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 跨时代 百度云《跨时代》,这张专辑现在去听怎么样

如何评价周杰伦?
如何评价周杰伦?
,我认为,头像很符合我多年来的生活状态
这...又让我来拉仇恨啊....周杰伦的走红,算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只是这样的时机一去不复返了。啊,我当年也曾是脑残粉啊~~(喝茶远目。《范特西》推出后,周杰伦彻底的红了,那时我正在上高中。某天中午我去学校附近小餐厅吃饭,隔壁桌坐着三个小学妹,一脸兴奋的讨论这张专辑。在等餐期间,她们把整张专辑每首歌曲的副歌唱了一遍...那真是...不折不扣的真爱啊...周杰伦为什么走红?将华语流行乐与R&B风格成功嫁接是一个原因,你看看后面那一大波跟风者...但他最大的本事是旋律创作能力。华语乐坛R&B尝试先行者有很多,林忆莲杜德伟哈林陶喆...周杰伦之前,陶喆的前两张专辑也算小有名气。王力宏的尝试也比周杰伦早。为什么周杰伦成为最受瞩目的一个?因为旋律写得就是好。现在翻出第一、二张专辑,几乎每一首歌都质量不俗,各有特点,“把旋律写得不俗不low上口抓耳”是每个音乐人的梦想,周杰伦做到了——相反,现在再看,方文山在第一张专辑中的歌词还真“糙”啊...为什么那时那么受追捧...事实证明,华语乐坛听众并不是只能接受成人抒情。实际上听众对风格化强烈但旋律好听的歌曲接受度也很高。比如英式摇滚、吉他民谣、流行摇滚、R&B、舞曲、电子乐...只要商业推广到位(宣传、企划诸如此类),人民群众都可以接受。当然,如果风格再强烈一些,比如Frank Ocean那种Urban系R&B,大家估计就接受不了了——人民群众始终听的是“旋律”。首张专辑JAY犹如平地惊雷,让中式R&B成为人所共知的风格,周杰伦对于拓展华语流行乐坛风格居功至伟。另外不要忽视大环境,周杰伦抓住了华语乐坛最后的黄金时期的尾巴。第一张专辑发行于20世纪末,那时宣传歌曲还靠传统的电视MV、打榜、电台播放...我是看了《龙卷风》的MV冲出去买磁带的。如今实体唱片业大崩溃,再也没办法推出一个声望如周杰伦的新人,就算才华出众如周杰伦也不可能了——同样也不可能再推出如台湾四小天后这样定位明确的偶像歌手。他们大概是最后的天王天后。为什么我们不再喜爱周杰伦?一个原因是他旋律创作能力的下降(当然后来他精力分散多线发展,这也是咎由自取)。作为单打独斗的创作歌手,即使背后传言有创作团队,按照一年一张专辑的速度发片也要累死人。周杰伦为别人写了那么多好歌,还得保证一年一张的发片速度,说明他的歌曲库存量很大。虽然越往后,他的专辑中filler歌曲数量越多,但是每张专辑至少能贡献一首以上的众口传唱的歌曲,真的太不容易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数数那些创作歌手口碑最高的唱片是第几张专辑,估算一下他/她的歌曲存量。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唱片公司对他的包装定位,这个原因很...微妙。其实创作歌手也需要包装。让我们回忆一下周杰伦刚出道的造型,背心鸭舌帽,很朴素对吧?到了第三张专辑有点包装的迹象,到第四张就成Cosplay了(当然,唱片公司管这叫“概念”),你看这杀马特发型...以后他每张专辑封面都在Cosplay,而且造型越来越超现实...到了《十二新作》,这白发腹肌基情啊不对激情四溢的造型是几个意思啊....唱片公司是打算把他包装成“外形才华并重的偶像歌手”吗...——啥?你说这是周董自己挑的造型?妈蛋周董的审美观亟需修正啊摔!当年粉台湾四小天后的追星族,很多人喜欢孙燕姿而不喜爱蔡依林,因为蔡依林有着很明显的包装痕迹。大众暗含着对“真”的价值判断:“你这样包装是不真实的,而不真实是一种欺骗行为,是不对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粉丝高喊着让偶像“做自己”。其实孙燕姿的清爽形象也是包装结果,只不过看起来更“真实”罢了,可当粉丝就是能当出优越感...同样,周杰伦的浮夸造型也与大众对“真实”的价值判断背道而驰,尤其是他还是个创作歌手...其实,我个人觉得以周杰伦的创作才华,往罗大佑那个方向转型是可行的,只要在作品中多增加人文关怀。但是唱片公司的包装定位堵死这条路了,他离文艺青年的道路渐行渐远...补充几个小点。周杰伦的唱功被低估了,很多人不喜爱他的咬字和音色,但他的技巧很不错。如果你去KTV,会发现女生唱他的歌很舒服,因为他的歌音域偏高。还有,他为那么多歌手贡献那么多经典歌曲,在他最红的时候,其他歌手的歌曲”由周杰伦作曲“,简直是个大噱头。我最喜爱的是第一、二、四张专辑。总结。华语歌坛最后黄金期代表人物,超强的旋律创作能力和大存量歌曲库,风格突破的最成功者,目前面临江郎才尽的窘境,又囿于定位遭遇转型困难。无论如何,周杰伦已经在华语乐坛历史上留下正面一笔,再多的溢美之词加之其身已经没有必要了。
知乎用户,教育工作者/文字爱好者
我记不清原话了,依稀还记得蔡康永说他是华语乐坛近十年来最好的现象之一。
对我来说,他是我整个青春岁月的旁白,
他的歌是我们所有故事的注脚。
? 禁止转载
,细节放大。
这是一个很有资历的圈内人对周杰伦的评价:「周杰伦在年轻一代里属于音乐素养高,创作态度严肃的。天赋又相当好。他的作品节奏把握精准,张弛有度,又勇于尝试新风格,不红没天理。」这评价面面俱到,准确实在,一句废话也没有,也经得起推敲。是我看过的觉得很高但也不至于高的没边儿的赞誉。故搬过来凑个答案,与诸位共享。
,day day up
旋律天才,无他至于他的音乐质量,我一直相信他的能力是没退化的,退化的是他投入在音乐的时间。周杰伦是一个可以把一张专辑的每一首歌都做成精品的音乐人,但不是一个随便写一首歌就是精品的音乐人。他早期的专辑之所以如此出类拔萃,和他当时在音乐上的全情投入是密不可分的,而自从他涉足影坛乃至自己成立JVR后,同样一年的时间里能花在音乐上的已然寥寥。好东西永远是需要精雕细琢的,音乐亦是,周杰伦的音乐亦是。
,我会告诉你我喜欢看动物世界吗?!别逗了…
记得那是小学毕业的暑假偶然间从邻居哥哥的CD听到周杰伦的双截棍和半岛铁盒,一直循环听,后来初一有个男生明恋我,我把他的告白信拿回给他,还说能不能只做朋友,那个搞笑的场景我还记得,其实,他的偶像就是周杰伦,他学着周唱歌和打篮球,因此他唱周的歌很像也很好听,我也一直关注他,直到后来听到周杰伦的歌我都会想起他,因为毕竟我暗恋了那个男生十年,直到这两年才放下,因为心目中周杰伦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也过去了
引出这个小故事,不是为了别的,正是想说周杰伦代表我年少时候的整个世界观,对于很多80后的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的,熟悉他的歌,知道他的调调和创作风格,但是对于他的绯闻我从不关心,我不关心他喜欢什么,也不关心他又和哪个狗仔闹矛盾了,就像初恋一样,只是淡淡的,远远的,默默的关注就行了,保持一个距离,描述多了语言都显得苍白……
——————————分隔一下————————————————————————
陪伴了很多年的歌,不全是慢调的悲伤,《搁浅》了也不是没有《晴天》,《不能说的秘密》我用《安静》来代替,曾经的《借口》挽不回《说好的幸福》,虽然《黑色幽默》换来的是《我不配》,在《瓦解》之后的《时光机》上,我依然在《开不了口》的氛围内,回忆《园游会》时的浪漫······《彩虹》在《白色风车》的上方划出想念的《轨迹》,在《淡水海边》用《简单爱》来欣赏那天的《星晴》,《周大侠》说:要喝《爷爷泡的茶》,《听妈妈的话》,然后《甜甜的》忘记那《蒲公英的约定》,在《世界末日》来临前不再《退后》··· 不再期待那《反方向的钟》能带来什么,江美琪《那年的情书》里说的也不是曾经那《可爱的女人》了,虽然《不知不觉爱上你》,但我希望《你比从前快乐》,在《断了的弦》的《伽蓝雨》中,《给我一首歌的时间》,对你说:《好久不见》,然后在《花海》中转身,《一路向北》,《回到过去》,让它不再《倒带》······不让那《天灰灰》的,《安静》离开~~不带走什么,继续是朋友···————————————————————————————————————————————————
分隔线里面是曾经把他唱的歌结合写的串烧,也是纪念我的初恋,周杰伦的歌,似乎可以不听,但一听就很有感觉…………也许跟题主提问后想要的答案不一致,但是,以上云云,看看就好了……
那年杰伦文/温国兵作为曾经的杰迷,看到这个题目,想写篇文章,谨以此文祭奠那些逝去的青春。文章稍长。为了增强画面感,一边码字,一边听着杰伦的歌,重温经典,追忆过往。2000年,杰伦出第一张专辑,名叫《Jay》,当时消息闭塞的我并不知道,后来喜欢上杰伦才找来听了。真正了解杰伦和喜欢杰伦是2001年,那时小学四年级,当时一首《双截棍》传遍大江南北,喜欢新潮的同学们时常哼着这个不俗的调子,就在那时陆续听了这张专辑(《范特西》)里的所有歌曲。那时流行随身听,家里贫穷,最大的心愿莫过于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随身听。接触到这些歌曲都是从同学那里,也是从同学那里借来随身听,慢慢在家品味。2002年专辑《八度空间》,2003年专辑《叶惠美》。八度空间里的每首歌我都觉得很赞,半兽人、半岛铁盒、暗号、龙拳、火车叨位去、分裂、爷爷泡的茶、回到过去、米兰的小铁匠、最后的战役,每首歌都能从中找出不一样的感受,特别是半岛铁盒,现在还记得这个调子,记得最开始的对白,记得一个人哼这首歌的情景……也就是在2003年,我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随身听,当时那个喜悦之情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那个时候有个随身听很屌,然后去买了磁带,把这首专辑的每首歌听个遍。记忆最深刻的是以父之名,前奏中歇斯底里的咆哮让人耳目一新,总感觉这曲风就是和别的歌手不一样。2004年,发布《七里香》,想必跟大家一样,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同名主打歌《七里香》吧,有次上课,有个同学在下面哼着这首歌,外面刚好有两只麻雀在电线杆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这或许是我见过的和歌曲最搭调的场景。还有一首我的地盘,同学之间都在哼着:“在我的地盘就听我的”,后来杰伦跟动感地带代言,动感地带套餐默认的铃声也是这首歌,现在看来动感地带品牌的的流行,杰伦功不可没。2005发布《十一月的萧邦》,2006年《依然范特西》,这两年时值初中,对杰伦的喜爱只增不减,现在看来喜爱程度应该是最高峰了。《十一月的萧邦》中夜曲、发如雪、黑色毛衣、珊瑚海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我有一个习惯,只要杰伦出一张专辑,我就会把专辑中的每首歌听到耳朵起茧为止,听到实在是“不想”听了作罢。也就是从发如雪开始,眼前一亮,原来中国风还可以这样,也成就了文山,文山和杰伦一起合作了很多经典作品,不愧是最佳搭档。几乎每一张专辑都以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歌,《十一月的萧邦》中的夜曲,《依然范特西》的夜的第七章,总感觉这样的调子总能打动内心。晚上放学回来,躺在床上,把声音开到最小,窗外一片漆黑,一抹寂静,这歌声却让我的内心如此沉寂。2006年的下半年正式进入高中,2007年发布《我很忙》,从这张专辑可以明确感受到杰伦的曲风在发生变化,杰伦是个不断寻求变化和突破自我的人,从这张专辑之后的每张专辑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影子。这张专辑中一首《青花瓷》可谓经典,最爱的是《最长的电影》,“我们的开始,是很长的电影,放映了三年,我票都还留着……”2008年的《摩羯座》,兰亭序也秉承一贯的中国风,最爱说好的幸福:怎么了 你累了 说好的 幸福呢我懂了 不说了 爱淡了 梦远了开心与不开心一一细数着 你再不舍那些爱过的感觉都太深刻 我都还记得你不等了 说好的 幸福呢我错了 泪干了 放手了 后悔了只是回忆的音乐盒还旋转着 要怎么停呢也就是从这张专辑开始,我听到的最多的是杰伦的歌唱事业在走下坡路,专辑质量越来越不堪。2009年没有专辑,2010年发布《跨时代》,烟花易冷实属经典,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特地找来这首歌,做了次鉴赏课。也就是在这堂课中听到这首歌,当时一听到鉴赏杰伦的歌,我搬起板凳坐在第一排,聆听着这份宁静和美好。伴随着歌声和老师精彩的鉴赏,一堂课还没回味过来就结束了,课堂下我这样写道:哀婉缠绵的旋律,勾起无限的离愁别绪。历史变迁,爱情蹉跎,一个历史长河绵绵苍茫,一个爱情故事细腻凄美。大中寓小,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的沧桑相融,故事感慨人心,牵人心弦。不断在歌词中寻找故事的踪迹,除了生死枯等的缘分,茄南雨究竟是何种的伤痕,洛阳城,茄南寺又是怎样藏着寂寞?那些前世今生累积的缘分,让他雨落过后留下泪痕,而真正能做的,只有期盼永恒!文山的惊世古雅笔调,杰伦的绝伦深情演唱,将这段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演义到极致。洛阳城也好,茄南寺也罢!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为何那婉约悲怆的爱情凄美了千年的离愁别恨!2011年《惊叹号》,2012年《十二新作》,对这两张专辑的关注程度大不如从前,这两张专辑的质量更不用评论,绝对的下坡路,现在有点印象的就是Mine
Mine和哪里都是你。杰伦的歌体裁丰富,对亲人的倾诉,比如《外婆》;对战争的痛斥,比如《最后的战役》;对家暴的怒斥,比如《爸,我回来了》;对环保的呼吁,比如《梯田》,对爱情的追忆,比如《枫》、《说好的幸福》……毫不夸张地说,杰伦的每首歌我都听过,以至于其他歌手演唱的歌,只要是杰伦作的曲,我都会立马确定是杰伦。不管现在多少人在感叹,杰伦的时代不在,多少人从当初喜欢的杰伦,到现在的Eason,杰伦带给我的那些美好永不褪去。杰伦的电影和电视剧往往都是骂声多于赞美,不过从《不能说的秘密》,到《天台爱情》,不可否认这位歌坛天才在导演和演艺方面也有造诣,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努力,从当初的默默无闻到现在乐坛神话和演艺界“新秀”。其他参演电影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大灌篮》、《刺陵》、《青蜂侠》等等,实在是不敢恭维。不管怎么评论他的表演生硬,不自然,做作,他仍然是那个爱说屌,把“哎哟,不错哦”挂在嘴边的杰伦。一路走来,自己的成长也见证者杰伦的成长和进步,那些岁月永远不会消失,永远珍藏在内心。这是看完天台爱情发表的感慨:看完《天台爱情》,不得不感慨下,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周导的进步,电影在爱情、友情、亲情的基础上尝试融入多种元素,比如歌舞、古惑仔、赛车竞速等等,这一点是很值得夸赞的,特别是歌舞,借鉴了很多印度歌舞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整部电影还算流畅,不僵硬,画面很唯美,周董的演技也自然了很多。同学一谈起杰伦,有像我一样非常喜欢的,也有排斥和深恶痛绝的。他们认为杰伦在装逼,在作秀,正如没有经历过永远不会知道他的美好一样的,他们肯定不懂得杰伦带给我的种种曾经。初中高中都有喜欢的女生,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是杰伦的歌声给了我向前和用于表达自己的勇气。想起杰伦歌声伴随着我的点点滴滴,当我失魂落魄时让我重振,当我迷惘停滞时让我找到新的方向,当我开心时平添更多的开心。多少个一个人的夜晚,杰伦的歌声陪我度过;多少逝去的青春,正是有了杰伦的歌声才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论唱功,不敢恭维;论演技,尚在襁褓;论导演,尚足过眼;论音乐才华,可以说是绝顶天才,乐坛神话,特别是他的作曲功力和对音乐风格的掌控力。涉足其他有人说是不务正业,歌坛生涯下跌有人说是江郎才尽,不管怎样,曾经神话过,不管怎样,人生多尝试,有何不可?期待杰伦带给我们的下一轮惊喜。如果现在是杰伦时代的终结,那么我很庆幸至少曾经身在那个辉煌和美好的时代。
知乎用户,低调不是因为谦虚,而是说了你也不知道
只有他的歌,能带我回去
,Lifetime Researcher;马年吉祥
本来写了一大段,不过鉴于丁勾爷已经把该写的都写了。我就补充两句:周杰伦是华语音乐最后的代表,若干年后亦可能被称之为大师(在我心中即使加上他也超不过5人)。可惜他肚子里的墨水限制了他的上限,原本他可能超过罗大佑,现在却甚至未必比得过李宗盛。他在自己的年轻的时候输出太多,想要的太多,背负的也太多;似乎让他音乐的创作黄金期缩短了。而他真是除了音乐之外其他都做得不算好,不论是导/演的电影,做的电视综艺,拍的广告,亦或是打的篮球……
知乎用户,我是小学生!!(╯‵□′)╯︵┴─┴掀…
原打算从贴吧复制一篇“脑残粉”的文章,还是放弃了——男神是共同的,感受却是唯一的。
不得不先提起《东风破》,就是从这首歌,我真正开始认识他。初一,姐姐不断买来磁带,其中有一盘正反面上陈小春赤膊倚着墙、陈冠希歪戴帽对你放电眼,然而几十首曲子,Jay 的最多。不久之后,我在微机多媒体课上看完它以及《晴天》的MV,俗套地说,“我想,我是从此迷恋上他的······ ”
那个时候,男娃们课桌贴着他各样的海报:裸上身的半人照、穿乞丐装的全身像······ 无一例外,都是不屑的表情对着镜头,他从来不需要去附应顺和旁人,真的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屌。十年前的杰伦肌肉远没有现在发达,但足以使一部分众生“芝麻人”认为健而美。这群刚刚脱离童年、晋升初中的孩子性别意识刚刚萌芽,Jay恰恰树立了装酷英雄的榜样,他们口中高号“哼哼哈兮!”手里挥着课本卷成的棍棒乱舞。
Jay 有一个头戴方巾,单手撑起篮球的造型,让我痴迷遐想了很久,仿佛是从那时起植根了男孩打球很帅的观念。事实上,杰伦球技只能说平常,奥运年初,应央视之邀,他现场在北京体育馆表演投篮,主持人方琼说让他成为姚明前第一个进球的人。两分线的高度距离,九投不中。少女的我并不在意他的战绩,他又非运动员出身,只是热切的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他穿着玫红色的衬衫,露出微笑自圆其说:“结果不重要,姿势一定要帅。” 以后的以后,无论那个桥段有人讲出类似的话,我都认为是跟他学的。
了解到彼时我心仪的那个耿直善良、写得一手好字的前桌,偶尔也听他的歌曲,处于豆蔻之年的我觉得Jay 会将我隐秘炙热的情意传达。在唱《发如雪》的时候,在哼《枫》的片刻,稚气的双眸里也总会“强说愁”地随他的调调盛满忧伤。当两个孩子曲调一致,是否会心灵相通······如今的他的灵早已飞离了彼时幼儿的身体,而我将一生都怀恋思慕那个纯真的少年。
《依然范特西》发行时,我跨入中三,整整一年没有逛音像店,更不知他发表了新专辑。开始高中生活后,一次语文老师课间在黑板上写下括书名号的几个字,并说仔细品味歌词。才知道原来是首歌,正是《青花瓷 》。得知其已被某些省份纳入教材、试卷中,更加觉得周董很 heroic。重新买了一本精美的硬抄,接继先前,又开始抄录他新曲的歌词。
一直对他和侯佩岑感情的终结耿耿于怀,自他们分手以来刻意不去了解他的私生活。他们缘起于《七里香》,她表示喜欢周天王的音乐,他透露想以侯主播为灵感为她写歌,两人言语间暗送秋波,爱开始萌芽。 她是素颜、证件照都极美的女人,当然很嗲很小鸟依人。本人从来都一厢情愿的认为他们最登对。接着他发表专辑《我很忙》,其中一首“这感觉已经不对
我最后才了解
一页页不忍翻阅的情节你好累
你默背为我掉过几次泪
而我心碎你受罪
你的美我不配······ ”她是他那些年唯一公开承认的女友,他在用这样的方式述说他的心声,读懂了她的愿望,却只能选择离开。他的世界注定喧嚣,而她要的只是一个全心全意的爱人,一份安宁平静的感情。这些,他以前给不了,以后更加给不了。
新学期班会本来是沉闷无趣的,几乎爆冷,一个男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清唱了一首《菊花台》。原本都没有人发现他的存在,但那确实是我迄今为止听过的最动人的版本。在静默地倾听完,随着大家兴高采烈的拍掌时,忽然觉得他发型像阿杜,眼睛炯炯有神似保剑锋,气质略带陈晓东,总而言之帅毙了。
校园广播成员里似乎有志同道合的粉,每每午间总会播放Jay 的最新流行曲,时段是我拎着饭盒走在餐厅的路上,眼睛笑眯着,自来管里的水都成甜的。
很显然,自出道几年来,他的才华不断凸显涌溢。
第二年搬到著名的老校区,那里环境幽静陈旧,正中是极具特色的建筑,还有院里种满花草的简陋实验室。我给同桌代写作业,以换取单曲循环《兰亭序》。《稻香》是趴在栏杆上“放风”时,从同学手机里听到的,前奏就被吸引,当Jay的声音传出来,让我确信没有看错人。住宿生活还是会让我时常想家,有几次眼里淌着泪,却直视着黑板,一边擦拭一边盯着那些粉笔字······ 老妈常来看望,有一回兴致勃勃地向她解释“ 雷杰灰恰
秦情咿呀······ ”那神气,仿佛是在夸耀自己的小男友。老妈一直不怎么乐意我收藏他的作品,宁愿让你海吃海喝地挥霍,她认为他是非“主流”的典范,会造成思想的侵蚀堕落。
如你默认,生死苦等。——各色的人都拿来引用。他抒情的曲目里,大都有习惯性等待、回忆的倾向。从一开始的枫叶搁浅到明明就。
“惊叹号”问世时,并没有带给我预想中的的冲击,大学后继续期待他新作品的呈现,直到盼来《十二新作》。不知道怎样去形容那种再一次的失落,只说《红尘客栈》,由于很心急,以至于买的太早,被坑了盗版,里面有一种版本的MV是剪辑拼凑而成,反复品味,也不得不承认确实给人“横看成‘亭’,侧成‘冷’”的味道。
重新青睐《世界末日》时,我正经受着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煎熬孤寂。“累不累,睡不睡,单影无人相依偎。夜越黑,梦违背,难舍难回味……”句句充满周氏典型的颓废美。也没有疗伤的功用,只是陪伴,让人不那么孤单。好似Jay 也感同身受,向我倾诉他也承受过同样的悲苦,和我一同渡过那段盲目、感伤、荒唐的岁月。直到前不久再遇那人,只一眼看到他愈显宽阔的肩膀,晨曦中高岸的身躯似一匹骨骼精良的悍马,才明白,我早已中了他的蛊毒而不自知,只坐等时间的药来化解。
终于来到周董的影视剧区域,特意将它和歌曲割分开,虽然他电影的创作对歌曲是否用心十分影响 ,而电影的呈现又离不开那些超拽的插曲,其实所有人都明了他在这两个领域的成就,几乎差了几个数量级。《寻找周杰伦》应该是Jay 首次触电,现身又献声,如果不是 FANS,这种巨制MV 应该很招骂,作为片名,会让人以为只是噱头和炒作,况且大概是为了慰劳歌迷,Jay 在最后几分钟“裤裤”的露脸。
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的赛车电影《头文字D》,为Jay首部主演作品,周董和铃木的感情戏和他在此的演技一样 litter , 不知是不是国籍的关系,从头到尾都感觉这女纸像 NV优,并且她还毫不留情地夺取了清纯可爱的小拓海的初吻。总之,杰伦甚至不胜陈冠希的演出虽不能令人信服,但整部电影节奏感和画面非常好,音乐很出彩。
《不能说的秘密》是Jay自导自编自演的处女作,他的导演才华究竟有无真章,估计很长时间内都难下定论。剧情虽然纯的有点假,前中部分并没太大滋味,不过也有不错的一面,那就是异常精彩的最后,在车里面哭的镜头很令人难忘,也因此能以峰回路转的精致高潮去战胜刻薄的鄙夷。并且几十首强势的曲子也有些弥补角色塑造上的不足。
六七年前,“菊花”还很单纯,所以满屏的黄并不及巩姐姐的馒头足以引起胡思乱想,现在看来,不自觉的思想跑偏,甚至觉得《满城尽带黄金甲》重口,“父王最喜欢的就是菊花······” 哟,开玩笑啦,题归正传,布景很华丽,不愧是张艺谋,宫内金碧辉煌,室外清幽险峻 ;然而情节很《雷雨》,咱们杰伦的演技也没有能让人看得出来的提高。
如果这部片子是周星驰演得至少能欣赏,毕竟他的风格就是如此。咳,猜对了,《大灌篮》是也,请捏紧鼻子。嗨,《刺陵》也一起来吧,反正期待的已被伤到失望透顶、挑剔的早被雷的外焦里嫩。
《青蜂侠》《逆战 》终于让杰伦在其中表现的像个演员,其他的,真不知道说嘛好。
写这篇文的“刺激”就是前阵子公映的《天台》,长时间以来不断存草稿、续写,有原因是时间总不太充裕,还有就是考虑到写的太肤浅、不足以引起共鸣,或者某些不太恰当的言论恰巧被他的铁杆粉丝看到,继而愤怒拍砖。类似于《我不配》,浪子膏对女神唱道:“天台月光撒你剪影
知道自己配不上
但我守着光保护你
那就像捍卫这场美景 一样 ······ ”杰伦十余年专注于草根男主逆袭白富美的梦,并且乐意在自己编故事的时候拽一个美满的结局。结尾处他对心上人牵挂释然的回眸,恰如拓海、叶湘伦的姿势表情。可我偏偏又想起 Leonardo 扮演的杰克和露西的深情对视与Gatsby临死前对Daisy 宅前那束绿光的凝望的惊人相似,难怪小李没得过奥斯卡。如果真的要顶雷履行业余粉丝的忠贞职责的话,也只能诚实的说,杰伦很用心,虽然并没有演技上的进步。在大众诟病Jay 各种不满的同时,还是阻止不了《天台》首映过亿、豆瓣影评遍地五颗星、均分7.6 。即使人人都清楚水军横行,也不得不叹服偶像的力量。
很久很久没有特意去关注杰伦,似乎好长时间没有点开他的歌曲。仔细算来,才一年多。数不清的歌下载后听过不久会被我删除,给内存腾空,来来去去的曲目里,只有周杰伦的歌是单独列表,而且从未离开,不其然发现,他一直是最爱。
如果你不屑于认可Jay 连续三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前三名的事实,还在纠结于他拙劣的演技,就算忽略他不断呈现给世人的乌托邦式的印度美,我还是会庆幸——多亏他没变,永远范特西。
-------------------------------------------------April-------------------------------------------------------------------我是分割线-----------------------------------------------------------我同学的,如果被她度娘出来好歹声明一下不是,未授权,谢绝转载。
,男,未婚
我不是周粉,专辑只是跟风买过几张。但是,如果多年后我们回头看的这十年,你会发现他的音乐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广大的音乐诉求,也陪伴了很多85-95这个年龄段的人渡过了漫长却最难忘的学生时代。他又酷又土的气质,反映了当时最大众的审美。他创新的中国风,嘻哈,甚至慢歌,也的确踩到了歌迷的听觉G点上。就像至今很多人即使依然无法从音乐上真正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却无法否认他的影响力一样,周杰伦在华语乐坛的地位也不会因为他的争议而有丝毫动摇。
,不忘初心
大半夜看到标题激发怀旧心非客观评价的割======================================小学五年级在一个很聪明很怪异的男同学带领下接触到杰伦的歌,仿佛有魔力一样就跟着哼哼唱唱,和朋友们一起听杰伦,在作业本上写威廉古堡的歌词歌词,买磁带一首首的学,看谁的饶舌更顺.那时候刚刚有"偶像"这个概念,那么杰伦---嗯,就是我的偶像.我喜欢的男孩也迷杰伦,初中后不在一个学校,那时发行的叶惠美,想着他最喜欢哪一首呢,那一年的东风破让中国风成了他后来的标志.后来又发生了很多故事,我们慢慢长大了.他最近几年的专辑我也不能每一首都唱出了了,但并不妨碍继续对他关注,电脑里也有一个文件夹全都装着他的歌.他拍了电影会诚诚恳恳买票去看.大晚上的看到这个话题心里觉得很暖又有些哽咽,我们爱了他这么多年,也爱着爱他时候的岁月,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日子,青春期用他词句诉说过爱恋的情怀 ,为他反驳别人吵吵闹闹的时光.现在依旧不害臊的宣称:我是周杰伦的脑残粉.他的才华,他的音乐,无与伦比.Ps;十一年后的现在,我和当初喜欢的那个也喜欢杰伦的男生在一起,有时候会觉得,这也是个不可言说的缘分。11月24号,第一次去看他的演唱会,走起~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过去的整个岁月都被一首首周杰伦的歌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刻下烙印,有时候一个特定的旋律响起心就会被填上幸福或者忧伤。
,不要闹,我在发功~~
可能是最后一个当之无愧的天王了。天王这种东西以后都不会有了吧。
听的第一张专辑是《依然范特西》,星期六的下午,天气很好,我在教室里写作业。用的还是我们偷来的英语老师的收音机,专辑也还是卡带,循环播放,听第一遍的时候那种颤栗感和心里突然暖起来或者涩起来的感觉再也忘不了。
现在我很珍惜青春里带给我感动的所有人和物,因为那种纯粹的感动我发现我已经记不得多少了。
我是理智粉,我也不喜欢《魔杰座》后的几张专辑,不觉得《天台》是部好片。这些都不重要,取决权在我,我可以选择不看,不听,但我不会忘记他的歌里带来的那种感觉,在我最需要的年纪里陪着我,即使是曾经的事,但一生又有多少这般如此。
感动我的歌手便是喜欢,恰好周董在这种感动上质与量无人超越,便是偶像。
他也已经三十几了,在那个圈子里算老了。
原谅词不达意,十一月还是要去看演唱会,对,是他的。
“旋律天才”这个描述被重复了几遍,但我想作为一位典型的创作型歌手,大红大紫背后,除旋律外的创作能力有更多可挖掘和评价的地方。第一感觉,乐理基本功十分扎实。身处流行乐浪尖,难得的是对古典音乐的熟喑,钢琴加管弦乐是抒情歌编曲的常用配置,乐器进入的次序层次叠加使用十分娴熟,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情歌也能写的这样严谨、甚至可说气势恢宏。记得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原声带么?里面大量纯钢琴曲,无论简单/复杂、原创/改编,同样曲曲入耳。甚至在没歌词没过多器乐伴奏的情况下都能听出周杰伦标签的特质。能把简单的东西玩的华丽一定是功夫。不难看出周杰伦对钢琴的偏爱,早期创作多数音色也都是用midi键盘模拟演奏。乐器大拿+音乐基本素养过硬也是编曲质量过关的一个基本保证。过的这些年回头再去听,他的许多音乐风格的尝试并不算纯正,其实在以流行乐来演绎着各种“风格化”。但他有着自己的制作思路,并且音乐叙事的能力极强,层层铺垫引人入胜。搭配方文山的词(有时方文山甚至相当于编剧),辅以特征鲜明的画外音元素,绘制出一个个性鲜明如电影般的画面。我在内的许多人都觉得自己的青春往事是与周杰伦的歌烙印在一起的,也许因为在那个好奇惊喜冲动爱恋的年纪,通过他的歌总能看到呼应的景色与情绪。
1.台湾整体上在对西方潮流的吸收、转化、本土与华文化输出的能力到质量强于大陆2.本土的流行人物的包装能力要对接本土市场对明星人格的审美3.同代相比陶喆、王力宏、潘玮柏、陈奕迅、谢霆锋、陈冠希、黄立行、方大同等被二代、洋派、ABC主导潮流中土生土长的低学历没背景中产小康之家和陈水扁屌丝背景一样的台湾梦甚至中国梦4.台湾整体文创流行环境从70年代发展以来目前作用于个人的能力的最大化5.受制于市场、公司流的行人格无法向艺术人格转化与提升的华人资本环境的典范6.民主化一代、开放环境与发达市场接受的年轻的更多个性自我自信人格认同,整体充裕环境下的年轻人对主流音乐中不再背负上一代的过度的政治诉讼、社会批判、情绪迷惘7.某种程度在Mando-pop中他是贩卖本土与异国情调、娱乐元素中最成功与多元的艺人,并说明Mando-pop的主流歌手甚至大部分歌手都不像欧美那样实验、创造、发展单一乐种的可能性,因为Mando-pop本身就是一个乐种。
对了,如果想要考究他的音乐才华与品位,早几年前的《不能说的秘密原声带》是一定要听的!绝对的上乘之作,心血之作!当然泰国配乐大师的精心编曲也功不可没~然而这张原声带他居然就那么随随便便发行,连宣传都很少做,此后也没见演奏过,这乖娃子,搞毛线呢!!
4年间看在上海了2场周杰伦的演唱会。4年前的那场,虽然下着雨,全场基本上全场是从头尖叫,站立,合唱到尾的。今年去看的那场,整个场地里基本都是都是安静的坐着听的,有好多人带着小孩,穿着西装来看演唱会。瞬间我意识到周杰伦的粉丝群已经长大了,他已经吸引不到大批新的粉丝了。支持他的,还是我们那批人。他已经不再带领流行了。
知乎用户,时刻都愿意学习。
哈哈。周杰伦给我的感觉就是,过了青春期想到自己看过郭敬明,会想“shit,当年真是傻缺啊”。但是想到那段时光爱听周杰伦,感觉就是"嗯,没错,当时爱听他的歌,很好听."虽然现在不听了,但想起来很暖心,没有…耻辱感…
,游戏策划新人
天才加努力的代表,黑他的人我只想说你行你上
发表评论:
馆藏&5634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杰伦跨时代mv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