功:《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第73—75页。杨亮功曾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年),该校学生注册人数约为400人。
教育部统计室编:《二十三年度全国高等教育统计》,第100—101页,表60。可惜,该表未单独列出省立安徽大学的学生注册人数。
梁实秋:《谈闻一多》,第73—101页。
柯树屏:《王雪艇先生在教长任内之教育措施》,第4页。
教育部统计室编:《二十三年度全国高等教育统计》第2部分,“表”,第2—3 页,表1,《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表上所列年份从1928年到1934 年;与中国和土耳其对比,美国(1932年)居第一位,每一万人有大学生73人,而日本居第22位,每一万人有大学生9人。
陶英惠:《蔡元培与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 刊》第7集(1978年),第6页。
陶英惠:《蔡元培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集(1978年),第6—7页。全国科学评议会在1935年完全设立起来时有当然评议员11人,即中央研究院院长及该院10个研究所的所长,同上,第9—11页。
同上,第33—36页;例如杨铨、丁文江、任鸿隽、王琎、周仁、竺可桢和王家楫,全是中国科学社矢志不渝的成员。
陶英惠:《蔡元培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集 (1978年),第17页。
应为农商部——译者。
任鸿隽:《五十年来的科学》,载潘公展编:《五十年来的中国》,第190页;《中华民国传记词典》第3卷,第67页;和李济:《安阳》,第34—48页。
李济:《安阳》;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学》,第3版,1977年,第3—18页综述中国考古调查的发展。
见玛丽·布朗·布洛克:《美国移植》(英文);玛丽·E.弗格森:《中国医学理 事会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和约翰·Z.鲍尔斯:《中国一座殿堂里的西方医 学》。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档案表明,除大量医学事业外,该基金会还扶助平民教育、农业研究、图书馆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特别是在30年代。
陶英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第397页。
方显廷:《一个中国经济学家七十岁的回忆录》,第31页。
成志会出版了会史和会员名录,现在已不再是秘密。会员有冀朝鼎、蒋廷黻、 蒋梦麟、方显廷、何廉、孔祥熙、郭秉文、孟治、邹秉文、翁万戈、晏阳初。据1979年8月翁万戈私人通信。
方显廷:《一个中国经济学家七十岁的回忆录》,第36、39—40页。方显廷指出, 张伯苓为南开大学聘请了许多有能力的教职员,“特别从他自己的团体成志会 的会员中聘请”。同上书,第38页。
方显廷:《一个中国经济学家七十岁的回忆录》,第41、42、45页。
同上书,第45页。托尼的研究写成了《中国的土地与劳动》(1932年)一书。托 尼又同C.H.贝克尔(柏林)、M.法尔斯基(波兰)和P.郎之万(巴黎)一起写了 一份国际联盟报告,题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报告提出许多问题,包括美国教 育模式对中国的适应性。
方显廷:《一个中国经济学家七十岁的回忆录》,第45—47页。赠款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得以增聘六名刚从美国回来的研究人员,其中有吴大业、李卓敏、林同济和丁佶。
见卜凯:《中国土地的利用》;又见沈宗瀚:《沈宗瀚自述》,这是一个在康奈尔大学受过训练的本领域的带头人的著作。
在这项调查中,普林斯顿大学中国项目代表步济时同许世连(音)一起工作。 步济时和甘博在1921年出版《北京社会调查》一书。见江勇振:《燕京大学社会 系:从社会服务到社会工程,年》(未刊论文,1984年,得到著者同 意引用)。又见戴维·阿库什:《费孝通与革命的中国的社会学》。
吴文藻的学生有费孝通(《中国农民生活》的著者)、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主 义的社会学研究》的著者)和杨庆堃(《中国社会的宗教》的著者);又见许烺光:《在祖宗荫庇下:中国的文化与人格》。
见《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中的档案。
见威尔马·费尔班克为梁思成著《中国建筑画史:其结构方式的发展和其形式演变之研究》写的序。
任鸿隽:《五十年来的科学》,第191—198页。
任鸿隽:《中国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活动总结报告(年)》,第5页。
这一说明根据同上书,第6—16页和彼得·巴克:《美国科学与近代中国: 年》,第221、224页。
到1926年,据报中国最大的图书馆是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176000册),清华 第二(87000册),岭南第三(68000册),金陵第四(61000册),以下是交通、南 开及其他。《中华年鉴,1926年》,第430页。
任鸿隽:《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活动总结报告(年)》,第12—13页。袁成(音):《袁同礼:赞颂》,第53—54页。
《袁同礼:赞颂》,第55页。
《袁同礼:赞颂》,第56—57页。
同上书,第234页。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第3卷,第583页。罗家伦:《我所认识的戴季陶先生》, 见《逝者如斯集》,第146页。
载《逝者如斯集》,第146页。
彼得·巴克:《美国科学与近代中国,年》,第223—224页。
见费正清:《专心研究中国:50年回忆录》,第71—76页。艾伦·B.林登:《国民党中国的政治和教育:大学院个案,年》,《亚洲研究杂志》第27卷第4期(1968年8月),第763—776页提到蔡元培与陈果夫间的不和。
马戈·S.格武尔茨:《社会现实与教育革新:中华职业教育社个案,1917— 1927年》,第157—174页。
见孔斐力在本书第7章关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论述;又见吴相湘:《晏阳初传》, 第3、5、6章;和查尔斯·海福:《中国的乡村建设:晏阳初与平民教育运动》(哈 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73年)。
蒋廷黻:《中国之现状》,《国际事务(1935年7月14日);关于蒋廷黻在清华大学培养研究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专门人才,见查理斯·R.利利:《蒋廷黻:在两个世界之间,年》(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79年),第8、9 章。
《独立评论》的主张的倾向在尤金·卢博特《不自由时代的自由主义:中华民国 的新文化自由主义者,年》中有分析。
&&翁文灏于1935年12月任行政院秘书长,蒋廷黻于1936年3月任行政院政务处处长——译者。
确切名称为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译者。
弗雷恩:《战争序幕:年中国学生的反抗》;伊斯雷尔和克莱因:《造反者和官僚:中国一二九运动参加者》。
蒋梦麟:《来自西方的潮流》,第204页。这个情节罗家伦《蒋梦麟先生传略》中也提到,见《逝者如斯集》,第98—102页。
==========================
会数数不?哪怕是按照民国不敢公布文盲标准的注水数据,你自己数下文盲有多少,一个国家近一半的人口是文盲,教育发展的真牛B((1949年,新中国统计的按新中国标准的文盲率是80%多)
kalaoo 发表于
11:07 龙腾网
拜托贬低民国黄金十年的各位
黄金十年发生年代是1938年前的事情,别把1949年以后拿来比,更别把2000年后的 ...
不错用后人的眼光是不妥当,毕竟历史在发展。
但是蒋介石的建设实在不敢恭维。那就不用后人,就用当时的人的眼光。他占据中华最精华的五个省,做了什么建设成绩。阎锡山的工业建设比他好的多,桂系的建设比他好。甚至GCD连吃饭都成问题的陕北都建设了一定得军工,唯独蒋介石治下的重工在倒退。你的那些数据,纯属蒋介石治下的有多少数据是他的。抗日期间,兵工厂居然倒闭了,恐怕只有蒋先生才能办的到。黄金十年中,蒋先生的工业成绩相对还不如陕北的中共,就别提阎锡山了,更不用说东北了。龙腾网
你的那些数据,有多少是1931日本在东北的数据呢。仅在1939,东北铁路里程过1万公里,公路6万公里。远远胜你在21楼发的数据。截止,1945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东北占85%,台湾10%以及90%的钢,电,机械。
,是蒋介石在大陆执政比较稳定的时期,后来有人称之为“黄金十年”
1927年后,由于江浙、华南两大财团和蒋介石政权的结合,形成一个官僚资本集团体系,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掌握了军政大权。
抗战中,国民政府军工,特别是工业的基础钢铁虚弱得可笑。这是国民党政权在抗战前对重工业的发展,尤其钢铁工业极端不重视造成的直接后果,怨不得别人。即使根据国民党中央在32年4月提成的每年装备5师,维持5师的最低计划,每年仅军工原料就需要各种规格钢材2万7千多吨。而此项钢材均依赖进口。中国建设近代钢铁工业,是从1890年创办汉阳钢铁厂开始。这个设有两座小高炉、两个小平炉和两个小转炉的工厂,建设了4年才投入生产。从那时起,到1948年,50多年时间,中国生产了760多万吨钢。而新中国前7年就生产了1433万吨钢。实际上,旧中国生产的760多万吨钢,倒有600多万吨钢是日本侵占中国期间,日本在鞍山、本溪、唐山、大连和上海建立的工厂生产的。国民党登台的1927年,全国钢产量是3万吨,到1935年才达到5万吨,也就是国民党所吹嘘的黄金十年中的黄金八年钢产量只增加了2万吨。与印度相比人均生铁是印度的0.8,人均钢材是印度的1/27。龙腾网
而这期间唯一建成的大型钢铁企业,还是山西军阀建立的西北实业公司。而在抗战发挥重要作用的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兵工署重庆炼钢厂)。则是四川军阀刘湘亲手建立,于抗战后交于国民党中央的。日划归军政部兵工署,真正接管在1月底,1月8日,重庆炼钢厂3吨电炉冶炼出炭素工具钢4吨(事后国民党中央归还刘湘挪借垫付建厂款75万元)。而国民党先是实业部1928年要在南京附近地区,后是资源委员会1935年要在湖南湘潭建中央炼钢厂,但都只是纸上谈兵。龙腾网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汉阳钢铁厂在北洋军阀时期年钢产量就达5万吨。汉阳钢铁厂于1925年停止炼钢,国民党统治十多年竟然没有恢复炼钢。到日武汉失守前夕,只将汉阳钢铁厂30吨马丁炉2座,35吨及50吨高架起重机2部及铸锭用模等附属品拆走,运入四川。更令人发指的是汉冶萍自己不产钢,但挖出的铁砂,炼出的生铁居然大部运往日本八藩钢铁厂又铸成武器,用在中国人的身上。1935年以后,日本在鞍山等地建设的钢铁厂陆续投入生产,旧中国 “名义上”的钢产量(因为大部分在东北,掌握在日本手里)才逐渐提高。    下表为1927年到本1937年中国钢产量(含日本产量),请大家自己评价国民党.
    年份 钢产量 铁产量(万吨)
    光会说美国干吗去了?德国干吗去了?苏联干吗去了?怎么不问问GMD干吗去了?光知道怨天尤人,美国,德国,苏联又不是GMD的老子,凭什么给你好处。黄金十年光知道从外国买钢铁,经手人得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扣,皆大欢喜。就不知道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结果37年抗战爆发,北洋军阀时期能造的炮钢,枪管钢。民国又有黄金十年的发展,反而全不能造了,能怨谁。北洋军阀统治下的1920年全国工矿业国家资本以可比价格计算(这里指银元)为22260万亿元,GMD在中国当了十年家,又是继承,又是吞并。1937年七七事变前全国工矿业的国家资本以可比价格计算(这里指银元)居然不升反降,老本亏了不少,变成20600万亿元了,居然还有人谈什么黄金十年,这面皮当有一墙之厚。
    下表为中国工矿业资本比重(1936年数据不含东北)
  1894 外国资本60.7 国家资本31.2 民族资本家资本8.1
  1913 外国资本80.3 国家资本9.7 民族资本家资本10
  1920 外国资本70.4 国家资本11.4 民族资本家资本18.2
 1936 外国资本78.4 国家资本5.4 民族资本家资本16.2
注:本统计表当中包括满洲钢铁工业产量,因此年的钢产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包含了日本人所控制的满洲钢铁工业开始投产而产生的产量。    
尤其不能令人忍受的是,之后。GMD继续为日本资本在中国的扩张提供方便,结果37年七七事变前关内29%的煤炭产量(英资为23%),关内90%的铁矿沙,95%的现代化炼铁是在日本资本控制下的。
战争爆发,日本资本一撤,中国38,39年的钢产量一下降到了不足1000吨。这莫非也能怨到美国,德国,苏联人的头上. 这还不算什么,1943年国统区又出了个怪事情:大后方战时工业危机。1943年重庆18家铁厂14家倒闭,4家钢厂也到了1家。而机器加工业如果按日中央日报的说法:机器厂维持经常开工者,不及十分之一,停用的工机具约占总数的40%。如果按日新华日报《贵州企业公司四川参观团的报告》:四川工业50%到70%的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这一方面缺枪缺炮,另一方面一不缺原料,二不缺工人。钢铁厂,机器加工厂却大批倒闭,这可称的上各国战时所未有的奇迹。没别的,GMD买办思想太浓厚,总想找个外国洋爸爸,从来想不到自己扎扎实实办工业。首先办工业得不到资金上得支持。
从1928年建立中央银行开始,到1937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已经垄断了中国的金融业。1940年的数据显示,四大银行对工业的贷款仅占其放款量的3%,而1943年的数据更糟,1943年重庆银行业对商业的贷款占其放款量的96%,而工矿业两的贷款合计还不到其放款量的1%。
    其次,好不容易中国有了些工业,不仅不支持,反而千方百计进行压榨。非令其倒闭而后快。像生铁1941税为1.28元,1942秋便到了90元,工业酒精1943得税额是1939年得169倍。关卡林立交易不畅更是常事,从GMD陪都重庆到福建要过七八十个关卡,卡卡交钱。所以这条路在工商界人士中得了个西天路的美名。
  法币恶性贬值,工矿业名赚实亏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十年中发展比较快的三大产业:机制面粉业,纺织业,火柴业。投资的不是民族资本家就是日资的,实在看不出国民政府干了些什么。勉强统一了货币,还把东北丢了,到了1933年,日资欣欣向荣,咱国资倒日落西山。日本之虎狼之心已明,也知道沿海地区可能卷入战争,可还是不重视后方建设,结果1938年失武汉之后,钢产量为3%,电力14%,水泥5%,化学1%,棉纱1%,面粉2%。
918后日占东北的军事工业提供了侵华日军武器消耗的40%和弹药消耗的70%。到1945年已经成为铁路网密布,煤、钢、电、石化和军工发达的“东方鲁尔”。蒋介石时代对海军的投资还比不上满清。30年代蒋军的炮兵实力甚至比不上北洋军,北洋军参照德国、日本军制,1个正规师里还有1个炮兵团,而1937年的国民党军最好的嫡系师里也只有1个炮兵营。买办经济只偏重于列强需要的纺织、原材料加工等轻工业,而所有和国防有关的航空、化学、钢铁等基础重工业都不能使买办获利。宋子文有句名言:“外国进口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用都用不完,中国何必要自己生产?”
由于缺乏火炮等重武器,蒋的200万军队按当时国际通行的标准,只是一支治安军,远远不能算国防军。1935年庐山军官训练团学的是《剿匪手本》,德国顾问教的是堡垒战术。这一套对付江西红军是有效的,但搬到凇沪战场上就成了日军飞机、大炮的活靶子。对红军的围剿动辄出动30万、50万、100万兵力,3000万军费。围剿抗日的19路军和抗日同盟军都出动了15万以上的兵力。而每次用于抗日的中央军不过几个师而已,19路军作战的经费竟是靠各界捐助的。对于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国民党逃台之后曾美化为“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里,一次次外敌入侵,一年年国土沦丧,没有一天停止过内战。虽然军费一直占政府支出的80%,但是中国军队的装备却没有任何实质的进步。中国仍然不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国防需要的飞机、坦克、重炮。“黄金十年”竟是以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为结局的。
哦,差点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北洋军阀。有些人总说拿后面比前面不公平,那就看看北洋军阀的工业成就吧。如果黄金十年联北洋军阀的工业成就都比不上就不要出来丢人现眼了。另外民国的大师是北洋时代培养出来的。
黑别人很爽嘛 !仿佛黑的人里边没有自己的老祖宗龙腾网
国人就是这样的,恨不得把老祖宗的祖坟挖掉,好觉得自己是天上掉下来的贵族
给黑黄金十年的,启发一个思路
你们现在还可以用这样的口气骂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嘛,龙腾网
中国到1988年粮票还大行其道,钢产量只有今天的一个零头。外汇更是稀罕得了不得。
高速公路基本为零,高铁更是不敢想
什么洗衣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这些烂大街的东西都是要抢购的
唉,实在不知道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搞了十年有啥了不起哟 !
同样的,你以为现在的中国就不能黑了吗 ?
你们的子孙后代在20年后一样可以拿着今天执政党的斑斑劣迹,劈头盖脸地打在你们头上
你们今天喜欢用钢产量来黑民国十年,不错,的确民国这点搞得不好
20年后,你们的孩子就可以用婴儿奶粉来黑你们今天:
你们当年那个时代都在干什么 ?
连我们吃的奶粉都要从国外进口,毒食品满地,祖国大地常年是灰霾,仿佛进了毒气室
贪官们甚至还明目张胆地把我们的小学同学给奸污了,这样的事情到处都有
你们这一代,是道德沦丧的一代,连民国都不如
你们还恬不知耻地说到了盛世,我呸 !
最后再顺便提一下 黑民国不是用钢产量来黑的 是用4WW普通百姓的斑斑血泪史来黑的 新中国用整整一代人饿肚子的代价 给你换来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你却在怀念民国 你简直就是在骂你的祖辈和父辈是SB&
说到贪官 我不本不想辩解啥 因为那就是一帮混蛋 可从你的嘴里出来 就变成了 贪官是我国现阶段的特有产物 呵呵 和民国的那位“除出我者和我出者皆可奸”的牛人比起来 那几位校长还差的太远&
大地雾霾 请问下世界上哪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出现污染问题 难道有污染就去工业化吗&
食品安全是有问题不假 商人无良 政府监管不力 有严重的滞后性 不能防患于未然 这方便大家也没谁去夸政府做的好吧 怎么到你嘴里就变成我们提政府说话了&
关于毒食品满地 你自己不觉得很夸张吗 要不要咱们一起随便找家小店吃一顿 我要是毒死了我活该 我要是没毒死 你就来瓶敌敌畏如何
如果你非要挑那些看起来都不干净的地方吃 我只能说你脑子有问题&
回楼上跟帖的剑霜:龙腾网
你说,那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出现污染问题,你这个时候知道干啥都有个循序渐进了,是吧 ?
当时民国是在什么背景条件下搞建设的,跟后来能比吗 ?龙腾网
民国时代的建设背景:
民国从1912年开始,各路军阀林立,虽然蒋介石搞了北伐,但实际上蒋介石的实力根本对各路军阀没有绝对的控制力
只是大家都公认蒋介石为大哥罢了
清朝鸦片战争后留下的余毒依然大量存在,中国抽鸦片的人依然比比皆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数依然非常罕见
因为一战,欧洲列强实力受到一定削弱,但法国、英国、日本、苏联的实力对中国来说依然过于强大
辛丑条约的赔款,一直赔到了1940年二战开打为止,国家财政一直很困难
事实上,如果没有一战和二战,中国的各类不平等条约,要真正免除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达成
民国的弱小,是清末的延续,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别以为推给蒋介石就算完事
在蒋介石时代,中共算是最独立的一只力量,最能战斗的一支军阀
在1949年之前,在中共的地盘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像样的工业建设吗 ?一个都没有
说明中共除了会打仗,搞建设的水平比蒋介石和各路军阀更烂
什么是民国 ?民国就是蒋介石+各路军阀+GCD的总和
从搞建设这个角度讲,蒋介石+各路军阀处于幼儿水平,GCD处于婴儿水平
虽然普遍水平很低,但这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谁都是从婴儿开始长大的
整个民国,就算把各路军阀和GCD算上,建设成就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弱小;而蒋介石在1945年前当上中国的老大,说明他的成就比各路军阀和GCD更大。这就是赤裸裸的实力对比。&
你非把军阀和gcd的都加上,那49年之后是不是也可以把台湾香港都加上?&
民国的背景是不是日本入侵了?既然入侵了你搞轻工业是为了用面粉、布匹打死鬼子吗&
kalaoo 发表于
回楼上跟帖的剑霜:龙腾网
你说,那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出现污染问题,你这个时候知道干啥都有个循序渐进了 ...
49年之前中共的地盘上已经从无到有,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建立起了纺织、造纸、兵工、机器制造、炼铁、制革、被服、火柴、肥皂、玻璃、制鞋及基本化学工业等80多个工厂。龙腾网
tg地盘的可没有前人留下的工厂、更别提什么工业了,那么tg能建设出这么多东西是不是说tg人才很多呢?tg自己统计,截止1941年,边区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人员仅330人,其中理科110人、工科120人、医科55人、农科45人。
俄理解错了。。说的科技人员&
幸好文科很少。。。不然&
yzt 发表于
01:44 龙腾网
49年之前中共的地盘上已经从无到有,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建立起了纺织、造纸、兵工、机器制造、炼铁、制革 ...
呵呵,在黑民国的时候,是否想过,民国的总和里边,也包括了GCD的这部分成果 ?
别以为GCD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白手起家的结果,就是低水平建设
中共这点建设成果,放在整个民国就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一点而已
1949年之前,中共建成了任何一座现在叫得上名的城市了吗 ?革命圣地延安 ?
说白了,中共建国后,在1955年之前,所有的学校老师,都是来自民国教育建设的成果
甚至连老毛本人,也是民国建设的师范学院毕业的
中共军队的很多高级将领,也是民国建设的黄埔军校毕业的
再强调一句,民国的弱小,是全中国的悲哀
弱小的民国,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属于幼儿园阶段,对5岁以下的小娃娃别指望太高
站长推荐 /3
权限受限的新老网友可通过参加新手问卷,补足不够的积分获得互动权限,每个用户有且仅有一次参与新手问卷的机会。
龙腾网将于公元日起,对龙腾网论坛的评论区主题采取消耗金币的方式半开放阅读。届时没有注册龙腾ID或金币不足的网友将无法查看评论区的主题;
各位龙腾网的翻译朋友们:
新的翻译勋章和等级已经制作出来了,近期,系统就会根据被首页采用的原创翻译文章数(翻译加工厂十条算一篇),自动授予不同的勋章。
另外需要女性翻译专属勋章或想保留旧版勋章的,在勋章发放后可以去意见区申请。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